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1.(2025五下·永康期末)某科學小組做綠豆種子發芽實驗,他們將綠豆種子分成甲、乙、丙三組。甲組的綠豆種子放在干燥的土壤里;乙組的綠豆種子放在濕潤的土壤里;丙組的綠豆種子放在濕潤的土壤里并用紙箱完全罩住。這三組綠豆種子不能發芽的是(  )。
A.甲組 B.丙組 C.甲組和丙組 D.乙組
【答案】A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
【解析】【分析】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光照并非必要條件。甲組種子放在干燥土壤中,缺乏水分,無法滿足發芽的基本條件;乙組種子在濕潤土壤中,具備水分等條件,可正常發芽;丙組種子雖用紙箱罩住,但濕潤土壤能提供水分,且黑暗環境不影響發芽(多數種子發芽與光照無關)。因此僅甲組無法發芽。
2.(2025五下·永康期末)媽媽把從菜市場買回來的綠豆芽放在窗臺上,到了下午綠豆芽的葉子變綠了,其主要原因是(  )。
A.溫度升高 B.光照增加 C.空氣充足 D.水分減少
【答案】B
【知識點】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大多數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們利用太陽光的能量,以葉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為原料,生產出養料和氧氣,這就是光合作用。媽媽把從菜市場買回來的綠豆芽放在窗臺上,到了下午綠豆芽的葉子變綠了,這是因為光照增加,產生了營養物質。
3.(2025五下·永康期末)小科為了研究蚯蚓的生活環境,進行了如下實驗:①空盒子里裝入土;②在甲、乙區域的土壤上灑水,使其濕潤;③在中央位置放上20條蚯蚓;④用黑紙板把乙、丁蓋上。5分鐘后拿掉黑紙板,小科會觀察到(  )區域蚯蚓數量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識點】觀察蚯蚓的活動
【解析】【分析】蚯蚓喜潮濕、陰暗環境。實驗中乙、丁區域被黑紙板覆蓋形成黑暗環境,而甲、丙為明亮環境;同時甲、乙區域土壤濕潤,丙、丁區域可能干燥(未提及灑水)。蚯蚓因趨濕性會優先選擇濕潤的甲、乙,又因趨暗性會避開明亮的甲,聚集到既濕潤又黑暗的乙區域,故 5 分鐘后乙區域蚯蚓數量最多。
4.(2025五下·永康期末)在制作生態瓶時,小樂選擇用洗干凈的大可樂瓶做容器,以下最適合放置的一組生物是(  )。
①小魚 ②小蝦 ③螺螄 ④大鯽魚 ⑤金魚藻 ⑥水葫蘆 ⑦浮萍
A.全部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⑦
【答案】C
【知識點】制作生態瓶
【解析】【分析】在制作生態瓶時,最適合放置的一組生物是①②③⑤⑦。生態瓶空間有限,大鯽魚體型較大,耗氧量高,不適合小容器;水葫蘆生長速度快,可能過度繁殖占據空間并影響其他生物。而小魚、小蝦、螺螄體型較小,金魚藻和浮萍能通過光合作用提供氧氣,且生長較可控,更適合構成穩定的微型生態系統,故排除含④⑥的選項,選 C。
5.(2025五下·永康期末)在設計并制作小船時,一般會經歷下列四個步驟:①改進;②制作;③測試;④設計。根據先后順序對以上步驟進行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設計流程遵循 “先規劃后實踐” 的邏輯:首先需④設計,明確小船的結構、材料和功能需求;接著②制作,按設計方案完成實物搭建;然后③測試,通過實際操作檢驗小船的性能(如承重、穩定性等);最后根據測試結果①改進,優化設計缺陷,確保小船符合使用要求。此順序體現了工程實踐中 “設計 — 制作 — 驗證 — 優化” 的基本流程。
6.(2025五下·永康期末)下列有關鋁箔船體積大小的描述,正確的是(  )。
A.1號鋁箔船的體積最大 B.2號鋁箔船的體積最大
C.3號鋁箔船的體積最大 D.3只鋁箔船的體積一樣大
【答案】A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號船體積為8×8×2=128(立方厘米),2號船體積為6×6×3=108(立方厘米),3號船體積為4×4×4=64(立方厘米)。
7.(2025五下·永康期末)要讓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采取的做法是(  )。
A.船首做成尖形 B.給船分隔船艙
C.給船安裝船舵 D.底部做得寬些
【答案】C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要讓小船保持一定方向,正確做法是給船安裝船舵。船舵通過控制水流方向來改變或保持船的航向,是船只導向的核心部件:當船舵偏轉時,水流對舵面產生推力,使船首轉向;保持舵面居中時,可減少水流側向影響,維持直線航行。
8.(2025五下·永康期末)某同學安裝好用蒸汽裝置作動力的小船后,發現船行駛得較慢。下列方法可以讓船行駛得更快一些的是( .)。
A.增加船的重量 B.用更大的火加熱金屬管
C.擴大船的底面積 D.改變船舵的方向
【答案】B
【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動力裝置
【解析】【分析】某同學安裝好用蒸汽裝置作動力的小船后,發現船行駛得較慢。可以讓船行駛得更快一些的方法是用更大的火加熱金屬管。蒸汽裝置的動力來源于蒸汽的產生量和噴射速度:用更大的火加熱金屬管,能加快水的汽化速度,產生更多高壓蒸汽,蒸汽噴射時的反作用力增大,從而推動小船加速。
9.(2025五下·永康期末)大氣就像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張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實際平均氣溫約為(  )。
A.0℃ B.15℃ C.30℃ D.40℃
【答案】B
【知識點】地球家園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大氣就像是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張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實際平均氣溫為15℃,適宜生命存在。
10.(2025五下·永康期末)人類擔憂水資源的原因包括(  )。
①全球人口眾多,用水需求量巨大 ②生物的生存離不開水③人類的很多活動都需要水 ④水污染嚴重⑤海水淡化成本高,未能廣泛應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知識點】節約用水
【解析】【分析】 ①全球人口眾多,用水需求量巨大,正確;
②生物的生存離不開水,正確;
③人類的很多活動都需要水,正確;
④水污染嚴重,正確;
⑤海水淡化成本高,未能廣泛應用,正確;
所以人類擔憂水資源的原因包括①②③④⑤。
11.(2025五下·永康期末)目前,在垃圾處理的方式上,許多發達國家廣泛采用焚燒法。關于焚燒垃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焚燒垃圾可以避免污染地下水
B.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可以用來發電
C.焚燒法是最有效的、無污染的垃圾處理方法
D.焚燒垃圾可以節約土地
【答案】C
【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
【解析】【分析】焚燒垃圾雖能避免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可發電、節約土地,但焚燒過程中可能產生二噁英等有毒氣體,若處理不當會造成大氣污染,并非 “無污染”。此外,焚燒法需高溫設備和嚴格管控,并非絕對 “最有效”,且部分垃圾更適合堆肥處理。C符合題意。
12.(2025五下·永康期末)分析一個環境問題時,其流程是(  )。
A.尋找原因—調查現狀—共商對策
B.共商對策—調查現狀—尋找原因
C.調查現狀一尋找原因一共商對策
D.調查現狀—共商對策—尋找原因
【答案】C
【知識點】保護環境
