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小學科學【新情境新趨勢】教科版(2017秋)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小小工程師》測試卷(時間:40分鐘)一、我會選。(共60分,每題2分)學習了《小小工程師》單元后,小智對工程項目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周末,他和小伙伴一起到博物館參觀,了解工程方面的知識。博物館中展示了一些住房模型,小智了解到住房建造的主要過程,下列順序正確的是( )選址→設計→建造→驗收B. 設計→選址→建造→驗收C. 建造→設計→選址→驗收2. 看到“中國天眼”的模型,小智知道它由多個系統構成,以下不屬于“中國天眼”構成部分的是( )A. 主動反射面系統 B. 信號接收系統 C. 人員管理系統3. 關于工程和技術的關系,小智的理解正確的是( )A. 工程可以離開技術單獨存在B. 技術是工程實施的重要支撐,工程難題也推動技術發展C. 技術的發展與工程沒有關系4. 小智看到港珠澳大橋的介紹,它全長55千米,是集多種構造為一體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以下構造不包含的是( )A. 橋 B. 島 C. 壩5. 港珠澳大橋在建造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橋塔高度不符合香港機場要求,工程師們的解決辦法是( )A. 降低橋塔高度 B. 建立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 C. 改變機場航線6. 博物館中展示了不同形狀框架的承重與抗震能力對比實驗,小智發現( )框架在受到相同外力作用時更穩定,不易變形。A. 四邊形 B. 三角形 C. 五邊形7. 假如要設計一個塔臺模型,以下因素不需要考慮的是( )A. 塔臺的顏色 B. 建造地址 C. 塔臺高度8. 在制作塔臺模型時,為了使塔臺穩固,通常會( )A. 多使用四邊形結構 B. 多使用三角形結構 C. 隨意搭建結構9. 制作塔臺模型時,控制好立柱的高度且盡量等高,主要是為了( )A. 防止塔臺傾斜 B. 讓塔臺更美觀 C. 節省材料10. 小智知道在制作塔臺模型時,塔臺的接口處要固定牢固,同時還需要考慮( )A. 增加裝飾 B. 節省膠帶 C. 增加重量11. 塔臺模型完成后,需要進行測試。以下不屬于測試內容的是( )A. 測試塔臺的美觀程度B. 測試塔臺的頂端承重能力C. 測試塔臺的抗風能力12. 在測試塔臺模型的抗風能力時,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A. 用風扇模擬風,隨意調節風力大小B. 用風扇模擬風,保持相同的距離和風力大小進行測試C. 用自然風測試,不做任何控制13. 通過測試,發現塔臺模型高度太高,這對它的( )有一定影響。A. 承重能力 B. 抗風能力 C. 抗震能力14. 對塔臺模型進行評估和改進時,依據評估標準,需要開展( )A. 小組自我評估 B. 組間評估 C. 小組自我評估與組間評估15. 經過評估,如果發現塔臺模型底部重量較輕,不利于抗震,改進措施可以是( )A. 減少底部材料 B. 底部加重、變大 C. 減小底部面積16. 工程建設的基本步驟中,關鍵環節是( )A. 明確問題 B. 設計 C. 制作模型17. 制定塔臺競標書時,以下哪種方式不合適( )A. 只用文字描述,不畫圖B. 用畫圖、文字、標識、數字等多種形式C. 詳細且完整地呈現各項內容18. 塔臺的結構特點通常是( )A. 上大下小、上重下輕B. 上小下大、上輕下重C. 上下一樣大、一樣重19. 下列哪種抗震方式是在塔臺底部加入彈簧( )A. 耐震 B. 制震 C. 免震20. 工程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技術難關對技術發展的作用是( )A. 阻礙技術發展 B. 推動技術發展 C. 沒有影響21. 住房的基本系統中,與網絡系統有相互關系的是( )A. 供水系統 B. 供電系統 C. 排水系統22. 設計塔臺模型時,為了使塔臺能承受一定重量,應( )A. 減少三角形結構 B. 增加三角形結構 C. 增加四邊形結構23. 制作塔臺模型時,若發現設計方案存在問題,應該( )A. 按照原方案繼續制作B. 停止制作,重新設計方案C. 隨意修改方案24. 塔臺模型測試結束后,梳理問題時發現制作不夠精細,這對塔臺的( )有影響。A. 抗風能力 B. 抗震能力 C. 頂端承重能力25. 評估改進塔臺模型時,為了降低成本,應( )A. 減少多余的吸管和膠帶,減少材料損失B. 增加材料使用C. 更換更昂貴的材料26. 工程建設中,限制條件不包括( )A. 時間 B. 人員喜好 C. 可用材料27. 