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期中考試化學試題一、單選題(共15小題,每題3分)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丙酮()分子中C原子的雜化類型均是sp2 B. SOCl2空間結構是三角錐形,中心原子S為sp2雜化C. H2O的鍵角小于NH3是因為孤電子對之間的斥力更大 D. CH4失去一個H+形成C,在這個過程中鍵角不變2.下列描述碳原子結構的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 碳-12原子:B. 原子結構示意圖:C. 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電子云圖:D. 原子的軌道表示式:3.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性質無對應關系的是(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4.在下列物質中,不能與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①CH3CH2OH(酸催化) ②CH3CH2CH2CH3 ③Na ④CH3COOH(酸催化)A. ①② B. ①④ C. 只有② D. ③④5.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雜化類型相同,分子的空間結構也相同的是( )A. BeCl2、CO2 B. H2O、SO2 C. SO2、CH4 D. NF3、CH2O6.青蒿素是抗瘧特效藥,屬于萜類化合物,如圖所示的有機化合物也屬于萜類化合物,該有機化合物的一氯代物有(不含立體異構)( )A. 5種 B. 6種 C. 7種 D. 8種7.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可以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B. 不會使溴水褪色C. 只含二種官能團D. 該物質與足量溶液反應,最多可消耗8.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錯誤的是( )A. 向溶液中滴入溶液:B. 水楊酸與過量碳酸鈉溶液反應:+ +CO2↑+H2OC. 用草酸標準溶液測定高錳酸鉀溶液的濃度:D. 制備芳綸纖維凱芙拉:n+n+(2n 1)H2O9.硝苯地平緩釋片常用語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還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高血壓,對頑固性、重度高血壓也有較好療效,其結構簡式如下圖所示,下列關于硝苯地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該分子在核磁共振氫譜中有8組吸收峰 B. 苯環上的氫原子發生氯代時,有2種一氯代物C. 1 mol該分子最多可以與7 molH2發生加成反應 D. 其酸性水解產物可以發生消去反應10.利用二聚體調控與反應程度的機理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X能發生加聚反應 B. “”為加成反應C. 該過程每生成1 mol X需要1 mol D. 該反應歷程中Pd的配位數發生變化11.Na2H的晶胞結構與CaF2相似,如圖所示。已知:1號粒子的分數坐標為,3號粒子的分數坐標為,設晶胞邊長為a nm,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2號粒子的分數坐標為 B. 鈉、鈣焰色試驗產生的光譜屬于發射光譜C. Na粒子與H粒子的最短距離為 nm D. 晶胞中Na粒子與H粒子的配位數之比為2∶112.維生素A又稱視黃醇,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維生素A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分子式為 B. 分子中含有3種官能團C. 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 1 mol分子最多能與5 mol 發生加成反應13.某化合物立方晶胞如圖所示,以原子1為原點的坐標系中Ca的分數坐標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的配位數為6B. 原子2的坐標參數為C. 若以頂點建立晶胞,則F位于棱心位置D. 若晶胞參數為,晶胞密度為14.