【解析】【分析】科學分析問題需遵循 “先認知后解決” 的邏輯:首先調查現狀,通過數據收集和實地考察掌握環境問題的具體表現;再基于現狀分析成因,如污染來源、生態破壞因素等;最后根據原因共同商討對策,確保方案針對性。
13.(2025五下·永康期末)下列現象發生的過程中,屬于吸收熱量的一組是(  )。
①春天,冰雪消融匯成溪流 ②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 ④冬天,河面的水結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識點】水的蒸發;水結冰過程中的變化;冰的融化;凝結;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①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過程,熔化需吸收熱量;②夏天飲料罐 “出汗” 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液化放出熱量;③秋天霧散去是液態水汽化變為水蒸氣,汽化吸收熱量;④冬天水結冰是凝固過程,凝固放出熱量。綜上,吸收熱量的為①③,故選 C。
14.(2025五下·永康期末)《暮江吟》詩中“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包含的水的物態變化是(  )。
A.固態變為液態 B.氣態變為液態
C.液態變為氣態 D.氣態變為固態
【答案】B
【知識點】水的蒸發;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露的形成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夜間遇冷,由氣態液化成液態水珠附著在物體表面,此過程屬于 “氣態變為液態”。B正確。
15.(2025五下·永康期末)冬天,用手觸摸室外同一個地方的木頭和鋼鐵,感覺鋼鐵更冷些,這是因為(  )。
A.鋼鐵的溫度比木頭低 B.鋼鐵的傳熱性能比木頭好
C.鋼鐵比木頭重 D.鋼鐵的傳熱性能比木頭差
【答案】B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雖然室外木頭和鋼鐵實際溫度相同,但鋼鐵是熱的良導體,當手接觸時,手上的熱量會迅速被鋼鐵傳導出去,使手部溫度下降更快,從而感覺更冷;而木頭是熱的不良導體,傳熱速度慢,手部熱量散失較少。B正確。
16.(2025五下·永康期末)右圖為冬天供熱的取暖片,它一般安裝在房間的下方,這樣安裝是利用了(  )的傳熱方式。
A.熱輻射 B.熱對流 C.熱傳導 D.熱擴散
【答案】B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熱對流是指流體中溫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間發生相對位移時所引起的熱量傳遞過程。取暖片加熱周圍空氣后,熱空氣密度減小上升,冷空氣密度大下沉,形成空氣循環流動,使整個房間溫度升高。B正確。
17.(2025五下·永康期末)小科在之前探究綠豆種子發芽實驗時,播下的綠豆種子已經有大部分長成綠豆苗了,于是他想繼續探究綠豆苗的生長。
(1)為了探究綠豆苗生長是否與陽光有關,他設計的是   實驗,在該實驗中可以改變   個條件,改變的條件是   。
(2)一個星期后,長得又高又細的是   (選填“陽光下”或“黑暗處”)的綠豆苗。
(3)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發現,綠豆苗上停留著好多只蚜蟲,一部分綠豆苗已經被吃了,同時,種植綠豆苗的墻角里有一張蜘蛛網,網上有幾只死瓢蟲。根據描述,請說一說綠豆苗被吃的可能原因:   。
【答案】(1)對比;一;陽光
(2)黑暗處
(3)綠豆苗是蚜蟲的食物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為了探究綠豆苗生長是否與陽光有關,他設計的是 對照 實驗,在該實驗中可以改變1個條件,改變的條件是 光照(或陽光)。對照實驗需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即除研究的光照條件外,其他條件(如水分、溫度、土壤等)保持一致。通過設置有光照和無光照(如用紙箱遮光)的兩組綠豆苗,對比觀察其生長狀況(如葉片顏色、植株高度等),從而驗證陽光對綠豆苗生長的影響。
(2)一個星期后,長得又高又細的是 黑暗處 的綠豆苗。在黑暗環境中,綠豆苗因缺乏陽光無法充分進行光合作用,會通過 “徒長” 來爭取光照 —— 表現為莖稈細長、葉片發黃且稀疏,這是植物對缺光環境的適應性反應。而陽光下的綠豆苗能正常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供生長,植株通常矮壯、葉片翠綠茂密。因此,黑暗處的綠豆苗會出現徒長現象,長得更高更細。
(3)綠豆苗被吃的可能原因:蚜蟲以綠豆苗為食,導致其被啃食;而墻角蜘蛛網上的死瓢蟲可能是蚜蟲的天敵(瓢蟲通常捕食蚜蟲),但因蜘蛛捕食(蜘蛛以瓢蟲等昆蟲為食)減少了瓢蟲數量,間接使蚜蟲缺乏天敵制約,進而大量繁殖啃食綠豆苗,形成 “綠豆苗→蚜蟲→瓢蟲→蜘蛛” 的食物關系影響。
18.(2025五下·永康期末)為了更好地理解潛艇浮沉原理,小科準備了一個空瓶子和一桶水,把瓶子倒置放在水桶中,當他往瓶子中裝水后,發現瓶子在穩定后的位置會發生改變,如下圖中位置①②③所示。于是小科把瓶蓋底部距離水桶內水面的長度(深度)和瓶子中的水量這些數據都記錄了下來,畫成一幅折線圖。
(1)在這個實驗中,瓶子處在(  )時,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A.位置①和位置② B.位置①和位置③
C.位置②和位置③ D.位置①、位置②和位置③
(2)根據瓶子穩定后的位置變化,可以得出潛艇的沉浮與自身的(  )有關。
A.體積 B.重量 C.形狀 D.顏色
(3)想要讓瓶子不沉到水底,瓶子中的水不能超過(  )毫升。
A.50 B.60 C.80 D.90
(4)讓潛艇下沉的方法是(  )。
A.減小自身體積 B.壓載艙向外排水
C.向壓載艙注水 D.增大自身體積
(5)許多潛艇被設計成魚類的身體形狀,這樣可以有效   阻力。
【答案】(1)C
(2)B
(3)A
(4)C
(5)減小
【知識點】浮力的變化;物體的沉浮
【解析】【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位置②和位置③中,瓶子排開水的體積相同(即浸入水中的體積相同),因此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浮力大小相同。而位置①中瓶子浸入水中的體積較小,排開液體重力更小,浮力與②、③不同。故正確答案為 C。
(2)實驗中往瓶子裝水時,瓶子重量增加,穩定后的位置變深(下沉更明顯),這表明物體的沉浮狀態與自身重量相關。當重量增大,若浮力不變則會下沉;反之重量減小可能上浮。而潛艇正是通過調節自身水艙的水量(改變重量)來實現浮沉,與體積(A)、形狀(C)、顏色(D)無關。故正確答案為 B。
(3)當瓶子裝水超過一定量后重力超過最大浮力會沉底。觀察選項,若瓶子完全浸沒時的最大浮力對應裝水50毫升時重力等于浮力,超過50毫升則沉底。因此,不沉底時水量不能超過50毫升,正確答案為A。
(4)讓潛艇下沉的方法是向壓載艙注水。潛艇的浮沉核心原理是通過調節自身重力與浮力的關系實現:向壓載艙注水時,海水進入艙內使潛艇總重量增加,當重力超過浮力時便會下沉;而壓載艙向外排水會減輕重量導致上浮。由于潛艇艇體為剛性結構,體積無法輕易改變,因此通過注水增加重量是下沉的關鍵方式,答案選C。
(5)許多潛艇被設計成魚類的身體形狀,這樣可以有效減小阻力。魚類的流線型身體能夠減少在水中運動時的流體阻力,潛艇模仿這一形態,可降低航行時的水阻力,提升速度和能源利用效率,同時減少噪音,增強隱蔽性。這種仿生設計是工程學對自然規律的典型應用。
19.(2025五下·永康期末)使用再生紙=辦公室植樹。
據統計,一噸廢紙可以再造好紙850千克,相當于少砍17棵大樹,節水100噸,節煤1.2噸,____。節電600度,還可以減少水污染……但制造一噸紙需砍伐約20棵樹齡在20~40年的樹木。如果把今天世界上所用辦公紙張的一半加以回收利用,就能滿足新紙需求量的75%,相當于800萬公頃森林可以免遭砍伐。
(1)造再生紙的原料是(  )。
A.樹干 B.樹皮 C.廢紙 D.樹枝
(2)使用再生紙不但可以減少煤、電等能源消耗,還可以(  )。
