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1.(2022五下·柯橋期末)在“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陽光”的對比實驗中,最終兩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說明陽光 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2.(2022五下·柯橋期末)青蛙到了冬季會冬眠,影響青蛙這種行為的環境因素主要是 。3.(2022五下·柯橋期末)一定范圍內的各種生物形成了一個 ;而一定范圍內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稱作 。4.(2022五下·柯橋期末)我們在設計小船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船的大小、船的形狀、船體材料、載重量、動力系統、 等。5.(2022五下·柯橋期末)潛艇是能夠在水下航行的船,可以通過調節自身的 和 的大小來下潛和上浮。6.(2022五下·柯橋期末)太陽系中有一顆星球離太陽不近也不遠,表面有大氣層,還有巖石和土壤,這個星球是 。7.(2022五下·柯橋期末)我國人均水資源量遠 (選填“低于”或“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農業上的 技術是目前最為節水的灌溉技術之一。8.(2022五下·柯橋期末)處理垃圾問題的方法通常有 、 、無害化。9.(2022五下·柯橋期末)炒菜時,鐵鍋的熱傳遞方式為 ;站在灶頭旁邊的人感受到熱,這種熱傳遞的方式為 。10.(2022五下·柯橋期末)用濕抹布擦黑板,一會兒黑板上的水消失了,這是因為水 了。裝有開水的玻璃杯杯口有小水珠,這是水蒸氣 產生的。11.(2022五下·柯橋期末)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 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功將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其中,航天員 四次登上太空,是我國目前為止“飛天”次數最多的航天員。12.(2022五下·柯橋期末)將顆粒完整且飽滿的種子分成甲、乙兩組,在25℃左右的條件下播種,甲組種在肥沃潮濕的土壤中,乙組種在貧瘠潮濕的土壤中。這兩組種子的發芽狀況是( )。A.甲組先發芽 B.乙組先發芽 C.都不發芽 D.同時發芽13.(2022五下·柯橋期末)由草、蚱蜢、青蛙組成的相對封閉且平衡的環境中,由于人為因素,青蛙的數量急劇下降。下列對該環境中蚱蜢的數量變化推測最合理的是( )。A.先增加后減少 B.先減少后不變C.先增加后不變 D.無法推測14.(2022五下·柯橋期末)往大小、形狀、厚薄相同的不銹鋼杯、陶瓷杯、塑料杯、木杯內倒入同樣多的5℃左右的牛奶,并同時放到一個熱水盆中,牛奶溫度上升最快的是( )。A.不銹鋼杯 B.陶瓷杯 C.塑料杯 D.木杯15.(2022五下·柯橋期末)把一根燃燒掉一半的蠟燭放到水中,發現它是浮在水面上的。由此推測,沒燃燒前的整根蠟燭放到水中應該會( )。A.沉到水底 B.浮在水面上C.懸浮在水中間 D.都有可能16.(2022五下·柯橋期末)下面幾個物體的質量相同,最有可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A. B. C. D.無法確定17.(2022五下·柯橋期末)小科用鋁箔造了一艘小船,在測試小船載重量的時候,重復測試3次,每次均勻放置13個墊圈后,小船開始下沉。該船的載重量可記錄為( )墊圈。A.13個 B.14個 C.12個 D.無法確定18.(2022五下·柯橋期末)柯橋城市發展迅速,矗立在金柯橋大道旁的一幢幢玻璃幕墻大廈,就像一塊塊巨大的鏡子,在太陽光下熠熠閃光。這些玻璃幕墻很容易造成( )。A.光污染 B.大氣污染C.白色污染 D.固體廢棄物污染19.(2022五下·柯橋期末)“碳中和”是指某個區域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消耗總量相平衡,我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有利于解決的問題是( )。A.臭氧空洞 B.溫室效應 C.資源危機 D.白色污染20.(2022五下·柯橋期末)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工藝流程是( )。A.打漿一分離一抄造一干燥 B.打漿一分離一干燥一抄造C.分離一打漿一干燥一抄造 D.分離—打漿—抄造—干燥21.(2022五下·柯橋期末)甲、乙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后,甲的一部分熱量傳遞給了乙。下列關于甲、乙兩個物體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的熱量一定比乙多 B.甲的體積一定比乙大C.甲的溫度一定比乙高 D.無法判斷22.(2022五下·柯橋期末)給試管中的水加熱時,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A.試管中加入約三分之一容量的水B.加熱時試管口不能對著人C.加熱前要對試管底部進行預熱D.試管夾要夾在試管中間的位置23.(2022五下·柯橋期末)關于自制生態瓶,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制作生態瓶時最好選用自然水域的水B.裝水后即可放置魚、蝦、田螺等生物C.制作的生態瓶是模擬一個池塘生態系統D.生態瓶維持平衡的時間長短是評價生態瓶的重要指標24.(2022五下·柯橋期末)喜迎亞運·綠植美。為響應“生態亞運”的號召,將學校花壇一角作為綠植花卉種植區。分布如下:(1)小科的綠豆苗在生長過程中和周圍的其他生物可能發生怎樣的食物關系 請寫出其中一條食物鏈: 。(2)一個星期后觀察發現,小科的綠豆苗生長得很粗壯,小明的比較細長。造成兩組綠豆苗長勢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3)請設計一組實驗來驗證一下,完成以下方案: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 的實驗方案研究的問題: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 預測: 。實驗方法:選取長勢 的兩組綠豆苗,一組放在 ,一組放在 。改變的條件: 。不變的條件: 。(4)花壇中植物生長所需物質、能量的獲得過程可用右面的化學式表示,其中a、b表示的物質分別是( )。A.氧氣、養料 B.養料、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養料 D.氮氣、養料25.(2022五下·柯橋期末)喜迎亞運·百船慶。2023年5月13日,“稽山秀水古越景,百船百幅迎亞運”活動在紹興東湖景區舉行,百條烏篷船、皮劃艇集結在此,每條船的船頭上各放置了一張亞洲國家最具特色的景點照片,迎接第19屆杭州亞運會的到來。(1)烏篷船的船頭設計成尖形,可以有效減小 。(2)烏篷船在平靜的湖面上航行時,動力主要來自 。(3)游客乘坐烏篷船時,坐在( )位置比較平穩,相對比較安全。A.船頭 B.船尾 C.左側或右側 D.正中央(4)游客上船后,船受到的浮力和之前相比( )。A.變大了 B.沒變化 C.變小了 D.無法判斷(5)小科想制作一艘用氣球作動力的小船模型,來研究氣球大小對船的速度有無影響。他將大小不同的氣球安在同一艘小船的噴氣嘴上進行調試,這一環節屬于( )。A.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實驗驗證 D.得出結論(6)測試時發現,小船在行駛中始終向左偏離航線,為了保持正向航行,可在船尾安裝一個船舵,并使它( )。A.向左偏轉 B.向右偏轉C.向正后方偏轉 D.保持正向(7)在材料一定的情況下,小科希望自制小船載重量越大越好。