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測試卷1.(2023五下·洞頭期末)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組成。三名航天員將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完成艙內外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維修等各項任務。溫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并提出了“千年商港、幸福溫州”的城市定位。2023年3月28日,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讓我們一起完成以下四個項目的學習,為建設幸福溫州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吧!模塊一: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特殊地理環境賦予溫州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質。溫州依海而生、因海而興。(1)東海的帶魚是溫州人常見的海味。帶魚只能生活在海水里,一般情況下不能進入淡水之中。這說明( )。A.生物會改變環境B.生物能適應環境變化C.生物的生存依賴環境(2)溫州海域水質條件卓越,自古便是野生大黃魚產卵與洄游的理想天堂。每年春季,生活在深海區域的大黃魚將開始漫長的旅程,到近海洄游產卵。大黃魚洄游屬于動物的( )行為。A.冬眠 B.遷徙 C.捕食(3)某研究小組選擇了溫州海域中的5種生物進行研究,結果如下表: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的食物A 鯧魚 毛蝦B 黃魚 毛蝦C 毛蝦 鼠尾藻D 鮑魚 鼠尾藻E 鼠尾藻 根據表中信息,寫出一條食物鏈: 。(4)根據表中信息,這里的生產者是( )。A.鼠尾藻 B.毛蝦 C.鮑魚(5)在這片海域中,根據生態規律,以下數量最多的生物是( )。A.鯧魚 B.毛蝦 C.鼠尾藻(6)在這片海域中,所有的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共同構成了( )。A.生態系統 B.群落 C.生物種群(7)如果這片海域中只有這5種生物,人類大量捕食鯧魚,那么在一定的時期內,毛蝦的數量會( )。A.減少然后滅絕 B.先增多后減少 C.不斷增多2.(2023五下·洞頭期末)浮選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考古中得以推廣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古代植物遺存的獲取能力。右圖是朔門古港考古專家進行植物樣本浮選的場景。(1)考古專家篩選出了一批古代種子,想要將這批種子完好地保存下來,需要提供 、 的環境。(寫出兩個條件)(2)專家表示千年種子想要發芽并非沒有可能,可以在播種前先浸種,讓種子較快地吸水,達到能正常發芽的含水量,從而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浸種的方法是將種子放在不透水的容器中,水量要漫過種子,浸泡到種子微微發脹即可。某研究小組想要研究浸種是否真的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他們選擇綠豆進行實驗,請根據以下提示,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研究的問題 浸種是否真的能提高綠豆的發芽率 猜想 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 (寫出兩個) 實驗方法 3.(2023五下·洞頭期末)項目背景:在朔門古港遺址發現兩艘沉船,其中一艘屬于福船,是古代四大船型之一。沉船的龍骨、魚鱗狀搭接、隔艙(水密艙)造型設計,是宋代造船工藝的“鐵三角”,為船的航海速度和安全提供了保障。溫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城之一,造船業十分發達。明確任務:某學習小組在了解溫州的造船工藝之后,決定設計并制作一艘有一定載重量并且有動力系統的商船模型。項目要求:學習小組根據任務需求,制訂了評價方案。(1)制訂方案:完成商船設計方案。(2)制作并測試:學習小組在測試商船過程中記錄了一些問題,請幫忙完成以下“問題——解決”清單。4.(2023五下·洞頭期末)子項目一:10年前的溫瑞塘河“臭名昭著”,河道附近有超過100家電鍍小企業,還有菜市場,導致河水總是灰黑難聞,河面上漂著一層厚厚的油污,臨水而居的居民出門都要繞過河道而行。