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測試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測試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測試科學試題
1.(2024七下·諸暨期末)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以下關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觀點,你不贊同的是(  )
A.青春期大腦興奮性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B.青春期性器官逐漸發育成熟,開始出現第二性征
C.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1~2年左右
D.青春期男孩出現遺精是不正常的生理現象
【答案】D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在身體形態和生理結構都發生很大的變化,要正確對待。
【解答】A、到了青春期,腦的重量雖然增長有限,大腦皮層內部結構和功能卻發育得更加復雜和完善,興奮的傳遞能力提高,分析、判斷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反應的靈敏性和準確性也大大提高。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弱,正確。
B、性發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的男女性器官迅速發育,性功能逐漸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現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現喉結、陰毛、腋毛、胡須等,還出現聲音變粗的變聲現象,并首次出現遺精。女孩出現陰毛、腋毛,乳房增大,出現月經等,正確。
C、青春期從10~12歲開始,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1~2年左右,正確。
D、男性的睪丸能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進第二性征的出現如男孩出現遺精,屬于正常現象,錯誤。
故答案為:D。
2.(2024七下·諸暨期末)下列選項中,不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現象是(  )
A.太陽東升西落 B.晝夜交替現象
C.晝夜長短的變化 D.我國東西部地區有時差
【答案】C
【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公轉
【解析】【分析】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據此解答。
【解答】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和時差都是地球自轉引起的,ABD不符合題意;晝夜長短變化的周期是一年,因此是地球公轉引起的,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3.(2024七下·諸暨期末)下列對一些科學量的估測中,與事實不符的是(  )
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約為5m/s
B.宇航員可在月球上跳3m高
C.一個中學生受到的重力約為500N
D.一張報紙對折后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Pa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最合理的是哪一個。
【解答】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約為1m/s,故A符合題意;
B、月球上重力較地球小,因此宇航員可在月球上跳3m高,故B不符合題意;
C、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kg,則重力約為500N,故B不符合題意;
D、一張報紙的質量約50g,長1m,寬0.8m,報紙對折后平放水平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力為
對折后的受力面積為
對桌面的壓強
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4.(2024七下·諸暨期末)李白的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學知識理解正確的是(  )
A.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地上的人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月光能照射到人說明光的傳播需要介質
D.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月球,是月球反射太陽光
【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線傳播到兩種介質的表面上時會發生光的反射現象,例如水面上出現岸上物體的倒影、平面鏡成像、玻璃等光滑物體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現象等;
(3)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4)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解答】A、酒杯中的人影是由于人關于杯中酒液面發生反射形成的虛像,故A錯誤;
B、月光把人影照在地面上,是人擋住了月亮反射來的光,故人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錯誤;
C、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故C錯誤;
D、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月球,是月球反射太陽光,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5.(2024七下·諸暨期末)圖甲、圖乙分別是女性生殖系統和胚胎發育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是卵巢,能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B.精子和卵細胞在b輸卵管中結合完成受精,受精卵移入a子宮后開始分裂
C.試管嬰兒屬于體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后需移植到a子宮內繼續發育
D.圖乙中,胎兒發育所需營養通過③胎盤和②臍帶從母體中獲取
【答案】B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女性生殖系統結構與功能: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是輸送卵細胞和受精的場所;子宮是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是胎兒產出的通道。
(2)受精與胚胎發育: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內相遇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一經形成便開始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移動到子宮中,最終植入子宮內膜。
(3)試管嬰兒技術:是一種輔助生殖技術,通過體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再將胚胎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
(4)胎兒與母體的物質交換: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把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到母體血液里,再由母體排出體外 。
圖甲中a子宮、b輸卵管、c卵巢、d陰道;圖乙中①胎兒、②臍帶、③胎盤、④子宮。
【解答】A、c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位于腹腔內,左右各一個,能產生卵細胞(屬于生殖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正確。
B、精子和卵細胞在b輸卵管中結合完成受精,受精卵在輸卵管內進行細胞分裂形成胚泡,B錯誤。
C、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移植早期胚胎到母體a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C正確。
D、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D正確。
故答案為:B。
6.(2024七下·諸暨期末)編鐘是我國古代的擊打樂器,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鐘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當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時,發出的聲音有不同的(  )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振幅
【答案】B
【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質量大、體積大的物體難振動,頻率小,音調低。
【解答】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擊編鐘時,編鐘的振幅相同,則響度相同;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時,編鐘的振動頻率不同,所以音調不同;大小不同的編鐘發出聲音的音色相同;所以發出的聲音有不同的是音調,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7.(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一、二分別為蝗蟲和家蠶的發育方式圖,下列關于動物生殖和發育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一表示的發育方式是完全變態發育
B.家蠶幼蟲和成蟲的生活方式、形態結構相差較大
C.圖中所示生物生長發育的起點都是受精卵
D.家蠶的發育過程比蝗蟲的發育過程多經歷一個階段——蛹期
【答案】A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
【解析】【分析】(1)經歷了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且幼蟲與成蟲差別不明顯,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
(2)a受精卵,b幼蟲,c蛹,d成蟲。
【解答】A、圖一是蝗蟲的發育過程,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A錯誤。
B、由圖二可知:家蠶的發育過程經過“a卵→b幼蟲→c蛹→d成蟲”四個時期,b幼蟲和d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B正確。
C、由圖一、圖二可知:蝗蟲的發育起點和家蠶的發育起點都是受精卵,C正確。
D、蝗蟲的發育過程是“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因此,家蠶的發育過程比蝗蟲的發育過程多了蛹期,D正確。
故答案為:A。
8.(2024七下·諸暨期末)2024年4月9日,第二屆諸暨“村BA”拉開序幕,全市311支球隊、超40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籃球場上,運動員起跳投籃,籃球離手后至投入籃框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手用力向前拋出籃球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B.籃球在空中作曲線運動,是由于物體的運動方向和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C.籃球運動到最高點時,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籃球將保持靜止
D.手用力向前拋出籃球時,籃球對手也有反作用力
【答案】C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頓第一定律;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兩個方面,即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力與運動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3)分析籃球運動到最高點時的速度大小,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判斷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時籃球的運動狀態;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A、手用力向前拋出籃球,籃球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籃球在空中作曲線運動,是由于籃球在空中運動時只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籃球的運動方向和籃球受到的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籃球運動到最高點時,有水平運動的速度,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球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所以籃球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手用力向前拋出籃球時,手對籃球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籃球同時給手一個反作用力,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2024七下·諸暨期末)細菌和真菌不僅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也密不可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蘑菇和腐生細菌一樣,能分解枯枝敗葉,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