請你給小科一些建議,如何才能增加載重量 。26.(2022五下·柯橋期末)喜迎亞運·環境優。2023年4月10日,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首次將“無廢城市”理念融入亞運會籌備、舉辦和賽后利用的各領域和全過程,杭州亞運會將打造為全球首個大型“無廢”賽事,實現人與環境和諧共生。(1)聯合國把每年的( )定為世界環境日。A.3月22日 B.5月22日 C.5月6日 D.6月5日(2)響應“無廢城市”理念,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自覺進行垃圾分類,變廢為寶B.使用無磷洗衣粉,緩解水質富營養化C.縮減石油燃燒量,減少大氣污染D.研制太陽能汽車,減少光污染(3)“六一”兒童節當天,產生了很多垃圾。請將下列垃圾正確投放至相應的垃圾箱。(選填序號)①餐巾紙 ②鮮花 ③可樂瓶 ④氣球皮 ⑤包裝紙盒⑥紙拉花裝飾物 ⑦瓜果皮 ⑧塑料零食袋 ⑨剩菜剩飯 ⑩玩具電池(4)作為小學生,為了踐行“無廢城市”的號召,面對兒童節產生的大量垃圾,你有哪些建議或想法 請簡要寫出兩點。 。27.(2022五下·柯橋期末)喜迎亞運·清涼沁。亞運會的籌辦,離不開志愿者及各界社會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某社區開展“濃濃綠豆湯,夏日送清涼”活動,為堅守在工作崗位的社區志愿者、環衛工人等送去夏日溫情。(1)周末,小科參加了此次活動。在熬制綠豆湯的過程中,他發現湯水一直在冒氣泡。下列關于鍋內綠豆湯水的描述正確的是( )。A.湯沸騰后,溫度會繼續上升 B.湯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C.關火后,綠豆湯還會繼續沸騰 D.關火后,綠豆湯溫度一直下降(2)請畫一畫,加熱制綠豆湯時,鍋內綠豆湯水的熱量傳遞示意圖:(3)有人提出想吃綠豆冰沙,于是小科把冷卻后的綠豆湯裝進盒子放入冰箱冷凍室。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冰箱和綠豆湯之間無熱傳遞B.只有綠豆湯的熱量發生了變化C.冰箱把冷傳遞給了綠豆湯D.綠豆湯把熱量傳遞給了冰箱內的空氣(4)小科從冰箱取出綠豆冰沙,盒子周圍冒起了“冷氣”,他便聯想到煮綠豆湯時鍋口的“熱氣”。關于“冷氣”和“熱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冷氣”和“熱氣”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B.“冷氣”和“熱氣”是不同的,前者是水蒸氣,后者是小水珠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氣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小水珠(5)過了一會兒,裝綠豆冰沙的餐盒蓋子 (選填“內側”或“外側”)有小水珠。(6)小科想設計一個保溫杯,以便把綠豆冰沙帶給交警叔叔。設計要求:①要有雙層結構,中間要有填充物;②杯外包裹物厚度不超過3厘米;③設計圖要求圖文結合(標注材料名稱),并寫出兩點設計原理。設計圖: 設計原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不是【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在對比實驗中,兩組綠豆種子一組有陽光、一組無陽光,最終都發芽,說明陽光未對發芽產生決定性影響。綠豆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水分、空氣和適宜溫度,陽光可能影響生長速度但非必需,實驗結果證明陽光并非發芽的必要條件。2.【答案】溫度【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青蛙是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冬季氣溫降低,其新陳代謝速率大幅下降,無法維持正常活動。冬眠時青蛙躲入洞穴等隱蔽處,降低能量消耗,以此適應低溫環境,這是長期自然選擇形成的生存策略。3.【答案】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生態系統【解析】【分析】在一定范圍內,各種生物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生物群落;而當一定范圍內的所有生物與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彼此關聯時,便構成了生態系統。生物群落聚焦于生物群體的組成與關系,生態系統則強調整體性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二者是生態學中不同層次的重要概念。4.【答案】穩固性【知識點】制作小船【解析】【分析】我們在制造小船時,不僅考慮船的材料、設計好草圖、小船的形狀,還需要考慮船的大小、載重量、穩固性、動力系統等因素。船在行駛中,穩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會側翻,造成事故。5.【答案】重力;浮力【知識點】重力;浮力;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潛艇通過調節自身的重力和浮力來實現下潛與上浮。當向水艙注水時,潛艇重力增大,超過浮力即下潛;排出水艙中的水,重力減小,小于浮力時便上浮。這一過程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通過控制自身重量與水產生的浮力差值,精準實現水下深度的調節。6.【答案】地球【知識點】太陽系【解析】【分析】太陽系中符合 “離太陽不近也不遠,表面有大氣層、巖石和土壤” 條件的星球是地球。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太陽第三近的行星,日地平均距離約 1.5 億公里,所處位置使其表面溫度適宜液態水存在。地球的巖石圈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構成,覆蓋著土壤層,大氣層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為生命繁衍提供了必要條件。7.【答案】低于;滴灌【知識點】節約用水【解析】【分析】我國人均水資源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農業上的滴灌技術是目前最為節水的灌溉技術之一。滴灌通過管道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以水滴形式緩慢灌溉,相比傳統漫灌可節水 30%~70%,還能減少土壤板結和養分流失,在干旱地區及高經濟作物種植中應用廣泛,是現代農業節水的重要技術手段。8.【答案】減量化;資源化【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處理垃圾問題的方法通常有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通過源頭控制減少垃圾產生,如減少包裝浪費;資源化指將垃圾轉化為可利用資源,例如廢紙回收再造紙;無害化則通過焚燒、填埋等方式處理垃圾,防止污染環境。三者結合形成垃圾處理的完整體系,助力實現循環經濟與生態保護。9.【答案】熱傳導;熱輻射【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炒菜時,鐵鍋的熱傳遞方式為熱傳導—— 熱量通過鐵鍋分子的振動直接傳遞給食物;站在灶頭旁邊的人感受到熱,這種熱傳遞的方式為熱輻射—— 灶臺火焰以電磁波形式向外輻射熱量,無需介質即可傳播。熱傳導依賴物體直接接觸,而熱輻射可在真空中進行,兩者在廚房場景中分別體現了不同的熱量傳遞機制。10.【答案】蒸發;凝結【知識點】水的蒸發;凝結;水的三態變化【解析】【分析】用濕抹布擦黑板,水消失是因為發生了蒸發—— 液態水在常溫下緩慢轉化為水蒸氣擴散到空氣中。