現在的塘河,水質持續向好,人水和諧畫面不斷呈現,“塘河夜游”旅游項目也吸引了很多游客。(1)請分析曾經的溫瑞塘河“臭名昭著”的原因: ; 。(2)在治理塘河的過程中,環保部門對沿岸電鍍企業進行整合搬遷,同時改造附近居民區的排水管網。有人認為:我們只是小學生,對環境治理起不了什么作用。對于這樣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 。(3)子項目二:五一假期,梧田老街試運營,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但同時,也出現一些街區亂象。亂象一:街區的垃圾桶,混裝的現象嚴重。“其他垃圾”垃圾桶里堆放著:①用過的紙巾;②吃剩的食物;③喝完的礦泉水瓶;④掉落的磚塊。“可回收物”垃圾桶里堆放著:⑤剝掉的橘子皮;⑥廢舊的鋰電池;⑦快遞紙箱;⑧發放的廣告單。亂象二:沿街的一些小吃店,出現水龍頭沒有關緊,水一直往外流的現象。亂象三:因為“淄博燒烤”的熱度,街區出現了很多家燒烤店,香味四溢的同時,濃煙彌漫,也對路人造成了困擾。請你針對“亂象一”中的垃圾混裝現象,為以上垃圾重新分類(將序號填到橫線上)。(4)快遞紙箱大多是由再生紙做的,課上我們也做了一張再生紙。下列步驟正確的是( )。A.撕碎一平鋪一攪拌一擠壓吸水一通風晾干B.撕碎一攪拌一擠壓吸水一平鋪一通風晾干C.撕碎一攪拌一平鋪一擠壓吸水一通風晾干(5)關于“亂象二”,某學習小組展開了討論。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A.溫州地處沿海,水資源豐富,浪費一點水問題不大B.小吃店水龍頭一直流,最后水還是流入河道,可以循環利用,問題不大C.溫州人口眾多,用水需求巨大,節約用水是每個人的義務(6)“亂象三”中,深受人們喜愛的燒烤,制作時需要點燃炭,在這個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 ),它是一種溫室氣體。A.一氧化碳 B.氧氣 C.二氧化碳(7)為了模擬溫室效應,該學習小組的成員準備了兩支相同的溫度計,其中一支裝入透明密封袋,封好袋口。他們把兩支溫度計同時放到陽臺上,實驗中透明密封袋模擬的是( )。A.二氧化碳 B.空氣 C.水蒸氣(8)針對“亂象三”,有同學查閱資料后,發現一種由碳和煤混合而成的機制炭,它的燃燒時間長、火力均勻、無煙且價格不貴。請給燒烤店老板寫一封建議信 5.(2023五下·洞頭期末)“溫州伏茶”已經成了城市的慈善風景線(如圖)。伏茶用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藥煎制,具有清涼祛暑的功效。天氣漸熱,梧田老街街口也準備設立一個“伏茶”點。(1)每個涼亭里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煮茶的時候最好用沸水,當水沸騰時,繼續用爐子加熱,水的溫度會(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變(2)煮茶的時候,會看到壺口附近冒“白氣”(如圖),這屬于 (填“蒸發”或“凝結”)現象,它與夏天戴眼鏡的同學從空調房走到炎熱的室外,眼鏡上“起霧”的現象是 (選填“一樣”或“不一樣”)的。(3)在煮茶的時候,熱在爐子和茶壺之間主要以( )的形式傳遞。A.熱輻射 B.熱傳導 C.熱對流(4)請在圖中畫出煮茶時,茶水在壺中流動的方向。(5)某研究小組發現用來裝伏茶的桶有木制的、不銹鋼的,還有塑料的。他們想要研究哪種材料保溫效果更好,于是拿來了木頭、不銹鋼、塑料三種材料制作的小棒。他們在實驗中需要控制相同的條件有 、 (寫出兩個不同的條件),他們分別在3根小棒上涂感溫油墨,用如圖所示的材料進行實驗。如果木頭的保溫效果最好,那么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6)茶煮好之后,需要把茶水倒在桶里,這時人們會戴上厚厚的棉手套或用濕抹布包裹住茶壺柄,以免燙傷。這是因為抹布是熱的 (選填“良導體”或“不良導體”)。(7)倒在杯中的伏茶放置久了會涼掉,在溫度為 的室外,茶水溫度的變化曲線最符合下圖 (選填序號)。請用熱傳遞的知識解釋茶水溫度變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C(2)B(3)鼠尾藻→毛蝦→黃魚(4)A(5)C(6)A(7)B【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維護生態平衡;動物的行為;動物的適應能力;生態系統【解析】【分析】(1)生物的生存依賴環境準確地反映了帶魚必須依賴海水才能生存這一情況,C符合題干所表達的含義。(2)大黃魚洄游是為了到近海產卵,這種隨著季節變化等因素進行長距離移動的行為符合遷徙行為的特征。