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1.(2022五下·甌海期末)前往溫州龍舟運動中心的路上,小科發現附近一片農田里生活著多種生物,這些生物存在著復雜的食物關系。
(1)請寫出上面生物之間一條食物鏈:   。
(2)下列現象或行為不會引起農田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的是(  )。
A.冬天下雪 B.人類大量捕殺青蛙 C.過度踐踏田園
(3)冬天,農田里的青蛙冬眠,以適應寒冷的環境。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做出適應環境變化的行為 請舉2個例子:①   ;②   。
(4)“浙里問學”課堂上,老師帶同學們對常見動物進行了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鯨魚是魚類 B.蜻蜓是昆蟲 C.蝙蝠是鳥類
2.(2022五下·甌海期末)小科回家研究了“綠豆種子發芽條件”的實驗,實驗設計如下:
組別 1 2 3 4
種子環境 不加水、溫暖處 少量水、溫暖處 少量水、真空、溫暖處 少量水、寒冷處
實驗結果 不發芽 發芽 不發芽 不發芽
(1)第2組和第3組是為了驗證綠豆種子發芽和(  )之間的關系。
A.光照 B.空氣 C.水分
(2)第1組和第2組是為了驗證綠豆種子發芽和水分之間的關系,需要保持(  )條件相同。
A.水分和光照 B.水分和空氣 C.溫度和空氣
(3)通過上述實驗,發現綠豆種子發芽所必需的條件有   、   、   。
(4)以上是小科設計的對比實驗,關于實驗過程,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保持不變
B.為了公平,每個組只放1粒綠豆種子
C.在同一實驗中,若自己組的數據與其他組不一致時,再次實驗,收集證據
(5)小科將實驗中已經發芽的綠豆移植到花盆里,繼續探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并設置了對比實驗(見右圖)。他通過實驗發現陽光下的綠豆苗的莖和葉有什么特點 (  )。
A.莖粗壯、葉綠色 B.莖粗壯、葉黃色 C.莖倒伏、葉綠色
(6)如果用如圖的式子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字母a、b分別代表的物質是(  )。
A.氧氣、養料 B.氮氣、養料 C.二氧化碳、養料
(7)小科仔細觀察農田中的蚯蚓,發現蚯蚓一般都生活在樹蔭下或潮濕泥土中,說明蚯蚓喜歡生活在(  )的環境中。
A.陰暗、潮濕 B.明亮、潮濕 C.陰暗、干燥
(8)小科看著農田里的生態系統,便回家自己設計制作一個生態瓶,下面步驟正確的是(  )。
A.準備玻璃瓶一種水草一放魚蝦
B.準備玻璃瓶一鋪沙裝水一放魚蝦一種水草
C.準備玻璃瓶—鋪沙裝水—種水草—放魚蝦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種生物滅絕了,不會影響依賴于這種生物的其他生物
B.環境影響著生物的生長,但生物的生長也會影響周圍的環境
C.當環境改變時,動物不會做出相應的改變來適應環境變化
3.(2022五下·甌海期末)龍舟最初是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后來發展為木板制作的龍形船。傳統龍舟用坤甸木來做,可以浸在水里長年不腐,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標準賽龍舟也已經逐漸更換為玻璃鋼化合物材質。登舟比賽隊員包括舵手、鑼手、鼓手各1人以及劃手多人。
(1)下面三種船,在船的發展史中最晚出現的是(  )。
A.獨木舟 B.帆船 C.竹筏
(2)龍舟從最初單木雕刻龍形的獨木舟,發展為木板制作的龍形船,你認為龍形船的優點有(  )。
A.載重量小 B.穩定性不強 C.船體材料易得
(3)當龍舟比賽結束,參賽隊員返回地面之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龍舟浸入水中的體積變大
B.龍舟浸入水中的體積變小
C.龍舟受到的浮力不變
(4)龍舟的外形基本是船首尖而上翹,船底平坦。這樣設計的好處是(  )。
A.減小阻力,增加穩定性
B.增加美觀度,增大載重量
C.節約材料,增大空間
(5)龍舟在行駛過程中,向左偏離航向,為了能保持正向航行,舵手應使船舵(  )。
A.向左偏轉 B.保持正向 C.向右偏轉
(6)龍舟比賽中劃手用臂力劃槳,同時腰腹也用力,劃槳時身體盡量往前伸,龍舟速度才能快起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劃手劃槳只靠肌肉用力
B.劃手劃槳只靠關節活動
C.劃手劃槳靠骨、關節和肌肉共同配合完成
(7)龍舟劃手排兩隊,左右兩邊隊員人數相等。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體重輕的要坐船頭,讓船頭翹起來減小阻力
B.左邊隊員的體重加起來一定要重于右邊隊員的體重
C.如果把船身造大一些,可以讓船行駛更快
(8)龍舟比賽中,龍舟運動員們拼盡全力,創造佳績。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大腦控制身體的活動
B.比賽過程中,呼吸加速,心臟跳動變快
C.心臟在兩次跳動的間隙都有短暫的休息,所以不會疲勞
(9)小科想要做個自己的龍舟,請幫他設計一下。材料:黃瓜、小刀、勺子等。
①設計龍舟。
黃瓜小龍舟:(圖文結合) 哪些設計能讓小龍舟穩定地浮在水面上以及能承受一定的重量
②測試龍舟。
龍舟做好了,小科將龍舟放入水槽。他將一個鉤碼放入龍舟,調整其在龍舟中的位置,使其穩定;接著將兩個鉤碼同時放入龍舟,調整其在龍舟中的位置,使其穩定。
本實驗研究的是   對龍舟穩定性的影響。
實驗后的記錄如下:
實驗后的記錄如下:
  鉤碼放置的位置
一端 中間 兩端
一個鉤碼 不穩定 穩定 —
兩個鉤碼 不穩定 穩定 穩定
分析表格,當一個鉤碼放置在龍舟   位置時,龍舟穩定,不側翻。當兩個鉤碼均勻地放置在龍舟的   時,龍舟穩定,不側翻。
得出結論:龍舟受力   ,龍舟不易側翻。
4.(2022五下·甌海期末)隨著杭州亞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溫州地區也進入了亞運時間。溫州市民為提升亞運會環境品質,開展行動方案“美麗溫州”。