A.減少樹木的砍伐 B.減少紙張的用量
C.增加水資源量 D.增加紙張的用量
(3)廢紙回收利用的意義在于(  )。
A.節約原材料、降低成本 B.緩解水污染
C.保護森林 D.以上都是
(4)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有   (列舉4個)。
【答案】(1)C
(2)A
(3)D
(4)報紙、塑料瓶、書本紙、玻璃瓶
【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造紙術
【解析】【分析】(1)造再生紙的原料是廢紙。再生紙的核心生產邏輯是將廢紙回收后重新制漿利用,題干明確提及 “一噸廢紙可以再造好紙 850 千克”,直接表明廢紙是造再生紙的原料。而樹干、樹皮、樹枝屬于傳統造紙的原生木材原料,與再生紙 “循環利用廢紙” 的屬性不符,故正確答案為C。
(2)使用再生紙不但可以減少煤、電等能源消耗,還可以減少樹木的砍伐。再生紙以廢紙為原料,避免了對原生樹木的砍伐。題干提到 “一噸廢紙可再造好紙 850 千克,相當于少砍 17 棵大樹”,且回收辦公紙能減少森林砍伐,直接指向 A 選項。B、D 選項中 “紙張用量” 與再生紙的循環利用邏輯無關,C 選項 “增加水資源量” 與題干中 “節水 100 噸” 的表述不符(節水≠增加水資源),故正確答案為 A。
(3)回收廢紙可減少對木材等原材料的依賴,降低生產成本;生產過程中節水、減少污染物排放,能緩解水污染;用廢紙造再生紙相當于少砍樹木,直接保護森林資源。題干中 “少砍 17 棵大樹”“減少水污染” 等表述均佐證了上述三點,因此 A、B、C 均為廢紙回收的意義,答案選 D。
(4)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物品有:廢紙:如報紙、書本、紙箱等,可加工成再生紙。廢塑料:礦泉水瓶、塑料盆桶等,能再造為塑料顆?;蚱渌破?。廢金屬:易拉罐、鐵皮罐頭盒等,回收后可熔煉重新利用。廢舊紡織品:舊衣物、窗簾等,可通過處理制成再生纖維或填充物。
20.(2025五下·永康期末) 小科想要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保溫性能的好壞。他用這兩種材料分別包住裝有熱水的密閉燒瓶,讓它們自然冷卻,利用溫度計和計時器定時測量燒瓶中水溫的變化,在實驗經過3小時后,兩組水溫相同,都顯示20℃。
時間/分鐘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泡沫塑料組水溫/℃ 80 70 62 55 49 37 40 37 35
棉絮組水溫/℃ 80 65 54 45 40 44 35 34 33
(1)根據表中數據,在右上圖中畫出棉絮組的折線圖。
(2)表格中有一個數據存在問題,這個數據是在第   分鐘測量的。
(3)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溫度越高時,降溫速度越   (選填“快”或“慢”)。
(4)當時室內氣溫是   ℃。
(5)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1)
(2)50
(3)快
(4)20
(5)泡沫塑料比棉絮保溫性能好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在統計圖中畫出相應折線即可。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50分鐘時存在一個問題數據。
(3)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溫度越高時,降溫速度越快。通常熱傳遞速率與溫差相關,物體初始溫度越高,與環境的溫差越大,散熱速度越快
(4)根據統計數據可知,當時室內氣溫是20℃。
(5)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相同時間內泡沫塑料包裹的物體溫度下降幅度小于棉絮包裹的物體
21.(2025五下·永康期末)某科學小組探究水沸騰過程,右圖是他們的實驗裝置。
(1)該實驗裝置是否存在問題 如果有,請指出:   。
(2)關于儀器的使用,方法正確的是:讀數時(  )把溫度計從水中取出。
A.能 B.不能 C.都可以
(3)溫度計讀數時,正確的做法是(  )。
A. B. C.
(4)酒精燈使用完后(  )熄滅。
A.用嘴直接吹滅
B.用燈蓋蓋滅,蓋滅后再重蓋一次
C.蓋上濕抹布
(5)下面是該小組連續測得的溫度記錄表,有一個格子不小心被墨汁弄臟了,請幫他們補充完整。弄臟的數據可能是   。
時間 1分鐘 2分鐘 3分鐘 4分鐘 5分鐘 6分鐘
溫度/℃ 67 85 96 100   100
(6)水加熱過程中,可以發現燒杯   不斷有水珠出現,這是   現象。
A.內壁 B.外壁 C.蒸發 D.凝結
(7)在燒杯中畫出水的熱傳遞示意圖。
【答案】(1)溫度計接觸了燒杯的底部
(2)B
(3)B
(4)B
(5)100
(6)A;D
(7)
【知識點】溫度計;凝結;熱傳遞;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1)該實驗裝置存在問題: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了燒杯底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玻璃泡應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且不接觸容器底或壁,否則測量的溫度會受容器溫度影響,導致數據不準確,無法真實反映水沸騰時的溫度變化。
(2)關于儀器的使用,方法正確的是:讀數時不能把溫度計從水中取出。溫度計讀數時若從被測液體中取出,玻璃泡會接觸外界空氣,導致溫度迅速變化,測量值偏離實際液體溫度。正確操作是保持溫度計玻璃泡完全浸沒在液體中,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平,待示數穩定后直接讀取,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3)溫度計讀數時,正確操作要點:溫度計的玻璃泡需完全浸沒在被測液體中,且不接觸容器底或壁,避免受容器溫度影響。讀數時不能將溫度計從液體中取出,否則玻璃泡接觸外界空氣會導致溫度變化,數據失真。視線應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確保讀數準確。
(4)酒精燈使用完后用燈蓋蓋滅,蓋滅后再重蓋一次熄滅。用嘴吹滅易將火焰沿燈芯引入燈內,引發爆炸;濕抹布覆蓋僅適用于酒精灑出起火時。正確操作是用燈帽蓋滅,首次蓋滅后,需再重蓋一次,以釋放蓋內熱空氣,避免冷卻后因氣壓差導致燈帽難以打開,同時確?;鹧鎻氐紫纭?br/>(5)根據水沸騰時的溫度變化規律,水在沸騰前溫度持續上升,達到沸點后保持不變。從表格看,4 分鐘時溫度已達 100℃并保持恒定,說明水已沸騰。3 分鐘時溫度為 96℃,4 分鐘升至 100℃,期間每分鐘約升溫 4℃。由此推測,弄臟的 5 分鐘數據應為100℃(水沸騰后溫度不變)。
(6)水加熱過程中,可以發現燒杯內壁不斷有水珠出現,這是凝結現象。水加熱時汽化成水蒸氣,熱的水蒸氣上升遇到溫度較低的燒杯內壁,會由氣態變為液態,形成水珠,這屬于 “凝結” 過程。外壁接觸的是外界空氣,溫度較高,水蒸氣不易在此處液化;“蒸發” 是液態變氣態,與水珠形成的現象相反,因此正確答案為 A 和 D。
(7)在燒杯中,水的熱傳遞主要通過對流實現,示意圖如下:燒杯底部加熱:火焰(或熱源)加熱燒杯底部,底部水溫升高,密度減小。熱水上升:底部熱水因密度小而向上流動,形成上升流。上部冷水下沉:燒杯上部溫度較低的水密度大,向底部下沉。循環流動:熱水上升、冷水下沉形成對流循環,直至整杯水溫度均勻。
22.(2025五下·永康期末)下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關系示意圖,請根據此圖回答問題。
(1)圖中漏畫了一個表示生物之間食物關系的箭頭,請在圖中畫出來。
(2)在該生態系統中,最兇猛的肉食動物是   。
(3)在該食物網中,   、   與草之間沒有直接的食物關系。
(4)蛇的營養直接來自鼠和兔,間接來自   。
