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白城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一模化學試題一、單選題1.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醫用酒精、次氯酸鈉等消毒液均可以將病毒氧化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B.某口罩的關鍵一層-聚丙烯熔噴布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C.二氧化硫可用于殺菌、消毒,還可用作食品添加劑D.地溝油經過加工處理后可用來制肥皂和生物柴油2.下列有關 NH3、NH、NO的說法正確的是A.NH3能形成分子間氫鍵B.NO的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形C.NH3與NH中的鍵角相等D.NH3與Ag+形成的[Ag(NH3)2]+中有6個配位鍵3.W、X、Y、Z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和Y同族,Y的原子序數是W的2倍,X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非金屬性:Y>W B.XZ3是離子化合物C.Y、Z的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均為強酸 D.X與Y可形成化合物X2Y34.在有機合成中,常要將官能團消除或增加,且要求過程科學、簡捷,下列相關過程不合理的是A.乙烯→乙二醇:B.溴乙烷→乙醇:CH3CH2BrCH2=CH2CH3CH2OHC.乙醛→乙烯:CH3CHOCH3CH2OHCH2=CH2D.乙醇→乙酸:CH3CH2OHCH3CHOCH3COOH5.部分含C或含N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A.存在a→b→c的轉化 B.c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d、f中心原子均為sp2雜化 D.c、e可能有兩種化學式6.下列關于硅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硅是非金屬元素,它的單質是灰黑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B.硅的導電性能介于金屬和絕緣體之間,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C.用二氧化硅制取單質硅的反應中硅元素被氧化D.加熱到一定溫度時,硅能與氫氣、氧氣等非金屬單質發生反應7.下列圖示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圖表示的狀態中,能量最高的是( )A. B.C. D.8.下列關于三種有機化合物的說法錯誤的是A.a、b、c中只有c的所有碳原子可以處于同一平面B.b、c兩者互為同分異構體C.a、b、c均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褪色D.1 mol b與1 mol Br2完全反應生成的加成產物有三種9.某同學設計了蔗糖與濃硫酸反應的改進裝置,并對氣體產物進行檢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選項 現象 結論A. Ⅰ中注入濃硫酸后,可觀察到試管中白色固體變為黑色 體現了濃硫酸的吸水性B. Ⅱ中觀察到棉球a、b都褪色 均體現了SO2的漂白性C. Ⅱ中無水硫酸銅變藍 說明反應產物中有H2OD. Ⅲ中溶液顏色變淺,Ⅳ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說明有CO2產生A.A B.B C.C D.D10.ZnS的晶胞結構如圖所示,其晶胞參數為a nm,以晶胞參數建立坐標系,1號原子的坐標為(0,0,0),3號原子的坐標為(1,1,1)。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 mol基態Zn2+中,s軌道的電子數目為8NAB.97 g ZnS晶體含有的晶胞數目為NAC.2號和3號原子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2號原子的坐標為(,,)11.冠醚(R,結構如下)是由多個二元醇分子之間失水形成的環狀化合物。冠醚與發生的反應為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R易溶于水B.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區C.Q分子中,非金屬元素之間的電負性:D.R分子中所有的氧原子最外層均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12.下列關于離子反應或離子共存表達正確的是A.以下離子在0.1mol·L-1NaOH溶液中能大量共存:Na+、K+、、B.以下離子在0.1mol·L-1K2CO3溶液中能大量共存:Na+、Ba2+、Cl-、OH-C.向氯化鋁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4NH3·H2O+Al3+=+4+2H2OD.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13.25 ℃時,分別稀釋pH=11的Ba(OH)2溶液和氨水,溶液pH的變化如下圖所示。已知:Kb(NH3·H2O)=1.8×10-5 mol·L-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若35 ℃時分別稀釋上述兩種溶液,則圖中Ⅰ、Ⅱ曲線將比原來靠近B.保持25 ℃不變,取A、B兩點對應的溶液等體積混合后,pH=9C.由水電離產生的c(H+):A點=B點D.曲線Ⅰ上任意點對應的溶液中,=1.8×10-5 mol·L-1二、多選題14.電解精煉法提純鎵()是工業上常用的方法,具體原理如圖所示。已知:金屬活動性順序;鎵的化學性質與鋁相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裝置中電流方向為N極→粗溶液→高純極B.電解精煉鎵時產生的陽極泥的主要成分為、C.陰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D.電解過程中需控制合適的條件,否則陰極可能會產生導致電解效率下降三、解答題15.咖啡因是一種生物堿(易溶于水及乙醇,熔點234.5℃,100℃以上開始升華),有興奮大腦神經和利尿等作用。茶葉中含咖啡因約1%~5%、單寧酸(Ka約為10 6,易溶于水及乙醇)約3%~10%,還含有色素、纖維素等。