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項強化卷(一)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亞洲地域遼闊,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差異顯著。下圖示意亞洲人種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亞洲( )A.東臨大西洋 B.西連歐洲 C.南臨北冰洋 D.北連大洋洲2.亞洲河流有的有結冰期,有的無結冰期,主要原因是亞洲( )A.地跨北寒帶、北溫帶和熱帶 B.地形平坦C.植被類型多樣、覆蓋率較高 D.火山眾多3.亞洲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是( )A.東部、南部 B.中部、東部 C.南部、西部 D.東部、西部4.亞洲北部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熱帶森林,沒有開發 B.高寒缺氧,空氣稀薄C.緯度較高,氣候寒冷 D.炎熱干燥,降水稀少【答案】1.B 2.A 3.A 4.C【解析】1.讀圖可知,亞洲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西接歐洲,北臨北冰洋。ACD錯誤,故選B。2.河流有無結冰期與氣溫有關,而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氣候差異大,因此有的有結冰期,有的無結冰期;結冰期與地形、植被、火山無關。BCD錯誤,故選A。3.據所學知識可知,亞洲的東部和南部人口較為稠密,人口密度可達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亞洲中部和西部人口較為稀疏,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在100人以下,A正確,BCD錯誤。故選A。4.亞洲北部被北極圈穿過,緯度較高,獲得的太陽光熱較少,氣候寒冷,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人口稀疏,C正確;亞洲北部位于寒帶,并不炎熱,不可能有熱帶森林分布,空氣并不稀薄,也不缺氧,ABD錯誤。故選C。老虎是亞洲特有的山地林棲動物,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到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生活著不同亞種的老虎。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亞洲位于( )A.太平洋的西岸 B.北半球和西半球 C.亞歐大陸北部 D.北溫帶和北寒帶6.不同亞種的老虎與其主要分布的氣候組合正確的是( )A.東北虎——寒帶氣候 B.孟加拉虎——熱帶沙漠氣候C.蘇門答臘虎——熱帶雨林氣候 D.華南虎——溫帶大陸性氣候7.亞洲分布著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到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等多種森林植被類型,反映出亞洲( )A.東西距離長 B.跨緯度廣 C.地形類型多樣 D.長河眾多【答案】5.A 6.C 7.B【解析】5.亞洲位于太平洋西岸,A正確;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B錯誤;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C錯誤;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位于北溫帶,D錯誤。故選A。6.東北虎分布在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區,對應的是溫帶季風氣候等,A錯誤;孟加拉虎分布在熱帶森林中,對應的是熱帶季風氣候,B錯誤;蘇門答臘虎分布在熱帶雨林區,對應的是熱帶雨林氣候,C正確;華南虎分布在常綠闊葉林區,對應的是亞熱帶季風氣候,D錯誤。故選C。7.東西距離長主要影響降水等東西方向的差異,與多種森林植被類型形成關系不大,A錯誤;亞洲跨緯度廣,從赤道附近到北極圈附近,熱量差異大,形成了從熱帶雨林到亞寒帶針葉林等多種森林植被類型,B正確;地形類型多樣主要影響垂直方向的植被差異,不是多種水平分布森林植被類型形成的主要原因,C錯誤;長河眾多與森林植被類型多樣沒有直接因果關系,D錯誤。故選B。亞洲南部的三大半島地理環境差異顯著。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甲半島( )A.位于高緯度地區 B.位于中緯度地區C.地形以高原為主 D.地形以平原為主9.乙半島季風氣候顯著,7月盛行的是( )A.西南季風 B.東北季風 C.東南季風 D.西北季風10.丙半島傳統民居高腳屋反映當地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A.氣溫較低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降水豐沛【答案】8.C 9.A 10.D【解析】8.甲半島是阿拉伯半島,其緯度范圍大致在10°N-30°N之間,根據緯度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所以阿拉伯半島位于低緯度地區,AB錯誤;阿拉伯半島地形以高原為主,如阿拉伯高原等,并非以平原為主,C正確,D錯誤;故選C。9.乙半島是印度半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6-9月)盛行西南季風,冬季(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7月屬于夏季,此時印度半島盛行西南季風,A正確;“東北季風”是冬季盛行的風,B錯誤;據圖可知,乙半島不盛行“東南季風”和“西北季風”,CD錯誤。故選A。10.丙半島是中南半島,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高腳屋的特點是房屋離地面較高,主要是為了防潮、防洪;因為當地降水豐沛,地面容易積水,高腳屋可以避免室內受到洪水和濕氣的影響,D正確。