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1.(2024五下·廉江期末)糧倉里儲存的種子一般不會發芽,主要原因是缺少( )。A.土壤 B.空氣 C.水分【答案】C【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土壤并非必要條件(如水培種子可發芽)。糧倉中種子不發芽,主要是因儲存時需干燥環境,減少水分以抑制萌發。缺少水分會使種子無法啟動新陳代謝和胚的生長,是糧倉儲存種子不發芽的主要原因。C正確。2.(2024五下·廉江期末)仙人掌的葉子進化成針刺,主要是為了( )。A.保護自己 B.減少水分的蒸發 C.為了更加美觀【答案】B【知識點】葉子的形態與生長環境【解析】【分析】仙人掌多生長于干旱沙漠環境,水分稀缺是主要生存挑戰。其葉片退化為針刺,根本目的是通過縮小表面積,減少蒸騰作用導致的水分流失。針刺形態顯著降低水分蒸發速率,是仙人掌適應干旱環境的核心進化策略。B正確。3.(2024五下·廉江期末)下列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風能 B.太陽能 C.煤【答案】C【知識點】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解析】【分析】不可再生能源是指經地質年代形成后,短期內無法再生的能源。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地下經漫長地質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其形成過程需數百萬年以上,無法在人類歷史周期內再生。而風能和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 —— 風能源于大氣流動,太陽能來自太陽輻射,二者在自然界中可不斷更新補充,取之不盡。因此,煤屬于不可再生能源。4.(2024五下·廉江期末)地球是太陽系中非常獨特的星球,主要表現在( )。A.有天然衛星 B.有生命存在 C.既會自轉又會公轉【答案】B【知識點】太陽系【解析】【分析】太陽系中多數行星都有天然衛星,且所有行星均會自轉和公轉,這些并非地球獨有特征。而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這是其顯著獨特性。生命存在是地球區別于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關鍵特征,體現了其環境的特殊性。B正確。5.(2024五下·廉江期末)每年春季,丹頂鶴從南方遷往東北,主要是為了( )。A.繁殖 B.覓食 C.避暑【答案】A【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丹頂鶴為候鳥,春季從南方越冬地遷往東北,核心原因是東北的溫帶氣候在春季回暖后,適合其繁殖。東北濕地廣闊,能提供筑巢環境和充足食物,且天敵較少,有利于幼鳥生長。春季是丹頂鶴的繁殖期,遷往東北是為了尋找適宜的繁殖地,符合鳥類遷徙的繁殖習性。A正確。6.(2024五下·廉江期末)田野里生活著許多生物,它們之間形成許多條食物鏈,下列食物鏈的寫法正確的是( )。A.稻谷→蝗蟲→青蛙 B.蚜蟲→瓢蟲→蜘蛛 C.青蛙→蚯蚓→落葉【答案】A【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食物鏈需從生產者開始,到消費者結束,箭頭指向捕食者,體現能量流動方向。稻谷是生產者,蝗蟲取食稻谷(初級消費者),青蛙捕食蝗蟲(次級消費者),符合 “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 的邏輯,箭頭方向正確。A正確。7.(2024五下·廉江期末)生態瓶中,水草和浮萍等植物能為動物提供( )。A.二氧化碳 B.氧氣 C.肥料【答案】B【知識點】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解析】【分析】水草和浮萍作為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同時合成有機物。動物生存需要氧氣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態瓶中氧氣的主要來源。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可供動物呼吸,是維持生態瓶中動物生存的關鍵物質。B正確。8.(2024五下·廉江期末)被污染后的城中湖,下列情況中不會出現的是( )。A.水體富營養化 B.水下生物增多 C.水中生物減少【答案】B【知識點】城中湖的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水體污染常導致富營養化(如氮、磷超標),藻類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氣,引發水下生物缺氧死亡。污染會破壞水質,藻類瘋長遮擋陽光,水下植物光合作用減弱,同時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導致魚類等生物因缺氧或中毒死亡,水下生物數量應減少而非增多。B符合題意。9.(2024五下·廉江期末)在水中行駛時,( )形狀的船首受到水的阻力最小。