(5)草原上其他蟲類也有很多,繁殖能力非常強,甚至泛濫。為了控制病蟲害,牧民向草原噴施農藥,幾年之后發現鷹、蛇等動物的體內都有一定量的農藥殘留。農藥并沒有破壞整個生態系統,這說明生態系統   (選填字母:A.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B.沒有自我調節能力);秋天的草原一片枯黃干燥,只要一把火就可以點燃整個草原,破壞草原生態系統,這說明生態系統的這種能力是   (選填字母:A.有一定限度 B.沒有一定限度)的。
(6)小明根據這張食物網寫了幾條食物鏈,正確的是(  )。
A.草←鼠←蛇←鷹 B.草→兔
C.鼠→蛇→鷹 D.草→鼠→蛇→鷹
(7)下列現象或行為不會引起草原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的是(  )。
A.冬天下雪 B.人類大量獵殺蛇
C.過度放牧 D.人類強而有效的滅鼠行動
(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生物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
B.同一種植物可能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
C.如果這里的鷹被捕殺了,那么不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D.有些動物既吃別的生物,也會被別的動物吃
【答案】(1)鼠→鷹
(2)鷹
(3)鷹;蛇
(4)草
(5)A;A
(6)D
(7)A
(8)C
【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維護生態平衡;生態系統
【解析】【分析】(1)在草原生態系統中,鼠以草為食,是典型的生產者與初級消費者的關系。若圖中已有 “草→兔”“兔→鷹”“鼠→蛇”“蛇→鷹” 等箭頭,而 “草” 與 “鼠” 之間未連接,則需補充此箭頭,使食物網完整。該箭頭體現了草作為生產者為鼠提供能量來源的關系,是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
(2)在該生態系統中,最兇猛的肉食動物是鷹。從食物關系來看,鷹處于食物鏈頂端:它捕食兔和蛇,而兔以草為食,蛇以鼠為食,鼠同樣以草為食。鷹作為頂級消費者,沒有天敵,其捕食能力強,能控制兔、蛇等中低級消費者的數量,在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營養結構中處于最高層級,因此是該系統中最兇猛的肉食動物。
(3)在該食物網中,蛇和鷹與草之間沒有直接的食物關系。草作為生產者,直接為初級消費者提供食物。蛇以鼠為食,屬于次級消費者,其能量來源為鼠而非草;鷹作為頂級消費者,捕食兔和蛇,能量傳遞鏈中不直接依賴草。因此,蛇和鷹與草之間無直接捕食與被捕食關系,需通過中間消費者間接獲取草固定的能量。
(4)蛇的營養直接來自鼠和兔,間接來自草。在食物網中,蛇作為次級消費者,直接捕食鼠獲取能量,而鼠以草為食;若圖中存在 “兔→蛇” 的關系,兔同樣以草為食。因此,蛇的能量需通過鼠、兔等初級消費者間接來自草 —— 草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經初級消費者傳遞給蛇,體現了生態系統中能量沿食物鏈的逐級傳遞規律。
(5)噴施農藥后,鷹、蛇等動物體內出現農藥殘留但生態系統未被破壞,這是因為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可通過食物鏈(網)對污染物進行分解、轉化或積累,體現了其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秋天草原易被火燒毀,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并非無限。當外界干擾(如火災)超過其承受限度時,系統會崩潰,即這種能力有一定限度。
(6)食物鏈需從生產者(草)開始,以箭頭指向捕食者,體現能量流動方向。D 正確:符合 “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頂級消費者” 的結構,能量流動方向正確。
(7)冬天下雪是草原生態系統的自然氣候現象,可凍死害蟲、為土壤保濕,生態系統能通過自我調節適應,不會打破平衡。A正確。
(8)鷹作為頂級消費者,被捕殺會導致蛇因天敵減少而數量激增,鼠類被過度捕食后數量下降,進而破壞草、鼠、蛇的平衡,影響整個食物網。
23.(2025五下·永康期末)某小學組織開展“環保小衛士”爭章活動。活動包括“垃圾我會分”——分類章、“問題我來找”———觀察章、“建議我來提”——提議章。
(1)垃圾分類是合理利用能源的一種方式。根據分類標準,可將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下面幾幅圖分別代表哪類垃圾箱,請選擇合適的選項填在括號內。
A.可回收物 B.廚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2)挑戰一:“分類章”。將以下垃圾進行正確分類。把字母填在相應的橫線上,趕快行動吧!
可回收物:    廚余垃圾:    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   
A.易拉罐 B.蛋殼 C.舊報紙 D.過期的藥品
E.碎瓦片 F.餐巾紙 G.魚骨頭 H.廢電池
(3)為解決垃圾問題,下列行為屬于垃圾資源化的是(  )。
A.廢舊電池集中處理 B.廢棄易拉罐做成筆筒
C.少買不必要的衣服 D.少訂書報等讀物
(4)為節約能源,下列應該減少的行為是(  )。
A.低碳出行 B.隨手關燈
C.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洗臉水澆花
(5)挑戰二:“觀察章”。閱讀日記節選并回答問題。
不久以后,河兩岸建起了很多工廠,從廠里排放出很多有臭味又刺鼻的污水,它們直接流進了河里,時間一長,河里的水變得臭氣熏天。這里的草枯萎了,花兒也因為工廠每天排出的廢氣而開不出漂亮的花。河面上還漂浮著許多礦泉水瓶、塑料袋、生活垃圾,可愛的小鳥也不再光顧這里。
日記中提到的環境問題有   。
(6)挑戰三:“提議章”。針對以上環境問題,提兩點建議,并設計一條宣傳標語。
建議:①   ;②   。
標語:   。
【答案】(1)B.A.D.C
(2)AC;BG;DH;EF
(3)B
(4)C
(5)水臭氣熏天、有廢氣、河面上有很多垃圾
(6)垃圾分類;污水集中處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
【解析】【分析】(1)可回收物:標識多為藍色,包含廢紙、塑料、金屬、玻璃等可循環利用的物品。廚余垃圾:標識多為綠色,包括剩菜剩飯、果皮、蔬菜莖葉等易腐爛的生物質廢棄物。有害垃圾:標識多為紅色,涵蓋電池、熒光燈管、藥品、油漆等對人體或環境有害的物質。其他垃圾:標識多為灰色或黃色,指除上述三類外的廢棄物,如衛生紙、塵土、煙頭、紙尿褲等。
(2)可回收物:A(易拉罐,金屬制品)、C(舊報紙,廢紙類);廚余垃圾:B(蛋殼,生物質廢棄物)、G(魚骨頭,易腐爛有機物);有害垃圾:D(過期藥品,含有毒成分)、H(廢電池,含重金屬);其他垃圾:E(碎瓦片,無回收價值)、F(餐巾紙,受污染無法回收)
(3)廢棄易拉罐(金屬可回收物)通過手工制作轉化為筆筒,實現了垃圾的再利用,屬于資源化利用。B正確。
(4)一次性餐具(如塑料袋、泡沫餐盒)生產需消耗石油、木材等資源,且難以降解,多使用會增加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應減少。C正確。
(5)日記中提到的環境問題有:工廠排放有臭味的刺鼻污水,導致河水污染、臭氣熏天;工廠排放廢氣,使草枯萎、花兒無法正常開放;河面上漂浮礦泉水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造成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惡化致使小鳥不再光顧,生物多樣性受影響。
(6)建議:① 工廠需安裝污水處理設備,確保廢水達標后再排放,從源頭控制水污染;② 建立河岸垃圾回收設施,組織志愿者定期清理河面漂浮物,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標語:“守護碧水藍天,從拒絕污染開始 —— 讓工廠排污有底線,讓河岸垃圾歸其位!”