B.乳酸桿菌屬于細菌,個體微小,要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可用于制作酸奶
C.釀制同山燒時所用的酵母菌屬于真菌,無成形的細胞核
D.微生物會使食物變質,保存時可將食品放入冰箱,原因是低溫殺死了細菌等微生物
【答案】A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這是細菌的基本結構,是所有細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細菌除具有這些基本結構外,還有一些特殊結構,如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生有鞭毛。
2、真菌有單細胞的個體,也有多細胞的個體。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多細胞的真菌由細胞形成菌絲。有些菌絲位于營養物質的上面,稱為直立菌絲;有些菌絲深入到營養物質內部,稱為營養菌絲。
【解答】A、蘑菇屬于真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營腐生生活;和腐生細菌一樣,能分解枯枝敗葉,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A正確。
B、乳酸桿菌屬于細菌,個體微小,要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可用于制作酸奶,B錯誤。
C、釀制同山燒時所用的酵母菌屬于真菌,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C錯誤。
D、微生物會使食物變質,保存時可將食品放入冰箱,原因是低溫抑制了細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D錯誤。
故答案為:A。
10.(2024七下·諸暨期末)下表中的各組概念,與右圖關系相符的是(  )
選項 1 2 3
A 植物生殖方式 無性生殖 營養繁殖
B 可見光 紫外線 紅外線
C 二力平衡條件 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
D 太陽系 地球 火星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太陽系的組成
【解析】【分析】A、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區別是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據此分析;
B、根據可見光的概念進行分析;
C、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進行分析;
D、根據太陽系的組成進行分析。
題圖中的邏輯關系是1包含2和3;2與3之間是并列關系。
【解答】A、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與題圖不符,A錯誤。
B、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紫外線和紅外線都不屬于可見光,與題圖不符,B錯誤。
C、二力平衡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是相同,C錯誤。
D、地球、火星都屬于太陽系,與題圖相符,D正確。
故答案為:D。
11.(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所示,所有彈簧秤都在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不計彈簧秤的重力和內部摩擦,則彈簧秤甲、乙、丙、丁的示數分別為(  )
A.2N,4N,4N,4N B.2N,0,0,0
C.4N,4N,4N,4N D.2N,2N,2N,2N
【答案】D
【知識點】力的測量
【解析】【分析】當彈簧測力計受到平衡力時靜止,在掛鉤和拉環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時,測力計示數顯示其中一個力的大小。
【解答】由圖可知,甲彈簧測力計受到2N的拉力,所以甲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N;乙彈簧測力計左右各受到2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也是靜止的,則乙彈簧測力計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所以乙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N;丙、丁兩個彈簧測力計左右各受到2N的拉力,兩個彈簧測力計 都是靜止的,則兩個彈簧測力計受到的都是平衡力的作用,所以丙、丁彈簧測力計示數都為2N;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2.(2024七下·諸暨期末)小寧在探究“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兩個實驗中,分別把一個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擋板放在如圖甲、乙所示的位置,則(  )
A.兩個實驗的擋板上均不能出現蠟燭的像
B.兩個實驗中,小寧均不能看到蠟燭的像
C.只有乙的擋板出現蠟燭的像且小寧能看到像
D.甲、乙的擋板上均能出現蠟燭的像且小寧均能看到像
【答案】A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實像和虛像的區別: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虛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凸透鏡成虛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大,像變大。
【解答】A、由甲圖可知,擋板擋住了蠟燭的光線,蠟燭不能通過平面鏡成像;即使蠟燭能通過平面鏡成虛像,像也不能出現在擋板上;由乙圖可知,蠟燭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能成在擋板上,故A符合題意;
BCD、在圖甲處木板放置在平面鏡前面,擋住了小寧的視線,即在甲處不能看到像;圖乙中眼睛透過凸透鏡往蠟燭方向觀察,因為虛像是光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得到的,所以在圖乙處放置木板對看到虛像不產生影響,即在乙處能看到像;故 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是小科同學觀察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引起桿影長度變化時所記錄的圖像,已知A、B是桿影長度,但他忘記了標記季節,則以下關于此圖像的分析正確的是(  )
A.B表示的是夏季桿影長度,A表示的是冬季桿影長度
B.A表示的是夏季桿影長度,B表示的是冬季桿影長度
C.形成A表示的桿影時,太陽高度角較大
D.小科同學是在南半球中緯度地區觀察正午桿影長度變化
【答案】A
【知識點】晝夜長短變化
【解析】【分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地球上由于各地獲得的太陽的光熱不同,便產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每年的3、4、5月為北半球的春季,6、7、8月為北半球的夏季,9、10、11月為北半球的秋季,12、1、2月為北半球的冬季。
【解答】桿影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線傳播;由圖可知,桿影出現在朝北方向,所以太陽在南方,故小科同學是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觀察正午桿影長度變化;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桿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桿影最長;所以B表示的是夏季桿影長度,A表示的是冬季桿影長度,形成A表示的桿影時,太陽高度角較小,故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4.(2024七下·諸暨期末)小科學習光學知識后,整理了如圖所示的知識結構圖。小科補全后應為(  )
A.①凸面鏡 ②光的直線傳播 ③正立虛像
B.①凸透鏡 ②光的直線傳播 ③正立虛像
C.①凸透鏡 ②光的直線傳播 ③正立實像
D.①凸透鏡 ②光的色散 ③正立實像
【答案】B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當光照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的現象是光的反射,
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就是光的折射,復色光發生折射時,會出現色散現象,如:海市蜃樓、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分析知識結構圖可知,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凸透鏡成像是光的折射現象,故①為凸透鏡,②為光的直線傳播;由于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的虛像,凸透鏡成像時,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③為正立虛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5.(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平直軌道上有一輛平板車,車上放兩個小球m1、m2,忽略小球與車接觸面的摩擦及空氣阻力的影響,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小球相對平板車靜止,則平板車一定在勻速直線行駛
B.若平板車由靜止向西啟動,兩小球相對平板車向東運動
C.若平板車由靜止向東啟動,兩小球相對地面向西運動
D.若平板車向東勻速直線行駛突然剎車,m1會撞上m2
【答案】B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解析】【分析】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事先選定的物體叫做參照物;物理學中把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解答】A、忽略小球與車接觸面的摩擦及空氣的影響,小球相對平板車靜止,說明沒有產生相對運動趨勢,則平板車可能靜止,也可能在勻速直線行駛,故A錯誤;
B、若平板車由靜止向西啟動,兩小球由于慣性要靜止在原地,則兩小球相對平板車向東運動,故B正確;
C、忽略小球與車接觸面的摩擦及空氣的影響,若平板車由靜止向東啟動,兩小球由于慣性要靜止在原地,故兩小球相對地面靜止,故C錯誤;
D、若平板車向東勻速直線行駛突然剎車,忽略小球與車接觸面的摩擦及空氣的影響,小球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兩小球將以相同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不會相撞,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6.(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是“觀察種子的結構”實驗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圖甲所示為菜豆種子結構圖,結構   (填序號,下同)最先突破種皮,結構   將來發育成植物的莖和葉。
(2)圖乙是在玉米種子結構圖,在縱切面上滴上碘液,會變藍色的部位是   (填序號)。
【答案】(1)②;③
(2)⑥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
【解析】【分析】(1)種子的基本結構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種皮具有保護作用,胚由胚軸、胚芽、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
(2)菜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包括胚根、胚軸、胚芽、子葉。在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圖甲為菜豆種子結構圖,①是胚軸、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葉、⑤是種皮。
(3)玉米種子由種皮、胚和胚乳組成,胚乳中儲存著大量的淀粉,淀粉遇碘變藍。圖乙是玉米種子結構圖,①是胚軸、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葉、⑤是果皮和種皮、⑥是胚乳。
【解答】(1)種子萌發時,②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育成根;隨后胚軸伸長,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然后③胚芽突破種子背地生長,發育成莖和葉。
(2)玉米種子屬于單子葉植物,有一片子葉,有胚乳;胚乳中貯藏著大量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淀粉等營養物質。淀粉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故向玉米種子切面上滴碘液變藍的部位是⑥胚乳。
(1)種子萌發時,②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育成根;隨后胚軸伸長,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然后③胚芽突破種子背地生長,發育成莖和葉。
(2)玉米種子屬于單子葉植物,有一片子葉,有胚乳;胚乳中貯藏著大量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淀粉等營養物質。淀粉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故向玉米種子切面上滴碘液變藍的部位是⑥胚乳。