“氣溫較低”不符合中南半島熱帶氣候氣溫較高的特點,A錯誤。“地形平坦”不是高腳屋反映的主要自然環境特征,B錯誤。“土壤肥沃”與高腳屋的建筑特點無關,C錯誤。故選D。從1960年起的三十年間,中亞地區開墾過的、可以用來種植的土地增加了四百萬公頃,直接達到了七百五十萬公頃,獲得了猛增的棉花產量;同時人口迅猛增長,總數已突破7900萬大關,近十年間更是以年均百萬的速度遞增。下圖為中亞氣候類型和農業分布圖。讀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11.中亞地區( )A.地處低緯度,深居大陸內部 B.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C.錫爾河注入里海,為內流河 D.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12.有關中亞地區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種植業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 B.種植業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氣候區C.畜牧業的分布面積較為廣闊 D.畜牧業只分布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13.下列有關中亞地區城市分布的描述,正確的是( )A.全部分布在緯度較低的地區 B.主要在咸海和里海沿岸地區C.在溫帶大陸氣候區均勻分布 D.主要在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區咸海在1960年以前是世界第四大湖,然而半個多世紀以來,其水域面積縮小了90%左右,入湖水量僅為過去的五分之一,而水分含鹽度提高了24倍,被科學家認為是“地球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發生地”。14.咸海面積急劇縮小的人為原因是( )①棉花種植面積增加,灌溉用水量增加②人口增加,需水量增加③降水量顯著減少,入湖水量大為減少④水污染嚴重,水質惡化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1.B 12.C 13.D 14.A【解析】11.中亞地區地處中緯度地區,A錯誤。中亞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B正確。錫爾河注入咸海,C錯誤。中亞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多山地、高原,西部多平原,D錯誤。故選B。12.中亞種植業主要分布在阿姆河和錫爾河等河流沿岸地區,因為這些地區有灌溉水源,里海沿岸氣候干旱,水源不足,不是主要的種植業分布區,A錯誤。高原山地氣候區海拔高,氣溫低,熱量不足,不是中亞種植業的主要分布區,B錯誤。中亞大部分地區氣候干旱,草原面積廣闊,畜牧業的分布面積較為廣闊,C正確。從圖中可以看出,畜牧業在高原高山氣候區也有分布,并非只分布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D錯誤。故選C。13.中亞城市并非全部分布在緯度較低的地區,城市主要分布在水源相對豐富的地區,A錯誤。咸海和里海沿岸地區氣候干旱,水源相對不足,不是城市主要分布區,B錯誤。中亞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城市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C錯誤。中亞氣候干旱,水源是影響城市分布的重要因素,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區有豐富的水源,所以城市主要在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區,D正確。故選D。14.中亞地區棉花種植面積增加,而棉花生長需要大量灌溉用水,大量引用注入咸海的河流的水進行灌溉,導致入湖水量減少,咸海面積縮小,①正確。隨著人口增加,生活、生產等各方面需水量增加,對注入咸海的河流水資源的取用增多,使得入湖水量減少,咸海面積急劇縮小,②正確。降水量顯著減少,入湖水量大為減少,這屬于自然原因,③錯誤。水污染嚴重,水質惡化,主要影響的是水體的質量,對咸海面積急劇縮小這一現象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不是咸海面積縮小的人為原因,④錯誤。故選A。下圖為各大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亞洲地廣人多。生活在亞洲的人口,比世界其他大洲的人口總數還多。亞洲人口居各大洲的( )A.第一位 B.第二為 C.第三位 D.第四位16.與2000年相比,2020年亞洲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A.降低 B.增高 C.未變化 D.無法判斷【答案】15.A 16.A【解析】15.從圖中可以看到,2000年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為61%,2020年為59%,均遠高于其他大洲,所以亞洲人口居各大洲的第一位,A正確,BCD錯誤。故選A。16.2000年亞洲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是61%,2020年亞洲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是59%,所以與2000年相比,2020年亞洲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降低了,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5年3月25日至28日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下表是2023年亞洲部分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單位:美元)資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國家 日本 泰國 中國 印度 緬甸 也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單位:英元) 33834 7171 12614 2484 1187 53317.