A.尖形 B.方形 C.圓形 D.梯形【答案】A【知識點】制作小船【解析】【分析】流體力學中,物體在水中運動時,阻力與形狀的流線型程度相關。尖形船首呈流線型,能使水流更順暢地流過船體,減少湍流和渦流產生,從而降低阻力。尖形設計符合流體動力學原理,可有效分割水流,減小水對船首的沖擊和摩擦阻力,是船舶設計中常用的減阻形狀。A正確。10.(2024五下·廉江期末)夏天快到了,狗的長毛換成短毛,是為了( )。A.求偶 B.散熱 C.保溫【答案】B【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狗的毛發更換與環境溫度變化密切相關,屬于適應氣候的生理調節。夏季氣溫升高時,長毛會阻礙體表熱量散發,而換上短毛可減少毛發對皮膚的覆蓋,加快散熱。短毛能降低毛發的隔熱效果,使皮膚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大,通過對流和輻射更高效地散發熱量,幫助狗在高溫環境中保持體溫穩定。B正確。11.(2024五下·廉江期末)下列選項中,最晚發明制造出來的是( )。A.蒸汽船 B.帆船 C.竹筏【答案】A【知識點】船的歷史【解析】【分析】竹筏、帆船、蒸汽船的發明與人類對動力技術的掌握程度相關,越依賴自然材料或人力的工具出現越早。1807 年美國富爾頓發明以蒸汽為動力的 “克萊蒙特號”,標志著機械動力船舶的誕生,是工業革命的產物,發明時間最晚。A正確。12.(2024五下·廉江期末)獨木舟的優點是( )。A.載重量小 B.動力小 C.取材方便【答案】C【知識點】船的歷史【解析】【分析】獨木舟由單根樹干挖空制成,其核心優勢源于材料獲取的便利性。只需砍伐合適樹木并掏空內部即可制作,在森林資源豐富地區取材極易,是早期人類常用的水上工具。C正確。13.(2024五下·廉江期末)制作竹筏模型時,首先要( )。A.準備幾根竹竿 B.固定竹竿 C.討論制作方案【答案】C【知識點】制作竹筏【解析】【分析】任何手工制作的首要環節是明確方案,確保后續步驟有序進行。制作前需討論確定竹竿數量、捆綁方式、結構設計等方案,避免盲目操作,是科學實踐的基礎步驟。C正確。14.(2024五下·廉江期末)下列紙質垃圾不能回收利用的是( )。A.蠟紙 B.舊書本 C.廢舊報紙【答案】A【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可回收紙張需滿足纖維結構未被嚴重破壞、無復雜涂層的條件。蠟紙表面涂有石蠟層,蠟質會附著纖維并阻礙紙張纖維的重新解離和制漿,回收處理難度大,屬于不可回收紙質垃圾。A正確。15.(2024五下·廉江期末)獨木舟的側面加根木桿(如圖),是為了解決獨木舟( )的缺點。A.載重量小 B.穩定性差 C.速度慢【答案】B【知識點】制作小船【解析】【分析】獨木舟由單根樹干挖空制成,船體狹窄,水面行駛時易因重心偏移導致側翻,加木桿是典型的穩定性改良設計。側面加木桿(類似 “舷外支架”)可拓寬支撐面,增大船體橫截面積,通過杠桿原理平衡重心,顯著提升抗傾覆能力,解決穩定性差的問題。B正確。16.(2024五下·廉江期末)綠豆種子離開了土壤就不能發芽。【答案】錯誤【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綠豆在水里也會發芽的。17.(2024五下·廉江期末)我們應該及時清理掉生態瓶中的動物糞便。( )【答案】錯誤【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解答】動物的糞便可以被分解者分解成植物所需要的養分。所以不必及時處理。所以題目的說法是錯誤的。【分析】分解者,亦稱還原者。是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性動物。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釋放到環境中,供生產者再一次利用。18.(2024五下·廉江期末)在研究綠豆苗生長是否需要陽光的實驗中,兩組的綠豆苗數量應該一樣多。【答案】正確【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在對照實驗中,需遵循單一變量原則,除研究的 “陽光” 變量外,其他條件如綠豆苗數量、品種、土壤、水分等均應保持一致,以確保實驗結果僅由陽光有無導致。若兩組苗數量不同,可能因樣本量差異干擾對生長狀況的判斷,無法準確驗證陽光對生長的影響,故該表述正確。19.(2024五下·廉江期末)保持船的平穩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盡量加重貨物。【答案】錯誤【知識點】制作小船【解析】【解答】除了盡量加重貨物外還可以通過把船分隔成幾個船艙等來保持船的平穩。【分析】掌握保持船穩的方法。20.(2024五下·廉江期末)技術可以改變船的載重量,推動著船的發展。【答案】正確【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載重量【解析】【分析】 科學技術在改變著船的動力系統,推動著船的發展。比如蒸汽機輪船采用蒸汽作為動力,帆船利用風力驅動,與帆船相比,最大的優點是提供更為穩定的動力。題目的說法是正確的。21.(2024五下·廉江期末)種子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落到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能正常發芽。