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八下·長興期末)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浙江。下列做法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提倡植樹造林 B.就地焚燒秸稈
C.燃放煙花爆竹 D.鼓勵燃煤發電
2.(2024八下·長興期末)學校里的勞動實踐基地內,同學們種植了多種農作物,其中黃瓜的莖屬于(  )
A.直立莖 B.匍匐莖 C.攀援莖 D.纏繞莖
3.(2024八下·長興期末)趨磁細菌體內可以合成納米級鏈狀排列的磁小體,可用于生產磁性定向藥物、制造生物傳感器等。為合成磁小體,趨磁細菌需要從海洋中汲取的金屬元素是(  )
A.Na B.Al C.Fe D.Cu
4.(2024八下·長興期末)2024年6月,“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新一批月球土壤樣品回到地球,與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中一定存在的物質是(  )
A.微生物 B.空氣 C.礦物質 D.腐殖質
5.(2024八下·長興期末)下列關于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干粉滅火器適合圖書館滅火
B.二氧化碳滅火器適用于文物館和檔案館滅火
C.泡沫滅火器適合電器滅火
D.油庫著火時,只需用水槍噴水即可滅火
6.(2024八下·長興期末)風能是一種清潔能源,我國風力發電技術在全世界處于領先位置。以下實驗中,能說明風力發電機原理的是(  )
A. B.
C. D.
7.(2024八下·長興期末)建立模型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模型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結構
B.地殼中元素分布圖
C.兩種反應的關系
D.四個氮原子模型
8.(2024八下·長興期末)此時此刻,拿著筆正在答題的你也許有一點點緊張,我們可以深呼吸來緩解情緒。當你吸氣時,人體的變化中不合理的是(  )
A.橫膈膜上升 B.肺擴張
C.胸腔變大 D.肋骨向上、向外移動
9.(2024八下·長興期末)2024年中國鈉電池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鈉電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理想選擇。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鈉屬于非金屬元素 B.鈉原子的質子數為23
C.鈉的原子質量為22.99 D.鈉原子與鈉離子質量幾乎相等
10.(2024八下·長興期末)為積極推進“美麗浙江”創建,浙江多地采用注射花芽抑制劑的方式控制“楊柳飛絮”。園林工人在雌柳樹樹干上打孔,將藥瓶插入孔內,藥液會慢慢被樹體吸收,隨著蒸騰作用擴散到樹冠各個部分。當年注射,次年生效,注射后的雌樹減少飛絮量能達到90%。如圖是柳樹樹干的橫切面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打孔的深度應恰好達到圖中②所示位置
B.藥液是通過④的導管向上運輸的
C.適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藥液向上運輸到樹冠
D.柳樹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
11.(2024八下·長興期末)如圖,是某家庭電路中的部分電路,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斷路器的接法錯誤,應該安裝在零線上
B.三孔插座正中間的插孔應該接三腳插頭的最長那只腳
C.開關S斷開時,a、b、c、d四處都不能使測電筆的氖管發光
D.若手不慎觸摸到c點時,則斷路器一定自動斷開
12.(2024八下·長興期末)科學實驗常用圖來表示,簡潔明了,其所隱之“迷”、所寄之“理”、所藏之“趣”,為科學學習帶來了不少方便。下列有關四幅圖所展示的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研究影響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因素時,應同時改變電流方向和磁場方向
B.乙圖: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CO2能使燒杯中溫度降到蠟燭的著火點以下
C.丙圖: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先用手握緊試管外壁,再把導管口下端浸入水中
D.丁圖:如圖“土壤中含有機物的驗證實驗”,所用到的土壤應充分干燥
13.(2024八下·長興期末)螺螄粉是一種風味獨特的小吃,其臭味的來源之一是半胱氨酸(化學式為C3H7NO2S)。下列關于半胱氨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B.C、H、O元素質量比是3:7:2
C.是由H、C、N、O、S五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
D.由3個碳原子、7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2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
14.(2024八下·長興期末)如圖,用“電池+磁鐵+銅線圈”可以手工制作會跑的“小火車”,首先將兩個強磁鐵分別吸附在電池正負兩極,然后再將它們放進銅線圈,電池就成了能夠在銅線圈內部跑得“飛快”的“小火車”。分析小火車組裝示意圖發現,在銅線圈內,電流從“電池正極→磁鐵→部分線圈→磁鐵→電池負極”形成回路,于是,通電的銅線圈內部產生磁場,這個磁場對兩個強磁鐵產生力的作用,所以“小火車”就能在銅線圈內部運行了。則下列各圖中,“小火車”能向右運行的是(  )
A. B.
C. D.
15.(2024八下·長興期末)在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丙是單質
B.丁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若消耗6g的乙,則生成34g的丙
D.甲、乙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質量
16.(2024八下·長興期末)草莓容易種植,植株小巧,生長面積不大,非常適合小面積種植,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在陽臺上自己種植草莓。
(1)草莓適合生長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下列按體積分數構建的土壤組成模型中,適合草莓生長土壤要求的是   。
A.B.C.D.
(2)某同學想要讓草莓植株生長更快,在給幼苗施肥的過程中一株草莓施肥過多,結果這株草莓萎蔫死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草莓根毛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小于”)土壤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17.(2024八下·長興期末)我國家庭電路中,火線與零線之間的電壓為   V。測電筆可以用來辨別火線和零線。如圖所示,測試時持筆方式正確的是   (選填“甲”或“乙”)。當使用測電筆測試火線時,氖管發光,此時   (選填“有”或“沒有”)電流通過人體。
18.(2024八下·長興期末)2023年4月,考古學家在兵馬俑彩繪的研究中發現了絕美“中國紫”。其原料有石英(二氧化硅)、石綠(一種銅銹)、硫酸鋇(BaSO4)和一氧化鉛(PbO)等。用化學用語填空。
(1)用化學用語表示2個氧原子   ;
(2)請寫出硫酸鋇中的陰離子   ;
(3)銅銹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由此可以推斷銅銹是銅和空氣中的H2O、O2和   共同作用的產物;
(4)一氧化鉛中鉛元素的化合價為   。
19.(2024八下·長興期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某同學對氧氣的相關問題,以結構圖的形式進行了如下梳理。
(1)自然界產生氧氣的途徑主要   。
(2)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氣,說明氧氣具有   的性質。
(3)實驗室可以用過氧化氫(H2O2)、氯酸鉀(KClO2)、高錳酸鉀(KMnO4)等作為反應物制取氧氣,是因為它們都含有   。
20.(2024八下·長興期末)兩輛小車分別綁上一塊磁鐵,甲車右端緊靠乙車左端,松開時,甲、乙兩車同時向相反方向運動,如圖1所示。
(1)該現象說明:同名磁極相互   (選填“吸引”或“排斥”);
(2)如圖2所示是某一磁體周圍的部分磁感線,磁感線   (選填“是”或“不是”)客觀存在的。若在b點放置一個可自由轉動的小磁針,則小磁針靜止時,其N極指向   (選填“P”或“Q”)處。
21.(2024八下·長興期末)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
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
(1)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   。
A.B.
C.D.
(2)從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中,我們發現   。
A.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
B.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
C.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
22.(2024八下·長興期末)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其助推器使用如圖①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②四氧化二氮作為助燃劑,兩者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
(1)從宏觀角度看:偏二甲肼中有   種元素。
(2)從微觀角度看:從偏二甲肼燃料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④的模型為   。
(3)從符號表征看: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3.(2024八下·長興期末)某同學用圖甲中實驗裝置探究“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用到了鐵架臺、蹄形磁體、靈敏電流計、開關、直導體AB和若干根導線等器材。實驗中固定磁體,讓導體AB運動。實驗記錄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 導體運動情況 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情況 靈敏電流計電流方向
1 豎直向上 不偏轉 ——
2 豎直向下 不偏轉 ——
3 水平向左 向右偏轉 電流從右側接線柱流入
4 水平向右 向左偏轉 電流從左側接線柱流入
(1)由實驗次數1、2可知,閉合開關,導體AB豎直運動   (填“會”或“不會”)產生感應電流。
(2)由實驗次數3、4可推測,如果固定導體AB,水平向右移動磁體,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向   偏轉。
(3)圖乙中的“○”表示導體AB的橫截面(即圖甲中沿導體由A往B看),I、II、III、IV表示運動中的不同位置,箭頭表示導體在那個位置上的運動方向。則靈敏電流計的指針不偏轉的位置是   。
A.I  B.II  C.III  D.IV
(4)圖丙為發電機的示意圖,其原理與圖甲所示原理相同。圖中時刻線圈水平,箭頭為線圈旋轉方向,根據上面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此時ab邊中的電流情況是   。
A.無電流  B.電流方向由a向b  C.電流方向由b向a
24.(2024八下·長興期末)學習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后,科學小組成員設計了一個實驗,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步驟、結果等如表:
Ⅰ.取材。取生長旺盛且長勢相同的灰莉葉片若干,避開葉脈,用直徑為1cm的打孔器制備若干圓形小葉片。
Ⅱ.排氣。將制備好的圓形小葉片置于大注射器內,堵住注射器前端開口并向外緩緩拉活塞,重復數次使圓形小葉片內部的氣體逸出。
Ⅲ.取完全相同的四只燒杯,分別裝入等體積NaHCO3溶液(一種能為植物提供CO2的溶液),分別放入10片圓形小葉片。將燒杯放置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分別調節燒杯和光源的距離,觀察并記錄燒杯中____?___,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燒杯 圓形小葉片 2%NaHCO3溶液 距光源距離 葉片浮起數量
3min 6min 9min
甲 10片 20mL 15cm 2 4 8
乙 10片 20mL 30cm 1 2 6
丙 10片 20mL 45cm 0 1 4
丁 10片 20mL 黑暗 0 0 0
(1)實驗中,每個燒杯放入10片圓形小葉片而不是1片,是為了   。
(2)本實驗進行前,不需要對灰莉植株進行暗處理,理由是   。
(3)步驟Ⅲ中“?”應該填的內容是   。
(4)通過實驗,可能得出的結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請你對該同學的結論作出評價   。
25.(2024八下·長興期末)結合教材實驗,科學小組通過改進實驗裝置開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課外實踐活動。(裝置如圖所示,注射器的摩擦忽略不計)
I.按圖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注射器b的活塞推至底端,注射器a的活塞從20mL處向外拉,松手。
II.向玻璃管中加入足量白磷,點燃酒精燈,交替推拉兩個注射器。
【實驗記錄】
實驗前 實驗后(冷卻至室溫)
a中氣體體積 20 10
b中氣體體積 0 0
請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I中,觀察到   ,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已知玻璃管中空氣體積是30mL,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
(3)實驗中需反復推拉注射器,其目的是   。
(4)與教材實驗相比,改進后的實驗優點有   (填寫一點即可)。
26.(2024八下·長興期末)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某同學查閱到以下材料: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   。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   (填序號)。
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
B.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C.實驗的成功與否,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氣球
(3)受科學家研究的啟發,某同學參照教材中的實驗繼續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   (寫一點即可)。
(4)該同學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認為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   。
27.(2024八下·長興期末)某科學小組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對課本“蒸騰作用”實驗進行了改進,并利用圖甲裝置對蒸騰作用相關問題進行了探究。
(1)用兩個甲裝置組成如圖乙所示的對照裝置并在實驗組中輸液管內插入三種不同的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能夠被置于底部培養皿中的干燥劑吸收,與對照組一起置于陽光下2~3h后,測量得到如下表所示數據。
組別 實驗組吸水量(mL) 實驗組干燥劑增重量(g) 對照組吸水量(mL) 對照組干燥劑增重量(g) 蒸騰比例
1 2.300 2.2 0 0.2 87%
2 3.775 3.5 0 0.3 85%
3 4.225 4.2 0 0.3 92%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結論是   。
(2)選擇同一枝條上生長狀況相似的兩片葉片,一片葉正背面刷凡士林堵塞氣孔,另一片葉不做處理,置于烤燈下進行實驗,定時使用測溫槍測量其表面溫度。測得結果如下表。
無處理組葉面溫度(℃) 凡士林組葉面溫度(℃)
照射前 27.2 27.0
照射10min 38.2 41.7
照射20min 35.2 42.9
能得出植物蒸騰作用確實有降低葉面溫度的作用的證據是   。
(3)某同學研究氣流速度對植物的蒸騰作用快慢的影響,他選取兩個相同的實驗裝置,兩支生長狀況相似、葉片面積相近的枝條,分別插入輸液管并用納米膠密封,再置于盒子內密封。一只開啟微型風扇,另一只不開啟,15min后觀察移液管中下降的刻度。請你幫該同學設計一張該實驗記錄表   。
28.(2024八下·長興期末)浙江省沿海大力實施墾造耕地工程,通過種植多種海水植物將鹽堿灘涂地改造成良田。例如:海蘆筍是一種生長在灘涂地上,不施化肥、不用農藥的植物。種植海蘆筍能夠有效地降低土壤表層含鹽量,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中氮、磷、鉀的含量。
(1)海蘆筍作為草本植物,與樹木相比,它的莖不會逐年加粗,是因為它的莖中   ;
(2)海蘆筍從海水中吸取的營養主要是   (選填“有機物”或“無機鹽”);
(3)種植海蘆筍對以下哪種類型的土壤資源流失的改善效果較為顯著?____。
A.耕地被蠶食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土壤鹽漬化