投標發布會上,表達自己創意與構想可以利用( )A. 唱歌、跳舞 B. 畫圖、文字 C. 游戲、表演28. 塔臺模型的抗風能力與( )有關。A. 塔臺的顏色 B. 塔臺的高度 C. 塔臺的制作材料29. 住房建設工程中,各個系統之間的關系是( )A. 相互獨立,互不影響B. 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相互協調C. 只有部分系統相互關聯30. 設計塔臺模型時,要達到堅固、美觀、價廉的平衡,關鍵在于( )A. 只注重堅固 B. 合理規劃和設計各項因素 C. 只注重美觀和價廉二、綜合探究與應用(共40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第(6)題填空7分)31.2004年,中國正式開啟探月工程,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在月球建立基地,不僅為了科學研究和月球資源利用開發,還可以作為深空探測中轉站。我國計劃在2035年左右建成月球基地。基地位置預計在月球南極,因為月球南北兩極地區也有極晝和極夜現象,會出現連續180天的光照期,能解決能源的需求。十幾年后,假如你是月球基地的設計師,請試著來回答下列問題吧!(1)探月工程是利用航天器對月球進行各種探測,我國的探月工程又稱為“嫦娥工程”。我們把月球作為宇宙空間探測的第一站,主要原因是月球( )。A.晝夜周期較長B.體積小,容易探測C.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D.有高真空、強輻射、微重力的環境(2)設計建造月球基地,需要考慮眾多因素。最核心的需求是( )。A.安全需求 B.成本需求 C.美觀需求 D.功能需求(3)飛船的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時,因摩擦產生高溫,返回艙的材料應格外重視( )。A.成本 B.隔熱 C.美觀 D.硬度(4)為了讓建筑更穩固,下列設計中最穩定的是( )。A.三角形結構 B.四邊形結構 C.五邊形結構 D.六邊形結構(5)研究表明月球表面地震活躍。為提高月球基地的抗震能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加大底部面積或加重底座重量B.基地底部加入彈簧,提高減震能力C.底部加入滾珠,提高避震能力D.以上都可以(6)月球基地中要設計建造住宅,因此需要大量的木材。這樣的材料準備合理嗎 請簡要說明理由: 。(7)如果在月球基地建設過程中,我們發現原來的設計有問題,應該( )。A.放棄建造B.仍按原設計建造C.根據工程實際需要,不用設計圖直接改建D.對原設計進行合理修改,再按新的設計建造(8)相比較而言,在月球上搬運建筑材料要比地球上省力許多,其主要原因是( )。A.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B.月球的自轉速度比地球慢得多C.月球上幾乎沒有空氣,空氣阻力小D.月球的質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9)月球基地選擇在月球南極,科研人員可在極晝時開展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 )。A.極晝期間,環境明亮視線好B.極晝期間,南極比其他地區氣溫高C.極晝期間,太陽能裝置才能有效發揮作用D.極晝期間,太陽風強烈,適合開展科學研究(10)把月球基地定在月球南極,是建造過程的選址環節,之后的建造順序正確的是( )。A.設計→建造→驗收與評估 B.建造→設計→驗收與評估C.驗收與評估→設計→建造 D.設計→驗收與評估→建造(11)月球兩極指向與地球大致相近,如下圖選項中,黑色長條部分表示太陽能電池板,箭頭表示面向太陽的方向。相對科學合理的角度應該是( )。A. B. C. D.(12)工程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成本預算,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統計材料的用量和價格 B.直接估計一個數值C.估計需要的人工和用時 D.和成員討論成本包含哪些內容參考答案一、我會選。(共60分,每題2分)一、我會選(共60分,每題2分)1. 答案:A解析:住房建造的正確流程為“選址→設計→建造→驗收”,選址是工程的基礎,設計需基于選址條件開展,建造完成后需驗收確保質量。答案:C解析:“中國天眼”(FAST)的核心系統包括主動反射面系統、信號接收系統,而“人員管理系統”不屬于其技術構成部分。答案:B解析:工程與技術相互依存,技術是工程實施的支撐(如港珠澳大橋的建造依賴橋梁技術),工程難題也推動技術發展(如航天工程推動材料技術進步)。答案:C解析:港珠澳大橋由“橋、島、隧道”組成,未包含“壩”(壩主要用于攔截水流,如水庫大壩)。