裝有開水的玻璃杯杯口出現小水珠,是由于水蒸氣遇冷液化所致:高溫水蒸氣接觸較冷的杯口周圍空氣時,放熱凝結成液態小水滴。這兩種現象分別體現了水的物態變化,蒸發是液態到氣態的轉化,液化則是氣態到液態的逆向過程。11.【答案】十六;景海鵬【知識點】探索宇宙【解析】【分析】2023 年 5 月 30 日 9 時 31 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 F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將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其中,航天員景海鵬四次登上太空,是我國目前 “飛天” 次數最多的航天員,他曾執行神舟七號、九號、十一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12.【答案】D【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發芽的關鍵條件是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而土壤肥沃程度并不直接影響發芽過程 —— 種子萌發初期依靠自身儲存的養分(如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而非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甲、乙兩組種子均處于 25℃潮濕環境,滿足發芽的必要條件,因此會同時發芽。土壤肥力主要影響幼苗后期的生長狀況,與發芽時間無關。13.【答案】A【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在草→蚱蜢→青蛙的食物鏈中,青蛙數量急劇下降會導致蚱蜢的天敵減少,初期蚱蜢因被捕食壓力降低而數量增加。但隨著蚱蜢數量增多,對草的啃食加劇,草的數量減少會反過來限制蚱蜢的食物來源,導致蚱蜢因食物不足數量逐漸減少。因此,蚱蜢的數量變化趨勢是先增加后減少,最終在新的生態平衡中波動。14.【答案】A【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牛奶升溫速度由容器的導熱能力決定。不銹鋼作為金屬,導熱性極強,能迅速將熱水盆中的熱量傳導至牛奶中;而陶瓷、塑料和木材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效率低,熱量傳遞緩慢。當四種杯子同時放入熱水盆時,不銹鋼杯憑借優異的導熱性能,使牛奶最快吸收熱量,溫度上升速度顯著快于其他材質的杯子。15.【答案】B【知識點】浮力的變化;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物體的浮沉狀態由密度決定。蠟燭的密度小于水,燃燒一半后仍浮在水面,說明其密度未改變。未燃燒的整根蠟燭材質與燃燒后一致,密度仍小于水,因此放入水中會浮在水面上。物體浮沉只與自身密度和液體密度的關系有關,與體積或質量大小無關,故整根蠟燭仍會漂浮。16.【答案】C【知識點】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質量相同的物體,體積越大,越容易漂浮在水面上。17.【答案】C【知識點】船的載重量【解析】【分析】載重量是指物體剛好能承載而不發生特定變化的最大量。測試中均勻放置 13 個墊圈時小船下沉,說明 13 個已超過其載重量。而載重量應取未使小船下沉的最大數量,即 13 個的前一個整數 12 個。重復測試 3 次均在 13 個時下沉,進一步驗證 12 個是小船能穩定承載且不沉的最大數量,故載重量記錄為 12 個墊圈。18.【答案】A【知識點】保護環境【解析】【分析】玻璃幕墻表面光滑,對太陽光具有強烈的鏡面反射作用。當光線照射到幕墻上時,會集中反射到周圍環境中,形成刺眼的強光,干擾人們的正常視覺,甚至影響交通和居民生活,這種現象屬于光污染。而大氣污染、白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分別與污染物排放、塑料垃圾、固體廢棄物相關,與玻璃幕墻的反射特性無關,因此正確答案為 A。19.【答案】B【知識點】保護環境【解析】【分析】“碳中和” 的核心是通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并結合碳吸收技術,使二氧化碳凈排放量為零。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其濃度升高會加劇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等問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直接針對溫室效應的根源,而臭氧空洞與氟氯烴等物質破壞臭氧層相關,資源危機涉及資源開發利用,白色污染源于塑料廢棄物,均與二氧化碳無直接關聯。因此 “碳中和” 目標主要解決溫室效應問題。20.【答案】D【知識點】認識工程【解析】【分析】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核心流程為:首先將原料(如樹皮、麻類)通過浸泡、蒸煮等方式分離出植物纖維;接著對纖維進行舂搗等處理,使其成為均勻的漿狀,即打漿;然后用竹簾等工具從漿水中撈出纖維,使其均勻分布形成濕紙頁,此為抄造;最后通過晾曬等方式使濕紙頁脫水,完成干燥。這一流程體現了從原料處理到成品的完整工藝邏輯,故正確順序為 D。21.【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熱量傳遞的方向由溫度決定,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熱量。甲的熱量傳遞給乙,說明甲的溫度高于乙。熱量多少與物體的質量、溫度、比熱容等多因素有關,不能僅由傳熱現象判斷 “熱量一定更多”;體積大小與熱量傳遞無直接關聯。因此,唯一能確定的是甲的溫度比乙高,正確答案為 C。22.【答案】D【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給試管中的水加熱時,正確操作包括:試管內水量不超過容積的 1/3(A 正確),防止沸騰時濺出;試管口不能對著人(B 正確),避免液體噴出造成傷害;加熱前需預熱試管(C 正確),防止局部過熱導致炸裂。而試管夾應夾在試管中上部(距管口約 1/3 處),而非中間位置(D 錯誤)。該位置既能穩定夾持試管,又能避免加熱時試管夾受熱損壞,故 D 為不正確操作。23.【答案】B【知識點】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解析】【分析】制作生態瓶時,自然水域的水含微生物和礦物質,利于維持生態;生態瓶模擬池塘生態系統,需包含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裝水后應先放置水草等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再放入動物,否則生物易因缺氧死亡。生態瓶維持平衡的時間體現其穩定性,是重要評價指標。故 B 操作不合理。24.【答案】(1)綠豆苗→蚜蟲→瓢蟲(2)光照不同(3)陽光;陽光;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相同;陽光充足的地方;黑暗的地方;光照;水、溫度、空氣、土壤等(4)C【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光合作用【解析】【分析】(1)花壇中的綠豆苗作為生產者,可能與周圍生物形成如 “綠豆苗→蚜蟲→瓢蟲” 的食物鏈。綠豆苗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蚜蟲以其葉片為食,瓢蟲作為捕食者又以蚜蟲為食,這條鏈體現了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從生產者向消費者的傳遞過程。