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1.(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屬于空氣質量報告中需要監測的污染物是(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水蒸氣 D.顆粒物PM2.52.(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條件中,不是與土壤含水量多少密切相關的是( )A.降水 B.蒸發 C.營養物質 D.土壤質地3.(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物質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使液體溫度明顯降低的是( )A.蔗糖 B.氯化鈉 C.硝酸銨 D.氫氧化鈉4.(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生物中屬于孢子生殖的是( )①蘑菇 ②水稻 ③葫蘆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5.(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中表示蝴蝶變態發育過程中蛹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果沒有空氣,下列實驗仍能進行的是( )A.覆杯實驗 B.小孔成像實驗C.馬德堡半球實驗 D.木炭燃燒實驗7.(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與科學知識對應正確的是( )A.灑水降溫——熔化吸熱 B.冰袋冷敷——升華吸熱C.蒸汽熨燙——液化放熱 D.干冰保鮮——凝華放熱8.(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農諺不能體現非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 )A.小滿小滿,谷粒漸滿 B.清明雨漣漣,一年好種田C.糞草糞草,莊稼之寶 D.山上多種樹,勝似修水庫9.(2024七下·慈溪期末)用氯化鈉固體和水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不需要的儀器是( )A.酒精燈 B.玻璃棒C.燒杯 D.量筒10.(2024七下·慈溪期末)歸納圖常用來表示物質間的包含關系。下列歸納圖表示正確的是( )A. B.C. D.11.(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關于水電解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純水能加快電解的速度B.陰極產生氣泡的速度更快C.電解生成的兩種氣體質量比為2:1D.水的電解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12.(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關于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敘述錯誤的是( )A.雌雄青蛙抱對有利于體內受精B.蘋果的嫁接繁殖屬于無性生殖C.人的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是胎盤D.女孩青春期出現月經,與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關13.(2024七下·慈溪期末)小敏在鑒別氫氣、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四瓶無色氣體時,對它們的部分性質進行歸納梳理并編制了檢索表(如圖)。檢索表中S代表的是( )檢索表 1a只有可燃性……………………P 1b不具有可燃性…………………2 2a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Q 2b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3 3a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R 3b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SA.氫氣 B.氮氣 C.氧氣 D.二氧化碳14.(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有關果實和種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玉米粒由胚珠發育而成B.西瓜子由子房發育而成C.葵花籽的外殼由珠被發育而成D.桃子的主要食用部分由子房壁發育而成15.(2024七下·慈溪期末)對自然界中的某生物個體來說,影響它的生物因素是( )A.陽光、氣溫和水分等B.只有群落內的異種生物個體C.只有群落內的同種其它生物個體D.群落內的異種生物個體和同種其它生物個體16.(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甲所示是一種簡易的天氣預報瓶,瓶內裝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鉀晶體,可根據瓶內晶體的析出量來判斷氣溫的大致變化。如將瓶子放置于20℃的環境下,出現的現象如圖乙所示。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陸續出現如圖丙、丁所示的現象。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外界溫度在不斷地下降B.溶液中溶質質量的大小關系是:圖丙>圖乙>圖丁C.從圖乙到圖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小D.圖丙中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17.(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是馬鈴薯兩種繁育方式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丙只具有乙的遺傳物質 B.兩種繁育方式都是有性生殖C.丙個體由a中的胚芽發育而成 D.扦插與繁育方式②的實質相同18.(2024七下·慈溪期末)足量的蠟燭在如圖甲所示密閉裝置內燃燒至熄滅,用傳感器測出這個過程中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瓶內氧氣被消耗完使蠟燭熄滅B.蠟燭燃燒使得瓶內二氧化碳氣體增多C.燃燒過程瓶內氧氣的體積分數非均勻減少D.蠟燭熄滅后瓶內仍然存在多種氣體19.(2024七下·慈溪期末)為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設計實驗如圖,將氧氣通入V形玻璃管,觀察到熱水中未燃燒的白磷開始劇烈燃燒。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不合理的是( )A.白磷燃燒需要氧氣B.熱水只是提高白磷的溫度C.白磷著火點不高于80℃D.氣球起緩沖和避免燃燒產物直接逸出的作用20.(2024七下·慈溪期末)以下是某科技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尋找“有色影子”的活動方案。用一種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會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疊加另一種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方案 照射光源的顏色 背景板的顏色 疊加光源的顏色① 白 紅 藍② 紅 藍 黃③ 藍 白 紅④ 綠 黃 藍A.方案① B.方案② C.方案③ D.方案④21.(2024七下·慈溪期末)憑手感可以判別土壤的質地,如最易搓成條狀的是 。在土壤結構中,對農業生產最有價值的是 結構。22.(2024七下·慈溪期末)2023年5月13日,我省多個地區的人們看到太陽的周圍出現一個彩色的光圈,如圖。這是一種罕見的天象——日暈,它是光透過高空云層中的冰晶 形成的,這種現象說明太陽光是 單色光。23.(2024七下·慈溪期末)第十九屆亞運會已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舉辦,所使用的火炬名為“薪火”,寓意著中華文明薪火相傳。(1)保持“薪火”火種不滅需要充足的燃料、燃料與氧氣接觸和 。(2)物質與氧氣的作用除了燃燒,還有緩慢氧化,試舉一例緩慢氧化: 。24.(2024七下·慈溪期末)綠色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要經歷傳粉、受精等過程。(1)植物是依靠 來識別同種花粉。(2)花粉管進入胚珠的路線是 (用序號和箭頭表示)。①子房 ②柱頭 ③珠孔 ④花柱25.(2024七下·慈溪期末)為防止鳥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種草的試驗區用網罩了起來。過一段時間發現,草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罩網的天然草原,牧草卻生長良好。根據該事例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上述天然草原的一條食物鏈: 。(2)鳥和蟲之間的關系是 。26.(2024七下·慈溪期末)許多食品和藥物的生產都離不開微生物。(1)微生物不僅繁殖速度快,而且繁殖方式多樣,如酵母菌能進行出芽生殖,乳酸菌和大腸桿菌主要進行 生殖等。(2)利用酵母菌制作饅頭時,酵母菌產生的 在面團中形成許多小孔,能使饅頭又膨大又松軟。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和酸奶時,容器須密封,原因是乳酸菌在 條件下進行發酵。27.(2024七下·慈溪期末)一定溫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較長一段時間后,狀態如圖甲所示,據圖可知此時的糖水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狀態如圖乙所示,則一定發生改變的是 。(填選項)①溶質的質量 ②蔗糖的溶解度 ③溶質的質量分數 ④溶質與溶劑質量比28.(2024七下·慈溪期末)硼酸是一種白色固體,為探究硼酸在水中的溶解情況,進行如下實驗:在A~G七個燒杯中各加入25.0g硼酸,再分別加入100g水;在不同溫度下,攪拌使固體充分溶解后靜置,測定溶液中硼酸的含量。實驗結果見下表。溫度(℃) 20 30 40 60 80 90 100靜置后的現象100g水中溶解的硼酸質量(g) 5.0 6.7 8.7 14.8 23.6 25.0 25.0(1)D中的溶液是硼酸的 (填“飽和溶液”或“不飽和溶液”);F中硼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2)現需15%硼酸溶液100g用于實驗。請將配制該溶液的實驗操作步驟補充完整:稱取15g硼酸固體于燒杯中, 。29.(2024七下·慈溪期末)1774年10月,拉瓦錫利用如圖裝置研究空氣的成分,曲頸瓶和玻璃鐘罩內都為汞,最終他確認了一種新氣體,并正式命名為“氧氣”。通過實驗拉瓦錫徹底地推翻了燃素說,并建立了科學的燃燒學說。科學史再現:如圖所示,調節玻璃鐘罩與汞槽中的汞液面相平,做好標記,測得玻璃鐘罩內約有36體積的空氣,曲頸瓶內約14體積空氣。精確記錄裝置內溫度和氣壓,點燃火爐加熱裝置,約12天判斷已經完全反應熄滅火爐,曲頸瓶中出現了紅色的固體。讓器皿冷卻至初始溫度,移動鐘罩使罩內汞液面再次和汞槽中液面相平,測得裝置總剩余氣體為43體積。已知汞為銀白色液體,氧化汞為紅色固體。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判斷拉瓦錫實驗中汞和氧氣已完全反應的依據是 。(3)在拉瓦錫實驗中,汞槽中汞的作用是 (寫出一點)。(4)拉瓦錫實驗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30.(2024七下·慈溪期末)(1)小科用兩個硬紙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圖所示,眼睛在屏的 (填“左”或“右”)邊觀察,他發現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離小孔越遠,像就越大;(2)小科測出了像到小孔不同距離時像的高度,部分數據如下表,則“★”處的數值是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像到小孔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3)小科知道樹蔭下的圓形光斑就是太陽通過樹葉間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測出了某一個光斑的直徑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為1.5m,從書上查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1.5×1011m,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以估算太陽的直徑為 m。31.(2024七下·慈溪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在學習了“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后,開展“各種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的探究活動。他們采集了一定數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滌劑作為污染物,在魚缸中進行實驗觀察。①他們作出的假設:各種污染物可能會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②他們設計的實驗方案:在3個相同的魚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編號1、2、3;在1、2號魚缸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滌劑;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別放入上述魚缸中,在相同的適宜的環境中孵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方案中的對照組是 (填編號)。(2)實驗時需要定時觀察記錄的內容是 。(3)支持上述假設的實驗結果是 。32.(2024七下·慈溪期末)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和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如圖所示是硫粉、紅磷、光亮的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小科是個善于思考、善于總結的學生,做完實驗后,他發現了一些共同點:在反應條件方面,三個實驗都要 。