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姓名 單位名稱 填寫時間學科 語文 年級/冊 八年級(下) 教材版本 部編本人教版課題名稱 第三單元 10《小石潭記》難點名稱 理解《小石潭記》作者在貶謫期間孤獨悲涼的心境難點分析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本文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情感,讓生通過文中的景物描寫來感受作者情感的起伏變化,感悟作者貶謫期間孤獨悲涼的心境,具有一定的難度。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作者在游山玩水時所見小石潭的美麗景色與其起伏變化的情感矛盾和沖突學生一時難以理解與感受。需老師結合背景進一步引導。難點教學方法 1.在“心情變化”的環節中,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從文中的重點句中感受作者游小石潭時情感的起伏變化。 2.在“寫作背景”的環節中,通過問題探究,感悟作者貶謫期間孤獨悲涼的心境。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導入 同學們,剛才我們隨著柳宗元的腳步領略了小石潭的美麗風光,一起討論了小石潭這些景物的特點,此時此刻我卻想到了美國詩人愛默生曾說過的一句話:“若你的心和自然一起跳動!一切便呈現出來, 每一種形式里潛藏的精神都呼喚著同類精神的回應!”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雅士都善于從大自然中尋找到自己心靈的回應,來撫平自己內心的創傷!柳宗元就是其中之一!知識講解 (難點突破) 【心情變化】 1、柳宗元在游歷這個小石潭的時候,他的心情有沒有發生變化啊? 要求:請大家再次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能不能用兩三個詞來形容在小石潭游覽時作者心情的變化,開始。(2分鐘) 點同學回答,師總結并板書:(快樂——悲傷) 2、文中哪一些地方可以看出柳宗元情感的起伏變化? 要求:再次默讀課文,在文中劃出來,同桌之間先交流一下,然后我們再討論。 多媒體出示例句: “水尤清冽” 師說:我覺得這個句子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心情是快樂的,此句,它主要是寫出了水的干凈澄澈,見到這樣的水,有一種空澈、寧靜的感覺。我最欣賞這句話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呢,它在寫法上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寫法。這里沒有直接寫自己的心情是快樂的,但是我們讀了這句話以后,明顯發現他的心情是快樂的。第二個呢,我特別喜歡其中的一個字——尤,“尤”就是“尤其,特別”的意思,水特別清澈,我在讀這句話的時候我明顯能感覺得到作者在寫這個字的時候,他因為驚喜而流露出來的對水的贊美之情。 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師抓住生所說到的重點句子,加以引導、總結。 多媒體出示:“如鳴佩環,心樂之” “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創幽邃。” 【寫作背景】 過渡語:柳宗元剛開始的時候心情是快樂的,到后來呢心情又復歸于憂傷。快樂是短暫的,憂傷是長久的。預習提示中也提到,柳宗元被貶謫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訪水,流連于自然勝境,以排解心中郁積的苦悶,才寫下了備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記”。 那么,有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講一講柳宗元為何要寄情于山水之中? 生回答并相互補充后,多媒體展示“寫作背景” 公元805年,柳宗元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歷時十年,貧病交加,政治理想無法實現,滿懷憤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異態的潭水、小丘、山澗美不勝收,他便借山水排解內心的憂愁。著名的《永州八記》即為這一時期所作。《小石潭記》為其中之一記。 柳宗元一心一意想把國家治理好,力圖改革,懲治腐敗,然而事與愿違,他被無情地貶謫到荒涼的湖南永州,這樣的遭遇,怎能不讓人為之痛心? 我一直有一個疑問:柳宗元跟我們眼前的小石潭有沒有什么相似之處啊?(生回答,師總結) 小石潭的遭遇正和作者的遭遇相同:如此美景卻只能處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無人來欣賞;柳宗元一心一意想把國家治理好,力圖改革,懲治腐敗,然而事與愿違,他被無情地貶謫到荒涼的湖南永州,有才卻無用武之地。我覺得小潭的環境十分清幽,潭水清澈見底。就像柳宗元兩袖清風的精神品質、滿腹經文的精神品質。“雖萬受摒棄,不更乎其內。”他的理想和愿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課堂練習 (難點鞏固) 問題: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師總結:作者參與改革失敗后被貶,心中憤懣不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情,所有看見美景自然心情愉快。但歡快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孤獨悲涼的心境又會流露出來。小結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他們在現實中被壓彎了腰,他們在現實中透不過 氣來了,于是,他們只有在大自然中來伸一伸他們要被壓垮了的腰桿,在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凈的空氣。他們寧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樹是花是草是石,他們寄情于闊達寧靜、清寒靈動之山水。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尋找心智的獨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