有機化合物X與Y在一定條件下可反應生成Z或者W,反應方程式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W的結構簡式為B. Z的同分異構體不可能是芳香族化合物C. X、Y、Z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 Z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和15.已知的熔點是890 ℃,的熔點是190 °C(時),沸點是180 ℃,氣態常以二聚體形式存在,其結構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和的二者熔沸點差異大是因為可形成分子間氫鍵B. 溶于水能導電,故為離子晶體C. 二聚體中Al的雜化方式為D. 二聚體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二、填空題(共4小題,共55分)16.龍癸醛廣泛應用于香料、醫藥、染料等行業,其合成路線如圖所示(部分反應產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回答下列問題:(1)①的反應類型為 ;B的結構簡式為 。(2)⑤的反應方程式為 ;D中官能團名稱為 。(3)合成路線中設計③、④步的目的是 。(4)D的同分異構體中符合下列條件的有種 ;①含有苯環 ②能與金屬鈉反應 ③遇氯化鐵溶液無顯色反應其中核磁共振氫譜圖有5組峰,且峰面積比為1:1:2:2:6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 (寫出一種即可)。(5)參照上述流程圖,以1,3-丁二烯為原料,經三步反應制備1,4-丁二醛的合成路線為 ,(無機試劑任選)。17.五氟磺草胺(G)為新型除草劑,其中以間氟三氟甲苯(A)為原料的一種合成路線如圖所示:已知:ⅰ.ⅱ.ⅲ.請回答下列問題:(1)物質C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 。(2)B的結構簡式為 。(3)E→F的化學方程式為 ,試利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該反應使用試劑的目的是 。(4)D的同分異構體中,苯環上與D含有三個相同取代基的結構還有 種。(5)已知常溫下,的電離常數為,則的電離常數 (填“”或“”)。(6)以為主要原料,結合上述合成路線和已知信息,設計的合成路線: (其他試劑任選)。18.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最近科學家發現Cu元素有很強的殺菌作用,還可代替Al布線在硅芯片上。用黃銅礦(主要成分為CuFeS2)生產粗銅,其反應原理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基態Cu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 。Cu2O的熔點 Cu2S的熔點(填寫“<”、“>”或“=”)。(2)反應①、②中生成的氣體SO2,分子的空間結構為 。(3)Cu2+能與NH3形成配位數為4的配合物,向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最終形成配合物[Cu(NH3)4]SO4。請判斷:[Cu(NH3)4]SO4。中存在的化學鍵的類型有 (填序號)。a.離子鍵 b.金屬鍵 c.配位鍵 d.非極性共價鍵 e.極性共價鍵(4)如圖是銅的一種氧化物晶體的晶胞結構。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每個O原子周圍與它最近且等距離的Cu原子有 個,每個Cu原子周圍與它最近且等距離的O原子有 個。19.環己酮()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實驗室中常用酸性重鉻酸鈉氧化環己醇制備環己酮的原理如下:相關信息列表如下:實驗步驟:步驟1:在燒杯中用60 mL水溶解,重鉻酸鈉全部溶解后,在攪拌下加入9 mL濃,冷卻至30℃以下。在圓底燒瓶中加入10 g環己醇,將冷卻后的溶液加入環己醇中;步驟2:控制溫度維持在55~60℃反應30 min,期間不時搖動燒瓶使反應完全,反應液呈墨綠色。靜置后向燒瓶中加入60 mL水,蒸餾,收集95℃—97℃的餾分。當接收瓶內餾出液(環己酮和水的共沸物)約50 mL時停止蒸餾;步驟3:向餾出液中加入12 g食鹽后,轉移至分液漏斗。靜置,分層,將下層液體分至另一分液漏斗,用15 mL甲基叔丁基醚萃取一次。分液,下層棄去;步驟4:將醚層和粗環己酮(原上層)合并。混合液中加入無水硫酸鎂,將液體濾入蒸餾燒瓶,蒸餾,除去甲基叔丁基醚后,收集151~155℃餾分。最終得產物環己酮5.9 g。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3中加入食鹽的目的是 。