1 / 1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1.(2025五下·永康期末)某科學小組做綠豆種子發芽實驗,他們將綠豆種子分成甲、乙、丙三組。甲組的綠豆種子放在干燥的土壤里;乙組的綠豆種子放在濕潤的土壤里;丙組的綠豆種子放在濕潤的土壤里并用紙箱完全罩住。這三組綠豆種子不能發芽的是(  )。
A.甲組 B.丙組 C.甲組和丙組 D.乙組
2.(2025五下·永康期末)媽媽把從菜市場買回來的綠豆芽放在窗臺上,到了下午綠豆芽的葉子變綠了,其主要原因是(  )。
A.溫度升高 B.光照增加 C.空氣充足 D.水分減少
3.(2025五下·永康期末)小科為了研究蚯蚓的生活環境,進行了如下實驗:①空盒子里裝入土;②在甲、乙區域的土壤上灑水,使其濕潤;③在中央位置放上20條蚯蚓;④用黑紙板把乙、丁蓋上。5分鐘后拿掉黑紙板,小科會觀察到(  )區域蚯蚓數量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丁
4.(2025五下·永康期末)在制作生態瓶時,小樂選擇用洗干凈的大可樂瓶做容器,以下最適合放置的一組生物是(  )。
①小魚 ②小蝦 ③螺螄 ④大鯽魚 ⑤金魚藻 ⑥水葫蘆 ⑦浮萍
A.全部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⑦
5.(2025五下·永康期末)在設計并制作小船時,一般會經歷下列四個步驟:①改進;②制作;③測試;④設計。根據先后順序對以上步驟進行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6.(2025五下·永康期末)下列有關鋁箔船體積大小的描述,正確的是(  )。
A.1號鋁箔船的體積最大 B.2號鋁箔船的體積最大
C.3號鋁箔船的體積最大 D.3只鋁箔船的體積一樣大
7.(2025五下·永康期末)要讓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采取的做法是(  )。
A.船首做成尖形 B.給船分隔船艙
C.給船安裝船舵 D.底部做得寬些
8.(2025五下·永康期末)某同學安裝好用蒸汽裝置作動力的小船后,發現船行駛得較慢。下列方法可以讓船行駛得更快一些的是( .)。
A.增加船的重量 B.用更大的火加熱金屬管
C.擴大船的底面積 D.改變船舵的方向
9.(2025五下·永康期末)大氣就像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張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實際平均氣溫約為(  )。
A.0℃ B.15℃ C.30℃ D.40℃
10.(2025五下·永康期末)人類擔憂水資源的原因包括(  )。
①全球人口眾多,用水需求量巨大 ②生物的生存離不開水③人類的很多活動都需要水 ④水污染嚴重⑤海水淡化成本高,未能廣泛應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1.(2025五下·永康期末)目前,在垃圾處理的方式上,許多發達國家廣泛采用焚燒法。關于焚燒垃圾,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焚燒垃圾可以避免污染地下水
B.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可以用來發電
C.焚燒法是最有效的、無污染的垃圾處理方法
D.焚燒垃圾可以節約土地
12.(2025五下·永康期末)分析一個環境問題時,其流程是(  )。
A.尋找原因—調查現狀—共商對策
B.共商對策—調查現狀—尋找原因
C.調查現狀一尋找原因一共商對策
D.調查現狀—共商對策—尋找原因
13.(2025五下·永康期末)下列現象發生的過程中,屬于吸收熱量的一組是(  )。
①春天,冰雪消融匯成溪流 ②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 ④冬天,河面的水結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4.(2025五下·永康期末)《暮江吟》詩中“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包含的水的物態變化是(  )。
A.固態變為液態 B.氣態變為液態
C.液態變為氣態 D.氣態變為固態
15.(2025五下·永康期末)冬天,用手觸摸室外同一個地方的木頭和鋼鐵,感覺鋼鐵更冷些,這是因為(  )。
A.鋼鐵的溫度比木頭低 B.鋼鐵的傳熱性能比木頭好
C.鋼鐵比木頭重 D.鋼鐵的傳熱性能比木頭差
16.(2025五下·永康期末)右圖為冬天供熱的取暖片,它一般安裝在房間的下方,這樣安裝是利用了(  )的傳熱方式。
A.熱輻射 B.熱對流 C.熱傳導 D.熱擴散
17.(2025五下·永康期末)小科在之前探究綠豆種子發芽實驗時,播下的綠豆種子已經有大部分長成綠豆苗了,于是他想繼續探究綠豆苗的生長。
(1)為了探究綠豆苗生長是否與陽光有關,他設計的是   實驗,在該實驗中可以改變   個條件,改變的條件是   。
(2)一個星期后,長得又高又細的是   (選填“陽光下”或“黑暗處”)的綠豆苗。
(3)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發現,綠豆苗上停留著好多只蚜蟲,一部分綠豆苗已經被吃了,同時,種植綠豆苗的墻角里有一張蜘蛛網,網上有幾只死瓢蟲。根據描述,請說一說綠豆苗被吃的可能原因:   。
18.(2025五下·永康期末)為了更好地理解潛艇浮沉原理,小科準備了一個空瓶子和一桶水,把瓶子倒置放在水桶中,當他往瓶子中裝水后,發現瓶子在穩定后的位置會發生改變,如下圖中位置①②③所示。于是小科把瓶蓋底部距離水桶內水面的長度(深度)和瓶子中的水量這些數據都記錄了下來,畫成一幅折線圖。
(1)在這個實驗中,瓶子處在(  )時,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A.位置①和位置② B.位置①和位置③
C.位置②和位置③ D.位置①、位置②和位置③
(2)根據瓶子穩定后的位置變化,可以得出潛艇的沉浮與自身的(  )有關。
A.體積 B.重量 C.形狀 D.顏色
(3)想要讓瓶子不沉到水底,瓶子中的水不能超過(  )毫升。
A.50 B.60 C.80 D.90
(4)讓潛艇下沉的方法是(  )。
A.減小自身體積 B.壓載艙向外排水
C.向壓載艙注水 D.增大自身體積
(5)許多潛艇被設計成魚類的身體形狀,這樣可以有效   阻力。
19.(2025五下·永康期末)使用再生紙=辦公室植樹。
據統計,一噸廢紙可以再造好紙850千克,相當于少砍17棵大樹,節水100噸,節煤1.2噸,____。節電600度,還可以減少水污染……但制造一噸紙需砍伐約20棵樹齡在20~40年的樹木。如果把今天世界上所用辦公紙張的一半加以回收利用,就能滿足新紙需求量的75%,相當于800萬公頃森林可以免遭砍伐。
(1)造再生紙的原料是(  )。
A.樹干 B.樹皮 C.廢紙 D.樹枝
(2)使用再生紙不但可以減少煤、電等能源消耗,還可以(  )。
A.減少樹木的砍伐 B.減少紙張的用量
C.增加水資源量 D.增加紙張的用量
(3)廢紙回收利用的意義在于(  )。
A.節約原材料、降低成本 B.緩解水污染
C.保護森林 D.以上都是
(4)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有   (列舉4個)。
20.(2025五下·永康期末) 小科想要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保溫性能的好壞。他用這兩種材料分別包住裝有熱水的密閉燒瓶,讓它們自然冷卻,利用溫度計和計時器定時測量燒瓶中水溫的變化,在實驗經過3小時后,兩組水溫相同,都顯示20℃。
時間/分鐘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泡沫塑料組水溫/℃ 80 70 62 55 49 37 40 37 35
棉絮組水溫/℃ 80 65 54 45 40 44 35 34 33
(1)根據表中數據,在右上圖中畫出棉絮組的折線圖。
(2)表格中有一個數據存在問題,這個數據是在第   分鐘測量的。
(3)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溫度越高時,降溫速度越   (選填“快”或“慢”)。
(4)當時室內氣溫是   ℃。
(5)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1.(2025五下·永康期末)某科學小組探究水沸騰過程,右圖是他們的實驗裝置。
