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知識清單(【內容提要】1.字詞梳理2.文學常識及語法知識 3.理解性默寫4.《阿長與<山海經>》5.《山地回憶》6.《臺階》7.《賣油翁》 8.《駱駝祥子》圈點、批注、做筆記)一.字詞積累(一)字音1.《阿長與<山海經>》絮說(xù) 臂膊(bì bó) 擱(gē) 規矩(guī ju)福橘(jú) 惶急(huáng) 詰問(jié) 菩薩(pú sà)辟頭(pī) 煩瑣(suǒ) 擲(zhì) 駭(hài)破膽胸脯(pú) 擄去(lǔ) 臍(qí) 瘡疤(chuāng)懼憚(dàn) 哀悼(dào) 渴慕( mù) 憎惡(zēng wù)震悚(sǒng) 模樣(mú) 粗拙(zhuō) 霹靂(pī lì)守寡(guǎ) 孤孀(shuāng) 干戚(gān qī) 茉莉(mò lì)2.《山地回憶》阜平(fù) 土靛(diàn) 褲褂(guà) 冀中(jì )炕臺(kàng) 玉黍(shǔ) 浸濕(jìn) 單薄(bó)破襖(ǎo) 水漚(òu) 襖襟(jīn ) 刨抓(páo)磧口(qì) 緩和(hé) 賺(zhuàn) 癟(biē)3.《臺階》寬敞(chǎng) 門檻(kǎn) 醒悟(xǐng ) 晌午(shǎng )涎水(xián) 蹦(bèng) 瓦罐(guàn) 煙癮(yǐn)綠蔭(yīn) 籌劃(chóu) 黏性(nián ) 胯骨(kuà)煩躁(zào) 頭顱(lú) 撬(qiào) 磕(kē)茬(chá) 揩(kāi) 躥(cuān) 凹凼(āo dàng)4.《賣油翁》自矜(jīn) 家圃(pǔ) 睨(nì) 瀝(lì) 發矢(shǐ)頷(hàn)之 忿(fèn)然 杓(sháo) 酌(zhuó)油(二)字形竹竿 惶急 詰問 煩瑣 霹靂 胸脯 哀悼 渴慕 和藹寂寞 茉莉 書齋 守寡 腫脹 門檻 忿然 糟糕 醒悟阜平 褲褂 冀中 炕臺 玉黍 單薄 水漚 臂膊 規矩辟頭 憎惡 粗拙 晌午 煩躁 頭顱 尷尬 家圃 自矜深不可測 言外之意 微不足道 大庭廣眾(三)詞語1.《阿長與<山海經>》切切察察:細碎的說話聲。絮說:絮絮叨叨地說。詰問:追問,責問。懼憚:害怕。鄭重:嚴肅認真。渴慕:非常思慕。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這里指作者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面如土色:臉色像泥土一樣,形容極端驚恐。深不可測:深得難以測量。比喻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惶急:驚慌急迫。空前:前所未有。磨難: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疏懶:懶散而不慣受拘束。粗拙:粗糙低劣。2.《山地回憶》掛火:指因某事或者某種狀況而感到羞愧、臉紅,所以覺得面部發熱,好像起火一樣。 還有就是生氣、惱火、發火。下口:下嘴去咬或吃。齊備:指齊全。被壘:意思為堆迭起的被子。盈余:有富余,有剩余,文中指剩余的錢。陪送:1. 舊俗結婚時娘家送給新娘(嫁妝)。 2. 嫁妝。窮山惡水:經常引起災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條件非常差。3.《臺階》尷尬:神色、態度不自然。籌劃:想辦法,定計劃。煩躁:煩悶急躁。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獨自低聲說話。低眉順眼:形容馴良恭順的樣子。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大庭廣眾:人很多的公開場合。若有所失:感覺好像丟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悵惘。言外之意:話里暗含著的沒有直接說出的意思。4.《賣油翁》(1)通假字但手熟爾:同“耳”,罷了。(2)古今異義嘗射于家圃 古義:曾經。今義:吃一點試試;辨別滋味爾安敢輕吾射 古義:怎么。今義:平安;安全但手熟爾 古義:只;不過。今義:轉折連詞,但是。(3)一詞多義之 但微頷之(代詞,指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以我酌油知之(代詞,指射箭也是憑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瀝之(代詞,指葫蘆)笑而遣之(代詞,指賣油翁)其 其發矢十中八九(代詞,代陳堯咨)以錢覆其口(代詞,代葫蘆)以 以我酌油知之(介詞,憑)以錢覆其口(介詞,用)射 嘗射于家圃(動詞,射箭)吾射不亦精乎(名詞,射箭的技藝)爾 但手熟爾(同“耳” ,罷了)爾安敢輕吾射(代詞,你)而 釋擔而立(連詞,表順承)自錢孔入,而錢不濕(連詞,表轉折)康肅笑而遣之(連詞,表修飾)(4)詞類活用但微頷之 名詞用作動詞,原指下巴頦,這里是“點頭”的意思吾射不亦精乎 動詞用作名詞,射技爾安敢輕吾射 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5)特殊句式倒裝句:嘗射于家圃。(介詞結構后置)嘗于家圃射。省略句:自錢孔入。(油)自錢孔入(葫蘆)。(6)譯文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著這一點自夸。(他)曾在自家的菜園里射箭, 有一個賣油老翁放下擔子,站在一旁,斜著眼看他射箭,久久不離開。(老翁)看到陳堯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點點頭。康肅公問道:“你也懂得射技嗎?我射箭的本領難道不精湛嗎?”老翁說:“(這)沒有什么別的(奧秘),不過手法熟練罷了。”康肅公聽后惱怒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的射技?”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懂得這個道理?!?br/>老翁就取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里,(油)從銅錢的孔中注入葫蘆,可是銅錢一點兒也沒有被沾濕。老翁于是說:“我也沒有什么別的(奧秘),只是手法熟練罷了?!笨得C公笑著打發老翁走了。二.文學常識、語法知識(一)作家1、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現代中國的“民族魂”。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說《阿Q正傳》。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 《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二心集》《且介亭雜文》等。2、孫犁,原名孫樹勛,河北省衡水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創始人。代表作有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中篇小說《 鐵木前傳 》、長篇小說《風云初記》等。3、李森祥,浙江衢州人。