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題一、單選題(共15小題,每題3分)1.下列表示正確的是( )A. 丙烯酸的結構簡式: B. 苯酚的鍵線式:C. 羥基的電子式: D. 二甲醚的球棍模型: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凡是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一定互為同系物B. 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且相對分子質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一定互為同分異構體C. 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的幾種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體D. 兩種化合物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質量分數也相同,則兩者一定互為同分異構體3.關于σ鍵和π鍵的比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σ鍵是軸對稱的,π鍵是鏡面對稱的 B. σ鍵是“頭碰頭”式重疊,π鍵是“肩并肩”式重疊C. σ鍵不能斷裂,π鍵容易斷裂 D. H原子只能形成σ鍵,O原子可以形成σ鍵和π鍵4.下列有關實驗裝置及用途敘述正確的是( ?。?br/>A. a裝置中酸性高錳酸鉀褪色說明有丙烯生成 B. b裝置中苯酚鈉溶液變渾濁說明酸性:鹽酸>碳酸>苯酚C. c裝置可用于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乙烯 D. d裝置可用于實驗室制硝基苯5.以芳香烴X為有機原料,可以生成兩種衍生物M和N,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 X中含碳碳雙鍵,能發生加成反應 B. 反應①和②的反應類型相同C. 反應①的條件為催化 D. 反應①和②均只可能有兩種副產物6.檸檬烯是一種食用香料,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檸檬烯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式為C10H14 B. 它的一氯代物有6種C. 可以發生加成、取代等反應 D. 有屬于芳香烴的同分異構體7.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 用銀氨溶液檢驗乙醛中的醛基:CH3CHO+2Ag(NH3+2OH-CH3COONH4+3NH3+2Ag↓+H2OB. 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2C6H5O-2C6H5OH+CC. 向氯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檢驗其中氯元素:Cl-+Ag+AgCl↓D. 將乙酸滴入新制氫氧化銅中:2CH3COOH+Cu(OH)2Cu2++2CH3COO-+2H2O8.藥品乙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其合成路線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Y分子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 B. 可以用酸性溶液檢驗Y中是否含有XC. 最多能與反應 D. 的反應類型為水解反應,產物之一為9.漢黃芩素是傳統中草藥黃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對殺傷腫瘤細胞有獨特作用。下列有關漢黃芩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漢黃芩素的分子式為C16H12O5B. 該物質遇FeCl3溶液顯色C. 與足量H2發生加成反應后,該分子中官能團的種類減少1種D. 1 mol該物質與溴水反應,最多消耗2 mol Br210.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適量攝入油脂,有助于人體吸收多種脂溶性維生素和胡蘿卜素B.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新醅酒”即新釀的酒,在釀酒過程中,葡萄糖發生了分解反應C. 向蛋白質中加入硫酸鈉因蛋白質變性而產生沉淀D. 兩分子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二肽11.下列實驗操作、現象及結論都正確的是( ?。?br/>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12.普伐他汀(,結構如圖所示)是一種調節血脂的藥物,若分別與、、、恰好完全反應,則消耗、、、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br/>A. B. C. D.13.