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qū)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qū)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qū)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1.(2024六下·南湖期末)制作塔臺模型是本學期的重要學習內(nèi)容,你們在制作塔臺或者塔臺模型的時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   ; 你們在課堂上對自己制作的塔臺或者塔臺模型進行了測試,請你寫出兩個你們在課堂上進行測試的項目   、   。
2.(2024六下·南湖期末)寫出你在校園找到的兩種動物或者植物   、   。寫出一種秋天落葉的植物   ,再寫出一種春天落葉的植物   。
3.(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面是太陽系八顆行星的基本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八顆行星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是   ,距離太陽最遠的是   ,體積最小的是   ,體積最大的是   ,相鄰兩顆行星之間距離最大的是   。在課堂上模擬處理行星和太陽距離遠近的數(shù)據(jù)時,小明將土星放在紙帶的第14格,那么木星應該放在紙帶的第   格。
八顆行星的基本數(shù)據(jù)表
行星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萬千米) 赤道直徑 (千米)
水星 5800 4878
金星 10800 12104
地球 15000 12756
火星 22800 6787
木星 77800 142800
土星 142700 120000
天王星 287000 51200
海王星 449600 48600
4.(2024六下·南湖期末)廚房里常見的炒菜鍋,為了傳熱快,要用   來制造;而鍋的把手,為了在炒菜時不燙手,要用導熱性能不好的   來做。
5.(2024六下·南湖期末)北京時間2024年4月9日,日全食“大片”將在北美洲上映,此次日全食帶將跨越墨西哥、美國、加拿大境內(nèi)的大片陸地區(qū)域,當?shù)厝四苡^看日全食過程。這次日全食在中國的我們能看到嗎?   說說你這樣認為的理由   。我們的古人認為發(fā)生日食是“天狗食日”,需要人們敲鑼打鼓才能趕走“天狗”重現(xiàn)太陽。發(fā)生日全食時,地面上的人敲鑼打鼓后太陽會不會重現(xiàn)?   。這能不能證明古人這種看法是正確的?   。
6.(2024六下·南湖期末)如圖,我們在課堂上用蠟燭持續(xù)加熱白砂糖時,會出現(xiàn)以下變化:
①變成黃色 ②變成黑色 ③熔化成糖水
以上變化發(fā)生的順序是   ,其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填序號)
將不銹鋼勺子移出火焰,發(fā)現(xiàn)勺子背后有黑色粉未,它是從   (選填“白砂糖”或“蠟燭”)變化而來的。
7.(2024六下·南湖期末)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某科學小組同學提出了“鐵生銹既需要空氣,也需要水。”的猜想。他們用全新的鐵釘進行了如圖實驗。其中,甲試管裝滿水,乙試管裝一半水,丙試管不裝水,連續(xù)一周觀察鐵釘?shù)纳P情況。
(1)如果猜想正確,幾天后他們觀察到生銹最明顯的鐵釘是   ;
(2)乙和丙對比能說明鐵生銹需要   。
(3)查閱資料后也確認了他們的猜測是正確的,但一個月后他們發(fā)現(xiàn)甲試管中的鐵釘也生銹了,你的解釋是:   。
8.(2024六下·南湖期末)鐵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質,為了防止鐵制品生銹,人們常常會給鐵制品刷上油漆。寫出一種生活中常見的刷了油漆的鐵制品。
9.(2024六下·南湖期末)關于地球和地球的運動,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理論,他認為   處于宇宙的中心,并且靜止不動。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理論,他認為   是不動的。
10.(2024六下·南湖期末)某學校科學小組在觀察中國地形圖(下圖)時,發(fā)現(xiàn)中國的地勢整體呈   (選填“西高東低”或“東高西低”),這個地勢特點決定了我國河流的流向大多是   。
11.(2024六下·南湖期末)為了讓建筑更穩(wěn)固,下列設計中最穩(wěn)定的是 (  )
A.三角形結構 B.四邊形結構 C.五邊形結構 D.六邊形結構
12.(2024六下·南湖期末)現(xiàn)在常見的住宅小區(qū)設計時對樓的高度和距離有相應標準,如果高樓之間的間距太小,對低層住戶來說,主要會造成 (  )
A.安全問題 B.空氣渾濁 C.陽光不足 D.噪聲太大
13.(2024六下·南湖期末)工程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成本預算,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統(tǒng)計材料的用量和價格 B.直接估計一個數(shù)值
C.估計需要的人工和用時 D.和成員討論成本包含哪些內(nèi)容
14.(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圖中的兩個螺桿同樣粗細和長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A螺桿螺紋疏,擰起來更省力
B.B螺桿螺紋密,擰起來更省力
C.省力不省力,跟螺紋沒關系
D.兩個螺桿同樣粗細和長短,擰起來一樣省力
15.(2024六下·南湖期末)19世紀中期,奧地利科學家孟德爾花了8年時間在小花園中用豌豆進行雜交實驗,它的研究是為了 (  )
A.建成美麗的小花園 B.培育高產(chǎn)的品種
C.尋找植物的遺傳規(guī)律 D.驗證前人的觀點
16.(2024六下·南湖期末)興趣小組同學將觀察到的部分生物進行了分類,把金魚藻、蝦、鯽魚歸為一類,把蝗蟲、螞蟻、桂花樹歸為一類。這樣分類的依據(jù)是 (  )
A.按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 B.按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
C.按生物的生長狀況 D.按生物的運動方式
17.(2024六下·南湖期末)現(xiàn)在市場上有很多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主人只要事先讓門鎖掃描自己的面部特征,回家時對著門鎖,鎖就能自動識別,并且開門。這種智能鎖能夠識別主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每個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B.每個人的體溫都是唯一的
C.每個人的身高都是唯一的 D.每個人的體重都是唯一的
18.(2024六下·南湖期末)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剛黑時抬頭不能看到的星星是 (  )
A.牛郎星 B.織女星 C.天狼星 D.天津四
19.(2024六下·南湖期末)我們?nèi)祟惿娴牡厍蛎刻煸趪@太陽公轉和自己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  )
A.12 小時 B.24小時 C.36小時 D.48 小時
20.(2024六下·南湖期末)制作模型時,可根據(jù)實際需求將實物縮小或放大,也可等比例大小制作。我們常見的地球儀(如下圖)就是一個地球的模型。該模型屬于(  )。
A.放大實物的模型 B.縮小實物的模型
C.等比例模型 D.無法判斷
21.(2024六下·南湖期末)過年燃放煙花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煙花綻放的絢麗多彩,還可以聽到響亮的爆炸聲,聞到一種刺鼻的氣味。對此現(xiàn)象描述錯誤的是(  )
A.沒有產(chǎn)生新物質 B.產(chǎn)生新物質
C.發(fā)光發(fā)熱 D.產(chǎn)生氣體
22.(2024六下·南湖期末)當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產(chǎn)生氣體。收集氣體后把點燃的火柴放入,可能會(  )
A.沒有明顯變化 B.火焰變小或者熄滅
C.火焰正常燃燒 D.火焰更加旺盛
23.(2024六下·南湖期末)課堂上,我們用玻璃片接觸蠟燭火焰(如下圖),下列現(xiàn)象最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
A.玻璃片上產(chǎn)生水霧 B.玻璃片上產(chǎn)生炭黑
C.玻璃片會裂開 D.玻璃片會變彎
24.(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列有關時間的說法不可能的是 (  )
A.一位同學跑 100米用時約 5 秒
B.一場科學考試時間為60分鐘
C.上午第一節(jié)課從9時開始
D.一位同學脈搏跳動 70 下時間約1 分鐘
25.(2024六下·南湖期末)我們常常能在煤塊上看到植物的枝、葉等痕跡(如下圖)有時候還能發(fā)現(xiàn)完整樹干形狀的煤。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煤田一般都位于遠古時代(  )的地帶。
A.樹木稀少 B.森林茂密 C.干旱少雨 D.沙漠戈壁
26.(2024六下·南湖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是省內(nèi)一座連接嘉興市和寧波市的鐵路橋梁,全長29.2公里,采用時速350公里的雙線無砟軌道設計,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長度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建成后將創(chuàng)下多項世界紀錄。
據(jù)悉,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強沖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層及淺層氣多發(fā)等特點,基礎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為滿足海域通航需求,橋梁主跨要做到近450米,而要通過時速350公里高鐵,需要橋梁剛度大、變形小,保證列車高速通行時舒適、安全、平穩(wěn)。”大橋項目組工作人員介紹,在風大、浪高的環(huán)境下修建全長近30公里的橋,還要保護錢塘江涌潮這一天下聞名的奇觀,這對于高速鐵路橋梁而言是一項巨大挑戰(zhàn)。該項目工期5年,將于2027年建成使用,建成后將實現(xiàn)嘉興與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等長三角核心城市“半小時高鐵圈”,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fā)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節(jié)選自2024-03-04杭州日報)
工程建設一般要經(jīng)過“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制作模型”、“測試模型,評估并進行改進”和“實施建設”等相似的步驟。
(1)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這個項目中,要解決的問題是   。
(2)寫出兩個在本項目中,工程師要克服的限制條件   和   。
(3)本項目正在進行的步驟是   。
(4)有同學說,這么大的工程項目,經(jīng)過工程師前期的測試、評估和改進,在實施過程中就不能進行絲毫的改動了。你認為這位同學說的對嗎?簡單說說理由。
