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化學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20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B 2.A 3.D 4.D 5.B 6.C 7.D 8.B 9.D 10.D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選錯的得0分。)11.AD【解析】A.溶于過量溶液,方程式為:,,說明氫氧化鋁具有兩性;而不溶,表明其堿性更強,據此可判斷金屬性強弱,A正確;B.玻璃棒本身含鈉元素,會干擾實驗結果,無法確定樣品是否含鈉。實驗設計錯誤,應該使用鐵絲或鉑絲蘸取樣品,B錯誤;C.變紅是因氯水中(來自)的酸性,方程式為:,褪色是因的漂白性,結論將酸性全部歸因于,C錯誤;D.將氧化為,自身被還原為,反應為,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物,D正確。12.C【解析】A.裝置①為原電池,金屬性強于銅的鋅電極為原電池的負極,鋅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損耗,銅為正極,銅離子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銅,則利用裝置①可比較鋅和銅的金屬性,故A正確;B.裝置②電解為電解池,氯離子在陽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氯氣,溶液中鋰離子通過陰離子交換膜進入陰極室,水在陰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氧根離子,在陰極室可以制得氫氧化鋰,則利用裝置②電解飽和氯化鋰溶液可制取氫氧化鋰,故B正確;C.裝置利用鐵釘發生吸氧腐蝕,消耗氧氣,裝置內氣體壓強減小,導管內液面上升,來觀察吸氧腐蝕的現象,但試管未密閉無法通過液面變化進行觀察,C錯誤;D.裝置④為犧牲陽極保護法,鎂、鐵在潮濕的土壤中構成原電池,金屬性強于鐵的鎂做被損耗,鐵做正極被保護,故D正確。13.D【解析】由圖可知,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在陰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氨氣和水,電極反應式為NO+8e-+9H+=NH3↑+3H2O,電極m為電解池的陰極,雙極膜中的氫氧根離子移向電極n,氫氧根離子在陽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氣和水,電極反應式為4OH--4e-=O2↑+2H2O,電極n為陽極。A.由分析可知,與直流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m為電解池的陰極,A錯誤;B.由分析可知,雙極膜中的氫離子移向電極m,B錯誤;C.由分析可知,雙極膜中的氫氧根離子移向電極n,氫氧根離子在陽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氣和水,電極反應式為4OH--4e-=O2↑+2H2O,反應生成水,因此c(OH-)減小,溶液減小,C錯誤;D.由得失電子數目守恒可知,生成時,消耗0.8mol電子,因此有0.8molH+移向左側,雙極膜中消耗0.8mol水,雙極膜中解離水的質量為0.8mol×18g/mol=14.4g,D正確;。14.CD【解析】A.反應熱與是否使用催化劑無關,A錯誤;B.轉化I中錳形成的化學鍵數目發生改變,故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有S和O、Mn,B錯誤;C.過程Ⅲ有O-O鍵的斷裂,,C正確;D.反應中生成硫單質,生成的覆蓋在催化劑表面或進入催化劑內空位處,阻礙了反應的進行,導致催化劑使用一段時間后催化效率會下降,D正確。15.BD【解析】高電壓水系鋅-有機混合液流電池工作原理為:放電時為原電池,金屬Zn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生成Zn2+,為負極,則所在電極為正極,正極反應式為:,負極反應式為:;充電時電解池,原電池的正負極連接電源的正負極,陰陽極的電極反應與原電池的負正極的反應式相反,電解質中陽離子移向陰極、陰離子移向陽極。放電時,放電時為原電池,金屬Zn為負極,電極反應為:,A項錯誤;放電時為原電池,放電時右側為正極,正極反應式為:,即正極區溶液的pH增大,B項正確; 充電時裝置為電解池,電解池中陽離子移向陰極、陰離子移向陽極,NaCl溶液中的鈉離子和氯離子分別發生定向移動,即電解質NaCl的濃度減小,C項錯誤;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和熱能,電能沒有全部轉化為化學能,D項正確。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12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1)第三周期第ⅥA族(1分)(2)(3)或(4)CDE(5)(6) 放出(1分) 88217.(12分,每空2分)(1)<(2)2Cl2 (g)+ 2H2O(g)+C(s)=4HCl(g)+ CO2 (g) ΔH= 290kJ mol 1(3)98(4)426(5)+11 kJ·mol-1(6)⑤【解析】(1)燃燒熱是指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物所放出的熱量,在反應中因H2還可以進一步燃燒生成H2O(l)并放出熱量,故a<238.6。(2)有1molCl2參與反應時釋放出145 kJ 熱量,2molCl2反應放熱290 kJ,則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 290kJ mol 1。(3)已知,該反應中Al元素由0價上升到+3價,C元素由0價下降到-4價,由方程式可知,反應過程中4molAl參與反應轉移電子物質的量為12mol,則每轉移,放熱kJ=98kJ。