29.(2024八下·長興期末)下面是“氧氣的制取和性質研究”實驗。
(1)某同學選用A裝置并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發現水槽中的水變紅,其原因是   。
(2)為準備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實驗中收集氧氣用裝置   (填字母序號)收集最為合適。
(3)某同學發現火柴在空氣中并不能將鐵絲點燃,但在氧氣中卻可以引燃鐵絲,你認為原因是   。
30.(2024八下·長興期末)《本草綱目》記載:“三七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活性成分主要是三七素,又名田七氨酸(C5H8O5N2),回答下列問題:
(1)田七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2)一個田七氨酸分子中有   個原子。
(3)阿司匹林(C9H8O4)也是常見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物。多少克田七氨酸與18克阿司匹林(C9H8O4)中碳元素的質量相等   ?(列式計算)
31.(2024八下·長興期末)為了測定某石灰石的純度,某興趣小組同學取用了12.5g這種石灰石樣品,用實驗室現有的未知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100g分5次加入(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也不溶于水),充分反應后,經過濾、干燥等操作后稱量,得到如表數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所加稀鹽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石灰石樣品的質量/g 10 7.5 5 2.5 2.5
(1)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為   (用質量百分數表示)。
(2)此過程中放出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
(3)當稀鹽酸和大理石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32.(2024八下·長興期末)某科學小組展開了“電動車安全性”的項目化學習活動;下面是該小組同學交流的實踐過程,請幫助他們完成下列內容;
【項目分解】(1)設計電動車騎行時的安全警示燈;(2)設計轉向指示燈;
【項目實施】
(1)設計一種“警示燈”,要求騎行過程中燈泡會持續交替閃爍發光,以提示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如圖1所示是“警示燈”的電路圖R0為定值電阻,電磁鐵線圈及彈性銜鐵的電阻忽略不計。當電流通過電磁鐵時,電磁鐵的下端是   極。“警示燈”能自動進行交替發光的工作原理是:閉合開關,電磁鐵與燈泡都有電流經過,燈泡發光且電磁鐵產生磁性,之后電磁鐵將動觸點吸下,與靜觸點分離,電路被切斷,燈滅且電磁鐵磁性消失,彈性銜鐵形變恢復,動觸點與靜觸點接觸,電路通路,燈泡發光且電磁鐵又具有磁性,如此反復,燈泡閃爍發光;
(2)設計轉向示燈,轉向燈警示時要具備“一亮一暗”持續閃爍的功能;霧天濕度增加,能見度低。設計優化要求:霧天時仍能閃爍,需要“一亮”時燈發光比平時更亮,“一暗”時亮度無要求,從而提高警示功能。已知濕敏電阻R的阻值隨濕度的增大而減小,線圈有電阻,銜鐵電阻忽略不計,銜鐵具有彈性。下列能實現設計功能的一項是   ;
【項目拓展】
為了操作方便,于是想將轉向指示燈和“警示燈”整合在同一個電路中,并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電路圖,接通相應指示燈后,該指示燈會亮、暗(微弱發光)交替閃爍發光,R0為定值電阻,電磁鐵線圈及銜鐵電阻忽略不計;
①若讓左轉、右轉指示燈同時工作(即雙跳燈開啟),轉向開關應與觸點   接通(選填“1和2”、“2和3”、“3和4”或“4和5”);
②請根據電路圖解釋圖2電路是如何實現指示燈會亮、暗(微弱發光)交替閃爍發光的工作原理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 秸稈焚燒是指將農作物秸稈用火燒從而銷毀的一種行為。秸稈焚燒造成霧霾天氣,并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對人與其他生物健康形成威脅。
【解答】 A、 提倡植樹造林 ,符合綠色發展理念,故A正確;
B、就地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故B錯誤;
C、 燃放煙花爆竹 ,增加空氣污染,故C錯誤;
D、鼓勵燃煤發電,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2.【答案】C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 攀援莖是所有攀爬植物的重要部分,每一個植物在發芽生長過程中不斷張高,為了可以更好的生長它們便長出了攀援莖來支持自己向高處或各種地方生長。
【解答】 攀援莖細長,莖幼小時較為柔軟,不能直立,而是以卷須(如葡萄,黃瓜)、不定根、或吸盤(如爬山虎)等特有的結構攀援支持物上升生長。 黃瓜的莖能夠借著莖卷須盤卷在別的物體上向高處生長。
故答案為:C。
3.【答案】C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
【解析】【分析】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
【解答】 趨磁細菌體內可以合成納米級、鏈狀排列的磁小體,磁小體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鐵、鈷、鎳等物質,因此趨磁細菌需要從海洋中汲取金屬元素是Fe,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4.【答案】C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故月壤不含空氣;由于月球環境極度缺水和干燥,故月壤不含水分;由于在月壤的形成過程中,沒有生物參與活動,無有機物質,故月壤不含腐殖質,微生物,所以,與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空氣、水分、腐殖質,微生物。
【解答】月球上沒有空氣,水和腐殖質,月壤中本身就富含礦物質, 月壤中一定存在的物質是 礦物質
故答案為:C。
5.【答案】B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A、根據圖書寫滅火要防止損壞圖書分析;
B、根據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時沒有任何液體留下的特點分析;
C、根據泡沫滅火器的特點分析;
D、根據油庫著火不能只用水滅火分析。
【解答】A、 圖書館滅火要防止圖書被損壞,一般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不符合題意;
B、 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時沒有任何液體留下,適用于文物館和檔案館滅火 ,符合題意;
C、 泡沫滅火器使用時會有液體噴出,不適合電器滅火 ,不符合題意;
D、 油為液體,密度小于水,油庫著火時,不能只用水槍噴水滅火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答案】D
【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磁感應
【解析】【分析】發電機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即閉合電路中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即發電機的原理圖中沒電源,有電源的實驗裝置圖不是發電機原理圖。
【解答】A、奧斯特實驗,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即電流的磁效應,故A不符合題意;
B、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故B不符合題意;
C、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電流的大小有關,得出電流越大,磁性越強,故C不符合題意;
D、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是電磁感應現象,發電機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7.【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A、根據二氧化碳的分子結構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地殼中各元素含量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各種反應類型的關系進行分析。
D、根據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在一條直線上,故模型錯誤;
B、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種元素是:O、Si、Al、Fe、Ca,故模型正確;
C、化合反應的特點是“多變一”,分解反應的特點是“一變多”,二者是并列關系,沒有交叉部分,故模型錯誤;
D、四個氮原子就是畫四個單獨的氮原子,圖示表示的是2個氮分子,故模型錯誤。
故答案為:B。
8.【答案】A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就是肺的通氣。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叫作呼吸運動。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 平靜呼吸)。吸氣時,肋間肌收縮,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這時,胸廓擴大,肺隨著擴張,肺的容積增大,肺內氣壓下降,外界空氣就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呼氣時,肋間肌舒張,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內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縮小:同時,膈肌舒張,膈頂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這時,胸廓縮小,肺跟著回縮,肺的容積縮小,肺內氣壓升高,迫使肺泡內的部分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到體外,完成呼氣動作。
【解答】根據分析,當吸氣時,由于呼吸肌的收縮,膈頂部下降,肋骨向上運動,并且胸廓
的上下徑、左右徑及前后徑都增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
題意。
故答案為:A。
9.【答案】D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鈉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1;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該元素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1,故選項說法錯誤;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非實際質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D、鈉離子是由鈉原子失去1個電子后形成的,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電子的質量微乎其微,因此鈉原子與鈉離子的質量幾乎相等,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10.【答案】B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莖的結構:圖中①是髓,儲存營養物質;②是木質部,內有導管,可運輸水和無機鹽;③是形成層,能使莖加粗;④是韌皮部,內有篩管,運輸有機物 。
(2)導管的功能:導管位于木質部,由下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是死細胞構成的中空管道 。
(3)蒸騰作用的影響因素:光照等因素會影響蒸騰作用強度,適宜光照可增強蒸騰作用,加快植物體內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物質的運輸 。
(4)根尖的結構和功能:根尖的根毛區(成熟區)生有大量根毛,增大吸收面積,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
【解答】A、注射的藥液通過導管運輸,導管位于②木質部,因此,打孔的深度應恰好達到圖中②所示位置,A正確。
B、藥液是通過②的導管向上運輸的,④是韌皮部,韌皮部里含有篩管,篩管運輸有機物,B錯誤。
C、蒸騰作用形成的蒸騰拉力是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的動力,光照能夠加速植物的蒸騰作用,因此適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藥液向上運輸到樹冠,C正確。
D、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一段,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個部分;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D正確。
故答案為:B。
11.【答案】B
【知識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測電筆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據家庭電路連接,以及安全用電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為了保護電路,斷路器應安裝在火線上,故A錯誤;
B.三孔插座正中間的插孔與地線相連,三腳插頭的最長那只腳應連接地線,故B正確;
C.開關S斷開時,d處與火線相連,故能使測電筆的氖管發光,故C錯誤;
D.c點為零線,若手不慎觸摸到c點時,不能造成電路中電流過大,則斷路器不能自動斷開,故D錯誤。
故選B。
12.【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A、研究影響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因素時,電流和磁場兩個變量需要控制一個,研究另外一個變化規律,據此分析;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本身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據此分析;
C、先把導氣管插入水中,形成一個密閉體系,再進行氣密性檢查,據此分析;
D、濕潤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發也能減少質量,據此分析。
【解答】A、在研究影響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因素時,應該分別改變電流方向和磁場方向,而不是同時改變它們。這樣可以更清楚地觀察每個因素對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影響,錯誤;
B、將二氧化碳倒入高低不同的蠟燭的燒杯中,看到蠟燭由下而上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不支持燃燒。蠟燭不燃燒是因為二氧化碳隔絕了空氣,并不是降溫,錯誤;
C、檢查裝置氣密性時,先把導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形成密封體系,再用手緊貼試管外壁,內部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氣體逸出,形成氣泡,松手后,由于溫度降低,壓強減小,外部壓強將水壓入導管口,形成穩定液柱,則此時裝置氣密性良好,錯誤;
D、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的實驗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一是為了避免水分的影響,二是有利于樣品粉碎并充分混勻,正確。
故答案為:D。
13.【答案】A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的物質,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半胱氨酸的微觀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半胱氨酸中H、C、N、O、S五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7):14:(16×2):32=36:7:14:32:32,則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B、C、H、O元素質量比是(12×3):(1×7):(16×2)=36:7:32,故選項說法錯誤;
C、半胱氨酸中只含有一種物質,是由H、C、N、O、S五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D、半胱氨酸是由半胱氨酸分子構成的,1個半胱氨酸分子由3個碳原子、7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2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A。
14.【答案】D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根據磁極間相互作用,由通電螺線管和磁鐵的磁場分析解答。
【解答】AC、由圖可知,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由N極指向S極,螺線管內部磁場的方向由S極指向N極,根據同名磁極相排斥、異名磁極相吸引,AC中兩個強磁鐵受到的力都是向相反的方向的,兩個力相互抵消,故AC中的小火車不會跑,故AC不符合題意;
