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教學診斷性測試科學試題1.(2024八下·蒼南期末)2024年中國六五環境日的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下列做法符合該主題的是( )A.丟棄廢電池 B.發展清潔能源C.任意排放生活廢水 D.使用一次性筷子2.(2024八下·蒼南期末)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一些不能直接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A.小心觸電B.原子的結構C.磁鐵周圍的磁場D.壤土類土壤的組成3.(2024八下·蒼南期末)核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進入人體可能會對人造成輻射損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氕原子 氚原子A.氕原子與氚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相同B.氕原子與氚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不同C.氕原子與氚原子的質子數相同D.氕原子與氚原子的中子數相同4.(2024八下·蒼南期末)如圖為家用窗簾磁扣,繩子兩端的珍珠球中各含有磁鐵。將兩個珍珠球靠近便吸合在一起,此時兩磁鐵磁極的分布情況可能是( )A. B.C. D.5.(2024八下·蒼南期末)下列有關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的說法,敘述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不一定都伴隨著能量變化B.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時,種子內的化學能量增多C.干電池給小燈泡供電的過程,電能轉化為化學能D.生石灰與水反應使水溫升高的過程,化學能轉化成熱能6.(2024八下·蒼南期末)高鐵酸鉀()是一種“綠色環保高效”的水處理劑。高鐵酸鉀中鉀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則高鐵酸鉀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A.+6 B.+4 C.+3 D.+27.(2024八下·蒼南期末)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郭少軍教授課題組成功發明了和合成的高效光催化劑,合成過氧化氫的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B.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C.反應物中有單質參與D.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不變8.(2024八下·蒼南期末)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線條中可能是α粒子(帶正電)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的是( )A. B. C. D.9.(2024八下·蒼南期末)“不同顏色的土壤往往性狀也有所不同”——小明為了證明這一觀點,進行了如圖實驗。由此推測,小明想比較的是紅土和黑土中的( )A.有機物含量 B.無機鹽含量C.土壤生物數量 D.空氣體積分數10.(2024八下·蒼南期末)下圖分別是實驗室氧氣制備、收集、驗滿、驗證性質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A. B.C. D.11.(2024八下·蒼南期末)隨著充電汽車越來越多地進入到千家萬戶,有人提出打造充電公路的想法。如圖所示是充電公路的工作原理,預埋的線圈A通電后產生磁場并使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充電,A、B兩處線圈的工作原理與題圖中實驗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八下·蒼南期末)如圖是生活中常用的可移動插線板,使用時只有閉合開關,插線板上的指示燈才能發光,插孔才能提供工作電壓;若指示燈損壞,閉合開關后插孔也能提供工作電壓.則插線板內部線路(內部線路中插孔以兩孔為例)及其與家庭電路的連接方式是( )A. B.C. D.13.(2024八下·蒼南期末)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總是相適應的,下表中表述錯誤的是( )選項 結構 功能A 肺泡外布滿毛細血管 有利氣體交換B 鼻腔能分泌粘液 凈化吸入的空氣C 葉表皮細胞透明 有利于光線透過D 植物的莖里有導管 用來輸送有機物A.A B.B C.C D.D14.(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制作了一個用來模擬肺呼吸運動的裝置(如圖)。氣球模擬肺、橡皮膜模擬橫膈、玻璃鐘罩模擬胸廓,U形管的液面升降反映胸廓內壓力的變化情況。使用時若將橡皮膜向下拉,則該裝置( )A.模擬膈肌收縮,U形管右邊液面上升B.模擬膈肌收縮,U形管左邊液面上升C.模擬膈肌舒張,U形管左邊液面上升D.模擬膈肌舒張,U形管右邊液面上升15.(2024八下·蒼南期末)加熱試管中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使其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下列能正確反映該過程中各科學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A. B.C. D.16.(2024八下·蒼南期末)用化學符號表示下列物質或微粒。(1)氮氣 ;(2)碳酸根離子 ;(3)2個水分子 ;(4)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 。17.(2024八下·蒼南期末)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跟電流的方向有關系,可以用安培定則來判斷,如圖甲。單匝線圈的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也符合安培定則,如圖乙,則小磁針右側是 極 ( 填“N” 或 “S”)。 把兩個線圈A 和 B 掛在水平光滑的固定絕緣桿 MN上,如圖丙,當兩線圈通入方向相同的電流時, A、B 兩線圈之間的距離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8.(2024八下·蒼南期末)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團隊研發的一種水稻品種。如圖所示中①、②、③分別表示海水稻所進行的某項生理活動,請分析下列有關海水稻的問題。(1)海水稻的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是由圖中生理活動 (填序號)提供的。(2)海水稻的生理活動①、②、③中的氣體主要都通過葉片的 (填結構名稱)進出的。(3)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的原因可能是:根細胞細胞液濃度 (選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濃度,根細胞吸水。19.(2024八下·蒼南期末)“火立熄”滅火球是一種新型滅火裝置,火災發生時將球滾入火中或將滅火球固定在容易發生火災的場所,滅火球遇明火后燃燒表層纏繞的滅火引線,隨后驅動內核爆發裝置自動噴灑干粉,達到自動滅火的效果。其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氫銨(),磷酸二氫銨在受熱時,能夠生成多種化合物,同時吸收大量的熱。(1)磷酸二氫銨受熱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2)該滅火球的滅火原因是 ;20.(2024八下·蒼南期末)科學家對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少數元素如是35.5倍,則是由于實驗誤差造成的。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2)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它在自然界中僅有和兩種同位素原子,則自然界中所占的百分比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可多選)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B.實驗結果與預測有偏差時,可以認為是實驗誤差造成的,因此可以忽略偏差C.若相對原子質量采用的作為標準,則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會改變D.元素周期表中查得C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2.01不為整數,可推測C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21.(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探究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其中R2為磁敏電阻,其阻值隨磁場強度的增大而減小。閉合開關和,按下表進行實驗并記錄相應的數據。線圈接線點 接線柱1 接線柱2 接線柱3實驗次序 1 2 3 4 5 6 7 8 9電流表讀數/安 0.22 0.32 0.46 0.22 0.32 0.46 0.22 0.32 0.46電流表讀數/安 0.60 1.00 1.30 0.42 0.60 0.80 0.20 0.30 0.42(1)該實驗通過 來判斷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2)在研究線圈匝數對磁性的影響時,小明將開關從接線柱1換到2時,接下來進行的操作是: ;(3)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22.(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利用圖甲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檢查得氣密性良好后點燃紅磷,立即塞緊瓶塞并通過傳感器記錄瓶中氣體壓強、溫度及氧氣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乙)。(1)如何檢驗圖甲裝置的氣密性 。(2)實驗前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為V,燒杯中水的體積為,實驗后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為,由此可計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 (用V、、列式表示)。(3)在時間內,瓶內氣壓降低的原因是 。(4)已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實驗結束之后,小明按(2)進行計算得出的結果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A.紅磷的量不足B.塞緊瓶塞的過程中,有氣體從瓶口逸出C.紅磷中含有碳雜質D.瓶中氧氣未消耗完,紅磷就已熄滅23.(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數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深一些。方案二:把一片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冷水中,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方案三:取3株具有等量等大葉片的該植物嫩枝,按圖丙所示方法處理。(1)方案一實驗中,濾紙貼上后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先變色且顏色深一些。這種實驗現象說明下表皮散發出來的水分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上表皮散發出來的水分。(2)小明按方案二進行實驗,發現無論上表皮還是下表皮都沒有觀察到氣泡。根據學過的知識,你認為小明沒有觀察到氣泡可能的原因是 。(3)在方案三中,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量調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時測一次各裝置的質量,直至實驗結束得到如圖丁的實驗結果,請判斷實驗時間為12小時的時候,由下表皮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為 克。24.