(1)該實驗裝置是否存在問題 如果有,請指出:   。
(2)關于儀器的使用,方法正確的是:讀數時(  )把溫度計從水中取出。
A.能 B.不能 C.都可以
(3)溫度計讀數時,正確的做法是(  )。
A. B. C.
(4)酒精燈使用完后(  )熄滅。
A.用嘴直接吹滅
B.用燈蓋蓋滅,蓋滅后再重蓋一次
C.蓋上濕抹布
(5)下面是該小組連續測得的溫度記錄表,有一個格子不小心被墨汁弄臟了,請幫他們補充完整。弄臟的數據可能是   。
時間 1分鐘 2分鐘 3分鐘 4分鐘 5分鐘 6分鐘
溫度/℃ 67 85 96 100   100
(6)水加熱過程中,可以發現燒杯   不斷有水珠出現,這是   現象。
A.內壁 B.外壁 C.蒸發 D.凝結
(7)在燒杯中畫出水的熱傳遞示意圖。
22.(2025五下·永康期末)下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關系示意圖,請根據此圖回答問題。
(1)圖中漏畫了一個表示生物之間食物關系的箭頭,請在圖中畫出來。
(2)在該生態系統中,最兇猛的肉食動物是   。
(3)在該食物網中,   、   與草之間沒有直接的食物關系。
(4)蛇的營養直接來自鼠和兔,間接來自   。
(5)草原上其他蟲類也有很多,繁殖能力非常強,甚至泛濫。為了控制病蟲害,牧民向草原噴施農藥,幾年之后發現鷹、蛇等動物的體內都有一定量的農藥殘留。農藥并沒有破壞整個生態系統,這說明生態系統   (選填字母:A.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B.沒有自我調節能力);秋天的草原一片枯黃干燥,只要一把火就可以點燃整個草原,破壞草原生態系統,這說明生態系統的這種能力是   (選填字母:A.有一定限度 B.沒有一定限度)的。
(6)小明根據這張食物網寫了幾條食物鏈,正確的是(  )。
A.草←鼠←蛇←鷹 B.草→兔
C.鼠→蛇→鷹 D.草→鼠→蛇→鷹
(7)下列現象或行為不會引起草原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的是(  )。
A.冬天下雪 B.人類大量獵殺蛇
C.過度放牧 D.人類強而有效的滅鼠行動
(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生物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
B.同一種植物可能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
C.如果這里的鷹被捕殺了,那么不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D.有些動物既吃別的生物,也會被別的動物吃
23.(2025五下·永康期末)某小學組織開展“環保小衛士”爭章活動。活動包括“垃圾我會分”——分類章、“問題我來找”———觀察章、“建議我來提”——提議章。
(1)垃圾分類是合理利用能源的一種方式。根據分類標準,可將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下面幾幅圖分別代表哪類垃圾箱,請選擇合適的選項填在括號內。
A.可回收物 B.廚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2)挑戰一:“分類章”。將以下垃圾進行正確分類。把字母填在相應的橫線上,趕快行動吧!
可回收物:    廚余垃圾:    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   
A.易拉罐 B.蛋殼 C.舊報紙 D.過期的藥品
E.碎瓦片 F.餐巾紙 G.魚骨頭 H.廢電池
(3)為解決垃圾問題,下列行為屬于垃圾資源化的是(  )。
A.廢舊電池集中處理 B.廢棄易拉罐做成筆筒
C.少買不必要的衣服 D.少訂書報等讀物
(4)為節約能源,下列應該減少的行為是(  )。
A.低碳出行 B.隨手關燈
C.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洗臉水澆花
(5)挑戰二:“觀察章”。閱讀日記節選并回答問題。
不久以后,河兩岸建起了很多工廠,從廠里排放出很多有臭味又刺鼻的污水,它們直接流進了河里,時間一長,河里的水變得臭氣熏天。這里的草枯萎了,花兒也因為工廠每天排出的廢氣而開不出漂亮的花。河面上還漂浮著許多礦泉水瓶、塑料袋、生活垃圾,可愛的小鳥也不再光顧這里。
日記中提到的環境問題有   。
(6)挑戰三:“提議章”。針對以上環境問題,提兩點建議,并設計一條宣傳標語。
建議:①   ;②   。
標語: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
【解析】【分析】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光照并非必要條件。甲組種子放在干燥土壤中,缺乏水分,無法滿足發芽的基本條件;乙組種子在濕潤土壤中,具備水分等條件,可正常發芽;丙組種子雖用紙箱罩住,但濕潤土壤能提供水分,且黑暗環境不影響發芽(多數種子發芽與光照無關)。因此僅甲組無法發芽。
2.【答案】B
【知識點】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大多數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們利用太陽光的能量,以葉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為原料,生產出養料和氧氣,這就是光合作用。媽媽把從菜市場買回來的綠豆芽放在窗臺上,到了下午綠豆芽的葉子變綠了,這是因為光照增加,產生了營養物質。
3.【答案】B
【知識點】觀察蚯蚓的活動
【解析】【分析】蚯蚓喜潮濕、陰暗環境。實驗中乙、丁區域被黑紙板覆蓋形成黑暗環境,而甲、丙為明亮環境;同時甲、乙區域土壤濕潤,丙、丁區域可能干燥(未提及灑水)。蚯蚓因趨濕性會優先選擇濕潤的甲、乙,又因趨暗性會避開明亮的甲,聚集到既濕潤又黑暗的乙區域,故 5 分鐘后乙區域蚯蚓數量最多。
4.【答案】C
【知識點】制作生態瓶
【解析】【分析】在制作生態瓶時,最適合放置的一組生物是①②③⑤⑦。生態瓶空間有限,大鯽魚體型較大,耗氧量高,不適合小容器;水葫蘆生長速度快,可能過度繁殖占據空間并影響其他生物。而小魚、小蝦、螺螄體型較小,金魚藻和浮萍能通過光合作用提供氧氣,且生長較可控,更適合構成穩定的微型生態系統,故排除含④⑥的選項,選 C。
5.【答案】C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設計流程遵循 “先規劃后實踐” 的邏輯:首先需④設計,明確小船的結構、材料和功能需求;接著②制作,按設計方案完成實物搭建;然后③測試,通過實際操作檢驗小船的性能(如承重、穩定性等);最后根據測試結果①改進,優化設計缺陷,確保小船符合使用要求。此順序體現了工程實踐中 “設計 — 制作 — 驗證 — 優化” 的基本流程。
6.【答案】A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1號船體積為8×8×2=128(立方厘米),2號船體積為6×6×3=108(立方厘米),3號船體積為4×4×4=64(立方厘米)。
7.【答案】C
【知識點】制作小船
【解析】【分析】要讓小船保持一定方向,正確做法是給船安裝船舵。船舵通過控制水流方向來改變或保持船的航向,是船只導向的核心部件:當船舵偏轉時,水流對舵面產生推力,使船首轉向;保持舵面居中時,可減少水流側向影響,維持直線航行。
8.【答案】B
【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動力裝置
【解析】【分析】某同學安裝好用蒸汽裝置作動力的小船后,發現船行駛得較慢??梢宰尨旭偟酶煲恍┑姆椒ㄊ怯酶蟮幕鸺訜峤饘俟?。蒸汽裝置的動力來源于蒸汽的產生量和噴射速度:用更大的火加熱金屬管,能加快水的汽化速度,產生更多高壓蒸汽,蒸汽噴射時的反作用力增大,從而推動小船加速。
9.【答案】B
【知識點】地球家園中有什么
【解析】【分析】大氣就像是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張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實際平均氣溫為15℃,適宜生命存在。
10.【答案】D
【知識點】節約用水
【解析】【分析】 ①全球人口眾多,用水需求量巨大,正確;
②生物的生存離不開水,正確;
③人類的很多活動都需要水,正確;