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的目的是 。(2)步驟4中無水硫酸鎂的作用為 。下列儀器在步驟4蒸餾中無需使用的是 (填名稱)。(3)該反應過程中需要控制溫度,低于55℃則 ,高于60℃易把環己醇氧化生成己二酸,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利用核磁共振氫譜可以測定產物環己酮分子中有 種不同環境的氫。本實驗中環己酮的產率約為 %(保留兩位有效數字)。答案一、單選題1.【答案】C【解析】丙酮()分子中C原子有sp2、sp3兩種雜化類型,A錯誤;SOCl2()中S原子形成2個S—Cl鍵,1個SO鍵,價層電子對數=3+=4,S原子采取sp3雜化,分子空間結構為三角錐形,B錯誤;H2O中氧原子有2個孤電子對,NH3中氮原子有1個孤電子對,因孤電子對之間的斥力較大,H2O的鍵角小于NH3,C正確;CH4為正四面體結構,C為三角錐形結構,鍵角發生改變,D錯誤。2.【答案】C【解析】元素符號的左下角表示質子數,左上角表示質量數,則碳-12原子可表示為,A錯誤;碳原子結構示意圖為,B錯誤;碳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電子在p能級,電子云呈啞鈴形,C正確;根據核外電子排布規則可知,該原子的軌道表示式為 ,D錯誤。3.【答案】B【解析】氨氣分子間易形成氫鍵,沸點較高,所以液氨氣化時會吸收熱量,使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可作制冷劑。故A不選;石墨可以導電是因為石墨晶體中存在離域大π鍵,與碳碳鍵的鍵能大無關,故B選;鋁元素與氯元素的電負性差值為1.5,說明氯化鋁是熔融狀態下不能導電的共價化合物,所以無法通過電解熔融氯化鋁的方法制備金屬鋁,故C不選;溴單質和四氯化碳均為非極性分子,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故D不選。故選B。4.【答案】C【解析】有機物含有的官能團為醇羥基、羧基,含有苯環。①含有羧基,可與CH3CH2OH(酸催化)發生酯化反應,不符合題意;②有機物不與CH3CH2CH2CH3發生化學反應,符合題意;③含有的羥基與羧基均可與Na發生化學反應,不符合題意;④含有羥基可與CH3COOH(酸催化)發生酯化反應,不符合題意;答案選C。5.【答案】A【解析】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可知,H2O中氧原子的孤電子對數為=2,σ鍵電子對數為2,采取sp3雜化,故H2O為V形結構;SO2中硫原子的孤電子對數為=1,σ鍵電子對數為2,采取sp2雜化,故SO2為V形結構,B項不符合題意;同樣分析可知,BeCl2中鈹原子采取sp雜化,BeCl2是直線形結構,CO2中碳原子采取sp雜化,CO2是直線形結構,A項符合題意;SO2中硫原子采取sp2雜化,SO2是V形結構,CH4中碳原子采取sp3雜化,CH4是正四面體形結構,C項不符合題意;NF3中氮原子采取sp3雜化,NF3是三角錐形結構,CH2O中碳原子采取sp2雜化,CH2O是平面三角形結構,D項不符合題意。6.【答案】C【解析】該分子不對稱,分子中有7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原子,即,則其一氯代物有7種,故C項正確。7.【答案】A【解析】分子中含有苯環和碳碳雙鍵,都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A正確;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導致溴水褪色,B錯誤;分子中含有羥基、酯基和碳碳雙鍵三種官能團,C錯誤;1 mol該物質酯基水解后生成的酚羥基和羧基均能和NaOH反應,1 mol該物質與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時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D錯誤。故選A。8.【答案】B【解析】遇會產生藍色沉淀,離子方程式為,故A正確;水楊酸與過量碳酸鈉溶液反應,產物為碳酸氫鈉,離子方程式為+,故B錯誤;草酸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故C正確;對苯二胺與對苯二甲酸,發生縮聚反應,生成芳綸纖維凱芙拉,其化學方程式為:n+n+(2n 1) H2O。故選B。9.【答案】A【解析】由圖可知,硝苯地平分子中有8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如圖所示),故核磁共振氫譜有8組吸收峰,A正確;苯環上有4種H,故苯環上的一氯代物有4種,B錯誤;由于酯基不能和氫氣發生加成反應,苯環和氫氣按1:3加成,兩個雙鍵各按1:1和氫氣加成,故1 mol該分子最多可以與5 molH2發生加成反應,C錯誤;該分子酸性水解得到甲醇,甲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D錯誤。