以農村、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的質樸形象,著有小說《傳世之鼓》《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4、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自成一家,留傳后世的有《六一詩話》、《歐陽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韓柳三蘇歐王曾。5、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館》《龍須溝》《駱駝祥子》《四世同堂》。6、王維,字摩詰,唐代杰出的詩人、畫家。7、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史稱“詩仙”。8、岑參,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9、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二)語法知識1.介詞:跟名詞或介詞結合在一起組成短語,表示對象、方向、地點、時間、比較等。(1)介詞的語法特點:①不能單獨充當謂語。介詞很像動詞,但是動詞能單獨充當謂語,介詞則不能。例如“到”是動詞,“我到北京”用“到”作謂語,可以成句?!皬摹笔墙樵~,“我從北京”則不能成句。②介詞常用在名詞、代詞、動詞等前邊,組成介詞結構(介賓短語),用作修飾語。③不少介詞,都要求用一些特定的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作它的后置成分,組成介詞結構;否則,不合語法結構規律。如下面的句子是病句:我們必須根據山多、水缺、平原少因地制宜地搞好農田基本建設。介詞“根據”缺少對應搭配的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作為后置成分。應該在“平原少”后面加上“的具體情況”或“的特點”,才是正確的句子。(3)常見介詞:自、從、以、當、為、按照;由于、對于、為了、到;和、跟、把、比、在、關于;除了、同、對、向、往、朝……2.連詞:起連接作用的詞語,用來表示并列、轉折、選擇、遞進、條件、因果等關系。(1)連詞的語法特點:連詞只起連接作用,表示前后詞、短語或句子的邏輯關系,不充當句子成分。(2)連詞分類(按前后詞句關系)①并列連詞:表前后并列,各部分同等重要或有相同性質,一般位置可互換。同、與、跟、和、而、并且,及、以及(這兩個意義上有主次,前主后次,不可互換)。②表示選擇關系:如“或者”、“還是”、“要么”、“寧可”。③表示遞進關系:如“不但”、“不僅”、“并且”、“而且”。④表示承接關系:如“而”、“以致”、“于是”。⑤表示偏正關系:如“因為”、“由于”、“所以”、“因此”。⑥表示假設關系:如“假如”、“如果”、“要是”。⑦表示條件關系:如“無論”、“不管”、“只有”、“只要”、“除非”。⑧表示讓步關系:如“雖然”、“固然”、“盡管”、“讓步假設”。⑨表示轉折關系:如“但是”、“可是”、“然而”、“不過”。⑩表示目的關系:如“以便”、“好讓”、“以免”、“省得”。(三)文體知識1、筆記體小說筆記體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是具有小說性質,介于隨筆和小說之間的一種文體。筆記體小說多以人物趣聞逸事、民間故事傳說為題材,具有寫人粗疏、敘事簡約、篇幅短小、形式靈活、不拘一格的特點。筆記小說起源于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代表作有干寶的《搜神記》、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2、回憶性散文(1)概念:回憶性散文也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態為基礎,熔敘事、議論、抒情于一爐,只是在敘述上用回憶過去的方式,對過去發生的事件進行闡述,回憶描寫。(2)特點:首先,回憶性散文是片段式的,它不追求完整性。其次,作為回憶性散文他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雙重視角:一是體驗主體——過去的“我”;二是回憶主體——現在的“我”。文章中既有“當時的我”的感受,也有“現在的我”對“當時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3、小說(1)概念: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2)小說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人物是小說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故事情節通常包括: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幾個部分,有時前面還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這幾個部分組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節,用以展現人物性格,表達中心思想。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重點是社會環境。4.散文化小說(1)概念:散文化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帶有創新性的小說樣式,是小說與散文、詩歌等文體融合的產物,也是一種獨特的跨文體現象。(2)特點:①強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說通過散文化的語言增強抒情性,通過自然環境的渲染,氛圍的營造增強小說的詩意氛圍,注重對民風民俗進行描寫,傳達出純樸的民風和優美的人性人情美。②弱化故事情節:散文化小說采用一種隨意的、散化的小說敘事筆法,小說中只有自然環境、生活片段的描寫。人物被虛化,作為一種意象放入片段式的敘述中,融入小說的抒情氛圍之中,表現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種人情美。三.理解性默寫(一)《竹里館》(王維)1.王維《竹里館》一詩中抒寫詩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視為知音的詩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2.《竹里館》詩中抒寫自己獨坐竹叢,獨具雅興的詩句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3.王維《竹里館》一詩中,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 抒發其寧靜淡泊心情的詩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4.王維《竹里館》一詩中,寫詩人的活動的兩句是: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5.《竹里館》中寫人物活動,體現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6.