(1)到目前為止,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可以分為   、   、   三個圈層。地球的內部運動引起了火山和   。
(2)現在地球面臨的環境問題有①大氣污染;②水污染;③固體廢棄物污染;④噪聲污染等。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放會引起   ;建筑工地不分晝夜地打樁會造成   ;推行公共自行車交通有利于減少   。(選填序號)
(3)下列關于地球上水資源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冰川水和深層地下水
B.地球上的水資源分布不均衡,許多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
C.江河湖泊等淡水資源在全球淡水資源中的占比很大
(4)下列行為中,屬于“節水新招”的是(  )。
A.開著水龍頭刷牙
B.將洗過手的水燒開喝
C.在馬桶水箱里放一個500毫升裝滿水的塑料瓶
(5)下列能源均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陽能、風能 B.太陽能、天然氣 C.地熱能、石油
(6)下列不屬于資源再利用的是(  )。
A.廚余垃圾用來堆肥 B.塑料袋隨意丟棄 C.舊衣服回收再利用
(7)城中湖是“城市的心肺”,下列做法既能發展城中湖經濟,又能保護環境的是(  )。
A.為了保護環境,關閉所有漁業養殖業
B.湖周邊工廠的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至湖中
C.建立觀魚通道,適度發展旅游產業
(8)下列(  )是解決垃圾問題的常用辦法。
A.減量化 B.資源化 C.以上都是
(9)給下列生活垃圾分類。
①無汞電池 ②塑料瓶 ③香蕉皮 ④廢油漆 ⑤舊報紙 ⑥中藥藥渣 ⑦菜葉 ⑧餐巾紙 ⑨舊衣服 ⑩廢日光燈管 碎陶瓷 過期藥品
5.(2022五下·甌海期末)探秘溫州龍舟運動中心后,小科同學準備自制一些小冰塊,為炎熱的夏日增加一抹涼爽。制作方法:①將清水燒開至沸騰;②冷卻開水;③冷卻后倒入冰塊模具并放入冰箱冷凍。
水的變化。
(1)在加熱過程中,小科發現水中產生了很多氣泡,這些氣泡實際上是(  )。
A.小水珠 B.水蒸氣 C.小冰晶
(2)在加熱過程中,小科發現熱水壺噴嘴上方有白霧。這些白霧實際上是(  )。
A.小水珠 B.水蒸氣 C.小冰晶
(3)小科用溫度計測量,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沸騰時水的溫度大約是100℃。繼續加熱,我們發現溫度(  )。
A.繼續上升 B.急速上升 C.保持不變
6.(2022五下·甌海期末)熱量的傳遞。
(1)燒水壺的底部是金屬材質,因為金屬屬于(  )。
A.熱的良導體 B.熱的不良導體 C.無法判斷
(2)(  )能正確反映熱水壺底部金屬片中熱的傳遞過程(黑點為熱水壺加熱點)。
A. B. C.
(3)(  )能正確反映熱在水中傳遞的過程(黑點為熱水壺加熱點)。
A. B. C.
(4)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式,稱為(  )。
A.熱傳導 B.熱對流 C.熱輻射
7.(2022五下·甌海期末)開水的冷卻。
(1)室溫30℃,小科將開水倒在大杯中冷卻,但是涼得太慢了。于是小科又拿了一個裝有冷水的盆子,將裝有熱水的大杯子放到盆子中(冷水未漫過大杯子),右圖是兩者溫度變化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盆子中的冷水接下來溫度還會繼續升高
B.大杯子中的熱水和盆子中的冷水在10分鐘后溫度將保持不變
C.大杯子中的熱水和盆子中的冷水在10分鐘后溫度將下降,直至室溫
(2)在前10分鐘,盆子中的冷水溫度為什么會升高
   。
8.(2022五下·甌海期末)冰塊的冷藏。
小科想制作一個保溫杯來冷藏冰塊,以便外出游玩時使用。他在觀察家用保溫杯結構后,找了身邊一些材料制作保溫杯。
(1)將大、小兩個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見右圖),最適合用來填充在兩個瓶子間的物質是(  )。
A.鋁 B.鐵 C.泡沫塑料
(2)家用保溫杯金屬蓋里面,有一層柔軟的橡膠墊。小科也想設計一個有橡膠墊的杯蓋,這是因為橡膠墊(  )。
A.可以減緩熱量傳遞 B.能夠產生熱量 C.牢固耐用
(3)小科將冰塊放入保溫杯來測試保溫杯的保溫性能,為了快速檢測保溫杯的保溫性能,可以將保溫杯放在(  )。
A.陰涼的室內 B.冰箱冷藏室 C.60℃熱水中
(4)小科要測試保溫杯的保溫性能,他分別測量了冰塊在室溫下和冰塊在保溫杯中的溫度變化,如下表。
冰塊溫度變化記錄表
  0分鐘 2分鐘 4分鐘 6分鐘 8分鐘 10分鐘  
室溫下 - 10℃ -6℃ -3℃ -1℃ 0℃ 1℃ ……
保溫杯中 - 10℃ -10℃ -9℃ -9℃ -8℃ -7℃ ……
通過對比,發現:   。
(5)請你對小科制作的保溫杯提1條改進建議: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綠豆苗→蚜蟲→白鷺鳥
(2)A
(3)蜥蜴斷尾;松鼠儲存食物
(4)B
【知識點】昆蟲;食物鏈、食物網;維護生態平衡;生態系統
【解析】【分析】(1)在該農田生態系統中,水稻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產者;害蟲以水稻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青蛙捕食害蟲,是次級消費者;蛇則以青蛙為食,成為三級消費者。這條食物鏈體現了生物之間通過食物形成的能量傳遞關系。
(2)冬天下雪是自然氣候現象,農田生態系統可通過自身調節適應(如作物休眠、土壤保墑),一般不會打破生態平衡。A正確。
(3)① 大雁南飛:冬季北方寒冷,食物匱乏,大雁集群飛往南方溫暖地區越冬,待春季再北返,這是通過遷徙適應氣候和食物資源的變化。② 松鼠儲存食物:秋季松鼠會收集松子、堅果等囤積在樹洞或地洞,冬季食物稀缺時依靠儲備生存,這種行為幫助其度過食物短缺的季節。
(4)蜻蜓符合昆蟲特征,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和兩對翅,屬于昆蟲綱。B正確。
