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強化卷(二) 綜合題專項訓練1.區域地理學習重在方法,讀下圖并運用學習大洲的方法來認識我們生活的亞洲,探究下列問題。 探究一 明確地理位置(1)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海陸位置。探究二 歸納自然地理特征(2)據圖可知,亞洲地勢特征為 ,判斷的依據是 。(3)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解析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探究三 解析人文地理特征(4)通過亞洲地形圖來看,東亞、東南亞等許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請解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對城市發展的有利方面和弊端各有哪些。(5)自然環境深刻影響著人文環境,下列關于亞洲各地區人文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東南亞盛產水稻,居民喜食米飯 B.中亞降水稀少,農業以畜牧業為主C.北亞居民的服飾注重防寒保暖 D.西亞的傳統民居墻體薄、窗戶大【答案】1.(1)亞洲地處亞歐大陸東部,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2)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由中部流向周邊海洋(或河流流向)(3)亞洲南北緯度跨度大,從熱帶到寒帶都有分布;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起伏大;地域遼闊,面積廣大;東西距海遠近差異大。(4)有利: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設;為城市工業生產、居民生活提供水資源;為城市發展提供便利的航運。弊端:雨季節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對人民生活造成威脅:工業等生產和生活用水隨意排放,導致河流污染等。(5)D【解析】1.本題以亞洲地形圖、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亞洲人口分布略圖為材料,設置5道小題,涉及亞洲的海陸位置、地勢、氣候、人口城市分布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對亞洲相關知識的讀圖識記和解析運用能力。(1)讀圖可知,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西臨歐洲,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海陸兼備。(2)讀亞洲地形圖可知,亞洲河流大部分呈放射狀由中間向四周流入海洋,由此可判斷亞洲地勢為中部高,四周低。(3)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海陸和地形,從緯度位置來看:亞洲南北跨緯度廣,地跨寒溫熱三帶;從海陸分布來看: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面積廣大,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從地形來看:亞洲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起伏大。綜上所述,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4)城市沿河分布的優勢主要有:河流沿岸,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河流提供豐富的水源和便利的水運。城市沿河分布的弊端是:雨季節容易發生洪澇災害,對人民生活造成威脅;工業等生產和生活用水隨意排放,導致河流污染等。(5)東南亞地區主要位于熱帶,氣候濕熱,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居民喜食米飯,A正確,不符合題意。中亞地區深居內陸,降水稀少,農業以畜牧業為主,B正確,不符合題意。北亞地區緯度高,氣候寒冷,居民服飾注重防寒保暖,C正確,不符合題意。西亞地區主要為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炎熱,傳統民居墻體厚、窗戶小,D錯誤,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2.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亞洲存在三大文明發祥地,分別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下圖)(1)請描述亞洲的海陸位置。(2)在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亞洲曾形成三大文明古國。試解析亞洲三大古文明發祥地形成的有利條件。材料二:2021年12月,中老鐵路正式開通,該鐵路是“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老撾僅有長約3.5公里的鐵路。中老鐵路的開通為老撾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出口到中國的產品運輸時間由3天縮短至1天,運輸成本下降約40%。中老鐵路是一條與山川同美的綠色鐵路。沿途車站建筑風格鮮明,一些車站的候車廳使用了玻璃屋頂,采用“人”字形屋頂設計,屋頂陡峭,屋檐寬大。 (3)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 (填“臨海”或“內陸”)國, 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4)說明老撾瑯勃拉邦車站“人”字形屋頂與氣候的關系。(任選一點說明即可)(5)中老高鐵開通的意義。【答案】2.(1)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2)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低處中緯度地區,氣候較為溫暖(3)內陸 交通(4)雨季降水較多,“人”字形屋頂陡峭,便于排水;旱季時光照強,屋檐寬大,又有利于遮陽(5)促進沿線地區城市的經濟發展;利于加強區域合作;改善老撾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等。【解析】2.本題以亞洲以及中老鐵路為材料,設置五個小題,涉及亞洲的海陸位置、中老鐵路開通的意義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1) 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從緯度位置來看,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2)讀圖可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它們分布顯著相同的特點是主要位于北溫帶,都在沿海地區,氣候適宜、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形以平原為主,該地區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氣候溫暖,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水陸交通便利,利于農業生產,對早期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有利。(3)讀圖可知,老撾四周不臨海,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老撾多山地地形,因交通不便,制約了老撾的經濟發展。(4)老撾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降水較多,“人”字形屋頂陡峭,便于排水;旱季時光照強,屋檐寬大,又有利于遮陽,雨季時降水量大,屋檐寬大,利于遮雨。(5)中老高鐵的開通極大地縮短了老撾與中國之間的運輸時間,從原來的3天縮短至1天,運輸成本也下降了約40%。這為老撾的出口貿易提供了便利,促進了老撾經濟的發展;改善了老撾的基礎設施,提升了交通運輸能力,推動了老撾旅游業的發展,增加了旅游收入;中老高鐵的開通展示了中國在高鐵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和影響力。3.閱讀圖文材料,據此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中亞是亞歐大陸的中心,處在聯通東西、貫穿南北的十字路口,近年來,中國一中亞油氣合作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增長了數倍,既增加了我國油氣進口的來源,也為中亞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較大的CDP增長貢獻率。材料二;棉花是喜溫、喜光、耐旱的作物。中亞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產區,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棉田廣布。材料三:圖為中亞位置圖。(1)簡述中亞的地形地勢特征 。(2)從水源、熱量、地形等方面解析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棉花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如從熱量解析:西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遠,降水少,晴天多,熱量充足。從地形解析:從水源解析:(3)從地理位置、礦產資源等方面,說出中亞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4)中亞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對雙方意義重大,說出能源合作對中亞地區的積極影響。(5)請將下列內容的序號填入對應的空格內,完成“中亞人口快速增長與水資源短缺加劇的關系”的框圖。①糧食需求增加 ②灌溉用水增加 ③生活用水增加A B C【答案】3.(1)中亞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2)阿姆河和錫爾河位于河谷地區,地勢較低,溫度高; 河流為其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3)中亞位于亞洲中部,聯系東西南北,是地理要道;該地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利于發展經濟;(4)有利于促進中亞的經濟發展、帶動當地的就業、提高當地居民的經濟收益等(5)① ③ ②【解析】3.本題以中亞位置圖為背景,共分為5個小題,涉及到中亞的地形、農業、經濟、能源合作、人口與水資源短缺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1)讀圖并結合所學可知,中亞地區的地形以平原(海拔低于200米)和丘陵(海拔低于500米)為主,地勢總體呈現東南高、西北低的特點;(2)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位于河谷地區,地勢低平,土壤肥沃;位于河流沿岸;為發展棉花種植提供了豐富的灌溉水源;(3)從地理位置方面解析,中亞是亞歐大陸的中心,處在聯通東西、貫穿南北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優越。從能源方面解析,中亞地區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4)中亞地區經濟較為落后,出口能源將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利于促進中亞的經濟發展、帶動當地的就業、提高當地居民的經濟收益等。(5)讀圖可知,人口快速增長導致A,A導致擴大耕地面積,可以確定A代表①糧食需求增加 ,擴大耕地面積導致C,C導致水資源短缺加劇,可以確定C代表②灌溉用水增加,人口快速增長導致③生活用水增加,故B代表③。4.2025年4月19日,日本游戲《旅行青蛙》游戲將終止運行。自2018年上市以來,收獲我國一眾粉絲的喜愛,大家看著這個小青蛙去旅行,等著它的明信片和小禮物……圖1為日本賞櫻時間圖,圖2為板塊運動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日本地處北半球, (東/西)半球,是位于 洲東部的 (島國/臨海國/內陸國),東臨 洋,西臨 海。(2)這只小青蛙竟全然不顧“溫水煮青蛙”的警告,體驗了一次“溫泉三連”。它研究了六大板塊圖,發現受 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 (碰撞/張裂)作用的影響,多溫泉,也多地震,請你提出一條面對地震時的逃生避險措施: 。(3)圖1中可以發現日本逐漸進入櫻花季,櫻花開放時間自 向 推遲,影響因素是 。旅行蛙想要在4月份前往日本欣賞櫻花,應選擇日本的 島。在此地登山賞花的過程中,小青蛙發現了一個獨特的建筑——合掌造,合掌造屋頂坡度大、上覆厚厚的茅草、多為木質構造。(4)其中,屋頂坡度大,便于 ;上覆厚厚的茅草,便于 ;多為木質構造,便于就地取材。(5)旅行青蛙的玩家每天給青蛙喂草,等待著發回的明信片,像極了一位擔心孩子外出旅行的母親,紛紛自稱“蛙媽媽”。與之不同的是,現實世界中日本年輕人生育意愿低,人口自然增長率 (高/低),社會面臨著的人口問題是 。針對此問題,給出建議: 。【答案】4.(1)東 亞 島國 太平 日本(2)亞歐 碰撞 室內避險時,應迅速躲到堅固的家具旁邊、內墻角、開間小的衛生間等地方,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保護頭頸、眼睛,并掩住口鼻(3)南 北 緯度 本州(4)積雪滑落 防寒保暖(5)低 人口老齡化 鼓勵生育,延遲退休【解析】4.本大題以日本賞櫻時間圖,板塊運動示意圖,日本民居為材料,涉及日本的位置、氣候、人口及多火山地震等相關內容,主要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1)由圖可知,從半球位置看日本地處北半球和東半球,從海陸位置看日本位于亞洲東部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俞韓國、朝鮮相望。(2)由圖可知,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出,地殼活躍,多溫泉,也多地震,室內避險時,應迅速躲到堅固的家具旁邊、內墻角、開間小的衛生間等地方,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保護頭頸、眼睛,并掩住口鼻;戶外避險時,應避開高大建筑物、危險物、懸掛物等。