(2)小科同時也總結出在生成物的種類、狀態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三個方面存在不同。其中丙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3)小科還總結出:三個實驗的集氣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33.(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甲表示某海島生態系統中的部分食物網。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該生態系統的海藻是 。(2)海藻中的能量至少可通過 條食物鏈傳遞給大黃魚。(3)圖乙中A、B表示含海龜的一條食物鏈兩類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直方圖,請在C處大致畫出海龜所含有機物的直方圖 。34.(2024七下·慈溪期末)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獲得氧氣,其過程可用如圖所示實驗模擬。(1)浸入液氮3min后,試管內產生約占其容積的液態空氣,該過程是通過 方式使空氣液化的。(2)取出試管,液態空氣沸騰,伸入燃著的木條,木條熄滅;1min后伸入帶火星的木條,觀察到木條復燃。請說明導致燃著的木條熄滅和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原因 。35.(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甲為硝酸鉀和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X是硝酸鉀或氯化銨中的一種,小科同學對該物質進行了如圖乙所示實驗,則X是 。(2)t3℃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氯化銨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所得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大小關系為硝酸鉀 氯化銨,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硝酸鉀 氯化銨。(均填“>”“<”或“=”)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空氣污染與保護【解析】【分析】根據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項目的主要包括SO2、CO、NO2、臭氧、可吸入顆粒物等,二氧化碳是空氣的成分之一,不屬于空氣污染物分析。【解答】目前計入空氣質量評價的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10微米的顆粒物,稱PM10)、細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稱PM2.5)和臭氧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都是空氣的成分,不屬于空氣的混合物。故答案為:D。2.【答案】C【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1、土壤是地球巖石最表層經億萬年風化和生物活動所形成的物質,是由固體、液體、氣體三部分組成的;2、土壤含水量又稱“土壤含水率”、“土壤濕度”,單位數量的土壤所保持的水量。【解答】土壤含水量增減與期間降水量、蒸發量有密切關系,降水量大土壤含水率高,到達飽和后不再增加;溫度越高、濕度越小、風速越大、氣壓越低、則蒸發量就越大,土壤的含水量隨之降低,AB不符合題意;土壤質地是土壤物理性質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徑的礦物顆粒的組合狀況,土壤質地與土壤含水量多少密切相關,土壤中含砂粒較多,土壤含水量較 少;土壤中含黏土較多,土壤含水量較多,D不符合題意;營養物質與土壤含水量沒有密切關系,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答案】C【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常見物質溶于水的吸熱與放熱現象、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解答.【解答】物質在溶解時經常伴隨有吸熱或放熱現象,如氫氧化鈉固體、濃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A、氯化鈉溶于水溶液溫度基本不變,故錯;B、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溶液溫度明顯降低,故正確;C、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溶液溫度明顯升高,故錯;D、蔗糖溶于水溶液溫度基本不變,故錯;故答案為:B。4.【答案】B【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苔蘚植物具有莖、葉的分化,莖葉內沒有輸導組織,沒有真正的根,對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十分敏感,是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2)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見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真菌營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大多數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解答】①蘑菇屬于真菌,是靠孢子繁殖后代,是孢子生殖;②水稻,屬于被子植物,主要靠種子繁殖后代,屬于種子植物;③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生殖方式為孢子生殖。故答案為:B。5.【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蝴蝶的發育過程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卵期:蝴蝶發育的起始階段,是受精卵,為新生命的開始。幼蟲期:卵孵化后進入幼蟲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毛毛蟲,這個階段主要是大量取食,積累營養。蛹期:幼蟲生長到一定階段后,會停止取食,尋找合適的地方化蛹。蛹期是一個轉變時期,內部組織和器官進行劇烈的改造和重建。成蟲期:蛹成熟后,蝴蝶會破蛹而出,羽化為成蟲,成蟲主要進行交配、產卵等繁殖活動 。【解答】圖中,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蟲、③是蛹、④是成蟲。蝴蝶的發育要經過①受精卵、②幼蟲、③蛹、④成蟲4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完全變態發育;因此,③是蛹期。因此,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6.【答案】B【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1)覆杯實驗:利用了大氣壓強,杯內水對紙片向下的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對紙片向上的壓強,從而使紙片不掉落、水不流出 ,依賴空氣產生的大氣壓。(2)小孔成像實驗: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這里的介質不一定是空氣,在真空中光同樣沿直線傳播,不依賴空氣。(3)馬德堡半球實驗:是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著名實驗,通過將兩個半球內空氣抽出,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很難拉開半球,依賴空氣產生的大氣壓。(4)木炭燃燒實驗:木炭燃燒需要氧氣支持燃燒,沒有空氣就沒有氧氣,木炭無法燃燒 ,依賴空氣中的氧氣。【解答】A、覆杯實驗是把裝滿水的杯子蓋上紙片倒置,紙片和杯中水不掉下來,是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沒有空氣該實驗無法進行,不符合題意;B、小孔成像實驗是利用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原理,與空氣無關,沒有空氣該實驗仍能進行,符合題意;C、馬德堡半球實驗:是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沒有空氣該實驗無法進行,不符合題意;D、木炭燃燒實驗:木炭燃燒需要氧氣,沒有空氣該實驗無法進行,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7.【答案】C【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1)液體蒸發需要吸熱,具有制冷作用;(2)固體熔化需要吸熱;(3)氣體液化會放出熱量;(4)升華需要吸熱。【解答】A、灑水降溫是利用水蒸發吸收熱量,故A錯誤;B、冰袋冷敷是利用冰熔化吸收熱量,故B錯誤;C、蒸汽熨燙是利用水蒸氣液化放熱熨燙使衣物平整,故C正確;D、干冰保鮮是利用干冰升華吸收熱量,故D錯誤。故答案為:C。8.【答案】D【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解析】【分析】(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 ,這些因素會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指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捕食、競爭、共生、寄生等。【解答】A、“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夏季的第二個節氣。農諺有“小滿小滿,麥粒漸滿”的說法,即小滿時節小麥籽粒(果實)逐漸飽滿,屬于非生物對生物的影響,A不符合題意。B、“山上多種樹,勝似修水庫”說明樹是影響降水的原因,屬于生物對環境的影響,B符合題意。C、“糞草糞草,莊稼之寶”說明是環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土壤對生物的影響,C不符合題意。D、“清明雨漣漣,一年好種田”說明是環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水分對生物的影響,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9.【答案】A【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根據實驗室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操作步驟分別是:計算、稱量、量取、溶解,結合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儀器,進行分析判斷。【解答】用氯化鈉固體配制 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托盤天平稱量氯化鈉的質量,藥匙取用固體藥品,量筒量取液體的體積,膠頭滴管定容,燒杯溶解,玻璃棒攪拌,不需要加熱用的酒精燈。故答案為:A。10.【答案】A【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三種物質之間為包含的關系,大圈范圍最大,最小的圈范圍最小,據此分析。【解答】A、土壤包括固體物質,固態物質包括礦物質等,正確;B、陽光屬于可見光,而紅外線屬于不可見光,不存在包含關系,錯誤;C、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和稀有氣體等,空氣、氮氣和稀有氣體屬于并列關系,錯誤;D、溶液與濁液是并列關系,濁液包括懸濁液和乳濁液,錯誤。故答案為:A。11.【答案】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電解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氧氣)體積少,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氫氣)體積多,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1:2,據此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純水的導電性較差,會減慢電解的速度,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通常會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鈉或氫氧化鈉, 錯誤;B、電解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是氧氣;與電源負(陰)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多,是氫氣,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1:2,則陰極產生氣泡的速度更快,正確;C、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2×1×2):(16×2)=1:8,錯誤;D、水通電時,產生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不變,水的電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錯誤。故答案為:B。12.【答案】A【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青蛙的生殖方式:青蛙屬于兩棲動物,生殖方式為體外受精。雌雄蛙抱對是為了促進兩性生殖細胞同時排出,提高受精率。(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嫁接是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3)人的胚胎發育: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從母體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4)青春期的生理變化:進入青春期后,女孩卵巢質量增加,并分泌雌性激素,促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成熟排出后若未受精,子宮內膜組織壞死脫落,血管破裂出血,形成月經。