【答案】錯誤【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空氣等環境條件,并非所有地方都能滿足。例如落到干旱沙漠、高鹽堿地或長期積水處的種子,會因缺水、鹽分過高或缺氧等無法發芽;被埋入過深土壤的種子也可能因缺乏空氣和光照難以萌發。此外,種子自身若未成熟或胚受損,即便條件適宜也無法發芽,故該說法錯誤。22.(2024五下·廉江期末)湘湖里面有各種水生動物和植物,它們與周圍的水、陽光、土壤等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生態系統。【答案】正確【知識點】生態系統【解析】【分析】生態系統指在一定空間內,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統一整體。湘湖中的水生動物、植物構成生物群落,水、陽光、土壤等屬于非生物環境,它們相互聯系、彼此影響,共同滿足生態系統的定義,故該表述正確。23.(2024五下·廉江期末)在設計車模時,我們要自己獨立進行設計,不需要與他人合作。【答案】錯誤【知識點】設計小車【解析】【分析】車模設計涉及結構力學、空氣動力學等多方面知識,獨立設計易受個人認知局限,導致設計缺陷。合作可整合不同思路,如有人擅長外觀造型,有人精于動力系統優化,通過討論能完善方案。且制作過程中分工協作可提高效率,及時發現問題,故車模設計需要與他人合作,該說法錯誤。24.(2024五下·廉江期末)農業灌溉新技術可以節約用水。【答案】正確【知識點】節約用水【解析】【分析】農業灌溉新技術如滴灌、噴灌等通過精準控制水量,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或葉面,減少蒸發和滲漏損失。滴灌可使水利用率達 90% 以上,較傳統漫灌節水 50%-70%;噴灌通過霧化噴水均勻覆蓋農田,節水 30%-50%。此外,智能灌溉系統結合傳感器監測土壤墑情,按需供水,進一步提升節水效果,故該表述正確。25.(2024五下·廉江期末)人們生活中會產生大量且成分種類豐富的垃圾,這些垃圾會污染環境。【答案】正確【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 垃圾是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 復雜的垃圾,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復雜多樣,且具有污染性、資源性和社會性,需要無害 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社會化處理,如不能妥善處理,就會污染環境,影響環境衛生。26.(2024五下·廉江期末)植被破壞不會使溫室效應更加嚴重。【答案】錯誤【知識點】空氣污染【解析】【分析】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是重要的 “碳匯”。植被破壞會減少二氧化碳吸收量,同時植被分解或燃燒還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森林砍伐等行為已被證實是導致溫室效應加劇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該說法錯誤。27.(2024五下·廉江期末)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種形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物態變化取決于溫度。【答案】正確【知識點】水的三態變化【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態(冰)、液態(水)、氣態(水蒸氣)三種形態存在,物態變化由溫度決定。當溫度降低時,液態水可凝固成冰,水蒸氣可凝華成冰;溫度升高時,冰可熔化成水或升華成水蒸氣,水可汽化成水蒸氣,這些轉化均依賴溫度變化實現,故該表述正確。28.(2024五下·廉江期末)小明用水壺燒開水,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也會持續上升。【答案】錯誤【知識點】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解析】【分析】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 100℃,水沸騰后繼續加熱,吸收的熱量會用于水由液態變為氣態的汽化過程,而溫度保持不變。只有當氣壓變化時,水的沸點才會改變,但沸騰時溫度仍會穩定在新的沸點,不會持續上升,故該說法錯誤。29.(2024五下·廉江期末)水蒸發的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蒸發越快。【答案】正確【知識點】水的蒸發【解析】【分析】溫度是影響水蒸發速度的關鍵因素,溫度越高,水分子獲得的能量越多,運動速率加快,掙脫液態表面束縛成為氣態分子的數量增多,蒸發速度就越快。例如常溫下水蒸發緩慢,而加熱時水蒸發明顯加快,故該表述正確。30.(2024五下·廉江期末)天冷的時候,人們總是喜歡用熱水袋取暖,這種傳熱方式是熱傳導。