17.(2024七下·諸暨期末)2024年5月20日,諸暨山下湖·世界珍珠大會啟幕;晚上8點多,800架無人機在山下湖世界淡水珍珠博物館上空同時升空,上演一場令人震撼的燈光秀,如圖甲所示;
(1)逐漸升空的無人機相對地面的觀眾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2)如圖乙所示,當地面的觀眾望著逐漸升空的無人機時,其眼球中的結構F   (填名稱)的曲度的變化是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運動;晶狀體;變小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1)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物體是靜止的;
(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人眼晶狀體的曲度可以調節,當看遠處物體時,睫狀體放松,晶狀體變薄,折光能力變弱,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解答】(1)逐漸升空的無人機相對地面的觀眾,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所以逐漸升空的無人機相對地面的觀眾是運動的。
(2)在眼球中,呈凸透鏡形狀,位于玻璃體前方的是晶狀體。
[3]當地面的觀眾望著逐漸升空的無人機時,無人機距離晶狀體變遠,即無人機距凸透鏡距離變大,為了在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變大,所以晶狀體的曲度的變化是變小,減弱屈光能力。
18.(2024七下·諸暨期末)2024年5月18日,“諸暨西施音樂節”在西施灘火熱開幕,歌手激情開唱,現場音浪炸裂。歌手演唱時,歌聲通過聲帶   產生,以   形式經空氣傳播進入人耳,刺激人耳內   (填結構名稱)中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傳至   產生聽覺。
【答案】振動;聲波;耳蝸;大腦皮層
【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
【解析】【分析】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聲音是由喉部的聲帶振動發出的,聲音發出后,以聲波的形式經空氣傳播進入人耳。
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人就產生了聽覺。
19.(2024七下·諸暨期末)北京時間2024年4月30日(農歷三月二十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請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神舟十七號飛船著陸當天,地球的位置在圖中的   (填序號)之間,當天諸暨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
(2)圖乙是月相圖,神舟十七號飛船著陸當晚的月相接近于圖中的   。(填字母)
【答案】(1)②③;晝長夜短
(2)a
【知識點】地球公轉;晝夜長短變化;月相
【解析】【分析】(1)根據地球公轉以及對應的日期和節氣進行分析;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邊;下半月再由圓到缺,亮面在左邊,據此分析
【解答】(1)讀圖可知,①為12.22日冬至日,②為3.21日春分日,③為6.22日夏至日,④為9.23日秋分日。4月30日當天太陽位于②春分日至③夏至日之間的位置。北半球的春分日晝夜平分,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故當天諸暨(屬于浙江紹興)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長夜短。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邊;下半月再由圓到缺,亮面在左邊。月相變化的順序是:d新月-蛾眉月-c上弦月-盈凸-b滿月-虧凸-a下弦月-殘月-d新月。故2024年4月30日(農歷三月二十二)此時為下弦月,當天的月相接近于圖中的a。
(1) 讀圖可知,①為12.22日冬至日,②為3.21日春分日,③為6.22日夏至日,④為9.23日秋分日。4月30日當天太陽位于②春分日至③夏至日之間的位置。北半球的春分日晝夜平分,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故當天諸暨(屬于浙江紹興)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長夜短。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邊;下半月再由圓到缺,亮面在左邊。月相變化的順序是:d新月-蛾眉月-c上弦月-盈凸-b滿月-虧凸-a下弦月-殘月-d新月。故2024年4月30日(農歷三月二十二)此時為下弦月,當天的月相接近于圖中的a。
20.(2024七下·諸暨期末)用隔板將容器平均分成左右兩側,隔板中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裝置如圖甲所示,小科利用此裝置研究液體壓強;
(1)往裝置兩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結果如圖乙,小科研究液體壓強與   的關系;
(2)往裝置兩側分別加入密度為ρ1、ρ2的兩種液體,液面如圖丙所示。小科根據虛框位置中橡皮膜的凹凸情況得出ρ1一定大于ρ2,請推測他所看到的現象:   。
【答案】液體深度;橡皮膜是平的
【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1)液體壓強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根據乙圖確定哪個因素不同即可解答。
(2)首先根據橡皮膜的凸起方向確定哪一側壓強大,再由液體壓強公式p=ρgh分析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
【解答】(1)由圖乙可知,橡皮膜左右兩側都是水,液體的密度相同,橡皮膜向右凸起,則橡皮膜左側壓強較大,由于橡皮膜到左側水面深度較大,所以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
(2)由圖丙可知,橡皮膜到右側液面深度較大,當橡皮膜是平的時,則橡皮膜左右兩側壓強相同,由p=ρgh可知,橡皮膜右側液體密度較小,所以可以得出ρ1一定大于ρ2。
21.(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
(1)選擇材料時,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   ;
(2)實驗時,若蠟燭以0.01m/s的速度向玻璃板靠近,此過程中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對蠟燭的速度是   m/s,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確定像的位置;0.02;不變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玻璃有透光性,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看清玻璃板后的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鏡面,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解答】(1)由于可以透過玻璃板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操作,所以為了確定成的像的位置,實驗中采用透明的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
(2)由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且像距等于物距,所以若蠟燭A以0.01m/s的速度靠近玻璃板,則它的像靠近玻璃板的速度也是0.01m/s,則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對蠟燭的速度是0.02m/s,且像的大小不變。
22.(2024七下·諸暨期末)小南在學習光的折射規律時,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容器內無水時,射燈發出的一束光照在右壁上,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現往池內注入密度均勻的水,水面升至圖中的a位置時,在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在S點的   (選填“上方”或“下方”);水面從a位置升至b位置的過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點的距離   (選填“變大”或“變小”)。
【答案】下方;變小
【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產生折射現象;
水面升至a位置時,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以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確定折射光線的方向;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時,根據折射規律,畫圖確定折射光線的方向。
【解答】往池內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光發生折射,根據光的折射規律,亮斑P點如下圖所示,即在S點的下方,如下圖
同理,水面上升至b位置時,根據光的折射定律,亮斑P'點如下圖所示,即在S點的下方
由圖可知,水面從a位置升至b位置的過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點的距離變小了。
23.(2024七下·諸暨期末)2023年9月29日上午,諸暨舉辦“共享亞運、‘騎’樂無窮”——2023“環高湖”公共自行車騎行活動;在經過12公里,約1小時的騎行后,上百名選手陸續到達終點;下列有關自行車的描述中,屬于增大摩擦的是   。
①自行車輪胎上和車把手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②自行車車軸處有滾珠
③自行車軸承中加潤滑油
④車輪設計成圓形
⑤剎車時用力捏剎車手閘
【答案】①⑤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2)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
【解答】①自行車輪胎上和車把手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這是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故①符合題意;
②自行車車軸處有滾珠,這是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的,故②不符合題意;
③自行車軸承中加潤滑油,這是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的,故③不符合題意;
④車輪設計成圓形,這是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的,故④不符合題意;
⑤剎車時用力捏剎車手閘,是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⑤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屬于增大摩擦的是①⑤。
24.(2024七下·諸暨期末)為探究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某興趣小組將20粒綠豆種子隨機均分為2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組構成對照實驗;乙組A表示:“   的某種碳酸飲料”。
(2)甲組中有1粒種子未萌發,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滿足種子萌發的   (選填“環境”或“自身”)條件。
(3)實驗結論是   。
【答案】(1)等量
(2)自身
(3)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有影響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是對照組。
【解答】(1)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本實驗是探究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甲組對種子的處理是:適量的清水、23℃;乙組對種子的處理應該是:等量的某種碳酸飲料、23℃。
(2)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在環境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甲組中有1粒種子未萌發,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滿足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即種子的胚不完整的、胚已經死亡、種子在休眠期等。
(3)分析實驗結果:甲組放入的是適量的清水,有9粒種子萌發;乙組放入的是等量的某種碳酸飲料,種子都沒有萌發;因此得出的實驗結論是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有影響。
(1)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本實驗是探究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甲組對種子的處理是:適量的清水、23℃;乙組對種子的處理應該是:等量的某種碳酸飲料、23℃。
(2)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在環境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甲組中有1粒種子未萌發,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滿足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即種子的胚不完整的、胚已經死亡、種子在休眠期等。