【解答】A、在繁殖季節,雌雄青蛙抱對,分別從體內排出卵細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其受精方式為體外受精,A錯誤。B、蘋果的扦插繁殖是由母體產生新個體,無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屬于無性生殖,B正確。C、胎盤是人的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C正確。D、性激素可以維持人體的第二性征,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所以,女孩青春期出現月經這一生理現象,與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關,D正確。故答案為:A。13.【答案】B【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根據表中的信息,結合氫氣、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的性質來分析。【解答】氫氣、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四種氣體中,只有氫氣具有可燃性,所以P應為氫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Q應為二氧化碳;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R應為氧氣;氮氣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S應為氮氣;故答案為:B。14.【答案】D【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一朵花完成傳粉與受精后,由于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和分化,子房逐漸膨大,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子房發育成果實。【解答】A、玉米粒的果皮和種皮不易分開,因此玉米粒是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A錯誤。B、西瓜子是種子,由胚珠發育而成,B錯誤。C、葵花籽的外殼是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C錯誤。D、桃子的主要食用部分是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D正確。故答案為:D。15.【答案】D【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解析】【分析】1、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2、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多種生物種群的有規律的組合,具有復雜的種間關系。組成群落的各種生物種群不是任意地拼湊在一起的,而有規律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穩定的群落。【解答】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溫度、水、土壤等,光決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響動物的繁殖和活動時間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可見,D正確。故答案為:D。16.【答案】C【知識點】天氣預報與天氣圖【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甲所示是一種簡易的天氣預報瓶,瓶內裝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鉀晶體,可根據瓶內晶體析出量來判斷氣溫的大致變化,結合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析出的晶體越多,說明溫度越低,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硝酸鉀溶解度都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觀察圖乙、丙、丁可知, 丙中沒有未溶的晶體,乙中未溶的晶體較少,丁中未溶的晶體最多,因此,丙時溫度最高,丁時溫度最低,說明外界溫度先升高再下降, 錯誤;B、 丙中沒有未溶的晶體,乙中未溶的晶體較少,丁中未溶的晶體最多,溶質質量:圖丙>圖乙>圖丁,正確;C、圖乙中有未溶的晶體,圖丙中沒有未溶的晶體,則溶質質量丙大于乙,從圖乙到圖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錯誤;D、 圖丙中,溶液沒有未溶的晶體,那么它可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 錯誤。故答案為:B。17.【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后代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常見方式有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營養繁殖(如馬鈴薯塊莖繁殖 )等。(3)種子中的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胚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胚芽發育成莖和葉等 。(4)扦插是剪取一段帶有芽的枝條,將其下部插入濕潤的土壤中,在適宜的溫度下,枝條下部長出不定根,上部發芽,從而發育成新個體。圖中的①通過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②用馬鈴薯的塊莖繁殖,屬于無性生殖。【解答】A、丙是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甲、乙雙親的遺傳特性,A錯誤。B、繁育方式①是有性生殖,繁育方式②是無性生殖,B錯誤。C、a是種子,丙個體由a中的胚發育而成,C錯誤。D、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扦插與繁育方式②都是無性生殖,D正確。故答案為:D。18.【答案】A【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根據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圖,反應前瓶內氧氣的體積分數約是19.56%,當氧氣的體積分數達到15.96%時,蠟燭熄滅,說明開始時瓶內含有其它氣體,氧氣的濃度低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結合題意、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由圖可知,當氣體中的氧氣的體積分數為16%時,蠟燭熄滅,即蠟燭熄滅時,瓶內氧氣并沒有被消耗完,選項錯誤;B、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蠟燭燃燒使得瓶內二氧化碳氣體增多,選項正確;C、由圖可知,50s時,氧氣的體積分數由19.5%降低至約為16.9%,50s至100s時,氧氣的體積分數由16.9%降低至約為16.1%,即燃燒過程瓶內氧氣的體積分數非均勻減少,選項正確;D、蠟燭熄滅后,瓶內氧氣的含量減少,氮氣、稀有氣體不變,即瓶內仍然存在多種氣體,選項正確;故答案為:A。19.【答案】B【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根據通入氧氣前,白磷溫度達到了著火點,但是隔絕氧氣,不燃燒,通入氧氣后,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著火點,燃燒,分析。【解答】A、將氧氣通入形玻璃管,觀察到熱水中未燃燒的白磷開始劇烈燃燒,說明白磷燃燒需要氧氣,說法 合理,不符合題意;B、熱水不僅能提高白磷的溫度,還有隔絕空氣的作用,說法不合理,符合題意;C、因為熱水的溫度是80℃,白磷在熱水中能燃燒,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不高于80℃,說法 合理,不符合題意;D、氣球可以起到緩沖作用,防止因氧氣通入速率過快而導致反應過于劇烈,同時也能避免燃燒產物直接逸出,說法 合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0.【答案】C【知識點】物體的顏色;光的色散【解析】【分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體只反射和物體相同的色光。【解答】無論照射光源是何種顏色,背景板上都會留下一個黑色的人影,這是由于光被人擋住,在后面留下的陰影;如果背景板是白色,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此時無論疊加光源是何種顏色,都會在影子上疊加該疊加光源的顏色,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③正確;若背景板不是白色,當疊加光源的顏色與背景板的顏色相同時,也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①②④錯誤。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1.【答案】黏土類土壤;礦物質顆粒【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1)黏土類土壤更容易搓成條;(2)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顆粒構成的,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為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解答】黏土類土壤質地黏重,濕時黏、干時硬,保水、保肥能力強,滲水、透氣性能差,最易搓成條狀。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顆粒構成的,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對農業生產最有價值的是礦物質顆粒結構。22.【答案】折射;不是【知識點】光的色散【解析】【分析】太陽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發生光的色散,其實質是光的折射現象。光的色散表明,太陽光是復色光,不是單色光。【解答】由于小冰晶對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太陽光穿過云層時在小冰晶上發生折射形成圍繞太陽呈彩色光環的光現象,這一現象表明,太陽光不是單色光,是由七種顏色的光組成。23.【答案】溫度達到燃料的著火點;金屬的銹蝕【知識點】燃燒與滅火;金屬的腐蝕與防護【解析】【分析】(1)根據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進行分析。(2)根據緩慢氧化的定義進行分析。【解答】(1)由燃燒的條件可知,保持“薪火”火種不滅需要充足的燃料、燃料與氧氣接觸和溫度達到燃料的著火點,故填溫度達到燃料的著火點。(2)緩慢氧化是反應速率較慢,現象不明顯的氧化反應,常見緩慢氧化有金屬銹蝕、呼吸作用等,故填金屬的銹蝕或呼吸作用等。24.【答案】(1)柱頭(2)②→④→①→③【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解答】(1)植物是依靠雌蕊的柱頭來識別同種花粉的;具體來說,就是植物依靠柱頭上的識別蛋白與花粉上的外壁糖蛋白的相互作用來識別同種花粉。(2)花粉成熟以后,花粉落在雌蕊柱頭上,在柱頭上黏液的作用下,花粉開始萌發,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依次穿過柱頭、花柱,到達子房的胚珠,在花粉管萌發的過程中,花粉管中的生殖核進行有絲分裂并形成兩粒精子,花粉管通過珠孔進入胚珠內部后,頂端破裂,釋放出兩粒精子,其中一粒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另一粒精子與中央的兩個極核融合,完成雙受精過程。因此花粉管進入胚珠的路線依次經過的結構是柱頭→花柱→子房→胚珠;即②→④→①→③。(1)植物是依靠雌蕊的柱頭來識別同種花粉的;具體來說,就是植物依靠柱頭上的識別蛋白與花粉上的外壁糖蛋白的相互作用來識別同種花粉。(2)花粉成熟以后,花粉落在雌蕊柱頭上,在柱頭上黏液的作用下,花粉開始萌發,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依次穿過柱頭、花柱,到達子房的胚珠,在花粉管萌發的過程中,花粉管中的生殖核進行有絲分裂并形成兩粒精子,花粉管通過珠孔進入胚珠內部后,頂端破裂,釋放出兩粒精子,其中一粒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另一粒精子與中央的兩個極核融合,完成雙受精過程。因此花粉管進入胚珠的路線依次經過的結構是柱頭→花柱→子房→胚珠;即②→④→①→③。25.【答案】草→蟲→鳥;捕食和競爭【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食物鏈反映的是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食物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解答】(1)食物鏈書寫的原則是: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題干天然草原中草、蟲、鳥之間只能形成草→蟲→鳥、草→鳥,2條食物鏈。(2)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常見有: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寄生關系等。鳥和蟲之間是吃與被吃的關系,存在捕食關系;鳥和蟲都以草為食,二者是競爭關系。26.【答案】(1)分裂(2)二氧化碳;無氧【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發酵技術在食品、藥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利用青霉發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解答】(1)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較小,靠分裂進行生殖,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2)做饅頭時,經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屬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遇熱膨脹而形成小孔,使得饅頭或面包暄軟多孔。