B、螺線管內部的磁場向右,兩個磁鐵都受到向左的斥力,則小火車向左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D、螺線管內部的磁場向左,兩個磁鐵都受到向右的引力,則小火車向右運動,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5.【答案】C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
(2)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變化:反應后質量分數增加的物質是生成物,質量分數減少的物質是反應物,質量分數不變的物質可能是催化劑或與反應無關的物質 。由四種物質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分數減少了70%-42%=28%,故甲是反應物;反應后乙的質量分數為1-42%-40%-10%=8%,可以確定乙的質量分數減少了14%-8%=6%,故乙是反應物;反應前丙的質量分數為1-70%-14%-10%=6%,丙的質量分數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質量分數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
(3)單質的概念: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
(4)催化劑的概念: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的物質 。
【解答】A、由上述分析,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丙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單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B、丁的質量分數不變,可能沒有參加反應,也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由上述分析,常見反應的乙和生成丙的質量比為6%:34%=6:34,則若消耗6g的乙,則生成34g的丙,故選項說法正確;
D、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甲、乙的質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質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C。
16.【答案】(1)A
(2)小于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1)根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氣性能一般。
(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細胞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細胞吸水。
【解答】(1)已知草莓適合生長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應為壤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中水和空氣各占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圓形圖的四分之一;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質占固體部分的1%~5%,結合模型可知A項符合要求。
故選A。
(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因此,在給幼苗施肥的過程中一株草莓施肥過多,結果這株草莓萎蔫死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草莓根毛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1)已知草莓適合生長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應為壤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中水和空氣各占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圓形圖的四分之一;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質占固體部分的1%~5%,結合模型可知A項符合要求。
故選A。
(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因此,在給幼苗施肥的過程中一株草莓施肥過多,結果這株草莓萎蔫死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草莓根毛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17.【答案】220;甲;有
【知識點】電壓;測電筆的使用
【解析】【分析】(1)根據常見電壓的知識解答;
(2)根據測電筆的使用方法解答;
(3)燈泡發光,說明有電流產生。
【解答】(1)我國家庭電路中,火線與零線之間的電壓為220V。
(2)使用試電筆時,人體必須接觸尾部金屬體,故選甲;
(3)試電筆筆尖接觸火線時氖管發光,則肯定會有微弱的電流通過人體。
18.【答案】2O;;CO2;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書寫元素符號時,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化學符號周圍的數字表示不同的意義: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分子或離子的個數;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幾個原子構成一個分子;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
【解答】(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2個氧原子表示為:2O;
(2)硫酸鋇的陰離子是硫酸根離子,根據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可知,硫酸根離子可表示為:;
(3)銅銹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它是由銅元素、氧元素、氫元素和碳元素組成的,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實質: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銅和空氣中的H2O、O2,它們中包含的元素有銅元素、氧元素、氫元素,要想生成堿式碳酸銅,還缺少碳元素,因此,它們還需要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共同反應,才能生成堿式碳酸銅,二氧化碳的化學式為:CO2;
(4)一氧化鉛的化學式為PbO,其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假設鉛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x×1+(-2)×1=0,故x=+2,一氧化鉛中鉛元素的化合價為:。
19.【答案】光合作用;不易溶于水;氧元素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自然界產生氧氣的主要途徑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分析;
(2)根據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來分析;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來分析。
【解答】(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自然界產生氧氣的途徑主要是光合作用;
(2)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氣,說明氧氣具有不易溶于水的性質;
(3)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實驗室可以用過氧化氫(H2O2)、氯酸鉀(KClO3)、高錳酸鉀(KMnO4)等作為反應物制取氧氣,是因為它們都含有氧元素。
20.【答案】排斥;不是;Q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時,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
(2)磁感線是為了描述看不見的磁場而引入的假想的閉合曲線;磁感線的曲線方向表示磁場的方向,磁場方向跟放在該點的小磁針的北極指向一致。
【解答】(1)松開時,甲、乙兩車同時向相反方向運動,說明:同名磁極相互排斥。
(2)磁場是真實存在的,看不見,摸不著,用磁感線來描述,磁感線不是客觀存在的。
[3]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為該點的磁場方向,若在b點放置一個可自由轉動的小磁針,則小磁針靜止時,其N極指向Q處。
21.【答案】A;AD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α 粒子散射實驗現象:絕大多數 α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有小部分 α 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有極少部分 α 粒子被彈了回來 。這表明原子內部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中心有一個體積小、質量大、帶正電的原子核。
(2)科學模型的構建:科學家通過實驗獲取證據,再經過推理和想象構建模型來解釋現象,且模型會隨著研究深入不斷完善。
(3)不同原子結構模型的關系:新模型往往是在舊模型基礎上,依據新的實驗證據進行改進和修正,并非完全否定舊模型。
(4)科學認識的發展性:人們對科學知識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不存在絕對完美、停滯不前的理論。
【解答】(1)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中,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即偏轉角度越小的粒子越多,偏轉角度越大的,粒子數量越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由得出觀點的過程可知,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故A符合題意;
B.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并沒有推翻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湯姆生發現電子,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這都是正確的,故B符合題意;
CD.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進一步完善,不能說是完美的,因為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故D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D。
22.【答案】3;;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觀察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據其意義分析判斷有關的問題。
【解答】(1)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偏二甲肼的化學式是C2H8N2,從宏觀角度看:偏二甲肼中有三種元素;
(2)由微觀示意圖結合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反應是由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氣,④中為氮分子,1個氮分子是由兩個氮原子構成,其模型為:;
(3)由微觀示意圖和以上分析可知,該反應是由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氣,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2N2O42CO2+4H2O+3N2。
23.【答案】不會;右;A;C
【知識點】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
【解析】【分析】(1)根據靈敏電流計指針是否偏轉分析電流;
(2)根據相對運動分析;
(3)根據磁場方向和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分析;
(4)將丙圖順時針旋轉后類比分析。
【解答】(1)由實驗1、2可知,閉合開關,靈敏電流計指針不偏轉,說明導體AB豎直運動不會產生感應電流。
(2)如果固定導體AB,水平向右移動磁體,以磁體為參照物,導體AB向左運動,由實驗3、4可知,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向右偏轉。
(3)由圖可知,磁感線方向從上到下,I導體豎直向上運動,沒有切割磁感線,靈敏電流計的指針不偏轉,II、III、IV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偏轉,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由圖可知,磁感線方向從左到右,ab邊向下運動切割磁感線,相當于磁感線方向從上到下時,ab邊水平向左運動,由表可知,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向右偏轉,即電流從右側接線柱流入,所以此時ab邊中的電流情況是電流方向由b向a,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4.【答案】(1)為了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可靠
(2)本實驗是以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為觀測對象,所以不需要暗處理
(3)相同時間內,葉片浮起數量
(4)結論不嚴謹,因為沒有用更強的光照做實驗(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強度后,光合作用強度就不再增加了),結論具有片面性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2)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影響光合作用的條件有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等。
【解答】(1)只用1片圓形小葉片做實驗不科學,1片圓形小葉片可能因自身原因使實驗現象不明顯,影響實驗結果。所用圓形小葉片的數量要多,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可靠性;因此每個燒杯放入10片圓形小葉片而不是1片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2)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會隨時釋放到大氣中,不像淀粉等有機物,是儲存在植物體內的;因此,實驗進行前,不需要對灰莉植株進行暗處理。
(3)本實驗是以葉片浮起數量來衡量光合作用強度的,進而推測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因此,步驟Ⅲ中“?”應該填的內容是:相同時間內,葉片浮起數量。
(4)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本實驗沒有用更強的光照做實驗,實驗結論不嚴謹,因為,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強度后,光合作用的強度就不再增加了。
(1)只用1片圓形小葉片做實驗不科學,1片圓形小葉片可能因自身原因使實驗現象不明顯,影響實驗結果。所用圓形小葉片的數量要多,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可靠性;因此每個燒杯放入10片圓形小葉片而不是1片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2)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會隨時釋放到大氣中,不像淀粉等有機物,是儲存在植物體內的;因此,實驗進行前,不需要對灰莉植株進行暗處理。
(3)本實驗是以葉片浮起數量來衡量光合作用強度的,進而推測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因此,步驟Ⅲ中“?”應該填的內容是:相同時間內,葉片浮起數量。
(4)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本實驗沒有用更強的光照做實驗,實驗結論不嚴謹,因為,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強度后,光合作用的強度就不再增加了。
25.【答案】注射器活塞回到原處;20%;將針筒內的氣體推出,使白磷與氧氣完全反應;裝置始終密封,實驗結果更準確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據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來分析解答;
(2)根據a中氣體體積減少的體積即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以及題中數據來分析解答;