(4)合成氨反應 ,該反應的焓變為反應物的總鍵能減去生成物的總鍵能,1molN2中存在1molN≡N,1molH2中存在1molH-H,1molNH3中存在3molN-H,可得946+3a-6×386=-92,計算a=426。(5)已知反應:① ;② ;由蓋斯定律可知,可得 △H=+11kJ mol-1。(6)①:該反應生成2mol水,因此其焓變為2 × (-57.3kJ/mol) = -114.6kJ/mol,不符合△h = -57.3kJ/mol,故①不選;②:該反應生成2mol水,且生成了硫酸鋇沉淀,焓變會小于-114.6kJ/mol,因為生成沉淀會釋放額外的能量,故②不選;③:一水合氨為弱堿,電離時吸熱,因此該反應放出的熱量少于-57.3kJ/mol,故③不選;④:醋酸為弱酸,電離時吸熱,因此該反應生成1mol水放出的熱量小于-57.3kJ/mol,故④不選;⑤:符合強酸的稀溶液和強堿的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故⑤選。18.(12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1)(2) A→B (1分)(3)(4) -98 kJ mol-1 (1分)【解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1molSO2(g)和2molCO(g)反應生成1molS(s)和2molCO2(g)時,放熱679kJ-409kJ=270kJ,則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圖中,B電極通入O2(H2O),O2是助燃劑,則B電極為正極,A電極為負極,SO2失電子產物與電解質反應生成等。①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則電子流動方向為A→B。②負極的電極反應為。(3)由題給信息可得出以下熱化學方程式:①,②③CO(g)+O2(g)=CO2(g) △H3依據蓋斯定律,將反應①-②+③×2,則反應的△H=。(4)①反應I的△H=(535×2+×496-472×3)kJ mol-1=-98 kJ mol-1。②由圖可知,反應Ⅱ、Ⅲ的化學方程式為、。19.(12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1) CH4 (1分) M(1分)(2)(3)3(1分)(4)正(1分)(5) 陰離子 (1分)(6) > (1分) 182g【解析】(1)甲烷-空氣燃料電池中X是CH4,燃料電池中,陰離子向負極移動,則向M極移動;(2)N電極上氧氣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電極上鐵失去電子生成亞鐵離子被氧化,電極反應式為;(3)正極反應方程式為,總反應式為:CH4+2O2= CO2+2H2O:燃料電池負極反應式為:CH4-8e-+4=5CO2↑+2H2O,處理時發生的反應為:6Fe 2+++14H+=2Cr3++6Fe3++7H2O,除去1 mol 理論上需消耗6molFe 2+,要轉移12mol電子,消耗甲烷=1.5mol,則除去理論上通入甲烷的物質的量為3;(5)裝置中d為陰離子交換膜,b極上氫氧根失去電子被氧化,則電極反應式為:;(6)濃氫氧化鈉溶液進入陽極區,稀的氫氧化鈉溶液出陽極區出來,則溶液的濃度大小關系:m>n。陽極反應為4OH--4e-=O2↑+2H2O,陰極反應式為2(CH3)4N++2H2O+2e-=2(CH3)4NOH+H2↑,則2mol(CH3)4NOH生成時,同時生成0.5molO2、1molH2,即兩極共產生氣體(標準狀況下),則若兩極共產生氣體(標準狀況下),即有2mol(CH3)4NOH生成, 的質量為。(12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1) (1分) (2)28 (3)(4)bc (5) 右(1分) 提供電能的同時,獲得硫酸(合理即可)【解析】黃銅礦在空氣中“閃速焙燒”,得到、、、、等,用堿性次氯酸鈉與進行脫硫,最終得到硫酸鈉;燒渣通過濃氨水,得到溶液,“濾渣”中含有惰性雜質、,溶液結晶為晶體,熱分解為。(1)已知中為價,根據化合物中化合價代數和為0,為價,則為價;(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后的化學方程式為,生成時,反應轉移電子;(3)依題意可知,“濾渣”中還含有;(4)均屬于共價化合物,只含共價鍵;均屬于離子化合物,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共價鍵;(5)①M極,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為負極,則N極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原電池中,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即向右移動。②用該裝置處理煙氣的顯著優點是提供電能的同時,獲得硫酸。試卷第1頁,共3頁萬隆高級中學高一月考化學檢測試題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注意事項:1.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將答案直接答在試卷上。2.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64第I卷(選擇題,共4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20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暖寶寶貼”是利用原電池原理加快鐵的腐蝕放熱的B.電解精煉銅時,若陽極質量減少,則轉移到陰極的電子數為C.堿性鋅錳干電池比酸性鋅錳干電池單位質量輸出的電能多且儲存時間長D.鉛蓄電池兩極板上的硫酸鉛在電流作用下重新轉化為鉛和二氧化鉛,實現了電能到化學能的轉化2.1934年約里奧–居里夫婦在核反應中用α粒子(即氦核)轟擊金屬原子,得到核素,開創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的質量數為27 B.X、Y只能形成三氯化物C.X的原子半徑小于Y的 D.Y最高價含氧酸是強酸3.