分析資料,可得出的結論是( )A.亞洲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首位 B.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C.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 D.也門和緬甸是以工業為主的國家18.博鰲亞洲論壇為亞洲各國帶來的有利影響有( )①促進亞洲各國文化交流 ②發揮經濟的互補性 ③促進人口增長 ④促進共同繁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7.B 18.C【解析】17.僅從所給的亞洲部分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資料,不能得出亞洲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首位,世界其他大洲也有經濟發達地區,且材料未涉及全球對比,A錯誤; 從表格中日本、泰國、中國、印度、緬甸、也門等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差異明顯,可以看出亞洲不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B正確; 僅根據這些資料不能判定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韓國,新加坡也是亞洲的發達國家,表述過于絕對,C錯誤; 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可知,也門和緬甸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不能得出是以工業為主的國家,D錯誤; 故選B。18.博鰲亞洲論壇為各國提供交流平臺,能促進亞洲各國文化交流,①正確; 各國在論壇中交流合作,可發揮經濟的互補性,②正確; 博鰲亞洲論壇主要是關于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與促進人口增長并無直接關聯,③錯誤; 通過交流合作,能促進亞洲各國共同繁榮,④正確。 綜上,C①②④正確,ABD正確。 故選C。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3,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58%,共有8個國家人口總數超過1億(2024年),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菲律賓、越南。如圖為亞洲人口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亞洲人口分布不均,從方位來看,人口稠密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 )A.東部和北部 B.南部和中部 C.東部和南部 D.西部和中部20.在亞洲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中,屬于發達國家的是( )A.中國 B.印度 C.印度尼西亞 D.日本21.亞洲的人口稠密區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但亞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區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空氣稀薄 B.緯度位置高,氣溫低C.地形平坦,水熱充足 D.高溫多雨,氣候潮濕【答案】19.C 20.D 21.B【解析】19.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洲人口總體分布特點是不均勻,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這里氣候溫暖濕潤,農耕發展歷史早,適宜人類居住,C正確。亞洲北部緯度高,氣候寒冷,人口稀少;亞洲中部身居內陸,降水少,交通不便,人口少;亞洲西部,氣候炎熱,人口分布少,ABD錯誤。故選C。20.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依據經濟發展水平,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屬于發展中國家,日本屬于發達國家,D正確,排除ABC;故選D。21.讀圖可知,亞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區人口稀疏,是因為該地區緯度高,氣溫低,氣候寒冷,不適宜人類居住,B正確,排除ACD。故選B。博鰲亞洲論壇于2025年3月25日至28日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論壇主題是“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下圖為六大洲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高低能反映人們生活水平的高低,據圖可知,人們生活水平較高的大洲有( )A.南美洲、北美洲 B.亞洲、北美洲C.歐洲、亞洲 D.歐洲、北美洲23.2025年博鰲亞洲論壇奏響亞洲經濟發展新強音,本次論壇為亞洲各國帶來的有利影響有( )①促進亞洲各國文化交流②促進人口增長③發揮經濟的互補性④促進共同繁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22.D 23.C【解析】22.從圖中可以看出,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亞洲、南美洲、非洲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對較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越高,通常反映人們生活水平越高,所以人們生活水平較高的大洲是歐洲、北美洲,D正確,A、B、C錯誤。