冬眠是動物休眠過冬,捕食是獲取食物的行為,均與題干不符。故答案選 B。(3)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通常從生產者開始,沿著捕食關系依次傳遞。表中鼠尾藻是植物,屬于生產者;毛蝦以鼠尾藻為食,是初級消費者;鯧魚或黃魚以毛蝦為食,是次級消費者。、(4)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主要指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生物。從表中信息可知,鼠尾藻的消化道內沒有食物,說明它不需要捕食其他生物,而是通過自身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來源。毛蝦以鼠尾藻為食,鮑魚也以鼠尾藻為食,它們都屬于消費者。因此,這里的生產者是鼠尾藻,答案選A。(5)在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能量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且逐級遞減,營養級越低的生物,通常數量越多。鼠尾藻是生產者,處于食物鏈的第一營養級,通過光合作用固定能量,為整個生態系統提供物質和能量基礎,其數量一般多于消費者。(6)在生態系統的概念中,生態系統是指一定區域內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非生物環境共同組成的統一整體,符合題干中 “所有生物與非生物環境共同構成” 的描述。(7)在該海域的食物鏈中,鯧魚以毛蝦為食。若人類大量捕食鯧魚,其數量會急劇減少,導致毛蝦的天敵壓力驟減,短期內毛蝦因缺少捕食者而數量增多。但隨著毛蝦數量增加,它們對食物的消耗加劇,當鼠尾藻數量不足以支撐毛蝦種群時,毛蝦會因食物短缺而數量減少。2.【答案】(1)干燥;低溫(2)猜想 浸種真的能提高綠豆的發芽率改變的條件 是否浸種不改變的條件 (寫出兩個) 溫度、空氣實驗方法 ①選擇12粒飽滿,顏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綠豆,平均分成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 ②實驗組的種子不浸種,對照組的種子浸種; ③在兩個培養皿里墊上打濕的紙巾,用牙簽各按六個小洞,將實驗組的種子與對照組的種子分別放在小洞中,將兩個培養皿放在窗臺上; ④觀察兩個培養皿中種子的發芽情況,統計發芽率【知識點】種子的結構、形態;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1)要完好保存古代種子,需提供干燥和低溫的環境。干燥環境能降低種子含水量,抑制呼吸作用與霉變;低溫可減弱酶活性,減少有機物消耗并抑制微生物繁殖,二者結合能有效延長種子保存期限。(2)研究的問題:浸種是否真的能提高綠豆的發芽率?猜想:浸種能提高綠豆的發芽率(或 “浸種不能提高綠豆的發芽率”)。改變的條件:是否進行浸種處理(即一組種子浸種,另一組不浸種)。不改變的條件:種子數量與品質:兩組均選用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綠豆種子,且數量相同(如各 50 粒)。環境條件:兩組種子播種后所處的溫度、光照、水分(除浸種步驟外)、土壤肥力等條件一致。分組準備:選取 100 粒飽滿的綠豆種子,隨機均分為 A、B 兩組。處理步驟:A 組(實驗組):將種子放入不透水容器,加水漫過種子,浸泡至微微發脹后取出,瀝干水分。B 組(對照組):不進行浸種,直接使用與 A 組等量的種子。3.【答案】(1)選擇的材料略 圖略(2)增大船的體積、增加船舵調試船舵的方向、調整載重物的擺放位置【知識點】制作小船【解析】【分析】(1)載重量:放置砝碼測試,能承載≥500g 為合格。動力系統:電動或風力驅動,持續航行≥3 分鐘且方向穩定。結構還原:包含龍骨、水密艙等宋代福船特征。材料與工藝:防水材質,魚鱗狀搭接等工藝符合力學要求。(2)要解決船載重問題,可以增大船的體積;要解決船的航行問題,可以增加船舵來控制方向;要解決船容易側翻問題,可以通過調整載重物擺放位置。4.【答案】(1)生活污水的排放;工業廢水的排放(2)不認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可以進行監督和提醒,還可以從自身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人人都可以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3)②⑤、③⑦⑧、①④、⑥(4)C(5)C(6)C(7)A(8)建議使用機制炭,因為它的燃燒時間長且不會產生煙霧等影響環境的物質,而且價格不貴,火力均勻【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1)曾經溫瑞塘河 “臭名昭著”,一方面是因河道附近有超 100 家電鍍小企業,其排放的工業廢水含重金屬等污染物;另一方面是存在菜市場,產生的生活污水、垃圾等排入河道,導致河水灰黑、油污漂浮、氣味難聞。