(2024八下·蒼南期末)蒼南玉蒼山的楊梅粒大核小、酸甜可口,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化學式)具有緩解眼睛疲勞,保護視力的作用。(1)花青素分子中碳、氫原子的個數比為 。(2)574克花青素中氫元素的質量為多少克 ?(寫出計算過程)25.(2024八下·蒼南期末)如圖為大棚管道水培某草莓的一角。該塑料薄膜大棚中利用許多塑料管道搭起縱橫交錯的立體支架,管道內為營養液,草莓的根浸潤在營養液中。資料一:該草莓大棚內24小時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趨勢,如圖甲溫度(℃)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毫克小時) 1.75 2.50 3.15 3.85 3.50 3.00黑暗下釋放二氧化碳(毫克/小時) 0.75 1.00 1.60 2.25 3.00 3.50資料二:該草莓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連續12小時光照,再連續12小時黑暗。實驗結果如上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量)(1)水培草莓的營養液含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被吸收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2)請結合資料回答:如何科學合理地控制大棚中的環境因素,使草莓的有機物積累最多、產量更高? 。26.(2024八下·蒼南期末)為測定某大理石樣品中含有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小明取3克大理石樣品進行實驗,測量的方法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化學方程式:,其余雜質不參加反應)(1)將稀鹽酸滴入樣品中反應一段時間后,當觀察到 (填實驗現象),說明反應結束。(2)實驗結束后,量筒內進入水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單位為),將量筒內進入水的體積作為生成二氧化碳體積來計算,請計算該大理石樣品中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已知在該實驗條件下,生成氣體的密度為)。(3)若考慮鹽酸加入后燒瓶內物質所占體積的變化對測定數據產生的影響,則(2)中測出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將偏大,請說明理由 。27.(2024八下·蒼南期末)為解決夏天開空調時室內空氣干燥的問題,小明設計了一款自動啟停的空氣加濕器——當空氣濕度達到一定值時,可以自動開啟或停止加濕。其電路原理如圖所示(其中加濕裝置還未畫出)。已知控制電路中,當電磁鐵中的線圈(電阻忽略不計)電流為時,銜鐵剛好被吸合;線圈電流為時,銜鐵釋放。R1是滑動變阻器,R2是濕敏電阻,其阻值與空氣濕度的關系如下表。空氣濕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濕敏電阻R2阻值/歐 410 300 250 200 170 150 100 50 25(1)加濕裝置應該接在 (選填“”或“”)之間;(2)為了使在加濕器作用下,空氣濕度維持的范圍為,通過計算說明此時R1的阻值大小 ;(3)若要降低空氣濕度維持的范圍,可采取的措施是 。(寫出兩點)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解析】【分析】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一個關鍵就是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減小環境污染,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丟棄廢電池,會污染大片土地和水源,故A不合題意;B.任意排放生活廢水,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B不合題意;C.發展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減小環境污染,故C符合題意;D.使用一次性筷子,會加大對樹木的砍伐,從而增大水土流失,故D不合題意。故選B。2.【答案】A【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解答】A.圖示是小心觸電標志,不屬于模型,故A符合題意;BCD.原子結構模型、磁感線和壤土類土壤,都屬于模型,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根據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構成,以及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分析。【解答】根據題圖可知:氕和氚的質子數相同,氕的原子核內沒有中子,氚的原子核內有兩個中子,它們的核外電子數相同,相對原子質量不同,屬于同一種元素。故答案為:C。4.【答案】D【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珍珠球相互吸引,可以帶有異種電荷。【解答】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是: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由圖知道,D符合題意,ABC不合題意。故答案為:D。5.【答案】D【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生物體能量的來源和轉化【解析】【分析】A、根據化學反應中有能量的轉化分析;B、根據種子呼吸釋放能量分析;C、根據電池供電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分析;D、根據生石灰與水反放熱分析。【解答】A、 化學反應同時伴隨著能量變化 ,不符合題意;B、 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化學能減小 ,不符合題意;C、 干電池給小燈泡供電的過程,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不符合題意;D、 生石灰與水反應使水溫升高的過程,化學能轉化成熱能 ,符合題意;故選D。6.【答案】A【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為零的原則進行分析。【解答】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2+x+(-2)×4=0,則x=+6價。故選A。7.【答案】B【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分析;B、根據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分析;C、根據氧氣為單質分析;D、根據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分析。【解答】 由合成過氧化氫的反應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方程式是:A、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故說法正確;B、在反應物中,氧元素存在于氧氣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0價,氧元素存在于水中,氧元素顯-2價,反應后氧元素存在于過氧化氫中,氧元素顯-1價,即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故說法錯誤;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中有單質氧氣參與,故說法正確;D、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故反應中CNIO-GaSA的質量不變,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8.【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解答】由于原子中原子核體積很小,質量卻很大,所以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會發生偏向,例如c和d;因為原子的核外電子質量很小,但所占的體積卻很大,電子的質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計,所以α粒子可以直接穿過去,例如b。由于原子核外的電子質量很小,α粒子是直接穿過,且原子核帶正電荷,α粒子也帶正電荷,同性相斥,所以α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應該遠離原子核。故答案為:C。9.【答案】D【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解析】【分析】(1)土壤有機物含量:土壤中含有的有機物質,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可通過灼燒等方法測定 。(2)土壤無機鹽含量:土壤中所含的各種礦物質營養元素,一般通過化學分析方法檢測 。(3)土壤生物數量: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小動物等,可通過取樣培養計數、捕捉統計等方法確定 。(4)土壤空氣體積分數:土壤中空氣所占的體積比例,可通過向土壤中注水,根據排出空氣的體積來測量 。【解答】有機物和無機鹽的測試需要土壤浸出液,這個沒有;測生物數量的時候,需要昆蟲收集器,盛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個收集昆蟲的容器,這個也沒有。向土壤中注入水,與鐵塊對比,可知小明是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氣體積分數。所以,AB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D。10.【答案】A【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氧氣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根據氧氣制取、收集、驗滿以及性質實驗過程的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A、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屬于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圖中裝置正確,故A正確;B、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收集氣體的導管要伸入集氣瓶底部,圖中導氣管太短,故B錯誤;C、驗滿氧氣,要將帶火星的木條伸放在集氣瓶口,圖中操作錯誤,故C錯誤;D、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時,熱的濺落物會炸裂瓶底,要在集氣瓶底放少量細沙或水,圖中操作錯誤,故D錯誤;故答案為:A。11.【答案】C【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電磁感應;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解析】【分析】線圈A通電后產生磁場,這是電流的磁效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這是電磁感應現象;根據圖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預埋的線圈通電后產生磁場,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使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充電的工作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①說明磁場對通電導線有力的作用,故不符合題意;②說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故符合題意;③說明同名磁極相互排斥,故不符合題意;④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故符合題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2.【答案】B【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解析】【分析】干路開關控制所有的用電器。并聯電路各用電器之間互不影響,串聯電路的用電器互相影響。【解答】插線板上的指示燈在開關閉合時會發光,插孔正常通電,說明開關同時控制燈泡和插座,燈泡和插座之間可能是串聯,也可能是并聯,如果兩者并聯,開關應該在干路上;如果指示燈損壞,開關閉合時插孔也能正常通電,說明燈泡和插座之間是并聯的,開關接在燈泡、插座和火線之間控制火線使用更安全,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3.