(3)由圖可知,日本南北跨緯度較廣,南部緯度低,氣溫高,櫻花開放時間早,北部緯度較高,氣溫低,櫻花開放時間晚,受緯度因素影響櫻花開放時間自南向北推遲;4月份本州島櫻花正開放,4月份前往日本欣賞櫻花,可以選擇前往本州島。(4)由圖可知,合掌造是日本典型民居,屋頂坡度大,便于排水和積雪滑落;上覆厚厚的茅草,便于防寒保暖,多為木質構造,便于就地取材,預防地震帶來的傷害。(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是發達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人口老齡化嚴重,針對此問題可以鼓勵生育,延遲退休,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5.玲玲和家人一起乘飛機到日本旅行,讀圖以及玲玲在旅行期間拍下的照片。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玲玲去的名古屋、神戶和東京都位于日本四大島中的 島。(2)玲玲在旅行途中發現出租車司機、餐廳服務員中有很多老年人,這說明日本人口 程度高。(3)玲玲在本次旅行中,發現日本的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沿岸。(4)在玲玲的照片中,女子穿著的是日本傳統民族服飾 。(5)玲玲去了神戶著名的有馬溫泉,發現很多日本人喜愛泡溫泉。請解析日本多溫泉的原因。【答案】5.(1)本州(2)老齡化(3)瀨戶內海(4)和服(5)主要原因是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地熱能豐富,所以多溫泉。【解析】5.本試題以日本為背景,分為5個小題,涉及日本的島嶼、人口問題、工業分布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解析能力和調動及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素養。(1)日本四大島從北向南依次是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名古屋、神戶和東京都位于日本面積最大的本州島。(2)出租車司機、餐廳服務員中有很多老年人,這反映出日本老年人口占比較大,即人口老齡化程度高。(3)日本的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因為日本資源匱乏,大量原料和燃料需要進口,工業產品需要出口,而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4)日本傳統民族服飾是和服。從玲玲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女子穿著和服。(5)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地下的巖漿活動頻繁,使得地下水被加熱,從而形成眾多溫泉。6.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以中南半島為例探究“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讀圖,請你與該小組一起完成探究過程。任務一觀察圖,找規律(1)城市與地形:萬象、金邊主要位于 (河流名稱)的沿岸。讀圖可知,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2)城市與交通:湄公河在柬埔寨境內適合航運。結合上圖可知,湄公河的水位季節變化 (大/小),地勢平坦,通航里程 (長/短)。為提高該河流航運能力,下游定期清淤。(3)山脈與河流:河流與山脈分布特點 。任務二思考研究,總結規律(4)世界上大多數城市都沿河分布。根據上圖解析河流對該區域發展的影響: 。(一點即可)【答案】6.(1)湄公河 大河沿岸及河口三角洲(2)大 長(3)山河相間,縱列分布(4)能為城市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能夠利用河流提供方便的水運;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還能夠利用廉價清潔的水能資源等;易發生水患、水污染【解析】6.本大題以中南半島城市與河流分布圖、金邊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圖為材料,共設置四道小題,涉及中南半島的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和河流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1)萬象是老撾的首都,金邊是柬埔寨的首都,它們主要位于湄公河的沿岸。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2)湄公河流主要經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季節變化大,所以湄公河的水位季節變化大。柬埔寨境內地勢平坦,湄公河河道較為平直,通航里程長。(3)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4)河流對該區域發展的影響有很多,比如提供豐富的水資源,為城市生產和生活用水提供保障;河流可以發展航運,加強區域間的聯系和交流;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還能夠利用廉價清潔的水能資源等;但同時也可能易發生水患、水污染等問題。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2024年8月5日,中柬合作的柬埔寨德崇扶南運河項目正式開工。該運河擬從柬埔寨金邊港直達白馬港,全長180千米,將改變柬埔寨長期以來貨物從越南海港進出口的現狀,大幅縮短運輸距離,降低運費。材料二 柬埔寨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豐富,但由于經濟較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國內的運輸成本高,制約了眾多產業的發展,經濟形成了不良循環。運河的開通使得柬埔寨有望減少對越南的依賴,建立一條自由的國際貿易通道,為其經濟增長鋪平道路。材料三 下圖為柬埔寨德崇扶南運河規劃圖。(1)請列舉柬埔寨的兩種礦產資源。(2)簡析柬埔寨修建德崇扶南運河的原因。(至少答出兩點)(3)列舉在中柬合作修建德崇扶南運河過程中,雙方各自具備的優勢條件。(4)簡述德崇扶南運河開通后對柬埔寨的積極意義。(至少答出兩點)【答案】7.(1)石油、鐵等。(2)可以改變長期以來從越南進口的現狀。(3)中國具有設備齊全、技術先進等優勢;柬埔寨具有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等優勢。(4)減少對越南的依賴,建立一條自由的國際貿易通道,為其經濟增長鋪平道路。【解析】7.本大題以德崇扶南運河為材料,設置4道小題,涉及水運的優勢、柬埔寨的地理位置、資源、經濟發展特點等知識,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與運用能力。(1)由圖可知,柬埔寨的礦產資源有石油、煤、鐵等。(2)柬埔寨修建德崇扶南運河的原因是可以改變長期以來貨物從越南海港進出口的現狀,大幅縮短了運輸距離、降低了運費。(3)在中柬合作修建德崇扶南運河過程中,中國具有設備齊全、技術先進、基礎設施完善等優勢,柬埔寨具有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等優勢。(4)德崇扶南運河開通后,有利于減少對越南的依賴,建立一條自由的國際貿易通道,為經濟增長鋪平道路,促進經濟發展。8.印度是南亞大國,人口規模大,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日本是發達國家,但對外依賴十分嚴重。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解析氣候資料圖A、B,孟買和東京兩個城市氣候的共同點是 ,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的條件。(2)壽司和咖哩飯分別是日本和印度的傳統美食,基本原料都與 (糧食作物)有關。(3)讀圖解析,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 沿岸。近年來,日本企業加速在印度投資,從人口方面試解析印度吸引日本企業投資的主要優勢是 (答一點)。(4)七月份,一艘貨輪由印度孟買出發開往日本,在阿拉伯海域,貨輪是 (填“順”或“逆”)風航行。該貨輪運輸中必須經過位于東南亞的 海峽,該海峽被稱為“海上生命線”。【答案】8.(1)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2)水稻(3)太平洋和瀨戶內海 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消費市場廣闊)(4)逆 馬六甲【解析】8.本題以印度、日本簡圖及孟買和東京的氣候資料圖為材料,設置4道小題,涉及日本和印度的氣候、農作物、工業分布、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識記和解析運用能力。(1)孟買為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東京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兩個城市都是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水熱條件較好,利于農業發展。(2)印度和日本的主要糧食作物都是水稻,是壽司和咖喱飯的原料。(3)日本國內市場狹小,資源貧乏,其工業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便于進口原料和燃料的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印度人口眾多,且為發展中國家,所以勞動力豐富而廉價,市場廣闊,吸引著日本企業的投資。(4)七月份為北半球夏季,此時阿拉伯海盛行西南風,貨輪從孟買出發在阿拉伯海域是向南航行,所以是逆風航行。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9.印度耕地面積居亞洲之首,是亞洲的農業大國,部分農產品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料。近年來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讀圖,完成下列問題。【自然環境與農業】(1)印度半島沿海平原及恒河平原的氣溫特點為 ,年降水量 (填大于或小于)1000毫米,大面積種植喜溫喜濕的糧食作物 。(2)印度雨季盛行 (填季風風向),印度季風不穩定導致其糧食產量不穩定,請列舉一條穩定增加印度糧食產量的措施 。【農業與紡織工業】(3)孟買是印度著名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城市,請列舉一條該城市發展棉紡織工業的有利條件 。【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4)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其中發展最早是 外包產業。【答案】9.(1)終年高溫 大于 水稻(2)西南季風 興修水利工程等(3)靠近棉花產區,原料豐富。(4)軟件【解析】9.本題以印度農作物分布圖和年降水量分布圖為材料,涉及到印度的氣候、農業、工業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1)從孟買氣候資料圖可知,印度半島沿海平原及恒河平原屬于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觀察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圖,印度半島沿海平原及恒河平原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因為該地區喜溫喜濕的糧食作物是水稻,所以大面積種植的糧食作物為水稻。(2)由印度7月份風向圖可知,印度雨季盛行西南季風,西南季風是有海洋吹向陸地。為穩定增加印度糧食產量,可以采取興修水利工程,緩解季風不穩定帶來的旱澇災害影響等措施。(3)孟買發展棉紡織工業的有利條件之一是靠近棉花產區,原料豐富,海陸交通便利;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是孟買,周邊盛產棉花,成本較低。(4)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其中發展最早是軟件外包產業。由于軟件外包業務約占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2/3,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的國家是印度,班加羅爾是該國軟件外包產業的發源地。10.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堪察加半島位于俄羅斯遠東地區,半島內不僅冰川廣布,同時也分布著眾多的活火山,火山活動與冰川共存,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此被稱為“冰與火的世界”。每年夏秋交替之際,數以百萬計的三文魚在河流入海口處集聚,后溯流而上,回到出生地產卵,棕熊就會在此過程進行捕食,場面壯觀,許多游客慕名前往。下圖示意堪察加半島地理位置及棕熊捕食三文魚景觀。(1)堪察加半島地形以 為主,地勢特點 。(2)堪察加半島有“冰與火的世界”之稱請根據思維導圖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答案。火: 位于 、 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冰: 高,冬季氣溫低,降雪多; 高,山頂積雪終年不化,逐漸堆積形成冰川;(3)請根據材料推測堪察加半島當地居民使用最廣的清潔能源是( )A.地熱能 B.風能 C.水能 D.太陽能【生物科普小知識】棕熊有“雜食者之王”之稱。它們普遍體型碩大,體長可達2至3米,毛發濃密,皮下脂肪層厚,四肢強壯,尤其是前肢,掌大而有力,帶有銳利的爪子,有助于在山區挖掘食物和捕獵。(4)請從棕熊的形態特征方面推測它是如何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的。【答案】10.(1)山地 中間高,四周低(2)亞歐/歐亞板塊 太平洋板塊(沒有順序之分) 緯度 海拔(3)A(4)①毛發濃密,皮下脂肪厚,說明當地冬季氣候寒冷,有利于越冬;②四肢強壯,有利于適應當地崎嶇地形;③爪子銳利,有利于棕熊在復雜地形條件下尋找食物;【解析】10.