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下學期第二次中考質量檢測試卷化 學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室和座位號;2.必須在答題卡上答題,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答題時,請考生注意各大題題號后面的答題提示:4.請勿折疊答題卡,保持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卡面清潔;5.答題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膠和貼紙;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用 2B 鉛筆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1.湖南作為歷史文化大省,日常生活和文化傳承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洞庭湖水結冰 B.長沙臭豆腐發(fā)酵C.湘潭湘繡刺繡 D.岳麓山楓葉變紅2.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A.生理鹽水 B.鹽酸 C.石灰石 D.干冰3.家庭裝修需要各種材料,下列材料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的是A.實木地板塊 B.水泥 C.鋁合金型材 D.塑料水管4.下列物質能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的是A.木炭 B.鐵絲 C.白磷 D.硫粉5.2025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中國主題是“美麗中國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A.廢舊電池分類回收處理 B.作物秸稈發(fā)酵制沼氣C.大量焚燒廢舊塑料制品 D.積極參與植樹造林6.幾種經(jīng)濟作物適宜生長的土壤范圍如表所示。某地土壤的為6.3,該地最適宜種植的經(jīng)作物是經(jīng)濟作物 馬鈴薯 茶樹 海水稻 棉花范圍 4.8~5.5 5.0~5.5 8.0~9.2 6.0~6.8A.馬鈴薯 B.茶樹 C.海水稻 D.棉花7.硫酸用于金屬除銹的原理為:,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8.構建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關模型正確的是A.原子的結構 B.空氣的組成C.地殼中元素的含量 D.物質的簡單分類9.下列化學符號中數(shù)字“2”表示的意義不正確的是A.2H:2 個氫原子B.SO4 2-:硫酸根離子中氧元素為-2 價C.2CO:2 個一氧化碳分子D.CO2: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 個氧原子10.實驗操作是實踐探究的基礎。下列操作正確的是A. 稀釋濃硫酸 B. 測定溶液的pHC. 溶解 D. 加熱11.“84消毒液”在抗擊新冠病毒時可做環(huán)境的消毒劑,其有效成分為次氯酸鈉(NaClO)。次氯酸鈉(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A.-1 B.+1 C.+3 D.+512.2025年3月31日是我國第30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下列有關安全知識說法正確的是A.高層樓房著火,迅速乘坐電梯逃離B.為防止煤氣中毒,可在煤爐上放一壺水C.燃氣泄漏,要及時關閉燃氣閥,并開窗通風D.徒手接觸強堿性爐具清潔劑13.向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藍色濾液。關于該濾渣和濾液說法正確的是A.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氣泡產生B.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白色沉淀產生C.濾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D.濾液中一定有和14.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質量氯化鈉的燒杯中加水溶解,溶液的導電能力如圖所示(溶液導電能力與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成正比),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O”點導電能力為0的原因是NaCl固體中沒有Na+和Cl-B.a、b、c三點NaCl溶液濃度由小到大的順序為aC.Ob段和cd段溶液不飽和,bc段溶液飽和D.工業(yè)上常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生產氯化鈉15.小東發(fā)現(xiàn)家中有一些食物采用真空包裝,他覺得這是為了防止食物與空氣中的某種成分接觸而變質,這種成分為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30分。)16.2024年6月,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成功采集了土壤樣品。月球土壤中富含氦-3,圖甲是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圖乙是4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1)由圖甲可知,氦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2)圖乙中不屬于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是 (填字母)。17.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1)點的含義是 。(2)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精確到)。(3)甲飽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乙時,可采用 (填“蒸發(fā)”或“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18.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小華同學在家積極參與家務勞動。(1)小華去買菜,盛裝菜的塑料袋屬于 (填“合成材料”或“金屬材料”)。(2)小華做飯時,發(fā)現(xiàn)家里使用天然氣作燃料,請寫出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3)用漏勺撈餃子類似于實驗室分離固液混合物的實驗操作是 。19.人類的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和科學研究都離不開化學。回答下列問題:(1)自來水廠常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異味。(2)滅火氈是由羊毛和鋁質纖維制成的,羊毛和紹質纖維都是可燃物,但在滅火時滅火氈沒有燃燒,其原因是 。(3)金剛石和納米碳管物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4)工業(yè)上常用稀硫酸除去鐵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0.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氣,如何將氮氣在常溫下轉化為氨氣成為近年研究的熱點。