【答案】D【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解題的關鍵是知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解答】A. 肺泡外布滿毛細血管 ,有利于血液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即有利氣體交換,A正確;B. 鼻腔能分泌粘液 , 以濕潤吸入的干燥的空氣。 空氣通過鼻腔時呼進的氣體帶有埃塵、顆粒物、病菌等,它們絕大部分被黏液吸附住,形成鼻涕, 所以粘液可以凈化吸入的空氣 ,B正確;C. 葉表皮細胞透明,有利于光線透過進入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C正確;D. 植物的莖里有導管, 用來輸送水和無機鹽,D錯誤;故答案為:D。14.【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呼吸模型【解析】【分析】(1)吸氣時,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2)圖中:玻璃鐘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氣管,小氣球代表的是肺,橡皮膜代表的是膈。由于實驗裝置的限制,該模型能模擬胸廓上下徑的變化,不能模擬胸廓前后、左 右徑的變化。【解答】將橡皮膜向下拉,模擬膈肌收縮,此時玻璃鐘罩內氣壓下降、U形管右邊液面上升;同時,氣球隨之擴張、氣球內氣壓降低,外界氣體進入氣球。將橡皮膜向上推,模擬膈肌舒張,此時玻璃鐘罩內氣壓升高、U形管左邊液面上升;同時,氣球隨之回縮、氣球內氣壓升高,氣體出肺。因此,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15.【答案】C【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未開始時,其質量為零,隨著反應進行,氧氣質量增大,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B、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最終固體質量不是0,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C、加熱高錳酸鉀會產生氧氣剩余固體的質量會減輕,反應前后鉀元素的質量不變,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D、二氧化錳是加熱高錳酸鉀后的生成物,反應未開始時,其質量為零,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故答案為:C。16.【答案】N2;;2H2O;Na+【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根據化學符號的意義分析,元素符號表示元素和一個原子,表示多個原子元素符號前加相應數字;化學式表示一種物質和一個分子,表示多個分子,化學式前加相應系數;離子符號是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符號右上角標上所帶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表示多個離子,在符號前加相應數字;元素化合價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進行分析。【解答】(1)氮氣屬于氣態非金屬單質,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寫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數的數字,其化學式為:N2;(2)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硫酸根離子可表示為:;(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2水分子可表示為2H2O;(4)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鈉離子可表示為:Na+。17.【答案】N;變小【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線圈的極性,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判斷小磁針的指向;(2)根據安培定則判斷單匝線圈的極性,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判斷吸引還是排斥即可。【解答】(1)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肢之間向外,此時大拇指指向右側,則通電線圈的右側是N極。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針左側是S極,右端為N。(2)根據安培定則可知,線圈A的左端為S極、右端為N極,線圈B的左端為S極、右端為N極,根據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可知,線圈A和B會相互吸引,則它們將互相靠近,A、B兩線圈之間的距離將變小。18.【答案】(1)③(2)氣孔(3)大于【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圖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蒸騰作用、③是呼吸作用。【解答】(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根據題圖中的箭頭方向可判定①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機物和氧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據題圖中的箭頭方向可判定③表示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根據箭頭方向可判定②表示蒸騰作用。海水稻的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即圖中③所示的生理活動提供的。(2)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海水稻的生理活動①光合作用、②蒸騰作用、③呼吸作用中的氣體主要都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出的。(3)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因此,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的原因可能是:根細胞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根細胞吸水。(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根據題圖中的箭頭方向可判定①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機物和氧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據題圖中的箭頭方向可判定③表示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根據箭頭方向可判定②表示蒸騰作用。海水稻的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即圖中③所示的生理活動提供的。(2)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海水稻的生理活動①光合作用、②蒸騰作用、③呼吸作用中的氣體主要都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出的。(3)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因此,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的原因可能是:根細胞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根細胞吸水。19.【答案】H2O;分解反應;隔絕氧氣(合理即可)【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化學反應的特點來分析;(2)根據滅火的方法與原理來分析.【解答】(1)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根據提給的方程式可知,反應前有2N、12H、8O、2P,反應后有2N、6H、5O、2P,所以3___中有6H、3O,則化學式為H2O;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三種新物質,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2)滅火球遇明火后自動噴灑干粉,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隔絕氧氣而滅火,同時磷酸二氫銨分解需要吸熱,可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至著火點以下而滅火。20.【答案】中子;大于;CD【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中子數來分析解答;(2)根據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來分析解答;(3)A、只要科學研究都有價值;B、根據誤差是不可避免來分析解答;C、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判斷;D、根據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來分析解答。【解答】(1)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故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中子;(2)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則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大于Cl-37;(3)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但它對科學的發展是有價值的,故選項說法錯誤;B、實驗所得數據與理論相差不多,可以認為實驗成功,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是對自然科學不負責任的一種態度,故選項說法錯誤;C、若相對原子質量采用的作為標準,相對比值發生改變,則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也會改變,故選項說法正確;D、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元素周期表中查得C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2.01不為整數,可推測C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D。21.【答案】電流電流表A2的示數大小;應調節變阻器的滑片P,控制兩次實驗的電流大小不變;在電流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通電螺線管的磁性越強,反之,線圈匝數越少,通電螺線管的磁性越弱【知識點】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可知,當電流表A2的示數變小時,則說明磁敏電阻R2的阻值增大,那么此時螺線管的磁場強度減小;(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線圈匝數對螺線管磁場強弱的影響時,需要控制電流大小相同;(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通電螺線管磁場強弱的影響因素。【解答】(1)根據題意知道,R2為磁敏電阻,其阻值隨磁場強度的增大而減小,由歐姆定律知道,當R2的阻值變化時,右側電路電流的變化。由于通電螺線管的磁性強弱無法直接測量或觀察,所以,實驗時通過觀察右側電流電流表A2的示數大小來判斷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2)電流大小、線圈匝數多少都是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所以,實驗中,將開關S從1換到2上時,連入電路的線圈匝數發生了變化,為了保證電流不變,應調節變阻器的滑片P,控制兩次實驗的電流大小不變。