27.(2024六下·南湖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白鰭豚是鯨目淡水豚科白鰭豚屬哺乳動物,體呈紡錘形;吻部狹長,噴氣孔縱長,位于頭頂左側;眼極小,在口角后上方;鼻孔單個,偏于頭頂左側;背鰭三角形,尾鰭凹陷,呈新月形。吻狹長,身體背面呈淺藍灰色,腹面白色。因它的腹面純白,而得名白鰭豚。
白鰭豚分布于長江中下游的干流,洞庭湖、鄱陽湖和錢塘江口一帶。白鰭豚耐寒,喜歡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區(qū),很少靠近岸邊和船只,喜群居,性情溫和,冬季常三五成群,游蕩尋食,食物以魚為主。白鰭豚每年3-8月繁殖,每胎產(chǎn)1崽,初生的幼崽體重約5千克, 壽命一般為30年。
白鰭豚在 2017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于極度瀕危(CR)。已被推定為功能性滅絕,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譽為“長江中的大熊貓”,具有“活化石”之稱。[百度詞條]
(1)白鰭豚用(  )進行呼吸。
A.腮 B.肺 C.皮膚
(2)白鰭豚的身體是紡錘形的,這種體形的好處是(  )。
A.好看
B.在水中運動時減少阻力
C.能承受水的壓力
(3)白鰭豚繁殖后代的方式是   。
(4)白鰭豚是我國重點保護動物,請你再寫出一種重點保護動物或植物?   。
(5)下列關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觀念,正確的是(  )。
A.物種滅絕后,還可以再生
B.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對人類不會產(chǎn)生威脅
C.與人類沒有直接關系的生物也應保護
D.地球上物種豐富,少幾種沒有關系
28.(2024六下·南湖期末)雖然我們看不見米飯在身體內(nèi)的消化情況,但我們可以用模擬實驗展示出來。如下圖所示,將等量米飯分別放入3支試管中。甲試管加入足量唾液不攪拌,乙試管加入等量的唾液并充分攪拌,丙試管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充分攪拌。
(1)該實驗中,對試管中的物質進行攪拌,相當于口腔中的(  )在發(fā)生作用。
A.唾液 B.舌頭 C.牙齒 D.無法確定
(2)要探究“米飯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與攪拌有關”,可選擇(  )試管展開對比實驗。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 乙、丙
(3)我們要模擬人的口腔環(huán)境,將3支試管都放入一定溫度的水中,并始終保持這一溫度8分鐘。這個水的溫度應該始終保持在(  )左右。
A.26℃ B.37℃ C.100℃ D.常溫
(4)4分鐘后用滴管分別吸取3支試管中的等量“米飯”到3個培養(yǎng)皿里,分別滴入碘酒后發(fā)現(xiàn):甲試管里的“米飯”變淺藍色,乙試管里的“米飯”沒有變藍色,丙試管里的“米飯”變深藍色。請從化學變化角度來解釋一下甲試管里的“米飯”變淺藍色的原因:   。
(5)8分鐘后,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再做一次實驗。可推測甲試管里的“米飯”(  )。
A.仍然呈現(xiàn)相同的淺藍色
B.呈現(xiàn)更深的藍色
C.呈現(xiàn)更淺的藍色甚至不會變藍色
D.無法預測
29.(2024六下·南湖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嫦娥六號是中國嫦娥探月計劃第六個探測器,任務計劃前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等工作,去發(fā)現(xiàn)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為增進國際合作,嫦娥六號任務搭載了法國、歐空局、意大利、巴基斯坦等4個國家的載荷和衛(wèi)星項目。
2024年5 月3 日,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5月8日10時12分,順利進入環(huán)月軌道飛行。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預選著陸區(qū)。 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6月6日14時4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并于15時24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航天器繼嫦娥五號之后,第二次實現(xiàn)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1)2004年,中國正式開啟探月工程,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我國的探月工程又稱為“嫦娥工程”。我們把月球作為宇宙空間探測的第一站,主要原因是月球(  )。
A.晝夜周期較長
B.體積小,容易探測
C.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
D.有高真空、強輻射、微重力的環(huán)境
(2)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搬運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許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B.月球的自轉速度比地球慢得多
C.月球上幾乎沒有空氣,空氣阻力小
D.月球的質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3)地球與月球的平均距離是384403.9千米,探測器登陸月球要經(jīng)過多次變軌和加減速。嫦娥六號探測器從發(fā)射到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一共用了(  )天。
A.10 B.20 C.30 D.40
(4)運載火箭能夠把各種宇宙探測器送入軌道是靠噴氣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  )
A.推力 B.拉力 C.摩擦力 D.反沖力
(5)目前,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嫦娥”系列是探月工程,“天問”系列是行星探測,“天宮”系列是空間站,我國的載入飛船是“   ”系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吸管、木條等均可;抗風、抗震;承重等均可
【知識點】塔臺
【解析】【分析】想要建造一座塔臺,要經(jīng)歷重要的工作階段包括: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制作一個模型;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改進;再重新設計建立模型,再測試,再改進完善。我們在制作塔臺或者塔臺模型的時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吸管。塔臺模型測試后,發(fā)現(xiàn)塔臺模型的頂端承重能力較弱,增加塔臺框架中三角形結構的數(shù)量,可以增加塔臺的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塔臺的頂端承重能力;加固接口處的連接,框架更穩(wěn)固,可以提高塔臺的頂端承重能力。
2.【答案】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
【知識點】調查校園生物
【解析】【分析】校園里的植物很多,如柳樹、梧桐樹等等,秋天落葉的植物有很多,如梧桐樹等,春天落葉的植物有梅花、木棉等。
3.【答案】水星;海王星;水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7
【知識點】太陽系
【解析】【分析】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恒星為中心,由行星、矮行星以及它們的衛(wèi)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體一起組成的天體系統(tǒng)。
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
距離太陽最遠的是海王星。
體積最小的是水星。
體積最大的是木星。
相鄰兩顆行星中,距離最大的通常是 火星與木星。
4.【答案】鐵或者鋁或者金屬均得分;木頭或者塑料等均得分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體導熱性能不同,根據(jù)物體的導熱性,我們將物體分為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廚房里常見的炒菜鍋,為了傳熱快,要用鐵或著導熱性好的金屬來制造;而鍋的把手,為了在炒菜時不燙手,要用導熱性能不好的木頭或著塑料等來做。
5.【答案】不能;中國是晚上;會;不能
【知識點】日食
【解析】【分析】這次日全食在中國我們不能看到。理由是:此次日全食的全食帶從大洋洲東部開始,經(jīng)過太平洋東部、墨西哥、美國、加拿大極東南部,在大西洋西北部結束,未經(jīng)過中國境內(nèi)。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介紹,我國上一次看到日全食是 2009 年 7 月 22 日,下一次則是 2034 年 3 月 20 日,不過只有新疆、西藏和青海的少數(shù)地區(qū)在日落前趕上一點尾巴,觀測難度較大。發(fā)生日全食時,地面上的人敲鑼打鼓后太陽會重現(xiàn)。但這不能證明古人這種看法是正確的。太陽重現(xiàn)是因為月球在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其黑影緩緩移動,使得太陽逐漸又顯露出光芒,這是自然的天文現(xiàn)象,與敲鑼打鼓無關。古人由于缺乏對天文現(xiàn)象的科學認識,才產(chǎn)生了 “天狗食日” 等迷信說法。
6.【答案】③①②;③;蠟燭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解析】【分析】變化發(fā)生的順序是:③①②。
白砂糖受熱先熔化成液態(tài)(物理變化),繼續(xù)加熱逐漸變黃,最終碳化變黑(化學變化)。
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③。
熔化成糖水僅為狀態(tài)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變黃和變黑均生成了新物質(如碳等),屬于化學變化。
勺子背后的黑色粉末從蠟燭變化而來。
蠟燭不完全燃燒會產(chǎn)生炭黑(黑色粉末),附著在勺子背面;白砂糖的碳化產(chǎn)物主要在加熱部位,且通常與液態(tài)糖混合,不易以粉末形式附著于勺子背面。
7.【答案】(1)乙
(2)水
(3)水里有空氣
【知識點】生銹
【解析】【分析】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氧在有水的環(huán)境中與鐵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鐵,就是鐵銹。
(1)生銹最明顯的鐵釘是 乙試管中的鐵釘。鐵生銹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乙試管裝一半水,鐵釘一部分浸沒在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氣中,既能接觸水,又能接觸空氣中的氧氣,滿足鐵生銹的兩個必要條件,因此生銹最明顯。
(2)乙試管裝一半水(鐵釘接觸水和空氣),丙試管不裝水(鐵釘只接觸空氣)。對比乙和丙,變量為 “是否接觸水”,乙中鐵釘生銹更明顯,丙中生銹不明顯,因此能說明鐵生銹需要 水。
(3)甲試管中的鐵釘生銹是因為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氣。雖然甲試管裝滿水,理論上能隔絕空氣,但實際上氧氣不易溶于水,并非完全不溶,水中溶解的氧氣會與鐵釘發(fā)生化學反應,導致鐵釘生銹。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有極少量的空氣通過一些微小的縫隙或其他途徑進入試管,也會使鐵釘生銹。