2.【答案】(1)B
(2)C
(3)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
(4)B
(5)A
(6)C
(7)A
(8)C
(9)B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葉的作用;觀察蚯蚓的活動;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1)第 2 組和第 3 組的實驗設計中,水分(少量水)和溫度(溫暖處) 均保持一致,唯一變量是空氣條件:第 2 組處于正常空氣環境,種子發芽;第 3 組處于真空環境(缺乏空氣),種子不發芽。由此可驗證綠豆種子發芽與空氣的關系,故選 B。
(2)第 1 組(不加水、溫暖處)和第 2 組(少量水、溫暖處)的實驗中,水分是變量。為確保單一變量原則,需保證其他條件相同:溫度均為 “溫暖處”,保持一致;空氣環境未作特殊處理(默認相同)。
(3)通過實驗可知,綠豆種子發芽必需的條件有:適宜的溫度:第 2 組在溫暖處發芽,第 4 組寒冷處不發芽,證明溫度不可或缺。充足的水分:第 1 組不加水不發芽,第 2 組少量水發芽,說明水分是必要條件。足夠的空氣:第 2 組有空氣發芽,第 3 組真空環境不發芽,驗證空氣為必需因素。
(4)每組只放 1 粒種子存在偶然性,可能因種子自身問題影響結果,應放置多粒(如 5-10 粒)以排除偶然誤差,保證實驗公平。B正確。
(5)陽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關鍵條件。陽光下的綠豆苗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合成足夠養分,因此莖稈生長粗壯,葉片因葉綠素充足呈現健康的綠色。
(6)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產出氧氣和養料的過程。
(7)蚯蚓的生活環境特點可通過觀察得出。“樹蔭下” 對應陰暗環境,說明其不喜強光,適合在避光處生存;“潮濕泥土” 直接體現其對潮濕環境的偏好,因蚯蚓需濕潤體表輔助呼吸,干燥環境會導致其生理活動受阻。B 中 “明亮” 與樹蔭環境矛盾,C 中 “干燥” 與潮濕泥土不符,故選 A。
(8)生態瓶制作需遵循科學順序。先鋪沙裝水,構建基底與水環境,沙層可穩定生態瓶并提供微生物棲息場所;再種水草,水草需扎根沙中,且先種植可讓其提前適應環境,為后續生物提供氧氣和食物;最后放魚蝦,若先放生物再種植,魚蝦活動可能擾動水草根系。A 缺少鋪沙裝水且順序混亂,B 先放魚蝦后種水草會影響植物生長,故選 C。
(9)環境(如光照、水分)影響生物生長,同時生物也能改變環境,如蚯蚓疏松土壤、植物蒸騰作用調節氣候。B正確。
3.【答案】(1)B
(2)C
(3)B
(4)A
(5)C
(6)C
(7)A
(8)C
(9)圖略;根據自己的設計回答;鉤碼放置的位置;中間
【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載重量
【解析】【分析】(1)船的發展史大致順序為:竹筏和獨木舟是早期原始工具,利用自然材料(竹子、單根原木)簡單加工而成,出現時間最早。帆船依賴帆篷與風力驅動,需掌握木材拼接、帆索系統設計等技術,其出現晚于直接利用自然材料的竹筏和獨木舟。因此在三種船中,帆船屬于更晚發展階段的產物,故選 B。
(2)獨木舟依賴單根巨大原木,材料獲取受限;木板船可利用多塊普通木材拼接,材料來源更廣泛,符合 “船體材料易得” 的特點,故選 C。
(3)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參賽隊員返回地面后,龍舟的總質量減小,重力隨之減小。由于龍舟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故浮力也減小。浮力減小意味著排開水的體積(即浸入水中的體積)需相應減小。A 中體積變大與浮力增大矛盾,C 中浮力不變與重力減小不符,因此選 B。
(4)船首尖而上翹:尖形設計可減少航行時水的阻力,使龍舟更易破水前進;上翹結構能避免船頭埋入水中,降低航行阻力。船底平坦:增大與水面的接觸面積,使船體在水中受力更均勻,從而增加穩定性,減少側翻風險。B 中 “增大載重量” 與平坦船底設計關聯不大,載重量主要取決于船體容積;C 中 “節約材料”“增大空間” 并非該外形設計的核心目的,故選 A。
(5)龍舟向左偏離時,需通過舵面調整改變水流對船尾的推力方向。船舵向右偏轉后,右側水流受阻,流速減慢,壓強增大,左側水流流速快、壓強小,形成向右的推力差,推動船尾向右、船頭向左回正,從而糾正航向。若舵向左偏轉(A),會加劇向左偏離;保持正向(B)無法調整航向,故選 C。
(6)人體運動的基本原理是肌肉收縮牽拉骨骼,通過關節活動實現動作,劃槳時臂力、腰腹用力均需骨、關節和肌肉的共同配合,故選 C。
(7)船頭翹高可減少航行時水對船頭的阻力,體重輕的隊員坐船頭能避免船頭因過重下沉,符合流體力學設計。A正確。
(8)盡管心臟在跳動間隙有短暫休息,但長時間高強度運動中,心臟持續高頻收縮舒張,仍會因負荷過大而疲勞,甚至可能影響泵血效率,該說法忽略了生理極限。C正確。
(9)龍舟做好了,小科將龍舟放入水槽。他將一個鉤碼放入龍舟,調整其在龍舟中的位置,使其穩定;接著將兩個鉤碼同時放入龍舟,調整其在龍舟中的位置,使其穩定。本實驗研究的是載重量對龍舟穩定性的影響。當一個鉤碼放置在龍舟中間位置時,龍舟穩定,不側翻。當兩個鉤碼均勻地放置在龍舟的中間或兩端時,龍舟穩定,不側翻。得出結論:龍舟受力均勻,龍舟不易側翻。
4.【答案】(1)地殼;地幔;地核;地震
(2)②;④;①
(3)B
(4)C
(5)A
(6)B
(7)C
(8)C
(9)②⑤⑨⑧ 、③⑥⑦、①④⑩
【知識點】地球上的水;地球的內部結構;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
【解析】【分析】(1)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火山和地震。其中,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地幔介于地殼和地核之間,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內部巖漿活動等運動,會導致火山噴發,板塊擠壓、碰撞等則引發地震。