(3)比較實驗1、4、7(或2、5、8或3、6、9)知道,電流表A1示數不變時,隨著匝數的減小,電流表A2的示數減小,說明R2的阻值增大,即電螺線管磁性強弱變小,由此得出結論:在電流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通電螺線管的磁性越強,反之,線圈匝數越少,通電螺線管的磁性越弱。22.【答案】將導管一端插入水中,打開止水夾,雙手緊握集氣瓶外壁,導管口冒氣泡,說明氣密性好;;紅磷燃燒氧氣被消耗;ACD【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1)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燒杯中水減少體積即為氧氣體積,計算出氧氣體積分數即可。(3)根據完全反應后,溫度逐漸恢復至常溫,進行分析解答。(4)實驗后發現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五分之一,根據誤差偏小的可能因素,從反應原理、實驗操作、裝置是否漏氣等方面,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檢驗此裝置的氣密性時,可將導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緊握廣口瓶外壁,觀察水中的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如果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好;(2)實驗前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為V,燒杯中水的體積為V1,實驗后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為V2,由此可計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3)圖乙中t1-t2段氣體壓強減小的原因:紅磷燃燒氧氣被消耗,氣體減少,壓強減小;(4)A、紅磷的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測定體積分數偏小;B、塞緊瓶塞的過程中,有氣體從瓶口逸出,測定體積分數偏大;C、紅磷中含有碳雜質,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或一氧化碳氣體,導致壓強差減小,進入水體積減小,測定體積分數偏小;D、氧氣未消耗完,則內部壓力增大,進入水體積減小,測定體積分數偏小;故答案為:ACD。23.【答案】(1)多于(2)氣體遇冷體積會減小,不會形成氣泡而溢出(3)3【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解析】【分析】(1)氣孔:是植物表皮上由兩個保衛細胞圍成的小孔,是植物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門戶 。一般情況下,植物葉片下表皮氣孔數量多于上表皮。(2)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 。通過蒸騰作用,植物可調節體溫、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等。(3)實驗變量控制:在實驗中,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研究的某一因素,以準確探究該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氣體物理性質:氣體遇冷時,根據熱脹冷縮原理,體積會減小 。【解答】(1)已知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上下表皮的氣孔散失。方案一實驗中,濾紙貼上后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先變色且顏色深一些,說明通過下表皮散失的水分多于上表皮,進而說明下表皮的氣孔多于上表皮。(2)氣體受熱膨脹會以氣泡的形式從葉的氣孔溢出;放入冷水中,氣體遇冷體積會減小,不會形成氣泡而溢出。故按方案二進行實驗,發現無論上表皮還是下表皮都沒有觀察到氣泡。(3)植物通過葉表皮上的氣孔散失水分,將葉片表面涂上凡士林,氣孔會被堵住。曲線Ⅰ是葉片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的,Ⅱ是葉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的,Ⅲ是未經處理的葉片。12小時的時候,Ⅰ沒有散失水分;Ⅱ散失水分的量=80-78=2克,是通過上表皮散失的;Ⅲ散失水分的量=80-75=5克,是通過上下表皮散失的;因此,12小時的時候,由下表皮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5-2=3(克)。(1)已知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上下表皮的氣孔散失。方案一實驗中,濾紙貼上后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先變色且顏色深一些,說明通過下表皮散失的水分多于上表皮,進而說明下表皮的氣孔多于上表皮。(2)氣體受熱膨脹會以氣泡的形式從葉的氣孔溢出;放入冷水中,氣體遇冷體積會減小,不會形成氣泡而溢出。故按方案二進行實驗,發現無論上表皮還是下表皮都沒有觀察到氣泡。(3)植物通過葉表皮上的氣孔散失水分,將葉片表面涂上凡士林,氣孔會被堵住。曲線Ⅰ是葉片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的,Ⅱ是葉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的,Ⅲ是未經處理的葉片。12小時的時候,Ⅰ沒有散失水分;Ⅱ散失水分的量=80-78=2克,是通過上表皮散失的;Ⅲ散失水分的量=80-75=5克,是通過上下表皮散失的;因此,12小時的時候,由下表皮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5-2=3(克)。24.【答案】15:11;574克花青素中氫元素的質量為:【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1個花青素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個數,花青素中碳、氫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5:11;25.【答案】(1)成熟區(2)延長光照時間;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白天控制大棚內溫度在15℃~25℃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10℃左右【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成熟區也稱根毛區,此區的各種細胞已停止伸長、生長,有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種組織,有細胞壁,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區補充,主要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解答】(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一段,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個部分;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分析圖甲可知,在9~19時間段,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低于棚外二氧化碳的濃度,說明此時草莓的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草莓積累有機物;可以采取延長光照時間、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提高草莓的產量。由表格數據可知,當溫度為10℃時,二氧化碳釋放量最低,說明草莓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夜間適當降溫能夠減少有機物的消耗。當溫度為15℃~25℃時,二氧化碳的凈消耗量分別為1.5、1.55、1.6;溫度為10℃、30℃和35℃時(分別為1、0.5、﹣0.5);因此,將大棚溫度控制在15℃~25℃有利于草莓生長。因此,要使草莓的有機物積累最多、產量更高,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長光照時間;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白天控制大棚內溫度在15℃~25℃之間;夜間溫度控制在10℃左右。(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一段,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個部分;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分析圖甲可知,在9~19時間段,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低于棚外二氧化碳的濃度,說明此時草莓的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草莓積累有機物;可以采取延長光照時間、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提高草莓的產量。由表格數據可知,當溫度為10℃時,二氧化碳釋放量最低,說明草莓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夜間適當降溫能夠減少有機物的消耗。當溫度為15℃~25℃時,二氧化碳的凈消耗量分別為1.5、1.55、1.6;溫度為10℃、30℃和35℃時(分別為1、0.5、﹣0.5);因此,將大棚溫度控制在15℃~25℃有利于草莓生長。因此,要使草莓的有機物積累最多、產量更高,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長光照時間;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白天控制大棚內溫度在15℃~25℃之間;夜間溫度控制在10℃左右。26.【答案】不產生氣泡;25%;鹽酸加入后占據了燒瓶空間,使燒瓶內氣體排出,從而有更多的水排入量筒中,導致二氧化碳的測量體積偏大(合理即可)【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分析;(2)根據收集的氣體體積及二氧化碳密度計算出二氧化碳質量,再由二氧化碳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鈣及碳酸鈣質量分數分析;(3)根據鹽酸加入后占有一定體積分析;【解答】(1)將稀鹽酸滴入樣品中,反應一段時間后,當觀察到不產生氣泡時,說明反應結束;(2)實驗結束后,量筒內進入水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其讀數為165mL;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2g/L×0.165L=0.33g,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x,x=0.75g該大理石樣品中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3)鹽酸加入后占據了燒瓶空間,使燒瓶內氣體排出,從而有更多的水排入量筒中,導致二氧化碳的測量體積偏大,最終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偏大。27.【答案】AB;50Ω;見解析【知識點】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解析】【分析】 (1)當濕度增大時空氣加濕器會停止工作,根據銜鐵的位置變化確定加濕裝置的位置即可;(2)當空氣濕度為70%時,根據表格確定濕敏電阻的阻值,根據 計算此時的總電阻,根據R1=R總-R2計算R1的阻值。當空氣濕度為80%時,同理計算此時R1的阻值即可。(3)當銜鐵吸合時電流大小不同,可從變阻器的阻值和電源電壓的角度思考采取的措施。【解答】(1)由表格數據知道,隨著空氣濕度的增大,濕敏電阻R2阻值減小,由電路圖及歐姆定律知道,線圈電流增大,磁性變大,銜鐵剛好被吸合,即此時銜鐵向下運動,而說明空氣濕度的增大時不需要加濕器工作,所以,加濕裝置應該接在AB之間。(2)根據題意知道,空氣濕度低于70%時,銜鐵剛好被吸合,空氣濕度高于80%時,銜鐵釋放,電磁鐵中的線圈(電阻忽略不計)電流為,電路的總電阻此時R1的阻值大小電磁鐵中的線圈(電阻忽略不計)電流為,電路的總電阻此時R1的阻值大小空氣濕度維持的范圍為,通過計算說明此時R1的阻值大小是50Ω。(3)由表格數據知道,濕度增大時,濕敏電阻的阻值減小,根據歐姆定律知道,控制電路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大;若要在室內濕度更大時,加濕裝置電路被斷開,則電磁鐵的磁性應減小,控制電路的電流減小,所以可以串聯一個電阻,或減小控制電路電源電壓U,或增大R1的電阻值,或減少線圈匝數等。