實驗室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圖所示。索氏提取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時燒瓶中溶劑受熱蒸發,蒸汽沿蒸汽導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濾紙套筒1中,與茶葉末接觸,進行萃取。萃取液液面達到虹吸管3頂端時,經虹吸管3返回燒瓶,從而實現對茶葉末的連續萃取。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時需將茶葉研細,放入濾紙套筒1中,研細的目的是 ,圓底燒瓶中加入95%乙醇為溶劑,加熱前還要加幾粒 。(2)提取過程不可選用明火直接加熱,原因是 ,與常規的萃取相比,采用索氏提取器的優點是 。(3)提取液需經“蒸餾濃縮”除去大部分溶劑,與水相比,乙醇作為萃取劑的優點是 。“蒸餾濃縮”需選用的儀器除了圓底燒瓶、蒸餾頭、溫度計、接收管之外,還有 (填標號)。A.直形冷凝管 B.球形冷凝管C.接收瓶D.燒杯(4)濃縮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 和吸收 。(5)可采用如圖所示的簡易裝置分離提純咖啡因。將粉狀物放入蒸發皿中并小火加熱,咖啡因在扎有小孔的濾紙上凝結,該分離提純方法的名稱是 。16.研究小組進行圖所示實驗,試劑A為0.2 mol·L 1 CuSO4溶液,發現鋁條表面無明顯變化,于是改變實驗條件,探究鋁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反應的影響因素。用不同的試劑A進行實驗1~實驗4,并記錄實驗現象:實驗序號 試劑A 實驗現象1 0.2 mol·L 1 CuCl2溶液 鋁條表面有氣泡產生,并有紅色固體析出2 0.2 mol·L 1 CuSO4溶液,再加入一定質量的NaCl固體 開始鋁條表面無明顯變化,加NaCl后,鋁條表面有氣泡產生,并有紅色固體析出3 2 mol·L 1 CuSO4溶液 鋁條表面有少量氣泡產生,并有少量紅色固體4 2 mol·L 1 CuCl2溶液 反應非常劇烈,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變成棕褐色,有紅色固體和白色固體生成(1)實驗1中,鋁條表面析出紅色固體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實驗2的目的是證明銅鹽中的陰離子Cl 是導致實驗1中反應迅速發生的原因,實驗2中加入NaCl固體的質量為 g。(3)實驗3的目的是 。(4)經檢驗知,實驗4中白色固體為CuCl。甲同學認為產生白色固體的原因可能是發生了Cu + CuCl22CuCl的反應,他設計了右圖所示實驗證明該反應能夠發生。① A極的電極材料是 。② 能證明該反應發生的實驗現象是 。(5)為探究實驗4中溶液呈現棕褐色的原因,分別取白色CuCl固體進行以下實驗:實驗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i 加入濃NaCl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無色溶液ii 加入飽和AlCl3溶液 沉淀溶解,形成褐色溶液iii 向i所得溶液中加入2 mol·L-1 CuCl2溶液 溶液由無色變為褐色查閱資料知:CuCl難溶于水,能溶解在Cl-濃度較大的溶液中,生成[CuCl2]-絡離子,用水稀釋含[CuCl2]-的溶液時會重新析出CuCl沉淀。①由上述實驗及資料可推斷,實驗4中溶液呈棕褐色的原因可能是[CuCl2]-與 作用的結果。②為確證實驗4所得的棕褐色溶液中含有[CuCl2]-,應補充的實驗是 。(6)上述實驗說明,鋁和CuSO4溶液、CuCl2溶液的反應現象與 有關。17.Ⅰ.純堿()和小蘇打()都是白色晶體,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1)若要在家中將它們區分開來,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質量的樣品,分別加入等體積的白醋,觀察反應的劇烈程度b.分別用干凈鐵絲蘸取樣品在煤氣灶的火焰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c.將樣品溶解,分別加入澄清石灰水,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d.分別放在炒鍋中加熱,觀察是否有殘留物(2)溶液和溶液中都含有、、、、、、,寫出一個用濃度表示這些微粒之間的電荷守恒的關系式。Ⅱ.某同學在兩個相同的特制容器中分別加入溶液和溶液,再分別用鹽酸滴定,利用pH計和壓力傳感器檢測,得到如下曲線:(3)甲、乙兩條線中表示向溶液中滴加鹽酸的是 ,理由是 。丙、丁兩條線中表示向溶液中滴加鹽酸的是 ,理由是 。(4)當滴加鹽酸的體積為時(a點、b點),所發生的反應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根據圖分析,滴定時c點可用 、d點可用 作指示劑指示滴定終點(選填“甲基橙”“石蕊”或“酚酞”)。(5)NaClO也是生活中常見的鈉的化合物。廢水脫氮工藝中有一種方法是在廢水中加入過量NaClO使完全轉化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8.黃鳴龍是我國著名化學家,利用“黃鳴龍反應”合成一種環己烷衍生物的路線如下:已知:①②③(1)A可與溶液反應,其結構簡式是 。B中含有的官能團是和 。(2)C→D的化學方程式是 。(3)E→F為兩步連續氧化反應,中間產物X可發生銀鏡反應,X的結構簡式是 。(4)H的結構簡式是 。(5)I的分子式為,能使的溶液褪色,H→J的反應類型是 。(6)由K經兩步反應可得到化合物M,轉化路線如下:環己烷的空間結構可如圖1或圖2表示,請在圖3中將M的結構簡式補充完整: 。參考答案1.A2.A3.D4.B5.B6.C7.D8.B9.D10.C11.D12.A13.A14.C15. 增加固液接觸面積,提取充分 沸石 乙醇易揮發,易燃 使用溶劑少,可連續萃取(萃取效率高) 乙醇沸點低,易濃縮 AC 單寧酸 水 升華16. 3Cu2+ + 2Al2Al3+ + 3Cu 0.117 證明增大CuSO4溶液的濃度能夠使Al和CuSO4的反應發生 金屬銅 電流計指針偏轉,兩極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Al3+、Cu2+ 取適量實驗4的棕褐色溶液,加水稀釋,觀察是否出現白色沉淀 銅鹽中陰離子的種類、銅鹽溶液的濃度等17.(1)a(2)(3) 乙 通過起始pH判斷,pH:,所以pH較小的是(合理即可) 丁 因為中滴加鹽酸,先生成,沒有氣體產生,壓強不變,鹽酸過量之后和反應,生成氣體,壓強增大(合理即可)(4) 、NaHCO3+HCl=NaCl+H2CO3 酚酞 甲基橙(5)18.(1)(2)(3)(4)(5)加成反應(6)或寫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