(2)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環境治理人人有責,小學生雖能力有限,但可從身邊小事做起,如愛護河道衛生、宣傳環保知識、監督家人環保行為等,積少成多,就能為塘河治理貢獻力量,每個人的行動都能推動環境改善。(3)可回收物:③喝完的礦泉水瓶、⑦快遞紙箱、⑧發放的廣告單;其他垃圾:①用過的紙巾、④掉落的磚塊;廚余垃圾:②吃剩的食物、⑤剝掉的橘子皮;有害垃圾:⑥廢舊的鋰電池。(4)制作再生紙時,首先需將紙張撕碎,以便后續處理;接著把碎紙攪拌成紙漿,使其成為均勻的糊狀;然后將紙漿平鋪在模具上,形成紙張的雛形;再進行擠壓吸水,去除多余水分;最后通風晾干,讓紙張成型。(5)溫州雖地處沿海,但水資源并非取之不盡,且可用淡水資源有限。水資源循環利用需經過復雜處理,直接浪費會加劇供需矛盾。C 選項正確,溫州人口多、用水需求大,節約用水是每個人的責任,能有效保護水資源,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6)燒烤時點燃炭,炭與氧氣發生燃燒反應,主要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典型的溫室氣體,會加劇溫室效應。一氧化碳雖也是炭不完全燃燒的產物,但不屬于主要溫室氣體;氧氣是助燃氣體,并非燃燒生成的溫室氣體。因此,炭燃燒過程中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7)在模擬溫室效應的實驗中,透明密封袋能讓陽光射入,同時阻止袋內空氣與外界的熱量交換,類似大氣中溫室氣體的作用 —— 允許太陽短波輻射進入,卻阻礙地面長波輻射散出,從而使袋內溫度升高。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而空氣和水蒸氣在此實驗中并非重點模擬對象。密封袋的阻隔性與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機制相似,因此模擬的是二氧化碳。(8)建議選用機制炭替代普通炭。其由碳和煤混合制成,燃燒時間比傳統炭長 2-3 倍,火力均勻不冒煙,且價格相近。既能減少油煙污染,改善街區環境,又能提升燒烤品質、降低換炭成本。5.【答案】(1)C(2)凝結;一樣(3)B(4)(5)加熱時間;小棒的粗細;木頭上的油墨最后熔化(6)不良導體(7)③;茶水的溫度高于室溫,熱量蒸發到空氣中使茶水溫度下降,當茶水溫度與室溫一致時,溫度不再變化【知識點】水的蒸發;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水的三態變化【解析】【分析】(1)當水沸騰時,繼續用爐子加熱,水的溫度會保持不變,答案選 C。(2)煮茶時壺口冒 “白氣”,是壺內高溫水蒸氣遇冷后由氣態變為液態小水滴,屬于凝結現象。夏天戴眼鏡同學從空調房到室外,眼鏡 “起霧” 是室外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鏡片凝結成小水滴,同樣屬于凝結。二者均為水蒸氣遇冷液化,故現象一樣。(3)在煮茶時,爐子和茶壺之間的熱傳遞主要以熱傳導形式進行,答案選 B。熱傳導是指熱量通過直接接觸的物體從高溫處傳遞到低溫處,爐子加熱茶壺底部時,能量通過壺底分子的振動依次傳遞,屬于固體間的直接傳熱。而熱輻射是通過電磁波傳熱(如太陽輻射),熱對流則需依靠流體(液體或氣體)的流動,均不符合此場景。(4)當爐子加熱茶壺底部時,壺底附近的茶水受熱升溫,密度減小而向上流動;壺上部的冷水密度大則向下流動,形成對流循環。因此,茶水流動方向為:壺底加熱區熱水向上運動,壺上部冷水向下運動,在壺內形成順時針或逆時針的環形對流路徑。(5)需控制的相同條件:小棒的規格:三根小棒的長度、粗細、形狀完全相同,避免因尺寸差異影響散熱速度。加熱條件:使用相同的熱源、加熱時間和溫度,確保初始受熱條件一致。若木頭保溫效果最好的現象:木頭上的感溫油墨顏色變化最慢,其次是塑料,不銹鋼上的油墨最快變色,說明木頭散熱最慢,保溫性最佳。(6)人們戴棉手套或用濕抹布包裹茶壺柄,是因為抹布屬于熱的不良導體。不良導體導熱性差,能有效阻隔茶壺柄的熱量傳遞到手上,從而避免燙傷。而棉、布等材料內部有大量空氣,空氣是典型的熱不良導體,因此抹布可起到隔熱作用。(7)室外溫度為30℃,茶水溫度變化曲線最符合下圖③。茶水溫度變化原因:剛倒出的茶水溫度高于室外30℃,因熱傳遞,熱量從茶水向外界空氣傳導,溫度快速下降;當茶水溫度接近室溫時,溫差減小,熱傳遞速率變慢,溫度下降趨緩,最終與室溫一致,符合 “溫差越大熱傳遞越快” 的規律。