(3)根據反復推拉注射器可以增強空氣流動,使氧氣完全反應來分析解答;
(4)根據教材實驗中,紅磷在裝置外點燃,再伸入裝置,可能使測量結果不準確,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毒,會污染空氣來分析解答。
【解答】(1)Ⅰ中,注射器a的活塞從20mL處向外拉,松手后,若觀察到注射器活塞回到原處,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a中氣體體積減少的體積即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則氧氣體積為20mL-10mL=10mL,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100%=20%;
(3)實驗中需反復推拉注射器,是為了增強空氣流動,使氧氣完全反應;
(4)教材實驗中,紅磷在裝置外點燃,再伸入裝置,可能使測量結果不準確,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毒,會污染空氣,所以改進后的實驗結果更準確或更環保。
26.【答案】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或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質量;AB;形成密閉空間,使瓶內氣壓保持在一定范圍內,防止瓶塞因壓強過大而沖出(合理即可);沒有在密閉裝置中完成蠟燭燃燒,并測量蠟燭燃燒前后整個裝置的質量,比較兩者的質量大小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
【解答】(1)玻義耳實驗中,金屬汞與裝置中的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汞,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化汞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金屬汞與氧氣的質量和,即金屬灰增加的質量是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或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質量;
(2)A、拉瓦錫是在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所以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正確;
B、拉瓦錫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說明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正確;
C. 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藥品的選擇、實驗裝置的設計、實驗操作的準確性等, 錯誤。
故填AB。
(3)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白磷燃燒放出熱量,瓶內的氣壓增大,氣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閉空間,使瓶內氣壓保持在一定范圍內,防止瓶塞因氣壓過大被彈出;
(4)該同學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沒有在密閉裝置中完成蠟燭燃燒,并測量蠟燭燃燒前后整個裝置的質量,比較兩者的質量大小。
27.【答案】(1)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發出去的
(2)刷凡士林組葉面溫度明顯高于無處理組葉面溫度
(3)
  變量控制 移液管液面刻度(mL)
對照組 無風扇  
實驗組 有風扇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熱量,使氣溫降低,夏天也較涼爽,形成良性循環。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蒸騰作用還能降低溫度。
【解答】(1)分析表格數據可知,三組實驗中,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比例分別是87%、85%和92%,說明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
(2)蒸騰作用能夠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蒸騰失水的門戶是氣孔,凡士林能夠將氣孔堵住,涂凡士林后葉片將不能進行蒸騰作用。分析表格數據可知,無處理組葉面溫度是27.2℃、38.2℃、35.2℃,凡士林組葉面溫度是27.0℃、41.7℃、42.9℃;涂凡士林組葉面溫度明顯高于無處理組葉面溫度,說明植物蒸騰作用確實有降低葉面溫度的作用。
(3)某同學研究氣流速度對植物的蒸騰作用快慢的影響,從實驗設置來看,是想利用移液管液面下降的刻度來反應蒸騰作用的強弱,據此設計實驗記錄表如下:
變量控制 移液管液面刻度(mL)
對照組 無風扇
實驗組 有風扇
(1)分析表格數據可知,三組實驗中,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比例分別是87%、85%和92%,說明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
(2)蒸騰作用能夠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蒸騰失水的門戶是氣孔,凡士林能夠將氣孔堵住,涂凡士林后葉片將不能進行蒸騰作用。分析表格數據可知,無處理組葉面溫度是27.2℃、38.2℃、35.2℃,凡士林組葉面溫度是27.0℃、41.7℃、42.9℃;涂凡士林組葉面溫度明顯高于無處理組葉面溫度,說明植物蒸騰作用確實有降低葉面溫度的作用。
(3)某同學研究氣流速度對植物的蒸騰作用快慢的影響,從實驗設置來看,是想利用移液管液面下降的刻度來反應蒸騰作用的強弱,據此設計實驗記錄表如下:
變量控制 移液管液面刻度(mL)
對照組 無風扇
實驗組 有風扇
28.【答案】(1)沒有形成層
(2)無機鹽
(3)D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莖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 (1)木質莖之所以能逐年加粗,是因為莖內維管束有活躍的形成層,形成層內有一些細胞能夠不斷分裂出新細胞,向內形成新的木質部,使其逐年加粗。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需要量最大。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
【解答】 (1)形成層的細胞能夠不斷分裂增生,使莖不斷加粗。堿蓬作為草本植物,與樹木相比,它的莖不會逐年加粗,是因為堿蓬的莖沒有形成層。
(2)堿蓬不施化肥、不用農藥,從海水中吸取的營養主要是無機鹽。
(3)依據題中信息,堿蓬是一種生長在灘涂地上“綠色”蔬菜,相比于普通植物,種植堿蓬對鹽漬化的土壤資源流失的改善效果較為顯著。
故答案為:D。
29.【答案】試管口未放一團棉花,高錳酸鉀進入水槽;E;氧氣濃度高,火柴燃燒更劇烈,放出更多的熱量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根據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2)根據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氣較純凈來分析;
(3)根據火柴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溫度更高來分析。
【解答】(1)某同學選用A裝置并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發現水槽中的水變紅,其原因是試管口未放一團棉花,高錳酸鉀進入水槽;
(2)鐵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物的溫度較高,鐵絲燃燒實驗中,為了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則集氣瓶底應留少量的水,則最好選用排水法收集;
(3)氧氣和空氣不同之處是氧氣的濃度不同,氧氣具有助燃性,某同學發現火柴在空氣中并不能將鐵絲點燃,但在氧氣中卻可以引燃鐵絲,你認為原因是氧氣濃度高,火柴燃燒更劇烈,放出更多的熱量。
30.【答案】176;20;設:質量為x的田七氨酸與18克阿司匹林(C9H8O4)中碳元素的質量相等,則有:答:31.68g 田七氨酸與18克阿司匹林(C9H8O4)中碳元素的質量相等。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式的意義及相關的計算,包括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分子中原子個數的確定以及元素質量分數的應用。
【解答】(1)田七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12×5+1×8+14×2+16×5=176;
(2)一個田七氨酸分子是由5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5個氧原子和2個氮原子構成,則一個田七氨酸分子中有5+8+5+2=20個原子;
31.【答案】80%;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12.5g-2.5g=10g。設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x=4.4g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設: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y,y=11.1g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3.0%。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剩余的雜質質量是2.5g進行分析;
(2)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以及碳酸鈣的質量進行計算;
(3)根據化學方程式和碳酸鈣的質量計算溶質的質量和溶液的質量,計算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答】(1)最后剩下2.5g固體為雜質,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為;
32.【答案】S;C;3和4;當轉向開關接觸3、4或3和4的瞬間,燈泡較暗,電磁鐵中有電流經過,產生磁性,之后將動觸點A吸下,電路電流會經過銜鐵、動觸點A和指示燈回到負極,即電磁鐵和定值電阻被R0短路,電路電阻變小,燈泡變亮;但此時電磁鐵失去磁性,在彈簧的作用下,銜鐵被拉起,使得動觸點A與靜觸點B分離,即上面的電路會斷開,電磁鐵和定值電阻R0接入電路,電燈又變暗,且此時電磁鐵會再具有磁性,從而使得動觸點再次被吸下,燈泡再變亮,如此更替循環。
【知識點】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電磁鐵的下端的極性;
(2)分析每個選項中電路的工作特點,找出符合題意的選項;
①由電路圖分析轉向開關的連接方式;
②根據電路的工作過程分析即可解決。
【解答】(1)由圖1可知,電流從電磁鐵的下端流入,從電磁鐵的上端流出,由安培定則可知,電磁鐵上端為N極,下端為S極。
(2)A、由圖可知,線圈與濕敏電阻并聯,當開關閉合時,線圈中有電流通過,銜鐵被吸合,不能彈開,不能實現“一亮一暗”持續閃爍的功能,故A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線圈與濕敏電阻串聯,當開關閉合時,線圈中有電流通過,銜鐵被吸合,燈泡亮度與平時亮度相同,不能“一亮”時燈發光比平時更亮,故B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濕敏電阻在干路中,當開關閉合時,線圈中有電流通過,銜鐵被吸合,濕敏電阻R的阻值較小,燈泡較亮,燈發光比平時更亮;線圈被短路,線圈中沒有電流通過,線圈無磁性,銜鐵被彈開,線圈與濕敏電阻串聯,燈泡發光較暗,具備“一亮一暗”持續閃爍的功能,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①由電路圖可知,轉向開關接3和4時,左轉、右轉指示燈同時接入電路中,則左轉、右轉指示燈同時工作,故轉向開關應與觸點3和4接通。
②當轉向開關接觸3、4或3和4的瞬間,燈泡較暗,電磁鐵中有電流經過,產生磁性,之后將動觸點A吸下,電路電流會經過銜鐵、動觸點A和指示燈回到負極,即電磁鐵和定值電阻被R0短路,電路電阻變小,燈泡變亮;但此時電磁鐵失去磁性,在彈簧的作用下,銜鐵被拉起,使得動觸點A與靜觸點B分離,即上面的電路會斷開,電磁鐵和定值電阻R0接入電路,電燈又變暗,且此時電磁鐵會再具有磁性,從而使得動觸點再次被吸下,燈泡再變亮,如此更替循環。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八下·長興期末)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浙江。下列做法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提倡植樹造林 B.就地焚燒秸稈
C.燃放煙花爆竹 D.鼓勵燃煤發電
【答案】A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 秸稈焚燒是指將農作物秸稈用火燒從而銷毀的一種行為。秸稈焚燒造成霧霾天氣,并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對人與其他生物健康形成威脅。
【解答】 A、 提倡植樹造林 ,符合綠色發展理念,故A正確;
B、就地焚燒秸稈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故B錯誤;
C、 燃放煙花爆竹 ,增加空氣污染,故C錯誤;
D、鼓勵燃煤發電,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2.(2024八下·長興期末)學校里的勞動實踐基地內,同學們種植了多種農作物,其中黃瓜的莖屬于(  )
A.直立莖 B.匍匐莖 C.攀援莖 D.纏繞莖
【答案】C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 攀援莖是所有攀爬植物的重要部分,每一個植物在發芽生長過程中不斷張高,為了可以更好的生長它們便長出了攀援莖來支持自己向高處或各種地方生長。
【解答】 攀援莖細長,莖幼小時較為柔軟,不能直立,而是以卷須(如葡萄,黃瓜)、不定根、或吸盤(如爬山虎)等特有的結構攀援支持物上升生長。 黃瓜的莖能夠借著莖卷須盤卷在別的物體上向高處生長。
故答案為:C。
3.(2024八下·長興期末)趨磁細菌體內可以合成納米級鏈狀排列的磁小體,可用于生產磁性定向藥物、制造生物傳感器等。為合成磁小體,趨磁細菌需要從海洋中汲取的金屬元素是(  )
A.Na B.Al C.Fe D.Cu
【答案】C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
【解析】【分析】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
【解答】 趨磁細菌體內可以合成納米級、鏈狀排列的磁小體,磁小體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鐵、鈷、鎳等物質,因此趨磁細菌需要從海洋中汲取金屬元素是Fe,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4.(2024八下·長興期末)2024年6月,“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新一批月球土壤樣品回到地球,與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中一定存在的物質是(  )
A.微生物 B.空氣 C.礦物質 D.腐殖質
【答案】C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由于月球上沒有大氣,故月壤不含空氣;由于月球環境極度缺水和干燥,故月壤不含水分;由于在月壤的形成過程中,沒有生物參與活動,無有機物質,故月壤不含腐殖質,微生物,所以,與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空氣、水分、腐殖質,微生物。
【解答】月球上沒有空氣,水和腐殖質,月壤中本身就富含礦物質, 月壤中一定存在的物質是 礦物質
故答案為:C。
5.(2024八下·長興期末)下列關于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干粉滅火器適合圖書館滅火
B.二氧化碳滅火器適用于文物館和檔案館滅火
C.泡沫滅火器適合電器滅火
D.油庫著火時,只需用水槍噴水即可滅火
【答案】B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A、根據圖書寫滅火要防止損壞圖書分析;
B、根據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時沒有任何液體留下的特點分析;
C、根據泡沫滅火器的特點分析;
D、根據油庫著火不能只用水滅火分析。
【解答】A、 圖書館滅火要防止圖書被損壞,一般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不符合題意;
B、 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時沒有任何液體留下,適用于文物館和檔案館滅火 ,符合題意;
C、 泡沫滅火器使用時會有液體噴出,不適合電器滅火 ,不符合題意;
D、 油為液體,密度小于水,油庫著火時,不能只用水槍噴水滅火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2024八下·長興期末)風能是一種清潔能源,我國風力發電技術在全世界處于領先位置。以下實驗中,能說明風力發電機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磁感應
【解析】【分析】發電機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即閉合電路中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即發電機的原理圖中沒電源,有電源的實驗裝置圖不是發電機原理圖。