一種將氮氣轉化為氨氣的循環(huán)過程如圖所示。回答問題:(1)該過程中的LiOH屬于 (填“酸”“堿”或“鹽”)。(2)過程I中發(fā)生化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該過程中能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有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20分。)21.根據(jù)如圖所示實驗回答問題。(1)甲是去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操作。操作B的名稱為 ;從操作A和C中任選一個,寫出所選操作的字母和其中用玻璃棒攪拌的目的: 。(2)乙是用點滴板進行的微型實驗。向盛有藥品的孔穴中分別滴加等量的稀硫酸。①孔穴1和孔穴 中有氣泡產生;②對比孔穴1、2和3中的現(xiàn)象,得出X的金屬活動性比銅、銀的 (選填“強”或“弱”)。四、計算題(共5分)22.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很多物質如果敞口放置就容易變質。實驗室現(xiàn)有一瓶質量分數(shù)為的氫氧化鈉溶液(樣品溶液)敞口放置了一段時間,學習小組為探究其是否變質并進行回收處理,開展了以下項目式活動。【理論分析】(1)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的原因 。【查閱資料】溶液呈中性。活動一: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2)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三種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經(jīng)過討論,一致認為只有方案B是合理的,請寫出另外兩個方案中任意一個不合理的原因: 。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及現(xiàn)象 實驗結論方案A 氫氧化鈉溶液未變質方案B 氫氧化鈉溶液已變質方案C 氫氧化鈉溶液未變質活動二:探究氫氧化鈉溶液的變質程度(3)進行如下實驗:實驗步驟及現(xiàn)象 實驗結論步驟Ⅰ:取少許樣品溶液,滴加過量溶液,觀察到 (填實驗現(xiàn)象)。 氫氧化鈉溶液 (填“部分變質”或“完全變質”)。步驟Ⅱ:靜置后,取少量上層清液,滴加2滴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yōu)榧t色。活動三:利用物質的溶解性探究氫氧化鈉溶液的變質程度【查閱資料】下表為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在酒精中的部分溶解度。氫氧化鈉 碳酸鈉17.3g 不溶40g 不溶(4)取20g樣品溶液在真空的條件下蒸發(fā),將所得固體全部加入溫度為的10g酒精中,充分振蕩。等溫度恢復至,可觀察到固體 ,得出與“活動二”相同的實驗結論。活動四:將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處理并回收(5)為了加深對堿的主要性質的認識,將樣品溶液進行處理并回收。小組同學提出:樣品溶液中的雜質除去后,還可以繼續(xù)使用。請你幫助小組同學設計實驗方案: 。五、計算題23.黃銅(銅鋅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蝕性,常用于制作金色飾品。某興趣小組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取黃銅樣品置于燒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請計算:(1)該黃銅樣品中含鋅的質量為 g。(2)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B解析:A、美酒飄香是酒精的分子在不斷運動的結果,并沒有生成新的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B、鐵釘生銹生成鐵銹,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符合題意;C、切割玻璃只是將玻璃分開,并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D、滴水成冰的過程中,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D解析:A、生理鹽水中含有氯化鈉、水,屬于混合物,故A錯誤;B、鹽酸中含有水和氯化氫,屬于混合物,故B錯誤;C、石灰石的主要物質是碳酸鈣,除碳酸鈣還有雜質,屬于混合物,故C錯誤;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體,只含有一種物質,都屬于純凈物,故D正確。故選D。3.D解析:A、實木地板塊屬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題意;B、水泥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C、鋁合金型材屬于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D、塑料水管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符合題意。故選:D。4.D解析: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二氧化碳),不符合發(fā)出藍紫色火焰和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的現(xiàn)象,該選項錯誤;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沒有火焰和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該選項錯誤;C、白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生成白色固體(五氧化二磷),不是藍紫色火焰和刺激性氣味氣體,該選項錯誤;D、硫粉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硫),該選項正確。故選D。5.C解析:A、廢舊電池分類回收處理,既能節(jié)約資源,又能減少環(huán)境污染,故A不符合題意;B、作物秸稈發(fā)酵制沼氣,符合資源循環(huán)利用,減少焚燒污染,故B不符合題意;C、大量焚燒廢舊塑料制品,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對空氣造成污染,故C符合題意;D、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6.D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棉花適宜生長的pH范圍為:6.0~6.8,某地土壤的為6.3,在6.0~6.8之間,最適宜種植棉花。故選D。7.D解析: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兩種物質相互交換成分生成了另外兩種物質,所以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選:D。8.D解析: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故選項模型不正確;B、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其他成分:0.1%,而不是質量分數(shù),故選項模型不正確;C、地殼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的順序依次是氧、硅、鋁、鐵、鈣,故選項模型不正確;D、物質包括純凈物和混合物;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又分為單質和化合物,故選項模型正確。