本題以堪察加半島地理位置及棕熊捕食三文魚景觀為材料,設置了4道小題,涉及堪察加半島地形、地勢特點;堪察加半島當地居民使用最廣的清潔能源等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讀堪察加半島地理位置圖可知,圖中等高線大部分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大,可判斷出是以山地為主,地勢特點中間高,四周低。(2)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堪察加半島有“冰與火的世界”之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火:堪察加半島位于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交界處,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冰:堪察加半島緯度高,冬季氣溫低,降雪多;海拔高,山頂積雪終年不化,逐漸堆積形成冰川。(3)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堪察加半島位于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板塊邊界的地質活動使得該地區擁有豐富的地熱能資源,故推測堪察加半島當地居民使用最廣的清潔能源是地熱能,A正確;水能受地形和氣候限制,可能開發難度較大;高緯度地區光照條件有限,尤其是冬季極夜現象影響顯著,太陽能不是非常豐富;雖然風力資源可能豐富,但地熱能在堪察加半島的穩定性和可利用性更高: 排除BCD,故選A。(4)讀材料可知,棕熊毛發濃密,皮下脂肪厚,說明當地冬季氣候寒冷,有助于在寒冷環境中保暖,有利于越冬;四肢強壯,有利于適應當地崎嶇地形;爪子銳利,有利于棕熊在復雜地形條件下尋找、挖掘食物和捕獵。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區域差異與發展主題】材料一:俄羅斯和日本自然環境不同,但都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憑借自身優勢發展經濟。材料二:俄羅斯境內有300余萬條大小河流,280余萬個湖泊。貝加爾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鄂畢河、勒拿河、葉尼塞河和阿穆爾河等。材料三:日本河流密布。絕大多數河流水流湍急,河水在流出山谷和盆地之后不久即匯入大海。黑部川便是河川徑流湍急的極好證明。日本最長的河流是信濃川。 日本的湖泊數量不是很多。日本面積最大的湖泊是位于滋賀縣的琵琶湖,其面積達670.3平方千米。材料四:圖為俄羅斯礦產及主要工業區分布圖和日本主要工業區分布圖。(1)俄羅斯地跨 、 兩大洲,屬于傳統意義上的 (填大洲)國家。(2)俄羅斯貨物運輸以 和管道運輸為主,日本貨物運輸以 運輸為主。(3)簡述俄羅斯和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布特點。(4)俄羅斯亞洲部分和日本的河流航運價值都較低,請分別簡述原因。【答案】11.(1)亞洲 歐洲 歐洲(2)鐵路 海洋(3)俄羅斯工業區主要靠近礦產資源產地(原料產地);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4)俄羅斯亞洲部分的河流緯度較高,氣候寒冷,河流結冰期較長,且有凌汛現象,河流航運價值較低。日本是島國,且多山地丘陵,河流短小急促,因此航運價值較低。【解析】11.本題通過俄羅斯和日本的相關圖文材料,考查兩國的地理位置、交通運輸、工業分布及河流航運價值等知識。通過對比解析,考查同學們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能力。(1)俄羅斯領土廣闊,地跨亞洲和歐洲兩大洲,其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等。俄羅斯傳統意義上屬于歐洲國家,因為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主要在歐洲部分,人口也大多集中在歐洲部分。(2)俄羅斯地域遼闊,貨物運輸以鐵路和管道運輸為主。鐵路適合長距離、大運量貨物運輸,能連接國內各主要地區;管道運輸適合運輸石油、天然氣等流體貨物。日本是島國,四面環海,貨物運輸以海洋運輸為主。海洋運輸運量大、成本低,便于日本進口原料和出口產品。(3)俄羅斯:從圖中可看出,俄羅斯工業區主要靠近礦產資源產地(原料產地)。比如莫斯科工業區附近有豐富的煤炭、鐵礦等資源,這樣布局便于就近獲取原料,降低生產成本。日本: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這是因為日本礦產資源匱乏,依賴進口,沿海地區港口眾多,交通便利,便于進口原料和出口工業制成品。(4)俄羅斯亞洲部分:其河流緯度較高,像鄂畢河、葉尼塞河等,氣候寒冷,河流結冰期較長,有的河流還有凌汛現象,這就限制了船舶的通航時間和安全性,所以河流航運價值較低。日本:日本是島國,地形多山地丘陵,導致河流短小急促,水流速度快,不利于船舶航行,因此航運價值較低。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石油是當今世界最為重要戰略資源之一,西亞地區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輸出時石油最多的地區。材料二:圖1為西亞地區示意圖和圖2為西亞地區氣候資料圖。 (1)西亞位于亞洲西南部,溝通印度洋和大西洋,聯系亞洲、歐洲、甲 洲三大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譽為“ 之地”。(2)西亞石油資源豐富,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西亞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主要由油輪運出。通過“世界油閥”b 海峽銷往世界各地。圖中①②③三條石油外運航線中,經過a運河的是 航線。(3)圖中漫畫“水比油貴”,請結合圖2說一說該地區水資源匱乏的主要自然原因 。(4)為緩解水資源短缺。該地區國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答案】12.(1)非 三洲五海(2)波斯灣 霍爾木茲 ③(3)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全年高溫干燥,降水稀少(4)海水淡化、發展節水農業、提高節水意識等【解析】12.本題以西亞為材料,涉及西亞的運河、海峽、石油產區、水資源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1)西亞自古是東西方交通樞紐,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西亞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聯系亞、歐、非三大洲,位于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間,被譽為“三洲五海”之地。(2)西亞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有“世界石油寶庫”之稱,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通過“世界油閥”b霍爾木茲海峽銷往世界各地,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的唯一出海口。圖中①②③三條石油外運航線中,經過a蘇伊士運河的是③航線,①航線經過馬六甲海峽,②航線經過非洲好望角。(3)西亞地區大部分屬于終年炎熱干燥的熱帶沙漠氣候,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河流稀疏,水資源嚴重匱乏。(4)為緩解水資源短缺,該地區國家可通過以下措施增加淡水來源:海水淡化、發展滴灌、噴灌等節水農業、加大宣傳節水、提高節水意識等。13.【共建“一帶一路”打造綠色新城】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內容。資料一沙特阿拉伯是西亞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被譽為“石油王國”。近年來,中國支持沙特“2030愿景”等一系列重大發展倡議。在沒有淡水、沒有電網,荒無人煙的沙特西部,一座未來之城正在崛起,即紅海新城。該城是由中國企業攜手沙特打造的全球首個擺脫化石能源、完全依靠清潔能源供給的城市。未來,這里的電力來自光伏發電,飲用水依靠海水淡化等。“2030愿景”提出以來,沙特采取一系列舉措,大力發展非石油經濟,“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標志性項目紅海新城,正以中國智慧為筆,向世界描繪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全新藍圖。資料二西亞示意圖及沙特首都利雅得氣候資料圖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半島:A ,海域:B 、C ,湖泊:D 。(2)說出沙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并推測紅海新城的淡水來源。(3)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兩方面,簡要解析沙特在紅海新城采用光伏發電的優勢。(4)簡要說明中國企業攜手沙特打造紅海新城的重要意義。【答案】13.(1)阿拉伯半島 紅海 阿拉伯海 里海(2)支柱產業:石油產業淡水來源:收集空氣中的水蒸氣;海水淡化;污水處理再利用等。(3)自然條件:沙特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日照時間較長;紅海新城所處地區荒無人煙,利于鋪設光伏發電設備等。社會經濟:國家資金雄厚;政府政策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下與中國企業攜手打造等。(4)使沙特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節能減排,利于環保;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為中國企業提供廣闊市場和合作機會:增強中國企業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兩國經濟合作和共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等。【解析】13.本題以西亞示意圖及沙特首都利雅得氣候資料圖為材料,涉及中東氣候、主要海峽和運河、經濟發展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基礎知識運用能力。(1)由圖可知,圖中A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海域B為紅海靠近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C為阿拉伯海,D為里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胡泊。(2)由材料沙特阿拉伯是西亞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被譽為“石油王國”可知,沙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石油產業;該區域屬于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少,水資源匱乏,紅海新城的淡水來源主要有收集空氣中的水蒸氣;海水淡化;污水處理再利用等。(3)讀圖結合材料可知,沙特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日照時間較長;紅海新城所處地區荒無人煙,利于鋪設光伏發電設備等,國家資金雄厚;沙特阿拉伯政府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提供了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下與中國企業攜手打造等。(4)中國企業攜手沙特打造紅海新城的重要意義使沙特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節能減排,利于環保;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為中國企業提供廣闊市場和合作機會:增強中國企業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兩國經濟合作和共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等,紅海新城的成功建設展示了中國在綠色能源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實力,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14.歐洲西部是世界上冬奧會舉辦次數最多的地區,2026年2月6日至22日第25屆冬奧會將在意大利米蘭舉辦。歐洲西部也是世界上旅游業發達的地區之一。讀圖,完成下列各題。【冬奧會舉辦地】(1)如甲圖所示,世界上冬奧會舉辦地滑雪項目集中分布在歐洲西部的南、北部山區,南部的 山脈尤為集中,該山區進行滑雪項目有利的自然條件是 。(2)乙圖所示的A、B、C、D四個國家中, (填字母)是意大利,第25屆冬奧會舉辦時,米蘭的氣候特點是 。【旅游業發達】(3)歐洲西部旅游業發達,第25屆冬奧會舉辦期間,在意大利不出境可以游覽的旅游勝地是____(填字母選項)。A. B. C.(4)旅游者發現歐洲西部地區的餐桌上常見牛排、火腿和奶油奶酪等食物,因為受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的影響,歐洲西部天然草場廣布, 發達,【答案】14.(1)阿爾卑斯 山地地形,坡度適宜,冬季降雪多,積雪量大(2)D 溫和多雨(或冬季溫和多雨)(3)A(4)畜牧業【解析】14.本題以歐洲西部冬奧會舉辦地示意圖為材料,設置三個小題,涉及歐洲西部的地形地勢、農業、氣候類型、旅游業發展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1) 讀圖可知,歐洲西部冬奧會舉辦地多集中分布在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附近,該山區進行滑雪項目有利的自然條件是: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氣溫低,冬季降雪多,積雪量大;山地地形,坡度適宜。(2)乙圖所示的A、B、C、D四個國家中,D是意大利,A是挪威,B是德國,C是法國。讀圖可知,米蘭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第25屆冬奧會舉辦時,為北半球的冬季,米蘭的氣候特點是溫和多雨。(3)在意大利可以看到羅馬古斗獸場,A正確;盧浮宮位于法國,魚尾獅公園位于新加坡,BC錯誤;故選A。