【答案】正確【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傳導是通過直接接觸傳遞熱量的方式。用熱水袋取暖時,熱水袋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熱水袋中熱水的熱量通過固體袋壁傳遞到皮膚,再逐步向內傳導,使人體感受到溫暖,這符合熱傳導的特征,故該表述正確。31.(2024五下·廉江期末)設計和制作生態瓶學習了“生物與環境”單元的有趣內容后,小科設計并制作了一個漂亮的生態瓶,他把買來的五條小魚都放進了生態瓶中,沒過兩天,小科發現有兩條小魚就莫名其妙地死亡了,水也變渾濁了,請你幫助他分析原因:(1)造成此生態瓶中的小魚出現死亡現象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A.小科生態瓶中小魚的數量太少了B.小科生態瓶中小魚的數量太多了C.小科生態瓶中放的植物太少了D.小科用的容器太小了(2)小科想要生態瓶中的生物良好地生長,最好選擇用的水是_________________。A.消毒水 B.自來水 C.涼開水 D.池塘水(3)在此生態瓶中,金魚藻主要可以為金魚的生活提供_________________。A.養料和食物 B.氧氣和食物C.二氧化碳和氧氣 D.二氧化碳和食物(4)此生態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叫做_________________。A.群落 B.生態平衡 C.生態環境 D.生態系統(5)根據此生態瓶的整體情況分析,請幫小科寫出兩點改進建議:① ,② 。【答案】(1)A(2)D(3)B(4)D(5)換個大一些的瓶子;減少金魚的數量【知識點】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解析】【分析】(1)生態瓶中生物數量需維持平衡。若小魚數量過多或容器太小,會導致氧氣消耗過快、水質惡化;植物太少則無法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足夠氧氣,均可能致小魚死亡。而小魚數量少時,氧氣和資源消耗較慢,反而更易存活,因此 A 不可能是死亡原因。(2)池塘水含有自然水體中的微生物、礦物質和少量藻類,能為生態瓶提供更接近自然的生態環境,有助于維持物質循環。消毒水含化學藥劑會毒害生物;自來水可能殘留氯氣,需晾曬除氯后使用;涼開水缺乏溶解氧和天然微生物,均不利于生態瓶中生物生長,故最佳選擇為D。(3)金魚藻作為水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產生氧氣(供金魚呼吸),其本身的葉片等部分也能成為金魚的食物來源,故 B 正確。A 中 “養料” 表述不準確,植物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而非直接提供養料;C 中 “二氧化碳” 是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并非主要為金魚提供的物質;D 中二氧化碳和食物的組合錯誤,因此選 B。(4)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的整體叫作生態系統。生態瓶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5)生態瓶由生物和非生物兩部分組成,我們制作的小生態瓶要想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的是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配比合理。所以小科的生態瓶要換個大一些的瓶子,減少金魚的數量,同時增加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1)我們制作的小生態瓶要想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的是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維持生態平衡。由于小科用的容器太小,生態瓶中小魚的數量太多、植物太少,生態沒有保持平衡,所以小魚會出現死亡現象。小科生態瓶中小魚的數量太少了不是造成此生態瓶中的小魚出現死亡現象的原因。(2)生態瓶是模擬自然水域的情況,池塘水中還有很多微生物,所以想要生態瓶中的生物良好地生長,最好選擇用的水是池塘水。(3)綠色植物的葉片在陽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營養物質,同時放出氧氣,人們把葉的這種作用稱作光合作用。所以在此生態瓶中,金魚藻主要可以為金魚的生活提供氧氣和食物。(4)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的整體叫作生態系統。生態瓶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5)生態瓶由生物和非生物兩部分組成,我們制作的小生態瓶要想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的是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配比合理。