從葡萄籽中提取的一種有機化合物結構如圖,其具有生物活性,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下列有關該物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該物質可以看作醇類,也可看作酚類B. 1 mol該物質可與4 mol Br2反應C. 1 mol該物質可與7 mol NaOH反應D. 1 mol 該物質可與7 mol Na反應14.白藜蘆醇()廣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下列關于白藜蘆醇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其核磁共振氫譜共有6組峰B. 能夠跟1 mol該化合物起反應的Br2和H2的最大用量分別是5 mol和7 molC. 能分別與Na2CO3溶液、FeCl3溶液、NaH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反應D. 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15.布洛芬具有抗炎、鎮痛、解熱作用,但口服該藥對胃、腸道有刺激性,可以對該分子進行如圖所示的成酯修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 布洛芬和成酯修飾產物的分子中苯環上的一氯代物的種數相同B. 布洛芬和成酯修飾產物的分子中均含手性碳原子且布洛芬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共平面C. 布洛芬和成酯修飾產物均可發生取代反應、加成反應D. 布洛芬和成酯修飾產物的分子中碳原子均有兩種雜化方式二、填空題(共4小題,共55分)16.有機物種類繁多,現有以下九種有機物:①CH3CH2OH?、凇、跜H3CH2CHO?、蹸H3CH2CH2CH3⑤CH3CH2CH2COOH?、轈2H4?、?CH3)2CHCH(CH3)2?、郈H3COOCH2CH3⑨請從上述有機物中選擇適當物質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與②互為同系物的是 (填序號)。(2)在120℃,1.01×105 Pa條件下,某種氣態烴與足量的O2完全反應后,測得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沒有發生改變,則該烴是 (填序號)。(3)若準確稱取4.4 g樣品X(只含C、H、O三種元素),經充分燃燒后產物依次通過濃硫酸和堿石灰,二者質量分別增加3.6 g和8.8 g。又知有機物X的質譜圖和紅外光譜分別如下圖所示,則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 ,結構簡式可能為 (填序號)。17.《茉莉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中國民歌。茉莉花香氣的成分比較復雜,其中之一為,它可以從茉莉花中提取,也可以用甲苯和乙烯為原料進行人工合成。其中一種合成路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A、B的結構簡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反應②⑥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反應中屬于取代反應的有________(填序號,下同)。(4)反應__________的原子利用率為100%,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18.溫度感受器的發現與辣椒素有關。辣椒素1的一種合成路線如下(部分試劑或產物略)。已知:R1-CH2BrR1-CH=CH-R2,請回答下列問題:(1)①A的分子式為 ??;②由A生成B的反應類型為 ;(2)①D中的官能團名稱為 ??;②C的結構簡式為 。(3)F→G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4)G的同分異構體中,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有 種(不含立體異構),其中核磁共振氫譜為五組峰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 。①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②能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放出氣體;③苯環上只有兩個取代基。19.苯乙醛是一種具有優雅香氣的香料,是調和多種花香香精的重要香料之一,也是合成藥物、食品添加劑等精細化學品的重要原料。某同學在實驗室設計如圖裝置模擬工業制備苯乙醛。催化劑實驗原理:相關數據如表:實驗步驟:Ⅰ.將一定量的催化劑(白色固體)、10.4 g苯乙烯、69.6 g丙酮加入250 mL的儀器A中,將17 g 30%的雙氧水置于滴液漏斗中,開啟磁力攪拌器(600轉每分鐘),加熱至65℃,滴加雙氧水。Ⅱ.反應完成后,將反應液過濾,將濾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等量的水,充分振蕩后靜置分層,棄去水層。有機層先用適量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分液后再用少量水洗。