(2)造成兩組綠豆苗長勢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光照、水分或養分供給差異。若小科的綠豆苗獲充足光照,光合作用強,合成有機物多,會更粗壯;若小明的苗光照不足,易徒長變細長。此外,水分過多或過少、土壤肥力不同(如氮肥缺乏致植株瘦弱)也可能導致長勢差異,需結合具體養護條件判斷。(3)研究的問題: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光照?預測:綠豆苗的生長需要光照,缺乏光照時可能生長緩慢、植株細長。實驗方法:選取長勢相似(或 “相同”) 的兩組綠豆苗,一組放在有充足光照的環境中(如窗臺),一組放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如遮光箱)。改變的條件:光照的有無。不變的條件:綠豆苗的品種、數量及初始生長狀態;土壤的種類、肥力及用量;澆水量和澆水頻率;環境溫度和空氣流通情況;容器的大小和材質等。25.【答案】(1)水的阻力(2)人力(3)D(4)A(5)C(6)B(7)答案不唯一, 例如:增加船的底面積【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載重量【解析】【分析】(1)烏篷船的船頭設計成尖形,可以有效減小水的阻力。尖形船頭能夠讓船在水中行駛時,使水流更順暢地從船頭兩側分流,減少水流對船體的沖擊和摩擦,從而降低航行時的阻力,讓船能夠更輕松、快速地在水面移動,這種設計體現了人們對流體力學原理的應用,以提升船只的航行效率。(2)烏篷船在平靜湖面上航行時,動力主要來自船槳劃水的反作用力。船夫通過手持船槳向后劃動,對水施加向后的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水會對船槳產生向前的反作用力,推動船體前進。這種人力驅動方式是烏篷船的傳統動力來源,通過船夫有節奏地劃槳,實現船只在水面的移動,展現了傳統船只動力系統的設計智慧。(3)游客乘坐烏篷船時,坐在正中央位置比較平穩且安全。船的正中央接近船體的重心位置,行駛時受到的晃動和顛簸相對較小,不易因重心偏移導致船體傾斜。而船頭和船尾受水流沖擊及劃槳動作的影響更大,左右兩側也容易因乘客單邊載重導致平衡失衡,因此正中央是更穩定的選擇。(4)游客上船后,船受到的浮力和之前相比變大了。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浮力等于其排開液體的重力。游客上船后,船的總重力增加,為保持漂浮狀態,船需排開更多水以產生更大浮力來平衡重力,因此浮力會變大。這一現象體現了浮力與物體負載重量的直接關聯。(5)小科將大小不同的氣球安在同一艘小船的噴氣嘴上進行調試,這一環節屬于實驗驗證。他通過控制變量(僅改變氣球大小,保持船模型等其他條件一致)來進行實際操作測試,目的是驗證 “氣球大小對船的速度有無影響” 的猜想,這符合科學探究中通過實驗收集數據、驗證假設的階段特征,而非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或直接得出結論的環節。(6)測試時小船始終向左偏離航線,為保持正向航行,應在船尾安裝船舵并使它B:向右偏轉。船舵通過改變水流方向產生側向力來調整航向:當船舵向右偏轉時,右側水流受到阻礙,流速減慢,壓強增大,左側水流流速相對較快,壓強較小,兩側的壓強差會對船尾產生向右的推力,從而使船頭向左調整,抵消原本向左的偏移,實現正向航行。這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糾正航向偏差。(7)在材料一定時,要增加小船載重量,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增大排水體積:將船體設計為底部寬大、中空的流線型,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優化結構穩定性:確保船體對稱,避免重心偏移,防止載重時傾斜進水。減輕船體自重: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減少材料冗余,例如用輕薄板材制作船體。26.【答案】(1)D(2)D(3)③⑤⑧、⑩、②⑦⑨①、④⑥(4)用布袋取代塑料袋;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1)聯合國把每年的6 月 5 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這一日期源于 1972 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旨在推動全球關注環境問題。(2)響應 “無廢城市” 理念,說法不合理的是研制太陽能汽車,減少光污染。太陽能汽車的核心目的是通過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燃油,以減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其與 “減少光污染” 無直接關聯。(3)可回收物指能循環利用的材質;廚余垃圾為易腐爛的生物質廢棄物;其他垃圾為無回收價值的廢棄物;有害垃圾對環境有潛在危害。可回收物:③可樂瓶(塑料)、⑤包裝紙盒(紙質)、⑥紙拉花裝飾物(紙質)。廚余垃圾:②鮮花(植物殘體)、⑦瓜果皮、⑨剩菜剩飯。其他垃圾:①餐巾紙(污染紙張)、④氣球皮(橡膠)、⑧塑料零食袋(污染塑料)。有害垃圾:⑩玩具電池(含重金屬)。(4)源頭減量:制作手工禮物替代包裝禮品,用可重復使用的道具布置活動場地,減少一次性物品(如氣球、拉花)的使用。分類回收:在活動區域設置分類垃圾桶,引導同學將廢紙盒、塑料瓶投入可回收箱,瓜果皮等投入廚余桶,電池等有害垃圾單獨收集。27.【答案】(1)B(2)(3)D(4)D(5)外側(6)設計圖:設計原理:①塑料瓶、棉花和陶瓷都是熱不良導體,保溫效果好。 ②雙層結構可以有效減緩熱傳遞。【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水的三態變化【解析】【分析】(1)在熬制綠豆湯時,正確的描述是B:湯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液體沸騰的特點是持續吸熱但溫度不變,因此沸騰后湯水溫度不會繼續上升,A 錯誤。關火后,綠豆湯無法繼續吸熱,會停止沸騰,C 錯誤;關火后溫度會逐漸下降,但并非 “一直下降”(如冷卻到室溫后溫度穩定),D 表述不嚴謹。故正確答案為 B。(2)熱源→鍋體:燃氣(或電)加熱時,熱源通過熱傳導將熱量傳遞給鍋體,使鍋體溫度升高。鍋體→湯水:鍋體通過熱傳導和對流,將熱量傳遞給綠豆湯。底部湯水受熱后密度減小上升,上層冷湯下沉,形成對流循環。湯水內部:綠豆與水通過熱傳導和對流均勻受熱,直至湯水沸騰(熱量持續輸入但溫度不變)。(3)冰箱冷凍時,綠豆湯溫度高于冰箱內空氣,熱量通過熱傳遞從湯水中散發到空氣中,使湯降溫凍結,故 A 錯誤、D 正確。熱傳遞中,綠豆湯放熱,冰箱內空氣吸熱,兩者熱量均發生變化,B 錯誤;“冷” 并非能量形式,冰箱通過制冷系統吸收熱量,而非傳遞 “冷”,C 錯誤。(4)從冰箱取出的綠豆冰沙盒子周圍 “冷氣”,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冰沙低溫)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煮綠豆湯時鍋口的 “熱氣”,是鍋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氣升空后遇冷(室溫空氣)液化成的小水珠。兩者均為水蒸氣液化的產物,本質都是小水珠,故 D 正確,A、B、C 錯誤。(5)綠豆冰沙溫度低,使餐盒表面溫度下降。外界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到低溫的盒蓋外側時,因遇冷發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著在外側。而盒蓋內側直接與冰沙接觸,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少,且低溫環境下不易液化,因此小水珠主要出現在外側。