所以小科的生態瓶要換個大一些的瓶子,減少金魚的數量,同時增加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1 / 1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1.(2024五下·廉江期末)糧倉里儲存的種子一般不會發芽,主要原因是缺少( )。A.土壤 B.空氣 C.水分2.(2024五下·廉江期末)仙人掌的葉子進化成針刺,主要是為了( )。A.保護自己 B.減少水分的蒸發 C.為了更加美觀3.(2024五下·廉江期末)下列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風能 B.太陽能 C.煤4.(2024五下·廉江期末)地球是太陽系中非常獨特的星球,主要表現在( )。A.有天然衛星 B.有生命存在 C.既會自轉又會公轉5.(2024五下·廉江期末)每年春季,丹頂鶴從南方遷往東北,主要是為了( )。A.繁殖 B.覓食 C.避暑6.(2024五下·廉江期末)田野里生活著許多生物,它們之間形成許多條食物鏈,下列食物鏈的寫法正確的是( )。A.稻谷→蝗蟲→青蛙 B.蚜蟲→瓢蟲→蜘蛛 C.青蛙→蚯蚓→落葉7.(2024五下·廉江期末)生態瓶中,水草和浮萍等植物能為動物提供( )。A.二氧化碳 B.氧氣 C.肥料8.(2024五下·廉江期末)被污染后的城中湖,下列情況中不會出現的是( )。A.水體富營養化 B.水下生物增多 C.水中生物減少9.(2024五下·廉江期末)在水中行駛時,( )形狀的船首受到水的阻力最小。A.尖形 B.方形 C.圓形 D.梯形10.(2024五下·廉江期末)夏天快到了,狗的長毛換成短毛,是為了( )。A.求偶 B.散熱 C.保溫11.(2024五下·廉江期末)下列選項中,最晚發明制造出來的是( )。A.蒸汽船 B.帆船 C.竹筏12.(2024五下·廉江期末)獨木舟的優點是( )。A.載重量小 B.動力小 C.取材方便13.(2024五下·廉江期末)制作竹筏模型時,首先要( )。A.準備幾根竹竿 B.固定竹竿 C.討論制作方案14.(2024五下·廉江期末)下列紙質垃圾不能回收利用的是( )。A.蠟紙 B.舊書本 C.廢舊報紙15.(2024五下·廉江期末)獨木舟的側面加根木桿(如圖),是為了解決獨木舟( )的缺點。A.載重量小 B.穩定性差 C.速度慢16.(2024五下·廉江期末)綠豆種子離開了土壤就不能發芽。17.(2024五下·廉江期末)我們應該及時清理掉生態瓶中的動物糞便。( )18.(2024五下·廉江期末)在研究綠豆苗生長是否需要陽光的實驗中,兩組的綠豆苗數量應該一樣多。19.(2024五下·廉江期末)保持船的平穩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盡量加重貨物。20.(2024五下·廉江期末)技術可以改變船的載重量,推動著船的發展。21.(2024五下·廉江期末)種子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落到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能正常發芽。22.(2024五下·廉江期末)湘湖里面有各種水生動物和植物,它們與周圍的水、陽光、土壤等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生態系統。23.(2024五下·廉江期末)在設計車模時,我們要自己獨立進行設計,不需要與他人合作。24.(2024五下·廉江期末)農業灌溉新技術可以節約用水。25.(2024五下·廉江期末)人們生活中會產生大量且成分種類豐富的垃圾,這些垃圾會污染環境。26.(2024五下·廉江期末)植被破壞不會使溫室效應更加嚴重。27.(2024五下·廉江期末)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種形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物態變化取決于溫度。28.(2024五下·廉江期末)小明用水壺燒開水,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也會持續上升。29.(2024五下·廉江期末)水蒸發的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蒸發越快。30.(2024五下·廉江期末)天冷的時候,人們總是喜歡用熱水袋取暖,這種傳熱方式是熱傳導。31.(2024五下·廉江期末)設計和制作生態瓶學習了“生物與環境”單元的有趣內容后,小科設計并制作了一個漂亮的生態瓶,他把買來的五條小魚都放進了生態瓶中,沒過兩天,小科發現有兩條小魚就莫名其妙地死亡了,水也變渾濁了,請你幫助他分析原因:(1)造成此生態瓶中的小魚出現死亡現象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A.小科生態瓶中小魚的數量太少了B.小科生態瓶中小魚的數量太多了C.小科生態瓶中放的植物太少了D.小科用的容器太小了(2)小科想要生態瓶中的生物良好地生長,最好選擇用的水是_________________。A.消毒水 B.自來水 C.涼開水 D.池塘水(3)在此生態瓶中,金魚藻主要可以為金魚的生活提供_________________。A.養料和食物 B.氧氣和食物C.二氧化碳和氧氣 D.