【解答】A、奧斯特實驗,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即電流的磁效應,故A不符合題意;
B、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故B不符合題意;
C、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電流的大小有關,得出電流越大,磁性越強,故C不符合題意;
D、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是電磁感應現象,發電機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7.(2024八下·長興期末)建立模型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模型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結構
B.地殼中元素分布圖
C.兩種反應的關系
D.四個氮原子模型
【答案】B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A、根據二氧化碳的分子結構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地殼中各元素含量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各種反應類型的關系進行分析。
D、根據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在一條直線上,故模型錯誤;
B、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種元素是:O、Si、Al、Fe、Ca,故模型正確;
C、化合反應的特點是“多變一”,分解反應的特點是“一變多”,二者是并列關系,沒有交叉部分,故模型錯誤;
D、四個氮原子就是畫四個單獨的氮原子,圖示表示的是2個氮分子,故模型錯誤。
故答案為:B。
8.(2024八下·長興期末)此時此刻,拿著筆正在答題的你也許有一點點緊張,我們可以深呼吸來緩解情緒。當你吸氣時,人體的變化中不合理的是(  )
A.橫膈膜上升 B.肺擴張
C.胸腔變大 D.肋骨向上、向外移動
【答案】A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就是肺的通氣。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叫作呼吸運動。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 平靜呼吸)。吸氣時,肋間肌收縮,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這時,胸廓擴大,肺隨著擴張,肺的容積增大,肺內氣壓下降,外界空氣就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呼氣時,肋間肌舒張,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內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縮小:同時,膈肌舒張,膈頂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這時,胸廓縮小,肺跟著回縮,肺的容積縮小,肺內氣壓升高,迫使肺泡內的部分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到體外,完成呼氣動作。
【解答】根據分析,當吸氣時,由于呼吸肌的收縮,膈頂部下降,肋骨向上運動,并且胸廓
的上下徑、左右徑及前后徑都增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
題意。
故答案為:A。
9.(2024八下·長興期末)2024年中國鈉電池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鈉電池的高能量密度,使其成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理想選擇。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鈉屬于非金屬元素 B.鈉原子的質子數為23
C.鈉的原子質量為22.99 D.鈉原子與鈉離子質量幾乎相等
【答案】D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鈉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1;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該元素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1,故選項說法錯誤;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非實際質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D、鈉離子是由鈉原子失去1個電子后形成的,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電子的質量微乎其微,因此鈉原子與鈉離子的質量幾乎相等,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D。
10.(2024八下·長興期末)為積極推進“美麗浙江”創建,浙江多地采用注射花芽抑制劑的方式控制“楊柳飛絮”。園林工人在雌柳樹樹干上打孔,將藥瓶插入孔內,藥液會慢慢被樹體吸收,隨著蒸騰作用擴散到樹冠各個部分。當年注射,次年生效,注射后的雌樹減少飛絮量能達到90%。如圖是柳樹樹干的橫切面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打孔的深度應恰好達到圖中②所示位置
B.藥液是通過④的導管向上運輸的
C.適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藥液向上運輸到樹冠
D.柳樹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
【答案】B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莖的結構:圖中①是髓,儲存營養物質;②是木質部,內有導管,可運輸水和無機鹽;③是形成層,能使莖加粗;④是韌皮部,內有篩管,運輸有機物 。
(2)導管的功能:導管位于木質部,由下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是死細胞構成的中空管道 。
(3)蒸騰作用的影響因素:光照等因素會影響蒸騰作用強度,適宜光照可增強蒸騰作用,加快植物體內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物質的運輸 。
(4)根尖的結構和功能:根尖的根毛區(成熟區)生有大量根毛,增大吸收面積,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
【解答】A、注射的藥液通過導管運輸,導管位于②木質部,因此,打孔的深度應恰好達到圖中②所示位置,A正確。
B、藥液是通過②的導管向上運輸的,④是韌皮部,韌皮部里含有篩管,篩管運輸有機物,B錯誤。
C、蒸騰作用形成的蒸騰拉力是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的動力,光照能夠加速植物的蒸騰作用,因此適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藥液向上運輸到樹冠,C正確。
D、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一段,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個部分;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D正確。
故答案為:B。
11.(2024八下·長興期末)如圖,是某家庭電路中的部分電路,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斷路器的接法錯誤,應該安裝在零線上
B.三孔插座正中間的插孔應該接三腳插頭的最長那只腳
C.開關S斷開時,a、b、c、d四處都不能使測電筆的氖管發光
D.若手不慎觸摸到c點時,則斷路器一定自動斷開
【答案】B
【知識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測電筆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據家庭電路連接,以及安全用電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為了保護電路,斷路器應安裝在火線上,故A錯誤;
B.三孔插座正中間的插孔與地線相連,三腳插頭的最長那只腳應連接地線,故B正確;
C.開關S斷開時,d處與火線相連,故能使測電筆的氖管發光,故C錯誤;
D.c點為零線,若手不慎觸摸到c點時,不能造成電路中電流過大,則斷路器不能自動斷開,故D錯誤。
故選B。
12.(2024八下·長興期末)科學實驗常用圖來表示,簡潔明了,其所隱之“迷”、所寄之“理”、所藏之“趣”,為科學學習帶來了不少方便。下列有關四幅圖所展示的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研究影響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因素時,應同時改變電流方向和磁場方向
B.乙圖: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CO2能使燒杯中溫度降到蠟燭的著火點以下
C.丙圖: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先用手握緊試管外壁,再把導管口下端浸入水中
D.丁圖:如圖“土壤中含有機物的驗證實驗”,所用到的土壤應充分干燥
【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A、研究影響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因素時,電流和磁場兩個變量需要控制一個,研究另外一個變化規律,據此分析;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本身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據此分析;
C、先把導氣管插入水中,形成一個密閉體系,再進行氣密性檢查,據此分析;
D、濕潤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發也能減少質量,據此分析。
【解答】A、在研究影響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因素時,應該分別改變電流方向和磁場方向,而不是同時改變它們。這樣可以更清楚地觀察每個因素對電動機轉動方向的影響,錯誤;
B、將二氧化碳倒入高低不同的蠟燭的燒杯中,看到蠟燭由下而上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不支持燃燒。蠟燭不燃燒是因為二氧化碳隔絕了空氣,并不是降溫,錯誤;
C、檢查裝置氣密性時,先把導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形成密封體系,再用手緊貼試管外壁,內部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氣體逸出,形成氣泡,松手后,由于溫度降低,壓強減小,外部壓強將水壓入導管口,形成穩定液柱,則此時裝置氣密性良好,錯誤;
D、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的實驗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一是為了避免水分的影響,二是有利于樣品粉碎并充分混勻,正確。
故答案為:D。
13.(2024八下·長興期末)螺螄粉是一種風味獨特的小吃,其臭味的來源之一是半胱氨酸(化學式為C3H7NO2S)。下列關于半胱氨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大
B.C、H、O元素質量比是3:7:2
C.是由H、C、N、O、S五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
D.由3個碳原子、7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2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
【答案】A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的物質,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半胱氨酸的微觀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半胱氨酸中H、C、N、O、S五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7):14:(16×2):32=36:7:14:32:32,則碳元素質量分數最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B、C、H、O元素質量比是(12×3):(1×7):(16×2)=36:7:32,故選項說法錯誤;
C、半胱氨酸中只含有一種物質,是由H、C、N、O、S五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D、半胱氨酸是由半胱氨酸分子構成的,1個半胱氨酸分子由3個碳原子、7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2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A。
14.(2024八下·長興期末)如圖,用“電池+磁鐵+銅線圈”可以手工制作會跑的“小火車”,首先將兩個強磁鐵分別吸附在電池正負兩極,然后再將它們放進銅線圈,電池就成了能夠在銅線圈內部跑得“飛快”的“小火車”。分析小火車組裝示意圖發現,在銅線圈內,電流從“電池正極→磁鐵→部分線圈→磁鐵→電池負極”形成回路,于是,通電的銅線圈內部產生磁場,這個磁場對兩個強磁鐵產生力的作用,所以“小火車”就能在銅線圈內部運行了。則下列各圖中,“小火車”能向右運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根據磁極間相互作用,由通電螺線管和磁鐵的磁場分析解答。
【解答】AC、由圖可知,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由N極指向S極,螺線管內部磁場的方向由S極指向N極,根據同名磁極相排斥、異名磁極相吸引,AC中兩個強磁鐵受到的力都是向相反的方向的,兩個力相互抵消,故AC中的小火車不會跑,故AC不符合題意;
B、螺線管內部的磁場向右,兩個磁鐵都受到向左的斥力,則小火車向左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D、螺線管內部的磁場向左,兩個磁鐵都受到向右的引力,則小火車向右運動,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5.(2024八下·長興期末)在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丙是單質
B.丁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若消耗6g的乙,則生成34g的丙
D.甲、乙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質量
【答案】C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
(2)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變化:反應后質量分數增加的物質是生成物,質量分數減少的物質是反應物,質量分數不變的物質可能是催化劑或與反應無關的物質 。由四種物質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分數減少了70%-42%=28%,故甲是反應物;反應后乙的質量分數為1-42%-40%-10%=8%,可以確定乙的質量分數減少了14%-8%=6%,故乙是反應物;反應前丙的質量分數為1-70%-14%-10%=6%,丙的質量分數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質量分數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
(3)單質的概念: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
(4)催化劑的概念: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而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的物質 。
【解答】A、由上述分析,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丙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單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B、丁的質量分數不變,可能沒有參加反應,也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由上述分析,常見反應的乙和生成丙的質量比為6%:34%=6:34,則若消耗6g的乙,則生成34g的丙,故選項說法正確;
D、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甲、乙的質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質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質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C。
16.(2024八下·長興期末)草莓容易種植,植株小巧,生長面積不大,非常適合小面積種植,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在陽臺上自己種植草莓。
(1)草莓適合生長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下列按體積分數構建的土壤組成模型中,適合草莓生長土壤要求的是   。
A.B.C.D.