(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西部以全年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地形以平原為主,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因此畜牧業發達,人們喜食牛排、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1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烏克蘭有“一帶一路”上的“歐洲糧倉”之稱,黑土地面積占全世界黑土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三。目前烏克蘭出口至中國的玉米占中國進口玉米總量的90%,同時中國進口葵花籽油的95%也來自于烏克蘭。下左圖為烏克蘭等高線及黑土分布示意圖,右圖為烏克蘭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歐洲糧倉”——烏克蘭】(1)烏克蘭的位置:位于 (高/中/低)緯度;位于歐洲東部,南鄰 海。(2)結合圖文資料,解析烏克蘭成為“歐洲糧倉”的有利自然條件。【“國花”——向日葵】向日葵是烏克蘭的國花,2014年向日葵的播種面積高達469.8萬公頃,該國生產的葵花籽出油率高,品質好,其葵花籽油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25%,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國。(3)烏克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國,解析其主要原因。【“工業強國”——烏克蘭】造船工業是烏克蘭的支柱產業之一。歷史上烏克蘭船廠以生產大型海洋船只(如航空母艦)為主。烏克蘭工業基礎雄厚,技術水平較高,首都基輔是烏克蘭工業重鎮,煤炭、鋼鐵、機械制造、化工是其經濟骨架。下圖為烏克蘭礦產、船廠分布圖。(4)列舉烏克蘭造船工業發展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答案】15.(1)中 黑(2)①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廣);②黑土廣布,土壤肥沃;③臨近河湖,灌溉水源充足;④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⑤國內人口較少糧食消耗量小,商品率高等。(3)①葵花籽種植廣,原材料豐富;②葵花籽品質優良,市場需求量大;③瀕臨黑海,海運交通便利;④種植歷史悠久;⑤該國人口少,國內需求小;⑥鄰近歐洲市場,市場廣闊。(4)①工業基礎雄厚,技術水平高;②國家大力支持造船工業的發展;③周圍鄰國眾多,市場大;④海陸交通便利。【解析】15.本題以烏克蘭為材料,涉及到烏克蘭的地理位置、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工業生產特點及有利條件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世界區域地理的掌握程度,培養綜合的地理認知素養。(1)讀圖并根據所學可知,赤道至30°之間為低緯度地區,30°至60°之間為中緯度地區,60°至90°之間為高緯度地區,烏克蘭地處北緯44°至北緯52°之間,屬于中緯度;位于歐洲東部,南鄰黑海。(2)讀圖并根據所學可知,烏克蘭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為主,耕地面積廣闊,適合大規模的機械化耕作;烏克蘭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區之一,黑土面積約占全國三分之二,土壤肥沃;有第聶伯河等許多河流,灌溉水源充足;烏克蘭大部分地區深居內陸,常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夏季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熱量較豐富;烏克蘭地廣人稀,國內人口較少,糧食消耗量小,商品率高,是世界著名的商品性玉米產地,被譽為“歐洲糧倉”。(3)根據材料,烏克蘭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氣候溫暖,適合向日葵生長;烏克蘭向日葵種植面積大,葵花籽出油率高、品質好,鄰近歐洲市場,國外市場需求大;該國人口少,國內需求小;烏克蘭葵花種植歷史悠久,農業技術較為成熟,加上交通便利,便于運輸和出口。(4)讀圖可知,烏克蘭曾經是蘇聯重要的造船基地,歷史悠久、工業基礎悠久雄厚;烏克蘭采礦業、機械制造業、冶金等產業比重大,發展重工業的條件優越,原有教育水平高,國民素質高,造船技術水平高;國家政策支持,大力發展造船工業;周圍鄰國眾多,技術先進,市場需求量大;烏克蘭南部瀕臨黑海,有優良的港灣,有造船的良好場所和便利的海陸交通。16.閱讀非洲的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非洲地形圖、非洲降水量分布圖、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1)非洲東臨 洋,東北部與亞洲以 為界。(2)非洲被稱為“高原大陸”,非洲地勢特征為 ,非洲的降水地區分布不均衡,干旱區面積廣大,赤道附近的 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降水豐富。材料二: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水源主要來自青、白尼羅河兩大支流。歷史上,它的下游每年定期泛濫,泛濫期河水流量70%來自青尼羅河。(3)解析尼羅河下游定期泛濫的原因。材料三:非洲太陽能資源占全球的60%,卻只有1%的光伏發電裝置。中國在阿爾及利亞建成大規模光伏電站,中國承建的光伏電站超過其總裝機容量的一半。(4)說明阿爾及利亞建設光伏發電站的有利自然條件。【答案】16.(1)印度 蘇伊士運河(2)東南高,西北低 剛果(3)尼羅河上游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濕季時流量大(4)阿爾及利亞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緯度低,光照強。【解析】16.本題以非洲的圖文資料為材料,設置4道試題,涉及尼羅河下游定期泛濫的原因、阿爾及利亞建設光伏發電站的有利自然條件等相關知識和內容,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解析能力。(1)讀非洲地形圖可知,非洲西臨大西洋,東臨印度洋,東北部與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2)讀非洲地形圖、非洲降水量分布圖可知,非洲高原面積大,占了約60%,非洲被稱為“高原大陸”,非洲地勢特征為東南高,西北低,非洲的降水地區分布不均衡,干旱區面積廣大,赤道附近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屬于熱帶雨林氣候,降水豐富。(3)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可知,尼羅河上游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下游流經非常干旱的熱帶沙漠氣候區,河水補給主要來自上游地區的降水。熱帶草原氣候區降水的季節變化明顯,濕季降水多,流量大,干季降水少,因此在降水多的濕季形成汛期,造成歷史上尼羅河的定期泛濫。(4)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爾及利亞位于非洲北部,被北回歸線穿過,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有利于發展光伏發電站。17.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非洲被稱為“熱帶大陸”,是因為 ;氣候分布具有 的特點。(2)非洲地勢特點是 ,熱帶雨林氣候區所處的地形區主要為 。(3)河流流量主要取決于流域面積和降水量,在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積也最大。請根據河流流經區域的氣候類型,判斷出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是 (填序號及名稱),請嘗試從氣候和地形兩方面解析該河支流多,水量大的原因 。(4)《動物世界》節目中經常看到非洲熱帶草原上的動物,每年周期性大規模遷徙的壯觀景象。讀非洲的氣候類型分布及A、B兩地的氣溫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請解釋每年12月份A地動物向南遷徙,6月B地動物向北遷徙的原因。【答案】17.(1)大部分位于熱帶 以赤道為軸,南北呈對稱狀分布(2)東南高,西北低 盆地(3)②剛果河 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年降水量大;盆地地形,便于支流的匯入。(4)A地位于北半球,12月為熱帶草原的干季,降水少,食物和水源短缺,南半球熱帶草原為濕季,食物豐富,所以每年12月份A地動物向南遷徙;B地位于南半球,6月為熱帶草原的干季,降水少,食物和水源短缺,北半球熱帶草原為濕季,食物豐富,所以每年6月份B地動物向北遷徙;【解析】17.本題以非洲地形、氣候類型分布圖為材料,涉及非洲的氣候、地形、河流以及野生動物遷徙的規律等知識點,考查讀圖解析能力以及對相關知識的識記能力。(1)非洲大陸地跨赤道,南北回歸線穿過其北部和南部,大部分位于熱帶,所以被稱為“熱帶大陸”,赤道穿過非洲中部,所以非洲的氣候具有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的特點。(2)讀圖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剛果盆地。(3)讀圖①為尼羅河,②為剛果河,尼羅河流經大面積的熱帶沙漠氣候區,蒸發量大,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剛果河流域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所以是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剛果河流經盆地地形,地形平坦,四周高,中間低,利于支流的匯入;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年降水量大,補給多,所以剛果河是非洲水量最大的河流。(4)A地位于北半球,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12月為A的干季,降水少,草類枯黃,缺少食物和水源,12月是南半球熱帶草原的濕季,草類茂盛,食物和水源充足,所以A地動物向南遷移。B地位于南半球,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6月為B地的干季,降水少,食物和水源短缺,而北半球的熱帶草原6月為濕季,草類茂盛,食物和水源充足,所以6月B地動物向北遷徙。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珊瑚礁群是由微小的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膠結貝殼等海洋生物形成,珊瑚蟲生長對水質要求很高,主要分布在水溫為22℃~30℃,水域潔凈、透明度高的淺海水域。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這里陽光充足,風平浪靜,景觀多樣,生態脆弱。珊瑚白化指具有正常顏色的珊瑚逐漸褪去色澤而變白的過程。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珊瑚礁白化現象正變得愈加頻繁和嚴重,海上溢油、陸源污染及非法捕魚等活動導致大堡礁生物資源銳減,珊瑚礁退化嚴重。為保護大堡礁獨特的生態系統,澳大利亞已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分區限制大堡礁海洋公園內水產養殖、航運、旅游休憩項目等活動,控制游客活動范圍,采取有效措施引導旅游者行為,讓他們具有“保護責任”意識。下圖為“澳大利亞珊瑚礁分布圖和海面景觀圖”。 (1)說出澳大利亞珊瑚蟲主要分布的大洋名稱。(2)說出形成大堡礁的珊瑚蟲大量在此生長的有利條件。(3)解析大堡礁的珊瑚礁退化嚴重的原因。(4)請你為如何實現大堡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答案】18.(1)太平洋(2)水溫適宜;陽光充足;風平浪靜(3)全球氣候變暖,海上溢油、陸源污染及非法捕魚等導致大堡礁生物資源銳減(4)政府加強保護力度;分時限流;加強保護景區環境的宣傳等【解析】18.本題以“澳大利亞珊瑚礁分布圖和海面景觀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澳大利亞珊瑚蟲的分布、現狀問題及保護措施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讀圖和資料解析能力。(1)讀圖可知,澳大利亞珊瑚蟲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其中東北沿海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2)根據題意可知,大堡礁位于熱帶地區,水溫適宜,陽光充足,風平浪靜,景觀多樣,有利于珊瑚蟲生長和繁殖。(3)根據題意可知,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珊瑚礁白化現象正變得愈加頻繁和嚴重,海上溢油、陸源污染及非法捕魚等活動導致大堡礁生物資源銳減,珊瑚礁退化嚴重。(4)根據題意可知,為保護大堡礁獨特的生態系統,澳大利亞已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政府加強保護力度;分區限制大堡礁海洋公園內水產養殖、航運、旅游休憩項目等活動,控制游客活動范圍,分時限流;采取有效措施引導旅游者行為,讓他們具有“保護責任”意識,加強保護景區環境的宣傳。19.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讀澳大利亞牧羊帶分布圖和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不同品種的綿羊適應不同的氣候。其中,細毛羊喜歡溫暖干燥的環境;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1)圖中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主要分布在 氣候、地中海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適合飼養材料二:截至2024年1月,澳大利亞的綿羊羊群存欄量共計7875萬頭,創下2007年以來歷史新高。(2)澳大利亞發展養羊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任答兩點)材料三:澳大利亞通過科研創新,將高科技應用到農業領域,通過遙感技術、農用計算機系統和生物技術,對草場、畜牧場進行及時監控、測定、檢查和新品種的開發。