《竹里館》中用擬人化的手法,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表達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7.王維《竹里館》一詩中用擬人化的手法,表明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的心情的詩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二)春夜洛城聞笛(李白)1.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表達詩人對家鄉的依戀和思鄉之情的兩句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2.《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形容笛聲悠揚、深遠、飄忽不定情狀的兩句是: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3.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詩人聽到《折楊柳》曲調,不覺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的詩句: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4.《春夜洛城聞笛》中與“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城”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5.寫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的是: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6.在《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由聽到“折柳”去而引發濃濃思鄉之情的詩句語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7.《春夜洛城聞笛》一句以樂聲傳達詩人內心的思鄉之情的句子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8.《春夜洛城聞笛》中,詩人運用一唱三嘆的藝術手法強調思鄉之情的句子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9.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兩句運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聞笛后的孤寂心情。10.古人折柳表示送別之情,或盼望親人歸來。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描寫此意的詩句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三)逢入京使(岑參)1.岑參《逢入京使》詩中借寫眼前景色,點明路途遙遠的句子: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2.《逢入京使》中,通過馬上相逢的細節描寫,蘊含詩人復雜情感的詩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3.《逢入京使》中運用夸張手法傳達惜別深情的詩句是: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4. 《逢入京使》中,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的詩句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5.岑參《逢入京使》一詩中寫詩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達懷親之情的兩句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6.岑參《逢入京使》一詩中,表達詩人對家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的兩句是: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7.《逢入京使》一詩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想懷親之情的句子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8.《逢入京使》詩中反映詩人面對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鄉,卻愁思縈懷的詩句: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9.《逢入京使》詩中描繪詩人偶遇老友,萬分喜悅,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報平安的詩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10.岑參在《逢入京使》中用“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兩句抒寫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牽掛的復雜情感。(四)晚春(韓愈)1. 韓愈在《晚春》中寫暮春時節,花木仿佛知曉春將逝去,所以特別珍惜春光爭芳斗艷,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2. 韓愈在《晚春》中通過擬人的修辭寫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3. 韓愈在《晚春》詩中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的句子是: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4. 韓愈在《晚春》中表面揶揄“楊花榆莢”無才思,實則是對他們更深層次的贊許的句子是: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5.韓愈的《晚春》一詩中,贊美不美的事物也不甘示弱,盡力為“晚春”添色的詩句是: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6.《晚春》描述晚春景物,展現詩人豐富想象力的詩句是: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7.暮春時節,百花將謝,卻見有柳絮迎風飛舞,恰似韓愈在《晚春》中描繪的一句: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8.