(2)某同學想要讓草莓植株生長更快,在給幼苗施肥的過程中一株草莓施肥過多,結果這株草莓萎蔫死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草莓根毛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小于”)土壤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案】(1)A
(2)小于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1)根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氣性能一般。
(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細胞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細胞吸水。
【解答】(1)已知草莓適合生長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應為壤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中水和空氣各占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圓形圖的四分之一;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質占固體部分的1%~5%,結合模型可知A項符合要求。
故選A。
(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因此,在給幼苗施肥的過程中一株草莓施肥過多,結果這株草莓萎蔫死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草莓根毛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1)已知草莓適合生長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應為壤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中水和空氣各占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圓形圖的四分之一;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質占固體部分的1%~5%,結合模型可知A項符合要求。
故選A。
(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因此,在給幼苗施肥的過程中一株草莓施肥過多,結果這株草莓萎蔫死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草莓根毛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17.(2024八下·長興期末)我國家庭電路中,火線與零線之間的電壓為   V。測電筆可以用來辨別火線和零線。如圖所示,測試時持筆方式正確的是   (選填“甲”或“乙”)。當使用測電筆測試火線時,氖管發光,此時   (選填“有”或“沒有”)電流通過人體。
【答案】220;甲;有
【知識點】電壓;測電筆的使用
【解析】【分析】(1)根據常見電壓的知識解答;
(2)根據測電筆的使用方法解答;
(3)燈泡發光,說明有電流產生。
【解答】(1)我國家庭電路中,火線與零線之間的電壓為220V。
(2)使用試電筆時,人體必須接觸尾部金屬體,故選甲;
(3)試電筆筆尖接觸火線時氖管發光,則肯定會有微弱的電流通過人體。
18.(2024八下·長興期末)2023年4月,考古學家在兵馬俑彩繪的研究中發現了絕美“中國紫”。其原料有石英(二氧化硅)、石綠(一種銅銹)、硫酸鋇(BaSO4)和一氧化鉛(PbO)等。用化學用語填空。
(1)用化學用語表示2個氧原子   ;
(2)請寫出硫酸鋇中的陰離子   ;
(3)銅銹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由此可以推斷銅銹是銅和空氣中的H2O、O2和   共同作用的產物;
(4)一氧化鉛中鉛元素的化合價為   。
【答案】2O;;CO2;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書寫元素符號時,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化學符號周圍的數字表示不同的意義: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分子或離子的個數;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幾個原子構成一個分子;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
【解答】(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2個氧原子表示為:2O;
(2)硫酸鋇的陰離子是硫酸根離子,根據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可知,硫酸根離子可表示為:;
(3)銅銹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它是由銅元素、氧元素、氫元素和碳元素組成的,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實質: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銅和空氣中的H2O、O2,它們中包含的元素有銅元素、氧元素、氫元素,要想生成堿式碳酸銅,還缺少碳元素,因此,它們還需要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共同反應,才能生成堿式碳酸銅,二氧化碳的化學式為:CO2;
(4)一氧化鉛的化學式為PbO,其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假設鉛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x×1+(-2)×1=0,故x=+2,一氧化鉛中鉛元素的化合價為:。
19.(2024八下·長興期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某同學對氧氣的相關問題,以結構圖的形式進行了如下梳理。
(1)自然界產生氧氣的途徑主要   。
(2)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氣,說明氧氣具有   的性質。
(3)實驗室可以用過氧化氫(H2O2)、氯酸鉀(KClO2)、高錳酸鉀(KMnO4)等作為反應物制取氧氣,是因為它們都含有   。
【答案】光合作用;不易溶于水;氧元素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自然界產生氧氣的主要途徑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分析;
(2)根據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來分析;
(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來分析。
【解答】(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自然界產生氧氣的途徑主要是光合作用;
(2)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氣,說明氧氣具有不易溶于水的性質;
(3)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實驗室可以用過氧化氫(H2O2)、氯酸鉀(KClO3)、高錳酸鉀(KMnO4)等作為反應物制取氧氣,是因為它們都含有氧元素。
20.(2024八下·長興期末)兩輛小車分別綁上一塊磁鐵,甲車右端緊靠乙車左端,松開時,甲、乙兩車同時向相反方向運動,如圖1所示。
(1)該現象說明:同名磁極相互   (選填“吸引”或“排斥”);
(2)如圖2所示是某一磁體周圍的部分磁感線,磁感線   (選填“是”或“不是”)客觀存在的。若在b點放置一個可自由轉動的小磁針,則小磁針靜止時,其N極指向   (選填“P”或“Q”)處。
【答案】排斥;不是;Q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時,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
(2)磁感線是為了描述看不見的磁場而引入的假想的閉合曲線;磁感線的曲線方向表示磁場的方向,磁場方向跟放在該點的小磁針的北極指向一致。
【解答】(1)松開時,甲、乙兩車同時向相反方向運動,說明:同名磁極相互排斥。
(2)磁場是真實存在的,看不見,摸不著,用磁感線來描述,磁感線不是客觀存在的。
[3]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為該點的磁場方向,若在b點放置一個可自由轉動的小磁針,則小磁針靜止時,其N極指向Q處。
21.(2024八下·長興期末)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
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
(1)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   。
A.B.
C.D.