1 / 1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測試卷1.(2023五下·洞頭期末)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組成。三名航天員將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完成艙內外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維修等各項任務。溫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并提出了“千年商港、幸福溫州”的城市定位。2023年3月28日,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讓我們一起完成以下四個項目的學習,為建設幸福溫州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吧!模塊一: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特殊地理環境賦予溫州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質。溫州依海而生、因海而興。(1)東海的帶魚是溫州人常見的海味。帶魚只能生活在海水里,一般情況下不能進入淡水之中。這說明( )。A.生物會改變環境B.生物能適應環境變化C.生物的生存依賴環境(2)溫州海域水質條件卓越,自古便是野生大黃魚產卵與洄游的理想天堂。每年春季,生活在深海區域的大黃魚將開始漫長的旅程,到近海洄游產卵。大黃魚洄游屬于動物的( )行為。A.冬眠 B.遷徙 C.捕食(3)某研究小組選擇了溫州海域中的5種生物進行研究,結果如下表:生物種類 消化道內的食物A 鯧魚 毛蝦B 黃魚 毛蝦C 毛蝦 鼠尾藻D 鮑魚 鼠尾藻E 鼠尾藻 根據表中信息,寫出一條食物鏈: 。(4)根據表中信息,這里的生產者是( )。A.鼠尾藻 B.毛蝦 C.鮑魚(5)在這片海域中,根據生態規律,以下數量最多的生物是( )。A.鯧魚 B.毛蝦 C.鼠尾藻(6)在這片海域中,所有的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共同構成了( )。A.生態系統 B.群落 C.生物種群(7)如果這片海域中只有這5種生物,人類大量捕食鯧魚,那么在一定的時期內,毛蝦的數量會( )。A.減少然后滅絕 B.先增多后減少 C.不斷增多【答案】(1)C(2)B(3)鼠尾藻→毛蝦→黃魚(4)A(5)C(6)A(7)B【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維護生態平衡;動物的行為;動物的適應能力;生態系統【解析】【分析】(1)生物的生存依賴環境準確地反映了帶魚必須依賴海水才能生存這一情況,C符合題干所表達的含義。(2)大黃魚洄游是為了到近海產卵,這種隨著季節變化等因素進行長距離移動的行為符合遷徙行為的特征。冬眠是動物休眠過冬,捕食是獲取食物的行為,均與題干不符。故答案選 B。(3)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通常從生產者開始,沿著捕食關系依次傳遞。表中鼠尾藻是植物,屬于生產者;毛蝦以鼠尾藻為食,是初級消費者;鯧魚或黃魚以毛蝦為食,是次級消費者。、(4)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主要指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生物。從表中信息可知,鼠尾藻的消化道內沒有食物,說明它不需要捕食其他生物,而是通過自身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來源。毛蝦以鼠尾藻為食,鮑魚也以鼠尾藻為食,它們都屬于消費者。因此,這里的生產者是鼠尾藻,答案選A。(5)在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能量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且逐級遞減,營養級越低的生物,通常數量越多。鼠尾藻是生產者,處于食物鏈的第一營養級,通過光合作用固定能量,為整個生態系統提供物質和能量基礎,其數量一般多于消費者。(6)在生態系統的概念中,生態系統是指一定區域內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非生物環境共同組成的統一整體,符合題干中 “所有生物與非生物環境共同構成” 的描述。(7)在該海域的食物鏈中,鯧魚以毛蝦為食。