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屬于厭氧菌,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現一種特殊的風味。(1) 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較小,靠分裂進行生殖,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2)做饅頭時,經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屬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遇熱膨脹而形成小孔,使得饅頭或面包暄軟多孔。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屬于厭氧菌,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現一種特殊的風味。27.【答案】飽和;①【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根據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還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叫做不飽和溶液,進行分析解答。【解答】一定溫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較長一段時間后,狀態如圖甲所示,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蔗糖,據圖可知此時的糖水是飽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狀態如圖乙所示,一定溫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體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燒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溶質的質量增加;溫度不變,蔗糖的溶解度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不一定改變,例如所得溶液為恰好飽和的溶液,則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溶質與溶劑質量比不一定改變,例如所得溶液為恰好飽和的溶液,則溶質與溶劑質量比不變。因此一定發生改變的是①。28.【答案】飽和溶液;20%;量取85mL水,加熱至完全溶解【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狀態的判斷方法、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2)根據配制質量一定、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方法來分析。【解答】(1)D燒杯中有固體物質剩余,所以D中的溶液是硼酸的飽和溶液;F中硼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現需15%硼酸溶液100g用于實驗,需要硼酸的質量為:100g× 15%=15g,水的質量為:100g-15g=85g,體積為85mL,所以配制該溶液的實驗方案為:稱取15g硼酸固體于燒杯中,量取85mL水,加熱至完全溶解。29.【答案】汞+氧氣氧化汞;鐘罩和汞槽中的液面差不再變化;起到液封作用;14%【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欲用加熱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所選除氧劑要具備以下特征:在空氣中加熱時能與氧氣反應(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本身的狀態為非氣體;生成物為非氣態。該實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所用藥品必須是足量;③讀數時一定要冷卻到原溫度,據此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發生的反應是汞與氧氣在加熱時生成氧化汞,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汞+氧氣氧化汞;(2)汞和氧氣反應會使氣體體積變小,當反應停止后氣體體積不再變化,則鐘罩和汞槽中的液面差不再變化,判斷拉瓦錫實驗中汞和氧氣已完全反應的依據是鐘罩和汞槽中的液面差不再變化;(3)在拉瓦錫實驗中,汞槽中汞的作用是起到液封作用;(4)拉瓦錫實驗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30.【答案】右;5.0;【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的本質是光的直線傳播;(2)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距離的比值是一個定值;(3)根據像的直徑和像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等于物體的直徑和物體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列式求解。【解答】(1)小孔成像中,成倒立的實像,因此需要在屏的右邊觀察。(2)由表可知,像的高度增加1cm,像到小孔的距離增加2cm,則“★”處的數值是5.0cm。(3)已知光斑的直徑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為1.5m,則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1.5×1011m,可得解得。31.【答案】(1)3(2)受精卵的孵化數量(3)3號魚缸受精卵的孵化率大于1號和2號魚缸【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解析】【分析】1、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2、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解答】(1)對照實驗是單一變量實驗,因此,在探究“各種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的實驗時,唯一變量是:是否含有污染物,其它條件都相同且適宜;在1、2號魚缸中分別放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滌劑,是實驗組,3號魚缸中沒有加入污染物,沒有對實驗對象進行處理,是對照組。(2)本實驗探究的是各種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環境中孵化,需要定時觀察記錄的內容是孵化的蛙卵的數量。(3)該實驗作出的實驗假設是:各種污染物會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如果假設成立,則該實驗的結果應是3號魚缸中(沒有污染物)蛙卵(受精卵)的孵化率最高。(1)對照實驗是單一變量實驗,因此,在探究“各種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的實驗時,唯一變量是:是否含有污染物,其它條件都相同且適宜;在1、2號魚缸中分別放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滌劑,是實驗組,3號魚缸中沒有加入污染物,沒有對實驗對象進行處理,是對照組。(2)本實驗探究的是各種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環境中孵化,需要定時觀察記錄的內容是孵化的蛙卵的數量。(3)該實驗作出的實驗假設是:各種污染物會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如果假設成立,則該實驗的結果應是3號魚缸中(沒有污染物)蛙卵(受精卵)的孵化率最高。32.【答案】點燃;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硫粉、紅磷、光亮的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條件,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中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硫粉、紅磷、光亮的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三個實驗的條件都是點燃,故填點燃。(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故填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3)甲集氣瓶中,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氣的污染物,且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則甲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33.【答案】(1)生產者(2)四(3)【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解析】【分析】圖甲中的食物鏈有:海藻→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蝦類→大黃魚、海藻→蝦類→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海龜。【解答】(1)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海藻屬于綠色植物,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2)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該食物網中的食物鏈有:海藻→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蝦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海龜;含有海藻和大黃魚的食物鏈有四條,即海藻中的能量至少可通過四條食物鏈傳遞給大黃魚。(3)在食物鏈中的每一個環節稱為一個營養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為第二營養級,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動物為第三營養級,以此類推;營養級別越高,生物的數量越少,有機物相對含量越少,反之亦然。圖甲中含海龜的食物鏈是:海藻→底棲動物→海龜,對照圖乙可知:B有機物相對含量最多是海藻、A次之是底棲動物、C是海龜,海龜有機物相對含量最少;因此,海龜所含有機物的直方圖如下:(1)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海藻屬于綠色植物,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2)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該食物網中的食物鏈有:海藻→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蝦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海龜;含有海藻和大黃魚的食物鏈有四條,即海藻中的能量至少可通過四條食物鏈傳遞給大黃魚。(3)在食物鏈中的每一個環節稱為一個營養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為第二營養級,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動物為第三營養級,以此類推;營養級別越高,生物的數量越少,有機物相對含量越少,反之亦然。圖甲中含海龜的食物鏈是:海藻→底棲動物→海龜,對照圖乙可知:B有機物相對含量最多是海藻、A次之是底棲動物、C是海龜,海龜有機物相對含量最少;因此,海龜所含有機物的直方圖如下:34.【答案】降溫;先蒸發不能支持燃燒的氮氣,再蒸發出能支持燃燒的氧氣【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空氣液化的方法來分析;(2)根據氮氣沸點低先氣化,氮氣不燃燒、不支持燃燒,氧氣具有助燃性來分析。【解答】(1)浸入液氮3min后,試管內產生約占其容積的液態空氣,液氮汽化吸熱,產生低溫,該過程是通過降溫方式使空氣液化的。(2)液態空氣沸騰時,氮氣先蒸發出來,氮氣不支持燃燒,所以燃著的木條熄滅;1min 后,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氧氣,氧氣能支持燃燒,所以伸入帶火星的木條,觀察到木條復燃;導致燃著的木條熄滅和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原因先蒸發不能支持燃燒的氮氣,再蒸發出能支持燃燒的氧氣。35.【答案】硝酸鉀;<;=【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解答】(1)由圖可知,實驗③的燒杯中沒有晶體析出,則燒杯中溶質的質量為55g,燒杯中水的質量為100g,溫度為t3℃,說明溶液中溶質在t3℃時的溶解度應大于或等于55g,由圖可知,t3℃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80g,氯化銨的溶解度為50g,則X為硝酸鉀,故填硝酸鉀。(2)由圖可知,t3℃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銨的溶解度,則t3℃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比氯化銨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t3℃時等質量的硝酸鉀、氯化銨的飽和溶液中,硝酸鉀的質量大于氯化銨的質量,由圖可知,t2℃時硝酸鉀、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相交,則t2℃時硝酸鉀、氯化銨的溶解度相等,此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t3℃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氯化銨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兩種物質的溶液仍為飽和溶液,且硝酸鉀溶液中的水的質量小一些,則所得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大小關系為硝酸鉀<氯化銨,故填<;由圖可知,t2℃時硝酸鉀、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相交,則t2℃時硝酸鉀、氯化銨的溶解度相等,此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填=。