④水污染嚴重,正確;
⑤海水淡化成本高,未能廣泛應用,正確;
所以人類擔憂水資源的原因包括①②③④⑤。
11.【答案】C
【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
【解析】【分析】焚燒垃圾雖能避免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可發電、節約土地,但焚燒過程中可能產生二噁英等有毒氣體,若處理不當會造成大氣污染,并非 “無污染”。此外,焚燒法需高溫設備和嚴格管控,并非絕對 “最有效”,且部分垃圾更適合堆肥處理。C符合題意。
12.【答案】C
【知識點】保護環境
【解析】【分析】科學分析問題需遵循 “先認知后解決” 的邏輯:首先調查現狀,通過數據收集和實地考察掌握環境問題的具體表現;再基于現狀分析成因,如污染來源、生態破壞因素等;最后根據原因共同商討對策,確保方案針對性。
13.【答案】C
【知識點】水的蒸發;水結冰過程中的變化;冰的融化;凝結;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①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過程,熔化需吸收熱量;②夏天飲料罐 “出汗” 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液化放出熱量;③秋天霧散去是液態水汽化變為水蒸氣,汽化吸收熱量;④冬天水結冰是凝固過程,凝固放出熱量。綜上,吸收熱量的為①③,故選 C。
14.【答案】B
【知識點】水的蒸發;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露的形成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夜間遇冷,由氣態液化成液態水珠附著在物體表面,此過程屬于 “氣態變為液態”。B正確。
15.【答案】B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雖然室外木頭和鋼鐵實際溫度相同,但鋼鐵是熱的良導體,當手接觸時,手上的熱量會迅速被鋼鐵傳導出去,使手部溫度下降更快,從而感覺更冷;而木頭是熱的不良導體,傳熱速度慢,手部熱量散失較少。B正確。
16.【答案】B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熱對流是指流體中溫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間發生相對位移時所引起的熱量傳遞過程。取暖片加熱周圍空氣后,熱空氣密度減小上升,冷空氣密度大下沉,形成空氣循環流動,使整個房間溫度升高。B正確。
17.【答案】(1)對比;一;陽光
(2)黑暗處
(3)綠豆苗是蚜蟲的食物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為了探究綠豆苗生長是否與陽光有關,他設計的是 對照 實驗,在該實驗中可以改變1個條件,改變的條件是 光照(或陽光)。對照實驗需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即除研究的光照條件外,其他條件(如水分、溫度、土壤等)保持一致。通過設置有光照和無光照(如用紙箱遮光)的兩組綠豆苗,對比觀察其生長狀況(如葉片顏色、植株高度等),從而驗證陽光對綠豆苗生長的影響。
(2)一個星期后,長得又高又細的是 黑暗處 的綠豆苗。在黑暗環境中,綠豆苗因缺乏陽光無法充分進行光合作用,會通過 “徒長” 來爭取光照 —— 表現為莖稈細長、葉片發黃且稀疏,這是植物對缺光環境的適應性反應。而陽光下的綠豆苗能正常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供生長,植株通常矮壯、葉片翠綠茂密。因此,黑暗處的綠豆苗會出現徒長現象,長得更高更細。
(3)綠豆苗被吃的可能原因:蚜蟲以綠豆苗為食,導致其被啃食;而墻角蜘蛛網上的死瓢蟲可能是蚜蟲的天敵(瓢蟲通常捕食蚜蟲),但因蜘蛛捕食(蜘蛛以瓢蟲等昆蟲為食)減少了瓢蟲數量,間接使蚜蟲缺乏天敵制約,進而大量繁殖啃食綠豆苗,形成 “綠豆苗→蚜蟲→瓢蟲→蜘蛛” 的食物關系影響。
18.【答案】(1)C
(2)B
(3)A
(4)C
(5)減小
【知識點】浮力的變化;物體的沉浮
【解析】【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位置②和位置③中,瓶子排開水的體積相同(即浸入水中的體積相同),因此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浮力大小相同。而位置①中瓶子浸入水中的體積較小,排開液體重力更小,浮力與②、③不同。故正確答案為 C。
(2)實驗中往瓶子裝水時,瓶子重量增加,穩定后的位置變深(下沉更明顯),這表明物體的沉浮狀態與自身重量相關。當重量增大,若浮力不變則會下沉;反之重量減小可能上浮。而潛艇正是通過調節自身水艙的水量(改變重量)來實現浮沉,與體積(A)、形狀(C)、顏色(D)無關。故正確答案為 B。
(3)當瓶子裝水超過一定量后重力超過最大浮力會沉底。觀察選項,若瓶子完全浸沒時的最大浮力對應裝水50毫升時重力等于浮力,超過50毫升則沉底。因此,不沉底時水量不能超過50毫升,正確答案為A。
(4)讓潛艇下沉的方法是向壓載艙注水。潛艇的浮沉核心原理是通過調節自身重力與浮力的關系實現:向壓載艙注水時,海水進入艙內使潛艇總重量增加,當重力超過浮力時便會下沉;而壓載艙向外排水會減輕重量導致上浮。由于潛艇艇體為剛性結構,體積無法輕易改變,因此通過注水增加重量是下沉的關鍵方式,答案選C。
(5)許多潛艇被設計成魚類的身體形狀,這樣可以有效減小阻力。魚類的流線型身體能夠減少在水中運動時的流體阻力,潛艇模仿這一形態,可降低航行時的水阻力,提升速度和能源利用效率,同時減少噪音,增強隱蔽性。這種仿生設計是工程學對自然規律的典型應用。
19.【答案】(1)C
(2)A
(3)D
(4)報紙、塑料瓶、書本紙、玻璃瓶
【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造紙術
【解析】【分析】(1)造再生紙的原料是廢紙。再生紙的核心生產邏輯是將廢紙回收后重新制漿利用,題干明確提及 “一噸廢紙可以再造好紙 850 千克”,直接表明廢紙是造再生紙的原料。而樹干、樹皮、樹枝屬于傳統造紙的原生木材原料,與再生紙 “循環利用廢紙” 的屬性不符,故正確答案為C。
(2)使用再生紙不但可以減少煤、電等能源消耗,還可以減少樹木的砍伐。再生紙以廢紙為原料,避免了對原生樹木的砍伐。題干提到 “一噸廢紙可再造好紙 850 千克,相當于少砍 17 棵大樹”,且回收辦公紙能減少森林砍伐,直接指向 A 選項。B、D 選項中 “紙張用量” 與再生紙的循環利用邏輯無關,C 選項 “增加水資源量” 與題干中 “節水 100 噸” 的表述不符(節水≠增加水資源),故正確答案為 A。
(3)回收廢紙可減少對木材等原材料的依賴,降低生產成本;生產過程中節水、減少污染物排放,能緩解水污染;用廢紙造再生紙相當于少砍樹木,直接保護森林資源。題干中 “少砍 17 棵大樹”“減少水污染” 等表述均佐證了上述三點,因此 A、B、C 均為廢紙回收的意義,答案選 D。
(4)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物品有:廢紙:如報紙、書本、紙箱等,可加工成再生紙。廢塑料:礦泉水瓶、塑料盆桶等,能再造為塑料顆?;蚱渌破?。廢金屬:易拉罐、鐵皮罐頭盒等,回收后可熔煉重新利用。廢舊紡織品:舊衣物、窗簾等,可通過處理制成再生纖維或填充物。
20.【答案】(1)
(2)50
(3)快
(4)20
(5)泡沫塑料比棉絮保溫性能好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在統計圖中畫出相應折線即可。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50分鐘時存在一個問題數據。
(3)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溫度越高時,降溫速度越快。通常熱傳遞速率與溫差相關,物體初始溫度越高,與環境的溫差越大,散熱速度越快
(4)根據統計數據可知,當時室內氣溫是20℃。
(5)根據表中數據可知,相同時間內泡沫塑料包裹的物體溫度下降幅度小于棉絮包裹的物體
21.【答案】(1)溫度計接觸了燒杯的底部
(2)B
(3)B
(4)B
(5)100
(6)A;D
(7)