1 / 1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教學診斷性測試科學試題1.(2024八下·蒼南期末)2024年中國六五環境日的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下列做法符合該主題的是( )A.丟棄廢電池 B.發展清潔能源C.任意排放生活廢水 D.使用一次性筷子【答案】B【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解析】【分析】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一個關鍵就是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減小環境污染,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丟棄廢電池,會污染大片土地和水源,故A不合題意;B.任意排放生活廢水,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B不合題意;C.發展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減小環境污染,故C符合題意;D.使用一次性筷子,會加大對樹木的砍伐,從而增大水土流失,故D不合題意。故選B。2.(2024八下·蒼南期末)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一些不能直接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A.小心觸電B.原子的結構C.磁鐵周圍的磁場D.壤土類土壤的組成【答案】A【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解答】A.圖示是小心觸電標志,不屬于模型,故A符合題意;BCD.原子結構模型、磁感線和壤土類土壤,都屬于模型,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2024八下·蒼南期末)核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氚,一旦進入人體可能會對人造成輻射損害。氕原子和氚原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氕原子 氚原子A.氕原子與氚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相同B.氕原子與氚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不同C.氕原子與氚原子的質子數相同D.氕原子與氚原子的中子數相同【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根據氕原子和氚原子的構成,以及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分析。【解答】根據題圖可知:氕和氚的質子數相同,氕的原子核內沒有中子,氚的原子核內有兩個中子,它們的核外電子數相同,相對原子質量不同,屬于同一種元素。故答案為:C。4.(2024八下·蒼南期末)如圖為家用窗簾磁扣,繩子兩端的珍珠球中各含有磁鐵。將兩個珍珠球靠近便吸合在一起,此時兩磁鐵磁極的分布情況可能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珍珠球相互吸引,可以帶有異種電荷。【解答】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是: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由圖知道,D符合題意,ABC不合題意。故答案為:D。5.(2024八下·蒼南期末)下列有關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的說法,敘述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不一定都伴隨著能量變化B.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時,種子內的化學能量增多C.干電池給小燈泡供電的過程,電能轉化為化學能D.生石灰與水反應使水溫升高的過程,化學能轉化成熱能【答案】D【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生物體能量的來源和轉化【解析】【分析】A、根據化學反應中有能量的轉化分析;B、根據種子呼吸釋放能量分析;C、根據電池供電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分析;D、根據生石灰與水反放熱分析。【解答】A、 化學反應同時伴隨著能量變化 ,不符合題意;B、 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化學能減小 ,不符合題意;C、 干電池給小燈泡供電的過程,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不符合題意;D、 生石灰與水反應使水溫升高的過程,化學能轉化成熱能 ,符合題意;故選D。6.(2024八下·蒼南期末)高鐵酸鉀()是一種“綠色環保高效”的水處理劑。高鐵酸鉀中鉀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則高鐵酸鉀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A.+6 B.+4 C.+3 D.+2【答案】A【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為零的原則進行分析。【解答】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2+x+(-2)×4=0,則x=+6價。故選A。7.(2024八下·蒼南期末)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郭少軍教授課題組成功發明了和合成的高效光催化劑,合成過氧化氫的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B.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C.反應物中有單質參與D.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不變【答案】B【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分析;B、根據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分析;C、根據氧氣為單質分析;D、根據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分析。【解答】 由合成過氧化氫的反應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方程式是:A、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故說法正確;B、在反應物中,氧元素存在于氧氣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0價,氧元素存在于水中,氧元素顯-2價,反應后氧元素存在于過氧化氫中,氧元素顯-1價,即反應前后氧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故說法錯誤;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中有單質氧氣參與,故說法正確;D、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故反應中CNIO-GaSA的質量不變,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8.(2024八下·蒼南期末)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推翻了湯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為建立現代原子理論打下了基礎。如圖線條中可能是α粒子(帶正電)在該實驗中的運動軌跡的是( )A. B. C. D.【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解答】由于原子中原子核體積很小,質量卻很大,所以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會發生偏向,例如c和d;因為原子的核外電子質量很小,但所占的體積卻很大,電子的質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計,所以α粒子可以直接穿過去,例如b。由于原子核外的電子質量很小,α粒子是直接穿過,且原子核帶正電荷,α粒子也帶正電荷,同性相斥,所以α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應該遠離原子核。故答案為:C。9.(2024八下·蒼南期末)“不同顏色的土壤往往性狀也有所不同”——小明為了證明這一觀點,進行了如圖實驗。由此推測,小明想比較的是紅土和黑土中的( )A.有機物含量 B.無機鹽含量C.土壤生物數量 D.空氣體積分數【答案】D【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解析】【分析】(1)土壤有機物含量:土壤中含有的有機物質,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可通過灼燒等方法測定 。(2)土壤無機鹽含量:土壤中所含的各種礦物質營養元素,一般通過化學分析方法檢測 。(3)土壤生物數量: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小動物等,可通過取樣培養計數、捕捉統計等方法確定 。(4)土壤空氣體積分數:土壤中空氣所占的體積比例,可通過向土壤中注水,根據排出空氣的體積來測量 。【解答】有機物和無機鹽的測試需要土壤浸出液,這個沒有;測生物數量的時候,需要昆蟲收集器,盛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個收集昆蟲的容器,這個也沒有。向土壤中注入水,與鐵塊對比,可知小明是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氣體積分數。所以,ABC錯誤,D正確。故答案為:D。10.(2024八下·蒼南期末)下圖分別是實驗室氧氣制備、收集、驗滿、驗證性質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A. B.C. D.【答案】A【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氧氣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根據氧氣制取、收集、驗滿以及性質實驗過程的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A、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屬于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圖中裝置正確,故A正確;B、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收集氣體的導管要伸入集氣瓶底部,圖中導氣管太短,故B錯誤;C、驗滿氧氣,要將帶火星的木條伸放在集氣瓶口,圖中操作錯誤,故C錯誤;D、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時,熱的濺落物會炸裂瓶底,要在集氣瓶底放少量細沙或水,圖中操作錯誤,故D錯誤;故答案為:A。11.(2024八下·蒼南期末)隨著充電汽車越來越多地進入到千家萬戶,有人提出打造充電公路的想法。如圖所示是充電公路的工作原理,預埋的線圈A通電后產生磁場并使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充電,A、B兩處線圈的工作原理與題圖中實驗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電磁感應;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解析】【分析】線圈A通電后產生磁場,這是電流的磁效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這是電磁感應現象;根據圖片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預埋的線圈通電后產生磁場,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使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充電的工作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①說明磁場對通電導線有力的作用,故不符合題意;②說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故符合題意;③說明同名磁極相互排斥,故不符合題意;④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故符合題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2.