(1)甲試管裝滿水,缺少空氣;乙試管裝一半水,與水和空氣接觸最密切;丙試管不裝水,缺少水,所以幾天后他們觀察到生銹最明顯的鐵釘是乙。
(2)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乙和丙對比唯一的變量是水,所以能說明鐵生銹需要水。
(3)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甲試管裝滿水,水里也有溶解的空氣,所以一個月后他們發(fā)現(xiàn)甲試管中的鐵釘也生銹了。
8.【答案】鐵的銹蝕實際是鐵與空氣中的水和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要防止鐵生銹就要使鐵隔絕空氣,如在鐵欄桿表面涂一層油漆。
【知識點】生銹
【解析】【分析】生活中常見的刷了油漆的鐵制品有很多,比如鐵門。刷漆后的鐵門不僅能夠有效防止生銹,延長使用壽命,還可以通過選擇不同顏色的油漆來提升美觀度,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9.【答案】地球;太陽
【知識點】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解析】【分析】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關于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地心說理論。他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旋轉。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是關于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10.【答案】西高東低;向東
【知識點】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中國地勢從西部青藏高原到東部沿海平原,呈三級階梯逐級下降,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多平原、丘陵,這種 “西高東低” 的地勢特征使得河流受重力作用,大多自西向東注入海洋,如長江、黃河等主要河流均為這一流向。
11.【答案】A
【知識點】框架結構;材料的形狀
【解析】【分析】通常,結構由支架構成,三角形支架最穩(wěn)固、結實,所用材料也最少。為了讓建筑更穩(wěn)固,通常采用三角形結構。
12.【答案】C
【知識點】影長的四季變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冬季物體影子最長,夏季物體影子最短,現(xiàn)在常見的住宅小區(qū)設計時對樓的高度和距離有相應標準,如果高樓之間的間距太小,對低層住戶來說,主要會造成陽光不足的問題。
13.【答案】B
【知識點】認識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成本預算,成本預算的方法有:統(tǒng)計材料的用量和價格、估計需要的人工和用時、和成員討論成本包含哪些內(nèi)容。直接估計一個數(shù)值的做法是錯誤的,誤差太大。
14.【答案】B
【知識點】斜面
【解析】【分析】螺桿的螺紋可看作是 “斜面” 的變形,螺紋越密,相當于斜面的坡度越緩。根據(jù)斜面原理,坡度越緩,省力效果越明顯。B 螺桿螺紋更密,相當于斜面長度更長,擰動時需要克服的阻力更小,因此更省力。而 A 螺桿螺紋疏,坡度更陡,擰起來相對費力。故B說法正確。
15.【答案】C
【知識點】遺傳
【解析】【分析】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普遍存在的,孟德爾選擇豌豆作為研究對象,他將矮株豌豆與矮株豌豆雜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的;將高株豌豆與高株豌豆進行雜交,這一次,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為了解釋這些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他進行一次次實驗,終于揭開了生物遺傳的奧秘,即孟德爾遺傳定律。
16.【答案】A
【知識點】動物的分類;植物的分類
【解析】【分析】排序和分類是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其中分類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組合在一起。興趣小組對生物進行分類,他們將鯉魚、蟹、水草歸為一類,將蝗蟲、雞、松樹歸為一類,他們的分類依據(jù)是按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一類生活在水中,一類生活在陸地。
17.【答案】A
【知識點】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每個人面部特征的獨特性(如五官形狀、輪廓、間距等)進行身份識別。選項中,體溫、身高、體重并非絕對唯一且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如體溫會隨健康狀態(tài)變化),而人類面部特征在一定年齡段內(nèi)具有較強的個體唯一性和穩(wěn)定性,這是智能鎖識別主人的主要依據(jù)。故A正確。
18.【答案】C
【知識點】星座
【解析】【分析】天狼星屬于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星星,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剛黑時抬頭不能看到的星星是天狼星。
19.【答案】B
【知識點】地球自轉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接近24h;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是一年,大約365天。
20.【答案】B
【知識點】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的實際直徑約 12742 千米,而地球儀的尺寸通常僅幾十厘米,明顯小于真實地球。制作地球儀時,是將龐大的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后形成的模型,屬于 “縮小實物的模型”。這種縮小處理便于人們觀察和研究地球的地理特征、經(jīng)緯線分布等信息。故 B 正確。
21.【答案】A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質產(chǎn)生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產(chǎn)生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過年燃放煙花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煙花綻放的絢麗多彩,還可以聽到響亮的爆炸聲,聞到一種刺鼻的氣味。煙花爆炸這個過程中,發(fā)光發(fā)熱,產(chǎn)生了新物質。
22.【答案】B
【知識點】化學變化;產(chǎn)生氣體的變化
【解析】【分析】白醋和小蘇打混合,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當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產(chǎn)生氣體。收集氣體后把點燃的火柴放入,可能會使火焰變小或者熄滅。
23.【答案】D
【知識點】蠟燭的燃燒
【解析】【分析】蠟燭燃燒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蒸氣遇冷玻璃片會凝結成水霧;不完全燃燒時產(chǎn)生炭黑,會附著在玻璃片上;玻璃片局部受熱不均可能因熱脹冷縮裂開。而普通玻璃的熔點較高(約 600℃以上),蠟燭火焰溫度(外焰約 500-800℃,內(nèi)焰更低)雖可能使玻璃輕微受熱,但遠未達到其軟化溫度,不會明顯變彎。
24.【答案】A
【知識點】速度;計時工具
【解析】【分析】小學生百米跑步用時大約在14秒以上,不可能用時5秒,選項A符合題意。
25.【答案】B
【知識點】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jīng)歷復雜化學變化和高溫高壓形成的。煤塊上的植物痕跡及樹干形狀表明,其形成需要大量植物遺體堆積。森林茂密的地帶能提供充足的植物來源,在地質作用下逐漸演變?yōu)槊禾铮欢鴺淠鞠∩佟⒏珊瞪儆昊蛏衬瓯诘貐^(qū)缺乏足夠植物遺體,無法形成煤田。故B正確。
26.【答案】(1)火車(高鐵)通過
(2)抗潮水、風大;浪高
(3)實施建設
(4)不對,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調整。
【知識點】橋梁的種類;橋梁的結構;認識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需要設計和使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chǎn)品的活動。工程建設的步驟: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制作一個模型(畫或寫解決方案);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改進;實施建設。
(1)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項目中,要解決的問題是在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的復雜環(huán)境下,建造一座全長 29.2 公里、主跨近 450 米、滿足時速 350 公里高鐵通行要求,且能保護錢塘江涌潮奇觀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同時還要確保施工安全、控制工期和滿足環(huán)保要求。
(2)在本項目中,工程師要克服的限制條件如下: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存在大潮差、強沖刷、急流速、深厚淤泥層及淺層氣多發(fā)等問題,基礎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特殊的技術要求:需滿足海域通航需求,橋梁主跨近 450 米,且要保證時速 350 公里高鐵通行時橋梁剛度大、變形小,以確保列車舒適、安全、平穩(wěn)。
(3)本項目正在進行的步驟是 “實施建設”。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正式開工建設,截至 2025 年 4 月,大橋總進度接近 50%。2025 年是完成基礎并全面轉入水面施工的攻堅之年,正在進行連續(xù)梁施工、鋼梁和預制混凝土箱梁架設等工作。
(4)這位同學的說法不對。工程實施中可能遇到未預見的問題,如地質條件變化、材料性能差異等,需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例如施工中發(fā)現(xiàn)淺層氣分布變化,可能需調整樁基方案,確保安全,動態(tài)調整是工程常態(tài)。
(1)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是省內(nèi)一座連接嘉興市和寧波市的鐵路橋梁,所以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這個項目中,要解決的問題是火車(高鐵)通過。
(2)根據(jù)題干可知,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強沖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層及淺層氣多發(fā)等特點,基礎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所以在本項目中,工程師要克服的限制條件是抗潮水、風大、深厚淤泥層及淺層氣多發(fā)等。