(3)分析實驗結果:甲組放入的是適量的清水,有9粒種子萌發;乙組放入的是等量的某種碳酸飲料,種子都沒有萌發;因此得出的實驗結論是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有影響。
25.(2024七下·諸暨期末)小科同學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進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重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猜想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實驗器材】氫氣充氣機(可給氫氣球充氣)、臺式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白紙、金屬盒、細線若干;
【實驗裝置】
【操作步驟】
步驟①:金屬盒放在質量不計的白紙上(如圖1),讀出臺式測力計示數;用大小為F的力向左拉動白紙的過程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步驟②:將質量不計的氫氣球系在金屬盒上(如圖2),讀出臺式測力計示數;用大小為F的力向左拉動白紙的過程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步驟③:再往金屬盒注入適量的沙子,用氫氣充氣機往氫氣球中充氣,使臺式測力計示數與步驟①中的示數相等,用大小為F的力向左拉動白紙的過程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實驗數據】三次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金屬盒總重力G/N 臺式測力計示數F1/N 彈簧測力計示數F2/N
1 4.8 4.8 1.8
2 4.8 3.2 1.2
3 6.4 4.8 1.8
(1)實驗中是通過   來改變金屬盒總重力的,步驟②使用氫氣球是為了改變   ;
(2)實驗中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白紙;
(3)根據實驗結果判斷,猜想   正確。
【答案】往金屬盒內注入沙子;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不需要;二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氫氣球對金屬盒有向上的拉力;
(2)物體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相對速度無關;
(3)根據實驗結論分析。
【解答】(1)由步驟③可知,往金屬盒注入適量的沙子,可以改變金屬盒總重力,所以是通過往金屬盒內注入沙子來改變金屬盒總重力的。
如果沒有氫氣球,那么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如果有氫氣球,那么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和浮力的差,因此可以改變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
(2)無論白紙的運動是否勻速,但是金屬盒對它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它們之間的滑動摩擦力不變,所以不需要勻速拉動白紙。
(3)比較實驗1和2可知,當金屬盒重力相同時,壓力越大,測力計的示數越大,也就是摩擦力越大;比較實驗1和3可知,當金屬盒的壓力相同時,金屬盒的重力增大,但測力計的示數不變,即摩擦力不變;最終得到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故猜想二正確。
26.(2024七下·諸暨期末)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科同學依次進行了如下操作:
(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調整蠟燭火焰、凸透鏡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
(2)當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小科看到光屏上出現一個清晰的像,生活中應用該成像原理制作的光學儀器是   (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接著他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動,將凸透鏡移到   cm刻度線處時,光屏上能再次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
(3)上述實驗完成后,小科借用科學老師的眼鏡繼續探究,他將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像變模糊了,接著保持蠟燭和凸透鏡位置不動,將光屏遠離凸透鏡后又能觀察到清晰的像,則可判斷科學老師的眼鏡是   眼鏡(填“近視”或“遠視”)。
【答案】同一高度上;照相機;35;近視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解析】【分析】(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凸透鏡成像時,光路是可逆的
(3)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凸透鏡對光線由會聚作用。
【解答】(1)點燃蠟燭后,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 心在同一高度,這樣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是物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是像距。如圖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 像,照相機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把蠟燭和光屏的位 置互換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即將蠟燭移至35cm刻度線處。
(3)小明借用物理老師的眼鏡繼續探究,他將眼鏡放 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像變模糊了,接著保持 蠟燭和凸透鏡位置不動,將光屏遠離凸透鏡后又能 觀察到清晰的像,說明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鏡對 光線有發散作用,因此這副眼鏡是凹透鏡,判斷物理老師的眼鏡是近視眼鏡。
27.(2024七下·諸暨期末)我們都知道,物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但跑步比賽到終點時,速度快的同學不容易停下來,速度慢的同學容易停下來。由此可見,物體運動速度越快,其運動狀態越難改變,這難道不正說明了慣性大小與速度有關嗎?為搞清楚慣性大小和速度之間的關系,小科查找了如下資料,并利用小球、斜面、粗糙的水平木板、停表、測速儀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模擬跑步減速的過程。每次實驗時,小球從斜面不同高度(h1實驗次數 釋放高度 測速儀的示數v0 速度從v減為0時間 單位時間速度大小的變化量
第1次 h1 5厘米/秒 2秒
第2次 h2 10厘米/秒 4秒
第3次 h3 20厘米/秒 8秒
資料1:當物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大小表現為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
資料2: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由單位時間內物體速度大小的變化量來判定。
(1)三次實驗中,小球單位時間速度大小的變化量   (選填“相同”或“不同”);
(2)三次實驗中,水平面木板的粗糙程度是否需要保持相同?請說明理由   ;
(3)分析實驗數據后,小科證明了物體的慣性與運動速度大小無關。小科的依據是   。
【答案】相同;同樣的小球、質量相同,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滾下,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速度就越大; 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中需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由可(1)知:同一物體(質量相同),受相同 的外力,速度不同時,其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相同,說明物體的慣性與運動速度無關。
【知識點】慣性
【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小球單位時間速度大小的變化量是否相同;
(2)高度越高,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越大;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木板的粗糙程度;
【解答】(1)保持水平面木板的粗糙程度相同,受到的阻力相同,由表中數據可知小球單位時間速度大小的變化量相同,即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相同。
(2)同樣的小球、質量相同,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滾下,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速度就越大; 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中需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由可(1)知:同一物體(質量相同),受相同 的外力,速度不同時,其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相同,說明物體的慣性與運動速度無關。
28.(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S為平面鏡MN前的一個點光源,請畫出通過A點的反射光線。(保留作圖痕跡)
【答案】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反射光線好像是由像點發出的,由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作出像點后,連接S'A,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再完成光路。
【解答】過鏡面作出點S的對稱點S',即為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連接S'A與鏡面交于O點,即為入射點(反射點),連接SO就得到入射光線,OA即為反射光線,如下圖
29.(2024七下·諸暨期末)某校項目化實驗小組利用可樂瓶等材料制作水火箭(如圖甲),并進行飛行高度測試實驗。水火箭的結構如圖乙所示。
將水火箭豎立于地面,用打氣筒通過打氣管向瓶內打氣,當瓶內壓強足夠大時,瓶塞脫落,瓶內的水向下噴出,水火箭就接近豎直向上飛。
(1)使水火箭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施力物體是   ;
(2)實驗中無法直接測量水火箭豎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轉換為測量   來間接反映這個高度;
(3)如圖丙所示,小組同學用頻閃照相機拍下了水火箭從A處起飛,到C處達到最高點的運動情況,照相機每隔0.2秒曝光一次,從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判斷水火箭運動情況   (從“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選擇),并說明理由;   
(4)以下是水火箭的部分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功能性 火箭能順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時間t≥6秒 火箭能順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時間3秒≤t<6秒 火箭能順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時間t<3秒或不能升空
圖丁是小組同學實驗時水火箭的速度和時間的關系,請結合評價量表的功能性指標,對該水火箭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   
【答案】水;水火箭從發射到落地的時間;變速直線運動;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不同,根據知,水火箭在做變速直線運動;由圖丁知該水火箭在空中的飛行時間等于8秒,由評價指標中優秀的標準知該水火箭為優秀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根據轉換法分析;
(3)從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不同,根據分析;
(4)根據圖丁中水火箭飛行的時間和評價量表中的標準進行分析。
【解答】(1)瓶內的水向下噴出,水火箭給水一個向下的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給水火箭一個向上的力,水火箭向上運動。因此施力物體是水。
(2)火箭上升的高度越高,到落地時所需的時間就越大,所以實驗中可以測量水火箭從發射到落地的時間來間接反映這個高度。
(3)如圖丙所示,因照相機每隔0.2s曝光一次,從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在水火箭在做變速直線運動,其理由是: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不同,根據知,水火箭在做變速直線運動。
(4)由圖丁知該水火箭在空中的飛行時間等于8秒,由評價指標中優秀的標準知該水火箭為優秀。
30.(2024七下·諸暨期末)“元宵踩街”是諸暨的傳統風俗,每逢元宵節,全市各地的傳統文化藝術表演隊浩浩蕩蕩進城鬧元宵。今年元宵節共有11支隊伍,600多人參與表演。其中,馬劍板凳龍隊伍長320米,從城市廣場中央大道出發,經過西施大橋,最后返回廣場,全程1.8千米,步行時間共24分鐘。請計算:
(1)馬劍板凳龍隊步行的平均速度;
(2)假如馬劍板凳龍隊以全程的平均速度通過130米的西施大橋,則隊伍完全通過大橋所需時間為多少?