故答案選A。10.【答案】C【解析】由題干可知,X為乙烯,能發生加聚反應,故A正確;”為加成反應,故B正確;由反應機理圖可知,該過程每生成1 mol X需要2 mol ,故C錯誤;該反應歷程中Pd的配位數有3、5,配位數發生變化,故D正確。11.【答案】D【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1號粒子的分數坐標為,3號粒子的分數坐標為,結合晶胞示意圖可知,2號粒子的分數坐標為,A正確;基態原子的電子吸收能量,躍遷到較高能級,電子又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以光的形式釋放能量,焰色反應的光譜屬于發射光譜,故鈉、鈣焰色試驗產生的光譜屬于發射光譜,B正確;由題干晶胞可知,Na粒子與H粒子的最短距離為八分之一晶胞體對角線的一半,故為= nm,C正確;由圖可知Na的配位數為4,He、Na數目之比為1:2,則He最近且等距離的Na數目為4×2=8,即晶胞中Na粒子與H粒子的配位數之比為4∶8=1:2,D錯誤。選D。12.【答案】B【解析】根據結構簡式,維生素A的分子式為C20H30O,故A正確;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羥基2種官能團,故B錯誤;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能和溴發生加成反應使溶液褪色,故C正確;1 mol維生素A分子中含有5 mol碳碳雙鍵,最多能與5 mol氫氣發生加成反應,故D正確。故選B。13.【答案】C【解析】一個晶胞中與相鄰且最近的有3個,而位于頂點處,相鄰最近的位于面心,因此的配位數為,A錯誤;原子2位于右側面心,x坐標為1,與坐標為,z坐標為,因此原子2的坐標為,B錯誤;Ca位于兩個F連線的中心,因此若以Ca為頂點,晶胞的每個頂點都是Ca,此時F位于棱心處,C正確;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摩爾質量為136g/mol,一個晶胞的物質的量,因此一個晶胞的質量為,密度,D錯誤。14.【答案】D【解析】,,W的結構簡式為,A正確;Z的不飽和度為3,苯環的不飽和度為4Z的同分異構體不可能是芳香族化合物,B正確;X、Y、Z含有碳碳雙鍵,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C正確;Z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和,D錯誤;故選D。15.【答案】C【解析】AlF3的熔點為890 ℃,遠高于AlCl3的190 ℃,由于F的電負性最大,其吸引電子的能力最強,因此,可以判斷鋁氟之間的化學鍵為離子鍵,是離子化合物,和的二者熔沸點差異大是因為是離子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A錯誤;溶于水能導電,熔沸點不高,為分子晶體,B錯誤;由Al2Cl6的空間結構結合相關元素的原子結構可知,Al原子價層電子對數是4,其與其周圍的4個氯原子形成四面體結構,因此,二聚體中Al的軌道雜化類型為,C正確;二聚體中A1的軌道雜化類型為,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D錯誤。故選C。二、填空題16.【答案】(1)加成反應 (2)+NaOH+NaBr 羥基(3)將A中的最終轉化為龍葵醛,提高原料利用率(4)19 (5)【解析】M與丙烯反應得到異丙苯,可知M為 ,反應①為加成反應,結合A的分子式,可知異丙苯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側鏈上的一氯取代,故A為或,對比A、B的分子式,可知③為消去反應,則B為,對比B、C、D的分子式,可知B與HBr在過氧化氫條件下發生加成反應得到C,C發生鹵代烴的水解反應得到G,結合龍癸醛的結構,可知反應⑥為醇的氧化反應,故C為、D為。