1 / 1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1.(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屬于空氣質量報告中需要監測的污染物是(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水蒸氣 D.顆粒物PM2.5【答案】D【知識點】空氣污染與保護【解析】【分析】根據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項目的主要包括SO2、CO、NO2、臭氧、可吸入顆粒物等,二氧化碳是空氣的成分之一,不屬于空氣污染物分析。【解答】目前計入空氣質量評價的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10微米的顆粒物,稱PM10)、細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稱PM2.5)和臭氧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都是空氣的成分,不屬于空氣的混合物。故答案為:D。2.(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條件中,不是與土壤含水量多少密切相關的是( )A.降水 B.蒸發 C.營養物質 D.土壤質地【答案】C【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1、土壤是地球巖石最表層經億萬年風化和生物活動所形成的物質,是由固體、液體、氣體三部分組成的;2、土壤含水量又稱“土壤含水率”、“土壤濕度”,單位數量的土壤所保持的水量。【解答】土壤含水量增減與期間降水量、蒸發量有密切關系,降水量大土壤含水率高,到達飽和后不再增加;溫度越高、濕度越小、風速越大、氣壓越低、則蒸發量就越大,土壤的含水量隨之降低,AB不符合題意;土壤質地是土壤物理性質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徑的礦物顆粒的組合狀況,土壤質地與土壤含水量多少密切相關,土壤中含砂粒較多,土壤含水量較 少;土壤中含黏土較多,土壤含水量較多,D不符合題意;營養物質與土壤含水量沒有密切關系,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物質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使液體溫度明顯降低的是( )A.蔗糖 B.氯化鈉 C.硝酸銨 D.氫氧化鈉【答案】C【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解析】【分析】根據常見物質溶于水的吸熱與放熱現象、溶液溫度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解答.【解答】物質在溶解時經常伴隨有吸熱或放熱現象,如氫氧化鈉固體、濃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熱,溫度降低。A、氯化鈉溶于水溶液溫度基本不變,故錯;B、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溶液溫度明顯降低,故正確;C、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溶液溫度明顯升高,故錯;D、蔗糖溶于水溶液溫度基本不變,故錯;故答案為:B。4.(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生物中屬于孢子生殖的是( )①蘑菇 ②水稻 ③葫蘆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B【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1)苔蘚植物具有莖、葉的分化,莖葉內沒有輸導組織,沒有真正的根,對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十分敏感,是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2)酵母菌、霉菌、蘑菇等都是常見的真菌,都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真菌營寄生或腐生生活,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大多數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解答】①蘑菇屬于真菌,是靠孢子繁殖后代,是孢子生殖;②水稻,屬于被子植物,主要靠種子繁殖后代,屬于種子植物;③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生殖方式為孢子生殖。故答案為:B。5.(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中表示蝴蝶變態發育過程中蛹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蝴蝶的發育過程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卵期:蝴蝶發育的起始階段,是受精卵,為新生命的開始。幼蟲期:卵孵化后進入幼蟲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毛毛蟲,這個階段主要是大量取食,積累營養。蛹期:幼蟲生長到一定階段后,會停止取食,尋找合適的地方化蛹。蛹期是一個轉變時期,內部組織和器官進行劇烈的改造和重建。成蟲期:蛹成熟后,蝴蝶會破蛹而出,羽化為成蟲,成蟲主要進行交配、產卵等繁殖活動 。【解答】圖中,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蟲、③是蛹、④是成蟲。蝴蝶的發育要經過①受精卵、②幼蟲、③蛹、④成蟲4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完全變態發育;因此,③是蛹期。因此,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6.(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果沒有空氣,下列實驗仍能進行的是( )A.覆杯實驗 B.小孔成像實驗C.馬德堡半球實驗 D.木炭燃燒實驗【答案】B【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1)覆杯實驗:利用了大氣壓強,杯內水對紙片向下的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對紙片向上的壓強,從而使紙片不掉落、水不流出 ,依賴空氣產生的大氣壓。(2)小孔成像實驗: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這里的介質不一定是空氣,在真空中光同樣沿直線傳播,不依賴空氣。(3)馬德堡半球實驗:是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著名實驗,通過將兩個半球內空氣抽出,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很難拉開半球,依賴空氣產生的大氣壓。(4)木炭燃燒實驗:木炭燃燒需要氧氣支持燃燒,沒有空氣就沒有氧氣,木炭無法燃燒 ,依賴空氣中的氧氣。【解答】A、覆杯實驗是把裝滿水的杯子蓋上紙片倒置,紙片和杯中水不掉下來,是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沒有空氣該實驗無法進行,不符合題意;B、小孔成像實驗是利用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原理,與空氣無關,沒有空氣該實驗仍能進行,符合題意;C、馬德堡半球實驗:是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沒有空氣該實驗無法進行,不符合題意;D、木炭燃燒實驗:木炭燃燒需要氧氣,沒有空氣該實驗無法進行,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7.(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與科學知識對應正確的是( )A.灑水降溫——熔化吸熱 B.冰袋冷敷——升華吸熱C.蒸汽熨燙——液化放熱 D.干冰保鮮——凝華放熱【答案】C【知識點】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1)液體蒸發需要吸熱,具有制冷作用;(2)固體熔化需要吸熱;(3)氣體液化會放出熱量;(4)升華需要吸熱。【解答】A、灑水降溫是利用水蒸發吸收熱量,故A錯誤;B、冰袋冷敷是利用冰熔化吸收熱量,故B錯誤;C、蒸汽熨燙是利用水蒸氣液化放熱熨燙使衣物平整,故C正確;D、干冰保鮮是利用干冰升華吸收熱量,故D錯誤。故答案為:C。8.(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農諺不能體現非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 )A.小滿小滿,谷粒漸滿 B.清明雨漣漣,一年好種田C.糞草糞草,莊稼之寶 D.山上多種樹,勝似修水庫【答案】D【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解析】【分析】(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 ,這些因素會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指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捕食、競爭、共生、寄生等。【解答】A、“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夏季的第二個節氣。農諺有“小滿小滿,麥粒漸滿”的說法,即小滿時節小麥籽粒(果實)逐漸飽滿,屬于非生物對生物的影響,A不符合題意。B、“山上多種樹,勝似修水庫”說明樹是影響降水的原因,屬于生物對環境的影響,B符合題意。C、“糞草糞草,莊稼之寶”說明是環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土壤對生物的影響,C不符合題意。D、“清明雨漣漣,一年好種田”說明是環境因素中非生物因素水分對生物的影響,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9.(2024七下·慈溪期末)用氯化鈉固體和水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不需要的儀器是( )A.酒精燈 B.玻璃棒C.燒杯 D.量筒【答案】A【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根據實驗室配制50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操作步驟分別是:計算、稱量、量取、溶解,結合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儀器,進行分析判斷。【解答】用氯化鈉固體配制 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需要托盤天平稱量氯化鈉的質量,藥匙取用固體藥品,量筒量取液體的體積,膠頭滴管定容,燒杯溶解,玻璃棒攪拌,不需要加熱用的酒精燈。故答案為:A。10.(2024七下·慈溪期末)歸納圖常用來表示物質間的包含關系。下列歸納圖表示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三種物質之間為包含的關系,大圈范圍最大,最小的圈范圍最小,據此分析。【解答】A、土壤包括固體物質,固態物質包括礦物質等,正確;B、陽光屬于可見光,而紅外線屬于不可見光,不存在包含關系,錯誤;C、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和稀有氣體等,空氣、氮氣和稀有氣體屬于并列關系,錯誤;D、溶液與濁液是并列關系,濁液包括懸濁液和乳濁液,錯誤。故答案為:A。11.(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關于水電解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用純水能加快電解的速度B.陰極產生氣泡的速度更快C.電解生成的兩種氣體質量比為2:1D.水的電解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答案】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電解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氧氣)體積少,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氫氣)體積多,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1:2,據此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純水的導電性較差,會減慢電解的速度,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通常會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鈉或氫氧化鈉, 錯誤;B、電解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少,是氧氣;與電源負(陰)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多,是氫氣,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1:2,則陰極產生氣泡的速度更快,正確;C、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2×1×2):(16×2)=1:8,錯誤;D、水通電時,產生氫氣和氧氣,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不變,水的電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錯誤。故答案為:B。12.(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關于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敘述錯誤的是( )A.雌雄青蛙抱對有利于體內受精B.蘋果的嫁接繁殖屬于無性生殖C.人的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是胎盤D.女孩青春期出現月經,與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關【答案】A【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青蛙的生殖方式:青蛙屬于兩棲動物,生殖方式為體外受精。