二氧化碳和食物(4)此生態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叫做_________________。A.群落 B.生態平衡 C.生態環境 D.生態系統(5)根據此生態瓶的整體情況分析,請幫小科寫出兩點改進建議:① ,②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土壤并非必要條件(如水培種子可發芽)。糧倉中種子不發芽,主要是因儲存時需干燥環境,減少水分以抑制萌發。缺少水分會使種子無法啟動新陳代謝和胚的生長,是糧倉儲存種子不發芽的主要原因。C正確。2.【答案】B【知識點】葉子的形態與生長環境【解析】【分析】仙人掌多生長于干旱沙漠環境,水分稀缺是主要生存挑戰。其葉片退化為針刺,根本目的是通過縮小表面積,減少蒸騰作用導致的水分流失。針刺形態顯著降低水分蒸發速率,是仙人掌適應干旱環境的核心進化策略。B正確。3.【答案】C【知識點】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解析】【分析】不可再生能源是指經地質年代形成后,短期內無法再生的能源。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地下經漫長地質作用形成的化石燃料,其形成過程需數百萬年以上,無法在人類歷史周期內再生。而風能和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 —— 風能源于大氣流動,太陽能來自太陽輻射,二者在自然界中可不斷更新補充,取之不盡。因此,煤屬于不可再生能源。4.【答案】B【知識點】太陽系【解析】【分析】太陽系中多數行星都有天然衛星,且所有行星均會自轉和公轉,這些并非地球獨有特征。而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這是其顯著獨特性。生命存在是地球區別于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關鍵特征,體現了其環境的特殊性。B正確。5.【答案】A【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丹頂鶴為候鳥,春季從南方越冬地遷往東北,核心原因是東北的溫帶氣候在春季回暖后,適合其繁殖。東北濕地廣闊,能提供筑巢環境和充足食物,且天敵較少,有利于幼鳥生長。春季是丹頂鶴的繁殖期,遷往東北是為了尋找適宜的繁殖地,符合鳥類遷徙的繁殖習性。A正確。6.【答案】A【知識點】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食物鏈需從生產者開始,到消費者結束,箭頭指向捕食者,體現能量流動方向。稻谷是生產者,蝗蟲取食稻谷(初級消費者),青蛙捕食蝗蟲(次級消費者),符合 “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 的邏輯,箭頭方向正確。A正確。7.【答案】B【知識點】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解析】【分析】水草和浮萍作為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同時合成有機物。動物生存需要氧氣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態瓶中氧氣的主要來源。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可供動物呼吸,是維持生態瓶中動物生存的關鍵物質。B正確。8.【答案】B【知識點】城中湖的環境問題【解析】【分析】水體污染常導致富營養化(如氮、磷超標),藻類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氣,引發水下生物缺氧死亡。污染會破壞水質,藻類瘋長遮擋陽光,水下植物光合作用減弱,同時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導致魚類等生物因缺氧或中毒死亡,水下生物數量應減少而非增多。B符合題意。9.【答案】A【知識點】制作小船【解析】【分析】流體力學中,物體在水中運動時,阻力與形狀的流線型程度相關。尖形船首呈流線型,能使水流更順暢地流過船體,減少湍流和渦流產生,從而降低阻力。尖形設計符合流體動力學原理,可有效分割水流,減小水對船首的沖擊和摩擦阻力,是船舶設計中常用的減阻形狀。A正確。10.【答案】B【知識點】動物的適應能力【解析】【分析】狗的毛發更換與環境溫度變化密切相關,屬于適應氣候的生理調節。夏季氣溫升高時,長毛會阻礙體表熱量散發,而換上短毛可減少毛發對皮膚的覆蓋,加快散熱。短毛能降低毛發的隔熱效果,使皮膚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大,通過對流和輻射更高效地散發熱量,幫助狗在高溫環境中保持體溫穩定。B正確。11.【答案】A【知識點】船的歷史【解析】【分析】竹筏、帆船、蒸汽船的發明與人類對動力技術的掌握程度相關,越依賴自然材料或人力的工具出現越早。1807 年美國富爾頓發明以蒸汽為動力的 “克萊蒙特號”,標志著機械動力船舶的誕生,是工業革命的產物,發明時間最晚。A正確。12.【答案】C【知識點】船的歷史【解析】【分析】獨木舟由單根樹干挖空制成,其核心優勢源于材料獲取的便利性。