若人類大量捕食鯧魚,其數量會急劇減少,導致毛蝦的天敵壓力驟減,短期內毛蝦因缺少捕食者而數量增多。但隨著毛蝦數量增加,它們對食物的消耗加劇,當鼠尾藻數量不足以支撐毛蝦種群時,毛蝦會因食物短缺而數量減少。2.(2023五下·洞頭期末)浮選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考古中得以推廣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古代植物遺存的獲取能力。右圖是朔門古港考古專家進行植物樣本浮選的場景。(1)考古專家篩選出了一批古代種子,想要將這批種子完好地保存下來,需要提供 、 的環境。(寫出兩個條件)(2)專家表示千年種子想要發芽并非沒有可能,可以在播種前先浸種,讓種子較快地吸水,達到能正常發芽的含水量,從而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浸種的方法是將種子放在不透水的容器中,水量要漫過種子,浸泡到種子微微發脹即可。某研究小組想要研究浸種是否真的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他們選擇綠豆進行實驗,請根據以下提示,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研究的問題 浸種是否真的能提高綠豆的發芽率 猜想 改變的條件 不改變的條件 (寫出兩個) 實驗方法 【答案】(1)干燥;低溫(2)猜想 浸種真的能提高綠豆的發芽率改變的條件 是否浸種不改變的條件 (寫出兩個) 溫度、空氣實驗方法 ①選擇12粒飽滿,顏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綠豆,平均分成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 ②實驗組的種子不浸種,對照組的種子浸種; ③在兩個培養皿里墊上打濕的紙巾,用牙簽各按六個小洞,將實驗組的種子與對照組的種子分別放在小洞中,將兩個培養皿放在窗臺上; ④觀察兩個培養皿中種子的發芽情況,統計發芽率【知識點】種子的結構、形態;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1)要完好保存古代種子,需提供干燥和低溫的環境。干燥環境能降低種子含水量,抑制呼吸作用與霉變;低溫可減弱酶活性,減少有機物消耗并抑制微生物繁殖,二者結合能有效延長種子保存期限。(2)研究的問題:浸種是否真的能提高綠豆的發芽率?猜想:浸種能提高綠豆的發芽率(或 “浸種不能提高綠豆的發芽率”)。改變的條件:是否進行浸種處理(即一組種子浸種,另一組不浸種)。不改變的條件:種子數量與品質:兩組均選用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綠豆種子,且數量相同(如各 50 粒)。環境條件:兩組種子播種后所處的溫度、光照、水分(除浸種步驟外)、土壤肥力等條件一致。分組準備:選取 100 粒飽滿的綠豆種子,隨機均分為 A、B 兩組。處理步驟:A 組(實驗組):將種子放入不透水容器,加水漫過種子,浸泡至微微發脹后取出,瀝干水分。B 組(對照組):不進行浸種,直接使用與 A 組等量的種子。3.(2023五下·洞頭期末)項目背景:在朔門古港遺址發現兩艘沉船,其中一艘屬于福船,是古代四大船型之一。沉船的龍骨、魚鱗狀搭接、隔艙(水密艙)造型設計,是宋代造船工藝的“鐵三角”,為船的航海速度和安全提供了保障。溫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城之一,造船業十分發達。明確任務:某學習小組在了解溫州的造船工藝之后,決定設計并制作一艘有一定載重量并且有動力系統的商船模型。項目要求:學習小組根據任務需求,制訂了評價方案。(1)制訂方案:完成商船設計方案。(2)制作并測試:學習小組在測試商船過程中記錄了一些問題,請幫忙完成以下“問題——解決”清單。【答案】(1)選擇的材料略 圖略(2)增大船的體積、增加船舵調試船舵的方向、調整載重物的擺放位置【知識點】制作小船【解析】【分析】(1)載重量:放置砝碼測試,能承載≥500g 為合格。動力系統:電動或風力驅動,持續航行≥3 分鐘且方向穩定。結構還原:包含龍骨、水密艙等宋代福船特征。材料與工藝:防水材質,魚鱗狀搭接等工藝符合力學要求。(2)要解決船載重問題,可以增大船的體積;要解決船的航行問題,可以增加船舵來控制方向;要解決船容易側翻問題,可以通過調整載重物擺放位置。4.(2023五下·洞頭期末)子項目一:10年前的溫瑞塘河“臭名昭著”,河道附近有超過100家電鍍小企業,還有菜市場,導致河水總是灰黑難聞,河面上漂著一層厚厚的油污,臨水而居的居民出門都要繞過河道而行。現在的塘河,水質持續向好,人水和諧畫面不斷呈現,“塘河夜游”旅游項目也吸引了很多游客。(1)請分析曾經的溫瑞塘河“臭名昭著”的原因: ?。