(2)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放會引起②水污染,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病原體等進入水體,破壞水質;建筑工地晝夜打樁造成④噪聲污染,機械施工產生的高分貝聲響干擾環境;推行公共自行車利于減少①大氣污染,可降低機動車使用量,減少尾氣排放。
(3)受氣候、地形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在時空分布上差異顯著,如非洲、中亞等地區因降水少或人口密集,缺水問題突出。B正確。
(4)在馬桶水箱中放置裝滿水的塑料瓶,可減少單次沖水量(瓶中水量約 500 毫升),通過減少無效水量消耗實現節水,是常見的家庭節水妙招。
(5)太陽能來自太陽輻射,風能由大氣流動產生,二者均屬于可再生能源,能源供應可持續且對環境友好。A正確。
(6)塑料袋隨意丟棄不僅會造成白色污染,還未對其材質進行回收或二次利用,屬于浪費資源且污染環境的行為。B正確。
(7)建立觀魚通道可利用城中湖自然景觀發展旅游經濟,“適度發展” 能避免過度開發;同時旅游產業的規范管理可促進環境維護,實現經濟與環保的雙贏。
(8)通過減少垃圾產生量,從源頭降低垃圾處理壓力,是解決垃圾問題的基礎措施。將垃圾轉化為可利用資源,既能減少填埋量,又能創造經濟價值,是垃圾處理的重要方向。兩者均為解決垃圾問題的核心手段,且常結合使用,因此 “以上都是” 為正確答案。
(9)可回收物:②塑料瓶、⑤舊報紙、⑨舊衣服(可回收再利用)。廚余垃圾:③香蕉皮、⑥中藥藥渣、⑦菜葉(易腐爛的生物質廢棄物)。有害垃圾:①無汞電池、④廢油漆、⑩廢日光燈管、 過期藥品(含有毒有害物質)。其他垃圾:⑧餐巾紙、 碎陶瓷(難以回收且無危害的廢棄物)。
5.【答案】(1)B
(2)A
(3)C
【知識點】水的蒸發;凝結;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1)水加熱至沸騰時,液態水受熱汽化,變為氣態水蒸氣。氣泡是水蒸氣在水中聚集形成的,上升到水面后破裂,水蒸氣逸散到空氣中。
(2)熱水壺噴嘴噴出的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冷后迅速液化成無數細小的液態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形成 “白霧”。這是水蒸氣從氣態變為液態的液化現象。
(3)水沸騰時會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這是因為液態水達到沸點后,繼續加熱的能量用于使水從液態轉變為氣態,而非升高溫度。
6.【答案】(1)A
(2)B
(3)B
(4)A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金屬內部存在自由電子,受熱時電子運動加劇,能快速傳遞熱量,因此金屬屬于熱的良導體。燒水壺底部用金屬材質,可高效將火源熱量傳導至水,加快加熱速度。
(2)金屬作為熱的良導體,熱量傳遞方式為熱傳導,特征是:從加熱點(黑點)向四周均勻擴散,離加熱點越近溫度越高,越遠溫度越低。熱傳遞路徑呈輻射狀或同心圓狀,熱量從高溫區域向低溫區域逐步傳導。
(3)水屬于液體,熱傳遞主要通過對流實現,特征為:加熱點(黑點)附近的水受熱升溫,密度減小而上升,周圍較冷的水密度大則下沉填補,形成循環流動的對流環。熱傳遞路徑呈現動態的水流循環,而非單純的輻射擴散。
(4)熱傳導是指熱量通過物體內部分子、原子或自由電子的振動和碰撞傳遞,金屬中自由電子豐富,導熱性強,如鐵鍋加熱時熱量從鍋底傳導至邊緣。A正確。
7.【答案】(1)C
(2)熱量從高溫物體(熱水)傳到低溫物體(冷水),低溫物體(冷水)溫度會升高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從圖中可知,10 分鐘后熱水和冷水的溫度趨于一致(達到熱平衡),此時兩者不再有熱量交換,溫度將保持穩定,故C正確。
(2)在前 10 分鐘,盆子中的冷水溫度升高,是因為熱傳遞的基本規律:熱水溫度高于冷水,存在溫度差時,熱量會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大杯中的熱水)通過杯壁傳導至低溫物體(盆子中的冷水)。冷水吸收熱量后,分子熱運動加劇,內能增加,表現為溫度升高。這一過程持續到兩者溫度趨于一致(熱平衡)時停止。
8.【答案】(1)C
(2)A
(3)C
(4)冰塊在保溫杯中融化速度更慢
(5)設計一條背帶,便于攜帶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冷藏冰塊需要減少外界熱量傳入,因此填充物需為熱的不良導體。泡沫塑料內部有大量空氣孔隙,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有效阻隔熱傳導和對流,延緩冰塊融化。
(2)橡膠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其內部結構疏松、空氣含量高,能有效阻礙熱量通過傳導和對流的方式散失(或傳入)。在保溫杯蓋中添加橡膠墊,可增強密封性能,同時減少杯內與外界的熱交換,延長保溫(或保冷)時間。
(3)檢測保溫杯的保溫性能需創造明顯的溫差環境。將保溫杯置于 60℃熱水中時,外界溫度遠高于杯內冰塊溫度,若保溫杯隔熱效果好,冰塊融化速度慢;反之則融化快,能快速通過冰塊融化程度判斷保溫性能。
(4)通過對比可知:保溫杯能顯著延緩冰塊升溫速度,保溫性能良好。室溫下冰塊 10 分鐘從 - 10℃升至 1℃,升溫明顯;而保溫杯中冰塊 10 分鐘僅升至 - 7℃,溫度上升緩慢。這是因為保溫杯的隔熱材料減少了外界熱量傳入,使冰塊融化(升溫)過程大幅減緩,體現了其有效阻隔熱傳遞的作用。
(5)(合理即可)建議在兩層塑料瓶之間填充更厚的泡沫塑料或添加空氣夾層。泡沫塑料作為熱的不良導體,增加其厚度可進一步阻隔熱量傳導;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添加空氣夾層能通過減少對流和傳導來增強保溫效果,從而讓保溫杯的保溫性能更好,更利于冰塊的冷藏。
1 / 1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2022-2023學年五年級第二學期科學期末測試卷
1.(2022五下·甌海期末)前往溫州龍舟運動中心的路上,小科發現附近一片農田里生活著多種生物,這些生物存在著復雜的食物關系。