故選D。23.博鰲亞洲論壇匯聚亞洲各國代表,能促進亞洲各國文化交流,①正確;該論壇主要是關于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與促進人口增長并無直接關聯,②錯誤;亞洲各國經濟存在差異,通過論壇可以發揮經濟的互補性,加強合作,③正確;論壇為各國提供交流合作平臺,有利于促進共同繁榮,④正確。所以①③④正確,故選C。讀亞洲分區圖,完成下面小題。24.中國處于( )A.東亞 B.東南亞 C.南亞 D.西25.亞洲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較小的是( )A.東亞 B.東南亞 C.南亞 D.中亞【答案】24.A 25.D【解析】24.讀圖可知,亞洲面積廣大,根據位置分為東亞、西亞、南亞、北亞、東南亞、中亞,中國處于東亞,A正確,BCD錯誤;故選A。25.根據所學知識,亞洲的人口分布不均衡,東亞、東南亞、南亞人口密集,北亞、中亞、西亞人口稀疏,D正確,ABC錯誤;故選D。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二、解答題26.區域學習重在方法,讓我們運用學習大洲的方法來認識我們生活的亞洲。圖1為亞洲地形結構統計圖,圖2為景觀圖,圖3為亞洲氣候分布圖及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定位置(看海陸、找特殊緯線)(1)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 半球;從緯度位置來看,跨緯度廣,地跨寒、溫、熱三帶;從海陸位置來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三面臨海洋,其中北臨 洋,東北隔 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析氣候(2) ④→③→②年平均氣溫逐漸 ,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看地勢(3)據圖1可知亞洲地形類型以 為主。據圖3河流的流向可判斷出亞洲的地勢特點為 。識水系(4)亞洲水系結構呈 特點。圖3中亞洲河流特征深受氣候的影響,亞洲西部河流少,水量小的原因是 。探生活(5)圖2景觀表現了亞洲不同地區居民生活的差異。甲圖中東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身著毛皮服裝,運輸工具狗拉雪橇,結合圖3簡要說明當地居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答案】26.(1)北 北冰 白令(2)升高 緯度(3)高原、山地 中間高、四周低(4)放射狀 氣候干旱、降水少(5)圖中甲是生活在亞洲北部的居民生活,由于該地緯度高,氣溫低,人們用狗拉雪橇出行【解析】26.本題以亞洲地形結構統計圖、亞洲景觀圖、亞洲氣候分布圖及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為材料,共設置五道小題,涉及亞洲的地理位置、氣候及影響因素、地形地勢、河流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1)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從海陸位置看,亞洲北臨北冰洋,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2)觀察圖3,④→③→②緯度逐漸降低,年平均氣溫逐漸升高,其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緯度越低,獲得的太陽熱量越多,氣溫越高。(3)據圖1可知,亞洲高原和山地占比75%,可知亞洲地形類型以高原、山地為主。觀察圖3中河流大多發源于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可判斷出亞洲的地勢特點為中部高,四周低。(4)亞洲水系結構呈放射狀特點,因為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亞洲西部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河流少、水量小。(5)從圖3可知,東西伯利亞地區緯度高,氣候寒冷,終年冰雪覆蓋。當地居民身著毛皮服裝可以保暖,狗拉雪橇適合在冰雪覆蓋的地面上行駛。27.讀亞洲氣候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亞洲地跨 、 、北寒帶三帶,氣候復雜多樣, 氣候顯著。(2)我們天津氣候四季分明,是圖中序號 所表示的 氣候(寫氣候類型)。(3)圖1中序號⑤代表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征是 ,②代表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征是 。A.全年高溫少雨 B.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C.全年高溫多雨 D.冬暖夏涼(4)結合圖1,受 因素的影響,⑥→④年降水量逐漸 。(5)結合圖2,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最終注入 洋;黃河、長江、湄公河等最終注入 洋。(6)結合圖2可知,亞洲地勢特點為 高, 低。【答案】27.(1)熱帶 北溫帶 季風(2)⑥ 溫帶季風(3)A B(4)海陸 減少(5)北冰 太平(6)中部 四周【解析】27.本大題以亞洲氣候分布圖為材料,涉及亞洲的地理位置、氣候、影響因素、河流、地勢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綜合思維的地理素養。