韓愈的《晚春》中寫百花擔心春將歸去,爭芳斗艷,盡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詩句是: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9. 韓愈的《晚春》中表面揶揄“楊花榆莢”無才思,實則是對他們更深層次的贊許的句子是: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10.韓愈在《晚春》中說“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告訴我們趁年輕要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四.《阿長與山海經》(一)內容結構1.結構層次第一部分(1-2段)介紹阿長的身份和姓名。 第二部分(3-12段)簡略敘述憎惡、討厭阿長的原因。(背地里說人長短,睡相不好,阿長講究許多繁瑣的禮節和規矩。) 第三部分(13-29段)詳細敘述阿長講長毛的事情以及為我買回《山海經》。 第四部分(30-31段)補敘阿長悲苦的身世,抒發對阿長深沉的懷念之情。2.主要事件(1)“阿長”這個稱呼的由來;(2)阿長“切切察察”的毛??;(3)阿長擺成“大”字的不雅的睡相;(4)阿長元旦給我吃福橘;(5)阿長給我講得規矩和道理;(6)阿長給我講“長毛”的故事;(7)阿長“謀害”我的隱鼠;(8)阿長給“我”買《山海經》。3.情感變化:全文的線索(欲揚先抑)對阿長不好的習慣,我是充滿了憎惡、討厭、不耐煩;聽到她講“長毛”的故事后,我對她產生空前的敬意;當得知阿長踩死隱鼠后,我的敬意消失,產生怨恨;當長媽媽買來《山海經》時,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4.人物形象阿長是一個舊社會底層勞動婦女的形象。雖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卻樂天安命;雖然沒有文化,粗俗好事、愚昧無知,卻天性純樸善良、仁厚慈愛。(二)主題思想1.本文以兒時對阿長情感態度的起伏變化為線索,運用先抑后揚的手法,既刻畫了阿長粗俗好事、愚昧可笑的一面,又表現了阿長樸實善良、仁厚慈愛的特點,表達了成年后的作者對阿長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復雜情感。2.寫作目的阿長毫不計較“我”對她的各種不屑和無禮,真心實意關心愛護“我”,努力滿足孩子的愿望,這讓成年后的“我”深感慚愧,同時也倍加感激和懷念。因此作者用文字寫下了她的人性美,并借此表達了對舊中國勞動婦女淳樸善良的美好品德的敬意,對她們不幸命運的深切同情,以及對封建思想愚弄人民的嘲諷和批判。(三)寫作手法1.雙重視角(1)成年視角:使文章充滿了溫情和深沉的懷念,并揭示出阿長對“我”成長的重要意義。展現出作者對于像阿長一樣生活困苦、遭遇不幸的下層勞動人民的人文關懷以及自我反思的愧意。①長媽媽,已經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②此外,現在大抵忘卻了,只有元旦的古怪儀式記得最清楚??傊憾际切┈嵵?,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③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④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我終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2)童年視角:真切地寫出了自己對長媽媽的情感變化,使文章起伏有致。兒時的感受使文章富有童趣,兒童的心態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切動人。①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么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②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那當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應該我退讓。③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長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懼憚她什么呢!2.欲揚先抑。以對長媽媽的情感變化為線索。①平時叫阿媽,憎惡時叫阿長②我實在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③多回訴苦……實在是無法可想④元旦辟頭的磨難,總算已經受完⑤煩瑣之至,非常麻煩⑥空前的特別的敬意,似乎深不可測⑦詰問,當面叫她阿長--憎惡⑧新的敬意(四)語言品味1.“偉大的神力”(1)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指攻城時抵擋大炮的神力。“偉大的神力”包含著荒誕和調侃的意味,表現了阿長的無知可笑,為后文阿長出人意料地買來《山海經》埋下伏筆。(2)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指沒有文化的阿長竟然幫“我”買來了“我”朝思暮想的《山海經》,而這是“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偉大的神力”雖帶夸張,卻是作者以孩童口吻發出的最熱烈、最真誠的贊美。2.大詞小用(1)但到憎惡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作者兒時曾養過一種拇指大的隱鼠,常把它放在書桌上,看它舔吃墨汁,后來這隱鼠“緣著長媽媽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腳踩死了。阿長的舉動本是突然受驚的應激反應,而“我”卻認為阿長故意害死了自己的寵物、玩伴。“憎惡”“謀死”大詞小用,夸張地體現了兒童的心理,表達了“我”對阿長的不滿和憤怒。(2)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過去“我”厭惡阿長,但阿長講了長毛的荒誕故事,兒時的“我”信以為真,相信阿長的確具有抵擋大炮的“偉大的神力”,對她不僅轉為尊敬,而且達到“空前”的程度。夸張的修辭生動地體現了兒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著成年的“我”在寫作時流露出的對阿長迷信的調侃。(3)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用了“霹靂”、“震悚”“新的敬意”、“偉大的神力”來寫“我”得到《山海經》時的反應?!冬F代漢語詞典》將“霹靂”解釋為:云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雷電現象。響聲很大,能對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震悚”解釋為:因恐懼而顫動;震驚(書面語)。