(2024八下·蒼南期末)如圖是生活中常用的可移動插線板,使用時只有閉合開關,插線板上的指示燈才能發光,插孔才能提供工作電壓;若指示燈損壞,閉合開關后插孔也能提供工作電壓.則插線板內部線路(內部線路中插孔以兩孔為例)及其與家庭電路的連接方式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解析】【分析】干路開關控制所有的用電器。并聯電路各用電器之間互不影響,串聯電路的用電器互相影響。【解答】插線板上的指示燈在開關閉合時會發光,插孔正常通電,說明開關同時控制燈泡和插座,燈泡和插座之間可能是串聯,也可能是并聯,如果兩者并聯,開關應該在干路上;如果指示燈損壞,開關閉合時插孔也能正常通電,說明燈泡和插座之間是并聯的,開關接在燈泡、插座和火線之間控制火線使用更安全,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3.(2024八下·蒼南期末)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總是相適應的,下表中表述錯誤的是( )選項 結構 功能A 肺泡外布滿毛細血管 有利氣體交換B 鼻腔能分泌粘液 凈化吸入的空氣C 葉表皮細胞透明 有利于光線透過D 植物的莖里有導管 用來輸送有機物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解題的關鍵是知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解答】A. 肺泡外布滿毛細血管 ,有利于血液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即有利氣體交換,A正確;B. 鼻腔能分泌粘液 , 以濕潤吸入的干燥的空氣。 空氣通過鼻腔時呼進的氣體帶有埃塵、顆粒物、病菌等,它們絕大部分被黏液吸附住,形成鼻涕, 所以粘液可以凈化吸入的空氣 ,B正確;C. 葉表皮細胞透明,有利于光線透過進入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C正確;D. 植物的莖里有導管, 用來輸送水和無機鹽,D錯誤;故答案為:D。14.(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制作了一個用來模擬肺呼吸運動的裝置(如圖)。氣球模擬肺、橡皮膜模擬橫膈、玻璃鐘罩模擬胸廓,U形管的液面升降反映胸廓內壓力的變化情況。使用時若將橡皮膜向下拉,則該裝置( )A.模擬膈肌收縮,U形管右邊液面上升B.模擬膈肌收縮,U形管左邊液面上升C.模擬膈肌舒張,U形管左邊液面上升D.模擬膈肌舒張,U形管右邊液面上升【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呼吸模型【解析】【分析】(1)吸氣時,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2)圖中:玻璃鐘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氣管,小氣球代表的是肺,橡皮膜代表的是膈。由于實驗裝置的限制,該模型能模擬胸廓上下徑的變化,不能模擬胸廓前后、左 右徑的變化。【解答】將橡皮膜向下拉,模擬膈肌收縮,此時玻璃鐘罩內氣壓下降、U形管右邊液面上升;同時,氣球隨之擴張、氣球內氣壓降低,外界氣體進入氣球。將橡皮膜向上推,模擬膈肌舒張,此時玻璃鐘罩內氣壓升高、U形管左邊液面上升;同時,氣球隨之回縮、氣球內氣壓升高,氣體出肺。因此,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15.(2024八下·蒼南期末)加熱試管中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使其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下列能正確反映該過程中各科學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未開始時,其質量為零,隨著反應進行,氧氣質量增大,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B、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最終固體質量不是0,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C、加熱高錳酸鉀會產生氧氣剩余固體的質量會減輕,反應前后鉀元素的質量不變,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D、二氧化錳是加熱高錳酸鉀后的生成物,反應未開始時,其質量為零,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故答案為:C。16.(2024八下·蒼南期末)用化學符號表示下列物質或微粒。(1)氮氣 ;(2)碳酸根離子 ;(3)2個水分子 ;(4)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 。【答案】N2;;2H2O;Na+【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根據化學符號的意義分析,元素符號表示元素和一個原子,表示多個原子元素符號前加相應數字;化學式表示一種物質和一個分子,表示多個分子,化學式前加相應系數;離子符號是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符號右上角標上所帶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表示多個離子,在符號前加相應數字;元素化合價標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進行分析。【解答】(1)氮氣屬于氣態非金屬單質,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寫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數的數字,其化學式為:N2;(2)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硫酸根離子可表示為:;(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2水分子可表示為2H2O;(4)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鈉離子可表示為:Na+。17.(2024八下·蒼南期末)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跟電流的方向有關系,可以用安培定則來判斷,如圖甲。單匝線圈的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也符合安培定則,如圖乙,則小磁針右側是 極 ( 填“N” 或 “S”)。 把兩個線圈A 和 B 掛在水平光滑的固定絕緣桿 MN上,如圖丙,當兩線圈通入方向相同的電流時, A、B 兩線圈之間的距離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N;變小【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線圈的極性,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判斷小磁針的指向;(2)根據安培定則判斷單匝線圈的極性,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判斷吸引還是排斥即可。【解答】(1)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肢之間向外,此時大拇指指向右側,則通電線圈的右側是N極。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針左側是S極,右端為N。(2)根據安培定則可知,線圈A的左端為S極、右端為N極,線圈B的左端為S極、右端為N極,根據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可知,線圈A和B會相互吸引,則它們將互相靠近,A、B兩線圈之間的距離將變小。18.(2024八下·蒼南期末)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團隊研發的一種水稻品種。如圖所示中①、②、③分別表示海水稻所進行的某項生理活動,請分析下列有關海水稻的問題。(1)海水稻的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是由圖中生理活動 (填序號)提供的。(2)海水稻的生理活動①、②、③中的氣體主要都通過葉片的 (填結構名稱)進出的。(3)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的原因可能是:根細胞細胞液濃度 (選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濃度,根細胞吸水。【答案】(1)③(2)氣孔(3)大于【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圖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蒸騰作用、③是呼吸作用。【解答】(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根據題圖中的箭頭方向可判定①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機物和氧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據題圖中的箭頭方向可判定③表示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根據箭頭方向可判定②表示蒸騰作用。海水稻的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即圖中③所示的生理活動提供的。(2)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海水稻的生理活動①光合作用、②蒸騰作用、③呼吸作用中的氣體主要都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出的。(3)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因此,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的原因可能是:根細胞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根細胞吸水。(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根據題圖中的箭頭方向可判定①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機物和氧氣,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據題圖中的箭頭方向可判定③表示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根據箭頭方向可判定②表示蒸騰作用。海水稻的各項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即圖中③所示的生理活動提供的。(2)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海水稻的生理活動①光合作用、②蒸騰作用、③呼吸作用中的氣體主要都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出的。(3)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因此,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的原因可能是:根細胞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根細胞吸水。19.(2024八下·蒼南期末)“火立熄”滅火球是一種新型滅火裝置,火災發生時將球滾入火中或將滅火球固定在容易發生火災的場所,滅火球遇明火后燃燒表層纏繞的滅火引線,隨后驅動內核爆發裝置自動噴灑干粉,達到自動滅火的效果。其干粉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氫銨(),磷酸二氫銨在受熱時,能夠生成多種化合物,同時吸收大量的熱。(1)磷酸二氫銨受熱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2)該滅火球的滅火原因是 ;【答案】H2O;分解反應;隔絕氧氣(合理即可)【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化學反應的特點來分析;(2)根據滅火的方法與原理來分析.