(3)根據(jù)題干可知,該項目工期5年,將于2027年建成使用,說明現(xiàn)在就正在實施建設中。
(4)實施建設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時,要按照設計圖紙建設。但是生產(chǎn)過程中如有新的想法和發(fā)現(xiàn),應先在設計圖紙中進行標注和修改,經(jīng)工程師們交流論證后再實施。
27.【答案】(1)B
(2)B
(3)胎生
(4)大熊貓
(5)C
【知識點】動物的分類;動物的常見特點;生物多樣性
【解析】【分析】(1)白鰭豚屬于哺乳動物,而哺乳動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用肺呼吸。其噴氣孔縱長,位于頭頂左側,這是呼吸時氣體進出的通道,與魚類用鰓呼吸、兩棲動物可能用皮膚輔助呼吸的方式不同。因此,白鰭豚通過肺進行呼吸,選B。
(2)白鰭豚生活在水中,紡錘形體型是長期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果。這種體型呈流線型,可減少在水中運動時的阻力,使其游動更高效,符合生物形態(tài)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而 “好看” 并非生物學意義上的功能優(yōu)勢,“承受水的壓力” 主要與身體結構有關,而非體型的核心作用,因此選 B。
(3)白鰭豚繁殖后代的方式是胎生。作為哺乳動物,白鰭豚具有典型的哺乳動物繁殖特征,胚胎在母體子宮內(nèi)發(fā)育,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取營養(yǎng),發(fā)育成熟后產(chǎn)出幼崽。其每年 3-8 月繁殖,每胎產(chǎn) 1 崽,初生幼崽體重約 5 千克,這種胎生方式有利于提高后代存活率,是哺乳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重要特征。
(4)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其體型肥碩似熊,黑白毛色分明,主要棲息于四川、陜西等地的竹林中。因繁殖能力低、棲息地破壞等原因,野生種群曾極度瀕危。目前通過人工繁育和棲息地保護,種群數(shù)量有所回升,但仍需持續(xù)保護,被譽為 “活化石” 和 “中國國寶”。
(5)生物多樣性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的基礎,物種滅絕后不可再生,A 錯誤;生物多樣性消失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威脅人類生存,B、D 錯誤;每種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都有獨特作用,即便與人類無直接關系,也需保護以維持生態(tài)鏈完整,C 正確。
(1)白鰭豚是鯨目淡水豚科白鰭豚屬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一般用肺進行呼吸。
(2)白鰭豚是鯨目淡水豚科白鰭豚屬哺乳動物,體呈紡錘形,這樣在水中運動時減少阻力。
(3)動物用產(chǎn)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用直接生下胎兒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白鰭豚是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繁殖方式都是胎生。
(4)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huán)境多樣,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占世界種類總數(shù)的10%以上。大熊貓、東北虎等都我國重點保護動物。
(5)A.物種滅絕后,還可以再生,錯誤;物種滅絕后不會再生了;
B.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對人類不會產(chǎn)生威脅,錯誤;生物多樣性的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所以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對人類會產(chǎn)生巨大威脅;
C.與人類沒有直接關系的生物也應保護,正確;
D.地球上物種豐富,少幾種沒有關系,錯誤;從生態(tài)平衡及生物的多樣性來看,任何一種生物的消亡,對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延續(xù)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
28.【答案】(1)B
(2)A
(3)B
(4)米飯加入唾液發(fā)生了化學變化,變成了一部分新物質
(5)C
【知識點】物理變化;淀粉的檢驗;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化學變化
【解析】【分析】淀粉有遇碘酒變藍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觀察是否變色來判斷是否含有淀粉。根據(jù)判斷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觀察顏色變化,如果變藍色,說明含有淀粉,否則不含淀粉。
(1)口腔中舌頭的作用是攪拌食物,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促進消化。實驗中攪拌相當于舌頭的功能,而牙齒的作用是咀嚼(物理消化),唾液負責化學消化。因此,攪拌對應舌頭的作用,選 B。
(2)探究 “米飯消化是否與攪拌有關” 需控制單一變量為 “是否攪拌”。甲試管 “加唾液不攪拌”,乙試管 “加唾液并攪拌”,兩者唾液量相同,僅攪拌條件不同,可形成對照。丙試管加清水,變量為唾液有無,與題意無關。因此選甲和乙,A 正確。
(3)人體口腔溫度約為 37℃,該溫度下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強,能更好模擬米飯在口腔中的消化環(huán)境。26℃溫度偏低會降低酶活性,100℃高溫會使酶失活,常溫(通常 20-25℃)也非酶的最適溫度。因此,為保證實驗準確性,水溫應保持在 37℃左右,選B。
(4)人的口腔內(nèi)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所以甲試管里的“米飯”變淺藍色。(5)甲試管加入唾液但未攪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分解米飯中的淀粉。雖攪拌能促進反應,但淀粉酶仍能發(fā)揮作用。重復實驗后,淀粉進一步被分解,遇碘變藍的程度減弱,故可能呈現(xiàn)更淺藍色甚至不變藍,選 C。
(1)口腔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場所。牙齒、舌和唾液共同參與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們功能各不相同。牙齒可以將食物切割、磨碎,舌頭可以攪拌食物并協(xié)助吞咽,唾液的作用是濕潤食物。所以該實驗中,對試管中的物質進行攪拌,相當于口腔中的舌頭在發(fā)生作用。
(2)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由于研究的是米飯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與攪拌有關,唯一的變量是攪拌,所以應該選擇進行甲和乙對比研究。
(3)因為人的正常溫度是37℃,所以這個水的溫度應該始終保持在37℃左右。
(4)人的口腔內(nèi)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所以甲試管里的“米飯”變淺藍色。
(5)8分鐘后,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再做一次實驗。由于唾液已經(jīng)把試管內(nèi)的淀粉消化得差不多了,所以甲試管里的“米飯”呈現(xiàn)更淺的藍色甚至不會變藍色。
29.【答案】(1)C
(2)A
(3)C
(4)D
(5)神舟
【知識點】反沖力;觀察太陽、月球;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從有限到無限的過程。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fā)源地,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
(1)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地月平均距離約 38 萬千米,探測難度相對較低,是開展宇宙空間探測的理想起點。其他選項中,晝夜周期長、體積小、特殊環(huán)境等并非選擇月球作為探測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核心因素在于其距離優(yōu)勢,故選C。
(2)物體在月球上所受引力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導致物體 “重量” 大幅減小,搬運時所需克服的重力也隨之降低,因此更省力。月球自轉速度、空氣質量(空氣阻力)及質量雖與地球不同,但搬運省力的直接原因是引力差異,而非這些因素,故選A。
(3)嫦娥六號于 2024 年 5 月 3 日發(fā)射。6 月 2 日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 - 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qū)。從 5 月 3 日到 6 月 2 日,歷經(jīng)約 30 天,故選 C。
(4)運載火箭的噴氣發(fā)動機通過向后噴射高速燃氣,利用反沖原理獲得向前的動力。反沖力是物體因噴出氣體、液體等而獲得的反向推力,這是火箭升空的核心動力來源。推力、拉力、摩擦力均不符合火箭的動力機制,故選D。
(5)我國太空探索形成了多個標志性工程:“嫦娥” 系列聚焦探月,如嫦娥六號成功采集月球樣品;“天問” 系列主攻行星探測,天問一號實現(xiàn)火星繞落巡;“天宮” 系列是空間站工程,構建了中國太空實驗室;而 “神舟” 系列載人飛船,承擔了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任務,是載人航天的核心載體。這些工程共同推動我國航天事業(yè)邁向深空。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wèi)星。月球距地球約38.4萬千米,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所以我們把月球作為宇宙空間探測的第一站。
(2)月球在引力、表面物質組成等方面與地球存在巨大差異,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搬運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許多。
(3)2024年5月3日,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預選著陸區(qū)。所以嫦娥六號探測器從發(fā)射到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一共用了30天。
(4)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chǎn)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反沖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運載火箭能夠把各種宇宙探測器送入軌道是靠噴氣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反沖力。
(5)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fā)源地,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神舟”系列載人飛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天宮”空間站、“嫦娥”系列探月衛(wèi)星、“玉兔”號月球車、“祝融”號火星車等都順利實施。
