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靖遠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學考)試題一、單選題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但又有一定的規律,讀圖甲和圖乙,完成下面兩題。1.根據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帶的分布推斷,世界上分布著最多人口的地形類型是(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2.根據人口在不同緯度地帶的分布推斷,世界人口稠密區主要在( )A.北半球高緯度地帶 B.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帶C.南半球高緯度地帶 D.南半球中低緯度地帶讀表,完成下面小題。日本 巴基斯坦 蒙古 澳大利亞面積/104km2 37.8 79.6 156.6 769人口/萬人 12600 21700 322.52 2500人口密度(人/km2) 346.9 286.5 2.1 3.33.根據各國數據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人口數量越少,經濟越發達B.人口密度越大,經濟越落后C.人口密度越大,經濟越發達D.人口數量和密度不能決定經濟發展水平高低4.影響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A.自然環境因素B.開發歷史的長短C.政治經濟因素D.人類生活方式和經濟活動方式歷史上,我國就出現了“下南洋”“闖關東”“走西口”的人口大遷徙,到20世紀80年代后出現了更大規模的以“孔雀東南飛”為標志的人口遷移潮。下圖為我國不同時期人口遷移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按人口遷移空間范圍分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闖關東”“孔雀東南飛”為國內人口遷移B.“下南洋”“孔雀東南飛”為國際人口遷移C.“走西口”“下南洋”為國內人口遷移D.“闖關東”“走西口”為國際人口行移6.影響“孔雀東南飛”人口遷移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生態環境因素 B.經濟因素 C.社會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7.“孔雀東南飛”增加了對珠江三角洲生態環境的壓力。目前,為實現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禁止人口遷入 B.大量開發礦產及土地資源C.實行產業轉移及升級戰略 D.擴大傳統產業生產的規模下表示意我國環境與人口信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我國環境與人口信息最多能供養的人口數量 ①約16億人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溫飽型消費水平 ②10億人之內小康型消費水平 ③8億~9億人富裕型消費水平 ④7億人之內8.表中數據中,能代表我國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9.表中②、③、④數據的差異,說明人口合理容量與( )A.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相關 B.人均消費水平呈正相關C.人均消費水平呈負相關 D.人均消費水平無關10.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影響有( )①發現新的自然資源②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③改變自然資源的分布④促進區域間貿易的往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異地扶貧搬遷是將“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區域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其他區域,并通過改善安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調整經濟結構、拓展增收渠道來幫助貧困人口逐步致富。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1.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正確理解最正確的是( )A.“水土”是指水資源和土地資源 B.資源和環境不能滿足人口生存需要C.“養不起”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多 D.經濟水平低導致其環境人口容量小12.異地扶貧搬遷對安置區的主要影響是( )A.緩解人口老齡化 B.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長率 C.加快城鎮化進程 D.加大人口對環境的壓力讀我國某史前文明遺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3.圖中居民點分布在( )A.河口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階地 D.河流沖積平原14.先民選擇居住地時,充分考慮的影響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水文 D.生物15.隨著人口的增加,圖中區域②有可能發展成為聚落,其聚落的形狀可能是( )A.團聚型 B.條帶狀 C.網狀 D.棋盤狀下圖示意某城市地租水平與距市中心距離的關系,讀圖回答問題。16.在圖中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處一般形成的功能區是( )A.商業區 B.住宅區 C.工業區 D.文化區17.圖中丁處距市中心較遠,而地租水平卻較高,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地表崎嶇,有一定坡度 B.氣候條件好,降水豐富C.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 D.大量重工業集聚甘肅省東通陜西、西達新疆,省會蘭州處于西北地區的“十字路口”,該省西北部的Z縣制定了縣域內精準扶貧方案,規劃對某一村落實行生態搬遷。圖中左圖示意甘肅省人口空間分布,右圖中的甲、乙、丙、丁為該村生態搬遷備選安置點。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關于甘肅省人口空間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全省降水充足,人口均勻分布 B.東南部靠近河流,人口密度大C.中部沖積扇廣布,人口密度大 D.西北部氣候干旱,人口密度小19.該村搬遷的最佳安置點是( )A.甲 B.乙 C.丙 D.丁經過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農村地區成片成帶推進,“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新農村綜合體建設,取得顯著效果。其中“小規模”要求,山地、丘陵區、壩區因地制宜控制農戶數量,每個小組團控制在50戶以內,人均綜合用地面積控制在50—70m2。據此完成下面下列問題。20.新農村綜合體各組團間距離不超過30米,這樣建設的主要優點是( )A.交通運輸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農田,方便居民從事農業生產C.有效利用公共設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護農村的環境,集中處理污染物21.