(3)澳大利亞畜牧業突出特點為 程度高,以此克服勞動力不足的劣勢。材料四:近年來,澳大利亞極端天氣頻發,干旱、山火等呈現出越來越頻繁的趨勢。(4)每年 (填“6—8月”或“12—2月”)是澳大利亞山火季,澳大利亞山火頻發對畜牧業的不利影響為【答案】19.(1)溫帶海洋性 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2)地勢平坦開闊,草場廣闊,氣候適宜,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3)科技(4)12-2月 山火導致大量草場被燒毀;畜牧業產量銳減;影響了畜產品的品質,給畜牧業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解析】19.本題以澳大利亞牧羊帶分布圖和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圖為材料,涉及澳大利亞畜牧業分布氣候區、飼養羊種類、畜牧業自然條件、科技程度和山火影響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讀圖提取信息和綜合解析的能力。(1)由圖可知,圖中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主要分布在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是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歡的環境,適合飼養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2)澳大利亞地勢平坦開闊,干旱區草原面積廣,氣候條件適宜,澳大利亞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這些都為其發展牧羊業提供了有利條件。(3)澳大利亞通過科研創新,將高科技應用到農業領域,通過遙感技術、農用計算機系統和生物技術,對草場、畜牧場進行及時監控、測定、檢查和新品種的開發。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畜牧業突出特點為科技程度高。(4)澳大利亞的12-2月為當地夏季,氣溫高,極易引發山林火災。山火導致大量草場被燒毀,使得牲畜的食物來源減少;其次,山火造成牲畜死亡或流離失所,直接導致畜牧業產量銳減;最后,山火還影響了畜產品的品質,給畜牧業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20.【研究性學習】課程名稱:錢凱港開啟亞拉陸海新通道課程資料:資料一:位置環境2024年11月14日,中秘兩國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合作項目錢凱港正式開港。錢凱港位于利馬以北約80千米處,利馬有“無雨之城”之稱,因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所在海域全年受超長周期波和強涌浪作用影響,極端海況下浪高達4米。該港口是秘魯和拉丁美洲的樞紐港,也是太平洋門戶港。中國企業在施工中盡力保護動物們的家園,注意對噪音、燈光、揚塵的控制,并積極參與救助海豹、企鵝、瀚鶴等動物,幫助改善項目周邊生物棲息地環境狀況。資料二:錢凱港位置示意圖、利馬氣候資料課題思考:(1)描述錢凱港的海陸位置。 ;讀利馬的氣候資料,說出錢凱港建港施工有利的天氣條件 (1點即可)。(2)結合材料一,解析錢凱港建設中,受自然環境影響所面臨的困難 (1點即可)。中國企業在施工中做法你是否贊成 ?并說出理由 。(3)上海至錢凱港航線的開通為秘魯經濟發展“插上了翅膀”。國際貿易大多采用水路運輸,主要原因是 。若巴西通過錢凱港向亞洲出口貨物無需繞道 (填運河名稱);中國、秘魯、巴西之間的合作稱為“ ”。(4)錢凱港建設對拉丁美洲與亞洲間區域聯系的意義有 (1點即可)。【答案】20.(1)位于南美洲秘魯沿海,利馬以北約80千米處,西臨太平洋。 降水少,晴天多(2)地震活動頻繁(或海浪大 ) 贊成 有利于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3)運量大、運費低 巴拿馬運河 南南合作(4)加強了拉丁美洲與亞洲之間的貿易往來【解析】20.本題以錢凱港位置示意圖、利馬氣候資料為材料,涉及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的分布、錢凱港對秘魯產生的積極影響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解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錢凱港的海陸位置:從資料可知,錢凱港位于南美洲秘魯沿海,位于利馬以北約80千米處,西臨太平洋 。建港施工有利的天氣條件:讀利馬的氣候資料圖,利馬屬于熱帶沙漠氣候,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施工或者氣候溫暖,無結冰期,全年可施工。(2)建設中受自然環境影響面臨的困難:材料一中提到因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所以地震可能影響港口建設的穩定性;所在海域全年受超長周期波和強涌浪作用影響,極端海況下浪高達4米,海浪大也給港口建設帶來困難。對中國企業施工做法的態度:贊成,理由是中國企業在施工中盡力保護動物們的家園,注意對噪音、燈光、揚塵的控制,并積極參與救助海豹、企鵝、鵜鶘等動物,幫助改善項目周邊生物棲息地環境狀況,這種做法有利于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3)國際貿易大多采用水路運輸,主要原因是水路運輸運量大、運費低。若巴西通過錢凱港向亞洲出口貨物無需繞道巴拿馬運河。中國、秘魯、巴西都屬于發展中國家,它們之間的合作稱為“南南合作”。(4)錢凱港建設加強了拉丁美洲與亞洲之間的貿易往來;或促進了兩大洲之間的文化交流、加強了兩大洲之間的經濟聯系等。21.【人地和諧識區域】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雪山跨流域調水工程(簡稱雪山工程)位于澳大利亞東南部新南威爾士州,此工程是把東部的河水過人工截流蓄水,開鑿輸水隧洞輸往西部墨累河—達令河流域。圖1為墨累河—達令河流域及雪山工程線路示意圖。(1)澳大利亞進行跨流域調水的原因是( )①工程技術水平高②水資源需求量空間差異大③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④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2)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側是茂密的森林,大分水嶺西側卻是廣袤的大草原。請你解析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 。材料二中央谷地位于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土壤肥沃,發達的灌溉技術使加利福尼亞州成為美國第一大農產品生產州,該地的水果、蔬菜、堅果產量占美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是美國重要的蔬果產區。材料三圖2為美國示意圖及中央谷地位置圖,圖3為加利福尼亞州氣候資料圖。(3)結合圖文材料,解析中央谷地瓜果蔬菜產量大、品質優的自然原因是 。(4)圖2中密西西比河航運條件較好,請從地形方面解析其原因是 。【答案】21.(1)A(2)大分水嶺東側為迎風坡(多地形雨)降水量較多(適宜生長森林);西側為背風坡,降水較少(3)地中海氣候,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經,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任答2點即可)(4)該河流經平原,地形平坦,河流水流平穩,利于通航【解析】21.本大題以墨累河—達令河流域及雪山工程線路示意圖和美國示意圖及中央谷地位置圖為材料,涉及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及經濟概況,主要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解決問題能力。(1)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大分水嶺的東側為東南風的迎風坡,降水多,而在大分水嶺的西側為背風坡,降水較少,因此,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此外,水資源需求量空間差異大,②③正確,故選A。(2)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大分水嶺的東側為東南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森林資源豐富;而在大分水嶺的西側為背風坡,降水較少,草原廣布。(3)讀圖結合資料可知,中央谷地瓜果蔬菜產量大、品質優的自然原因是該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經,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中央谷地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晴朗天氣多,陽光充足,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促進作物生長。(4)讀圖結合資料可知,密西西比河干流位于中部平原,地勢平坦,氣候濕潤,降水豐富且季節變化小,水量大,水位穩定,因此航運發達。22.下圖示意南美洲部分區域及伊基托斯氣候資料。依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解析亞馬孫河是世界第一大河的自然原因,完成框圖內容。Ⅰ ,Ⅱ ,Ⅲ ,Ⅳ ,Ⅴ 。巴西是世界最大甘蔗生產國,依托甘蔗,巴西開發了“食糖+能源”產業模式。乙醇等可再生能源占巴西燃料消費總量的46%(全球平均13%)。下圖為“食糖+能源”產業流程圖。(2)說出巴西境內“食糖+能源”加工企業的主要分布特征,并解析成因。(3)說明該國乙醇作為能源的生態意義。亞馬孫熱帶雨林占地約7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下圖示意熱帶雨林破壞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4)依據圖文材料,概括熱帶雨林破壞對當地地理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答案】22.(1)安第斯山脈 自(由)西向東 迎風 熱帶雨林 大(2)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甘蔗種植區(或東部沿海地區);成因:臨近原料產地,降低原料運輸成本;東部沿海地區交通便利,便于對外貿易。(3)減少碳排放,緩解全球氣候變暖;減輕環境污染,改善空氣質量。(4)降水量減少、含沙量增加、生物多樣性減少。【解析】22.本題以南美洲部分區域及伊基托斯氣候資料圖為材料,涉及河流、氣候、工業、熱帶雨林等知識,考查學生讀圖識圖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學科素養。(1)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脈,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河流流向受地勢影響,亞馬孫河流域總體地勢西高東低,所以河流流向是自(由)西向東。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受到安第斯山脈的抬升,在安第斯山脈的迎風坡形成豐沛的降水。亞馬孫河流域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終年高溫多雨,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植被覆蓋率高,所以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形成世界第一大河。(2)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甘蔗種植區(或東部沿海地區 )。原料因素:甘蔗是“食糖+能源”產業的主要原料,分布在甘蔗種植區便于就近獲取原料,降低原料運輸成本。例如,若企業距離甘蔗產地遠,運輸過程中甘蔗可能變質,且運輸費用會增加生產成本。交通因素:東部沿海地區交通便利,有利于產品(食糖、乙醇等)的運輸和出口。沿海有港口,方便將產品運往國內外市場,擴大銷售范圍。(3)減少碳排放:乙醇屬于可再生能源,相比傳統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等),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相對較少,有助于緩解全球氣候變暖。減輕環境污染:其燃燒排放的污染物(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也少于化石能源,能減少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對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4)氣候方面:植被減少,蒸騰作用減弱,空氣濕度降低,降水減少,局部氣候變干;森林對氣候的調節能力下降,氣候變率增大。水文方面:植被覆蓋率下降,涵養水源能力減弱,地表徑流增加,易引發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洪澇災害發生頻率增加。生物方面:熱帶雨林是眾多生物的棲息地,雨林破壞導致生物棲息地喪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等。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巴合謀發展攜手互利共贏【運河之國地峽明珠】巴拿馬共和國(以下簡稱巴拿馬)位于中美地峽,國土面積為7.55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46萬。巴拿馬運河是全球重要貿易水道,巴拿馬因巴拿馬運河而被稱為“運河之國”。下圖示意巴拿馬共和國地圖。(1)請描述巴拿馬的海陸位置。(2)簡要說明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意義。【邦交共榮互利同輝】自2017年我國與巴拿馬建交以來,中巴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下圖示意中巴經濟合作。(3)中巴雙方在經濟合作中,各自具有優勢,請在A、B兩類商品中做選擇,將上圖中的信息補充完整。① ;②(4)結合圖文資料,舉例說明中國和巴拿馬兩國合作的主要內容。