(1)請寫出上面生物之間一條食物鏈:   。
(2)下列現象或行為不會引起農田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的是(  )。
A.冬天下雪 B.人類大量捕殺青蛙 C.過度踐踏田園
(3)冬天,農田里的青蛙冬眠,以適應寒冷的環境。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做出適應環境變化的行為 請舉2個例子:①   ;②   。
(4)“浙里問學”課堂上,老師帶同學們對常見動物進行了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鯨魚是魚類 B.蜻蜓是昆蟲 C.蝙蝠是鳥類
【答案】(1)綠豆苗→蚜蟲→白鷺鳥
(2)A
(3)蜥蜴斷尾;松鼠儲存食物
(4)B
【知識點】昆蟲;食物鏈、食物網;維護生態平衡;生態系統
【解析】【分析】(1)在該農田生態系統中,水稻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產者;害蟲以水稻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青蛙捕食害蟲,是次級消費者;蛇則以青蛙為食,成為三級消費者。這條食物鏈體現了生物之間通過食物形成的能量傳遞關系。
(2)冬天下雪是自然氣候現象,農田生態系統可通過自身調節適應(如作物休眠、土壤保墑),一般不會打破生態平衡。A正確。
(3)① 大雁南飛:冬季北方寒冷,食物匱乏,大雁集群飛往南方溫暖地區越冬,待春季再北返,這是通過遷徙適應氣候和食物資源的變化。② 松鼠儲存食物:秋季松鼠會收集松子、堅果等囤積在樹洞或地洞,冬季食物稀缺時依靠儲備生存,這種行為幫助其度過食物短缺的季節。
(4)蜻蜓符合昆蟲特征,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和兩對翅,屬于昆蟲綱。B正確。
2.(2022五下·甌海期末)小科回家研究了“綠豆種子發芽條件”的實驗,實驗設計如下:
組別 1 2 3 4
種子環境 不加水、溫暖處 少量水、溫暖處 少量水、真空、溫暖處 少量水、寒冷處
實驗結果 不發芽 發芽 不發芽 不發芽
(1)第2組和第3組是為了驗證綠豆種子發芽和(  )之間的關系。
A.光照 B.空氣 C.水分
(2)第1組和第2組是為了驗證綠豆種子發芽和水分之間的關系,需要保持(  )條件相同。
A.水分和光照 B.水分和空氣 C.溫度和空氣
(3)通過上述實驗,發現綠豆種子發芽所必需的條件有   、   、   。
(4)以上是小科設計的對比實驗,關于實驗過程,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對比實驗只能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保持不變
B.為了公平,每個組只放1粒綠豆種子
C.在同一實驗中,若自己組的數據與其他組不一致時,再次實驗,收集證據
(5)小科將實驗中已經發芽的綠豆移植到花盆里,繼續探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并設置了對比實驗(見右圖)。他通過實驗發現陽光下的綠豆苗的莖和葉有什么特點 (  )。
A.莖粗壯、葉綠色 B.莖粗壯、葉黃色 C.莖倒伏、葉綠色
(6)如果用如圖的式子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字母a、b分別代表的物質是(  )。
A.氧氣、養料 B.氮氣、養料 C.二氧化碳、養料
(7)小科仔細觀察農田中的蚯蚓,發現蚯蚓一般都生活在樹蔭下或潮濕泥土中,說明蚯蚓喜歡生活在(  )的環境中。
A.陰暗、潮濕 B.明亮、潮濕 C.陰暗、干燥
(8)小科看著農田里的生態系統,便回家自己設計制作一個生態瓶,下面步驟正確的是(  )。
A.準備玻璃瓶一種水草一放魚蝦
B.準備玻璃瓶一鋪沙裝水一放魚蝦一種水草
C.準備玻璃瓶—鋪沙裝水—種水草—放魚蝦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種生物滅絕了,不會影響依賴于這種生物的其他生物
B.環境影響著生物的生長,但生物的生長也會影響周圍的環境
C.當環境改變時,動物不會做出相應的改變來適應環境變化
【答案】(1)B
(2)C
(3)適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
(4)B
(5)A
(6)C
(7)A
(8)C
(9)B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條件;葉的作用;觀察蚯蚓的活動;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1)第 2 組和第 3 組的實驗設計中,水分(少量水)和溫度(溫暖處) 均保持一致,唯一變量是空氣條件:第 2 組處于正常空氣環境,種子發芽;第 3 組處于真空環境(缺乏空氣),種子不發芽。由此可驗證綠豆種子發芽與空氣的關系,故選 B。
(2)第 1 組(不加水、溫暖處)和第 2 組(少量水、溫暖處)的實驗中,水分是變量。為確保單一變量原則,需保證其他條件相同:溫度均為 “溫暖處”,保持一致;空氣環境未作特殊處理(默認相同)。
(3)通過實驗可知,綠豆種子發芽必需的條件有:適宜的溫度:第 2 組在溫暖處發芽,第 4 組寒冷處不發芽,證明溫度不可或缺。充足的水分:第 1 組不加水不發芽,第 2 組少量水發芽,說明水分是必要條件。足夠的空氣:第 2 組有空氣發芽,第 3 組真空環境不發芽,驗證空氣為必需因素。
(4)每組只放 1 粒種子存在偶然性,可能因種子自身問題影響結果,應放置多粒(如 5-10 粒)以排除偶然誤差,保證實驗公平。B正確。
(5)陽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關鍵條件。陽光下的綠豆苗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合成足夠養分,因此莖稈生長粗壯,葉片因葉綠素充足呈現健康的綠色。
(6)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產出氧氣和養料的過程。