將這兩個詞用于描述一個孩童的反應,是極度夸張且不符合文中口語情境的,但又格外貼切地體現出幼時的自己對這本圖畫書近乎莊重的珍視以及意外得到渴慕至極的“寶書”時的內心震動,使后文“我”心中產生“新的敬意”、認為阿長有“偉大的神力”的表述合理化,同時亦能讓讀者體會到,此時的“敬意”不再是反諷,更多的是由衷的感動與感激。五.《山地回憶》(一)內容結構1.結構分層第1部分:想給農民代表送布,粗布衣服引出回憶。第2部分:回憶與妞兒一家的交往。第3部分:買布送給大伯全家,妞兒用紅布做紅旗。2.主要片段:以一雙襪子為線索展開回憶。河邊洗臉偶遇妞兒,爭論衛生引出襪子;妞兒制作粗布襪子,我幫大伯曲陽販棗;妞兒決定買織布機,學會全套織布手藝;穿上襪子抗戰三年,黃河洗澡丟失襪子;3.倒敘開頭小說開篇運用倒敘的手法,由農民代表身上穿的一件“山地藍”粗布衣服,想到多年前艱苦的山地戰斗生活;由山地不種棉花,以麻代線,引出一雙麻線襪子的故事,追憶“我”和女孩那段難忘的往事。這種寫法一方面給人特別真實親切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巧妙烘托出當年半塊布頭、一雙襪子的深情。4.結尾呼應回憶結束,又回到故事起點接續敘述。“我”同大伯到百貨公司去買布,與開頭寫“我”買布的想法遙相呼應,這樣寫使小說結構緊湊,首尾圓合。從“送襪子”到“做國旗”,反映了兩個時代的偉大進程,表現了革命群眾對戰爭勝利和新中國成立的無比歡欣和熱愛。簡單交代女孩的現狀,再次點明她好學要強的性格,揭示我懷念她的主要原因。(二)主題思想1.小說通過對“山地藍”的回憶,講洗臉、做飯、紡線、販棗等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在抗日戰爭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建立起來的革命戰士同人民群眾之間的魚水深情,贊美了新中國新氣象、開拓創新精神。2.襪子的作用(1)襪子是貫穿小說的一條線索,并且推動情節向前發展。開頭由阜平麻納襪底引出回憶,然后寫妞兒做襪子,我穿上襪子打日本,最后在黃河邊丟失襪子。(2)象征著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親密無間的關系。妞兒憐惜“我”冬天光腳打仗,給“我”做一雙襪子,表現了對子弟兵的無私關愛之情。襪子的堅實牢固象征著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偶然的疏忽雖沖走襪子,卻永遠沖不掉“我”對山地生活的回憶和對姑娘的懷念。(3)以小見大,深化主題。從“送襪子”到“做國旗”,反映了兩個時代的偉大進程,表現了革命群眾對戰爭勝利和新中國成立的無比歡欣和熱愛。從中也體現了孫犁小說以小見大,讓“細枝末節”放射出時代光芒的特點。(三)人物描寫1.對話描寫:①通過對話引主要人物出場。小說以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方法,引領了女孩子出場。②通過對話刻畫人物。全文中,大部分內容都是直接引語,活靈活現地刻畫了女孩子心直口快、善良勤勞的鮮明性格。③通過對話鋪張(推動)情節。小說主要敘述了“衛生話題”“做襪子”“作運輸”“買織布機”等故事情節,這些故事情節,都是通過人物對話中鋪展推動的。④運用對話中的伏筆、照應,使文章渾然一體。文章中兩次關于“打敗了日本,占了北平”的對話,前后相應,表現了對話語言的構思精巧與渾然一體。2.人物形象:(1)性情爽朗、心直口快:從開篇女孩子罵人的話,到關心他沒襪子,再到關于占領北平揶揄的語句,都反映女孩子有話不藏,熱情大方,開朗直白的性格。(2)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從女孩主動幫我做襪子,要我去她家洗臉、吃飯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3)心靈手巧、勤勞純樸:女孩子會做襪子,一學就會織布等,說明了她的心靈手巧,做事勤快,熱愛勞動。(四)語言品味1.環境細節描寫:我每天到河邊去洗臉,河里結了冰,我登在冰凍的石頭上,把冰砸破,浸濕毛巾,等我擦完臉,毛巾也就凍挺了。有一天早晨,刮著冷風,只有一抹陽光,黃黃的落在河對面的山坡上。冰凍的河流,刺骨的冷風,罕見的陽光,從細節上寫出了山地環境的惡劣,為人物的出場提供背景。2.外貌細節描寫:我站立起來轉過身去,才看見洗菜的是個女孩子,也不過十六七歲。風吹紅了她的臉,象帶霜的柿葉,水凍腫了她的手,象上凍的紅蘿卜。她穿的衣服很單薄,就是那種藍色的破襖褲。此段肖像描寫很有特色:重神似不重形貌,比喻性描繪生動傳神,耐人尋味,重點突出女孩貧寒的身份和吃苦耐勤的特征。3.動作細節描寫:她說著,扭著身子逆著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塊尖石上,把菜籃浸進水里,把兩手插在襖襟底下取暖,望著我笑了。一系列的動作細節描寫,將女孩俏皮活潑、率真可愛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兩人之間的緊張氣氛也被燦爛的笑容化解了。4.側面細節描寫:女孩子早起晚睡給我們做飯,飯食很好。一天,大伯說: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嗎?”“往年,我一個人背棗,我們妞兒是不會給我吃這么好的!”大伯口中的“沾光”,從側面表現出女孩的質樸善良和對子弟兵的無私關愛之情。六.《臺階》(一)內容結構1、分層:(1)開端:夢想造臺階;(1-9)①父親年輕時造了三級青石臺階;②父親立志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2)發展:準備造臺階;(10-16)①父親撿磚瓦、撿鵝卵石;②父親種田、砍柴攢錢。(3)高潮:建造新臺階;(17-25)①父親起早貪黑造屋;②父親起早踏黃泥;③父親抬青石板閃了腰;④父親精心養護臺階。(4)結局:臺階成,人已老。(26-32)①父親坐在新臺階上卻感覺不自在;②父親挑水上新臺階卻閃了腰。2、情感變化:(1)渴盼:日夜盼著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2)積極:父親就是這樣準備了大半輩子。(3)興奮:父親很興奮,精力很旺盛,臉上總是掛著笑容。(4)失落:不自在、煩躁、失去了興趣、若有所失。3、人物形象(1)要強的父親: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他日夜盼著,準備著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2)勤勞的父親:雞叫三遍時父親出發,黃昏貼近家門口時歸來,把柴靠在墻根上,很疲倦地坐在臺階上,把已經磨穿了底的草鞋脫下來,壘在門墻邊。一個冬天下來,破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門口空地上鵝卵石堆得小山般高。(3)謙卑的父親:打招呼……父親不知怎么就回答錯了。第二次他再坐臺階上時就比上次低了一級,他總覺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級他還是不自在,便一級級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級,他又覺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門檻上去。