(2)從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中,我們發現   。
A.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
B.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
C.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
【答案】A;AD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α 粒子散射實驗現象:絕大多數 α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有小部分 α 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有極少部分 α 粒子被彈了回來 。這表明原子內部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中心有一個體積小、質量大、帶正電的原子核。
(2)科學模型的構建:科學家通過實驗獲取證據,再經過推理和想象構建模型來解釋現象,且模型會隨著研究深入不斷完善。
(3)不同原子結構模型的關系:新模型往往是在舊模型基礎上,依據新的實驗證據進行改進和修正,并非完全否定舊模型。
(4)科學認識的發展性:人們對科學知識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不存在絕對完美、停滯不前的理論。
【解答】(1)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中,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即偏轉角度越小的粒子越多,偏轉角度越大的,粒子數量越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由得出觀點的過程可知,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故A符合題意;
B.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并沒有推翻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湯姆生發現電子,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這都是正確的,故B符合題意;
CD.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進一步完善,不能說是完美的,因為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故D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D。
22.(2024八下·長興期末)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其助推器使用如圖①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②四氧化二氮作為助燃劑,兩者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
(1)從宏觀角度看:偏二甲肼中有   種元素。
(2)從微觀角度看:從偏二甲肼燃料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④的模型為   。
(3)從符號表征看: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答案】3;;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觀察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據其意義分析判斷有關的問題。
【解答】(1)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偏二甲肼的化學式是C2H8N2,從宏觀角度看:偏二甲肼中有三種元素;
(2)由微觀示意圖結合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反應是由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氣,④中為氮分子,1個氮分子是由兩個氮原子構成,其模型為:;
(3)由微觀示意圖和以上分析可知,該反應是由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氣,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2N2O42CO2+4H2O+3N2。
23.(2024八下·長興期末)某同學用圖甲中實驗裝置探究“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用到了鐵架臺、蹄形磁體、靈敏電流計、開關、直導體AB和若干根導線等器材。實驗中固定磁體,讓導體AB運動。實驗記錄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 導體運動情況 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情況 靈敏電流計電流方向
1 豎直向上 不偏轉 ——
2 豎直向下 不偏轉 ——
3 水平向左 向右偏轉 電流從右側接線柱流入
4 水平向右 向左偏轉 電流從左側接線柱流入
(1)由實驗次數1、2可知,閉合開關,導體AB豎直運動   (填“會”或“不會”)產生感應電流。
(2)由實驗次數3、4可推測,如果固定導體AB,水平向右移動磁體,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向   偏轉。
(3)圖乙中的“○”表示導體AB的橫截面(即圖甲中沿導體由A往B看),I、II、III、IV表示運動中的不同位置,箭頭表示導體在那個位置上的運動方向。則靈敏電流計的指針不偏轉的位置是   。
A.I  B.II  C.III  D.IV
(4)圖丙為發電機的示意圖,其原理與圖甲所示原理相同。圖中時刻線圈水平,箭頭為線圈旋轉方向,根據上面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此時ab邊中的電流情況是   。
A.無電流  B.電流方向由a向b  C.電流方向由b向a
【答案】不會;右;A;C
【知識點】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
【解析】【分析】(1)根據靈敏電流計指針是否偏轉分析電流;
(2)根據相對運動分析;
(3)根據磁場方向和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分析;
(4)將丙圖順時針旋轉后類比分析。
【解答】(1)由實驗1、2可知,閉合開關,靈敏電流計指針不偏轉,說明導體AB豎直運動不會產生感應電流。
(2)如果固定導體AB,水平向右移動磁體,以磁體為參照物,導體AB向左運動,由實驗3、4可知,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向右偏轉。
(3)由圖可知,磁感線方向從上到下,I導體豎直向上運動,沒有切割磁感線,靈敏電流計的指針不偏轉,II、III、IV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偏轉,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由圖可知,磁感線方向從左到右,ab邊向下運動切割磁感線,相當于磁感線方向從上到下時,ab邊水平向左運動,由表可知,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向右偏轉,即電流從右側接線柱流入,所以此時ab邊中的電流情況是電流方向由b向a,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4.(2024八下·長興期末)學習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后,科學小組成員設計了一個實驗,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步驟、結果等如表:
Ⅰ.取材。取生長旺盛且長勢相同的灰莉葉片若干,避開葉脈,用直徑為1cm的打孔器制備若干圓形小葉片。
Ⅱ.排氣。將制備好的圓形小葉片置于大注射器內,堵住注射器前端開口并向外緩緩拉活塞,重復數次使圓形小葉片內部的氣體逸出。
Ⅲ.取完全相同的四只燒杯,分別裝入等體積NaHCO3溶液(一種能為植物提供CO2的溶液),分別放入10片圓形小葉片。將燒杯放置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分別調節燒杯和光源的距離,觀察并記錄燒杯中____?___,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燒杯 圓形小葉片 2%NaHCO3溶液 距光源距離 葉片浮起數量
3min 6min 9min
甲 10片 20mL 15cm 2 4 8
乙 10片 20mL 30cm 1 2 6
丙 10片 20mL 45cm 0 1 4
丁 10片 20mL 黑暗 0 0 0
(1)實驗中,每個燒杯放入10片圓形小葉片而不是1片,是為了   。
(2)本實驗進行前,不需要對灰莉植株進行暗處理,理由是   。
(3)步驟Ⅲ中“?”應該填的內容是   。
(4)通過實驗,可能得出的結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請你對該同學的結論作出評價   。
【答案】(1)為了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可靠
(2)本實驗是以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為觀測對象,所以不需要暗處理
(3)相同時間內,葉片浮起數量
(4)結論不嚴謹,因為沒有用更強的光照做實驗(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強度后,光合作用強度就不再增加了),結論具有片面性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2)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影響光合作用的條件有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等。
【解答】(1)只用1片圓形小葉片做實驗不科學,1片圓形小葉片可能因自身原因使實驗現象不明顯,影響實驗結果。所用圓形小葉片的數量要多,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可靠性;因此每個燒杯放入10片圓形小葉片而不是1片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2)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會隨時釋放到大氣中,不像淀粉等有機物,是儲存在植物體內的;因此,實驗進行前,不需要對灰莉植株進行暗處理。
(3)本實驗是以葉片浮起數量來衡量光合作用強度的,進而推測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因此,步驟Ⅲ中“?”應該填的內容是:相同時間內,葉片浮起數量。
(4)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本實驗沒有用更強的光照做實驗,實驗結論不嚴謹,因為,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強度后,光合作用的強度就不再增加了。
(1)只用1片圓形小葉片做實驗不科學,1片圓形小葉片可能因自身原因使實驗現象不明顯,影響實驗結果。所用圓形小葉片的數量要多,這樣可以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誤差,排除偶然性,增強實驗的準確性、可靠性;因此每個燒杯放入10片圓形小葉片而不是1片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2)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會隨時釋放到大氣中,不像淀粉等有機物,是儲存在植物體內的;因此,實驗進行前,不需要對灰莉植株進行暗處理。
(3)本實驗是以葉片浮起數量來衡量光合作用強度的,進而推測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因此,步驟Ⅲ中“?”應該填的內容是:相同時間內,葉片浮起數量。
(4)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本實驗沒有用更強的光照做實驗,實驗結論不嚴謹,因為,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強度后,光合作用的強度就不再增加了。
25.(2024八下·長興期末)結合教材實驗,科學小組通過改進實驗裝置開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課外實踐活動。(裝置如圖所示,注射器的摩擦忽略不計)
I.按圖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注射器b的活塞推至底端,注射器a的活塞從20mL處向外拉,松手。
II.向玻璃管中加入足量白磷,點燃酒精燈,交替推拉兩個注射器。
【實驗記錄】
實驗前 實驗后(冷卻至室溫)
a中氣體體積 20 10
b中氣體體積 0 0
請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I中,觀察到   ,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已知玻璃管中空氣體積是30mL,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
(3)實驗中需反復推拉注射器,其目的是   。
(4)與教材實驗相比,改進后的實驗優點有   (填寫一點即可)。
【答案】注射器活塞回到原處;20%;將針筒內的氣體推出,使白磷與氧氣完全反應;裝置始終密封,實驗結果更準確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據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來分析解答;
(2)根據a中氣體體積減少的體積即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以及題中數據來分析解答;
(3)根據反復推拉注射器可以增強空氣流動,使氧氣完全反應來分析解答;
(4)根據教材實驗中,紅磷在裝置外點燃,再伸入裝置,可能使測量結果不準確,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毒,會污染空氣來分析解答。
【解答】(1)Ⅰ中,注射器a的活塞從20mL處向外拉,松手后,若觀察到注射器活塞回到原處,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a中氣體體積減少的體積即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則氧氣體積為20mL-10mL=10mL,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100%=20%;
(3)實驗中需反復推拉注射器,是為了增強空氣流動,使氧氣完全反應;
(4)教材實驗中,紅磷在裝置外點燃,再伸入裝置,可能使測量結果不準確,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毒,會污染空氣,所以改進后的實驗結果更準確或更環保。
26.(2024八下·長興期末)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某同學查閱到以下材料: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   。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   (填序號)。
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
B.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C.實驗的成功與否,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氣球
(3)受科學家研究的啟發,某同學參照教材中的實驗繼續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   (寫一點即可)。
(4)該同學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認為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   。
【答案】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或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質量;AB;形成密閉空間,使瓶內氣壓保持在一定范圍內,防止瓶塞因壓強過大而沖出(合理即可);沒有在密閉裝置中完成蠟燭燃燒,并測量蠟燭燃燒前后整個裝置的質量,比較兩者的質量大小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是因為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
【解答】(1)玻義耳實驗中,金屬汞與裝置中的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汞,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化汞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金屬汞與氧氣的質量和,即金屬灰增加的質量是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或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質量;