(1)讀圖1可知,赤道、北回歸線和北極圈穿越亞洲,亞洲地跨北寒帶、北溫帶和熱帶三帶,主要位于北溫帶,氣候復雜多樣,亞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洲的東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受海陸位置影響,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2)天津位于中國的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讀圖可知,是圖中序號⑥表示的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3)圖1中序號⑤位于西亞地區,⑤代表的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特征是A全年高溫少雨,故選A;②位于南亞,代表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是B全年高溫,分早雨兩季,故選B。(4)讀圖1可知,⑥位于亞歐大陸東部,距離海洋近,④位于亞歐大陸中部,距離海洋遠,受海陸因素的影響,隨著距離海洋越來越遠,⑥→④年降水量逐漸減少。(5)讀圖2可知,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位于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地勢南高北低,最終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湄公河等最終注入太平洋。(6)結合圖2可知,亞洲地勢特點為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從中間流向四周。28.亞洲全稱為“亞細亞洲”,是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亞洲主要山脈河流及亞運會舉辦地分布圖、亞洲人口分布圖、亞洲氣候類型圖、亞洲水稻種植區分布圖、2023年亞洲部分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表材料二水稻喜高溫,最適溫度28-32℃;喜濕,需水量大,適宜年降水量750毫米以上,平坦的地形有利于水稻種植,目前世界稻谷產量集中于亞洲,加之亞洲居民喜食稻米,故常稱水稻為“亞洲的糧食”。 國家 國內生產總值/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美元日本 42129 33806韓國 17128 33192吉爾吉斯斯坦 128 1843新加坡 5014 84734尼泊爾 410 1320(1)根據亞洲主要山脈、河流及亞運會舉辦地圖,推斷亞洲的地勢特征是 ,判斷依據是 ,亞洲氣候類型圖中,從A→C→D看,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是 。(2)從亞洲分區看,亞洲水稻種植區主要分布在 、南亞和東南亞。(3)從地形類型看,亞洲水稻主要分布在 地區,并且多位于河流沿岸。圖中亞洲水稻集中分布區的氣候,是典型的季風氣候,試說明該氣候對水稻生長的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4)亞運會舉辦地與人口稠密區的關系是 ,亞運會多次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辦,據圖描述曼谷的緯度位置 。讀2023年亞洲部分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表,完成下列問題。(5)據圖表內容歸納亞洲的經濟發展特征 。(6)新加坡經濟發達,國土面積733.2平方公里(2024年),2024年人口數量只有603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很高,但國內生產總值較低。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很高但國內生產總值較低的原因是 。【答案】28.(1)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海洋 緯度因素(2)東亞(3)平原 有利影響: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利于水稻生長 不利影響:降水季節變化大,易發生旱澇災害(4)亞運會舉辦地多位于人口稠密區 位于低緯度地區(或位于10°N-20°N之間)(5)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6)新加坡國土面積小,人口少【解析】28.本大題以亞洲為材料,設置六道小題,涉及地形地勢、氣候、水稻種植區、人口分布情況、亞洲的經濟發展特征、新加坡的經濟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1)亞洲的地勢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判斷依據是河流大多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在亞洲氣候類型圖中,從A→C→D,緯度逐漸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是緯度因素。(2)從亞洲分區看,亞洲水稻種植區主要分布在東亞、南亞和東南亞。因為這些地區的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3)從地形類型看,亞洲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并且多位于河流沿岸。河流沿岸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典型的季風氣候對水稻生長的有利影響是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長和發育;不利影響是季風不穩定,容易發生旱澇災害。當夏季風勢力強,來得早、退得晚,會造成洪澇災害;當夏季風勢力弱,來得晚、退得早,會造成旱災。(4)亞運會舉辦地與人口稠密區的關系是亞運會舉辦地多位于人口稠密區。人口稠密區基礎設施相對完善,能夠更好地舉辦大型賽事。曼谷的緯度位置是位于低緯度地區(或位于10°N- 20°N之間)。(5)據圖表內容,亞洲的經濟發展特征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從表中可以看出,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較高,經濟發達;而吉爾吉斯斯坦、尼泊爾等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較低,經濟相對落后。