故選D。9.B解析:A、根據(jù)標在元素符號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的個數(shù);因此2H中的“2”表示2個氫原子,故A說法正確;B、根據(jù)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因此SO42-中的“2”表示一個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故B說法錯誤;C、根據(jù)標在化學式前面的數(shù)字表示分子的個數(shù);因此2CO中的“2”表示2個一氧化碳分子,故C說法正確;D、根據(jù)標在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shù)字表示一個分子中所含原子的個數(shù);因此CO2中的“2”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故D說法正確。故選B。10.A解析:A、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緩慢倒入水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使產生的熱量及時散發(fā)出去,圖中所示操作正確;B、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具體操作為:將一小片pH試紙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溶液并滴在pH試紙上,把pH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出該溶液的pH,濕潤的pH試紙會稀釋待測液pH,圖中所示操作錯誤;C、溶解操作應在燒杯中進行,不能在量筒內進行,圖中所示操作錯誤;D、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圖中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圖中所示操作錯誤。故選A。11.B解析:在次氯酸鈉中,氧元素顯-2價,鈉元素為+1,根據(jù)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氯元素為+1。故選B。12.C解析:A.在火災情況下,電梯的供電系統(tǒng)會隨時斷電,或者是電器線路被燒毀而停電,電梯受熱后其橋廂會失控甚至變形而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險,煙霧會向電梯井道內竄,濃煙很容易進入橋廂,最終導致人窒息而亡,所以高層樓房著火,不能迅速乘坐電梯逃離,應走安全通道,故A錯誤;B.一氧化碳難溶于水,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錯誤;C.燃氣泄漏時,關閉閥門可避免燃氣積聚引發(fā)爆炸,同時稀釋泄漏氣體,注意不要開關電器或使用明火,以免爆炸,故C正確;D.強堿性爐具清潔劑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不能徒手接觸,故D錯誤。故選:C。13.D【分析】金屬活動性:Al>Zn>Cu>Ag,向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鋅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待鋅完全反應后,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鋅、銅均與硝酸鋁不反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藍色濾液,說明濾液中含硝酸銅,則銅與硝酸銀發(fā)生了反應,則鋅已經(jīng)完全反應。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鋅、銅一定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了銀,鋅完全反應,銅是否完全反應無法確定,鋅、銅與硝酸鋁不反應,故濾渣中一定含銀,可能含銅,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銅、銀均與稀鹽酸不反應,故一定沒有氣泡產生,不符合題意;B、由分析可知,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了硝酸鋅,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了硝酸銅,硝酸鋁不參與反應,硝酸銀是否完全反應無法確定,故濾液中一定含硝酸鋁、硝酸鋅、硝酸銅,可能含硝酸銀,硝酸銀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和硝酸,硝酸銅、硝酸鋅、硝酸鋁與稀鹽酸不反應,故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不一定有白色沉淀產生,不符合題意;C、由以上分析可知,濾渣中一定含銀,可能含銅,一定不含鋅,不符合題意;D、由以上分析可知,濾液中一定含硝酸鋁、硝酸鋅、硝酸銅,可能含硝酸銀,符合題意。故選D。14.A解析:A、“O”點導電能力為0的原因是NaCl固體還沒有溶解,氯化鈉固體中有Na+和Cl-,但是不能自由移動,符合題意;B、溶液導電能力與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成正比,導電能力:b=c>a,故a、b、c三點NaCl溶液濃度由小到大的順序為:a<b=c,不符合題意;C、Ob段氯化鈉溶液導電能力逐漸增強,說明濃度逐漸增大,氯化鈉逐漸溶解,溶液不飽和,cd段氯化鈉溶液導電能力逐漸減弱,說明濃度逐漸減小,氯化鈉溶液逐漸被水稀釋,溶液不飽和,bc段導電能力不變且最大,溶液是飽和溶液,不符合題意;D、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故工業(yè)上常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生產氯化鈉,不符合題意。故選A。15.B解析:食物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緩慢氧化而變質,故有一些食物采用真空包裝,這是為了防止食物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而變質。故選B。16.(1)4.003(2)C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方的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則氦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03;(2)粒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只有一層電子,層上電子數(shù)為2個)的結構屬于穩(wěn)定結構,因此圖乙中不屬于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是C。17.(1)a1℃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2)23.1%(3)降溫解析:(1)根據(jù)圖像可以知道,P點的含義是a1 C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2)甲在a2 C時溶解度是30g,根據(jù)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公式:×100%≈23.1% 。