弧? 。(2)在治理塘河的過程中,環保部門對沿岸電鍍企業進行整合搬遷,同時改造附近居民區的排水管網。有人認為:我們只是小學生,對環境治理起不了什么作用。對于這樣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 。(3)子項目二:五一假期,梧田老街試運營,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但同時,也出現一些街區亂象。亂象一:街區的垃圾桶,混裝的現象嚴重。“其他垃圾”垃圾桶里堆放著:①用過的紙巾;②吃剩的食物;③喝完的礦泉水瓶;④掉落的磚塊。“可回收物”垃圾桶里堆放著:⑤剝掉的橘子皮;⑥廢舊的鋰電池;⑦快遞紙箱;⑧發放的廣告單。亂象二:沿街的一些小吃店,出現水龍頭沒有關緊,水一直往外流的現象。亂象三:因為“淄博燒烤”的熱度,街區出現了很多家燒烤店,香味四溢的同時,濃煙彌漫,也對路人造成了困擾。請你針對“亂象一”中的垃圾混裝現象,為以上垃圾重新分類(將序號填到橫線上)。(4)快遞紙箱大多是由再生紙做的,課上我們也做了一張再生紙。下列步驟正確的是( )。A.撕碎一平鋪一攪拌一擠壓吸水一通風晾干B.撕碎一攪拌一擠壓吸水一平鋪一通風晾干C.撕碎一攪拌一平鋪一擠壓吸水一通風晾干(5)關于“亂象二”,某學習小組展開了討論。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A.溫州地處沿海,水資源豐富,浪費一點水問題不大B.小吃店水龍頭一直流,最后水還是流入河道,可以循環利用,問題不大C.溫州人口眾多,用水需求巨大,節約用水是每個人的義務(6)“亂象三”中,深受人們喜愛的燒烤,制作時需要點燃炭,在這個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 ),它是一種溫室氣體。A.一氧化碳 B.氧氣 C.二氧化碳(7)為了模擬溫室效應,該學習小組的成員準備了兩支相同的溫度計,其中一支裝入透明密封袋,封好袋口。他們把兩支溫度計同時放到陽臺上,實驗中透明密封袋模擬的是( )。A.二氧化碳 B.空氣 C.水蒸氣(8)針對“亂象三”,有同學查閱資料后,發現一種由碳和煤混合而成的機制炭,它的燃燒時間長、火力均勻、無煙且價格不貴。請給燒烤店老板寫一封建議信 【答案】(1)生活污水的排放;工業廢水的排放(2)不認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可以進行監督和提醒,還可以從自身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人人都可以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3)②⑤、③⑦⑧、①④、⑥(4)C(5)C(6)C(7)A(8)建議使用機制炭,因為它的燃燒時間長且不會產生煙霧等影響環境的物質,而且價格不貴,火力均勻【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1)曾經溫瑞塘河 “臭名昭著”,一方面是因河道附近有超 100 家電鍍小企業,其排放的工業廢水含重金屬等污染物;另一方面是存在菜市場,產生的生活污水、垃圾等排入河道,導致河水灰黑、油污漂浮、氣味難聞。(2)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環境治理人人有責,小學生雖能力有限,但可從身邊小事做起,如愛護河道衛生、宣傳環保知識、監督家人環保行為等,積少成多,就能為塘河治理貢獻力量,每個人的行動都能推動環境改善。(3)可回收物:③喝完的礦泉水瓶、⑦快遞紙箱、⑧發放的廣告單;其他垃圾:①用過的紙巾、④掉落的磚塊;廚余垃圾:②吃剩的食物、⑤剝掉的橘子皮;有害垃圾:⑥廢舊的鋰電池。(4)制作再生紙時,首先需將紙張撕碎,以便后續處理;接著把碎紙攪拌成紙漿,使其成為均勻的糊狀;然后將紙漿平鋪在模具上,形成紙張的雛形;再進行擠壓吸水,去除多余水分;最后通風晾干,讓紙張成型。(5)溫州雖地處沿海,但水資源并非取之不盡,且可用淡水資源有限。水資源循環利用需經過復雜處理,直接浪費會加劇供需矛盾。C 選項正確,溫州人口多、用水需求大,節約用水是每個人的責任,能有效保護水資源,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6)燒烤時點燃炭,炭與氧氣發生燃燒反應,主要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典型的溫室氣體,會加劇溫室效應。一氧化碳雖也是炭不完全燃燒的產物,但不屬于主要溫室氣體;氧氣是助燃氣體,并非燃燒生成的溫室氣體。因此,炭燃燒過程中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7)在模擬溫室效應的實驗中,透明密封袋能讓陽光射入,同時阻止袋內空氣與外界的熱量交換,類似大氣中溫室氣體的作用 —— 允許太陽短波輻射進入,卻阻礙地面長波輻射散出,從而使袋內溫度升高。