【答案】(1)全程1.8千米,步行時間共24分鐘,則步行的平均速度
(2)以全程的平均速度通過130米的西施大橋,則隊伍完全通過大橋所需時間
答:(1)馬劍板凳龍隊步行的平均速度為1.25m/s;
(2)隊伍完全通過大橋所需時間為360s。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平均速度;
(2)根據計算時間。
31.(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甲所示,一個物體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向右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體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丙所示。已知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40cm2,運動時所受摩擦力為重力的0.2倍,g取10N/kg。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當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N;
(2)求該物體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下同)   
(3)求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   
【答案】2;1kg;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1)首先從速度圖象中4-6s得出物體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對應的從F-t圖象中得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最后根據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判斷出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根據摩擦力和重力的關系可以得到重力的大小,利用公式G=mg可以求得該物體的質量;
(3)根據求物體對地面的壓強。
【解答】(1)由圖丙可知當t=3s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產生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由于運動過程中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與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外力,由圖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時間段為4s-6s,此時受到的拉力為2N,則當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N。
(2)由圖丙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時間段為4-6s,此時外力為2N,則摩擦力為2N,可求該物體的重力為
物體的質量為
(3)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答:(1)當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N;
(2)該物體的質量為1kg;
(3)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1 / 1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測試科學試題
1.(2024七下·諸暨期末)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以下關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觀點,你不贊同的是(  )
A.青春期大腦興奮性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B.青春期性器官逐漸發育成熟,開始出現第二性征
C.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1~2年左右
D.青春期男孩出現遺精是不正常的生理現象
2.(2024七下·諸暨期末)下列選項中,不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現象是(  )
A.太陽東升西落 B.晝夜交替現象
C.晝夜長短的變化 D.我國東西部地區有時差
3.(2024七下·諸暨期末)下列對一些科學量的估測中,與事實不符的是(  )
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約為5m/s
B.宇航員可在月球上跳3m高
C.一個中學生受到的重力約為500N
D.一張報紙對折后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Pa
4.(2024七下·諸暨期末)李白的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學知識理解正確的是(  )
A.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地上的人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月光能照射到人說明光的傳播需要介質
D.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月球,是月球反射太陽光
5.(2024七下·諸暨期末)圖甲、圖乙分別是女性生殖系統和胚胎發育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是卵巢,能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B.精子和卵細胞在b輸卵管中結合完成受精,受精卵移入a子宮后開始分裂
C.試管嬰兒屬于體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后需移植到a子宮內繼續發育
D.圖乙中,胎兒發育所需營養通過③胎盤和②臍帶從母體中獲取
6.(2024七下·諸暨期末)編鐘是我國古代的擊打樂器,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鐘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當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時,發出的聲音有不同的(  )
A.響度 B.音調 C.音色 D.振幅
7.(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一、二分別為蝗蟲和家蠶的發育方式圖,下列關于動物生殖和發育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一表示的發育方式是完全變態發育
B.家蠶幼蟲和成蟲的生活方式、形態結構相差較大
C.圖中所示生物生長發育的起點都是受精卵
D.家蠶的發育過程比蝗蟲的發育過程多經歷一個階段——蛹期
8.(2024七下·諸暨期末)2024年4月9日,第二屆諸暨“村BA”拉開序幕,全市311支球隊、超40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籃球場上,運動員起跳投籃,籃球離手后至投入籃框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手用力向前拋出籃球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B.籃球在空中作曲線運動,是由于物體的運動方向和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C.籃球運動到最高點時,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籃球將保持靜止
D.手用力向前拋出籃球時,籃球對手也有反作用力
9.(2024七下·諸暨期末)細菌和真菌不僅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也密不可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蘑菇和腐生細菌一樣,能分解枯枝敗葉,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
B.乳酸桿菌屬于細菌,個體微小,要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可用于制作酸奶
C.釀制同山燒時所用的酵母菌屬于真菌,無成形的細胞核
D.微生物會使食物變質,保存時可將食品放入冰箱,原因是低溫殺死了細菌等微生物
10.(2024七下·諸暨期末)下表中的各組概念,與右圖關系相符的是(  )
選項 1 2 3
A 植物生殖方式 無性生殖 營養繁殖
B 可見光 紫外線 紅外線
C 二力平衡條件 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
D 太陽系 地球 火星
A.A B.B C.C D.D
11.(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所示,所有彈簧秤都在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不計彈簧秤的重力和內部摩擦,則彈簧秤甲、乙、丙、丁的示數分別為(  )
A.2N,4N,4N,4N B.2N,0,0,0
C.4N,4N,4N,4N D.2N,2N,2N,2N
12.(2024七下·諸暨期末)小寧在探究“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兩個實驗中,分別把一個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擋板放在如圖甲、乙所示的位置,則(  )
A.兩個實驗的擋板上均不能出現蠟燭的像
B.兩個實驗中,小寧均不能看到蠟燭的像
C.只有乙的擋板出現蠟燭的像且小寧能看到像
D.甲、乙的擋板上均能出現蠟燭的像且小寧均能看到像
13.(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是小科同學觀察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引起桿影長度變化時所記錄的圖像,已知A、B是桿影長度,但他忘記了標記季節,則以下關于此圖像的分析正確的是(  )
A.B表示的是夏季桿影長度,A表示的是冬季桿影長度
B.A表示的是夏季桿影長度,B表示的是冬季桿影長度
C.形成A表示的桿影時,太陽高度角較大
D.小科同學是在南半球中緯度地區觀察正午桿影長度變化
14.(2024七下·諸暨期末)小科學習光學知識后,整理了如圖所示的知識結構圖。小科補全后應為(  )
A.①凸面鏡 ②光的直線傳播 ③正立虛像
B.①凸透鏡 ②光的直線傳播 ③正立虛像
C.①凸透鏡 ②光的直線傳播 ③正立實像
D.①凸透鏡 ②光的色散 ③正立實像
15.(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平直軌道上有一輛平板車,車上放兩個小球m1、m2,忽略小球與車接觸面的摩擦及空氣阻力的影響,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小球相對平板車靜止,則平板車一定在勻速直線行駛
B.若平板車由靜止向西啟動,兩小球相對平板車向東運動
C.若平板車由靜止向東啟動,兩小球相對地面向西運動
D.若平板車向東勻速直線行駛突然剎車,m1會撞上m2
16.(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是“觀察種子的結構”實驗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圖甲所示為菜豆種子結構圖,結構   (填序號,下同)最先突破種皮,結構   將來發育成植物的莖和葉。
(2)圖乙是在玉米種子結構圖,在縱切面上滴上碘液,會變藍色的部位是   (填序號)。
17.(2024七下·諸暨期末)2024年5月20日,諸暨山下湖·世界珍珠大會啟幕;晚上8點多,800架無人機在山下湖世界淡水珍珠博物館上空同時升空,上演一場令人震撼的燈光秀,如圖甲所示;
(1)逐漸升空的無人機相對地面的觀眾是   (選填“運動”或“靜止”)的;
(2)如圖乙所示,當地面的觀眾望著逐漸升空的無人機時,其眼球中的結構F   (填名稱)的曲度的變化是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8.(2024七下·諸暨期末)2024年5月18日,“諸暨西施音樂節”在西施灘火熱開幕,歌手激情開唱,現場音浪炸裂。歌手演唱時,歌聲通過聲帶   產生,以   形式經空氣傳播進入人耳,刺激人耳內   (填結構名稱)中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傳至   產生聽覺。
19.(2024七下·諸暨期末)北京時間2024年4月30日(農歷三月二十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請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神舟十七號飛船著陸當天,地球的位置在圖中的   (填序號)之間,當天諸暨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
(2)圖乙是月相圖,神舟十七號飛船著陸當晚的月相接近于圖中的   。(填字母)
20.(2024七下·諸暨期末)用隔板將容器平均分成左右兩側,隔板中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裝置如圖甲所示,小科利用此裝置研究液體壓強;
(1)往裝置兩側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結果如圖乙,小科研究液體壓強與   的關系;
(2)往裝置兩側分別加入密度為ρ1、ρ2的兩種液體,液面如圖丙所示。小科根據虛框位置中橡皮膜的凹凸情況得出ρ1一定大于ρ2,請推測他所看到的現象:   。
21.(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
(1)選擇材料時,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   ;
(2)實驗時,若蠟燭以0.01m/s的速度向玻璃板靠近,此過程中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對蠟燭的速度是   m/s,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2.(2024七下·諸暨期末)小南在學習光的折射規律時,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容器內無水時,射燈發出的一束光照在右壁上,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現往池內注入密度均勻的水,水面升至圖中的a位置時,在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在S點的   (選填“上方”或“下方”);水面從a位置升至b位置的過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點的距離   (選填“變大”或“變小”)。
23.(2024七下·諸暨期末)2023年9月29日上午,諸暨舉辦“共享亞運、‘騎’樂無窮”——2023“環高湖”公共自行車騎行活動;在經過12公里,約1小時的騎行后,上百名選手陸續到達終點;下列有關自行車的描述中,屬于增大摩擦的是   。
①自行車輪胎上和車把手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②自行車車軸處有滾珠
③自行車軸承中加潤滑油
④車輪設計成圓形
⑤剎車時用力捏剎車手閘
24.(2024七下·諸暨期末)為探究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某興趣小組將20粒綠豆種子隨機均分為2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組構成對照實驗;乙組A表示:“   的某種碳酸飲料”。
(2)甲組中有1粒種子未萌發,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滿足種子萌發的   (選填“環境”或“自身”)條件。
(3)實驗結論是   。