【解答】(1)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根據提給的方程式可知,反應前有2N、12H、8O、2P,反應后有2N、6H、5O、2P,所以3___中有6H、3O,則化學式為H2O;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三種新物質,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2)滅火球遇明火后自動噴灑干粉,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隔絕氧氣而滅火,同時磷酸二氫銨分解需要吸熱,可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至著火點以下而滅火。20.(2024八下·蒼南期末)科學家對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少數元素如是35.5倍,則是由于實驗誤差造成的。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材料三: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1)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2)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它在自然界中僅有和兩種同位素原子,則自然界中所占的百分比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可多選)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B.實驗結果與預測有偏差時,可以認為是實驗誤差造成的,因此可以忽略偏差C.若相對原子質量采用的作為標準,則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會改變D.元素周期表中查得C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2.01不為整數,可推測C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答案】中子;大于;CD【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中子數來分析解答;(2)根據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來分析解答;(3)A、只要科學研究都有價值;B、根據誤差是不可避免來分析解答;C、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判斷;D、根據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來分析解答。【解答】(1)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故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中子;(2)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則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5.5,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大于Cl-37;(3)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但它對科學的發展是有價值的,故選項說法錯誤;B、實驗所得數據與理論相差不多,可以認為實驗成功,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是對自然科學不負責任的一種態度,故選項說法錯誤;C、若相對原子質量采用的作為標準,相對比值發生改變,則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也會改變,故選項說法正確;D、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元素周期表中查得C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2.01不為整數,可推測C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CD。21.(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探究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其中R2為磁敏電阻,其阻值隨磁場強度的增大而減小。閉合開關和,按下表進行實驗并記錄相應的數據。線圈接線點 接線柱1 接線柱2 接線柱3實驗次序 1 2 3 4 5 6 7 8 9電流表讀數/安 0.22 0.32 0.46 0.22 0.32 0.46 0.22 0.32 0.46電流表讀數/安 0.60 1.00 1.30 0.42 0.60 0.80 0.20 0.30 0.42(1)該實驗通過 來判斷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2)在研究線圈匝數對磁性的影響時,小明將開關從接線柱1換到2時,接下來進行的操作是: ;(3)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電流電流表A2的示數大小;應調節變阻器的滑片P,控制兩次實驗的電流大小不變;在電流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通電螺線管的磁性越強,反之,線圈匝數越少,通電螺線管的磁性越弱【知識點】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可知,當電流表A2的示數變小時,則說明磁敏電阻R2的阻值增大,那么此時螺線管的磁場強度減小;(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線圈匝數對螺線管磁場強弱的影響時,需要控制電流大小相同;(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通電螺線管磁場強弱的影響因素。【解答】(1)根據題意知道,R2為磁敏電阻,其阻值隨磁場強度的增大而減小,由歐姆定律知道,當R2的阻值變化時,右側電路電流的變化。由于通電螺線管的磁性強弱無法直接測量或觀察,所以,實驗時通過觀察右側電流電流表A2的示數大小來判斷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2)電流大小、線圈匝數多少都是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所以,實驗中,將開關S從1換到2上時,連入電路的線圈匝數發生了變化,為了保證電流不變,應調節變阻器的滑片P,控制兩次實驗的電流大小不變。(3)比較實驗1、4、7(或2、5、8或3、6、9)知道,電流表A1示數不變時,隨著匝數的減小,電流表A2的示數減小,說明R2的阻值增大,即電螺線管磁性強弱變小,由此得出結論:在電流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通電螺線管的磁性越強,反之,線圈匝數越少,通電螺線管的磁性越弱。22.(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利用圖甲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檢查得氣密性良好后點燃紅磷,立即塞緊瓶塞并通過傳感器記錄瓶中氣體壓強、溫度及氧氣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乙)。(1)如何檢驗圖甲裝置的氣密性 。(2)實驗前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為V,燒杯中水的體積為,實驗后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為,由此可計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 (用V、、列式表示)。(3)在時間內,瓶內氣壓降低的原因是 。(4)已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實驗結束之后,小明按(2)進行計算得出的結果小于,可能的原因是 。A.紅磷的量不足B.塞緊瓶塞的過程中,有氣體從瓶口逸出C.紅磷中含有碳雜質D.瓶中氧氣未消耗完,紅磷就已熄滅【答案】將導管一端插入水中,打開止水夾,雙手緊握集氣瓶外壁,導管口冒氣泡,說明氣密性好;;紅磷燃燒氧氣被消耗;ACD【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1)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燒杯中水減少體積即為氧氣體積,計算出氧氣體積分數即可。(3)根據完全反應后,溫度逐漸恢復至常溫,進行分析解答。(4)實驗后發現測得的氧氣體積分數小于五分之一,根據誤差偏小的可能因素,從反應原理、實驗操作、裝置是否漏氣等方面,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檢驗此裝置的氣密性時,可將導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緊握廣口瓶外壁,觀察水中的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如果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好;(2)實驗前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為V,燒杯中水的體積為V1,實驗后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為V2,由此可計算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3)圖乙中t1-t2段氣體壓強減小的原因:紅磷燃燒氧氣被消耗,氣體減少,壓強減小;(4)A、紅磷的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測定體積分數偏小;B、塞緊瓶塞的過程中,有氣體從瓶口逸出,測定體積分數偏大;C、紅磷中含有碳雜質,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或一氧化碳氣體,導致壓強差減小,進入水體積減小,測定體積分數偏小;D、氧氣未消耗完,則內部壓力增大,進入水體積減小,測定體積分數偏小;故答案為:ACD。23.(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數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方案一: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深一些。方案二:把一片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冷水中,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方案三:取3株具有等量等大葉片的該植物嫩枝,按圖丙所示方法處理。(1)方案一實驗中,濾紙貼上后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先變色且顏色深一些。這種實驗現象說明下表皮散發出來的水分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上表皮散發出來的水分。(2)小明按方案二進行實驗,發現無論上表皮還是下表皮都沒有觀察到氣泡。根據學過的知識,你認為小明沒有觀察到氣泡可能的原因是 。(3)在方案三中,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量調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時測一次各裝置的質量,直至實驗結束得到如圖丁的實驗結果,請判斷實驗時間為12小時的時候,由下表皮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為 克。【答案】(1)多于(2)氣體遇冷體積會減小,不會形成氣泡而溢出(3)3【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解析】【分析】(1)氣孔:是植物表皮上由兩個保衛細胞圍成的小孔,是植物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門戶 。一般情況下,植物葉片下表皮氣孔數量多于上表皮。(2)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 。通過蒸騰作用,植物可調節體溫、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等。(3)實驗變量控制:在實驗中,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研究的某一因素,以準確探究該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氣體物理性質:氣體遇冷時,根據熱脹冷縮原理,體積會減小 。【解答】(1)已知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上下表皮的氣孔散失。