(7)蚯蚓的生活環境特點可通過觀察得出。“樹蔭下” 對應陰暗環境,說明其不喜強光,適合在避光處生存;“潮濕泥土” 直接體現其對潮濕環境的偏好,因蚯蚓需濕潤體表輔助呼吸,干燥環境會導致其生理活動受阻。B 中 “明亮” 與樹蔭環境矛盾,C 中 “干燥” 與潮濕泥土不符,故選 A。
(8)生態瓶制作需遵循科學順序。先鋪沙裝水,構建基底與水環境,沙層可穩定生態瓶并提供微生物棲息場所;再種水草,水草需扎根沙中,且先種植可讓其提前適應環境,為后續生物提供氧氣和食物;最后放魚蝦,若先放生物再種植,魚蝦活動可能擾動水草根系。A 缺少鋪沙裝水且順序混亂,B 先放魚蝦后種水草會影響植物生長,故選 C。
(9)環境(如光照、水分)影響生物生長,同時生物也能改變環境,如蚯蚓疏松土壤、植物蒸騰作用調節氣候。B正確。
3.(2022五下·甌海期末)龍舟最初是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后來發展為木板制作的龍形船。傳統龍舟用坤甸木來做,可以浸在水里長年不腐,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標準賽龍舟也已經逐漸更換為玻璃鋼化合物材質。登舟比賽隊員包括舵手、鑼手、鼓手各1人以及劃手多人。
(1)下面三種船,在船的發展史中最晚出現的是(  )。
A.獨木舟 B.帆船 C.竹筏
(2)龍舟從最初單木雕刻龍形的獨木舟,發展為木板制作的龍形船,你認為龍形船的優點有(  )。
A.載重量小 B.穩定性不強 C.船體材料易得
(3)當龍舟比賽結束,參賽隊員返回地面之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龍舟浸入水中的體積變大
B.龍舟浸入水中的體積變小
C.龍舟受到的浮力不變
(4)龍舟的外形基本是船首尖而上翹,船底平坦。這樣設計的好處是(  )。
A.減小阻力,增加穩定性
B.增加美觀度,增大載重量
C.節約材料,增大空間
(5)龍舟在行駛過程中,向左偏離航向,為了能保持正向航行,舵手應使船舵(  )。
A.向左偏轉 B.保持正向 C.向右偏轉
(6)龍舟比賽中劃手用臂力劃槳,同時腰腹也用力,劃槳時身體盡量往前伸,龍舟速度才能快起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劃手劃槳只靠肌肉用力
B.劃手劃槳只靠關節活動
C.劃手劃槳靠骨、關節和肌肉共同配合完成
(7)龍舟劃手排兩隊,左右兩邊隊員人數相等。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體重輕的要坐船頭,讓船頭翹起來減小阻力
B.左邊隊員的體重加起來一定要重于右邊隊員的體重
C.如果把船身造大一些,可以讓船行駛更快
(8)龍舟比賽中,龍舟運動員們拼盡全力,創造佳績。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大腦控制身體的活動
B.比賽過程中,呼吸加速,心臟跳動變快
C.心臟在兩次跳動的間隙都有短暫的休息,所以不會疲勞
(9)小科想要做個自己的龍舟,請幫他設計一下。材料:黃瓜、小刀、勺子等。
①設計龍舟。
黃瓜小龍舟:(圖文結合) 哪些設計能讓小龍舟穩定地浮在水面上以及能承受一定的重量
②測試龍舟。
龍舟做好了,小科將龍舟放入水槽。他將一個鉤碼放入龍舟,調整其在龍舟中的位置,使其穩定;接著將兩個鉤碼同時放入龍舟,調整其在龍舟中的位置,使其穩定。
本實驗研究的是   對龍舟穩定性的影響。
實驗后的記錄如下:
實驗后的記錄如下:
  鉤碼放置的位置
一端 中間 兩端
一個鉤碼 不穩定 穩定 —
兩個鉤碼 不穩定 穩定 穩定
分析表格,當一個鉤碼放置在龍舟   位置時,龍舟穩定,不側翻。當兩個鉤碼均勻地放置在龍舟的   時,龍舟穩定,不側翻。
得出結論:龍舟受力   ,龍舟不易側翻。
【答案】(1)B
(2)C
(3)B
(4)A
(5)C
(6)C
(7)A
(8)C
(9)圖略;根據自己的設計回答;鉤碼放置的位置;中間
【知識點】制作小船;船的載重量
【解析】【分析】(1)船的發展史大致順序為:竹筏和獨木舟是早期原始工具,利用自然材料(竹子、單根原木)簡單加工而成,出現時間最早。帆船依賴帆篷與風力驅動,需掌握木材拼接、帆索系統設計等技術,其出現晚于直接利用自然材料的竹筏和獨木舟。因此在三種船中,帆船屬于更晚發展階段的產物,故選 B。
(2)獨木舟依賴單根巨大原木,材料獲取受限;木板船可利用多塊普通木材拼接,材料來源更廣泛,符合 “船體材料易得” 的特點,故選 C。
(3)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所受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參賽隊員返回地面后,龍舟的總質量減小,重力隨之減小。由于龍舟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故浮力也減小。浮力減小意味著排開水的體積(即浸入水中的體積)需相應減小。A 中體積變大與浮力增大矛盾,C 中浮力不變與重力減小不符,因此選 B。
(4)船首尖而上翹:尖形設計可減少航行時水的阻力,使龍舟更易破水前進;上翹結構能避免船頭埋入水中,降低航行阻力。船底平坦:增大與水面的接觸面積,使船體在水中受力更均勻,從而增加穩定性,減少側翻風險。B 中 “增大載重量” 與平坦船底設計關聯不大,載重量主要取決于船體容積;C 中 “節約材料”“增大空間” 并非該外形設計的核心目的,故選 A。
(5)龍舟向左偏離時,需通過舵面調整改變水流對船尾的推力方向。船舵向右偏轉后,右側水流受阻,流速減慢,壓強增大,左側水流流速快、壓強小,形成向右的推力差,推動船尾向右、船頭向左回正,從而糾正航向。若舵向左偏轉(A),會加劇向左偏離;保持正向(B)無法調整航向,故選 C。
(6)人體運動的基本原理是肌肉收縮牽拉骨骼,通過關節活動實現動作,劃槳時臂力、腰腹用力均需骨、關節和肌肉的共同配合,故選 C。
(7)船頭翹高可減少航行時水對船頭的阻力,體重輕的隊員坐船頭能避免船頭因過重下沉,符合流體力學設計。A正確。
(8)盡管心臟在跳動間隙有短暫休息,但長時間高強度運動中,心臟持續高頻收縮舒張,仍會因負荷過大而疲勞,甚至可能影響泵血效率,該說法忽略了生理極限。C正確。
(9)龍舟做好了,小科將龍舟放入水槽。他將一個鉤碼放入龍舟,調整其在龍舟中的位置,使其穩定;接著將兩個鉤碼同時放入龍舟,調整其在龍舟中的位置,使其穩定。本實驗研究的是載重量對龍舟穩定性的影響。當一個鉤碼放置在龍舟中間位置時,龍舟穩定,不側翻。當兩個鉤碼均勻地放置在龍舟的中間或兩端時,龍舟穩定,不側翻。得出結論:龍舟受力均勻,龍舟不易側翻。
