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科學七下期末復習專題卷八期末培優卷一、選擇題(共15題;共30分)1.下列圖示不屬于模型的是( )A.B.C. D.2.下列數軸中描述的信息正確的是( )A.氮的化合價B.相對分子質量C. 地殼中元素含量由低到高D.鐵的質量分數3. C-14除了可以在考古中測定年代,還可以檢測幽門螺桿菌。碳-14 是碳-12 的一種同位素,下列關于同位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碳-14 的核電荷數是6B.碳-14 和碳-12 的主要區別是中子數不同C.碳-14 和碳-12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位置D.碳-14和碳-12的化學性質不同,所以碳-14 能測年代而碳-12不能4.如圖表示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的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乙是玉米種子的剖面圖,是沿著圖丙中的A線剖開的B.菜豆種子的胚是由①②③④組成,由胚珠發育而來C.在種子萌發過程中,甲和乙中的②發育成根D.在圖乙上滴加碘液,⑥部分會變藍,說明⑥內含有淀粉5.下列關于生物的結構層次判斷正確的是( )A.熱水燙過的番茄表面撕下的一層“皮”屬于上皮組織B.獼猴桃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獼猴桃果實屬于營養器官C.被子植物的根與哺乳動物的心臟屬于同一結構層次D.人的肺與血液同屬于結締組織6.如圖為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搭載有棉花、油菜、馬鈴薯、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還有18毫升水、土壤和空氣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搭載的棉花種子長出了嫩芽,這種通過器官繁殖的方式屬于營養繁殖B.果蠅體表的堅硬的保護組織對其起防御、保護作用C.油菜通過莖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D.土壤的作用是為了供給種子萌發初期所需的營養7.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得出的結論中,錯誤的是( )A.①④屬于同種元素 B.②③④屬于離子C.⑤易失去電子成為陽離子 D.①⑤的結構不穩定8.早在公元前21世紀左右,我國勞動人民就掌握了青銅器鑄造技術。鑄造青銅器時,工匠將銅料加熱化為銅液注入模具,銅液在模具中冷卻成型,青銅器鑄造初步完成。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銅料化為銅液,屬于熔化現象 B.銅料化為銅液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C.銅液冷卻成型過程中需要放熱 D.模具中的銅液冷卻成青銅器后質量不變9.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科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對下列微觀圖示的理解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數目均發生改變B.反應物甲屬于化合物,乙屬于單質C.乙和丁組成元素相同,但化學性質不一樣D.生成物丙是由原子構成的10.某金屬元素只有一種化合價。已知它的氯化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它的氫氧化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N,則該金屬的化合價為( )A. B. C. D.11.“伐薪燒炭南山中”是白居易所寫的《賣炭翁》中的詩句,而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纖維的化學式可表示為(C6H10O5)n。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砍伐竹子、燒炭、竹炭凈化室內空氣都屬于物理變化B.竹炭的吸附性和可燃性都屬于竹炭的化學性質C.竹炭纖維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36:5:40D.每個(C6H10O5)n分子中含有5n個H2O分子12.小丁同學利用天平和瓶子(含蓋子)測量醬油的密度。其步驟:①用調好的天平測空瓶子的質量為m0;②將瓶子裝滿水,用天平測出瓶子和水的總質量為m1;③將水倒干凈,再將瓶子裝滿醬油,用天平測出瓶子和醬油的總質量為m2;則醬油的密度表達式(已知水的密度ρ水)( )A.ρ醬油= ρ水 B.ρ醬油= ρ水 C.ρ醬油= ρ水 D.ρ醬油= ρ水13.把盛有碎冰塊的大試管插入燒杯里的碎冰塊中,如圖所示,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慢慢加熱。當燒杯中的冰塊有大半熔化時,試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C.一點也不熔化 D.無法判斷14.如圖所示,在一只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水槽中,將另一只同樣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內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標準大氣壓下,當槽內水被加熱到沸騰時 ( )A.槽內甲、乙瓶內水溫都不能達到B.甲瓶內水沸騰,乙瓶內水不沸騰C.甲瓶內水不沸騰,乙瓶內水沸騰D.甲、 乙瓶中水都不沸騰15.小玲在嘉陵江邊撿到一塊會吸水的小石塊(吸水后體積不變),回到家她想測一下石頭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測出小石塊的質量是60g,再把它放到一個容積是370mL的容器里,然后緩慢地往容器里加水,直到水面剛好到達瓶口,一共加入了0.34kg的水,最后將小石塊從水中取出,將表面的水擦拭干,再測出它此時的質量是70g,則小石塊的密度是( )A. B.C. D.二、填空題(共9題;共27分)16.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填空。(1)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 (2)氦氣: 。(3)2個碳酸根離子: 。 (4) 硝酸銨: 。17. 