雌雄蛙抱對是為了促進兩性生殖細胞同時排出,提高受精率。(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嫁接是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3)人的胚胎發育: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從母體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等廢物。(4)青春期的生理變化:進入青春期后,女孩卵巢質量增加,并分泌雌性激素,促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成熟排出后若未受精,子宮內膜組織壞死脫落,血管破裂出血,形成月經。【解答】A、在繁殖季節,雌雄青蛙抱對,分別從體內排出卵細胞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其受精方式為體外受精,A錯誤。B、蘋果的扦插繁殖是由母體產生新個體,無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屬于無性生殖,B正確。C、胎盤是人的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C正確。D、性激素可以維持人體的第二性征,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所以,女孩青春期出現月經這一生理現象,與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關,D正確。故答案為:A。13.(2024七下·慈溪期末)小敏在鑒別氫氣、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四瓶無色氣體時,對它們的部分性質進行歸納梳理并編制了檢索表(如圖)。檢索表中S代表的是( )檢索表 1a只有可燃性……………………P 1b不具有可燃性…………………2 2a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Q 2b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3 3a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R 3b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SA.氫氣 B.氮氣 C.氧氣 D.二氧化碳【答案】B【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根據表中的信息,結合氫氣、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的性質來分析。【解答】氫氣、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四種氣體中,只有氫氣具有可燃性,所以P應為氫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Q應為二氧化碳;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R應為氧氣;氮氣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S應為氮氣;故答案為:B。14.(2024七下·慈溪期末)下列有關果實和種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玉米粒由胚珠發育而成B.西瓜子由子房發育而成C.葵花籽的外殼由珠被發育而成D.桃子的主要食用部分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答案】D【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一朵花完成傳粉與受精后,由于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和分化,子房逐漸膨大,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子房發育成果實。【解答】A、玉米粒的果皮和種皮不易分開,因此玉米粒是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A錯誤。B、西瓜子是種子,由胚珠發育而成,B錯誤。C、葵花籽的外殼是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C錯誤。D、桃子的主要食用部分是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D正確。故答案為:D。15.(2024七下·慈溪期末)對自然界中的某生物個體來說,影響它的生物因素是( )A.陽光、氣溫和水分等B.只有群落內的異種生物個體C.只有群落內的同種其它生物個體D.群落內的異種生物個體和同種其它生物個體【答案】D【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解析】【分析】1、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2、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多種生物種群的有規律的組合,具有復雜的種間關系。組成群落的各種生物種群不是任意地拼湊在一起的,而有規律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穩定的群落。【解答】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溫度、水、土壤等,光決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響動物的繁殖和活動時間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可見,D正確。故答案為:D。16.(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甲所示是一種簡易的天氣預報瓶,瓶內裝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鉀晶體,可根據瓶內晶體的析出量來判斷氣溫的大致變化。如將瓶子放置于20℃的環境下,出現的現象如圖乙所示。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陸續出現如圖丙、丁所示的現象。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外界溫度在不斷地下降B.溶液中溶質質量的大小關系是:圖丙>圖乙>圖丁C.從圖乙到圖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小D.圖丙中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答案】C【知識點】天氣預報與天氣圖【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甲所示是一種簡易的天氣預報瓶,瓶內裝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鉀晶體,可根據瓶內晶體析出量來判斷氣溫的大致變化,結合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析出的晶體越多,說明溫度越低,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硝酸鉀溶解度都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觀察圖乙、丙、丁可知, 丙中沒有未溶的晶體,乙中未溶的晶體較少,丁中未溶的晶體最多,因此,丙時溫度最高,丁時溫度最低,說明外界溫度先升高再下降, 錯誤;B、 丙中沒有未溶的晶體,乙中未溶的晶體較少,丁中未溶的晶體最多,溶質質量:圖丙>圖乙>圖丁,正確;C、圖乙中有未溶的晶體,圖丙中沒有未溶的晶體,則溶質質量丙大于乙,從圖乙到圖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大,錯誤;D、 圖丙中,溶液沒有未溶的晶體,那么它可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 錯誤。故答案為:B。17.(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是馬鈴薯兩種繁育方式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丙只具有乙的遺傳物質 B.兩種繁育方式都是有性生殖C.丙個體由a中的胚芽發育而成 D.扦插與繁育方式②的實質相同【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后代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常見方式有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營養繁殖(如馬鈴薯塊莖繁殖 )等。(3)種子中的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胚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胚芽發育成莖和葉等 。(4)扦插是剪取一段帶有芽的枝條,將其下部插入濕潤的土壤中,在適宜的溫度下,枝條下部長出不定根,上部發芽,從而發育成新個體。圖中的①通過種子繁殖,屬于有性生殖、②用馬鈴薯的塊莖繁殖,屬于無性生殖。【解答】A、丙是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甲、乙雙親的遺傳特性,A錯誤。B、繁育方式①是有性生殖,繁育方式②是無性生殖,B錯誤。C、a是種子,丙個體由a中的胚發育而成,C錯誤。D、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扦插與繁育方式②都是無性生殖,D正確。故答案為:D。18.(2024七下·慈溪期末)足量的蠟燭在如圖甲所示密閉裝置內燃燒至熄滅,用傳感器測出這個過程中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瓶內氧氣被消耗完使蠟燭熄滅B.蠟燭燃燒使得瓶內二氧化碳氣體增多C.燃燒過程瓶內氧氣的體積分數非均勻減少D.蠟燭熄滅后瓶內仍然存在多種氣體【答案】A【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根據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圖,反應前瓶內氧氣的體積分數約是19.56%,當氧氣的體積分數達到15.96%時,蠟燭熄滅,說明開始時瓶內含有其它氣體,氧氣的濃度低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結合題意、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由圖可知,當氣體中的氧氣的體積分數為16%時,蠟燭熄滅,即蠟燭熄滅時,瓶內氧氣并沒有被消耗完,選項錯誤;B、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蠟燭燃燒使得瓶內二氧化碳氣體增多,選項正確;C、由圖可知,50s時,氧氣的體積分數由19.5%降低至約為16.9%,50s至100s時,氧氣的體積分數由16.9%降低至約為16.1%,即燃燒過程瓶內氧氣的體積分數非均勻減少,選項正確;D、蠟燭熄滅后,瓶內氧氣的含量減少,氮氣、稀有氣體不變,即瓶內仍然存在多種氣體,選項正確;故答案為:A。19.(2024七下·慈溪期末)為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設計實驗如圖,將氧氣通入V形玻璃管,觀察到熱水中未燃燒的白磷開始劇烈燃燒。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不合理的是( )A.白磷燃燒需要氧氣B.熱水只是提高白磷的溫度C.白磷著火點不高于80℃D.氣球起緩沖和避免燃燒產物直接逸出的作用【答案】B【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根據通入氧氣前,白磷溫度達到了著火點,但是隔絕氧氣,不燃燒,通入氧氣后,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了著火點,燃燒,分析。【解答】A、將氧氣通入形玻璃管,觀察到熱水中未燃燒的白磷開始劇烈燃燒,說明白磷燃燒需要氧氣,說法 合理,不符合題意;B、熱水不僅能提高白磷的溫度,還有隔絕空氣的作用,說法不合理,符合題意;C、因為熱水的溫度是80℃,白磷在熱水中能燃燒,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不高于80℃,說法 合理,不符合題意;D、氣球可以起到緩沖作用,防止因氧氣通入速率過快而導致反應過于劇烈,同時也能避免燃燒產物直接逸出,說法 合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0.(2024七下·慈溪期末)以下是某科技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尋找“有色影子”的活動方案。用一種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會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疊加另一種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方案 照射光源的顏色 背景板的顏色 疊加光源的顏色① 白 紅 藍② 紅 藍 黃③ 藍 白 紅④ 綠 黃 藍A.方案① B.方案② C.方案③ D.方案④【答案】C【知識點】物體的顏色;光的色散【解析】【分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體只反射和物體相同的色光。【解答】無論照射光源是何種顏色,背景板上都會留下一個黑色的人影,這是由于光被人擋住,在后面留下的陰影;如果背景板是白色,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此時無論疊加光源是何種顏色,都會在影子上疊加該疊加光源的顏色,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③正確;若背景板不是白色,當疊加光源的顏色與背景板的顏色相同時,也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①②④錯誤。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1.(2024七下·慈溪期末)憑手感可以判別土壤的質地,如最易搓成條狀的是 。在土壤結構中,對農業生產最有價值的是 結構。