(2)A、拉瓦錫是在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所以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正確;
B、拉瓦錫通過定量實驗研究,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說明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正確;
C. 實驗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藥品的選擇、實驗裝置的設計、實驗操作的準確性等, 錯誤。
故填AB。
(3)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白磷燃燒放出熱量,瓶內的氣壓增大,氣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閉空間,使瓶內氣壓保持在一定范圍內,防止瓶塞因氣壓過大被彈出;
(4)該同學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沒有在密閉裝置中完成蠟燭燃燒,并測量蠟燭燃燒前后整個裝置的質量,比較兩者的質量大小。
27.(2024八下·長興期末)某科學小組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對課本“蒸騰作用”實驗進行了改進,并利用圖甲裝置對蒸騰作用相關問題進行了探究。
(1)用兩個甲裝置組成如圖乙所示的對照裝置并在實驗組中輸液管內插入三種不同的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能夠被置于底部培養皿中的干燥劑吸收,與對照組一起置于陽光下2~3h后,測量得到如下表所示數據。
組別 實驗組吸水量(mL) 實驗組干燥劑增重量(g) 對照組吸水量(mL) 對照組干燥劑增重量(g) 蒸騰比例
1 2.300 2.2 0 0.2 87%
2 3.775 3.5 0 0.3 85%
3 4.225 4.2 0 0.3 92%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結論是   。
(2)選擇同一枝條上生長狀況相似的兩片葉片,一片葉正背面刷凡士林堵塞氣孔,另一片葉不做處理,置于烤燈下進行實驗,定時使用測溫槍測量其表面溫度。測得結果如下表。
無處理組葉面溫度(℃) 凡士林組葉面溫度(℃)
照射前 27.2 27.0
照射10min 38.2 41.7
照射20min 35.2 42.9
能得出植物蒸騰作用確實有降低葉面溫度的作用的證據是   。
(3)某同學研究氣流速度對植物的蒸騰作用快慢的影響,他選取兩個相同的實驗裝置,兩支生長狀況相似、葉片面積相近的枝條,分別插入輸液管并用納米膠密封,再置于盒子內密封。一只開啟微型風扇,另一只不開啟,15min后觀察移液管中下降的刻度。請你幫該同學設計一張該實驗記錄表   。
【答案】(1)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發出去的
(2)刷凡士林組葉面溫度明顯高于無處理組葉面溫度
(3)
  變量控制 移液管液面刻度(mL)
對照組 無風扇  
實驗組 有風扇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熱量,使氣溫降低,夏天也較涼爽,形成良性循環。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蒸騰作用還能降低溫度。
【解答】(1)分析表格數據可知,三組實驗中,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比例分別是87%、85%和92%,說明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
(2)蒸騰作用能夠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蒸騰失水的門戶是氣孔,凡士林能夠將氣孔堵住,涂凡士林后葉片將不能進行蒸騰作用。分析表格數據可知,無處理組葉面溫度是27.2℃、38.2℃、35.2℃,凡士林組葉面溫度是27.0℃、41.7℃、42.9℃;涂凡士林組葉面溫度明顯高于無處理組葉面溫度,說明植物蒸騰作用確實有降低葉面溫度的作用。
(3)某同學研究氣流速度對植物的蒸騰作用快慢的影響,從實驗設置來看,是想利用移液管液面下降的刻度來反應蒸騰作用的強弱,據此設計實驗記錄表如下:
變量控制 移液管液面刻度(mL)
對照組 無風扇
實驗組 有風扇
(1)分析表格數據可知,三組實驗中,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比例分別是87%、85%和92%,說明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
(2)蒸騰作用能夠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蒸騰失水的門戶是氣孔,凡士林能夠將氣孔堵住,涂凡士林后葉片將不能進行蒸騰作用。分析表格數據可知,無處理組葉面溫度是27.2℃、38.2℃、35.2℃,凡士林組葉面溫度是27.0℃、41.7℃、42.9℃;涂凡士林組葉面溫度明顯高于無處理組葉面溫度,說明植物蒸騰作用確實有降低葉面溫度的作用。
(3)某同學研究氣流速度對植物的蒸騰作用快慢的影響,從實驗設置來看,是想利用移液管液面下降的刻度來反應蒸騰作用的強弱,據此設計實驗記錄表如下:
變量控制 移液管液面刻度(mL)
對照組 無風扇
實驗組 有風扇
28.(2024八下·長興期末)浙江省沿海大力實施墾造耕地工程,通過種植多種海水植物將鹽堿灘涂地改造成良田。例如:海蘆筍是一種生長在灘涂地上,不施化肥、不用農藥的植物。種植海蘆筍能夠有效地降低土壤表層含鹽量,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中氮、磷、鉀的含量。
(1)海蘆筍作為草本植物,與樹木相比,它的莖不會逐年加粗,是因為它的莖中   ;
(2)海蘆筍從海水中吸取的營養主要是   (選填“有機物”或“無機鹽”);
(3)種植海蘆筍對以下哪種類型的土壤資源流失的改善效果較為顯著?____。
A.耕地被蠶食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土壤鹽漬化
【答案】(1)沒有形成層
(2)無機鹽
(3)D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莖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 (1)木質莖之所以能逐年加粗,是因為莖內維管束有活躍的形成層,形成層內有一些細胞能夠不斷分裂出新細胞,向內形成新的木質部,使其逐年加粗。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需要量最大。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
【解答】 (1)形成層的細胞能夠不斷分裂增生,使莖不斷加粗。堿蓬作為草本植物,與樹木相比,它的莖不會逐年加粗,是因為堿蓬的莖沒有形成層。
(2)堿蓬不施化肥、不用農藥,從海水中吸取的營養主要是無機鹽。
(3)依據題中信息,堿蓬是一種生長在灘涂地上“綠色”蔬菜,相比于普通植物,種植堿蓬對鹽漬化的土壤資源流失的改善效果較為顯著。
故答案為:D。
29.(2024八下·長興期末)下面是“氧氣的制取和性質研究”實驗。
(1)某同學選用A裝置并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發現水槽中的水變紅,其原因是   。
(2)為準備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實驗中收集氧氣用裝置   (填字母序號)收集最為合適。
(3)某同學發現火柴在空氣中并不能將鐵絲點燃,但在氧氣中卻可以引燃鐵絲,你認為原因是   。
【答案】試管口未放一團棉花,高錳酸鉀進入水槽;E;氧氣濃度高,火柴燃燒更劇烈,放出更多的熱量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根據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2)根據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氣較純凈來分析;
(3)根據火柴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溫度更高來分析。
【解答】(1)某同學選用A裝置并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發現水槽中的水變紅,其原因是試管口未放一團棉花,高錳酸鉀進入水槽;
(2)鐵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物的溫度較高,鐵絲燃燒實驗中,為了防止高溫熔融物濺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則集氣瓶底應留少量的水,則最好選用排水法收集;
(3)氧氣和空氣不同之處是氧氣的濃度不同,氧氣具有助燃性,某同學發現火柴在空氣中并不能將鐵絲點燃,但在氧氣中卻可以引燃鐵絲,你認為原因是氧氣濃度高,火柴燃燒更劇烈,放出更多的熱量。
30.(2024八下·長興期末)《本草綱目》記載:“三七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活性成分主要是三七素,又名田七氨酸(C5H8O5N2),回答下列問題:
(1)田七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2)一個田七氨酸分子中有   個原子。
(3)阿司匹林(C9H8O4)也是常見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物。多少克田七氨酸與18克阿司匹林(C9H8O4)中碳元素的質量相等   ?(列式計算)
【答案】176;20;設:質量為x的田七氨酸與18克阿司匹林(C9H8O4)中碳元素的質量相等,則有:答:31.68g 田七氨酸與18克阿司匹林(C9H8O4)中碳元素的質量相等。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式的意義及相關的計算,包括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分子中原子個數的確定以及元素質量分數的應用。
【解答】(1)田七氨酸的相對分子質量=12×5+1×8+14×2+16×5=176;
(2)一個田七氨酸分子是由5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5個氧原子和2個氮原子構成,則一個田七氨酸分子中有5+8+5+2=20個原子;
31.(2024八下·長興期末)為了測定某石灰石的純度,某興趣小組同學取用了12.5g這種石灰石樣品,用實驗室現有的未知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100g分5次加入(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也不溶于水),充分反應后,經過濾、干燥等操作后稱量,得到如表數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所加稀鹽酸的質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石灰石樣品的質量/g 10 7.5 5 2.5 2.5
(1)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為   (用質量百分數表示)。
(2)此過程中放出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
(3)當稀鹽酸和大理石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答案】80%;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為12.5g-2.5g=10g。設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x=4.4g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4.4g.;設: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y,y=11.1g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3.0%。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剩余的雜質質量是2.5g進行分析;
(2)根據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以及碳酸鈣的質量進行計算;
(3)根據化學方程式和碳酸鈣的質量計算溶質的質量和溶液的質量,計算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答】(1)最后剩下2.5g固體為雜質,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為;
32.(2024八下·長興期末)某科學小組展開了“電動車安全性”的項目化學習活動;下面是該小組同學交流的實踐過程,請幫助他們完成下列內容;
【項目分解】(1)設計電動車騎行時的安全警示燈;(2)設計轉向指示燈;
【項目實施】
(1)設計一種“警示燈”,要求騎行過程中燈泡會持續交替閃爍發光,以提示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如圖1所示是“警示燈”的電路圖R0為定值電阻,電磁鐵線圈及彈性銜鐵的電阻忽略不計。當電流通過電磁鐵時,電磁鐵的下端是   極。“警示燈”能自動進行交替發光的工作原理是:閉合開關,電磁鐵與燈泡都有電流經過,燈泡發光且電磁鐵產生磁性,之后電磁鐵將動觸點吸下,與靜觸點分離,電路被切斷,燈滅且電磁鐵磁性消失,彈性銜鐵形變恢復,動觸點與靜觸點接觸,電路通路,燈泡發光且電磁鐵又具有磁性,如此反復,燈泡閃爍發光;
(2)設計轉向示燈,轉向燈警示時要具備“一亮一暗”持續閃爍的功能;霧天濕度增加,能見度低。設計優化要求:霧天時仍能閃爍,需要“一亮”時燈發光比平時更亮,“一暗”時亮度無要求,從而提高警示功能。已知濕敏電阻R的阻值隨濕度的增大而減小,線圈有電阻,銜鐵電阻忽略不計,銜鐵具有彈性。下列能實現設計功能的一項是   ;
【項目拓展】
為了操作方便,于是想將轉向指示燈和“警示燈”整合在同一個電路中,并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電路圖,接通相應指示燈后,該指示燈會亮、暗(微弱發光)交替閃爍發光,R0為定值電阻,電磁鐵線圈及銜鐵電阻忽略不計;
①若讓左轉、右轉指示燈同時工作(即雙跳燈開啟),轉向開關應與觸點   接通(選填“1和2”、“2和3”、“3和4”或“4和5”);
②請根據電路圖解釋圖2電路是如何實現指示燈會亮、暗(微弱發光)交替閃爍發光的工作原理   。
【答案】S;C;3和4;當轉向開關接觸3、4或3和4的瞬間,燈泡較暗,電磁鐵中有電流經過,產生磁性,之后將動觸點A吸下,電路電流會經過銜鐵、動觸點A和指示燈回到負極,即電磁鐵和定值電阻被R0短路,電路電阻變小,燈泡變亮;但此時電磁鐵失去磁性,在彈簧的作用下,銜鐵被拉起,使得動觸點A與靜觸點B分離,即上面的電路會斷開,電磁鐵和定值電阻R0接入電路,電燈又變暗,且此時電磁鐵會再具有磁性,從而使得動觸點再次被吸下,燈泡再變亮,如此更替循環。
【知識點】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電磁鐵的下端的極性;
(2)分析每個選項中電路的工作特點,找出符合題意的選項;
①由電路圖分析轉向開關的連接方式;
②根據電路的工作過程分析即可解決。
【解答】(1)由圖1可知,電流從電磁鐵的下端流入,從電磁鐵的上端流出,由安培定則可知,電磁鐵上端為N極,下端為S極。
(2)A、由圖可知,線圈與濕敏電阻并聯,當開關閉合時,線圈中有電流通過,銜鐵被吸合,不能彈開,不能實現“一亮一暗”持續閃爍的功能,故A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線圈與濕敏電阻串聯,當開關閉合時,線圈中有電流通過,銜鐵被吸合,燈泡亮度與平時亮度相同,不能“一亮”時燈發光比平時更亮,故B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濕敏電阻在干路中,當開關閉合時,線圈中有電流通過,銜鐵被吸合,濕敏電阻R的阻值較小,燈泡較亮,燈發光比平時更亮;線圈被短路,線圈中沒有電流通過,線圈無磁性,銜鐵被彈開,線圈與濕敏電阻串聯,燈泡發光較暗,具備“一亮一暗”持續閃爍的功能,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①由電路圖可知,轉向開關接3和4時,左轉、右轉指示燈同時接入電路中,則左轉、右轉指示燈同時工作,故轉向開關應與觸點3和4接通。
②當轉向開關接觸3、4或3和4的瞬間,燈泡較暗,電磁鐵中有電流經過,產生磁性,之后將動觸點A吸下,電路電流會經過銜鐵、動觸點A和指示燈回到負極,即電磁鐵和定值電阻被R0短路,電路電阻變小,燈泡變亮;但此時電磁鐵失去磁性,在彈簧的作用下,銜鐵被拉起,使得動觸點A與靜觸點B分離,即上面的電路會斷開,電磁鐵和定值電阻R0接入電路,電燈又變暗,且此時電磁鐵會再具有磁性,從而使得動觸點再次被吸下,燈泡再變亮,如此更替循環。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策勒县| 宁波市| 蓬莱市| 方山县| 秦皇岛市| 延长县| 盐亭县| 延安市| 吴川市| 游戏| 靖远县| 长兴县| 台江县| 罗江县| 信宜市| 合肥市| 黔西| 龙川县| 星座| 常熟市| 简阳市| 阿拉尔市| 荣成市| 那曲县| 建昌县| 屯昌县| 乐山市| 县级市| 西林县| 浪卡子县| 峨山| 洪雅县| 广德县| 榆社县| 天门市| 嘉义市| 崇义县| 双桥区| 乡城县| 酒泉市| 前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