(6)例如:設計圖:設計原理:①塑料瓶、棉花和陶瓷都是熱不良導體,保溫效果好。 ②雙層結構可以有效減緩熱傳遞。1 / 1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1.(2022五下·柯橋期末)在“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陽光”的對比實驗中,最終兩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說明陽光 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答案】不是【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在對比實驗中,兩組綠豆種子一組有陽光、一組無陽光,最終都發芽,說明陽光未對發芽產生決定性影響。綠豆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水分、空氣和適宜溫度,陽光可能影響生長速度但非必需,實驗結果證明陽光并非發芽的必要條件。2.(2022五下·柯橋期末)青蛙到了冬季會冬眠,影響青蛙這種行為的環境因素主要是 。【答案】溫度【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青蛙是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冬季氣溫降低,其新陳代謝速率大幅下降,無法維持正常活動。冬眠時青蛙躲入洞穴等隱蔽處,降低能量消耗,以此適應低溫環境,這是長期自然選擇形成的生存策略。3.(2022五下·柯橋期末)一定范圍內的各種生物形成了一個 ;而一定范圍內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稱作 。【答案】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生態系統【解析】【分析】在一定范圍內,各種生物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生物群落;而當一定范圍內的所有生物與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彼此關聯時,便構成了生態系統。生物群落聚焦于生物群體的組成與關系,生態系統則強調整體性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二者是生態學中不同層次的重要概念。4.(2022五下·柯橋期末)我們在設計小船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船的大小、船的形狀、船體材料、載重量、動力系統、 等。【答案】穩固性【知識點】制作小船【解析】【分析】我們在制造小船時,不僅考慮船的材料、設計好草圖、小船的形狀,還需要考慮船的大小、載重量、穩固性、動力系統等因素。船在行駛中,穩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會側翻,造成事故。5.(2022五下·柯橋期末)潛艇是能夠在水下航行的船,可以通過調節自身的 和 的大小來下潛和上浮。【答案】重力;浮力【知識點】重力;浮力;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潛艇通過調節自身的重力和浮力來實現下潛與上浮。當向水艙注水時,潛艇重力增大,超過浮力即下潛;排出水艙中的水,重力減小,小于浮力時便上浮。這一過程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通過控制自身重量與水產生的浮力差值,精準實現水下深度的調節。6.(2022五下·柯橋期末)太陽系中有一顆星球離太陽不近也不遠,表面有大氣層,還有巖石和土壤,這個星球是 。【答案】地球【知識點】太陽系【解析】【分析】太陽系中符合 “離太陽不近也不遠,表面有大氣層、巖石和土壤” 條件的星球是地球。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太陽第三近的行星,日地平均距離約 1.5 億公里,所處位置使其表面溫度適宜液態水存在。地球的巖石圈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構成,覆蓋著土壤層,大氣層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為生命繁衍提供了必要條件。7.(2022五下·柯橋期末)我國人均水資源量遠 (選填“低于”或“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農業上的 技術是目前最為節水的灌溉技術之一。【答案】低于;滴灌【知識點】節約用水【解析】【分析】我國人均水資源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農業上的滴灌技術是目前最為節水的灌溉技術之一。滴灌通過管道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以水滴形式緩慢灌溉,相比傳統漫灌可節水 30%~70%,還能減少土壤板結和養分流失,在干旱地區及高經濟作物種植中應用廣泛,是現代農業節水的重要技術手段。8.(2022五下·柯橋期末)處理垃圾問題的方法通常有 、 、無害化。【答案】減量化;資源化【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處理垃圾問題的方法通常有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通過源頭控制減少垃圾產生,如減少包裝浪費;資源化指將垃圾轉化為可利用資源,例如廢紙回收再造紙;無害化則通過焚燒、填埋等方式處理垃圾,防止污染環境。三者結合形成垃圾處理的完整體系,助力實現循環經濟與生態保護。9.(2022五下·柯橋期末)炒菜時,鐵鍋的熱傳遞方式為 ;站在灶頭旁邊的人感受到熱,這種熱傳遞的方式為 。【答案】熱傳導;熱輻射【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炒菜時,鐵鍋的熱傳遞方式為熱傳導—— 熱量通過鐵鍋分子的振動直接傳遞給食物;站在灶頭旁邊的人感受到熱,這種熱傳遞的方式為熱輻射—— 灶臺火焰以電磁波形式向外輻射熱量,無需介質即可傳播。熱傳導依賴物體直接接觸,而熱輻射可在真空中進行,兩者在廚房場景中分別體現了不同的熱量傳遞機制。10.(2022五下·柯橋期末)用濕抹布擦黑板,一會兒黑板上的水消失了,這是因為水 了。裝有開水的玻璃杯杯口有小水珠,這是水蒸氣 產生的。【答案】蒸發;凝結【知識點】水的蒸發;凝結;水的三態變化【解析】【分析】用濕抹布擦黑板,水消失是因為發生了蒸發—— 液態水在常溫下緩慢轉化為水蒸氣擴散到空氣中。裝有開水的玻璃杯杯口出現小水珠,是由于水蒸氣遇冷液化所致:高溫水蒸氣接觸較冷的杯口周圍空氣時,放熱凝結成液態小水滴。這兩種現象分別體現了水的物態變化,蒸發是液態到氣態的轉化,液化則是氣態到液態的逆向過程。11.(2022五下·柯橋期末)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 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功將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其中,航天員 四次登上太空,是我國目前為止“飛天”次數最多的航天員。【答案】十六;景海鵬【知識點】探索宇宙【解析】【分析】2023 年 5 月 30 日 9 時 31 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 F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將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其中,航天員景海鵬四次登上太空,是我國目前 “飛天” 次數最多的航天員,他曾執行神舟七號、九號、十一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12.