(1)反應①是苯與丙烯反應生成異丙苯,反應中碳碳雙鍵碳原子分別連接氫原子、苯基,該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由分析可知,B的結構簡式為;(2)反應⑤是鹵代烴的水解反應,反應方程式為+NaOH+NaBr;D的結構簡式為,D中官能團為羥基;(3)A為或,如直接水解,則生成物不純,但A發生消去反應生成同一種物質的,控制條件,可使C物質純凈;(4)D為,D的同分異構體含有苯環、能與金屬鈉反應、遇氯化鐵溶液無顯色反應,說明含有醇羥基,沒有酚羥基,苯環有1個側鏈為CH3CH2CH2OH、CH3CH(OH)CH3中烴基失去1的氫原子形成的基團,依次分別有3種、2種;苯環有2個側鏈為-CH3、-CH2CH2OH或-CH3、-CH(OH)CH3或-CH2CH3、-CH2OH,2個取代基有鄰、間、對3種位置關系;苯環有3個取代基為-CH3、-CH3、-CH2OH,2個甲基原子有鄰、間、對3種位置,對應的-CH2OH分別有2種、3種、1種位置,除去D本身,故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體共有3+2+3×3+(2+3+1)-1=19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上有5組峰且峰面積比為1:1:2:2:6的結構簡式為;(5)CH2=CHCH=CH2與HBr在雙氧水的作用下發生加成反應生成BrCH2CH2CH2CH2Br,然后再氫氧化鈉水溶液、加熱條件下水解生成HOCH2CH2CH2CH2OH,最后發生催化氧化得到OHCHCH2CH2CHO,合成路線為。17.【答案】(1)酰胺基 (2) (3)2+2+K2CO3+2KCl+吸收產生的HCl,促使反應平衡正向移動 (4)9 (5)> (6)【解析】B的分子式為C8H4O2F4,不飽和度為5,結合C的結構和已知信息可知,B為,B先與SOCl2發生取代反應生成,而后與一水合氨反應生成C,D發生已知信息的反應生成E,E的結構簡式為,根據已知信息結合F生成G的過程可知,F為。(1)物質C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酰胺基。(2)根據分子可知,B的結構簡式為。(3)E→F的化學方程式為:2+2+K2CO3+2KCl+;用試劑的目的是,吸收產生的HCl,促使反應平衡正向移動。(4)D的同分異構體中,苯環上與D含有三個相同取代基的結構還有:、、、、 、、、、,共有9種。(5)中除氨基外均為吸電子基團,導致分子的極性增大,那么電離常數大于的電離常數,故答案為:>。(6)以為主要原料,結合上述合成路線和已知信息,設計的合成路線:。18.【答案】(1)3d104s1 > (2)V形 (3)ACE (4)Cu2O 4 2【解析】(1)Cu位于第四周期ⅤⅡB族,是29號元素,基態銅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104s1;同主族元素第一電離能上而下逐漸減小,所以第一電離能較大的是氧,分析晶格能可知,氧離子的半徑比硫離子小,故Cu2O的晶格能更大,熔點更高;(2)在SO2中中心S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2+=3,采用sp2雜化,含有1對孤電子對,空間構型為V形;(3)配離子與外界硫酸根形成離子鍵,銅離子與氨分子之間形成配位鍵,氨分子、硫酸根中原子之間形成極性鍵,不存在金屬鍵,選ACE;(4)由晶胞結構可知Cu的個數為4,O的個數為×8+1=2,該物質的化學式為Cu2O,每個O原子周圍與它最近且等距離的Cu原子有4個,每個Cu原子周圍與它最近且等距離的O原子有2個。19.【答案】(1)增加水層的密度,有利于環己酮從水中析出 提高環己酮的產率(2)吸收環己酮表面的少量水分,有利于蒸餾 球形冷凝管和分液漏斗(3)反應速率較慢 3+4(4)3 60【解析】按照實驗的操作步驟,首先配制溶液并冷卻,在圓底燒瓶中加入10 g環己醇,將溶液加入環己醇中,在燒瓶中發生反應后,用蒸餾法收集環己酮和水的共沸物,加入NaCl顆粒的目的是增加水層的密度,使其從水中析出;靜置,分層,將下層液體分至另一分液漏斗,用15 mL甲基叔丁基醚萃取一次,以提高環己酮的產率,分液,下層棄去,將醚層和粗環己酮(原上層)合并,加入無水硫酸鎂吸水,然后蒸餾,除去甲基叔丁基醚后,收集151~155℃餾分,最終得產物環己酮。(1)由分析可知,步驟3中加入食鹽的目的是增加水層的密度,有利于環己酮從水中析出;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的目的是提高環己酮的產率;(2)步驟4中無水硫酸鎂的作用為吸收環己酮表面的少量水分,有利于蒸餾,蒸餾實驗中不需要用到球形冷凝管和分液漏斗;(3)如果溫度低于55℃則反應速率較慢,溫度高于60℃易把環己醇氧化生成己二酸,根據電子守恒和電荷守恒,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4;(4)根據環己酮的結構簡式,利用核磁共振氫譜可以測定產物環己酮分子中有3種不同環境的氫;反應中環己醇與環己酮是1:1關系,10 g環己醇的物質的量為=0.1 mol,理論上生成的環己酮也為0.1 mol,質量為9.8 g,則環己酮的產率約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化學.docx 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