1 / 1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qū)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
1.(2024六下·南湖期末)制作塔臺模型是本學期的重要學習內(nèi)容,你們在制作塔臺或者塔臺模型的時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   ; 你們在課堂上對自己制作的塔臺或者塔臺模型進行了測試,請你寫出兩個你們在課堂上進行測試的項目   、   。
【答案】吸管、木條等均可;抗風、抗震;承重等均可
【知識點】塔臺
【解析】【分析】想要建造一座塔臺,要經(jīng)歷重要的工作階段包括: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制作一個模型;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改進;再重新設計建立模型,再測試,再改進完善。我們在制作塔臺或者塔臺模型的時候使用的是主要材料是吸管。塔臺模型測試后,發(fā)現(xiàn)塔臺模型的頂端承重能力較弱,增加塔臺框架中三角形結構的數(shù)量,可以增加塔臺的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塔臺的頂端承重能力;加固接口處的連接,框架更穩(wěn)固,可以提高塔臺的頂端承重能力。
2.(2024六下·南湖期末)寫出你在校園找到的兩種動物或者植物   、   。寫出一種秋天落葉的植物   ,再寫出一種春天落葉的植物   。
【答案】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合理就得分
【知識點】調查校園生物
【解析】【分析】校園里的植物很多,如柳樹、梧桐樹等等,秋天落葉的植物有很多,如梧桐樹等,春天落葉的植物有梅花、木棉等。
3.(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面是太陽系八顆行星的基本數(shù)據(jù),根據(jù)數(shù)據(jù),八顆行星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是   ,距離太陽最遠的是   ,體積最小的是   ,體積最大的是   ,相鄰兩顆行星之間距離最大的是   。在課堂上模擬處理行星和太陽距離遠近的數(shù)據(jù)時,小明將土星放在紙帶的第14格,那么木星應該放在紙帶的第   格。
八顆行星的基本數(shù)據(jù)表
行星 與太陽的平均距離(萬千米) 赤道直徑 (千米)
水星 5800 4878
金星 10800 12104
地球 15000 12756
火星 22800 6787
木星 77800 142800
土星 142700 120000
天王星 287000 51200
海王星 449600 48600
【答案】水星;海王星;水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7
【知識點】太陽系
【解析】【分析】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恒星為中心,由行星、矮行星以及它們的衛(wèi)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體一起組成的天體系統(tǒng)。
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
距離太陽最遠的是海王星。
體積最小的是水星。
體積最大的是木星。
相鄰兩顆行星中,距離最大的通常是 火星與木星。
4.(2024六下·南湖期末)廚房里常見的炒菜鍋,為了傳熱快,要用   來制造;而鍋的把手,為了在炒菜時不燙手,要用導熱性能不好的   來做。
【答案】鐵或者鋁或者金屬均得分;木頭或者塑料等均得分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體導熱性能不同,根據(jù)物體的導熱性,我們將物體分為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廚房里常見的炒菜鍋,為了傳熱快,要用鐵或著導熱性好的金屬來制造;而鍋的把手,為了在炒菜時不燙手,要用導熱性能不好的木頭或著塑料等來做。
5.(2024六下·南湖期末)北京時間2024年4月9日,日全食“大片”將在北美洲上映,此次日全食帶將跨越墨西哥、美國、加拿大境內(nèi)的大片陸地區(qū)域,當?shù)厝四苡^看日全食過程。這次日全食在中國的我們能看到嗎?   說說你這樣認為的理由   。我們的古人認為發(fā)生日食是“天狗食日”,需要人們敲鑼打鼓才能趕走“天狗”重現(xiàn)太陽。發(fā)生日全食時,地面上的人敲鑼打鼓后太陽會不會重現(xiàn)?   。這能不能證明古人這種看法是正確的?   。
【答案】不能;中國是晚上;會;不能
【知識點】日食
【解析】【分析】這次日全食在中國我們不能看到。理由是:此次日全食的全食帶從大洋洲東部開始,經(jīng)過太平洋東部、墨西哥、美國、加拿大極東南部,在大西洋西北部結束,未經(jīng)過中國境內(nèi)。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介紹,我國上一次看到日全食是 2009 年 7 月 22 日,下一次則是 2034 年 3 月 20 日,不過只有新疆、西藏和青海的少數(shù)地區(qū)在日落前趕上一點尾巴,觀測難度較大。發(fā)生日全食時,地面上的人敲鑼打鼓后太陽會重現(xiàn)。但這不能證明古人這種看法是正確的。太陽重現(xiàn)是因為月球在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其黑影緩緩移動,使得太陽逐漸又顯露出光芒,這是自然的天文現(xiàn)象,與敲鑼打鼓無關。古人由于缺乏對天文現(xiàn)象的科學認識,才產(chǎn)生了 “天狗食日” 等迷信說法。
6.(2024六下·南湖期末)如圖,我們在課堂上用蠟燭持續(xù)加熱白砂糖時,會出現(xiàn)以下變化:
①變成黃色 ②變成黑色 ③熔化成糖水
以上變化發(fā)生的順序是   ,其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填序號)
將不銹鋼勺子移出火焰,發(fā)現(xiàn)勺子背后有黑色粉未,它是從   (選填“白砂糖”或“蠟燭”)變化而來的。
【答案】③①②;③;蠟燭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解析】【分析】變化發(fā)生的順序是:③①②。
白砂糖受熱先熔化成液態(tài)(物理變化),繼續(xù)加熱逐漸變黃,最終碳化變黑(化學變化)。
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③。
熔化成糖水僅為狀態(tài)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變黃和變黑均生成了新物質(如碳等),屬于化學變化。
勺子背后的黑色粉末從蠟燭變化而來。
蠟燭不完全燃燒會產(chǎn)生炭黑(黑色粉末),附著在勺子背面;白砂糖的碳化產(chǎn)物主要在加熱部位,且通常與液態(tài)糖混合,不易以粉末形式附著于勺子背面。
7.(2024六下·南湖期末)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某科學小組同學提出了“鐵生銹既需要空氣,也需要水。”的猜想。他們用全新的鐵釘進行了如圖實驗。其中,甲試管裝滿水,乙試管裝一半水,丙試管不裝水,連續(xù)一周觀察鐵釘?shù)纳P情況。
(1)如果猜想正確,幾天后他們觀察到生銹最明顯的鐵釘是   ;
(2)乙和丙對比能說明鐵生銹需要   。
(3)查閱資料后也確認了他們的猜測是正確的,但一個月后他們發(fā)現(xiàn)甲試管中的鐵釘也生銹了,你的解釋是:   。
【答案】(1)乙
(2)水
(3)水里有空氣
【知識點】生銹
【解析】【分析】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氧在有水的環(huán)境中與鐵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鐵,就是鐵銹。
(1)生銹最明顯的鐵釘是 乙試管中的鐵釘。鐵生銹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乙試管裝一半水,鐵釘一部分浸沒在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氣中,既能接觸水,又能接觸空氣中的氧氣,滿足鐵生銹的兩個必要條件,因此生銹最明顯。
(2)乙試管裝一半水(鐵釘接觸水和空氣),丙試管不裝水(鐵釘只接觸空氣)。對比乙和丙,變量為 “是否接觸水”,乙中鐵釘生銹更明顯,丙中生銹不明顯,因此能說明鐵生銹需要 水。
(3)甲試管中的鐵釘生銹是因為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氣。雖然甲試管裝滿水,理論上能隔絕空氣,但實際上氧氣不易溶于水,并非完全不溶,水中溶解的氧氣會與鐵釘發(fā)生化學反應,導致鐵釘生銹。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有極少量的空氣通過一些微小的縫隙或其他途徑進入試管,也會使鐵釘生銹。
(1)甲試管裝滿水,缺少空氣;乙試管裝一半水,與水和空氣接觸最密切;丙試管不裝水,缺少水,所以幾天后他們觀察到生銹最明顯的鐵釘是乙。
(2)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乙和丙對比唯一的變量是水,所以能說明鐵生銹需要水。
(3)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甲試管裝滿水,水里也有溶解的空氣,所以一個月后他們發(fā)現(xiàn)甲試管中的鐵釘也生銹了。
8.(2024六下·南湖期末)鐵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質,為了防止鐵制品生銹,人們常常會給鐵制品刷上油漆。寫出一種生活中常見的刷了油漆的鐵制品。
【答案】鐵的銹蝕實際是鐵與空氣中的水和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要防止鐵生銹就要使鐵隔絕空氣,如在鐵欄桿表面涂一層油漆。
【知識點】生銹
【解析】【分析】生活中常見的刷了油漆的鐵制品有很多,比如鐵門。刷漆后的鐵門不僅能夠有效防止生銹,延長使用壽命,還可以通過選擇不同顏色的油漆來提升美觀度,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9.(2024六下·南湖期末)關于地球和地球的運動,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說理論,他認為   處于宇宙的中心,并且靜止不動。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理論,他認為   是不動的。
【答案】地球;太陽
【知識點】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
【解析】【分析】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關于地球和地球的運動,他提出了地心說理論。他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動,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旋轉。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是關于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
10.(2024六下·南湖期末)某學校科學小組在觀察中國地形圖(下圖)時,發(fā)現(xiàn)中國的地勢整體呈   (選填“西高東低”或“東高西低”),這個地勢特點決定了我國河流的流向大多是   。
【答案】西高東低;向東
【知識點】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中國地勢從西部青藏高原到東部沿海平原,呈三級階梯逐級下降,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多平原、丘陵,這種 “西高東低” 的地勢特征使得河流受重力作用,大多自西向東注入海洋,如長江、黃河等主要河流均為這一流向。