只需砍伐合適樹木并掏空內部即可制作,在森林資源豐富地區取材極易,是早期人類常用的水上工具。C正確。13.【答案】C【知識點】制作竹筏【解析】【分析】任何手工制作的首要環節是明確方案,確保后續步驟有序進行。制作前需討論確定竹竿數量、捆綁方式、結構設計等方案,避免盲目操作,是科學實踐的基礎步驟。C正確。14.【答案】A【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可回收紙張需滿足纖維結構未被嚴重破壞、無復雜涂層的條件。蠟紙表面涂有石蠟層,蠟質會附著纖維并阻礙紙張纖維的重新解離和制漿,回收處理難度大,屬于不可回收紙質垃圾。A正確。15.【答案】B【知識點】制作小船【解析】【分析】獨木舟由單根樹干挖空制成,船體狹窄,水面行駛時易因重心偏移導致側翻,加木桿是典型的穩定性改良設計。側面加木桿(類似 “舷外支架”)可拓寬支撐面,增大船體橫截面積,通過杠桿原理平衡重心,顯著提升抗傾覆能力,解決穩定性差的問題。B正確。16.【答案】錯誤【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綠豆在水里也會發芽的。17.【答案】錯誤【知識點】維護生態平衡【解析】【解答】動物的糞便可以被分解者分解成植物所需要的養分。所以不必及時處理。所以題目的說法是錯誤的。【分析】分解者,亦稱還原者。是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性動物。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釋放到環境中,供生產者再一次利用。18.【答案】正確【知識點】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在對照實驗中,需遵循單一變量原則,除研究的 “陽光” 變量外,其他條件如綠豆苗數量、品種、土壤、水分等均應保持一致,以確保實驗結果僅由陽光有無導致。若兩組苗數量不同,可能因樣本量差異干擾對生長狀況的判斷,無法準確驗證陽光對生長的影響,故該表述正確。19.【答案】錯誤【知識點】制作小船【解析】【解答】除了盡量加重貨物外還可以通過把船分隔成幾個船艙等來保持船的平穩。【分析】掌握保持船穩的方法。20.【答案】正確【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載重量【解析】【分析】 科學技術在改變著船的動力系統,推動著船的發展。比如蒸汽機輪船采用蒸汽作為動力,帆船利用風力驅動,與帆船相比,最大的優點是提供更為穩定的動力。題目的說法是正確的。21.【答案】錯誤【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空氣等環境條件,并非所有地方都能滿足。例如落到干旱沙漠、高鹽堿地或長期積水處的種子,會因缺水、鹽分過高或缺氧等無法發芽;被埋入過深土壤的種子也可能因缺乏空氣和光照難以萌發。此外,種子自身若未成熟或胚受損,即便條件適宜也無法發芽,故該說法錯誤。22.【答案】正確【知識點】生態系統【解析】【分析】生態系統指在一定空間內,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統一整體。湘湖中的水生動物、植物構成生物群落,水、陽光、土壤等屬于非生物環境,它們相互聯系、彼此影響,共同滿足生態系統的定義,故該表述正確。23.【答案】錯誤【知識點】設計小車【解析】【分析】車模設計涉及結構力學、空氣動力學等多方面知識,獨立設計易受個人認知局限,導致設計缺陷。合作可整合不同思路,如有人擅長外觀造型,有人精于動力系統優化,通過討論能完善方案。且制作過程中分工協作可提高效率,及時發現問題,故車模設計需要與他人合作,該說法錯誤。24.【答案】正確【知識點】節約用水【解析】【分析】農業灌溉新技術如滴灌、噴灌等通過精準控制水量,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或葉面,減少蒸發和滲漏損失。滴灌可使水利用率達 90% 以上,較傳統漫灌節水 50%-70%;噴灌通過霧化噴水均勻覆蓋農田,節水 30%-50%。此外,智能灌溉系統結合傳感器監測土壤墑情,按需供水,進一步提升節水效果,故該表述正確。25.【答案】正確【知識點】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解析】【分析】 垃圾是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 復雜的垃圾,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復雜多樣,且具有污染性、資源性和社會性,需要無害 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社會化處理,如不能妥善處理,就會污染環境,影響環境衛生。26.【答案】錯誤【知識點】空氣污染【解析】【分析】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是重要的 “碳匯”。植被破壞會減少二氧化碳吸收量,同時植被分解或燃燒還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森林砍伐等行為已被證實是導致溫室效應加劇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該說法錯誤。27.