25.(2024七下·諸暨期末)小科同學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進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重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猜想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實驗器材】氫氣充氣機(可給氫氣球充氣)、臺式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白紙、金屬盒、細線若干;
【實驗裝置】
【操作步驟】
步驟①:金屬盒放在質量不計的白紙上(如圖1),讀出臺式測力計示數;用大小為F的力向左拉動白紙的過程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步驟②:將質量不計的氫氣球系在金屬盒上(如圖2),讀出臺式測力計示數;用大小為F的力向左拉動白紙的過程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步驟③:再往金屬盒注入適量的沙子,用氫氣充氣機往氫氣球中充氣,使臺式測力計示數與步驟①中的示數相等,用大小為F的力向左拉動白紙的過程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實驗數據】三次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金屬盒總重力G/N 臺式測力計示數F1/N 彈簧測力計示數F2/N
1 4.8 4.8 1.8
2 4.8 3.2 1.2
3 6.4 4.8 1.8
(1)實驗中是通過   來改變金屬盒總重力的,步驟②使用氫氣球是為了改變   ;
(2)實驗中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白紙;
(3)根據實驗結果判斷,猜想   正確。
26.(2024七下·諸暨期末)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科同學依次進行了如下操作:
(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調整蠟燭火焰、凸透鏡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
(2)當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小科看到光屏上出現一個清晰的像,生活中應用該成像原理制作的光學儀器是   (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接著他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動,將凸透鏡移到   cm刻度線處時,光屏上能再次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
(3)上述實驗完成后,小科借用科學老師的眼鏡繼續探究,他將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像變模糊了,接著保持蠟燭和凸透鏡位置不動,將光屏遠離凸透鏡后又能觀察到清晰的像,則可判斷科學老師的眼鏡是   眼鏡(填“近視”或“遠視”)。
27.(2024七下·諸暨期末)我們都知道,物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但跑步比賽到終點時,速度快的同學不容易停下來,速度慢的同學容易停下來。由此可見,物體運動速度越快,其運動狀態越難改變,這難道不正說明了慣性大小與速度有關嗎?為搞清楚慣性大小和速度之間的關系,小科查找了如下資料,并利用小球、斜面、粗糙的水平木板、停表、測速儀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模擬跑步減速的過程。每次實驗時,小球從斜面不同高度(h1實驗次數 釋放高度 測速儀的示數v0 速度從v減為0時間 單位時間速度大小的變化量
第1次 h1 5厘米/秒 2秒
第2次 h2 10厘米/秒 4秒
第3次 h3 20厘米/秒 8秒
資料1:當物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大小表現為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
資料2: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由單位時間內物體速度大小的變化量來判定。
(1)三次實驗中,小球單位時間速度大小的變化量   (選填“相同”或“不同”);
(2)三次實驗中,水平面木板的粗糙程度是否需要保持相同?請說明理由   ;
(3)分析實驗數據后,小科證明了物體的慣性與運動速度大小無關。小科的依據是   。
28.(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S為平面鏡MN前的一個點光源,請畫出通過A點的反射光線。(保留作圖痕跡)
29.(2024七下·諸暨期末)某校項目化實驗小組利用可樂瓶等材料制作水火箭(如圖甲),并進行飛行高度測試實驗。水火箭的結構如圖乙所示。
將水火箭豎立于地面,用打氣筒通過打氣管向瓶內打氣,當瓶內壓強足夠大時,瓶塞脫落,瓶內的水向下噴出,水火箭就接近豎直向上飛。
(1)使水火箭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施力物體是   ;
(2)實驗中無法直接測量水火箭豎直上升的最大高度,可以轉換為測量   來間接反映這個高度;
(3)如圖丙所示,小組同學用頻閃照相機拍下了水火箭從A處起飛,到C處達到最高點的運動情況,照相機每隔0.2秒曝光一次,從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判斷水火箭運動情況   (從“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選擇),并說明理由;   
(4)以下是水火箭的部分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功能性 火箭能順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時間t≥6秒 火箭能順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時間3秒≤t<6秒 火箭能順利升空,在空中的上升時間t<3秒或不能升空
圖丁是小組同學實驗時水火箭的速度和時間的關系,請結合評價量表的功能性指標,對該水火箭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   
30.(2024七下·諸暨期末)“元宵踩街”是諸暨的傳統風俗,每逢元宵節,全市各地的傳統文化藝術表演隊浩浩蕩蕩進城鬧元宵。今年元宵節共有11支隊伍,600多人參與表演。其中,馬劍板凳龍隊伍長320米,從城市廣場中央大道出發,經過西施大橋,最后返回廣場,全程1.8千米,步行時間共24分鐘。請計算:
(1)馬劍板凳龍隊步行的平均速度;
(2)假如馬劍板凳龍隊以全程的平均速度通過130米的西施大橋,則隊伍完全通過大橋所需時間為多少?
31.(2024七下·諸暨期末)如圖甲所示,一個物體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向右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體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丙所示。已知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40cm2,運動時所受摩擦力為重力的0.2倍,g取10N/kg。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當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N;
(2)求該物體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下同)   
(3)求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在身體形態和生理結構都發生很大的變化,要正確對待。
【解答】A、到了青春期,腦的重量雖然增長有限,大腦皮層內部結構和功能卻發育得更加復雜和完善,興奮的傳遞能力提高,分析、判斷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反應的靈敏性和準確性也大大提高。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弱,正確。
B、性發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春期的男女性器官迅速發育,性功能逐漸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現第二性征,如男生出現喉結、陰毛、腋毛、胡須等,還出現聲音變粗的變聲現象,并首次出現遺精。女孩出現陰毛、腋毛,乳房增大,出現月經等,正確。
C、青春期從10~12歲開始,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1~2年左右,正確。
D、男性的睪丸能產生生殖細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進第二性征的出現如男孩出現遺精,屬于正常現象,錯誤。
故答案為:D。
2.【答案】C
【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公轉
【解析】【分析】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據此解答。
【解答】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和時差都是地球自轉引起的,ABD不符合題意;晝夜長短變化的周期是一年,因此是地球公轉引起的,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3.【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最合理的是哪一個。
【解答】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約為1m/s,故A符合題意;
B、月球上重力較地球小,因此宇航員可在月球上跳3m高,故B不符合題意;
C、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kg,則重力約為500N,故B不符合題意;
D、一張報紙的質量約50g,長1m,寬0.8m,報紙對折后平放水平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力為
對折后的受力面積為
對桌面的壓強
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4.【答案】D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線傳播到兩種介質的表面上時會發生光的反射現象,例如水面上出現岸上物體的倒影、平面鏡成像、玻璃等光滑物體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現象等;
(3)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4)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解答】A、酒杯中的人影是由于人關于杯中酒液面發生反射形成的虛像,故A錯誤;
B、月光把人影照在地面上,是人擋住了月亮反射來的光,故人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錯誤;
C、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故C錯誤;
D、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月球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月球,是月球反射太陽光,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5.【答案】B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1)女性生殖系統結構與功能: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是輸送卵細胞和受精的場所;子宮是胚胎發育的場所;陰道是胎兒產出的通道。
(2)受精與胚胎發育: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內相遇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一經形成便開始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移動到子宮中,最終植入子宮內膜。
(3)試管嬰兒技術:是一種輔助生殖技術,通過體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再將胚胎移植到母體子宮內繼續發育。
(4)胎兒與母體的物質交換: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把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到母體血液里,再由母體排出體外 。
圖甲中a子宮、b輸卵管、c卵巢、d陰道;圖乙中①胎兒、②臍帶、③胎盤、④子宮。
【解答】A、c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位于腹腔內,左右各一個,能產生卵細胞(屬于生殖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正確。
B、精子和卵細胞在b輸卵管中結合完成受精,受精卵在輸卵管內進行細胞分裂形成胚泡,B錯誤。
C、試管嬰兒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的俗稱,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進行早期胚胎發育,然后移植早期胚胎到母體a子宮內發育而誕生的嬰兒,C正確。
D、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D正確。
故答案為:B。
6.【答案】B
【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質量大、體積大的物體難振動,頻率小,音調低。
【解答】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擊編鐘時,編鐘的振幅相同,則響度相同;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時,編鐘的振動頻率不同,所以音調不同;大小不同的編鐘發出聲音的音色相同;所以發出的聲音有不同的是音調,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7.【答案】A
【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
【解析】【分析】(1)經歷了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且幼蟲與成蟲差別不明顯,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
(2)a受精卵,b幼蟲,c蛹,d成蟲。
【解答】A、圖一是蝗蟲的發育過程,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A錯誤。
B、由圖二可知:家蠶的發育過程經過“a卵→b幼蟲→c蛹→d成蟲”四個時期,b幼蟲和d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異較大,B正確。
C、由圖一、圖二可知:蝗蟲的發育起點和家蠶的發育起點都是受精卵,C正確。
D、蝗蟲的發育過程是“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家蠶的發育過程是“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因此,家蠶的發育過程比蝗蟲的發育過程多了蛹期,D正確。
故答案為:A。