11.(2024六下·南湖期末)為了讓建筑更穩(wěn)固,下列設計中最穩(wěn)定的是 (  )
A.三角形結構 B.四邊形結構 C.五邊形結構 D.六邊形結構
【答案】A
【知識點】框架結構;材料的形狀
【解析】【分析】通常,結構由支架構成,三角形支架最穩(wěn)固、結實,所用材料也最少。為了讓建筑更穩(wěn)固,通常采用三角形結構。
12.(2024六下·南湖期末)現(xiàn)在常見的住宅小區(qū)設計時對樓的高度和距離有相應標準,如果高樓之間的間距太小,對低層住戶來說,主要會造成 (  )
A.安全問題 B.空氣渾濁 C.陽光不足 D.噪聲太大
【答案】C
【知識點】影長的四季變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冬季物體影子最長,夏季物體影子最短,現(xiàn)在常見的住宅小區(qū)設計時對樓的高度和距離有相應標準,如果高樓之間的間距太小,對低層住戶來說,主要會造成陽光不足的問題。
13.(2024六下·南湖期末)工程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成本預算,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統(tǒng)計材料的用量和價格 B.直接估計一個數(shù)值
C.估計需要的人工和用時 D.和成員討論成本包含哪些內(nèi)容
【答案】B
【知識點】認識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成本預算,成本預算的方法有:統(tǒng)計材料的用量和價格、估計需要的人工和用時、和成員討論成本包含哪些內(nèi)容。直接估計一個數(shù)值的做法是錯誤的,誤差太大。
14.(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圖中的兩個螺桿同樣粗細和長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A螺桿螺紋疏,擰起來更省力
B.B螺桿螺紋密,擰起來更省力
C.省力不省力,跟螺紋沒關系
D.兩個螺桿同樣粗細和長短,擰起來一樣省力
【答案】B
【知識點】斜面
【解析】【分析】螺桿的螺紋可看作是 “斜面” 的變形,螺紋越密,相當于斜面的坡度越緩。根據(jù)斜面原理,坡度越緩,省力效果越明顯。B 螺桿螺紋更密,相當于斜面長度更長,擰動時需要克服的阻力更小,因此更省力。而 A 螺桿螺紋疏,坡度更陡,擰起來相對費力。故B說法正確。
15.(2024六下·南湖期末)19世紀中期,奧地利科學家孟德爾花了8年時間在小花園中用豌豆進行雜交實驗,它的研究是為了 (  )
A.建成美麗的小花園 B.培育高產(chǎn)的品種
C.尋找植物的遺傳規(guī)律 D.驗證前人的觀點
【答案】C
【知識點】遺傳
【解析】【分析】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普遍存在的,孟德爾選擇豌豆作為研究對象,他將矮株豌豆與矮株豌豆雜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的;將高株豌豆與高株豌豆進行雜交,這一次,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為了解釋這些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他進行一次次實驗,終于揭開了生物遺傳的奧秘,即孟德爾遺傳定律。
16.(2024六下·南湖期末)興趣小組同學將觀察到的部分生物進行了分類,把金魚藻、蝦、鯽魚歸為一類,把蝗蟲、螞蟻、桂花樹歸為一類。這樣分類的依據(jù)是 (  )
A.按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 B.按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
C.按生物的生長狀況 D.按生物的運動方式
【答案】A
【知識點】動物的分類;植物的分類
【解析】【分析】排序和分類是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其中分類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組合在一起。興趣小組對生物進行分類,他們將鯉魚、蟹、水草歸為一類,將蝗蟲、雞、松樹歸為一類,他們的分類依據(jù)是按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一類生活在水中,一類生活在陸地。
17.(2024六下·南湖期末)現(xiàn)在市場上有很多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主人只要事先讓門鎖掃描自己的面部特征,回家時對著門鎖,鎖就能自動識別,并且開門。這種智能鎖能夠識別主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每個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B.每個人的體溫都是唯一的
C.每個人的身高都是唯一的 D.每個人的體重都是唯一的
【答案】A
【知識點】外貌特征
【解析】【分析】3D人臉識別智能門鎖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每個人面部特征的獨特性(如五官形狀、輪廓、間距等)進行身份識別。選項中,體溫、身高、體重并非絕對唯一且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如體溫會隨健康狀態(tài)變化),而人類面部特征在一定年齡段內(nèi)具有較強的個體唯一性和穩(wěn)定性,這是智能鎖識別主人的主要依據(jù)。故A正確。
18.(2024六下·南湖期末)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剛黑時抬頭不能看到的星星是 (  )
A.牛郎星 B.織女星 C.天狼星 D.天津四
【答案】C
【知識點】星座
【解析】【分析】天狼星屬于在南半球才能看到的星星,晴朗的夏季夜晚,天剛黑時抬頭不能看到的星星是天狼星。
19.(2024六下·南湖期末)我們?nèi)祟惿娴牡厍蛎刻煸趪@太陽公轉和自己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  )
A.12 小時 B.24小時 C.36小時 D.48 小時
【答案】B
【知識點】地球自轉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接近24h;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是一年,大約365天。
20.(2024六下·南湖期末)制作模型時,可根據(jù)實際需求將實物縮小或放大,也可等比例大小制作。我們常見的地球儀(如下圖)就是一個地球的模型。該模型屬于(  )。
A.放大實物的模型 B.縮小實物的模型
C.等比例模型 D.無法判斷
【答案】B
【知識點】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的實際直徑約 12742 千米,而地球儀的尺寸通常僅幾十厘米,明顯小于真實地球。制作地球儀時,是將龐大的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后形成的模型,屬于 “縮小實物的模型”。這種縮小處理便于人們觀察和研究地球的地理特征、經(jīng)緯線分布等信息。故 B 正確。
21.(2024六下·南湖期末)過年燃放煙花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煙花綻放的絢麗多彩,還可以聽到響亮的爆炸聲,聞到一種刺鼻的氣味。對此現(xiàn)象描述錯誤的是(  )
A.沒有產(chǎn)生新物質 B.產(chǎn)生新物質
C.發(fā)光發(fā)熱 D.產(chǎn)生氣體
【答案】A
【知識點】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解析】【分析】有新物質產(chǎn)生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產(chǎn)生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過年燃放煙花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煙花綻放的絢麗多彩,還可以聽到響亮的爆炸聲,聞到一種刺鼻的氣味。煙花爆炸這個過程中,發(fā)光發(fā)熱,產(chǎn)生了新物質。
22.(2024六下·南湖期末)當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產(chǎn)生氣體。收集氣體后把點燃的火柴放入,可能會(  )
A.沒有明顯變化 B.火焰變小或者熄滅
C.火焰正常燃燒 D.火焰更加旺盛
【答案】B
【知識點】化學變化;產(chǎn)生氣體的變化
【解析】【分析】白醋和小蘇打混合,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當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產(chǎn)生氣體。收集氣體后把點燃的火柴放入,可能會使火焰變小或者熄滅。
23.(2024六下·南湖期末)課堂上,我們用玻璃片接觸蠟燭火焰(如下圖),下列現(xiàn)象最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
A.玻璃片上產(chǎn)生水霧 B.玻璃片上產(chǎn)生炭黑
C.玻璃片會裂開 D.玻璃片會變彎
【答案】D
【知識點】蠟燭的燃燒
【解析】【分析】蠟燭燃燒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蒸氣遇冷玻璃片會凝結成水霧;不完全燃燒時產(chǎn)生炭黑,會附著在玻璃片上;玻璃片局部受熱不均可能因熱脹冷縮裂開。而普通玻璃的熔點較高(約 600℃以上),蠟燭火焰溫度(外焰約 500-800℃,內(nèi)焰更低)雖可能使玻璃輕微受熱,但遠未達到其軟化溫度,不會明顯變彎。
24.(2024六下·南湖期末)下列有關時間的說法不可能的是 (  )
A.一位同學跑 100米用時約 5 秒
B.一場科學考試時間為60分鐘
C.上午第一節(jié)課從9時開始
D.一位同學脈搏跳動 70 下時間約1 分鐘
【答案】A
【知識點】速度;計時工具
【解析】【分析】小學生百米跑步用時大約在14秒以上,不可能用時5秒,選項A符合題意。
25.(2024六下·南湖期末)我們常常能在煤塊上看到植物的枝、葉等痕跡(如下圖)有時候還能發(fā)現(xiàn)完整樹干形狀的煤。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煤田一般都位于遠古時代(  )的地帶。
A.樹木稀少 B.森林茂密 C.干旱少雨 D.沙漠戈壁
【答案】B
【知識點】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jīng)歷復雜化學變化和高溫高壓形成的。煤塊上的植物痕跡及樹干形狀表明,其形成需要大量植物遺體堆積。森林茂密的地帶能提供充足的植物來源,在地質作用下逐漸演變?yōu)槊禾铮欢鴺淠鞠∩佟⒏珊瞪儆昊蛏衬瓯诘貐^(qū)缺乏足夠植物遺體,無法形成煤田。故B正確。
26.(2024六下·南湖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是省內(nèi)一座連接嘉興市和寧波市的鐵路橋梁,全長29.2公里,采用時速350公里的雙線無砟軌道設計,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長度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建成后將創(chuàng)下多項世界紀錄。