【答案】黏土類土壤;礦物質顆粒【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1)黏土類土壤更容易搓成條;(2)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顆粒構成的,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為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解答】黏土類土壤質地黏重,濕時黏、干時硬,保水、保肥能力強,滲水、透氣性能差,最易搓成條狀。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顆粒構成的,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對農業生產最有價值的是礦物質顆粒結構。22.(2024七下·慈溪期末)2023年5月13日,我省多個地區的人們看到太陽的周圍出現一個彩色的光圈,如圖。這是一種罕見的天象——日暈,它是光透過高空云層中的冰晶 形成的,這種現象說明太陽光是 單色光。【答案】折射;不是【知識點】光的色散【解析】【分析】太陽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發生光的色散,其實質是光的折射現象。光的色散表明,太陽光是復色光,不是單色光。【解答】由于小冰晶對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太陽光穿過云層時在小冰晶上發生折射形成圍繞太陽呈彩色光環的光現象,這一現象表明,太陽光不是單色光,是由七種顏色的光組成。23.(2024七下·慈溪期末)第十九屆亞運會已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舉辦,所使用的火炬名為“薪火”,寓意著中華文明薪火相傳。(1)保持“薪火”火種不滅需要充足的燃料、燃料與氧氣接觸和 。(2)物質與氧氣的作用除了燃燒,還有緩慢氧化,試舉一例緩慢氧化: 。【答案】溫度達到燃料的著火點;金屬的銹蝕【知識點】燃燒與滅火;金屬的腐蝕與防護【解析】【分析】(1)根據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進行分析。(2)根據緩慢氧化的定義進行分析。【解答】(1)由燃燒的條件可知,保持“薪火”火種不滅需要充足的燃料、燃料與氧氣接觸和溫度達到燃料的著火點,故填溫度達到燃料的著火點。(2)緩慢氧化是反應速率較慢,現象不明顯的氧化反應,常見緩慢氧化有金屬銹蝕、呼吸作用等,故填金屬的銹蝕或呼吸作用等。24.(2024七下·慈溪期末)綠色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要經歷傳粉、受精等過程。(1)植物是依靠 來識別同種花粉。(2)花粉管進入胚珠的路線是 (用序號和箭頭表示)。①子房 ②柱頭 ③珠孔 ④花柱【答案】(1)柱頭(2)②→④→①→③【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解答】(1)植物是依靠雌蕊的柱頭來識別同種花粉的;具體來說,就是植物依靠柱頭上的識別蛋白與花粉上的外壁糖蛋白的相互作用來識別同種花粉。(2)花粉成熟以后,花粉落在雌蕊柱頭上,在柱頭上黏液的作用下,花粉開始萌發,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依次穿過柱頭、花柱,到達子房的胚珠,在花粉管萌發的過程中,花粉管中的生殖核進行有絲分裂并形成兩粒精子,花粉管通過珠孔進入胚珠內部后,頂端破裂,釋放出兩粒精子,其中一粒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另一粒精子與中央的兩個極核融合,完成雙受精過程。因此花粉管進入胚珠的路線依次經過的結構是柱頭→花柱→子房→胚珠;即②→④→①→③。(1)植物是依靠雌蕊的柱頭來識別同種花粉的;具體來說,就是植物依靠柱頭上的識別蛋白與花粉上的外壁糖蛋白的相互作用來識別同種花粉。(2)花粉成熟以后,花粉落在雌蕊柱頭上,在柱頭上黏液的作用下,花粉開始萌發,形成花粉管,花粉管依次穿過柱頭、花柱,到達子房的胚珠,在花粉管萌發的過程中,花粉管中的生殖核進行有絲分裂并形成兩粒精子,花粉管通過珠孔進入胚珠內部后,頂端破裂,釋放出兩粒精子,其中一粒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另一粒精子與中央的兩個極核融合,完成雙受精過程。因此花粉管進入胚珠的路線依次經過的結構是柱頭→花柱→子房→胚珠;即②→④→①→③。25.(2024七下·慈溪期末)為防止鳥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種草的試驗區用網罩了起來。過一段時間發現,草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罩網的天然草原,牧草卻生長良好。根據該事例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上述天然草原的一條食物鏈: 。(2)鳥和蟲之間的關系是 。【答案】草→蟲→鳥;捕食和競爭【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分析】食物鏈反映的是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食物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解答】(1)食物鏈書寫的原則是: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題干天然草原中草、蟲、鳥之間只能形成草→蟲→鳥、草→鳥,2條食物鏈。(2)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常見有: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寄生關系等。鳥和蟲之間是吃與被吃的關系,存在捕食關系;鳥和蟲都以草為食,二者是競爭關系。26.(2024七下·慈溪期末)許多食品和藥物的生產都離不開微生物。(1)微生物不僅繁殖速度快,而且繁殖方式多樣,如酵母菌能進行出芽生殖,乳酸菌和大腸桿菌主要進行 生殖等。(2)利用酵母菌制作饅頭時,酵母菌產生的 在面團中形成許多小孔,能使饅頭又膨大又松軟。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和酸奶時,容器須密封,原因是乳酸菌在 條件下進行發酵。【答案】(1)分裂(2)二氧化碳;無氧【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發酵技術在食品、藥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利用青霉發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解答】(1)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較小,靠分裂進行生殖,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2)做饅頭時,經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屬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遇熱膨脹而形成小孔,使得饅頭或面包暄軟多孔。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屬于厭氧菌,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現一種特殊的風味。(1) 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較小,靠分裂進行生殖,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2)做饅頭時,經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屬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遇熱膨脹而形成小孔,使得饅頭或面包暄軟多孔。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屬于厭氧菌,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現一種特殊的風味。27.(2024七下·慈溪期末)一定溫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較長一段時間后,狀態如圖甲所示,據圖可知此時的糖水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狀態如圖乙所示,則一定發生改變的是 。(填選項)①溶質的質量 ②蔗糖的溶解度 ③溶質的質量分數 ④溶質與溶劑質量比【答案】飽和;①【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根據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還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叫做不飽和溶液,進行分析解答。【解答】一定溫度下,小科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較長一段時間后,狀態如圖甲所示,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蔗糖,據圖可知此時的糖水是飽和溶液,若再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狀態如圖乙所示,一定溫度下,向有部分蔗糖固體沉淀的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燒杯底部剩余的蔗糖全部溶解,溶質的質量增加;溫度不變,蔗糖的溶解度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不一定改變,例如所得溶液為恰好飽和的溶液,則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溶質與溶劑質量比不一定改變,例如所得溶液為恰好飽和的溶液,則溶質與溶劑質量比不變。因此一定發生改變的是①。28.(2024七下·慈溪期末)硼酸是一種白色固體,為探究硼酸在水中的溶解情況,進行如下實驗:在A~G七個燒杯中各加入25.0g硼酸,再分別加入100g水;在不同溫度下,攪拌使固體充分溶解后靜置,測定溶液中硼酸的含量。實驗結果見下表。溫度(℃) 20 30 40 60 80 90 100靜置后的現象100g水中溶解的硼酸質量(g) 5.0 6.7 8.7 14.8 23.6 25.0 25.0(1)D中的溶液是硼酸的 (填“飽和溶液”或“不飽和溶液”);F中硼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2)現需15%硼酸溶液100g用于實驗。請將配制該溶液的實驗操作步驟補充完整:稱取15g硼酸固體于燒杯中, 。【答案】飽和溶液;20%;量取85mL水,加熱至完全溶解【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根據溶液狀態的判斷方法、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2)根據配制質量一定、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方法來分析。【解答】(1)D燒杯中有固體物質剩余,所以D中的溶液是硼酸的飽和溶液;F中硼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現需15%硼酸溶液100g用于實驗,需要硼酸的質量為:100g× 15%=15g,水的質量為:100g-15g=85g,體積為85mL,所以配制該溶液的實驗方案為:稱取15g硼酸固體于燒杯中,量取85mL水,加熱至完全溶解。29.(2024七下·慈溪期末)1774年10月,拉瓦錫利用如圖裝置研究空氣的成分,曲頸瓶和玻璃鐘罩內都為汞,最終他確認了一種新氣體,并正式命名為“氧氣”。通過實驗拉瓦錫徹底地推翻了燃素說,并建立了科學的燃燒學說。科學史再現:如圖所示,調節玻璃鐘罩與汞槽中的汞液面相平,做好標記,測得玻璃鐘罩內約有36體積的空氣,曲頸瓶內約14體積空氣。精確記錄裝置內溫度和氣壓,點燃火爐加熱裝置,約12天判斷已經完全反應熄滅火爐,曲頸瓶中出現了紅色的固體。讓器皿冷卻至初始溫度,移動鐘罩使罩內汞液面再次和汞槽中液面相平,測得裝置總剩余氣體為43體積。已知汞為銀白色液體,氧化汞為紅色固體。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判斷拉瓦錫實驗中汞和氧氣已完全反應的依據是 。(3)在拉瓦錫實驗中,汞槽中汞的作用是 (寫出一點)。(4)拉瓦錫實驗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答案】汞+氧氣氧化汞;鐘罩和汞槽中的液面差不再變化;起到液封作用;14%【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欲用加熱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所選除氧劑要具備以下特征:在空氣中加熱時能與氧氣反應(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本身的狀態為非氣體;生成物為非氣態。該實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所用藥品必須是足量;③讀數時一定要冷卻到原溫度,據此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發生的反應是汞與氧氣在加熱時生成氧化汞,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汞+氧氣氧化汞;(2)汞和氧氣反應會使氣體體積變小,當反應停止后氣體體積不再變化,則鐘罩和汞槽中的液面差不再變化,判斷拉瓦錫實驗中汞和氧氣已完全反應的依據是鐘罩和汞槽中的液面差不再變化;(3)在拉瓦錫實驗中,汞槽中汞的作用是起到液封作用;(4)拉瓦錫實驗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30.(2024七下·慈溪期末)(1)小科用兩個硬紙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圖所示,眼睛在屏的 (填“左”或“右”)邊觀察,他發現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離小孔越遠,像就越大;(2)小科測出了像到小孔不同距離時像的高度,部分數據如下表,則“★”處的數值是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像到小孔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3)小科知道樹蔭下的圓形光斑就是太陽通過樹葉間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測出了某一個光斑的直徑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為1.5m,從書上查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1.5×1011m,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以估算太陽的直徑為 m。