(4)不服老的父親:父親卻沒真正覺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們一起去撬老屋門口那三塊青石板。父親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時腰閃了一下。我就不讓他抬,他堅持要抬。抬的時候,他的一只手按著腰。挑水時我連忙去搶父親的擔子,他卻很粗暴地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二)主題思想課文講述了“父親”建造高臺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自尊要強、吃苦耐勞、老實本分、堅韌不拔的農民形象。作者通過父親的物質理想得以實現,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結局,引發讀者對物質與精神雙重追求錯位現象的多元思考。(三)細節描寫1.父親的草鞋。拖著一雙濕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來。剩下半個月用來過年、編草鞋。父親穿著草鞋去山里砍柴。黃昏貼近家門口時歸來,把柴靠在墻根上,很疲倦地坐在臺階上,把已經磨穿了底的草鞋脫下來,壘在門墻邊。一個冬天下來,破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草鞋“磨穿了底”“堆得超過了臺階”,側面表現了勞動強度之大,勞動之艱辛,生動表現了父親為建造新屋而付出之多,突出了父親的勤勞和執著。2.父親的腳:他的腳板寬大,裂著許多干溝,溝里嵌著沙子和泥土。義親的這雙腳是洗不干凈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著一雙濕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來。大概到了過年,父親才在家里洗一次腳……盆水冒著熱氣,父親就坐在臺階上很耐心地洗。因為沙子多,父親要了個板刷在腳上沙啦沙啦地刷。后來父親的腳終于洗好了,終于洗出了腳的本色,卻也是黃幾幾的,是泥土的顏色。我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漿,木盆底上還積了一層沙。對父親腳板和洗腳的詳細描寫,寫出了父親終年勞作的辛苦,表現了父親吃苦耐勞的品質,也說明了家庭的貧窮。擬聲詞“唿嗒唿嗒”“沙啦沙啦”的運用,使描寫更具表現力,更有畫面感,更能表現父親的辛勞。3.父親的頭發父親頭發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他那顆很倔的頭顱埋在膝蓋里半晌都沒動,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頭發上露珠的動態變化,既體現了父親的辛苦,又表現了父親充滿活力,表達了“我”對父親的關愛和敬佩。形象的比喻,既突出了父親的衰老,又烘托了父親沮喪、失落的心情,表達了“我”對父親的心疼和敬意。七.《賣油翁》(一)內容結構1.開端:陳堯咨善射,賣油翁但微頷之;2.發展:陳堯咨責問,賣油翁“但手熟爾”;3.高潮:陳堯咨忿然,賣油翁“酌油知之”;4.結局:陳堯咨笑而遣之。(二)主題思想文章通過陳堯咨與賣油翁的對話以及賣油翁酌油的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時也含蓄地告誡人們:即使有長處也不能驕傲自滿。(三)寫作手法1.對比手法。人物 陳堯咨 賣油翁身份 康肅公--大人物 賣油翁--小人物語言 盛氣凌人 不卑不亢神態 自矜、夸耀 從容自若性格 傲慢急躁 沉穩淡定詳略 略寫 詳寫寫法:通過對比,以陳堯咨來襯托賣油翁,來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2.細節描寫。(1)賣油翁:①神態:睨之。但微頷之。(不以為意,勉強認可。)②語言: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不卑不亢的藐視)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從容自若的平和)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保ǖ驼{謙虛的淡定)③動作:徐以杓酌油瀝之。(氣定神閑,技藝精湛)(2)陳堯咨:①動作:發矢十中八九。(善射,箭法高超。)②語言“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盛氣凌人的不滿,恃技自傲的夸耀)“爾安敢輕吾射!”(傲慢怒斥,脾氣暴躁)③神態:自矜,忿然,笑而遣之。(既有尷尬解嘲,也有通達爽快。)(四)語言賞析1.人物描寫豐富生動。(1)“睨之久而不去”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激化了故事的矛盾。(2)“但微頷之”為后面寫陳堯咨很生氣設置了懸念,埋下了伏筆。(3)將“瀝錢眼中入葫蘆”改成“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更具體地突出了賣油翁技藝的高超?!靶臁?,表現了賣油翁悠然、毫不在意、漫不經心的樣子。這個“徐”字通過放大細節,表現了人物的形象。(4)“陳笑而釋之”改成了“康肅笑而遣之”,“釋”換成了“遣”。“釋”說明陳堯咨本來是打算把賣油翁抓起來的,課文中變為“笑而遣之”,“遣”是打發。這樣改說明陳堯咨心中有了羞愧感。“遣”表明陳康肅公此時已經釋然,不再“忿然”,其表現才是“笑而遣之”。2.語氣表達細致入微。(1)賣油翁的三句回答,修改后人物形象顯得更自信、更篤定了?!盁o它能”刪掉“能”,語句變得簡潔明了,顯得說話的人很自信。(2)“爾知射乎? 吾射精乎”改成了“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吾射精乎”是設問句,改成“吾射不亦精乎”后,是反問句,這就通過加強語氣突出了陳堯咨驕傲的個性特征。(3)“汝何敢輕吾射!”和“爾安敢輕吾射!”“爾安敢輕吾射!”語氣更強烈,更能表達對賣油翁的輕視和憤怒?!叭辍笔蔷捶Q,比較書面化;“爾”是口語化表達?!盃枴庇迷谶@里語氣強烈,帶有憤怒、輕蔑甚至討厭的意思。“何”表達尊敬,“安”含有憤怒,“何”在音節上聽起來內斂低沉,“安”在音節上聽起來明亮高亢,更適合表達陳堯咨的憤怒。八.《駱駝祥子》(一)主要內容1.概述:小說以祥子買車三起三落,“希望→奮斗→幻滅”為主線,以祥子與各種人物的關系為副線,采用縱向結構和多側面立體式機構相結合的方法,自然地把市民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畫面和社會的黑暗腐敗圖景錯落有致地交織起來。2.三起三落第一起:他來到北平當人力車夫,苦干三年,湊足了一百元,給自己買了輛新車。第一落:他連人帶車被憲兵抓去當壯丁。理想第一次破滅。第二起:祥子逃了出來,順手牽了三匹駱駝來賣,之后拼命拉車,省吃儉用攢錢準備買新車。第二落:在曹先生家干包月的時候,辛辛苦苦攢的錢也被孫偵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滅。第三起: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讓祥子又有車拉。