下列關于元素性質或原子結構遞變情況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B.酸性: < <C.原子半徑:D.最高正化合價:C < N < O4.關于下列的判斷正確的是 A.> B.C. D. >0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質中一定存在化學鍵B.發生化學鍵斷裂的過程不一定是化學變化C.離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共價鍵D.CCl4 和 NH3 中各原子均滿足最外層 8 電子的穩定結構6.我國神舟載人飛船的材料中含有的主族元素W、X、Y、Z,分布在三個短周期中,其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Z同主族,X的最外層電子數是W和Y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其中只有Y的單質為金屬,能與NaOH溶液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Y> X > Z >WB.Z的氧化物為酸性氧化物,能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C.X、Z分別與W形成的最簡單化合物的熱穩定性:X> ZD.Z單質可廣泛應用于制造光導纖維、芯片等7.氫氣燃燒生成水蒸氣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H2燃燒放出能量是因為氫氣的能量大于H2O的能量B.吸熱反應都需要加熱,放熱反應都不需要加熱C.斷開1molH-O鍵吸收930kJ的能量D.H2和O2生成1molH2O(l)釋放的能量大于245kJ8.為早日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科學家提出用釕(Ru)基催化劑催化CO2(g)和H2(g)反應生成HCOOH。反應機理如圖所示。已知:生成46g液態HCOOH時放出31.2kJ的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歷程中存在極性鍵、非極性鍵的斷裂與形成B.物質I為該反應的催化劑,物質Ⅱ、Ⅲ為中間產物C.上述物質中H2O和CO2都是直線形分子D.通過CO2(g)和H2(g)反應制備液態HCOOH,每轉移1mole-,放出31.2kJ的熱量9.有關下列四個常用電化學裝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圖Ⅰ 堿性鋅錳電池 圖Ⅱ 鉛蓄電池 圖Ⅲ 電解精煉銅 圖Ⅳ 銀鋅紐扣電池A.圖Ⅰ所示電池中,的作用是催化劑B.圖Ⅱ所示電池充電過程中,電解質溶液的密度增大,移向陰極C.圖Ⅲ所示裝置工作過程中,電解質溶液中Cu2+ 濃度始終不變D.圖Ⅳ所示電池中,是氧化劑,電池工作過程中還原為Ag10.下列實驗裝置及操作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A.甲用于中和熱測定B.乙用于除去粗鹽中的泥沙C.丙用于比較金屬 X 和 Zn 的金屬活動性D.丁用于分離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選錯的得0分。)11.下列實驗方案設計、現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A 分別向MgCl2、AlCl3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前者產生白色沉淀;后者先產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金屬性:Mg>AlB 用玻璃棒蘸取某樣品進行焰色反應 觀察到黃色火焰 該樣品含鈉元素C 將氯水點在pH試紙中央 試紙先變紅后變白 HClO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D 向2mL0.1mol·L-1Na2S的溶液中滴加幾滴溴水,振蕩 產生淡黃色沉淀 氧化性:Br2>S12.有關下列裝置說法錯誤的是A.利用裝置①可比較Zn和Cu的金屬性B.利用裝置②電解飽和溶液可制取C.利用裝置③驗證鐵的吸氧腐蝕D.裝置④為犧牲陽極保護法13.一種新型的利用雙極膜電化學制備氨裝置如圖所示,已知在電場作用下,雙極膜中間層的解離為和,并分別向兩極遷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極m與電源正極相連B.雙極膜中的移向電極nC.電解一段時間后,右池溶液不變D.每生成,雙極膜中有水解離14.工業產生含硫(-2價)廢水,可通過催化氧化法進行處理。堿性條件下,催化氧化廢水的機理如圖所示,其中為催化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中使用催化劑可降低該反應的反應熱B.轉化Ⅰ中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僅有S、OC.過程ⅢD.催化劑使用一段時間后催化效率會下降,原因是生成的S覆蓋在催化劑表面或進入催化劑內空位處15.高電壓水系鋅-有機混合液流電池的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放電時,負極反應式為Zn-2e-=Zn2+B.放電時,正極區溶液的pH增大C.充電時,中性電解質NaCl的濃度增大D.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和熱能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60分)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16.(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回答下列問題:(1)元素⑦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已知元素④與⑤可以形成既含離子鍵又含非極性共價鍵的化合物,寫出該化合物的電子式 。