(2022五下·柯橋期末)將顆粒完整且飽滿的種子分成甲、乙兩組,在25℃左右的條件下播種,甲組種在肥沃潮濕的土壤中,乙組種在貧瘠潮濕的土壤中。這兩組種子的發芽狀況是( )。A.甲組先發芽 B.乙組先發芽 C.都不發芽 D.同時發芽【答案】D【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發芽的關鍵條件是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而土壤肥沃程度并不直接影響發芽過程 —— 種子萌發初期依靠自身儲存的養分(如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而非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甲、乙兩組種子均處于 25℃潮濕環境,滿足發芽的必要條件,因此會同時發芽。土壤肥力主要影響幼苗后期的生長狀況,與發芽時間無關。13.(2022五下·柯橋期末)由草、蚱蜢、青蛙組成的相對封閉且平衡的環境中,由于人為因素,青蛙的數量急劇下降。下列對該環境中蚱蜢的數量變化推測最合理的是( )。A.先增加后減少 B.先減少后不變C.先增加后不變 D.無法推測【答案】A【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維護生態平衡【解析】【分析】在草→蚱蜢→青蛙的食物鏈中,青蛙數量急劇下降會導致蚱蜢的天敵減少,初期蚱蜢因被捕食壓力降低而數量增加。但隨著蚱蜢數量增多,對草的啃食加劇,草的數量減少會反過來限制蚱蜢的食物來源,導致蚱蜢因食物不足數量逐漸減少。因此,蚱蜢的數量變化趨勢是先增加后減少,最終在新的生態平衡中波動。14.(2022五下·柯橋期末)往大小、形狀、厚薄相同的不銹鋼杯、陶瓷杯、塑料杯、木杯內倒入同樣多的5℃左右的牛奶,并同時放到一個熱水盆中,牛奶溫度上升最快的是( )。A.不銹鋼杯 B.陶瓷杯 C.塑料杯 D.木杯【答案】A【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牛奶升溫速度由容器的導熱能力決定。不銹鋼作為金屬,導熱性極強,能迅速將熱水盆中的熱量傳導至牛奶中;而陶瓷、塑料和木材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效率低,熱量傳遞緩慢。當四種杯子同時放入熱水盆時,不銹鋼杯憑借優異的導熱性能,使牛奶最快吸收熱量,溫度上升速度顯著快于其他材質的杯子。15.(2022五下·柯橋期末)把一根燃燒掉一半的蠟燭放到水中,發現它是浮在水面上的。由此推測,沒燃燒前的整根蠟燭放到水中應該會( )。A.沉到水底 B.浮在水面上C.懸浮在水中間 D.都有可能【答案】B【知識點】浮力的變化;物體的沉浮【解析】【分析】物體的浮沉狀態由密度決定。蠟燭的密度小于水,燃燒一半后仍浮在水面,說明其密度未改變。未燃燒的整根蠟燭材質與燃燒后一致,密度仍小于水,因此放入水中會浮在水面上。物體浮沉只與自身密度和液體密度的關系有關,與體積或質量大小無關,故整根蠟燭仍會漂浮。16.(2022五下·柯橋期末)下面幾個物體的質量相同,最有可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A. B. C. D.無法確定【答案】C【知識點】浮力的變化【解析】【分析】質量相同的物體,體積越大,越容易漂浮在水面上。17.(2022五下·柯橋期末)小科用鋁箔造了一艘小船,在測試小船載重量的時候,重復測試3次,每次均勻放置13個墊圈后,小船開始下沉。該船的載重量可記錄為( )墊圈。A.13個 B.14個 C.12個 D.無法確定【答案】C【知識點】船的載重量【解析】【分析】載重量是指物體剛好能承載而不發生特定變化的最大量。測試中均勻放置 13 個墊圈時小船下沉,說明 13 個已超過其載重量。而載重量應取未使小船下沉的最大數量,即 13 個的前一個整數 12 個。重復測試 3 次均在 13 個時下沉,進一步驗證 12 個是小船能穩定承載且不沉的最大數量,故載重量記錄為 12 個墊圈。18.(2022五下·柯橋期末)柯橋城市發展迅速,矗立在金柯橋大道旁的一幢幢玻璃幕墻大廈,就像一塊塊巨大的鏡子,在太陽光下熠熠閃光。這些玻璃幕墻很容易造成( )。A.光污染 B.大氣污染C.白色污染 D.固體廢棄物污染【答案】A【知識點】保護環境【解析】【分析】玻璃幕墻表面光滑,對太陽光具有強烈的鏡面反射作用。當光線照射到幕墻上時,會集中反射到周圍環境中,形成刺眼的強光,干擾人們的正常視覺,甚至影響交通和居民生活,這種現象屬于光污染。而大氣污染、白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分別與污染物排放、塑料垃圾、固體廢棄物相關,與玻璃幕墻的反射特性無關,因此正確答案為 A。19.(2022五下·柯橋期末)“碳中和”是指某個區域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消耗總量相平衡,我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有利于解決的問題是( )。A.臭氧空洞 B.溫室效應 C.資源危機 D.白色污染【答案】B【知識點】保護環境【解析】【分析】“碳中和” 的核心是通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并結合碳吸收技術,使二氧化碳凈排放量為零。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其濃度升高會加劇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等問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直接針對溫室效應的根源,而臭氧空洞與氟氯烴等物質破壞臭氧層相關,資源危機涉及資源開發利用,白色污染源于塑料廢棄物,均與二氧化碳無直接關聯。因此 “碳中和” 目標主要解決溫室效應問題。20.(2022五下·柯橋期末)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工藝流程是( )。A.打漿一分離一抄造一干燥 B.打漿一分離一干燥一抄造C.分離一打漿一干燥一抄造 D.分離—打漿—抄造—干燥【答案】D【知識點】認識工程【解析】【分析】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核心流程為:首先將原料(如樹皮、麻類)通過浸泡、蒸煮等方式分離出植物纖維;接著對纖維進行舂搗等處理,使其成為均勻的漿狀,即打漿;然后用竹簾等工具從漿水中撈出纖維,使其均勻分布形成濕紙頁,此為抄造;最后通過晾曬等方式使濕紙頁脫水,完成干燥。這一流程體現了從原料處理到成品的完整工藝邏輯,故正確順序為 D。21.(2022五下·柯橋期末)甲、乙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后,甲的一部分熱量傳遞給了乙。下列關于甲、乙兩個物體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的熱量一定比乙多 B.甲的體積一定比乙大C.甲的溫度一定比乙高 D.無法判斷【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熱量傳遞的方向由溫度決定,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熱量。甲的熱量傳遞給乙,說明甲的溫度高于乙。熱量多少與物體的質量、溫度、比熱容等多因素有關,不能僅由傳熱現象判斷 “熱量一定更多”;體積大小與熱量傳遞無直接關聯。因此,唯一能確定的是甲的溫度比乙高,正確答案為 C。22.(2022五下·柯橋期末)給試管中的水加熱時,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A.試管中加入約三分之一容量的水B.加熱時試管口不能對著人C.加熱前要對試管底部進行預熱D.