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物質的變化與性質——九年級化學魯教版(2024)暑假作業◆ 基礎知識1.物理變化概念: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作物理變化。常伴隨的現象:物質的形狀、大小、位置、等發生變化2.化學變化概念: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作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象:改變顏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并且常伴隨能量變化。3.本質區別:變化時是否有新物質生成4.聯系: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5.化學性質: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6.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7.性質與用途的關系: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 預習自測模塊1.《天工開物》是古代重要科技著作,記載眾多工藝。下列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建造木舟 B.糧食釀酒 C.機杼織布 D.磨制石斧2.2025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片段一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采挖蓮藕 B.壓藕成泥 C.刻藕塑身 D.浴火重生3.詩詞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古詩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B.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4.下列發明或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糧食釀酒 B.鉆木取火C.甲骨刻字 D.陶瓷燒制5.廚房里發生的下列變化中,是物理變化的是( )A.水果腐爛 B.燃氣燃燒 C.菜刀生銹 D.開水沸騰6.“天工開物”意思是將自然力與人力互補,通過技術開發萬物。下列生產過程中,主要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A.沙里淘金 B.濕法煉銅 C.黏土燒瓷 D.糧食釀酒7.明代政治家、文學家于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千錘萬鑿出深山 B.烈火焚燒若等閑C.粉身碎骨渾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間8.下列變化中,與其他三項有本質區別的是( )A.石油的加熱煉制 B.食物的腐爛 C.農家肥的腐熟 D.動植物的呼吸9.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是同一個概念B.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C.化學變化的特征就是一定會有沉淀生成D.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了物質的性質10.過氧乙酸是一種較為廣泛使用的滅菌劑。下列屬于過氧乙酸化學性質的是( )A.有刺激性氣味 B.易溶于水 C.易揮發 D.易分解11.《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智慧結晶。書中記載“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體現了黃金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A.磁性 B.延展性 C.導電性 D.導熱性12.筆、墨、紙、硯并稱文房四寶,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質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可燃性 B.難溶于水 C.熔點高 D.常溫下呈固態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建造木舟,只是形狀的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糧食釀酒,發生了緩慢氧化,一定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機杼織布,只是形狀的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磨制石斧,只是形狀的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B。2.答案:D解析:A、挖蓮藕,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蓮藕壓成泥,只是形狀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刻刀塑肉身,只是形狀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浴火重生涉及物質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D。3.答案:B解析:A、“爆竹聲中一歲除”描述的是爆竹爆炸,該過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描述的是花朵化作春泥,發生緩慢氧化,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烈火焚燒若等閑”描述的是碳酸鈣的煅燒,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B。4.答案:C解析:A、糧食釀酒,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誤;B、鉆木取火,涉及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誤;C、甲骨刻字,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正確;D、陶瓷燒制,涉及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誤;故選:C。5.答案:D解析:A、水果腐爛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不符合題意;B、燃氣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不符合題意;C、菜刀生銹過程中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不符合題意;D、開水沸騰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符合題意。故選:D。6.答案:A解析:A、沙里淘金,通過物理方法(如密度差異)分離金和沙粒,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B、濕法煉銅將銅鹽中的銅置換出來,有新物質銅生成,發生化學變化;C、黏土燒瓷,有新物質生成,發生化學變化;D、糧食釀酒,有新物質酒精等生成,發生化學變化;故選:A。7.答案:A解析:A、“千錘萬鑿出深山”過程中,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改變,并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該選項符合題意;B、“烈火焚燒”過程中,涉及高溫煅燒石灰石的反應,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粉身碎骨”是指氧化鈣和水的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要留清白在人間”是指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8.答案:A解析:A、石油的加熱煉制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食物的腐爛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農家肥的腐熟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動植物呼吸是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A。9.答案:C解析: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不一定以沉淀形式。10.答案:D解析:A、有刺激性氣味,氣味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B、易溶于水,溶解性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C、易揮發,揮發性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D、易分解是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故選:D。11.答案:B解析:“每金七厘(很小的重量單位)造方寸(一寸見方,約為)金一千片”說明黃金可以被壓制成很薄的薄片,體現了黃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B正確。12.答案:A解析:熔點、溶解性以及物質的狀態都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物質的可燃性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