(3)④⑥⑦形成的簡單離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填離子符號)。(4)下列事實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 (填字母)。A.堿性:B.穩定性:C.酸性:D.金屬和熔融反應置換出金屬KE.碳在高溫條件下將二氧化硅還原為硅F.和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和溶液不能發生置換反應(5)有兩種化合物A和B都由①④⑤⑦四種元素組成。若A與B在水溶液中能發生離子反應,則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6)據報道,意大利科學家獲得了極具研究價值的,其分子結構與白磷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相似。已知斷裂鍵吸收167kJ熱量,生成鍵放出942kJ熱量,則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生成氣體,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 kJ的熱量。17.(12分)研究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具有重要意義。請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的燃燒熱為 ,則a 238.64(填“”、“”或“=”)。(2)使和通過灼熱的固體炭層,生成和,當有參與反應時釋放出145kJ熱量,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3)火箭和導彈表面的薄層是耐高溫物質。下列反應可制得耐高溫材料,熱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過程中每轉移放出的熱量為 kJ。(4)通常把拆開1mol某化學鍵吸收的能量看做是該化學鍵的鍵能。下表是常見的鍵能數據:化學鍵鍵能 386 167 498 946 460 a已知合成氨反應 ,則a為 (取整數)。(5)氧化亞銅常用于制船底防污漆。用CuO與Cu高溫燒結可制取,已知反應: ; 。則的等于 。(6)已知在和101kPa下,強酸的稀溶液和強堿的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放出57.3kJ的熱量。現有下列反應:①;②;③;④;⑤其中反應熱符合的是 (寫序號)。18.(12分)煙道氣中含有,等有害氣體,對煙道氣的治理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1)通常狀況下,由SO2和CO反應生成S和CO2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2)利用煙道氣中所含的SO2可快速啟動二氧化硫一空氣燃料電池裝置如圖。①電子的流動方向為 (填“A→B”或“B→A”)。②負極的電極反應為 。(3)煙道氣中的NO和CO可在催化轉換器中發生如下反應:,已知CO的摩爾燃燒焓為△H3,則反應的△H= (用△H1、△H2、△H3表示)。(4)煙道氣中的SO2可用于制取硫酸。SO2催化氧化為SO3的反應過程如下圖所示,V2O5在對反應I的催化過程中,經歷了Ⅱ、Ⅲ兩個反應階段。有關氣體分子中1mol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的能量數據如下表所示:化學鍵能量/ kJ mol-1 535 496 472①反應I的△H= 。②反應Ⅱ、Ⅲ的化學方程式為 、 。19.(12分)電池和電解池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I.某科研小組用甲烷-空氣燃料電池提供的電能電解處理含的酸性廢水,設計如圖所示裝置(X、Y、Z均為氣體),利用電極反應生成的離子將轉化成,后續調節溶液的值,將轉化成沉淀。(1)甲烷-空氣燃料電池中X是 (填化學式),向 極移動(填“M”或“N”)。(2)N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3)除去理論上通入甲烷的物質的量為 。Ⅱ.四甲基氫氧化銨常用作電子工業清洗劑,以四甲基氯化銨為原料,采用電滲析法合成,工作原理如圖(a、b為石墨電極,c、d、e為離子交換膜)。(4)電源N極為 極(填“正”或“負”)。(5)裝置中d為 交換膜(填“陽離子”或“陰離子”),b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6)溶液的濃度大小關系:m n(填“>”、“<”或“=”)。若兩極共產生氣體(標準狀況下),則制備的質量 g。20.(12分)三氧化鉬是石油工業中常用的催化劑。一種從黃銅礦(主要含有及其他惰性雜質)中獲得以及硫酸鹽產品的流程如圖。已知:“閃速焙燒”的溫度范圍在,該條件下發生反應(未配平,下同)、。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中為價,則的化合價為 。(2)當反應“”生成時,該反應轉移 電子。(3)“濾渣”中除了含有一些惰性雜質外,還含有 (填化學式)。(4)下列物質中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共價鍵的是 (填選項字母)。a. b. c. d.(5)工業上也可用如圖裝置處理煙氣中(注:質子交換膜只允許通過)。①N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透過質子交換膜向 (填“左”或“右”)移動。②用該裝置處理煙氣的顯著優點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德州市夏津育中萬隆中英文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6月月考化學試題.docx 高一化學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