試管夾要夾在試管中間的位置【答案】D【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給試管中的水加熱時,正確操作包括:試管內水量不超過容積的 1/3(A 正確),防止沸騰時濺出;試管口不能對著人(B 正確),避免液體噴出造成傷害;加熱前需預熱試管(C 正確),防止局部過熱導致炸裂。而試管夾應夾在試管中上部(距管口約 1/3 處),而非中間位置(D 錯誤)。該位置既能穩定夾持試管,又能避免加熱時試管夾受熱損壞,故 D 為不正確操作。23.(2022五下·柯橋期末)關于自制生態瓶,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制作生態瓶時最好選用自然水域的水B.裝水后即可放置魚、蝦、田螺等生物C.制作的生態瓶是模擬一個池塘生態系統D.生態瓶維持平衡的時間長短是評價生態瓶的重要指標【答案】B【知識點】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解析】【分析】制作生態瓶時,自然水域的水含微生物和礦物質,利于維持生態;生態瓶模擬池塘生態系統,需包含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裝水后應先放置水草等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再放入動物,否則生物易因缺氧死亡。生態瓶維持平衡的時間體現其穩定性,是重要評價指標。故 B 操作不合理。24.(2022五下·柯橋期末)喜迎亞運·綠植美。為響應“生態亞運”的號召,將學校花壇一角作為綠植花卉種植區。分布如下:(1)小科的綠豆苗在生長過程中和周圍的其他生物可能發生怎樣的食物關系 請寫出其中一條食物鏈: 。(2)一個星期后觀察發現,小科的綠豆苗生長得很粗壯,小明的比較細長。造成兩組綠豆苗長勢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3)請設計一組實驗來驗證一下,完成以下方案: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 的實驗方案研究的問題: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 預測: 。實驗方法:選取長勢 的兩組綠豆苗,一組放在 ,一組放在 。改變的條件: 。不變的條件: 。(4)花壇中植物生長所需物質、能量的獲得過程可用右面的化學式表示,其中a、b表示的物質分別是( )。A.氧氣、養料 B.養料、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養料 D.氮氣、養料【答案】(1)綠豆苗→蚜蟲→瓢蟲(2)光照不同(3)陽光;陽光;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相同;陽光充足的地方;黑暗的地方;光照;水、溫度、空氣、土壤等(4)C【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光合作用【解析】【分析】(1)花壇中的綠豆苗作為生產者,可能與周圍生物形成如 “綠豆苗→蚜蟲→瓢蟲” 的食物鏈。綠豆苗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蚜蟲以其葉片為食,瓢蟲作為捕食者又以蚜蟲為食,這條鏈體現了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從生產者向消費者的傳遞過程。(2)造成兩組綠豆苗長勢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光照、水分或養分供給差異。若小科的綠豆苗獲充足光照,光合作用強,合成有機物多,會更粗壯;若小明的苗光照不足,易徒長變細長。此外,水分過多或過少、土壤肥力不同(如氮肥缺乏致植株瘦弱)也可能導致長勢差異,需結合具體養護條件判斷。(3)研究的問題: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光照?預測:綠豆苗的生長需要光照,缺乏光照時可能生長緩慢、植株細長。實驗方法:選取長勢相似(或 “相同”) 的兩組綠豆苗,一組放在有充足光照的環境中(如窗臺),一組放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如遮光箱)。改變的條件:光照的有無。不變的條件:綠豆苗的品種、數量及初始生長狀態;土壤的種類、肥力及用量;澆水量和澆水頻率;環境溫度和空氣流通情況;容器的大小和材質等。25.(2022五下·柯橋期末)喜迎亞運·百船慶。2023年5月13日,“稽山秀水古越景,百船百幅迎亞運”活動在紹興東湖景區舉行,百條烏篷船、皮劃艇集結在此,每條船的船頭上各放置了一張亞洲國家最具特色的景點照片,迎接第19屆杭州亞運會的到來。(1)烏篷船的船頭設計成尖形,可以有效減小 。(2)烏篷船在平靜的湖面上航行時,動力主要來自 。(3)游客乘坐烏篷船時,坐在( )位置比較平穩,相對比較安全。A.船頭 B.船尾 C.左側或右側 D.正中央(4)游客上船后,船受到的浮力和之前相比( )。A.變大了 B.沒變化 C.變小了 D.無法判斷(5)小科想制作一艘用氣球作動力的小船模型,來研究氣球大小對船的速度有無影響。他將大小不同的氣球安在同一艘小船的噴氣嘴上進行調試,這一環節屬于( )。A.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實驗驗證 D.得出結論(6)測試時發現,小船在行駛中始終向左偏離航線,為了保持正向航行,可在船尾安裝一個船舵,并使它( )。A.向左偏轉 B.向右偏轉C.向正后方偏轉 D.保持正向(7)在材料一定的情況下,小科希望自制小船載重量越大越好。請你給小科一些建議,如何才能增加載重量 。【答案】(1)水的阻力(2)人力(3)D(4)A(5)C(6)B(7)答案不唯一, 例如:增加船的底面積【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載重量【解析】【分析】(1)烏篷船的船頭設計成尖形,可以有效減小水的阻力。尖形船頭能夠讓船在水中行駛時,使水流更順暢地從船頭兩側分流,減少水流對船體的沖擊和摩擦,從而降低航行時的阻力,讓船能夠更輕松、快速地在水面移動,這種設計體現了人們對流體力學原理的應用,以提升船只的航行效率。(2)烏篷船在平靜湖面上航行時,動力主要來自船槳劃水的反作用力。船夫通過手持船槳向后劃動,對水施加向后的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水會對船槳產生向前的反作用力,推動船體前進。這種人力驅動方式是烏篷船的傳統動力來源,通過船夫有節奏地劃槳,實現船只在水面的移動,展現了傳統船只動力系統的設計智慧。(3)游客乘坐烏篷船時,坐在正中央位置比較平穩且安全。船的正中央接近船體的重心位置,行駛時受到的晃動和顛簸相對較小,不易因重心偏移導致船體傾斜。而船頭和船尾受水流沖擊及劃槳動作的影響更大,左右兩側也容易因乘客單邊載重導致平衡失衡,因此正中央是更穩定的選擇。(4)游客上船后,船受到的浮力和之前相比變大了。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浮力等于其排開液體的重力。游客上船后,船的總重力增加,為保持漂浮狀態,船需排開更多水以產生更大浮力來平衡重力,因此浮力會變大。這一現象體現了浮力與物體負載重量的直接關聯。(5)小科將大小不同的氣球安在同一艘小船的噴氣嘴上進行調試,這一環節屬于實驗驗證。他通過控制變量(僅改變氣球大小,保持船模型等其他條件一致)來進行實際操作測試,目的是驗證 “氣球大小對船的速度有無影響” 的猜想,這符合科學探究中通過實驗收集數據、驗證假設的階段特征,而非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或直接得出結論的環節。(6)測試時小船始終向左偏離航線,為保持正向航行,應在船尾安裝船舵并使它B:向右偏轉。船舵通過改變水流方向產生側向力來調整航向:當船舵向右偏轉時,右側水流受到阻礙,流速減慢,壓強增大,左側水流流速相對較快,壓強較小,兩側的壓強差會對船尾產生向右的推力,從而使船頭向左調整,抵消原本向左的偏移,實現正向航行。