4.(2022五下·甌海期末)隨著杭州亞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溫州地區也進入了亞運時間。溫州市民為提升亞運會環境品質,開展行動方案“美麗溫州”。
(1)到目前為止,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可以分為   、   、   三個圈層。地球的內部運動引起了火山和   。
(2)現在地球面臨的環境問題有①大氣污染;②水污染;③固體廢棄物污染;④噪聲污染等。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放會引起   ;建筑工地不分晝夜地打樁會造成   ;推行公共自行車交通有利于減少   。(選填序號)
(3)下列關于地球上水資源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冰川水和深層地下水
B.地球上的水資源分布不均衡,許多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
C.江河湖泊等淡水資源在全球淡水資源中的占比很大
(4)下列行為中,屬于“節水新招”的是(  )。
A.開著水龍頭刷牙
B.將洗過手的水燒開喝
C.在馬桶水箱里放一個500毫升裝滿水的塑料瓶
(5)下列能源均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陽能、風能 B.太陽能、天然氣 C.地熱能、石油
(6)下列不屬于資源再利用的是(  )。
A.廚余垃圾用來堆肥 B.塑料袋隨意丟棄 C.舊衣服回收再利用
(7)城中湖是“城市的心肺”,下列做法既能發展城中湖經濟,又能保護環境的是(  )。
A.為了保護環境,關閉所有漁業養殖業
B.湖周邊工廠的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至湖中
C.建立觀魚通道,適度發展旅游產業
(8)下列(  )是解決垃圾問題的常用辦法。
A.減量化 B.資源化 C.以上都是
(9)給下列生活垃圾分類。
①無汞電池 ②塑料瓶 ③香蕉皮 ④廢油漆 ⑤舊報紙 ⑥中藥藥渣 ⑦菜葉 ⑧餐巾紙 ⑨舊衣服 ⑩廢日光燈管 碎陶瓷 過期藥品
【答案】(1)地殼;地幔;地核;地震
(2)②;④;①
(3)B
(4)C
(5)A
(6)B
(7)C
(8)C
(9)②⑤⑨⑧ 、③⑥⑦、①④⑩
【知識點】地球上的水;地球的內部結構;垃圾的處理;垃圾分類與回收;可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
【解析】【分析】(1)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火山和地震。其中,地殼是地球的表面層,地幔介于地殼和地核之間,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內部巖漿活動等運動,會導致火山噴發,板塊擠壓、碰撞等則引發地震。
(2)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放會引起②水污染,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病原體等進入水體,破壞水質;建筑工地晝夜打樁造成④噪聲污染,機械施工產生的高分貝聲響干擾環境;推行公共自行車利于減少①大氣污染,可降低機動車使用量,減少尾氣排放。
(3)受氣候、地形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在時空分布上差異顯著,如非洲、中亞等地區因降水少或人口密集,缺水問題突出。B正確。
(4)在馬桶水箱中放置裝滿水的塑料瓶,可減少單次沖水量(瓶中水量約 500 毫升),通過減少無效水量消耗實現節水,是常見的家庭節水妙招。
(5)太陽能來自太陽輻射,風能由大氣流動產生,二者均屬于可再生能源,能源供應可持續且對環境友好。A正確。
(6)塑料袋隨意丟棄不僅會造成白色污染,還未對其材質進行回收或二次利用,屬于浪費資源且污染環境的行為。B正確。
(7)建立觀魚通道可利用城中湖自然景觀發展旅游經濟,“適度發展” 能避免過度開發;同時旅游產業的規范管理可促進環境維護,實現經濟與環保的雙贏。
(8)通過減少垃圾產生量,從源頭降低垃圾處理壓力,是解決垃圾問題的基礎措施。將垃圾轉化為可利用資源,既能減少填埋量,又能創造經濟價值,是垃圾處理的重要方向。兩者均為解決垃圾問題的核心手段,且常結合使用,因此 “以上都是” 為正確答案。
(9)可回收物:②塑料瓶、⑤舊報紙、⑨舊衣服(可回收再利用)。廚余垃圾:③香蕉皮、⑥中藥藥渣、⑦菜葉(易腐爛的生物質廢棄物)。有害垃圾:①無汞電池、④廢油漆、⑩廢日光燈管、 過期藥品(含有毒有害物質)。其他垃圾:⑧餐巾紙、 碎陶瓷(難以回收且無危害的廢棄物)。
5.(2022五下·甌海期末)探秘溫州龍舟運動中心后,小科同學準備自制一些小冰塊,為炎熱的夏日增加一抹涼爽。制作方法:①將清水燒開至沸騰;②冷卻開水;③冷卻后倒入冰塊模具并放入冰箱冷凍。
水的變化。
(1)在加熱過程中,小科發現水中產生了很多氣泡,這些氣泡實際上是(  )。
A.小水珠 B.水蒸氣 C.小冰晶
(2)在加熱過程中,小科發現熱水壺噴嘴上方有白霧。這些白霧實際上是(  )。
A.小水珠 B.水蒸氣 C.小冰晶
(3)小科用溫度計測量,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沸騰時水的溫度大約是100℃。繼續加熱,我們發現溫度(  )。
A.繼續上升 B.急速上升 C.保持不變
【答案】(1)B
(2)A
(3)C
【知識點】水的蒸發;凝結;水的三態變化
【解析】【分析】(1)水加熱至沸騰時,液態水受熱汽化,變為氣態水蒸氣。氣泡是水蒸氣在水中聚集形成的,上升到水面后破裂,水蒸氣逸散到空氣中。
(2)熱水壺噴嘴噴出的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冷后迅速液化成無數細小的液態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形成 “白霧”。這是水蒸氣從氣態變為液態的液化現象。
(3)水沸騰時會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這是因為液態水達到沸點后,繼續加熱的能量用于使水從液態轉變為氣態,而非升高溫度。