【答案】正確【知識點】水的三態變化【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態(冰)、液態(水)、氣態(水蒸氣)三種形態存在,物態變化由溫度決定。當溫度降低時,液態水可凝固成冰,水蒸氣可凝華成冰;溫度升高時,冰可熔化成水或升華成水蒸氣,水可汽化成水蒸氣,這些轉化均依賴溫度變化實現,故該表述正確。28.【答案】錯誤【知識點】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解析】【分析】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 100℃,水沸騰后繼續加熱,吸收的熱量會用于水由液態變為氣態的汽化過程,而溫度保持不變。只有當氣壓變化時,水的沸點才會改變,但沸騰時溫度仍會穩定在新的沸點,不會持續上升,故該說法錯誤。29.【答案】正確【知識點】水的蒸發【解析】【分析】溫度是影響水蒸發速度的關鍵因素,溫度越高,水分子獲得的能量越多,運動速率加快,掙脫液態表面束縛成為氣態分子的數量增多,蒸發速度就越快。例如常溫下水蒸發緩慢,而加熱時水蒸發明顯加快,故該表述正確。30.【答案】正確【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傳導是通過直接接觸傳遞熱量的方式。用熱水袋取暖時,熱水袋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熱水袋中熱水的熱量通過固體袋壁傳遞到皮膚,再逐步向內傳導,使人體感受到溫暖,這符合熱傳導的特征,故該表述正確。31.【答案】(1)A(2)D(3)B(4)D(5)換個大一些的瓶子;減少金魚的數量【知識點】制作生態瓶;生態瓶的應用【解析】【分析】(1)生態瓶中生物數量需維持平衡。若小魚數量過多或容器太小,會導致氧氣消耗過快、水質惡化;植物太少則無法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足夠氧氣,均可能致小魚死亡。而小魚數量少時,氧氣和資源消耗較慢,反而更易存活,因此 A 不可能是死亡原因。(2)池塘水含有自然水體中的微生物、礦物質和少量藻類,能為生態瓶提供更接近自然的生態環境,有助于維持物質循環。消毒水含化學藥劑會毒害生物;自來水可能殘留氯氣,需晾曬除氯后使用;涼開水缺乏溶解氧和天然微生物,均不利于生態瓶中生物生長,故最佳選擇為D。(3)金魚藻作為水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產生氧氣(供金魚呼吸),其本身的葉片等部分也能成為金魚的食物來源,故 B 正確。A 中 “養料” 表述不準確,植物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而非直接提供養料;C 中 “二氧化碳” 是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并非主要為金魚提供的物質;D 中二氧化碳和食物的組合錯誤,因此選 B。(4)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的整體叫作生態系統。生態瓶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5)生態瓶由生物和非生物兩部分組成,我們制作的小生態瓶要想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的是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配比合理。所以小科的生態瓶要換個大一些的瓶子,減少金魚的數量,同時增加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1)我們制作的小生態瓶要想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的是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配比合理,不合理,就不能維持生態平衡。由于小科用的容器太小,生態瓶中小魚的數量太多、植物太少,生態沒有保持平衡,所以小魚會出現死亡現象。小科生態瓶中小魚的數量太少了不是造成此生態瓶中的小魚出現死亡現象的原因。(2)生態瓶是模擬自然水域的情況,池塘水中還有很多微生物,所以想要生態瓶中的生物良好地生長,最好選擇用的水是池塘水。(3)綠色植物的葉片在陽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營養物質,同時放出氧氣,人們把葉的這種作用稱作光合作用。所以在此生態瓶中,金魚藻主要可以為金魚的生活提供氧氣和食物。(4)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的整體叫作生態系統。生態瓶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5)生態瓶由生物和非生物兩部分組成,我們制作的小生態瓶要想長期維持穩定,應該注意的是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配比合理。所以小科的生態瓶要換個大一些的瓶子,減少金魚的數量,同時增加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