(6)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很高但國內生產總值較低的原因是國土面積狹小,人口數量較少。國內生產總值等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乘以人口數量,新加坡雖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但因人口和面積限制,國內生產總值較低。2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3年5月18~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市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中亞五國領導人共商合作大計,擘畫中國—中亞關系新藍圖。中亞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地區。材料二:中亞地區位置和概況圖。(1)從半球位置看,哈薩克斯坦位于 半球和 半球,從海陸位置看,為 (沿海/內陸)國家,從緯度位置看,位于 (溫度帶)。(2)中亞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橋頭堡。我國從中亞進口石油、天然氣主要采用 運輸。(3)據統計,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咸海的面積已經縮小了約90%。為探究面積縮小的原因和影響,同學們繪制了思維導圖,請完成下圖中的內容。① ;② ;③ ;④ ;⑤ ;⑥ 。(4)據圖分析哈薩克斯坦棉花種植區有利的自然條件。(至少兩條)【答案】29.(1)北 東 內陸 北溫帶(2)管道(3)少 縮小 棉花 增加 減弱 減少(4)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光熱充足,利于棉花光合作用。地形平坦開闊,利于大規模種植。【解析】29.本題以中亞地區位置和概況圖為材料,設置四個小題,涉及中亞地區等國家分布、經濟發展、交通運輸的選擇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程度。(1)讀圖可知,哈薩克斯坦處于北半球和東半球,深居內陸,沒有瀕臨海洋,為內陸國家,地處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的北溫帶。(2)我國從中亞進口石油、天然氣主要采取的運輸方式是管道運輸,受天氣影響小,且能全天候輸送。(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亞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受海洋影響小,降水量少,湖泊水面逐漸縮小,而且受農業的影響,大規模種植棉花,引水灌溉量增加,導致入湖水量減少,導致氣候調節能力減弱、生物多樣性減少,導致生態環境惡化。(4)哈薩克斯坦棉花種植有利的自然條件:氣候方面: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光熱充足,利于棉花光合作用。地形方面:地形平坦開闊,利于大規模種植。土壤方面:土壤肥沃,可提供棉花生長所需養分。水源方面:有河流等灌溉水源,為棉花生長提供必要水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項強化卷(一)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亞洲地域遼闊,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差異顯著。下圖示意亞洲人種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亞洲( )A.東臨大西洋 B.西連歐洲 C.南臨北冰洋 D.北連大洋洲2.亞洲河流有的有結冰期,有的無結冰期,主要原因是亞洲( )A.地跨北寒帶、北溫帶和熱帶 B.地形平坦C.植被類型多樣、覆蓋率較高 D.火山眾多3.亞洲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是( )A.東部、南部 B.中部、東部 C.南部、西部 D.東部、西部4.亞洲北部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熱帶森林,沒有開發 B.高寒缺氧,空氣稀薄C.緯度較高,氣候寒冷 D.炎熱干燥,降水稀少老虎是亞洲特有的山地林棲動物,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到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生活著不同亞種的老虎。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亞洲位于( )A.太平洋的西岸 B.北半球和西半球 C.亞歐大陸北部 D.北溫帶和北寒帶6.不同亞種的老虎與其主要分布的氣候組合正確的是( )A.東北虎——寒帶氣候 B.孟加拉虎——熱帶沙漠氣候C.蘇門答臘虎——熱帶雨林氣候 D.華南虎——溫帶大陸性氣候7.亞洲分布著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到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亞寒帶針葉林等多種森林植被類型,反映出亞洲( )A.東西距離長 B.跨緯度廣 C.地形類型多樣 D.長河眾多亞洲南部的三大半島地理環境差異顯著。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甲半島( )A.位于高緯度地區 B.位于中緯度地區C.地形以高原為主 D.地形以平原為主9.乙半島季風氣候顯著,7月盛行的是( )A.西南季風 B.東北季風 C.東南季風 D.西北季風10.丙半島傳統民居高腳屋反映當地顯著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A.氣溫較低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降水豐沛從1960年起的三十年間,中亞地區開墾過的、可以用來種植的土地增加了四百萬公頃,直接達到了七百五十萬公頃,獲得了猛增的棉花產量;同時人口迅猛增長,總數已突破7900萬大關,近十年間更是以年均百萬的速度遞增。