方案一實驗中,濾紙貼上后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先變色且顏色深一些,說明通過下表皮散失的水分多于上表皮,進而說明下表皮的氣孔多于上表皮。(2)氣體受熱膨脹會以氣泡的形式從葉的氣孔溢出;放入冷水中,氣體遇冷體積會減小,不會形成氣泡而溢出。故按方案二進行實驗,發現無論上表皮還是下表皮都沒有觀察到氣泡。(3)植物通過葉表皮上的氣孔散失水分,將葉片表面涂上凡士林,氣孔會被堵住。曲線Ⅰ是葉片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的,Ⅱ是葉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的,Ⅲ是未經處理的葉片。12小時的時候,Ⅰ沒有散失水分;Ⅱ散失水分的量=80-78=2克,是通過上表皮散失的;Ⅲ散失水分的量=80-75=5克,是通過上下表皮散失的;因此,12小時的時候,由下表皮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5-2=3(克)。(1)已知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上下表皮的氣孔散失。方案一實驗中,濾紙貼上后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貼在葉片下表皮上的試紙先變色且顏色深一些,說明通過下表皮散失的水分多于上表皮,進而說明下表皮的氣孔多于上表皮。(2)氣體受熱膨脹會以氣泡的形式從葉的氣孔溢出;放入冷水中,氣體遇冷體積會減小,不會形成氣泡而溢出。故按方案二進行實驗,發現無論上表皮還是下表皮都沒有觀察到氣泡。(3)植物通過葉表皮上的氣孔散失水分,將葉片表面涂上凡士林,氣孔會被堵住。曲線Ⅰ是葉片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的,Ⅱ是葉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的,Ⅲ是未經處理的葉片。12小時的時候,Ⅰ沒有散失水分;Ⅱ散失水分的量=80-78=2克,是通過上表皮散失的;Ⅲ散失水分的量=80-75=5克,是通過上下表皮散失的;因此,12小時的時候,由下表皮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5-2=3(克)。24.(2024八下·蒼南期末)蒼南玉蒼山的楊梅粒大核小、酸甜可口,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化學式)具有緩解眼睛疲勞,保護視力的作用。(1)花青素分子中碳、氫原子的個數比為 。(2)574克花青素中氫元素的質量為多少克 ?(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5:11;574克花青素中氫元素的質量為:【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1個花青素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個數,花青素中碳、氫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5:11;25.(2024八下·蒼南期末)如圖為大棚管道水培某草莓的一角。該塑料薄膜大棚中利用許多塑料管道搭起縱橫交錯的立體支架,管道內為營養液,草莓的根浸潤在營養液中。資料一:該草莓大棚內24小時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趨勢,如圖甲溫度(℃)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毫克小時) 1.75 2.50 3.15 3.85 3.50 3.00黑暗下釋放二氧化碳(毫克/小時) 0.75 1.00 1.60 2.25 3.00 3.50資料二:該草莓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連續12小時光照,再連續12小時黑暗。實驗結果如上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量)(1)水培草莓的營養液含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被吸收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2)請結合資料回答:如何科學合理地控制大棚中的環境因素,使草莓的有機物積累最多、產量更高? 。【答案】(1)成熟區(2)延長光照時間;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白天控制大棚內溫度在15℃~25℃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10℃左右【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成熟區也稱根毛區,此區的各種細胞已停止伸長、生長,有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種組織,有細胞壁,不能分裂,死亡后由分生區補充,主要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解答】(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一段,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個部分;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分析圖甲可知,在9~19時間段,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低于棚外二氧化碳的濃度,說明此時草莓的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草莓積累有機物;可以采取延長光照時間、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提高草莓的產量。由表格數據可知,當溫度為10℃時,二氧化碳釋放量最低,說明草莓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夜間適當降溫能夠減少有機物的消耗。當溫度為15℃~25℃時,二氧化碳的凈消耗量分別為1.5、1.55、1.6;溫度為10℃、30℃和35℃時(分別為1、0.5、﹣0.5);因此,將大棚溫度控制在15℃~25℃有利于草莓生長。因此,要使草莓的有機物積累最多、產量更高,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長光照時間;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白天控制大棚內溫度在15℃~25℃之間;夜間溫度控制在10℃左右。(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一段,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個部分;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分析圖甲可知,在9~19時間段,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低于棚外二氧化碳的濃度,說明此時草莓的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草莓積累有機物;可以采取延長光照時間、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提高草莓的產量。由表格數據可知,當溫度為10℃時,二氧化碳釋放量最低,說明草莓的呼吸作用最弱;因此夜間適當降溫能夠減少有機物的消耗。當溫度為15℃~25℃時,二氧化碳的凈消耗量分別為1.5、1.55、1.6;溫度為10℃、30℃和35℃時(分別為1、0.5、﹣0.5);因此,將大棚溫度控制在15℃~25℃有利于草莓生長。因此,要使草莓的有機物積累最多、產量更高,可采取以下措施:延長光照時間;增加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白天控制大棚內溫度在15℃~25℃之間;夜間溫度控制在10℃左右。26.(2024八下·蒼南期末)為測定某大理石樣品中含有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小明取3克大理石樣品進行實驗,測量的方法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化學方程式:,其余雜質不參加反應)(1)將稀鹽酸滴入樣品中反應一段時間后,當觀察到 (填實驗現象),說明反應結束。(2)實驗結束后,量筒內進入水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單位為),將量筒內進入水的體積作為生成二氧化碳體積來計算,請計算該大理石樣品中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已知在該實驗條件下,生成氣體的密度為)。(3)若考慮鹽酸加入后燒瓶內物質所占體積的變化對測定數據產生的影響,則(2)中測出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將偏大,請說明理由 。【答案】不產生氣泡;25%;鹽酸加入后占據了燒瓶空間,使燒瓶內氣體排出,從而有更多的水排入量筒中,導致二氧化碳的測量體積偏大(合理即可)【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分析;(2)根據收集的氣體體積及二氧化碳密度計算出二氧化碳質量,再由二氧化碳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鈣及碳酸鈣質量分數分析;(3)根據鹽酸加入后占有一定體積分析;【解答】(1)將稀鹽酸滴入樣品中,反應一段時間后,當觀察到不產生氣泡時,說明反應結束;(2)實驗結束后,量筒內進入水的體積如圖乙所示,其讀數為165mL;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2g/L×0.165L=0.33g,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x,x=0.75g該大理石樣品中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3)鹽酸加入后占據了燒瓶空間,使燒瓶內氣體排出,從而有更多的水排入量筒中,導致二氧化碳的測量體積偏大,最終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偏大。27.(2024八下·蒼南期末)為解決夏天開空調時室內空氣干燥的問題,小明設計了一款自動啟停的空氣加濕器——當空氣濕度達到一定值時,可以自動開啟或停止加濕。其電路原理如圖所示(其中加濕裝置還未畫出)。已知控制電路中,當電磁鐵中的線圈(電阻忽略不計)電流為時,銜鐵剛好被吸合;線圈電流為時,銜鐵釋放。R1是滑動變阻器,R2是濕敏電阻,其阻值與空氣濕度的關系如下表。空氣濕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濕敏電阻R2阻值/歐 410 300 250 200 170 150 100 50 25(1)加濕裝置應該接在 (選填“”或“”)之間;(2)為了使在加濕器作用下,空氣濕度維持的范圍為,通過計算說明此時R1的阻值大小 ;(3)若要降低空氣濕度維持的范圍,可采取的措施是 。(寫出兩點)【答案】AB;50Ω;見解析【知識點】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解析】【分析】 (1)當濕度增大時空氣加濕器會停止工作,根據銜鐵的位置變化確定加濕裝置的位置即可;(2)當空氣濕度為70%時,根據表格確定濕敏電阻的阻值,根據 計算此時的總電阻,根據R1=R總-R2計算R1的阻值。當空氣濕度為80%時,同理計算此時R1的阻值即可。(3)當銜鐵吸合時電流大小不同,可從變阻器的阻值和電源電壓的角度思考采取的措施。【解答】(1)由表格數據知道,隨著空氣濕度的增大,濕敏電阻R2阻值減小,由電路圖及歐姆定律知道,線圈電流增大,磁性變大,銜鐵剛好被吸合,即此時銜鐵向下運動,而說明空氣濕度的增大時不需要加濕器工作,所以,加濕裝置應該接在AB之間。(2)根據題意知道,空氣濕度低于70%時,銜鐵剛好被吸合,空氣濕度高于80%時,銜鐵釋放,電磁鐵中的線圈(電阻忽略不計)電流為,電路的總電阻此時R1的阻值大小電磁鐵中的線圈(電阻忽略不計)電流為,電路的總電阻此時R1的阻值大小空氣濕度維持的范圍為,通過計算說明此時R1的阻值大小是50Ω。(3)由表格數據知道,濕度增大時,濕敏電阻的阻值減小,根據歐姆定律知道,控制電路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大;若要在室內濕度更大時,加濕裝置電路被斷開,則電磁鐵的磁性應減小,控制電路的電流減小,所以可以串聯一個電阻,或減小控制電路電源電壓U,或增大R1的電阻值,或減少線圈匝數等。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教學診斷性測試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教學診斷性測試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