(提示:可從農業、工業、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港口運營等方面任選其一展開)【答案】23.(1)巴拿馬位于中美洲地峽,北臨大西洋,南瀕太平洋。連接了北美洲和南美洲。(2)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航程和時間;降低全球貿易的運輸成本;促進了東西半球之間的商品流通和經濟交流。(3)B A(4)中國企業在巴拿馬港口的運營和擴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參與巴拿馬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巴拿馬的交通網絡;中國在巴拿馬投資建設工業園區,促進了巴拿馬的制造業發展;巴拿馬向中國出口農產品,中國向巴拿馬提供農業技術和設備,提升巴拿馬的農業生產效率;中國和巴拿馬在旅游業方面展開合作,促進巴拿馬的旅游業的發展。【解析】23.本題以巴拿馬共和國地圖和中巴經濟合作框圖為材料,涉及巴拿馬的位置、巴拿馬運河的意義、中巴經濟合作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解析區域地理和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1)巴拿馬位于中美洲地峽,北臨大西洋,南瀕太平洋。連接了北美洲和南美洲,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2)巴拿馬運河連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使得船只無需繞行南美洲,大大縮短了航程和時間;航程縮短,減少了燃料消耗和運輸時間,降低了全球貿易的運輸成本;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貿易的重要通道,促進了東西半球之間的商品流通和經濟交流。(3)中國在制造業和高科技領域發展迅猛,產品出口大幅度增加。中國可能向巴拿馬出口B類商品,如新能源設備、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等;巴拿馬位于熱帶地區,礦產資源和熱帶經濟作物豐富,向中國出口A類商品,如銅礦石、木材、香蕉、咖啡等。(4)巴拿馬擁有全球重要的港口,中國企業在巴拿馬港口的運營和擴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港口的吞吐能力和效率;中國參與了巴拿馬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巴拿馬的交通網絡;中國在巴拿馬投資建設工業園區,促進了巴拿馬的制造業發展;巴拿馬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如咖啡、香蕉和海鮮,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同時,中國向巴拿馬提供農業技術和設備,提升巴拿馬的農業生產效率。中國和巴拿馬在旅游業方面展開合作, 中國游客到巴拿馬旅游,促進巴拿馬旅游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極地地區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指向標。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人類探索、考察、開發和保護。2024年2月7日,中國南極秦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標志著中國已從南極考察大國逐漸走向南極考察強國。秦嶺站主體設計為南十字星座造型建筑,采用集中式形態和高腳設計,長軸與主導風向保持一致。(1)秦嶺站瀕臨的大洋是 。我國建立的五個南極科考站中,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站。圖中a、b兩個箭頭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填字母) (a/b)。(2)從氣候角度解析,中國南極秦嶺站主樓建筑采用高架設計的原因。(3)為了保護極地環境,請列舉我們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文明低碳行為。(4)能源短缺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人們將目光放到極地地區,關于“是否應該開發極地地區的能源”問題,請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答案】24.(1)太平洋 長城站 a(2)南極地區氣候寒冷,多大風,積雪厚,高架設計可減少大風侵蝕和避免被積雪掩埋。(3)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綠色出行、節約用電等。(4)觀點一:不應該開發,理由是極地生態環境脆弱,開發會破壞生態、造成污染且難以恢復。觀點二:應該開發,理由是能緩解能源危機,科技進步可降低環境影響,還能促進經濟發展。(兩種觀點選擇其一回答即可)【解析】24.本題以南極地區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地理位置、氣候、環境保護等知識,考查學生讀圖識圖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學科素養。(1)首先,根據所學的南極地區地圖知識,結合題目所給信息,秦嶺站瀕臨的大洋是太平洋。我國在南極建立的五個科考站分別是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和秦嶺站。其中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根據極晝極夜現象的分布規律,位于極圈以內的地區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所以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是長城站。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旋轉。觀察圖可知,a箭頭為順時針方向,所以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a。(2)南極地區氣候寒冷,多大風,積雪厚。高架設計可以減少大風對建筑的侵蝕,因為大風從建筑下方通過,減少了建筑正面承受的風力;同時也能避免建筑被積雪掩埋,積雪可以從高架下方堆積和流動,不會堆積在建筑周圍影響建筑安全和使用。(3)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文明低碳行為來保護極地環境:比如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因為一次性用品的生產和處理會消耗能源和資源,產生廢棄物;綠色出行,多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汽車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影響全球氣候,進而影響極地環境;節約用電,電能的生產很多時候依賴化石能源,節約用電可以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等。(4)觀點一:不應該開發極地地區的能源。理由:極地地區生態環境脆弱,開發能源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影響極地生物的棲息地,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而且開發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石油泄漏等污染事件,對極地海洋和陸地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并且極地地區的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很難恢復。觀點二:應該開發極地地區的能源。理由:全球能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極地地區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合理開發可以緩解全球能源危機。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可以采用更加環保和高效的開發技術,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開發極地能源還可以促進相關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基礎設施建設等。25.極地地區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2024年是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圖1示意我國南極考察站位置,圖2示意我國北極考察站位置。結合圖文材料,完成問題。【認識環境】材料一:無論是南極洲還是北冰洋,都是一望無際的冰雪世界。南極地區大部分覆蓋著厚厚的冰層,是世界上的“寒極”;年平均降水僅為30-50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稱;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素有“風庫”稱號。(1)結合材料一,歸納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3個特點: 。【擇時開站】材料二:秦嶺站于2024年2月7日正式開站。位于南極羅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島,是我國繼長城站、中山站后第3座常年考察站,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2)結合圖1,解析秦嶺站開站時間選擇2月的原因。【科研價值】材料三:為確保全球糧食安全,在黃河站所在的斯瓦爾巴群島上建立了“世界末日種子庫”,圖3示意黃河站氣候資料。(3)結合圖2和材料三,完成框圖內容。① ;② ;③ ;④【生態保護】材料四:2023年1月,英國南極考察隊研究人員發現,一塊1550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塊,從南極冰架上崩塌脫落,變成一座巨大的浮動冰山。據俄羅斯南北極研究所稱,北極變暖較全球平均速度快了2~3倍。根據推算,預計在本世紀末,北極將出現“無冰”狀態。(4)南極冰架崩塌脫落、北極將出現“無冰”狀態的原因是 。為了緩解該問題,我們生活中能采取的措施是 。【答案】25.(1)酷寒、干燥、烈風(2)此時是南極地區的暖季,白天時間較長,方便施工和科學考察(3)位于高緯度地區 寒冷 穩定 較小(4)全球氣候變暖 低碳出行、使用清潔能源等【解析】25.本題以我國南極考察站位置示意圖、我國北極考察站位置示意圖等為材料,涉及南極地區的氣候、南極科考、生態保護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南極地區大部分覆蓋著厚厚的冰層,是地球上的“寒極”,可見,南極地區氣溫低,可以“酷寒”來形容;年平均降水僅為30-50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稱,說明南極地區降水稀少,氣候干燥;年平均風速17—18米,有“風庫”稱號,說明南極地區風力強勁。根據以上解析可知,酷寒、干燥、烈風是南極地區典型的自然環境特征。(2)每年2月,南極地區氣溫相對較高,為南極地區的暖季,且此時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白天時間較長,有利于秦嶺站施工和進行科學考察。(3)據圖2和圖3可知,從緯度位置看,斯瓦爾巴群島位于高緯度地區,獲得的太陽光熱較少,氣候寒冷,凍土深厚,種子不易萌發;從板塊位置看,斯瓦爾巴群島位于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有利于種子保存;從海陸位置和人口分布看,斯瓦爾巴群島四周被海洋包圍,遠離陸地,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種子受外界干擾少。(4)近年來,由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加劇,南北極冰川大量融化,照此下去,南北極將出現“無冰”狀態。為保護南、北極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我們在生活中盡量節約能源,提倡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緩解全球氣候變暖,采取的措施有:雙面打印學習資料,就餐時杜絕使用一次性餐具,購物時自備環保儲物袋,上下學乘坐公交車,少開私家車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強化卷(二) 綜合題專項訓練1.區域地理學習重在方法,讀下圖并運用學習大洲的方法來認識我們生活的亞洲,探究下列問題。 探究一 明確地理位置(1)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海陸位置。探究二 歸納自然地理特征(2)據圖可知,亞洲地勢特征為 ,判斷的依據是 。(3)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解析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探究三 解析人文地理特征(4)通過亞洲地形圖來看,東亞、東南亞等許多大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請解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對城市發展的有利方面和弊端各有哪些。(5)自然環境深刻影響著人文環境,下列關于亞洲各地區人文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東南亞盛產水稻,居民喜食米飯 B.中亞降水稀少,農業以畜牧業為主C.北亞居民的服飾注重防寒保暖 D.西亞的傳統民居墻體薄、窗戶大2.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亞洲存在三大文明發祥地,分別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下圖)(1)請描述亞洲的海陸位置。(2)在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亞洲曾形成三大文明古國。試解析亞洲三大古文明發祥地形成的有利條件。材料二:2021年12月,中老鐵路正式開通,該鐵路是“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老撾僅有長約3.5公里的鐵路。