據(jù)悉,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強沖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層及淺層氣多發(fā)等特點,基礎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為滿足海域通航需求,橋梁主跨要做到近450米,而要通過時速350公里高鐵,需要橋梁剛度大、變形小,保證列車高速通行時舒適、安全、平穩(wěn)。”大橋項目組工作人員介紹,在風大、浪高的環(huán)境下修建全長近30公里的橋,還要保護錢塘江涌潮這一天下聞名的奇觀,這對于高速鐵路橋梁而言是一項巨大挑戰(zhàn)。該項目工期5年,將于2027年建成使用,建成后將實現(xiàn)嘉興與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等長三角核心城市“半小時高鐵圈”,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fā)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節(jié)選自2024-03-04杭州日報)
工程建設一般要經(jīng)過“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制作模型”、“測試模型,評估并進行改進”和“實施建設”等相似的步驟。
(1)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這個項目中,要解決的問題是   。
(2)寫出兩個在本項目中,工程師要克服的限制條件   和   。
(3)本項目正在進行的步驟是   。
(4)有同學說,這么大的工程項目,經(jīng)過工程師前期的測試、評估和改進,在實施過程中就不能進行絲毫的改動了。你認為這位同學說的對嗎?簡單說說理由。
【答案】(1)火車(高鐵)通過
(2)抗潮水、風大;浪高
(3)實施建設
(4)不對,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調整。
【知識點】橋梁的種類;橋梁的結構;認識工程
【解析】【分析】工程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需要設計和使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chǎn)品的活動。工程建設的步驟: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制作一個模型(畫或寫解決方案);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改進;實施建設。
(1)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項目中,要解決的問題是在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的復雜環(huán)境下,建造一座全長 29.2 公里、主跨近 450 米、滿足時速 350 公里高鐵通行要求,且能保護錢塘江涌潮奇觀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同時還要確保施工安全、控制工期和滿足環(huán)保要求。
(2)在本項目中,工程師要克服的限制條件如下: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存在大潮差、強沖刷、急流速、深厚淤泥層及淺層氣多發(fā)等問題,基礎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特殊的技術要求:需滿足海域通航需求,橋梁主跨近 450 米,且要保證時速 350 公里高鐵通行時橋梁剛度大、變形小,以確保列車舒適、安全、平穩(wěn)。
(3)本項目正在進行的步驟是 “實施建設”。杭州灣跨海鐵路大橋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正式開工建設,截至 2025 年 4 月,大橋總進度接近 50%。2025 年是完成基礎并全面轉入水面施工的攻堅之年,正在進行連續(xù)梁施工、鋼梁和預制混凝土箱梁架設等工作。
(4)這位同學的說法不對。工程實施中可能遇到未預見的問題,如地質條件變化、材料性能差異等,需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例如施工中發(fā)現(xiàn)淺層氣分布變化,可能需調整樁基方案,確保安全,動態(tài)調整是工程常態(tài)。
(1)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是省內(nèi)一座連接嘉興市和寧波市的鐵路橋梁,所以在杭州灣跨海大橋這個項目中,要解決的問題是火車(高鐵)通過。
(2)根據(jù)題干可知,杭州灣是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一,存在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強沖刷、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深厚淤泥層及淺層氣多發(fā)等特點,基礎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所以在本項目中,工程師要克服的限制條件是抗潮水、風大、深厚淤泥層及淺層氣多發(fā)等。
(3)根據(jù)題干可知,該項目工期5年,將于2027年建成使用,說明現(xiàn)在就正在實施建設中。
(4)實施建設杭州灣跨海鐵路橋時,要按照設計圖紙建設。但是生產(chǎn)過程中如有新的想法和發(fā)現(xiàn),應先在設計圖紙中進行標注和修改,經(jīng)工程師們交流論證后再實施。
27.(2024六下·南湖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白鰭豚是鯨目淡水豚科白鰭豚屬哺乳動物,體呈紡錘形;吻部狹長,噴氣孔縱長,位于頭頂左側;眼極小,在口角后上方;鼻孔單個,偏于頭頂左側;背鰭三角形,尾鰭凹陷,呈新月形。吻狹長,身體背面呈淺藍灰色,腹面白色。因它的腹面純白,而得名白鰭豚。
白鰭豚分布于長江中下游的干流,洞庭湖、鄱陽湖和錢塘江口一帶。白鰭豚耐寒,喜歡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區(qū),很少靠近岸邊和船只,喜群居,性情溫和,冬季常三五成群,游蕩尋食,食物以魚為主。白鰭豚每年3-8月繁殖,每胎產(chǎn)1崽,初生的幼崽體重約5千克, 壽命一般為30年。
白鰭豚在 2017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于極度瀕危(CR)。已被推定為功能性滅絕,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譽為“長江中的大熊貓”,具有“活化石”之稱。[百度詞條]
(1)白鰭豚用(  )進行呼吸。
A.腮 B.肺 C.皮膚
(2)白鰭豚的身體是紡錘形的,這種體形的好處是(  )。
A.好看
B.在水中運動時減少阻力
C.能承受水的壓力
(3)白鰭豚繁殖后代的方式是   。
(4)白鰭豚是我國重點保護動物,請你再寫出一種重點保護動物或植物?   。
(5)下列關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觀念,正確的是(  )。
A.物種滅絕后,還可以再生
B.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對人類不會產(chǎn)生威脅
C.與人類沒有直接關系的生物也應保護
D.地球上物種豐富,少幾種沒有關系
【答案】(1)B
(2)B
(3)胎生
(4)大熊貓
(5)C
【知識點】動物的分類;動物的常見特點;生物多樣性
【解析】【分析】(1)白鰭豚屬于哺乳動物,而哺乳動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用肺呼吸。其噴氣孔縱長,位于頭頂左側,這是呼吸時氣體進出的通道,與魚類用鰓呼吸、兩棲動物可能用皮膚輔助呼吸的方式不同。因此,白鰭豚通過肺進行呼吸,選B。
(2)白鰭豚生活在水中,紡錘形體型是長期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果。這種體型呈流線型,可減少在水中運動時的阻力,使其游動更高效,符合生物形態(tài)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而 “好看” 并非生物學意義上的功能優(yōu)勢,“承受水的壓力” 主要與身體結構有關,而非體型的核心作用,因此選 B。
(3)白鰭豚繁殖后代的方式是胎生。作為哺乳動物,白鰭豚具有典型的哺乳動物繁殖特征,胚胎在母體子宮內(nèi)發(fā)育,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取營養(yǎng),發(fā)育成熟后產(chǎn)出幼崽。其每年 3-8 月繁殖,每胎產(chǎn) 1 崽,初生幼崽體重約 5 千克,這種胎生方式有利于提高后代存活率,是哺乳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重要特征。
(4)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其體型肥碩似熊,黑白毛色分明,主要棲息于四川、陜西等地的竹林中。因繁殖能力低、棲息地破壞等原因,野生種群曾極度瀕危。目前通過人工繁育和棲息地保護,種群數(shù)量有所回升,但仍需持續(xù)保護,被譽為 “活化石” 和 “中國國寶”。
(5)生物多樣性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的基礎,物種滅絕后不可再生,A 錯誤;生物多樣性消失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威脅人類生存,B、D 錯誤;每種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都有獨特作用,即便與人類無直接關系,也需保護以維持生態(tài)鏈完整,C 正確。
(1)白鰭豚是鯨目淡水豚科白鰭豚屬哺乳動物,哺乳動物一般用肺進行呼吸。
(2)白鰭豚是鯨目淡水豚科白鰭豚屬哺乳動物,體呈紡錘形,這樣在水中運動時減少阻力。
(3)動物用產(chǎn)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用直接生下胎兒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白鰭豚是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繁殖方式都是胎生。
(4)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huán)境多樣,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占世界種類總數(shù)的10%以上。大熊貓、東北虎等都我國重點保護動物。
(5)A.物種滅絕后,還可以再生,錯誤;物種滅絕后不會再生了;
B.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對人類不會產(chǎn)生威脅,錯誤;生物多樣性的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所以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對人類會產(chǎn)生巨大威脅;
C.與人類沒有直接關系的生物也應保護,正確;
D.地球上物種豐富,少幾種沒有關系,錯誤;從生態(tài)平衡及生物的多樣性來看,任何一種生物的消亡,對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延續(xù)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
28.(2024六下·南湖期末)雖然我們看不見米飯在身體內(nèi)的消化情況,但我們可以用模擬實驗展示出來。如下圖所示,將等量米飯分別放入3支試管中。甲試管加入足量唾液不攪拌,乙試管加入等量的唾液并充分攪拌,丙試管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充分攪拌。
(1)該實驗中,對試管中的物質進行攪拌,相當于口腔中的(  )在發(fā)生作用。
A.唾液 B.舌頭 C.牙齒 D.無法確定
(2)要探究“米飯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與攪拌有關”,可選擇(  )試管展開對比實驗。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 乙、丙
(3)我們要模擬人的口腔環(huán)境,將3支試管都放入一定溫度的水中,并始終保持這一溫度8分鐘。這個水的溫度應該始終保持在(  )左右。