6.(2022五下·甌海期末)熱量的傳遞。
(1)燒水壺的底部是金屬材質,因為金屬屬于(  )。
A.熱的良導體 B.熱的不良導體 C.無法判斷
(2)(  )能正確反映熱水壺底部金屬片中熱的傳遞過程(黑點為熱水壺加熱點)。
A. B. C.
(3)(  )能正確反映熱在水中傳遞的過程(黑點為熱水壺加熱點)。
A. B. C.
(4)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式,稱為(  )。
A.熱傳導 B.熱對流 C.熱輻射
【答案】(1)A
(2)B
(3)B
(4)A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金屬內部存在自由電子,受熱時電子運動加劇,能快速傳遞熱量,因此金屬屬于熱的良導體。燒水壺底部用金屬材質,可高效將火源熱量傳導至水,加快加熱速度。
(2)金屬作為熱的良導體,熱量傳遞方式為熱傳導,特征是:從加熱點(黑點)向四周均勻擴散,離加熱點越近溫度越高,越遠溫度越低。熱傳遞路徑呈輻射狀或同心圓狀,熱量從高溫區域向低溫區域逐步傳導。
(3)水屬于液體,熱傳遞主要通過對流實現,特征為:加熱點(黑點)附近的水受熱升溫,密度減小而上升,周圍較冷的水密度大則下沉填補,形成循環流動的對流環。熱傳遞路徑呈現動態的水流循環,而非單純的輻射擴散。
(4)熱傳導是指熱量通過物體內部分子、原子或自由電子的振動和碰撞傳遞,金屬中自由電子豐富,導熱性強,如鐵鍋加熱時熱量從鍋底傳導至邊緣。A正確。
7.(2022五下·甌海期末)開水的冷卻。
(1)室溫30℃,小科將開水倒在大杯中冷卻,但是涼得太慢了。于是小科又拿了一個裝有冷水的盆子,將裝有熱水的大杯子放到盆子中(冷水未漫過大杯子),右圖是兩者溫度變化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盆子中的冷水接下來溫度還會繼續升高
B.大杯子中的熱水和盆子中的冷水在10分鐘后溫度將保持不變
C.大杯子中的熱水和盆子中的冷水在10分鐘后溫度將下降,直至室溫
(2)在前10分鐘,盆子中的冷水溫度為什么會升高
   。
【答案】(1)C
(2)熱量從高溫物體(熱水)傳到低溫物體(冷水),低溫物體(冷水)溫度會升高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從圖中可知,10 分鐘后熱水和冷水的溫度趨于一致(達到熱平衡),此時兩者不再有熱量交換,溫度將保持穩定,故C正確。
(2)在前 10 分鐘,盆子中的冷水溫度升高,是因為熱傳遞的基本規律:熱水溫度高于冷水,存在溫度差時,熱量會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大杯中的熱水)通過杯壁傳導至低溫物體(盆子中的冷水)。冷水吸收熱量后,分子熱運動加劇,內能增加,表現為溫度升高。這一過程持續到兩者溫度趨于一致(熱平衡)時停止。
8.(2022五下·甌海期末)冰塊的冷藏。
小科想制作一個保溫杯來冷藏冰塊,以便外出游玩時使用。他在觀察家用保溫杯結構后,找了身邊一些材料制作保溫杯。
(1)將大、小兩個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見右圖),最適合用來填充在兩個瓶子間的物質是(  )。
A.鋁 B.鐵 C.泡沫塑料
(2)家用保溫杯金屬蓋里面,有一層柔軟的橡膠墊。小科也想設計一個有橡膠墊的杯蓋,這是因為橡膠墊(  )。
A.可以減緩熱量傳遞 B.能夠產生熱量 C.牢固耐用
(3)小科將冰塊放入保溫杯來測試保溫杯的保溫性能,為了快速檢測保溫杯的保溫性能,可以將保溫杯放在(  )。
A.陰涼的室內 B.冰箱冷藏室 C.60℃熱水中
(4)小科要測試保溫杯的保溫性能,他分別測量了冰塊在室溫下和冰塊在保溫杯中的溫度變化,如下表。
冰塊溫度變化記錄表
  0分鐘 2分鐘 4分鐘 6分鐘 8分鐘 10分鐘  
室溫下 - 10℃ -6℃ -3℃ -1℃ 0℃ 1℃ ……
保溫杯中 - 10℃ -10℃ -9℃ -9℃ -8℃ -7℃ ……
通過對比,發現:   。
(5)請你對小科制作的保溫杯提1條改進建議:   。
【答案】(1)C
(2)A
(3)C
(4)冰塊在保溫杯中融化速度更慢
(5)設計一條背帶,便于攜帶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冷藏冰塊需要減少外界熱量傳入,因此填充物需為熱的不良導體。泡沫塑料內部有大量空氣孔隙,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有效阻隔熱傳導和對流,延緩冰塊融化。
(2)橡膠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其內部結構疏松、空氣含量高,能有效阻礙熱量通過傳導和對流的方式散失(或傳入)。在保溫杯蓋中添加橡膠墊,可增強密封性能,同時減少杯內與外界的熱交換,延長保溫(或保冷)時間。
(3)檢測保溫杯的保溫性能需創造明顯的溫差環境。將保溫杯置于 60℃熱水中時,外界溫度遠高于杯內冰塊溫度,若保溫杯隔熱效果好,冰塊融化速度慢;反之則融化快,能快速通過冰塊融化程度判斷保溫性能。
(4)通過對比可知:保溫杯能顯著延緩冰塊升溫速度,保溫性能良好。室溫下冰塊 10 分鐘從 - 10℃升至 1℃,升溫明顯;而保溫杯中冰塊 10 分鐘僅升至 - 7℃,溫度上升緩慢。這是因為保溫杯的隔熱材料減少了外界熱量傳入,使冰塊融化(升溫)過程大幅減緩,體現了其有效阻隔熱傳遞的作用。
(5)(合理即可)建議在兩層塑料瓶之間填充更厚的泡沫塑料或添加空氣夾層。泡沫塑料作為熱的不良導體,增加其厚度可進一步阻隔熱量傳導;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添加空氣夾層能通過減少對流和傳導來增強保溫效果,從而讓保溫杯的保溫性能更好,更利于冰塊的冷藏。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介休市| 延津县| 兴义市| 阿瓦提县| 中江县| 翁源县| 西丰县| 怀柔区| 姜堰市| 新兴县| 乌什县| 玉林市| 五峰| 鞍山市| 盘锦市| 大连市| 通河县| 和顺县| 华阴市| 巴塘县| 上栗县| 抚远县| 泸西县| 阜阳市| 宜川县| 江山市| 永胜县| 定州市| 桑植县| 洛浦县| 青田县| 增城市| 易门县| 共和县| 朔州市| 双城市| 汾西县| 安塞县| 阳江市| 桦南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