中老鐵路的開通為老撾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出口到中國的產品運輸時間由3天縮短至1天,運輸成本下降約40%。中老鐵路是一條與山川同美的綠色鐵路。沿途車站建筑風格鮮明,一些車站的候車廳使用了玻璃屋頂,采用“人”字形屋頂設計,屋頂陡峭,屋檐寬大。 (3)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 (填“臨海”或“內陸”)國, 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4)說明老撾瑯勃拉邦車站“人”字形屋頂與氣候的關系。(任選一點說明即可)(5)中老高鐵開通的意義。3.閱讀圖文材料,據此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中亞是亞歐大陸的中心,處在聯通東西、貫穿南北的十字路口,近年來,中國一中亞油氣合作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增長了數倍,既增加了我國油氣進口的來源,也為中亞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較大的CDP增長貢獻率。材料二;棉花是喜溫、喜光、耐旱的作物。中亞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產區,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棉田廣布。材料三:圖為中亞位置圖。(1)簡述中亞的地形地勢特征 。(2)從水源、熱量、地形等方面解析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棉花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如從熱量解析:西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遠,降水少,晴天多,熱量充足。從地形解析:從水源解析:(3)從地理位置、礦產資源等方面,說出中亞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4)中亞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對雙方意義重大,說出能源合作對中亞地區的積極影響。(5)請將下列內容的序號填入對應的空格內,完成“中亞人口快速增長與水資源短缺加劇的關系”的框圖。①糧食需求增加 ②灌溉用水增加 ③生活用水增加A B C4.2025年4月19日,日本游戲《旅行青蛙》游戲將終止運行。自2018年上市以來,收獲我國一眾粉絲的喜愛,大家看著這個小青蛙去旅行,等著它的明信片和小禮物……圖1為日本賞櫻時間圖,圖2為板塊運動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日本地處北半球, (東/西)半球,是位于 洲東部的 (島國/臨海國/內陸國),東臨 洋,西臨 海。(2)這只小青蛙竟全然不顧“溫水煮青蛙”的警告,體驗了一次“溫泉三連”。它研究了六大板塊圖,發現受 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 (碰撞/張裂)作用的影響,多溫泉,也多地震,請你提出一條面對地震時的逃生避險措施: 。(3)圖1中可以發現日本逐漸進入櫻花季,櫻花開放時間自 向 推遲,影響因素是 。旅行蛙想要在4月份前往日本欣賞櫻花,應選擇日本的 島。在此地登山賞花的過程中,小青蛙發現了一個獨特的建筑——合掌造,合掌造屋頂坡度大、上覆厚厚的茅草、多為木質構造。(4)其中,屋頂坡度大,便于 ;上覆厚厚的茅草,便于 ;多為木質構造,便于就地取材。(5)旅行青蛙的玩家每天給青蛙喂草,等待著發回的明信片,像極了一位擔心孩子外出旅行的母親,紛紛自稱“蛙媽媽”。與之不同的是,現實世界中日本年輕人生育意愿低,人口自然增長率 (高/低),社會面臨著的人口問題是 。針對此問題,給出建議: 。5.玲玲和家人一起乘飛機到日本旅行,讀圖以及玲玲在旅行期間拍下的照片。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1)玲玲去的名古屋、神戶和東京都位于日本四大島中的 島。(2)玲玲在旅行途中發現出租車司機、餐廳服務員中有很多老年人,這說明日本人口 程度高。(3)玲玲在本次旅行中,發現日本的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 沿岸。(4)在玲玲的照片中,女子穿著的是日本傳統民族服飾 。(5)玲玲去了神戶著名的有馬溫泉,發現很多日本人喜愛泡溫泉。請解析日本多溫泉的原因。6.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以中南半島為例探究“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讀圖,請你與該小組一起完成探究過程。任務一觀察圖,找規律(1)城市與地形:萬象、金邊主要位于 (河流名稱)的沿岸。讀圖可知,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2)城市與交通:湄公河在柬埔寨境內適合航運。結合上圖可知,湄公河的水位季節變化 (大/小),地勢平坦,通航里程 (長/短)。為提高該河流航運能力,下游定期清淤。(3)山脈與河流:河流與山脈分布特點 。任務二思考研究,總結規律(4)世界上大多數城市都沿河分布。根據上圖解析河流對該區域發展的影響: 。(一點即可)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2024年8月5日,中柬合作的柬埔寨德崇扶南運河項目正式開工。該運河擬從柬埔寨金邊港直達白馬港,全長180千米,將改變柬埔寨長期以來貨物從越南海港進出口的現狀,大幅縮短運輸距離,降低運費。材料二 柬埔寨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豐富,但由于經濟較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國內的運輸成本高,制約了眾多產業的發展,經濟形成了不良循環。運河的開通使得柬埔寨有望減少對越南的依賴,建立一條自由的國際貿易通道,為其經濟增長鋪平道路。材料三 下圖為柬埔寨德崇扶南運河規劃圖。(1)請列舉柬埔寨的兩種礦產資源。(2)簡析柬埔寨修建德崇扶南運河的原因。(至少答出兩點)(3)列舉在中柬合作修建德崇扶南運河過程中,雙方各自具備的優勢條件。(4)簡述德崇扶南運河開通后對柬埔寨的積極意義。(至少答出兩點)8.印度是南亞大國,人口規模大,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日本是發達國家,但對外依賴十分嚴重。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解析氣候資料圖A、B,孟買和東京兩個城市氣候的共同點是 ,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的條件。(2)壽司和咖哩飯分別是日本和印度的傳統美食,基本原料都與 (糧食作物)有關。(3)讀圖解析,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 沿岸。近年來,日本企業加速在印度投資,從人口方面試解析印度吸引日本企業投資的主要優勢是 (答一點)。(4)七月份,一艘貨輪由印度孟買出發開往日本,在阿拉伯海域,貨輪是 (填“順”或“逆”)風航行。該貨輪運輸中必須經過位于東南亞的 海峽,該海峽被稱為“海上生命線”。9.印度耕地面積居亞洲之首,是亞洲的農業大國,部分農產品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料。近年來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讀圖,完成下列問題。【自然環境與農業】(1)印度半島沿海平原及恒河平原的氣溫特點為 ,年降水量 (填大于或小于)1000毫米,大面積種植喜溫喜濕的糧食作物 。(2)印度雨季盛行 (填季風風向),印度季風不穩定導致其糧食產量不穩定,請列舉一條穩定增加印度糧食產量的措施 。【農業與紡織工業】(3)孟買是印度著名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城市,請列舉一條該城市發展棉紡織工業的有利條件 。【迅速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4)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其中發展最早是 外包產業。10.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堪察加半島位于俄羅斯遠東地區,半島內不僅冰川廣布,同時也分布著眾多的活火山,火山活動與冰川共存,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此被稱為“冰與火的世界”。每年夏秋交替之際,數以百萬計的三文魚在河流入海口處集聚,后溯流而上,回到出生地產卵,棕熊就會在此過程進行捕食,場面壯觀,許多游客慕名前往。下圖示意堪察加半島地理位置及棕熊捕食三文魚景觀。(1)堪察加半島地形以 為主,地勢特點 。(2)堪察加半島有“冰與火的世界”之稱請根據思維導圖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答案。火: 位于 、 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冰: 高,冬季氣溫低,降雪多; 高,山頂積雪終年不化,逐漸堆積形成冰川;(3)請根據材料推測堪察加半島當地居民使用最廣的清潔能源是( )A.地熱能 B.風能 C.水能 D.太陽能【生物科普小知識】棕熊有“雜食者之王”之稱。它們普遍體型碩大,體長可達2至3米,毛發濃密,皮下脂肪層厚,四肢強壯,尤其是前肢,掌大而有力,帶有銳利的爪子,有助于在山區挖掘食物和捕獵。(4)請從棕熊的形態特征方面推測它是如何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的。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區域差異與發展主題】材料一:俄羅斯和日本自然環境不同,但都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憑借自身優勢發展經濟。材料二:俄羅斯境內有300余萬條大小河流,280余萬個湖泊。貝加爾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鄂畢河、勒拿河、葉尼塞河和阿穆爾河等。材料三:日本河流密布。絕大多數河流水流湍急,河水在流出山谷和盆地之后不久即匯入大海。黑部川便是河川徑流湍急的極好證明。日本最長的河流是信濃川。 日本的湖泊數量不是很多。日本面積最大的湖泊是位于滋賀縣的琵琶湖,其面積達670.3平方千米。材料四:圖為俄羅斯礦產及主要工業區分布圖和日本主要工業區分布圖。(1)俄羅斯地跨 、 兩大洲,屬于傳統意義上的 (填大洲)國家。(2)俄羅斯貨物運輸以 和管道運輸為主,日本貨物運輸以 運輸為主。(3)簡述俄羅斯和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布特點。(4)俄羅斯亞洲部分和日本的河流航運價值都較低,請分別簡述原因。1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石油是當今世界最為重要戰略資源之一,西亞地區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輸出時石油最多的地區。材料二:圖1為西亞地區示意圖和圖2為西亞地區氣候資料圖。 (1)西亞位于亞洲西南部,溝通印度洋和大西洋,聯系亞洲、歐洲、甲 洲三大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被譽為“ 之地”。(2)西亞石油資源豐富,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西亞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主要由油輪運出。通過“世界油閥”b 海峽銷往世界各地。圖中①②③三條石油外運航線中,經過a運河的是 航線。(3)圖中漫畫“水比油貴”,請結合圖2說一說該地區水資源匱乏的主要自然原因 。(4)為緩解水資源短缺。該地區國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3.【共建“一帶一路”打造綠色新城】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內容。資料一沙特阿拉伯是西亞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被譽為“石油王國”。近年來,中國支持沙特“2030愿景”等一系列重大發展倡議。在沒有淡水、沒有電網,荒無人煙的沙特西部,一座未來之城正在崛起,即紅海新城。該城是由中國企業攜手沙特打造的全球首個擺脫化石能源、完全依靠清潔能源供給的城市。未來,這里的電力來自光伏發電,飲用水依靠海水淡化等。“2030愿景”提出以來,沙特采取一系列舉措,大力發展非石油經濟,“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標志性項目紅海新城,正以中國智慧為筆,向世界描繪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全新藍圖。資料二西亞示意圖及沙特首都利雅得氣候資料圖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半島:A ,海域:B 、C ,湖泊:D 。(2)說出沙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并推測紅海新城的淡水來源。(3)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兩方面,簡要解析沙特在紅海新城采用光伏發電的優勢。(4)簡要說明中國企業攜手沙特打造紅海新城的重要意義。14.歐洲西部是世界上冬奧會舉辦次數最多的地區,2026年2月6日至22日第25屆冬奧會將在意大利米蘭舉辦。歐洲西部也是世界上旅游業發達的地區之一。讀圖,完成下列各題。【冬奧會舉辦地】(1)如甲圖所示,世界上冬奧會舉辦地滑雪項目集中分布在歐洲西部的南、北部山區,南部的 山脈尤為集中,該山區進行滑雪項目有利的自然條件是 。(2)乙圖所示的A、B、C、D四個國家中, (填字母)是意大利,第25屆冬奧會舉辦時,米蘭的氣候特點是 。【旅游業發達】(3)歐洲西部旅游業發達,第25屆冬奧會舉辦期間,在意大利不出境可以游覽的旅游勝地是____(填字母選項)。A. B. C.(4)旅游者發現歐洲西部地區的餐桌上常見牛排、火腿和奶油奶酪等食物,因為受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的影響,歐洲西部天然草場廣布, 發達,1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烏克蘭有“一帶一路”上的“歐洲糧倉”之稱,黑土地面積占全世界黑土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三。