A.26℃ B.37℃ C.100℃ D.常溫
(4)4分鐘后用滴管分別吸取3支試管中的等量“米飯”到3個培養(yǎng)皿里,分別滴入碘酒后發(fā)現(xiàn):甲試管里的“米飯”變淺藍色,乙試管里的“米飯”沒有變藍色,丙試管里的“米飯”變深藍色。請從化學變化角度來解釋一下甲試管里的“米飯”變淺藍色的原因:   。
(5)8分鐘后,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再做一次實驗。可推測甲試管里的“米飯”(  )。
A.仍然呈現(xiàn)相同的淺藍色
B.呈現(xiàn)更深的藍色
C.呈現(xiàn)更淺的藍色甚至不會變藍色
D.無法預測
【答案】(1)B
(2)A
(3)B
(4)米飯加入唾液發(fā)生了化學變化,變成了一部分新物質
(5)C
【知識點】物理變化;淀粉的檢驗;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化學變化
【解析】【分析】淀粉有遇碘酒變藍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觀察是否變色來判斷是否含有淀粉。根據(jù)判斷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觀察顏色變化,如果變藍色,說明含有淀粉,否則不含淀粉。
(1)口腔中舌頭的作用是攪拌食物,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促進消化。實驗中攪拌相當于舌頭的功能,而牙齒的作用是咀嚼(物理消化),唾液負責化學消化。因此,攪拌對應舌頭的作用,選 B。
(2)探究 “米飯消化是否與攪拌有關” 需控制單一變量為 “是否攪拌”。甲試管 “加唾液不攪拌”,乙試管 “加唾液并攪拌”,兩者唾液量相同,僅攪拌條件不同,可形成對照。丙試管加清水,變量為唾液有無,與題意無關。因此選甲和乙,A 正確。
(3)人體口腔溫度約為 37℃,該溫度下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強,能更好模擬米飯在口腔中的消化環(huán)境。26℃溫度偏低會降低酶活性,100℃高溫會使酶失活,常溫(通常 20-25℃)也非酶的最適溫度。因此,為保證實驗準確性,水溫應保持在 37℃左右,選B。
(4)人的口腔內(nèi)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所以甲試管里的“米飯”變淺藍色。(5)甲試管加入唾液但未攪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分解米飯中的淀粉。雖攪拌能促進反應,但淀粉酶仍能發(fā)揮作用。重復實驗后,淀粉進一步被分解,遇碘變藍的程度減弱,故可能呈現(xiàn)更淺藍色甚至不變藍,選 C。
(1)口腔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場所。牙齒、舌和唾液共同參與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們功能各不相同。牙齒可以將食物切割、磨碎,舌頭可以攪拌食物并協(xié)助吞咽,唾液的作用是濕潤食物。所以該實驗中,對試管中的物質進行攪拌,相當于口腔中的舌頭在發(fā)生作用。
(2)對比實驗只有一個變量,由于研究的是米飯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與攪拌有關,唯一的變量是攪拌,所以應該選擇進行甲和乙對比研究。
(3)因為人的正常溫度是37℃,所以這個水的溫度應該始終保持在37℃左右。
(4)人的口腔內(nèi)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種促進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所以甲試管里的“米飯”變淺藍色。
(5)8分鐘后,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再做一次實驗。由于唾液已經(jīng)把試管內(nèi)的淀粉消化得差不多了,所以甲試管里的“米飯”呈現(xiàn)更淺的藍色甚至不會變藍色。
29.(2024六下·南湖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嫦娥六號是中國嫦娥探月計劃第六個探測器,任務計劃前往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等工作,去發(fā)現(xiàn)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為增進國際合作,嫦娥六號任務搭載了法國、歐空局、意大利、巴基斯坦等4個國家的載荷和衛(wèi)星項目。
2024年5 月3 日,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5月8日10時12分,順利進入環(huán)月軌道飛行。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預選著陸區(qū)。 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6月6日14時4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并于15時24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航天器繼嫦娥五號之后,第二次實現(xiàn)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1)2004年,中國正式開啟探月工程,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我國的探月工程又稱為“嫦娥工程”。我們把月球作為宇宙空間探測的第一站,主要原因是月球(  )。
A.晝夜周期較長
B.體積小,容易探測
C.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
D.有高真空、強輻射、微重力的環(huán)境
(2)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搬運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許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B.月球的自轉速度比地球慢得多
C.月球上幾乎沒有空氣,空氣阻力小
D.月球的質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3)地球與月球的平均距離是384403.9千米,探測器登陸月球要經(jīng)過多次變軌和加減速。嫦娥六號探測器從發(fā)射到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一共用了(  )天。
A.10 B.20 C.30 D.40
(4)運載火箭能夠把各種宇宙探測器送入軌道是靠噴氣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  )
A.推力 B.拉力 C.摩擦力 D.反沖力
(5)目前,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嫦娥”系列是探月工程,“天問”系列是行星探測,“天宮”系列是空間站,我國的載入飛船是“   ”系列。
【答案】(1)C
(2)A
(3)C
(4)D
(5)神舟
【知識點】反沖力;觀察太陽、月球;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從有限到無限的過程。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fā)源地,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
(1)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地月平均距離約 38 萬千米,探測難度相對較低,是開展宇宙空間探測的理想起點。其他選項中,晝夜周期長、體積小、特殊環(huán)境等并非選擇月球作為探測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核心因素在于其距離優(yōu)勢,故選C。
(2)物體在月球上所受引力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導致物體 “重量” 大幅減小,搬運時所需克服的重力也隨之降低,因此更省力。月球自轉速度、空氣質量(空氣阻力)及質量雖與地球不同,但搬運省力的直接原因是引力差異,而非這些因素,故選A。
(3)嫦娥六號于 2024 年 5 月 3 日發(fā)射。6 月 2 日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 - 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qū)。從 5 月 3 日到 6 月 2 日,歷經(jīng)約 30 天,故選 C。
(4)運載火箭的噴氣發(fā)動機通過向后噴射高速燃氣,利用反沖原理獲得向前的動力。反沖力是物體因噴出氣體、液體等而獲得的反向推力,這是火箭升空的核心動力來源。推力、拉力、摩擦力均不符合火箭的動力機制,故選D。
(5)我國太空探索形成了多個標志性工程:“嫦娥” 系列聚焦探月,如嫦娥六號成功采集月球樣品;“天問” 系列主攻行星探測,天問一號實現(xiàn)火星繞落巡;“天宮” 系列是空間站工程,構建了中國太空實驗室;而 “神舟” 系列載人飛船,承擔了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任務,是載人航天的核心載體。這些工程共同推動我國航天事業(yè)邁向深空。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wèi)星。月球距地球約38.4萬千米,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所以我們把月球作為宇宙空間探測的第一站。
(2)月球在引力、表面物質組成等方面與地球存在巨大差異,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搬運建筑材料比地球上省力許多。
(3)2024年5月3日,搭載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發(fā)射,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預選著陸區(qū)。所以嫦娥六號探測器從發(fā)射到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一共用了30天。
(4)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chǎn)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反沖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運載火箭能夠把各種宇宙探測器送入軌道是靠噴氣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反沖力。
(5)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fā)源地,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神舟”系列載人飛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天宮”空間站、“嫦娥”系列探月衛(wèi)星、“玉兔”號月球車、“祝融”號火星車等都順利實施。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文县| 临江市| 竹北市| 抚远县| 天长市| 镶黄旗| 潢川县| 台中县| 松江区| 吉隆县| 同心县| 榆林市| 赞皇县| 双江| 六盘水市| 石河子市| 故城县| 石屏县| 江川县| 宁海县| 伊吾县| 昌乐县| 河北区| 南阳市| 灵武市| 图们市| 肇州县| 荔浦县| 岗巴县| 丰原市| 花莲县| 鄯善县| 鄂尔多斯市| 定襄县| 伽师县| 资源县| 德惠市| 威信县| 西丰县| 平南县|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