Ⅲ.將Ⅱ中所得有機層倒入干燥的小錐形瓶中,加入1~2 g無水CaCl2進行干燥。Ⅳ.將干燥后的產物濾入蒸餾瓶中,加入幾粒沸石,蒸餾。稱重得產品9.9 g。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的名稱為 ,冷凝管中的水應從 (填“上”或“下”)口進入。(2)滴液漏斗上支管的作用是 。(3)控制反應溫度為65℃,最好用水浴加熱,水浴加熱的優點是 。若溫度過高,則會導致苯乙醛的產率降低,其原因可能為 。(4)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為 。(5)蒸餾時收集產物應控制溫度為 ℃。(6)實驗測定最佳苯乙烯和H2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5,H2O2的用量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苯乙醛的產率,試分析其原因: 。(7)本實驗中苯乙醛的產率為 %。解析一、單選題1.【答案】C【解析】丙烯酸的結構簡式:,故A錯誤;苯酚的結構簡式為,故B錯誤;羥基有一個未成鍵的單電子,其電子式為,故C正確;二甲醚的球棍模型,故D錯誤。2.【答案】B【解析】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不一定互為同系物,同系物還要求結構相似,如CH2==CH2與相差1個CH2原子團,但結構不相似,不互為同系物,A項錯誤;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相對分子質量相同,則分子式相同,且它們是不同化合物,則結構不相同,說明它們互為同分異構體,B項正確;同分異構體的分子式相同,相對分子質量相同,但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的化合物分子式不一定相同,不一定互為同分異構體,如乙醇與甲酸,相對分子質量均為46,C項錯誤;兩種化合物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質量分數也相同,但它們的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則不一定互為同分異構體,如乙烯與環丙烷,D項錯誤。3.【答案】C【解析】σ鍵較穩定,不易斷裂,而不是不能斷裂。4.【答案】D【解析】揮發出來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不能說明有丙烯生成,故A錯誤;鹽酸易揮發,揮發的鹽酸也能使苯酚鈉溶液變渾濁,不能比較碳酸與苯酚的酸性,故B錯誤;溫度計應該在反應液中,且乙烯的密度略小于空氣的,一般用排水法收集,故C錯誤;水浴加熱制備硝基苯,溫度計測定水的溫度,圖中裝置合理,故D正確;答案選D。5.【答案】B【解析】X是甲苯,苯環中不含有碳碳雙鍵,A錯誤;反應①是取代反應,反應②也是取代反應,B正確;反應①的條件是光照,C錯誤;甲苯上甲基上的氫原子均可以被取代,所以反應①的副產物有2種,反應②的副產物是鄰溴甲苯,D錯誤。故選B。6.【答案】C【解析】根據結構簡式可知,檸檬烯的分子式為C10H16,故A錯誤;檸檬烯分子中有8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其一氯代物有8種,故B錯誤;檸檬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能發生加成反應,甲基上和環上的氫原子可以被取代,故C正確;檸檬烯分子中含2個碳碳雙鍵和1個碳環,不飽和度為3,芳香烴中苯環的不飽和度為4,因此檸檬烯沒有屬于芳香烴的同分異構體,故D錯誤。7.【答案】D【解析】 乙酸銨為易溶于水的強電解質,用銀氨溶液檢驗乙醛中的醛基,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CH3CHO+2Ag(NH3+2OH-CH3COO-+N+3NH3+2Ag↓+H2O,故A錯誤;苯酚的酸性強于HC,苯酚鈉與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苯酚和碳酸氫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6H5O-+CO2+H2OC6H5OH+HC,故B錯誤;氯乙烷不溶于水,不能電離出Cl-,則向氯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后沒有明顯現象,不發生反應,故C錯誤;將乙酸滴入新制氫氧化銅中,生成醋酸銅和水,離子方程式為2CH3COOH+Cu(OH)2Cu2++2CH3COO-+2H2O,故D正確。8.【答案】C【解析】由結構簡式可知,Y分子中含有如圖*所示的1個手性碳原子:,故A錯誤;由結構簡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的醛基和Y分子中與苯環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含有氫原子,都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反應使溶液褪色,則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Y中是否含有X,故B錯誤;由結構簡式可知,Z分子中含有的羧基能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則1 mol Z最多能與1 mol碳酸氫鈉反應,故C正確;由有機物的轉化關系可知,Y分子發生水解反應生成Z和,故D錯誤;故選C。