【知識點】溫度計;凝結;熱傳遞;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1)該實驗裝置存在問題: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了燒杯底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玻璃泡應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且不接觸容器底或壁,否則測量的溫度會受容器溫度影響,導致數據不準確,無法真實反映水沸騰時的溫度變化。
(2)關于儀器的使用,方法正確的是:讀數時不能把溫度計從水中取出。溫度計讀數時若從被測液體中取出,玻璃泡會接觸外界空氣,導致溫度迅速變化,測量值偏離實際液體溫度。正確操作是保持溫度計玻璃泡完全浸沒在液體中,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平,待示數穩定后直接讀取,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3)溫度計讀數時,正確操作要點:溫度計的玻璃泡需完全浸沒在被測液體中,且不接觸容器底或壁,避免受容器溫度影響。讀數時不能將溫度計從液體中取出,否則玻璃泡接觸外界空氣會導致溫度變化,數據失真。視線應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確保讀數準確。
(4)酒精燈使用完后用燈蓋蓋滅,蓋滅后再重蓋一次熄滅。用嘴吹滅易將火焰沿燈芯引入燈內,引發爆炸;濕抹布覆蓋僅適用于酒精灑出起火時。正確操作是用燈帽蓋滅,首次蓋滅后,需再重蓋一次,以釋放蓋內熱空氣,避免冷卻后因氣壓差導致燈帽難以打開,同時確?;鹧鎻氐紫纭?br/>(5)根據水沸騰時的溫度變化規律,水在沸騰前溫度持續上升,達到沸點后保持不變。從表格看,4 分鐘時溫度已達 100℃并保持恒定,說明水已沸騰。3 分鐘時溫度為 96℃,4 分鐘升至 100℃,期間每分鐘約升溫 4℃。由此推測,弄臟的 5 分鐘數據應為100℃(水沸騰后溫度不變)。
(6)水加熱過程中,可以發現燒杯內壁不斷有水珠出現,這是凝結現象。水加熱時汽化成水蒸氣,熱的水蒸氣上升遇到溫度較低的燒杯內壁,會由氣態變為液態,形成水珠,這屬于 “凝結” 過程。外壁接觸的是外界空氣,溫度較高,水蒸氣不易在此處液化;“蒸發” 是液態變氣態,與水珠形成的現象相反,因此正確答案為 A 和 D。
(7)在燒杯中,水的熱傳遞主要通過對流實現,示意圖如下:燒杯底部加熱:火焰(或熱源)加熱燒杯底部,底部水溫升高,密度減小。熱水上升:底部熱水因密度小而向上流動,形成上升流。上部冷水下沉:燒杯上部溫度較低的水密度大,向底部下沉。循環流動:熱水上升、冷水下沉形成對流循環,直至整杯水溫度均勻。
22.【答案】(1)鼠→鷹
(2)鷹
(3)鷹;蛇
(4)草
(5)A;A
(6)D
(7)A
(8)C
【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維護生態平衡;生態系統
【解析】【分析】(1)在草原生態系統中,鼠以草為食,是典型的生產者與初級消費者的關系。若圖中已有 “草→兔”“兔→鷹”“鼠→蛇”“蛇→鷹” 等箭頭,而 “草” 與 “鼠” 之間未連接,則需補充此箭頭,使食物網完整。該箭頭體現了草作為生產者為鼠提供能量來源的關系,是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
(2)在該生態系統中,最兇猛的肉食動物是鷹。從食物關系來看,鷹處于食物鏈頂端:它捕食兔和蛇,而兔以草為食,蛇以鼠為食,鼠同樣以草為食。鷹作為頂級消費者,沒有天敵,其捕食能力強,能控制兔、蛇等中低級消費者的數量,在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營養結構中處于最高層級,因此是該系統中最兇猛的肉食動物。
(3)在該食物網中,蛇和鷹與草之間沒有直接的食物關系。草作為生產者,直接為初級消費者提供食物。蛇以鼠為食,屬于次級消費者,其能量來源為鼠而非草;鷹作為頂級消費者,捕食兔和蛇,能量傳遞鏈中不直接依賴草。因此,蛇和鷹與草之間無直接捕食與被捕食關系,需通過中間消費者間接獲取草固定的能量。
(4)蛇的營養直接來自鼠和兔,間接來自草。在食物網中,蛇作為次級消費者,直接捕食鼠獲取能量,而鼠以草為食;若圖中存在 “兔→蛇” 的關系,兔同樣以草為食。因此,蛇的能量需通過鼠、兔等初級消費者間接來自草 —— 草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經初級消費者傳遞給蛇,體現了生態系統中能量沿食物鏈的逐級傳遞規律。
(5)噴施農藥后,鷹、蛇等動物體內出現農藥殘留但生態系統未被破壞,這是因為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可通過食物鏈(網)對污染物進行分解、轉化或積累,體現了其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秋天草原易被火燒毀,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并非無限。當外界干擾(如火災)超過其承受限度時,系統會崩潰,即這種能力有一定限度。
(6)食物鏈需從生產者(草)開始,以箭頭指向捕食者,體現能量流動方向。D 正確:符合 “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頂級消費者” 的結構,能量流動方向正確。
(7)冬天下雪是草原生態系統的自然氣候現象,可凍死害蟲、為土壤保濕,生態系統能通過自我調節適應,不會打破平衡。A正確。
(8)鷹作為頂級消費者,被捕殺會導致蛇因天敵減少而數量激增,鼠類被過度捕食后數量下降,進而破壞草、鼠、蛇的平衡,影響整個食物網。
23.【答案】(1)B.A.D.C
(2)AC;BG;DH;EF
(3)B
(4)C
(5)水臭氣熏天、有廢氣、河面上有很多垃圾
(6)垃圾分類;污水集中處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
【解析】【分析】(1)可回收物:標識多為藍色,包含廢紙、塑料、金屬、玻璃等可循環利用的物品。廚余垃圾:標識多為綠色,包括剩菜剩飯、果皮、蔬菜莖葉等易腐爛的生物質廢棄物。有害垃圾:標識多為紅色,涵蓋電池、熒光燈管、藥品、油漆等對人體或環境有害的物質。其他垃圾:標識多為灰色或黃色,指除上述三類外的廢棄物,如衛生紙、塵土、煙頭、紙尿褲等。
(2)可回收物:A(易拉罐,金屬制品)、C(舊報紙,廢紙類);廚余垃圾:B(蛋殼,生物質廢棄物)、G(魚骨頭,易腐爛有機物);有害垃圾:D(過期藥品,含有毒成分)、H(廢電池,含重金屬);其他垃圾:E(碎瓦片,無回收價值)、F(餐巾紙,受污染無法回收)
(3)廢棄易拉罐(金屬可回收物)通過手工制作轉化為筆筒,實現了垃圾的再利用,屬于資源化利用。B正確。
(4)一次性餐具(如塑料袋、泡沫餐盒)生產需消耗石油、木材等資源,且難以降解,多使用會增加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應減少。C正確。
(5)日記中提到的環境問題有:工廠排放有臭味的刺鼻污水,導致河水污染、臭氣熏天;工廠排放廢氣,使草枯萎、花兒無法正常開放;河面上漂浮礦泉水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造成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惡化致使小鳥不再光顧,生物多樣性受影響。
(6)建議:① 工廠需安裝污水處理設備,確保廢水達標后再排放,從源頭控制水污染;② 建立河岸垃圾回收設施,組織志愿者定期清理河面漂浮物,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標語:“守護碧水藍天,從拒絕污染開始 —— 讓工廠排污有底線,讓河岸垃圾歸其位!”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城县| 鄂温| 渝北区| 裕民县| 禄丰县| 阜新| 余庆县| 吉木萨尔县| 陆良县| 忻州市| 开封县| 达日县| 建宁县| 桐柏县| 习水县| 南投县| 清镇市| 伽师县| 白河县| 兴宁市| 锡林郭勒盟| 凤山市| 诸城市| 连南| 资溪县| 乐山市| 额尔古纳市| 鄂尔多斯市| 当阳市| 贺州市| 资源县| 乐山市| 洛扎县| 焉耆| 东源县| 拜城县| 英德市| 林甸县| 田林县| 屏东县| 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