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而空氣和水蒸氣在此實驗中并非重點模擬對象。密封袋的阻隔性與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機制相似,因此模擬的是二氧化碳。(8)建議選用機制炭替代普通炭。其由碳和煤混合制成,燃燒時間比傳統炭長 2-3 倍,火力均勻不冒煙,且價格相近。既能減少油煙污染,改善街區環境,又能提升燒烤品質、降低換炭成本。5.(2023五下·洞頭期末)“溫州伏茶”已經成了城市的慈善風景線(如圖)。伏茶用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藥煎制,具有清涼祛暑的功效。天氣漸熱,梧田老街街口也準備設立一個“伏茶”點。(1)每個涼亭里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煮茶的時候最好用沸水,當水沸騰時,繼續用爐子加熱,水的溫度會(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變(2)煮茶的時候,會看到壺口附近冒“白氣”(如圖),這屬于 (填“蒸發”或“凝結”)現象,它與夏天戴眼鏡的同學從空調房走到炎熱的室外,眼鏡上“起霧”的現象是 (選填“一樣”或“不一樣”)的。(3)在煮茶的時候,熱在爐子和茶壺之間主要以( )的形式傳遞。A.熱輻射 B.熱傳導 C.熱對流(4)請在圖中畫出煮茶時,茶水在壺中流動的方向。(5)某研究小組發現用來裝伏茶的桶有木制的、不銹鋼的,還有塑料的。他們想要研究哪種材料保溫效果更好,于是拿來了木頭、不銹鋼、塑料三種材料制作的小棒。他們在實驗中需要控制相同的條件有 、 (寫出兩個不同的條件),他們分別在3根小棒上涂感溫油墨,用如圖所示的材料進行實驗。如果木頭的保溫效果最好,那么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6)茶煮好之后,需要把茶水倒在桶里,這時人們會戴上厚厚的棉手套或用濕抹布包裹住茶壺柄,以免燙傷。這是因為抹布是熱的 (選填“良導體”或“不良導體”)。(7)倒在杯中的伏茶放置久了會涼掉,在溫度為 的室外,茶水溫度的變化曲線最符合下圖 (選填序號)。請用熱傳遞的知識解釋茶水溫度變化的原因: 。【答案】(1)C(2)凝結;一樣(3)B(4)(5)加熱時間;小棒的粗細;木頭上的油墨最后熔化(6)不良導體(7)③;茶水的溫度高于室溫,熱量蒸發到空氣中使茶水溫度下降,當茶水溫度與室溫一致時,溫度不再變化【知識點】水的蒸發;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水的三態變化【解析】【分析】(1)當水沸騰時,繼續用爐子加熱,水的溫度會保持不變,答案選 C。(2)煮茶時壺口冒 “白氣”,是壺內高溫水蒸氣遇冷后由氣態變為液態小水滴,屬于凝結現象。夏天戴眼鏡同學從空調房到室外,眼鏡 “起霧” 是室外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鏡片凝結成小水滴,同樣屬于凝結。二者均為水蒸氣遇冷液化,故現象一樣。(3)在煮茶時,爐子和茶壺之間的熱傳遞主要以熱傳導形式進行,答案選 B。熱傳導是指熱量通過直接接觸的物體從高溫處傳遞到低溫處,爐子加熱茶壺底部時,能量通過壺底分子的振動依次傳遞,屬于固體間的直接傳熱。而熱輻射是通過電磁波傳熱(如太陽輻射),熱對流則需依靠流體(液體或氣體)的流動,均不符合此場景。(4)當爐子加熱茶壺底部時,壺底附近的茶水受熱升溫,密度減小而向上流動;壺上部的冷水密度大則向下流動,形成對流循環。因此,茶水流動方向為:壺底加熱區熱水向上運動,壺上部冷水向下運動,在壺內形成順時針或逆時針的環形對流路徑。(5)需控制的相同條件:小棒的規格:三根小棒的長度、粗細、形狀完全相同,避免因尺寸差異影響散熱速度。加熱條件:使用相同的熱源、加熱時間和溫度,確保初始受熱條件一致。若木頭保溫效果最好的現象:木頭上的感溫油墨顏色變化最慢,其次是塑料,不銹鋼上的油墨最快變色,說明木頭散熱最慢,保溫性最佳。(6)人們戴棉手套或用濕抹布包裹茶壺柄,是因為抹布屬于熱的不良導體。不良導體導熱性差,能有效阻隔茶壺柄的熱量傳遞到手上,從而避免燙傷。而棉、布等材料內部有大量空氣,空氣是典型的熱不良導體,因此抹布可起到隔熱作用。(7)室外溫度為30℃,茶水溫度變化曲線最符合下圖③。茶水溫度變化原因:剛倒出的茶水溫度高于室外30℃,因熱傳遞,熱量從茶水向外界空氣傳導,溫度快速下降;當茶水溫度接近室溫時,溫差減小,熱傳遞速率變慢,溫度下降趨緩,最終與室溫一致,符合 “溫差越大熱傳遞越快” 的規律。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