這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來糾正航向偏差。(7)在材料一定時,要增加小船載重量,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增大排水體積:將船體設計為底部寬大、中空的流線型,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優化結構穩定性:確保船體對稱,避免重心偏移,防止載重時傾斜進水。減輕船體自重: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減少材料冗余,例如用輕薄板材制作船體。26.(2022五下·柯橋期末)喜迎亞運·環境優。2023年4月10日,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首次將“無廢城市”理念融入亞運會籌備、舉辦和賽后利用的各領域和全過程,杭州亞運會將打造為全球首個大型“無廢”賽事,實現人與環境和諧共生。(1)聯合國把每年的( )定為世界環境日。A.3月22日 B.5月22日 C.5月6日 D.6月5日(2)響應“無廢城市”理念,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A.自覺進行垃圾分類,變廢為寶B.使用無磷洗衣粉,緩解水質富營養化C.縮減石油燃燒量,減少大氣污染D.研制太陽能汽車,減少光污染(3)“六一”兒童節當天,產生了很多垃圾。請將下列垃圾正確投放至相應的垃圾箱。(選填序號)①餐巾紙 ②鮮花 ③可樂瓶 ④氣球皮 ⑤包裝紙盒⑥紙拉花裝飾物 ⑦瓜果皮 ⑧塑料零食袋 ⑨剩菜剩飯 ⑩玩具電池(4)作為小學生,為了踐行“無廢城市”的號召,面對兒童節產生的大量垃圾,你有哪些建議或想法 請簡要寫出兩點。 。【答案】(1)D(2)D(3)③⑤⑧、⑩、②⑦⑨①、④⑥(4)用布袋取代塑料袋;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1)聯合國把每年的6 月 5 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這一日期源于 1972 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旨在推動全球關注環境問題。(2)響應 “無廢城市” 理念,說法不合理的是研制太陽能汽車,減少光污染。太陽能汽車的核心目的是通過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燃油,以減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其與 “減少光污染” 無直接關聯。(3)可回收物指能循環利用的材質;廚余垃圾為易腐爛的生物質廢棄物;其他垃圾為無回收價值的廢棄物;有害垃圾對環境有潛在危害。可回收物:③可樂瓶(塑料)、⑤包裝紙盒(紙質)、⑥紙拉花裝飾物(紙質)。廚余垃圾:②鮮花(植物殘體)、⑦瓜果皮、⑨剩菜剩飯。其他垃圾:①餐巾紙(污染紙張)、④氣球皮(橡膠)、⑧塑料零食袋(污染塑料)。有害垃圾:⑩玩具電池(含重金屬)。(4)源頭減量:制作手工禮物替代包裝禮品,用可重復使用的道具布置活動場地,減少一次性物品(如氣球、拉花)的使用。分類回收:在活動區域設置分類垃圾桶,引導同學將廢紙盒、塑料瓶投入可回收箱,瓜果皮等投入廚余桶,電池等有害垃圾單獨收集。27.(2022五下·柯橋期末)喜迎亞運·清涼沁。亞運會的籌辦,離不開志愿者及各界社會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某社區開展“濃濃綠豆湯,夏日送清涼”活動,為堅守在工作崗位的社區志愿者、環衛工人等送去夏日溫情。(1)周末,小科參加了此次活動。在熬制綠豆湯的過程中,他發現湯水一直在冒氣泡。下列關于鍋內綠豆湯水的描述正確的是( )。A.湯沸騰后,溫度會繼續上升 B.湯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C.關火后,綠豆湯還會繼續沸騰 D.關火后,綠豆湯溫度一直下降(2)請畫一畫,加熱制綠豆湯時,鍋內綠豆湯水的熱量傳遞示意圖:(3)有人提出想吃綠豆冰沙,于是小科把冷卻后的綠豆湯裝進盒子放入冰箱冷凍室。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冰箱和綠豆湯之間無熱傳遞B.只有綠豆湯的熱量發生了變化C.冰箱把冷傳遞給了綠豆湯D.綠豆湯把熱量傳遞給了冰箱內的空氣(4)小科從冰箱取出綠豆冰沙,盒子周圍冒起了“冷氣”,他便聯想到煮綠豆湯時鍋口的“熱氣”。關于“冷氣”和“熱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冷氣”和“熱氣”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B.“冷氣”和“熱氣”是不同的,前者是水蒸氣,后者是小水珠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氣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小水珠(5)過了一會兒,裝綠豆冰沙的餐盒蓋子 (選填“內側”或“外側”)有小水珠。(6)小科想設計一個保溫杯,以便把綠豆冰沙帶給交警叔叔。設計要求:①要有雙層結構,中間要有填充物;②杯外包裹物厚度不超過3厘米;③設計圖要求圖文結合(標注材料名稱),并寫出兩點設計原理。設計圖: 設計原理:【答案】(1)B(2)(3)D(4)D(5)外側(6)設計圖:設計原理:①塑料瓶、棉花和陶瓷都是熱不良導體,保溫效果好。 ②雙層結構可以有效減緩熱傳遞。【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水的三態變化【解析】【分析】(1)在熬制綠豆湯時,正確的描述是B:湯沸騰后,溫度保持不變。液體沸騰的特點是持續吸熱但溫度不變,因此沸騰后湯水溫度不會繼續上升,A 錯誤。關火后,綠豆湯無法繼續吸熱,會停止沸騰,C 錯誤;關火后溫度會逐漸下降,但并非 “一直下降”(如冷卻到室溫后溫度穩定),D 表述不嚴謹。故正確答案為 B。(2)熱源→鍋體:燃氣(或電)加熱時,熱源通過熱傳導將熱量傳遞給鍋體,使鍋體溫度升高。鍋體→湯水:鍋體通過熱傳導和對流,將熱量傳遞給綠豆湯。底部湯水受熱后密度減小上升,上層冷湯下沉,形成對流循環。湯水內部:綠豆與水通過熱傳導和對流均勻受熱,直至湯水沸騰(熱量持續輸入但溫度不變)。(3)冰箱冷凍時,綠豆湯溫度高于冰箱內空氣,熱量通過熱傳遞從湯水中散發到空氣中,使湯降溫凍結,故 A 錯誤、D 正確。熱傳遞中,綠豆湯放熱,冰箱內空氣吸熱,兩者熱量均發生變化,B 錯誤;“冷” 并非能量形式,冰箱通過制冷系統吸收熱量,而非傳遞 “冷”,C 錯誤。(4)從冰箱取出的綠豆冰沙盒子周圍 “冷氣”,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冰沙低溫)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煮綠豆湯時鍋口的 “熱氣”,是鍋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氣升空后遇冷(室溫空氣)液化成的小水珠。兩者均為水蒸氣液化的產物,本質都是小水珠,故 D 正確,A、B、C 錯誤。(5)綠豆冰沙溫度低,使餐盒表面溫度下降。外界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到低溫的盒蓋外側時,因遇冷發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著在外側。而盒蓋內側直接與冰沙接觸,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少,且低溫環境下不易液化,因此小水珠主要出現在外側。(6)例如:設計圖:設計原理:①塑料瓶、棉花和陶瓷都是熱不良導體,保溫效果好。 ②雙層結構可以有效減緩熱傳遞。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