答案:B解析:為解決橋塔高度與香港機場航線的沖突,工程師采用“海底隧道+跨海大橋”的組合方案,既保證通航又不影響航空安全。答案:B解析: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在受力時不易變形,而四邊形、五邊形等框架需額外加固才能穩定。答案:A解析:設計塔臺模型時,需考慮建造地址(地質條件)、塔臺高度(承重與抗風),但顏色屬于非功能性因素,可暫不考慮。答案:B解析:三角形結構穩定性強,制作塔臺時多使用三角形可增強穩固性,減少變形風險。答案:A解析:立柱高度一致可確保塔臺重心平衡,防止傾斜;美觀和節省材料是次要因素。答案:B解析:接口固定需牢固,但也要節省膠帶(成本控制),過度使用材料會增加重量且浪費資源。答案:A解析:塔臺測試重點在功能性(承重、抗風、抗震),美觀程度屬于附加評價,非核心測試內容。答案:B解析:抗風測試需控制變量,用風扇模擬風時應保持距離和風力一致,確保測試結果可比。答案:B解析:塔臺高度越高,重心越高,抗風能力越弱(風阻面積大且穩定性差),與承重、抗震無直接關聯。答案:D解析:評估改進需結合小組自評(自我檢查)和組間互評(多角度反饋),確保改進方向全面。答案:B解析:底部重量輕可通過“加重底座、增大底部面積”增強穩定性(類似高塔底部配重),減小面積會降低穩定性。答案:B解析:工程建設中,“設計”是關鍵環節,需綜合考慮需求、限制條件與技術可行性,指導后續制作。答案:A解析:塔臺競標書需用圖文結合、數字標注等多種形式清晰呈現方案,僅用文字描述易導致信息模糊。答案:B解析:塔臺結構多為“上小下大、上輕下重”(如埃菲爾鐵塔),這種設計可降低重心,增強穩定性。答案:C解析:在底部加入彈簧屬于“免震”技術,通過彈性裝置隔離震動;“耐震”依靠材料強度,“制震”通過阻尼器吸收能量。答案:B解析:工程難題(如深海探測的高壓環境)會推動技術創新(如抗壓材料研發),是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答案:B解析:網絡系統依賴供電系統運行(設備需電力),與供水、排水系統無直接關聯。答案:B解析:三角形結構可增強承重能力(力的分散效果好),四邊形結構需額外支撐才能承重。答案:B解析:若發現設計方案有問題,應停止制作并重新設計,盲目按原方案制作會導致模型不合格。答案:C解析:制作不精細(如接口松動)會直接影響頂端承重能力,抗風與抗震能力更多與結構設計相關。答案:A解析:降低成本需減少材料浪費(如多余吸管、膠帶),增加材料或更換昂貴材料會提高成本。答案:B解析:工程限制條件包括時間、可用材料、預算等,“人員喜好”屬于主觀因素,非核心限制。答案:B解析:投標發布會需用畫圖、文字等專業形式清晰表達創意,唱歌、跳舞或游戲無法準確傳遞技術方案。答案:B解析:塔臺抗風能力與高度(高度越高風阻越大)、材料強度相關,顏色不影響抗風性能。答案:B解析:住房工程各系統(水電、網絡、結構)相互關聯,需協調配合(如供電故障會影響網絡系統)。答案:B解析:平衡堅固、美觀、價廉的關鍵在于合理規劃設計(如用最少材料實現結構穩固,同時兼顧外觀),而非單一追求某一因素。綜合探究與應用(共40分)(1)答案:C解析: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探測難度相對較低,是宇宙探測的第一站。答案:D解析:月球基地的核心需求是“功能需求”(如科研、資源開發),安全、成本是附屬考量,美觀非必需。答案:B解析: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時摩擦生熱可達數千攝氏度,材料需具備優異的隔熱性能,防止艙內設備損壞。答案:A解析:三角形結構穩定性最強,在建筑中廣泛用于增強穩固性。答案:D解析: - 加大底部面積或加重底座可降低重心(A正確); - 加入彈簧(免震技術)可減震(B正確); - 加入滾珠(滑動支座)可減少震動傳遞(C正確); 因此以上做法均合理。答案:不合理。月球上沒有植被,無法自然生長木材,且從地球運輸木材成本極高,應采用月球本地材料(如巖石、土壤加工)或可重復利用的金屬、復合材料。答案:D解析:發現設計問題時,應合理修改設計圖后再建造,盲目放棄或不改設計會導致工程失敗。答案:A解析:月球引力約為地球的1/6,物體重量相應減小,因此搬運材料更省力。(9)答案:C解析:月球南極極晝期連續光照可充分利用太陽能發電,解決基地能源需求,是選址的核心原因。(10)答案:A解析:工程建造順序為“選址→設計→建造→驗收與評估”,設計是建造的前提,驗收需在建造完成后進行。(11)答案:需結合圖片分析(假設正確選項為太陽能板與陽光垂直的角度,如B選項)。解析:太陽能板面向太陽且與光線垂直時,能量吸收效率最高。(12)答案:B解析:成本預算需統計材料用量、價格及人工耗時,直接估計數值會導致預算不準確,不合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