9.【答案】C【解析】由該物質的結構簡式可知,該物質中含有16個碳原子、12個氫原子和5個氧原子,所以分子式為C16H12O5,故A正確;該物質中含有酚羥基,遇FeCl3溶液顯色,故B正確;該物質中含有碳氧雙鍵,可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羥基,同時該物質還含有碳碳雙鍵,也可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所以與足量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后,該分子中官能團種類減少2種,故C錯誤;該物質中含有兩個酚羥基,酚羥基的鄰、對位與溴水發生取代反應,同時該物質中含有碳碳雙鍵,可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則1 mol該物質最多可消耗2 mol Br2,故D正確。10.【答案】C【解析】攝入油脂有助于脂溶性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的吸收,A正確;釀酒過程中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B正確;蛋白質中加入硫酸鈉發生鹽析而沉淀,C錯誤;兩分子氨基酸發生脫水縮合反應生成二肽,D正確。11.【答案】B【解析】水解后檢驗葡萄糖,應該在堿性環境下,沒有加堿至溶液呈堿性,不能檢驗葡萄糖,A錯誤; 將有機物滴入溴的溶液中,醛基可與溴水反應,但不能與溴的四氯化碳反應,若溴的溶液褪色,則證明有機物中含有碳碳雙鍵,B正確;往苯酚鈉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變渾濁,苯酚鈉和碳酸反應生成不溶性苯酚,根據強酸制弱酸原理,能說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則,C錯誤;實驗室利用乙醇發生消去反應制乙烯,乙醇具有還原性,濃硫酸具有氧化性,有可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SO2,SO2也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不能證明生成乙烯,D錯誤。12.【答案】A【解析】中含有2個碳碳雙鍵,最多可消耗,-OH、-COOH均與Na反應,則1 mol該有機物M與Na反應最多消耗4 mol Na,-COOH和酯基能與NaOH反應,則1 mol M最多消耗2 mol NaOH,只有-COOH與NaHCO3反應,則1 mol M最多消耗1 mol NaHCO3。故選A。13.【答案】C【解析】該物質中含有酚羥基和醇羥基,所以既可看作醇類,也可看作酚類,故A正確;苯環上酚羥基的鄰、對位上的氫原子能被溴原子取代,所以1 mol該物質可與4 mol Br2反應,故B正確;只有酚羥基能和氫氧化鈉反應,1 mol該物質中含有5 mol酚羥基,所以1 mol該物質可與5 mol NaOH反應,故C錯誤;酚羥基和醇羥基都能與鈉反應,所以1 mol該物質可與7 mol Na反應,故D正確。14.【答案】D【解析】A錯,白藜蘆醇有8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其核磁共振氫譜共有8組峰;B錯,跟1 mol該化合物起反應的Br2和H2的最大用量分別是6 mol和7 mol;C錯,酚羥基的酸性弱于碳酸,不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D對,因為碳碳雙鍵與苯環均為平面結構,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15.【答案】B【解析】布洛芬和成酯修飾產物的苯環上的一氯代物均有2種,A正確;連接四個不同原子或基團的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布洛芬和成酯修飾產物中均含1個手性碳原子(與羧基或酯基相連碳原子),布洛芬中含有飽和碳原子,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錯誤;布洛芬和成酯修飾產物結構中都有苯環都可發生加成反應,結構中碳原子上均連接氫原子都可發生取代反應,C正確;布洛芬結構中構成環和羧基的碳原子是雜化方式,其它碳原子是雜化方式,成酯修飾產物中構成環和酯基的碳原子是雜化方式,其它碳原子是雜化方式,D正確。故選B。二、填空題16.【答案】(1)④ (2)⑥ (3)C4H8O2 ⑧【解析】(1)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互為同系物,與互為同系物的是CH3CH2CH2CH3,答案選④;(2)在120℃,1.01×105 Pa條件下,某種氣態烴與足量的O2完全反應后,測得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沒有發生改變,則根據反應CnHm+(n+)O2nCO2+H2O(g)可知1+n+=n+,解得m=4,所以該烴是C2H4,答案選⑥;(3)濃硫酸增重為水的質量,堿石灰增重為二氧化碳的質量,則n(H)=2n(H2O)==0.4 mol,n(C)=n(CO2)==0.2 mol,則n(O)==0.1 mol,故n(C):n(H):n(O)=0.2 mol:0.4 mol:0.1 mol=2:4:1,則有機物最簡式為C2H4O,由質譜圖可知該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為88,設有機物分子式為(C2H4O)x,故44x=88,則x=2,可知有機物分子式為C4H8O2,紅外光譜圖中存在C=O、C-O-C、不對稱-CH3確定結構簡式,則有機物結構簡式可能為CH3COOCH2CH3,答案選⑧。