下圖為中亞氣候類型和農業分布圖。讀圖文資料,完成下面小題。11.中亞地區( )A.地處低緯度,深居大陸內部 B.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C.錫爾河注入里海,為內流河 D.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12.有關中亞地區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種植業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 B.種植業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氣候區C.畜牧業的分布面積較為廣闊 D.畜牧業只分布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13.下列有關中亞地區城市分布的描述,正確的是( )A.全部分布在緯度較低的地區 B.主要在咸海和里海沿岸地區C.在溫帶大陸氣候區均勻分布 D.主要在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區咸海在1960年以前是世界第四大湖,然而半個多世紀以來,其水域面積縮小了90%左右,入湖水量僅為過去的五分之一,而水分含鹽度提高了24倍,被科學家認為是“地球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發生地”。14.咸海面積急劇縮小的人為原因是( )①棉花種植面積增加,灌溉用水量增加②人口增加,需水量增加③降水量顯著減少,入湖水量大為減少④水污染嚴重,水質惡化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下圖為各大洲人口占世界的比重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亞洲地廣人多。生活在亞洲的人口,比世界其他大洲的人口總數還多。亞洲人口居各大洲的( )A.第一位 B.第二為 C.第三位 D.第四位16.與2000年相比,2020年亞洲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A.降低 B.增高 C.未變化 D.無法判斷2025年3月25日至28日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下表是2023年亞洲部分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單位:美元)資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國家 日本 泰國 中國 印度 緬甸 也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單位:英元) 33834 7171 12614 2484 1187 53317.分析資料,可得出的結論是( )A.亞洲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首位 B.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C.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 D.也門和緬甸是以工業為主的國家18.博鰲亞洲論壇為亞洲各國帶來的有利影響有( )①促進亞洲各國文化交流 ②發揮經濟的互補性 ③促進人口增長 ④促進共同繁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3,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58%,共有8個國家人口總數超過1億(2024年),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菲律賓、越南。如圖為亞洲人口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亞洲人口分布不均,從方位來看,人口稠密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 )A.東部和北部 B.南部和中部 C.東部和南部 D.西部和中部20.在亞洲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中,屬于發達國家的是( )A.中國 B.印度 C.印度尼西亞 D.日本21.亞洲的人口稠密區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但亞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區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空氣稀薄 B.緯度位置高,氣溫低C.地形平坦,水熱充足 D.高溫多雨,氣候潮濕博鰲亞洲論壇于2025年3月25日至28日在中國海南博鰲舉行,論壇主題是“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下圖為六大洲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高低能反映人們生活水平的高低,據圖可知,人們生活水平較高的大洲有( )A.南美洲、北美洲 B.亞洲、北美洲C.歐洲、亞洲 D.歐洲、北美洲23.2025年博鰲亞洲論壇奏響亞洲經濟發展新強音,本次論壇為亞洲各國帶來的有利影響有( )①促進亞洲各國文化交流②促進人口增長③發揮經濟的互補性④促進共同繁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讀亞洲分區圖,完成下面小題。24.中國處于( )A.東亞 B.東南亞 C.南亞 D.西25.亞洲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較小的是( )A.東亞 B.東南亞 C.南亞 D.中亞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二、解答題26.區域學習重在方法,讓我們運用學習大洲的方法來認識我們生活的亞洲。