第三落: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祥子的命運三部曲是:精進向上——不甘失敗——自甘墮落。(二)人物形象1.概括:勤勞正直、誠實善良、純潔憨厚、堅強健壯的車夫,具有狹隘孤立的個人奮斗思想;但是殘酷腐敗的黑暗社會使他墮落為自私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2.分析(1)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1)他有自己卑微的理想,于是從農村來到城市謀生。(2)把買一輛自己的車作為生活目標,幻想著有了車就如同在鄉間有了田地一樣,能憑著自己的勤勞換取安穩的生活。(3)善良淳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一貫的要強和奮斗,也是不安于卑賤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對老馬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其善良正直。(4)在與虎妞的不幸婚姻生活以及小福子的真摯感情中,都表現其對獨立人格的真實和對美好人性的追求。(2)性格有一定缺陷。(1)作為一個沒有覺悟的個體勞動者,盡管懷著改善自己生活的迫切要求,卻完全不懂得什么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確道路。(2)他從來沒有想到應該大家團結起來進行斗爭,而僅僅是執拗地幻想憑借個人的要強和努力達到自己的人生目的。(3)他的人生理想是狹小的,斗爭方式是錯誤的,這就決定其孤獨、脆弱,最終完全向命運屈服,一步步走向深淵。(4)小說最后寫祥子完全變了個人,變得懶惰、貪婪、麻木、缺德;打架、使壞、逛窯子等。真正成為“個人主義的末路鬼”。(三)悲劇原因個人原因:1.直接原因:祥子所受的心理打擊:(1)視如珍寶心愛的車,被士兵搶走;(2)從軍隊死里逃生出來后,準備攢錢再買車,結果錢卻被敲詐搶劫一洗而空;(3)虎妞難產而死,為了葬禮把車賣了,人車兩空;(4)找小福子暢想未來,卻發現她卻已經離開人世。2.性格原因:目光短淺、盲目保守、孤獨軟弱(1)樂觀與盲目。祥子從鄉間來到城市,對生活滿懷熱情和樂觀態度,即便車丟了、錢被劫,依然不懈努力,有著積極向上的個人奮斗精神。但是他無法認清災難的社會根源,不知道個人的努力比起社會沉重的壓迫是多么微不足道。(2)勤快與保守。為了湊夠買車的錢,祥子勤快地奔跑。但農民的狹隘意識,使他為了錢冒險到戰火四起的西郊拉車,結果連人帶車被劫了。而為了再買新車,又不斷埋頭苦干,當錢攢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被特務敲詐了,假如祥子聽高媽的話,把錢存進銀行,就不會遭此災禍。天天把錢放在手心才覺得舒坦,正是小農保守的典型心理和性格特征。(3)外剛與內軟。從外表到內心都曾經是駱駝般堅韌的祥子,心靈深處卻又始終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孤獨感和軟弱感,幾乎遇到什么都束手無策。(4)有較強的生活欲望卻又不能看清社會的本質。要強的祥子終于變成一個茍活于世的行尸走肉。匱乏精神支柱,在簡單的物質生活目標墜入無望深淵之后,祥子也完成他自己一生的悲劇。3.階層原因:個人主義的自私狹隘性他的思想由原先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向往,安于平淡的生活方式,可這一切都在他所受到心理打擊后所喪失了。另一個是祥子思想的局限性,他沒有認清當時的社會本質,也沒有意識到光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改變自身命運的。他一直在一個人奮斗,拼盡全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隨波逐流于骯臟的黑暗社會。周圍人的因素1. 與虎妞的婚姻因素(1)原文:這個走獸,穿著紅襖,已經捉到他,還預備著細細的收拾他。誰都能收拾他,這個走獸特別特別的厲害,要一刻不離的守著他,向他瞪眼,向他發笑,而且能緊緊的抱住他,把他所有的力量吸盡,他沒法逃脫。——P105(2)分析:婚姻原因是祥子墮落的原因之一。祥子和虎妞的婚姻可以說是畸形的?;㈡]有用正常的方式來取得祥子的愛,而是把他騙到自己的房間并抓到了他的把柄。祥子在無可奈何之下只好與虎妞成婚。在虎妞懷孕后,祥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稍诨㈡るy產而死,新買的車給她辦了喪事后,祥子再一次被生活所打擊,跌入了墮落的黑暗深淵。2. 與小福子的愛情因素祥子心里是喜歡小福子的,在他的觀念中,他們倆都是窮人,都是無產者,都是被人欺侮,他同情她,也同情自己,是上蒼將他倆連在一起。當他知道小福子死后,他的希望就破滅了。于是,他就那么迷迷迷糊糊地往下墜,墜入那無底的泥潭?!八?,他喝,他嫖,他賭,他懶,他狡猾,因為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摘去了。他只剩下那個高大的肉架子,等著潰爛,預備著到亂死崗去?!?br/>3. 職業前景因素:車夫老馬、二強子原文:“茶還沒有沏來,老車夫的頭慢慢往下低,低著低著,全身都溜下去?!薄案刹菟频幕野l,臉上的泥,炭條似的手,和那個破帽頭與棉襖。”。祥子給他買包子,其實不只是同情老馬生活的窘迫,祥子在老馬身上仿佛看到了以后的自己。祥子即使能和小福子在一起,過上他理想的生活,一直踏實努力地拉車,他的結局也無非是另一個老馬。如果依他性格的軟弱,也有可能像二強子一樣墮落到賣兒賣女,麻木度日。社會因素1.首先,小說寫的“逃匪”“偵探”等欺壓,都反映出二三十年代那個動蕩的社會背景。①軍閥混亂,特務橫行,壓迫者的壓迫,使得祥子悲劇具有社會批判的內涵。②是這個失去公平、公正、腐敗混亂的社會,活生生地將人變成非人。因為社會的黑暗,毀壞了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條件。2.其次,現代城市文明對美好人性的腐蝕。①作者創作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車夫的內心狀態觀察地獄是什么樣子”,這里的地獄指的就是那個在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道德淪落的社會,也是為金錢所腐蝕了的畸形的人倫關系,如虎妞的變態情欲、二強子逼女賣淫的病態行為等。②祥子從農村來到城市,結果被物欲橫流的社會所吞沒,自己也成為其中一部分。③老舍對城市中欲(財產貪欲、情欲)的反感和對城市人倫關系中丑的嫌惡,主要出于道德的審視,從中我們可看到老舍對病態的城市文明給人性帶來的傷害的深深憂慮。(四)主題思想1. 批判國民性;2.批判社會;3.反思中國社會階級固化和貧富差距;4.揭示個人奮斗不是勞動人民擺脫貧困改變境遇的正確道路。(五)閱讀方法:圈點、批注、做筆記1.圈點雖然是隨手勾畫,但勾畫的內容應該是文章的重點、難點、疑點或者是自己深有體會之處。2.批注可以從作品的內容、結構、寫作手法、語言特色等方面著手,或展開聯想、想象,補充原文內容,或寫出心得體會,提出自己的見解。3.