17.【答案】(1)CH3CHO (2)CH3CH2OH+CuOCH3CHO+Cu+H2OCH3COOH++H2O (3)④⑤⑥ (4)①③【解析】(1)CH3CH2OH在CuO的作用下被氧化成CH3CHO(A);甲苯與Cl2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側鏈甲基上的氫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氯代烴(B);由在NaOH的水溶液和加熱條件下,B發生水解反應生成知,B中只含有一個氯原子,即 B為。(2)反應②是CH3CH2OH的催化氧化反應,反應⑥是CH3COOH與的酯化反應。(3)反應①是加成反應,反應②③均是氧化反應,反應④是取代反應,反應⑤是鹵代烴的水解反應,也屬于取代反應,反應⑥是酯化反應,也屬于取代反應。(4)加成反應的原子利用率是100%;在加熱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乙醛與O2生成乙酸的反應的原子利用率為100%。18.【答案】(1)C6H12O3 取代反應 (2)碳碳雙鍵、羧基 (CH3)2CHCHO(3)(4)3 【解析】A發生取代反應生成B,B與C發生已知反應生成D,結合B和D的結構以及已知反應的成鍵斷鍵結構可得C的結構為:(CH3)2CHCHO,結合E、G的結構特點可知E與溴單質發生取代反應生成F ,F與CH3ONa發生取代反應生成G,G在一定條件下轉化成H,D和H發生取代反應生成I。(1)由A的結構簡式可得A的分子式為:C6H12O3,A與溴單質發取代反應生成B;(2)由D的結構簡式可知其含有碳碳雙鍵和羧基兩種官能團,由以上分析知C為(CH3)2CHCHO;(3)F與CH3ONa發生取代反應生成G,反應為:;(4)G的同分異構體中,同時符合①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說明存在酚羥基結構;②能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放出氣體,說明存在羧基,若苯環上兩個支鏈為-OH、-CH2COOH,則有鄰間、對三種結構;共計3種符合;其中核磁共振氫譜為五組峰的結構簡式。19.【答案】(1)三頸燒瓶(或三口燒瓶) 下(2)平衡壓強,使液體順利流下(3)易于控制溫度,反應物受熱均勻 溫度過高,雙氧水受熱分解(4)除去產生的酸性物質(5)194(6)用量過少會導致反應不完全,苯乙烯的轉化率較低;若用量過多,則易產生副產物(7)82.5【解析】苯乙烯與H2O2在催化劑存在條件下加熱65℃,發生氧化反應產生苯乙醛和水,向其中加入丙酮目的是使反應產生的水溶解在丙酮中,便于與苯乙醛分離。根據苯乙烯與H2O2的物質的量及反應關系計算苯乙醛的理論產量,結合其實際產量計算苯乙醛的產量。(1)根據圖示可知儀器A的名稱為三頸燒瓶;為充分冷凝,提高冷凝效果,冷凝管中的冷卻水應下進上出,即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2)滴液漏斗上支管與下口連接,可以使液體上下氣體壓強相同,使液體在重力作用下順利滴下,故滴液漏斗上支管的作用是平衡壓強,使液體順利流下;(3)控制反應溫度為65℃,最好用水浴加熱,水浴加熱的優點是易于控制溫度,使反應物受熱均勻;若溫度過高,則會導致苯乙醛的產率降低,這可能是由于H2O2不穩定,若溫度過高,雙氧水受熱分解,反應物減少,使反應物轉化率降低,反應產生的苯乙醛產率降低;(4)苯乙烯與H2O2發生氧化反應產生苯乙醛,苯乙醛具有強的還原性,容易被H2O2氧化產生苯乙酸,苯乙酸是酸,具有酸性,能夠與堿發生中和反應,故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是中和反應產生的苯乙酸,使其進入水溶液被分離除去;(5)根據表格數據可知苯乙醛的沸點是194℃,苯乙烯沸點是146℃,故蒸餾時收集產物應控制溫度為194℃;(6)根據反應方程式可知:苯乙烯與H2O2反應的物質的量的比是1:1,H2O2受熱會發生分解反應而消耗,故實驗測定最佳苯乙烯和H2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5。在反應過程中若用量過少會導致反應不完全,苯乙烯的轉化率較低;若用量過多,則苯乙醛會被氧化產生苯乙酸,故又會產生副產物;(7)在實驗中H2O2過量,故在反應制取得到的苯乙醛的物質的量要以不足量的苯乙烯為標準,n(苯乙烯)=,則反應產生的苯乙醛的物質的量n(苯乙醛)=n(苯乙烯)=0.1 mol,其質量m(苯乙醛)=0.1 mol×120 g/mol=12.0 g,實際產量為9.9 g,故本實驗中苯乙醛的產率為:=82.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docx 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