(3)甲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乙受溫度影響小,所以用降溫結晶法提純甲。18.(1)合成材料(2)(3)過濾解析:(1)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都屬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材料;(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為:;(3)漏勺分離餃子(固體)和湯(液體)的原理與實驗室過濾操作相同,均通過多孔工具實現(xiàn)固液分離。故填:過濾。19.(1)吸附(2)溫度達不到滅火氈的著火點(3)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4)解析:(1)自來水廠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異味;(2)雖然羊毛和鋁質纖維都是可燃物,但是鋁是熱的良導體,能夠將燃燒放出的熱量及時散發(fā)出去,使溫度達不到滅火氈的著火點,因而滅火氈不會燃燒;(3)金剛石和納米碳管物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4)鐵銹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0.(1)堿(2)(3)水、鋰、氫氧化鋰、氮化鋰解析:(1)LiOH在水中解離出鋰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其中陰離子全部為氫氧根離子,屬于堿;(2)由流程圖可知,過程I中發(fā)生的化合反應是鋰與氮氣反應生成,化學方程式為;(3)由流程圖可知,流程中水既是反應Ⅱ的反應物,又是反應Ⅲ的生成物;Li既是反應Ⅰ的反應物,又是反應Ⅲ的生成物,同理還有氫氧化鋰、氮化鋰;則該過程中能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有水、鋰、氫氧化鋰、氮化鋰。21.(1) 過濾 操作A:攪拌,加速溶解/操作C: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2) 5 強解析:(1)操作B是分離固液的過濾操作,故填:過濾;操作A溶解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操作C蒸發(fā)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2)①孔穴2中銅與稀硫酸不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孔穴3中銀與稀硫酸不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孔穴4中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孔穴5中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有氣泡產生;故孔穴1和孔穴5中有氣泡產生;②孔穴1中有氣泡產生,說明金屬X能與稀硫酸反應,則金屬活動性;孔穴2中銅與稀硫酸不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孔穴3中銀與稀硫酸不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由此可得出X的金屬活動性比銅、銀的強。22.(1)2NaOH+CO2=Na2CO3+H2O(2)方案 A 中,滴加少量稀鹽酸,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無氣泡產生,不能僅根據(jù)無氣泡判斷氫氧化鈉未變質/方案 C 中,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不能僅根據(jù)酚酞變紅判斷氫氧化鈉未變質(3) 有白色沉淀生成 部分變質(4)部分溶解(5)向樣品溶液中逐滴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邊滴加邊攪拌,直至不再產生白色沉淀為止,然后過濾解析:(1)氫氧化鈉溶液變質是因為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2) A 、滴加少量稀鹽酸,沒有氣泡產生,不能得出氫氧化鈉溶液未變質的結論。因為如果氫氧化鈉部分變質,溶液中既有氫氧化鈉又有碳酸鈉,滴加少量稀鹽酸時,稀鹽酸會先與氫氧化鈉反應,此時不會產生氣泡,只有當稀鹽酸過量時才會與碳酸鈉反應產生氣泡,所以不能僅根據(jù)滴加少量稀鹽酸無氣泡就判斷氫氧化鈉未變質;B、滴入足量的稀鹽酸會與碳酸鈉反應產生氣泡,能說明溶液中存在碳酸鈉,從而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變質;C、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色,不能得出氫氧化鈉溶液未變質的結論,因為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同樣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所以不能僅根據(jù)紫色石蕊溶液變藍就判斷氫氧化鈉未變質;(3)步驟 Ⅰ:取少許樣品溶液,滴加過量BaCl2溶液,碳酸鈉會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所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驟 Ⅱ:靜置后,取少量上層清液,滴加2滴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yōu)榧t色,說明溶液中還含有氫氧化鈉;綜合步驟 Ⅰ 和 Ⅱ,得出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4)取20g樣品溶液在真空的條件下蒸發(fā),將所得固體全部加入溫度為40℃的10g酒精中,因為40℃時碳酸鈉在酒精中不溶,而氫氧化鈉在40℃時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為40g,10g酒精最多可溶解4g氫氧化鈉,樣品溶液是20g質量分數(shù)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其中含氫氧化鈉20g×20%=4g,若固體全部溶解,說明沒有碳酸鈉,若有固體不溶,則說明有碳酸鈉,所以充分振蕩,等溫度恢復至40℃,可觀察到固體部分溶解,得出與 “活動二” 相同的實驗結論。(5)向樣品溶液中滴加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鋇)會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或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過濾,除去沉淀,即可得到較純凈的氫氧化鈉溶液。具體實驗方案為:向樣品溶液中逐滴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邊滴加邊攪拌,直至不再產生白色沉淀為止,然后過濾。23.(1)6.5(2)解:設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x x=4.9%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4.9%解析:(1)黃銅是銅鋅合金,鋅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銅和稀硫酸不反應,故最后得到濾渣的質量為銅的質量,則該黃銅樣品中含鋅的質量為:30.0g-23.5g=6.5g;(2)見答案。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