經典作品需要反復閱讀,每一次圈點和批注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般循著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從解決字詞方面的疑問,到重點語句的理解,再到全篇內容的把握。4.可以給自己設定一些圈點和批注的符號。如用圓點或圓圈表示精警之處,用問號表示質疑,用嘆號表示強調,用直線表示需要著重記憶或領會,用波浪線表示重要語句,用豎線或斜線表示段落層次的劃分,等等。符號設定之后,每個人要養成固定使用的習慣,這樣在整理讀書筆記時才不至于凌亂。5.做筆記可以幫助重溫作品內容,積累語言和素材,記錄、整理閱讀中的思考與發現,有助于提升讀書質量,提高分析和鑒賞能力。做筆記,主要有寫提要和寫心得兩大類。寫提要,就是用精練的語言準確概括作品某部分或全書的要點。所寫的提要,可以是語意連貫的成段文字,也可以是按層次和要點羅列的提綱,還可以是能夠體現作品結構的圖表。寫心得,則是記錄自己閱讀時的體驗、感想,如自己對于作品的內容(人物、情節、情感、思想等)和形式(寫作技巧、行文風格、藝術特色等)的看法和評價,以及自己在閱讀中生發的新認識、新觀點??梢灾粚ζ渲心骋粋€或幾個點進行評論,也可以針對作品整體發表感想,還可以與其他作品進行比較,或聯系現實生活進行分析。(六)專題探究。專題一:給祥子寫小傳本書以主人公祥子的奮斗和毀滅作為線索,可以說是祥子一生的記錄。請根據作品的內容,寫一篇祥子的小傳,完整地勾勒出祥子的經歷。寫完后注意對照作品進一步修改,力求做到準確無誤。示例:祥子本是農村人,后來到老北京當人力車夫。他苦干三年,終于湊足一百塊錢,用自己的血汗錢買了一輛屬于自己的新車。但是沒過多久,軍閥混戰,在戰亂中祥子連車帶人被“匪兵”捉了去。祥子在夜里趁亂逃出了軍營,并且順手牽走了部隊丟下的三匹駱駝。他賣掉駱駝,拼命拉車攢錢,省吃儉用準備再買新車。可好景不長,祥子在曹家干包月時,他辛苦攢的錢又被孫偵探敲詐走。后來,因為虎妞的誘惑和逼迫,他不得不與她結婚?;楹?,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同院的二強子的車??墒牵髞砘㈡ひ驗殡y產而死,祥子又不得不賣掉車來料理虎妞的喪事。經歷了這三起三落,再加上祥子喜歡的小福子自殺,他心中最后一星希望的火花被吹熄了,他的希望完全破滅了,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由一個上進好強的有為青年淪為自甘墮落的行尸走肉。專題二:探尋悲劇原因讀完全書,祥子最終走向毀滅的命運悲劇無疑會給你強烈的震撼。到底是什么力量毀滅了這個曾經生氣勃勃的人?悲劇的原因何在?帶著思考精讀一些章節,并查找資料,寫下你的探究結果,然后和同學就此做一次深入的討論。悲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當時的社會制度和反動勢力的迫害,這是造成祥子悲劇的客觀原因;二是祥子自身性格的局限性、墮落性、劣根性,這是造成他悲劇的主觀原因;三是和虎妞的不正常的結合,這是導致祥子悲劇性結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專題三:話說“洋車夫”書中除了祥子外,還寫了形形色色的洋車夫,留下了關于老北京洋車夫這一行當的珍貴歷史記錄。請根據書中內容進行梳理,從職業特點、人員構成、生活狀況等方面介紹洋車夫這個行當的情況。示例:老北京的洋車夫,有拉白天的、拉晚兒的、拉包月的、拉散座的,不同的形式反映出當時不同階層的需求。拉洋車的人都是窮苦人出身,靠賣苦力掙錢。民國時期,老北京的經濟落后,工商業發展遲緩,加上軍閥混戰,大量的失業者為生計所迫去拉車。周邊的破產農民涌入老北京后,很難找到工作,也只能以拉車為業。他們的居住條件很差,一般是租房或住在車廠的房子里。一間屋可以租給幾個人,大通鋪,每人只占一席之地。人力車夫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職業,不但拉車時間長,而且拉車時需要長時間奔跑,勞動強度大。拉車全憑力氣賺錢,車夫早晚奔波,如果一天不拉車,就一天沒飯吃。專題四:品析“京味兒”作品對老北京的人情風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獨特的語言習慣等做了細致入微的描繪,閱讀中你一定感受到了其中散發著的濃濃“京味兒”吧。請選擇一個角度,摘抄一些片段,說說其中是如何體現這一特點的。作品對老北京的人情風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獨特的語言習慣等做了細致入微的描繪,閱讀中你一定感受到了其中散發著的濃濃“京味兒”吧。請選擇一個角度,摘抄一些片段,說說其中是如何體現這一特點的。《駱駝祥子》中的“京味兒”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用北京話寫北京人。如對祥子的描寫:“看著那高等的車夫,他計劃著怎樣殺進他的腰去,好更顯出他的鐵扇面似的胸,與直硬的背;扭頭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寬,多么威嚴!殺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褲,褲腳用雞腸子帶兒系住,露出那對‘出號’的大腳!”這里的“殺好了腰”“雞腸子帶兒”“‘出號’的大腳”都是典型的北京通俗語言的運用。老舍用這些大白話來寫一個車夫實在是恰到好處。再者,北京話里的兒化韻帶有一種特殊的風味,令人一聽就會感覺出它是北京的土特產。如“夠上買車的數兒”“擱在兜兒里”等。二是寫出濃郁、多彩的北京風土習俗、人情世態。如小說中寫道:“‘你這是怎么了,老妹子!到了我這兒啦,還沒個車錢嗎!老妹子!坐上啦!’她到這時候,才摸出來一毛錢。祥子看得清清楚楚,遞過那一毛錢的時候,太太的手有點哆嗦。送完了客,幫著張媽把牌桌什么的收拾好,祥子看了太太一眼。太太叫張媽去拿點開水,等張媽出了屋門,她拿出一毛錢來:‘拿去別拿眼緊掃搭著我!’祥子的臉忽然紫了……·這就是當時北京市民的生活習慣,老舍幾句話就把太太的愛面子和吝嗇、祥子希望按慣例得到賞錢和對只有一毛錢的不滿都寫了出來。這就是雇主和雇工的矛盾,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的人情世態。三是寫出時代、民族、歷史等文化傳統積淀在北京人精神、氣質、性格上形成的內在特征。如:“看著那裹著灰沙的風從他面前掃過去,他點點頭。風吹彎了路旁的樹木,撕碎了店戶的布幌,揭凈了墻上的報單,遮昏了太陽,唱著,叫著,吼著,回蕩著;忽然直馳……忽然橫掃……可是,祥子在那里看著;他剛從風里出來,風并沒能把他怎樣了!勝利是祥子的!”這段描寫中,有老北京特有的大風沙,在老北京住久了的祥子自然很懂得如何去應付,同時也暗示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環境。但祥子勇敢頑強地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他身上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祥子是一個既有地方性格特征又具有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形象,這不僅引起了人們對祥子一生不幸遭遇的同情,而且引起了人們更深刻的思考:為了不再重復祥子的悲劇,必須否定那個不合理的舊制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