圖1為亞洲地形結構統計圖,圖2為景觀圖,圖3為亞洲氣候分布圖及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定位置(看海陸、找特殊緯線)(1)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 半球;從緯度位置來看,跨緯度廣,地跨寒、溫、熱三帶;從海陸位置來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三面臨海洋,其中北臨 洋,東北隔 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析氣候(2) ④→③→②年平均氣溫逐漸 ,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看地勢(3)據圖1可知亞洲地形類型以 為主。據圖3河流的流向可判斷出亞洲的地勢特點為 。識水系(4)亞洲水系結構呈 特點。圖3中亞洲河流特征深受氣候的影響,亞洲西部河流少,水量小的原因是 。探生活(5)圖2景觀表現了亞洲不同地區居民生活的差異。甲圖中東西伯利亞的雅庫特人身著毛皮服裝,運輸工具狗拉雪橇,結合圖3簡要說明當地居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27.讀亞洲氣候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亞洲地跨 、 、北寒帶三帶,氣候復雜多樣, 氣候顯著。(2)我們天津氣候四季分明,是圖中序號 所表示的 氣候(寫氣候類型)。(3)圖1中序號⑤代表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征是 ,②代表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征是 。A.全年高溫少雨 B.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C.全年高溫多雨 D.冬暖夏涼(4)結合圖1,受 因素的影響,⑥→④年降水量逐漸 。(5)結合圖2,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最終注入 洋;黃河、長江、湄公河等最終注入 洋。(6)結合圖2可知,亞洲地勢特點為 高, 低。28.亞洲全稱為“亞細亞洲”,是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亞洲主要山脈河流及亞運會舉辦地分布圖、亞洲人口分布圖、亞洲氣候類型圖、亞洲水稻種植區分布圖、2023年亞洲部分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表材料二水稻喜高溫,最適溫度28-32℃;喜濕,需水量大,適宜年降水量750毫米以上,平坦的地形有利于水稻種植,目前世界稻谷產量集中于亞洲,加之亞洲居民喜食稻米,故常稱水稻為“亞洲的糧食”。 國家 國內生產總值/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美元日本 42129 33806韓國 17128 33192吉爾吉斯斯坦 128 1843新加坡 5014 84734尼泊爾 410 1320(1)根據亞洲主要山脈、河流及亞運會舉辦地圖,推斷亞洲的地勢特征是 ,判斷依據是 ,亞洲氣候類型圖中,從A→C→D看,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是 。(2)從亞洲分區看,亞洲水稻種植區主要分布在 、南亞和東南亞。(3)從地形類型看,亞洲水稻主要分布在 地區,并且多位于河流沿岸。圖中亞洲水稻集中分布區的氣候,是典型的季風氣候,試說明該氣候對水稻生長的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4)亞運會舉辦地與人口稠密區的關系是 ,亞運會多次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辦,據圖描述曼谷的緯度位置 。讀2023年亞洲部分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表,完成下列問題。(5)據圖表內容歸納亞洲的經濟發展特征 。(6)新加坡經濟發達,國土面積733.2平方公里(2024年),2024年人口數量只有603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很高,但國內生產總值較低。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很高但國內生產總值較低的原因是 。2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3年5月18~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市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中亞五國領導人共商合作大計,擘畫中國—中亞關系新藍圖。中亞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地區。材料二:中亞地區位置和概況圖。(1)從半球位置看,哈薩克斯坦位于 半球和 半球,從海陸位置看,為 (沿海/內陸)國家,從緯度位置看,位于 (溫度帶)。(2)中亞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橋頭堡。我國從中亞進口石油、天然氣主要采用 運輸。(3)據統計,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咸海的面積已經縮小了約90%。為探究面積縮小的原因和影響,同學們繪制了思維導圖,請完成下圖中的內容。① ;② ;③ ;④ ;⑤ ;⑥ 。(4)據圖分析哈薩克斯坦棉花種植區有利的自然條件。(至少兩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項強化卷(一)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題型(人教版2024)(原卷版).docx 專項強化卷(一)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題型(人教版2024)(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