【答案】右;5.0;【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1)小孔成像的本質是光的直線傳播;(2)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距離的比值是一個定值;(3)根據像的直徑和像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等于物體的直徑和物體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列式求解。【解答】(1)小孔成像中,成倒立的實像,因此需要在屏的右邊觀察。(2)由表可知,像的高度增加1cm,像到小孔的距離增加2cm,則“★”處的數值是5.0cm。(3)已知光斑的直徑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為1.5m,則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1.5×1011m,可得解得。31.(2024七下·慈溪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在學習了“青蛙的生殖和發育”后,開展“各種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的探究活動。他們采集了一定數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滌劑作為污染物,在魚缸中進行實驗觀察。①他們作出的假設:各種污染物可能會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②他們設計的實驗方案:在3個相同的魚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編號1、2、3;在1、2號魚缸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滌劑;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別放入上述魚缸中,在相同的適宜的環境中孵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方案中的對照組是 (填編號)。(2)實驗時需要定時觀察記錄的內容是 。(3)支持上述假設的實驗結果是 。【答案】(1)3(2)受精卵的孵化數量(3)3號魚缸受精卵的孵化率大于1號和2號魚缸【知識點】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解析】【分析】1、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2、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解答】(1)對照實驗是單一變量實驗,因此,在探究“各種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的實驗時,唯一變量是:是否含有污染物,其它條件都相同且適宜;在1、2號魚缸中分別放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滌劑,是實驗組,3號魚缸中沒有加入污染物,沒有對實驗對象進行處理,是對照組。(2)本實驗探究的是各種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環境中孵化,需要定時觀察記錄的內容是孵化的蛙卵的數量。(3)該實驗作出的實驗假設是:各種污染物會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如果假設成立,則該實驗的結果應是3號魚缸中(沒有污染物)蛙卵(受精卵)的孵化率最高。(1)對照實驗是單一變量實驗,因此,在探究“各種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的實驗時,唯一變量是:是否含有污染物,其它條件都相同且適宜;在1、2號魚缸中分別放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滌劑,是實驗組,3號魚缸中沒有加入污染物,沒有對實驗對象進行處理,是對照組。(2)本實驗探究的是各種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環境中孵化,需要定時觀察記錄的內容是孵化的蛙卵的數量。(3)該實驗作出的實驗假設是:各種污染物會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如果假設成立,則該實驗的結果應是3號魚缸中(沒有污染物)蛙卵(受精卵)的孵化率最高。32.(2024七下·慈溪期末)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和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如圖所示是硫粉、紅磷、光亮的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小科是個善于思考、善于總結的學生,做完實驗后,他發現了一些共同點:在反應條件方面,三個實驗都要 。(2)小科同時也總結出在生成物的種類、狀態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三個方面存在不同。其中丙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3)小科還總結出:三個實驗的集氣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答案】點燃;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硫粉、紅磷、光亮的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條件,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中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硫粉、紅磷、光亮的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三個實驗的條件都是點燃,故填點燃。(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故填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3)甲集氣瓶中,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氣的污染物,且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則甲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33.(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甲表示某海島生態系統中的部分食物網。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該生態系統的海藻是 。(2)海藻中的能量至少可通過 條食物鏈傳遞給大黃魚。(3)圖乙中A、B表示含海龜的一條食物鏈兩類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直方圖,請在C處大致畫出海龜所含有機物的直方圖 。【答案】(1)生產者(2)四(3)【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解析】【分析】圖甲中的食物鏈有:海藻→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蝦類→大黃魚、海藻→蝦類→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海龜。【解答】(1)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海藻屬于綠色植物,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2)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該食物網中的食物鏈有:海藻→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蝦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海龜;含有海藻和大黃魚的食物鏈有四條,即海藻中的能量至少可通過四條食物鏈傳遞給大黃魚。(3)在食物鏈中的每一個環節稱為一個營養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為第二營養級,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動物為第三營養級,以此類推;營養級別越高,生物的數量越少,有機物相對含量越少,反之亦然。圖甲中含海龜的食物鏈是:海藻→底棲動物→海龜,對照圖乙可知:B有機物相對含量最多是海藻、A次之是底棲動物、C是海龜,海龜有機物相對含量最少;因此,海龜所含有機物的直方圖如下:(1)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不僅供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類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海藻屬于綠色植物,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2)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該食物網中的食物鏈有:海藻→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蝦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小型魚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大黃魚、海藻→底棲動物→蝦類→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黃鰱魚、海藻→底棲動物→海龜;含有海藻和大黃魚的食物鏈有四條,即海藻中的能量至少可通過四條食物鏈傳遞給大黃魚。(3)在食物鏈中的每一個環節稱為一個營養級,生產者為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為第二營養級,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動物為第三營養級,以此類推;營養級別越高,生物的數量越少,有機物相對含量越少,反之亦然。圖甲中含海龜的食物鏈是:海藻→底棲動物→海龜,對照圖乙可知:B有機物相對含量最多是海藻、A次之是底棲動物、C是海龜,海龜有機物相對含量最少;因此,海龜所含有機物的直方圖如下:34.(2024七下·慈溪期末)工業上采用分離液態空氣法獲得氧氣,其過程可用如圖所示實驗模擬。(1)浸入液氮3min后,試管內產生約占其容積的液態空氣,該過程是通過 方式使空氣液化的。(2)取出試管,液態空氣沸騰,伸入燃著的木條,木條熄滅;1min后伸入帶火星的木條,觀察到木條復燃。請說明導致燃著的木條熄滅和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原因 。【答案】降溫;先蒸發不能支持燃燒的氮氣,再蒸發出能支持燃燒的氧氣【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空氣液化的方法來分析;(2)根據氮氣沸點低先氣化,氮氣不燃燒、不支持燃燒,氧氣具有助燃性來分析。【解答】(1)浸入液氮3min后,試管內產生約占其容積的液態空氣,液氮汽化吸熱,產生低溫,該過程是通過降溫方式使空氣液化的。(2)液態空氣沸騰時,氮氣先蒸發出來,氮氣不支持燃燒,所以燃著的木條熄滅;1min 后,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氧氣,氧氣能支持燃燒,所以伸入帶火星的木條,觀察到木條復燃;導致燃著的木條熄滅和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原因先蒸發不能支持燃燒的氮氣,再蒸發出能支持燃燒的氧氣。35.(2024七下·慈溪期末)如圖甲為硝酸鉀和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已知X是硝酸鉀或氯化銨中的一種,小科同學對該物質進行了如圖乙所示實驗,則X是 。(2)t3℃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氯化銨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所得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大小關系為硝酸鉀 氯化銨,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硝酸鉀 氯化銨。(均填“>”“<”或“=”)【答案】硝酸鉀;<;=【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解答】(1)由圖可知,實驗③的燒杯中沒有晶體析出,則燒杯中溶質的質量為55g,燒杯中水的質量為100g,溫度為t3℃,說明溶液中溶質在t3℃時的溶解度應大于或等于55g,由圖可知,t3℃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80g,氯化銨的溶解度為50g,則X為硝酸鉀,故填硝酸鉀。(2)由圖可知,t3℃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銨的溶解度,則t3℃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比氯化銨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t3℃時等質量的硝酸鉀、氯化銨的飽和溶液中,硝酸鉀的質量大于氯化銨的質量,由圖可知,t2℃時硝酸鉀、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相交,則t2℃時硝酸鉀、氯化銨的溶解度相等,此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t3℃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氯化銨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兩種物質的溶液仍為飽和溶液,且硝酸鉀溶液中的水的質量小一些,則所得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大小關系為硝酸鉀<氯化銨,故填<;由圖可知,t2℃時硝酸鉀、氯化銨的溶解度曲線相交,則t2℃時硝酸鉀、氯化銨的溶解度相等,此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填=。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