新農村綜合體的田園景觀顯著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觀,反映了( )A.不同地理環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B.農村地域與城市地域的經濟水平差異C.農村地域與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異D.城市地域空間設計水平領先農村地域民居建筑的材料、樣式和風格等都深受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讀某地傳統民居圖,完成下面小題。22.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長輩居住。受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圖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 B.南面 C.東面 D.西面23.下列敘述中,不屬于圖示民居所在文化區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B.種植春小麥、棉花,屬于旱作農業C.屬于漢族聚居區,飲食多面食 D.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下圖為1850~2050年中、英、美三國城鎮化進程示意圖(含預測)。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4.根據圖中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英國城鎮化速度始終高于美國B.逆城鎮化現象最早出現在美國C.1970年后中國城鎮化進程得益于工業化的快速發展D.2050年中、英、美三國城鎮人口數量大致相當25.城鎮化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英國第一、二產業比重增加B.美國城鎮綠地不斷減少,環境質量不斷下降C.中國吸納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擴大了城鄉差別D.城鎮化的不斷發展使中國城鎮土地價格普遍上漲新疆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產區,棉花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例超過85%。新疆棉花種植區多分布在山麓沖積扇區(如下圖所示)。每到收獲季節,新疆的棉田會迎來數十萬“拾花客”,他們從河南、山東、湖北等省來到新疆采摘棉花。近年來,前往新疆的“拾花客”數量明顯減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6.與長江中下游棉區相比,新疆棉區種植棉花的優勢自然條件是( )A.氣候溫和濕潤 B.地勢低平 C.黑土深厚肥沃 D.光照充足27.影響新疆棉花種植區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地形 B.熱量 C.水源 D.土壤28.“拾花客”數量明顯減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機械化采棉模式的推廣 B.種植面積大幅減少C.高產品種的大規模種植 D.東部人口老齡化嚴重近年來,湖北省沙洋縣某家庭農場通過探索與實踐,成功引入了“兩瓜一菜”種植模式,即在春秋兩季種植哈密瓜和甜瓜(如圖),越冬則利用閑田種植油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9.該農場的哈密瓜采用吊蔓的方式栽培,其優點不包括( )A.優化光照條件 B.利于通風透氣 C.減弱土壤蒸發 D.減少病蟲害30.“兩瓜一菜”種植模式的最終目的是( )A.降低生產成本 B.增加經濟收益 C.豐富農產品種類 D.提高土地利用率二、綜合題31.下圖為某城市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圖中工業區布局合理,請判斷出該地的主導風向。(2)簡要說明工業區分布的位置特征。(3)圖中A、B、C、D最適宜建高級住宅區的是 。(4)發達國家出現逆城市化的原因是什么?32.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不同時期戶籍遷移記憶漫畫。材料二:據2009年1月23日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已發出通知,要求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招收非本地戶籍的普通高校專科以上畢業生,各地城市應取消落戶限制(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哪些?(2)目前我國的國內人口流動和遷移以務工和經商為主要形式,這對我國鄉村有何影響?(3)進入21世紀,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大量外來民工無“工”可做而本地企業無“工”可用的現象,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3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娃娃菜屬于冷涼型蔬菜,最適宜生長的平均氣溫為12~22 ℃,平均氣溫高于25 ℃則生長不良,低于5 ℃則易受凍害。材料二 蘭州市東南部的榆中縣,海拔多為1500~3000m,7月平均氣溫為13~18 ℃,是我國“高原夏菜”重要基地,每年5~10月該縣有大量優質娃娃菜運往南方地區。材料三 下圖為“甘肅省簡圖”。(1)甘肅生產的娃娃菜,品質優,并能在夏季長時間供應南方地區,其有利的自然條件有哪些?(2)促使甘肅生產的娃娃菜能大量銷往南方的社會經濟因素有哪些?(3)要促進“高原夏菜”持續發展,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A A B C A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C A B A C D A C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A B C D D C A C B31.(1)偏南風(2)①趨向于交通干線,靠近鐵路、公路、河流; ②分布在河流以北(城市外緣或城市北側);③工業區和居民區之間有隔離帶(河流分開)(3)A(4)城市的環境污染相對嚴重,用地緊張,房價較高,交通擁擠等原因是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而小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家庭小汽車的普及。32.(1)文化教育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因素。(2)①加強與外界的聯系與交流,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②緩解人地矛盾,保護生態環境;③更好地利用和開發土地資源;④人才外流,勞動力減少。(3)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產業升級,對技術人員需求大量增加,而外來民工大部分知識水平較低,難以滿足企業技術生產要求,因而出現該現象。33.(1)海拔高,夏季氣溫低;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2)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冷藏保鮮技術的發展。(3)培育優良品種;嚴控化肥農藥用量,發展綠色農業;打造優質品牌,加強農業宣傳;發展蔬菜深加工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