目前烏克蘭出口至中國的玉米占中國進口玉米總量的90%,同時中國進口葵花籽油的95%也來自于烏克蘭。下左圖為烏克蘭等高線及黑土分布示意圖,右圖為烏克蘭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歐洲糧倉”——烏克蘭】(1)烏克蘭的位置:位于 (高/中/低)緯度;位于歐洲東部,南鄰 海。(2)結合圖文資料,解析烏克蘭成為“歐洲糧倉”的有利自然條件。【“國花”——向日葵】向日葵是烏克蘭的國花,2014年向日葵的播種面積高達469.8萬公頃,該國生產的葵花籽出油率高,品質好,其葵花籽油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25%,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國。(3)烏克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國,解析其主要原因。【“工業強國”——烏克蘭】造船工業是烏克蘭的支柱產業之一。歷史上烏克蘭船廠以生產大型海洋船只(如航空母艦)為主。烏克蘭工業基礎雄厚,技術水平較高,首都基輔是烏克蘭工業重鎮,煤炭、鋼鐵、機械制造、化工是其經濟骨架。下圖為烏克蘭礦產、船廠分布圖。(4)列舉烏克蘭造船工業發展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16.閱讀非洲的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非洲地形圖、非洲降水量分布圖、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1)非洲東臨 洋,東北部與亞洲以 為界。(2)非洲被稱為“高原大陸”,非洲地勢特征為 ,非洲的降水地區分布不均衡,干旱區面積廣大,赤道附近的 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降水豐富。材料二: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水源主要來自青、白尼羅河兩大支流。歷史上,它的下游每年定期泛濫,泛濫期河水流量70%來自青尼羅河。(3)解析尼羅河下游定期泛濫的原因。材料三:非洲太陽能資源占全球的60%,卻只有1%的光伏發電裝置。中國在阿爾及利亞建成大規模光伏電站,中國承建的光伏電站超過其總裝機容量的一半。(4)說明阿爾及利亞建設光伏發電站的有利自然條件。17.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非洲被稱為“熱帶大陸”,是因為 ;氣候分布具有 的特點。(2)非洲地勢特點是 ,熱帶雨林氣候區所處的地形區主要為 。(3)河流流量主要取決于流域面積和降水量,在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積也最大。請根據河流流經區域的氣候類型,判斷出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是 (填序號及名稱),請嘗試從氣候和地形兩方面解析該河支流多,水量大的原因 。(4)《動物世界》節目中經常看到非洲熱帶草原上的動物,每年周期性大規模遷徙的壯觀景象。讀非洲的氣候類型分布及A、B兩地的氣溫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請解釋每年12月份A地動物向南遷徙,6月B地動物向北遷徙的原因。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珊瑚礁群是由微小的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膠結貝殼等海洋生物形成,珊瑚蟲生長對水質要求很高,主要分布在水溫為22℃~30℃,水域潔凈、透明度高的淺海水域。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這里陽光充足,風平浪靜,景觀多樣,生態脆弱。珊瑚白化指具有正常顏色的珊瑚逐漸褪去色澤而變白的過程。近年來,受氣候變化影響,全球珊瑚礁白化現象正變得愈加頻繁和嚴重,海上溢油、陸源污染及非法捕魚等活動導致大堡礁生物資源銳減,珊瑚礁退化嚴重。為保護大堡礁獨特的生態系統,澳大利亞已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分區限制大堡礁海洋公園內水產養殖、航運、旅游休憩項目等活動,控制游客活動范圍,采取有效措施引導旅游者行為,讓他們具有“保護責任”意識。下圖為“澳大利亞珊瑚礁分布圖和海面景觀圖”。 (1)說出澳大利亞珊瑚蟲主要分布的大洋名稱。(2)說出形成大堡礁的珊瑚蟲大量在此生長的有利條件。(3)解析大堡礁的珊瑚礁退化嚴重的原因。(4)請你為如何實現大堡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19.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讀澳大利亞牧羊帶分布圖和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不同品種的綿羊適應不同的氣候。其中,細毛羊喜歡溫暖干燥的環境;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1)圖中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主要分布在 氣候、地中海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適合飼養材料二:截至2024年1月,澳大利亞的綿羊羊群存欄量共計7875萬頭,創下2007年以來歷史新高。(2)澳大利亞發展養羊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任答兩點)材料三:澳大利亞通過科研創新,將高科技應用到農業領域,通過遙感技術、農用計算機系統和生物技術,對草場、畜牧場進行及時監控、測定、檢查和新品種的開發。(3)澳大利亞畜牧業突出特點為 程度高,以此克服勞動力不足的劣勢。材料四:近年來,澳大利亞極端天氣頻發,干旱、山火等呈現出越來越頻繁的趨勢。(4)每年 (填“6—8月”或“12—2月”)是澳大利亞山火季,澳大利亞山火頻發對畜牧業的不利影響為20.【研究性學習】課程名稱:錢凱港開啟亞拉陸海新通道課程資料:資料一:位置環境2024年11月14日,中秘兩國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合作項目錢凱港正式開港。錢凱港位于利馬以北約80千米處,利馬有“無雨之城”之稱,因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所在海域全年受超長周期波和強涌浪作用影響,極端海況下浪高達4米。該港口是秘魯和拉丁美洲的樞紐港,也是太平洋門戶港。中國企業在施工中盡力保護動物們的家園,注意對噪音、燈光、揚塵的控制,并積極參與救助海豹、企鵝、瀚鶴等動物,幫助改善項目周邊生物棲息地環境狀況。資料二:錢凱港位置示意圖、利馬氣候資料課題思考:(1)描述錢凱港的海陸位置。 ;讀利馬的氣候資料,說出錢凱港建港施工有利的天氣條件 (1點即可)。(2)結合材料一,解析錢凱港建設中,受自然環境影響所面臨的困難 (1點即可)。中國企業在施工中做法你是否贊成 ?并說出理由 。(3)上海至錢凱港航線的開通為秘魯經濟發展“插上了翅膀”。國際貿易大多采用水路運輸,主要原因是 。若巴西通過錢凱港向亞洲出口貨物無需繞道 (填運河名稱);中國、秘魯、巴西之間的合作稱為“ ”。(4)錢凱港建設對拉丁美洲與亞洲間區域聯系的意義有 (1點即可)。21.【人地和諧識區域】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雪山跨流域調水工程(簡稱雪山工程)位于澳大利亞東南部新南威爾士州,此工程是把東部的河水過人工截流蓄水,開鑿輸水隧洞輸往西部墨累河—達令河流域。圖1為墨累河—達令河流域及雪山工程線路示意圖。(1)澳大利亞進行跨流域調水的原因是( )①工程技術水平高②水資源需求量空間差異大③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④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2)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側是茂密的森林,大分水嶺西側卻是廣袤的大草原。請你解析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 。材料二中央谷地位于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土壤肥沃,發達的灌溉技術使加利福尼亞州成為美國第一大農產品生產州,該地的水果、蔬菜、堅果產量占美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是美國重要的蔬果產區。材料三圖2為美國示意圖及中央谷地位置圖,圖3為加利福尼亞州氣候資料圖。(3)結合圖文材料,解析中央谷地瓜果蔬菜產量大、品質優的自然原因是 。(4)圖2中密西西比河航運條件較好,請從地形方面解析其原因是 。22.下圖示意南美洲部分區域及伊基托斯氣候資料。依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解析亞馬孫河是世界第一大河的自然原因,完成框圖內容。Ⅰ ,Ⅱ ,Ⅲ ,Ⅳ ,Ⅴ 。巴西是世界最大甘蔗生產國,依托甘蔗,巴西開發了“食糖+能源”產業模式。乙醇等可再生能源占巴西燃料消費總量的46%(全球平均13%)。下圖為“食糖+能源”產業流程圖。(2)說出巴西境內“食糖+能源”加工企業的主要分布特征,并解析成因。(3)說明該國乙醇作為能源的生態意義。亞馬孫熱帶雨林占地約7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下圖示意熱帶雨林破壞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4)依據圖文材料,概括熱帶雨林破壞對當地地理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巴合謀發展攜手互利共贏【運河之國地峽明珠】巴拿馬共和國(以下簡稱巴拿馬)位于中美地峽,國土面積為7.55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46萬。巴拿馬運河是全球重要貿易水道,巴拿馬因巴拿馬運河而被稱為“運河之國”。下圖示意巴拿馬共和國地圖。(1)請描述巴拿馬的海陸位置。(2)簡要說明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意義。【邦交共榮互利同輝】自2017年我國與巴拿馬建交以來,中巴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下圖示意中巴經濟合作。(3)中巴雙方在經濟合作中,各自具有優勢,請在A、B兩類商品中做選擇,將上圖中的信息補充完整。① ;②(4)結合圖文資料,舉例說明中國和巴拿馬兩國合作的主要內容。(提示:可從農業、工業、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港口運營等方面任選其一展開)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極地地區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指向標。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人類探索、考察、開發和保護。2024年2月7日,中國南極秦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標志著中國已從南極考察大國逐漸走向南極考察強國。秦嶺站主體設計為南十字星座造型建筑,采用集中式形態和高腳設計,長軸與主導風向保持一致。(1)秦嶺站瀕臨的大洋是 。我國建立的五個南極科考站中,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站。圖中a、b兩個箭頭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填字母) (a/b)。(2)從氣候角度解析,中國南極秦嶺站主樓建筑采用高架設計的原因。(3)為了保護極地環境,請列舉我們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文明低碳行為。(4)能源短缺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人們將目光放到極地地區,關于“是否應該開發極地地區的能源”問題,請表明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25.極地地區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2024年是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圖1示意我國南極考察站位置,圖2示意我國北極考察站位置。結合圖文材料,完成問題。【認識環境】材料一:無論是南極洲還是北冰洋,都是一望無際的冰雪世界。南極地區大部分覆蓋著厚厚的冰層,是世界上的“寒極”;年平均降水僅為30-50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稱;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素有“風庫”稱號。(1)結合材料一,歸納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3個特點: 。【擇時開站】材料二:秦嶺站于2024年2月7日正式開站。位于南極羅斯海海域的恩克斯堡島,是我國繼長城站、中山站后第3座常年考察站,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2)結合圖1,解析秦嶺站開站時間選擇2月的原因。【科研價值】材料三:為確保全球糧食安全,在黃河站所在的斯瓦爾巴群島上建立了“世界末日種子庫”,圖3示意黃河站氣候資料。(3)結合圖2和材料三,完成框圖內容。① ;② ;③ ;④【生態保護】材料四:2023年1月,英國南極考察隊研究人員發現,一塊1550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塊,從南極冰架上崩塌脫落,變成一座巨大的浮動冰山。據俄羅斯南北極研究所稱,北極變暖較全球平均速度快了2~3倍。根據推算,預計在本世紀末,北極將出現“無冰”狀態。(4)南極冰架崩塌脫落、北極將出現“無冰”狀態的原因是 。為了緩解該問題,我們生活中能采取的措施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強化卷(二)綜合題專項訓練-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題型優選卷(人教版2024)(原卷版).docx 專題強化卷(二)綜合題專項訓練-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題型(人教版2024)(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