8.【答案】C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頓第一定律;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兩個方面,即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力與運動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3)分析籃球運動到最高點時的速度大小,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判斷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時籃球的運動狀態;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A、手用力向前拋出籃球,籃球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籃球在空中作曲線運動,是由于籃球在空中運動時只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籃球的運動方向和籃球受到的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籃球運動到最高點時,有水平運動的速度,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球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所以籃球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手用力向前拋出籃球時,手對籃球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籃球同時給手一個反作用力,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答案】A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這是細菌的基本結構,是所有細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細菌除具有這些基本結構外,還有一些特殊結構,如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有些生有鞭毛。
2、真菌有單細胞的個體,也有多細胞的個體。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多細胞的真菌由細胞形成菌絲。有些菌絲位于營養物質的上面,稱為直立菌絲;有些菌絲深入到營養物質內部,稱為營養菌絲。
【解答】A、蘑菇屬于真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營腐生生活;和腐生細菌一樣,能分解枯枝敗葉,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A正確。
B、乳酸桿菌屬于細菌,個體微小,要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可用于制作酸奶,B錯誤。
C、釀制同山燒時所用的酵母菌屬于真菌,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C錯誤。
D、微生物會使食物變質,保存時可將食品放入冰箱,原因是低溫抑制了細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D錯誤。
故答案為:A。
10.【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太陽系的組成
【解析】【分析】A、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區別是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據此分析;
B、根據可見光的概念進行分析;
C、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進行分析;
D、根據太陽系的組成進行分析。
題圖中的邏輯關系是1包含2和3;2與3之間是并列關系。
【解答】A、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與題圖不符,A錯誤。
B、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紫外線和紅外線都不屬于可見光,與題圖不符,B錯誤。
C、二力平衡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是相同,C錯誤。
D、地球、火星都屬于太陽系,與題圖相符,D正確。
故答案為:D。
11.【答案】D
【知識點】力的測量
【解析】【分析】當彈簧測力計受到平衡力時靜止,在掛鉤和拉環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時,測力計示數顯示其中一個力的大小。
【解答】由圖可知,甲彈簧測力計受到2N的拉力,所以甲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N;乙彈簧測力計左右各受到2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也是靜止的,則乙彈簧測力計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所以乙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N;丙、丁兩個彈簧測力計左右各受到2N的拉力,兩個彈簧測力計 都是靜止的,則兩個彈簧測力計受到的都是平衡力的作用,所以丙、丁彈簧測力計示數都為2N;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2.【答案】A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實像和虛像的區別: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虛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凸透鏡成虛像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大,像變大。
【解答】A、由甲圖可知,擋板擋住了蠟燭的光線,蠟燭不能通過平面鏡成像;即使蠟燭能通過平面鏡成虛像,像也不能出現在擋板上;由乙圖可知,蠟燭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能成在擋板上,故A符合題意;
BCD、在圖甲處木板放置在平面鏡前面,擋住了小寧的視線,即在甲處不能看到像;圖乙中眼睛透過凸透鏡往蠟燭方向觀察,因為虛像是光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得到的,所以在圖乙處放置木板對看到虛像不產生影響,即在乙處能看到像;故 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3.【答案】A
【知識點】晝夜長短變化
【解析】【分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地球上由于各地獲得的太陽的光熱不同,便產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每年的3、4、5月為北半球的春季,6、7、8月為北半球的夏季,9、10、11月為北半球的秋季,12、1、2月為北半球的冬季。
【解答】桿影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線傳播;由圖可知,桿影出現在朝北方向,所以太陽在南方,故小科同學是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觀察正午桿影長度變化;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桿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桿影最長;所以B表示的是夏季桿影長度,A表示的是冬季桿影長度,形成A表示的桿影時,太陽高度角較小,故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4.【答案】B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當光照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來的現象是光的反射,
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折,這就是光的折射,復色光發生折射時,會出現色散現象,如:海市蜃樓、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分析知識結構圖可知,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凸透鏡成像是光的折射現象,故①為凸透鏡,②為光的直線傳播;由于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的虛像,凸透鏡成像時,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③為正立虛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5.【答案】B
【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解析】【分析】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事先選定的物體叫做參照物;物理學中把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解答】A、忽略小球與車接觸面的摩擦及空氣的影響,小球相對平板車靜止,說明沒有產生相對運動趨勢,則平板車可能靜止,也可能在勻速直線行駛,故A錯誤;
B、若平板車由靜止向西啟動,兩小球由于慣性要靜止在原地,則兩小球相對平板車向東運動,故B正確;
C、忽略小球與車接觸面的摩擦及空氣的影響,若平板車由靜止向東啟動,兩小球由于慣性要靜止在原地,故兩小球相對地面靜止,故C錯誤;
D、若平板車向東勻速直線行駛突然剎車,忽略小球與車接觸面的摩擦及空氣的影響,小球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兩小球將以相同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不會相撞,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6.【答案】(1)②;③
(2)⑥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
【解析】【分析】(1)種子的基本結構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種皮具有保護作用,胚由胚軸、胚芽、胚根、子葉四部分組成。
(2)菜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包括胚根、胚軸、胚芽、子葉。在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圖甲為菜豆種子結構圖,①是胚軸、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葉、⑤是種皮。
(3)玉米種子由種皮、胚和胚乳組成,胚乳中儲存著大量的淀粉,淀粉遇碘變藍。圖乙是玉米種子結構圖,①是胚軸、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葉、⑤是果皮和種皮、⑥是胚乳。
【解答】(1)種子萌發時,②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育成根;隨后胚軸伸長,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然后③胚芽突破種子背地生長,發育成莖和葉。
(2)玉米種子屬于單子葉植物,有一片子葉,有胚乳;胚乳中貯藏著大量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淀粉等營養物質。淀粉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故向玉米種子切面上滴碘液變藍的部位是⑥胚乳。
(1)種子萌發時,②胚根生長最快,首先突破種皮向地生長,并發育成根;隨后胚軸伸長,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然后③胚芽突破種子背地生長,發育成莖和葉。
(2)玉米種子屬于單子葉植物,有一片子葉,有胚乳;胚乳中貯藏著大量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淀粉等營養物質。淀粉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故向玉米種子切面上滴碘液變藍的部位是⑥胚乳。
17.【答案】運動;晶狀體;變小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解析】【分析】(1)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物體是靜止的;
(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人眼晶狀體的曲度可以調節,當看遠處物體時,睫狀體放松,晶狀體變薄,折光能力變弱,使像成在視網膜上。
【解答】(1)逐漸升空的無人機相對地面的觀眾,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所以逐漸升空的無人機相對地面的觀眾是運動的。
(2)在眼球中,呈凸透鏡形狀,位于玻璃體前方的是晶狀體。
[3]當地面的觀眾望著逐漸升空的無人機時,無人機距離晶狀體變遠,即無人機距凸透鏡距離變大,為了在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變大,所以晶狀體的曲度的變化是變小,減弱屈光能力。
18.【答案】振動;聲波;耳蝸;大腦皮層
【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
【解析】【分析】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聲音是由喉部的聲帶振動發出的,聲音發出后,以聲波的形式經空氣傳播進入人耳。
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人就產生了聽覺。
19.【答案】(1)②③;晝長夜短
(2)a
【知識點】地球公轉;晝夜長短變化;月相
【解析】【分析】(1)根據地球公轉以及對應的日期和節氣進行分析;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邊;下半月再由圓到缺,亮面在左邊,據此分析
【解答】(1)讀圖可知,①為12.22日冬至日,②為3.21日春分日,③為6.22日夏至日,④為9.23日秋分日。4月30日當天太陽位于②春分日至③夏至日之間的位置。北半球的春分日晝夜平分,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故當天諸暨(屬于浙江紹興)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長夜短。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邊;下半月再由圓到缺,亮面在左邊。月相變化的順序是:d新月-蛾眉月-c上弦月-盈凸-b滿月-虧凸-a下弦月-殘月-d新月。故2024年4月30日(農歷三月二十二)此時為下弦月,當天的月相接近于圖中的a。
(1) 讀圖可知,①為12.22日冬至日,②為3.21日春分日,③為6.22日夏至日,④為9.23日秋分日。4月30日當天太陽位于②春分日至③夏至日之間的位置。北半球的春分日晝夜平分,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故當天諸暨(屬于浙江紹興)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長夜短。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邊;下半月再由圓到缺,亮面在左邊。月相變化的順序是:d新月-蛾眉月-c上弦月-盈凸-b滿月-虧凸-a下弦月-殘月-d新月。故2024年4月30日(農歷三月二十二)此時為下弦月,當天的月相接近于圖中的a。
20.【答案】液體深度;橡皮膜是平的
【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1)液體壓強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根據乙圖確定哪個因素不同即可解答。
(2)首先根據橡皮膜的凸起方向確定哪一側壓強大,再由液體壓強公式p=ρgh分析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
【解答】(1)由圖乙可知,橡皮膜左右兩側都是水,液體的密度相同,橡皮膜向右凸起,則橡皮膜左側壓強較大,由于橡皮膜到左側水面深度較大,所以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
(2)由圖丙可知,橡皮膜到右側液面深度較大,當橡皮膜是平的時,則橡皮膜左右兩側壓強相同,由p=ρgh可知,橡皮膜右側液體密度較小,所以可以得出ρ1一定大于ρ2。
21.【答案】確定像的位置;0.02;不變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玻璃有透光性,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看清玻璃板后的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鏡面,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解答】(1)由于可以透過玻璃板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操作,所以為了確定成的像的位置,實驗中采用透明的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
(2)由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且像距等于物距,所以若蠟燭A以0.01m/s的速度靠近玻璃板,則它的像靠近玻璃板的速度也是0.01m/s,則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相對蠟燭的速度是0.02m/s,且像的大小不變。
22.【答案】下方;變小
【知識點】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種、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產生折射現象;
水面升至a位置時,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以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確定折射光線的方向;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時,根據折射規律,畫圖確定折射光線的方向。
【解答】往池內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光發生折射,根據光的折射規律,亮斑P點如下圖所示,即在S點的下方,如下圖
同理,水面上升至b位置時,根據光的折射定律,亮斑P'點如下圖所示,即在S點的下方
由圖可知,水面從a位置升至b位置的過程中,右池壁上亮斑的位置距S點的距離變小了。
23.【答案】①⑤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2)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
【解答】①自行車輪胎上和車把手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這是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故①符合題意;
②自行車車軸處有滾珠,這是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的,故②不符合題意;
③自行車軸承中加潤滑油,這是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的,故③不符合題意;
④車輪設計成圓形,這是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的,故④不符合題意;
⑤剎車時用力捏剎車手閘,是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⑤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屬于增大摩擦的是①⑤。
24.【答案】(1)等量
(2)自身
(3)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有影響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是對照組。
【解答】(1)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本實驗是探究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甲組對種子的處理是:適量的清水、23℃;乙組對種子的處理應該是:等量的某種碳酸飲料、23℃。
(2)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在環境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甲組中有1粒種子未萌發,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滿足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即種子的胚不完整的、胚已經死亡、種子在休眠期等。
(3)分析實驗結果:甲組放入的是適量的清水,有9粒種子萌發;乙組放入的是等量的某種碳酸飲料,種子都沒有萌發;因此得出的實驗結論是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有影響。
(1)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本實驗是探究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甲組對種子的處理是:適量的清水、23℃;乙組對種子的處理應該是:等量的某種碳酸飲料、23℃。
(2)種子在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都具備時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在環境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甲組中有1粒種子未萌發,最可能的原因是未滿足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即種子的胚不完整的、胚已經死亡、種子在休眠期等。
(3)分析實驗結果:甲組放入的是適量的清水,有9粒種子萌發;乙組放入的是等量的某種碳酸飲料,種子都沒有萌發;因此得出的實驗結論是碳酸飲料對種子萌發有影響。
25.【答案】往金屬盒內注入沙子;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不需要;二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氫氣球對金屬盒有向上的拉力;
(2)物體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相對速度無關;
(3)根據實驗結論分析。
【解答】(1)由步驟③可知,往金屬盒注入適量的沙子,可以改變金屬盒總重力,所以是通過往金屬盒內注入沙子來改變金屬盒總重力的。
如果沒有氫氣球,那么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如果有氫氣球,那么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和浮力的差,因此可以改變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
(2)無論白紙的運動是否勻速,但是金屬盒對它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它們之間的滑動摩擦力不變,所以不需要勻速拉動白紙。
(3)比較實驗1和2可知,當金屬盒重力相同時,壓力越大,測力計的示數越大,也就是摩擦力越大;比較實驗1和3可知,當金屬盒的壓力相同時,金屬盒的重力增大,但測力計的示數不變,即摩擦力不變;最終得到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故猜想二正確。
26.【答案】同一高度上;照相機;35;近視
【知識點】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
【解析】【分析】(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同一高度,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凸透鏡成像時,光路是可逆的
(3)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凸透鏡對光線由會聚作用。
【解答】(1)點燃蠟燭后,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 心在同一高度,這樣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是物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是像距。如圖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 像,照相機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把蠟燭和光屏的位 置互換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即將蠟燭移至35cm刻度線處。
(3)小明借用物理老師的眼鏡繼續探究,他將眼鏡放 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像變模糊了,接著保持 蠟燭和凸透鏡位置不動,將光屏遠離凸透鏡后又能 觀察到清晰的像,說明像距增大了,也就是眼鏡對 光線有發散作用,因此這副眼鏡是凹透鏡,判斷物理老師的眼鏡是近視眼鏡。
27.【答案】相同;同樣的小球、質量相同,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滾下,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速度就越大; 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中需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由可(1)知:同一物體(質量相同),受相同 的外力,速度不同時,其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相同,說明物體的慣性與運動速度無關。
【知識點】慣性
【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小球單位時間速度大小的變化量是否相同;
(2)高度越高,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越大;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木板的粗糙程度;
【解答】(1)保持水平面木板的粗糙程度相同,受到的阻力相同,由表中數據可知小球單位時間速度大小的變化量相同,即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相同。
(2)同樣的小球、質量相同,從斜面的不同高度滾下,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速度就越大; 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中需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由可(1)知:同一物體(質量相同),受相同 的外力,速度不同時,其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相同,說明物體的慣性與運動速度無關。
28.【答案】
【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平面鏡成像的相關作圖
【解析】【分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反射光線好像是由像點發出的,由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作出像點后,連接S'A,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再完成光路。
【解答】過鏡面作出點S的對稱點S',即為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連接S'A與鏡面交于O點,即為入射點(反射點),連接SO就得到入射光線,OA即為反射光線,如下圖
29.【答案】水;水火箭從發射到落地的時間;變速直線運動;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不同,根據知,水火箭在做變速直線運動;由圖丁知該水火箭在空中的飛行時間等于8秒,由評價指標中優秀的標準知該水火箭為優秀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根據轉換法分析;
(3)從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不同,根據分析;
(4)根據圖丁中水火箭飛行的時間和評價量表中的標準進行分析。
【解答】(1)瓶內的水向下噴出,水火箭給水一個向下的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給水火箭一個向上的力,水火箭向上運動。因此施力物體是水。
(2)火箭上升的高度越高,到落地時所需的時間就越大,所以實驗中可以測量水火箭從發射到落地的時間來間接反映這個高度。
(3)如圖丙所示,因照相機每隔0.2s曝光一次,從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在水火箭在做變速直線運動,其理由是: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距離不同,根據知,水火箭在做變速直線運動。
(4)由圖丁知該水火箭在空中的飛行時間等于8秒,由評價指標中優秀的標準知該水火箭為優秀。
30.【答案】(1)全程1.8千米,步行時間共24分鐘,則步行的平均速度
(2)以全程的平均速度通過130米的西施大橋,則隊伍完全通過大橋所需時間
答:(1)馬劍板凳龍隊步行的平均速度為1.25m/s;
(2)隊伍完全通過大橋所需時間為360s。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計算平均速度;
(2)根據計算時間。
31.【答案】2;1kg;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1)首先從速度圖象中4-6s得出物體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對應的從F-t圖象中得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最后根據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判斷出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根據摩擦力和重力的關系可以得到重力的大小,利用公式G=mg可以求得該物體的質量;
(3)根據求物體對地面的壓強。
【解答】(1)由圖丙可知當t=3s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產生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由于運動過程中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與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根據二力平衡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外力,由圖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時間段為4s-6s,此時受到的拉力為2N,則當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N。
(2)由圖丙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時間段為4-6s,此時外力為2N,則摩擦力為2N,可求該物體的重力為
物體的質量為
(3)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答:(1)當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2N;
(2)該物體的質量為1kg;
(3)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自治县| 昭平县| 南丹县| 二连浩特市| 抚远县| 古浪县| 西林县| 石河子市| 尉氏县| 庆安县| 喀喇沁旗| 塔河县| 甘德县| 依安县| 靖州| 全州县| 邳州市| 麟游县| 天门市| 镶黄旗| 武陟县| 温宿县| 丰原市| 盐城市| 建阳市| 威海市| 桂平市| 咸丰县| 宁国市| 通化市| 五寨县| 鲜城| 中宁县| 理塘县| 大石桥市| 扎囊县| 收藏| 营口市| 嘉祥县|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