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從一個細胞逐漸長大,生命發生著奇妙的變化,請根據圖中提示回答有關問題:(1)“我”的生命開始圖中的[A] (填名稱,下同)發育初期的營養由 提供。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適地生活在媽媽的子宮里,每時每刻,都能通過 從媽媽那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將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排入媽媽的血液中。(2)如圖模型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物質交換,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是()A.A可表示氧氣 B.B可表示母乳C.C可表示營養物質 D.D可表示二氧化碳18.選擇合適的觀察工具有利于我們更精確地感知事物的特征。(1)解剖桃花時,選用放大鏡觀察,圖甲中 (填序號)結構可能發育成種子。(2)黑根霉是一種腐生于面包、饅頭和米飯上的真菌。選用顯微鏡觀察,圖中⑤是 。19.(1)已知鐵的氧化物中通常只有+2、+3兩種化合價,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顯-2價,測得鐵的某種氧化物晶體的化學式為Fe23O25,則其中Fe2+、Fe3+的粒子個數比為 。(2)如圖所示是四位同學替4種元素進行的自我介紹,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上述4種元素的根本區別是 不同。(3)在一石灰石樣品中混有一些不含鈣元素的雜質,測定樣品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36%,則樣品中碳酸鈣(CaCO3)的質量分數為 。(4) 已知有Na2S、Na2SO3、Na2SO4三種物質的混合物100g,測得硫的質量分數為32%,則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質量為 。20.物態變化時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的間距會發生變化,如圖1;(1)我國古代就掌握了高超的鑄鐵技術,圖2是某環境下鑄造鐵器過程中鐵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根據圖像回答;①鐵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②整個過程,鐵的物質分子(原子)間距是如何變化的 (用“A”“B”“C排序”);(2)小明閱讀了關于水循環的材料,做出示意圖,則括號中的物態變化是:②為 。21.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在研究“溶液濃度的大小對植物吸水的影響”時,利用新鮮的蘿卜、濃鹽水、清水等實驗材料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1)觀察比較蘿卜條①→③的變化,可推測A燒杯盛放的可能是 ;觀察比較蘿卜條②→④的變化,可知因為蘿卜細胞液濃度大于B燒杯中液體的濃度,蘿卜細胞發生了 過程。(2)A燒杯中的蘿卜條發生的變化應是圖中的 (填“甲”或“乙”)。22.為獲得優質枇杷果實,須用科學的種植和管理方法。(1)種植枇杷理想的土壤是通氣、透水,同時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氣的體積比接近。按體積分數構建的土壤組成模型中,符合要求的是 (填寫字母)。(2)枇杷的果實膨大期應多施鉀肥、磷肥,下列復合肥中 肥效最佳(填序號)。①硝酸鉀[KNO3] ②磷酸二氫鉀[KH2PO4] ③磷酸一銨[NH4H2PO4](3)枇杷可用種子繁殖,而果農一般采用嫁接的方法來繁殖,這種繁殖方法的優點是 。23.如圖所示,體積相等的兩個實心均勻圓柱體,密度分別為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將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的質量恰好相等,則ρ甲 ρ乙.如果切掉部分的質量分別為△m甲、△m乙,則△m甲 △m乙. (均選填“>”、“=”或“<”)24.將質量為m、密度為ρ1的液體和質量為2m、密度為ρ2的液體均勻混合在一起,設混合后的總體積等于它們各自的體積之和,則該混合液的密度是 。三、實驗探究題(共5題;共32分)25.某項目化小組設計改進了電解水實驗(圖甲),將普通石墨電極改為多孔石墨電極。(1)將電極變成了多孔石墨的目的為 。(2)根據圖乙中電解水的微觀過程,補全方框內容。 。(3)檢驗電解過程中正極產生氣體的操作是 。(4)已知20℃時在同質量水中溶解的氧氣比氫氣多。最初的一段時間內,正極產生的氣體與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 1:2(填寫“>”或“<”),而電解時間更久之后兩者的體積比逐漸接近1: 2。26.科研人員在研究植物運輸無機鹽離子的途徑時做了如下實驗:實驗甲:將柳莖一段的韌皮部與木質部剝離分開,在兩者之間插入不透水的蠟紙,對照組則不插入蠟紙,在柳樹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無機鹽溶液,5 h后測定42K在柳莖各部分的分布(如圖所示)。實驗結果A:有蠟紙隔開的木質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韌皮部幾乎沒有42K。實驗結果B:在上一實驗枝條上韌皮部和木質部沒被剝離的部分,以及對照實驗中,韌皮部都有較多的42K。(1)試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對上述研究結果作出解釋。解釋結果A: ;解釋結果B: 。(2)實驗乙:將棉花一段莖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剝離分開,其間插入不透水的蠟紙(對照組不插入)。葉片施用含32P的無機鹽溶液。1 h后測定含32P的無機鹽的分布,結果有蠟紙隔開的韌皮部含大量32P,而木質部沒有32P。試根據實驗乙的結果得出結論: 。27.為了探究物質擴散快慢的影響因素,按如圖的方法往兩只燒杯中分別裝入熱水和冷水,用一只注射器慢慢將紅墨水注入兩杯水的底部,觀察發生的現象。(1)該實驗是為了研究 對液體擴散快慢的影響。(2)本實驗通過 來判斷物質擴散快慢。(3)該實驗中,只用一只注射器的優點是 。28.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為原子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小科同學在項目化學習中,使用若干輻射環磁體(如圖乙所示,兩個磁極分別位于內外兩環)、金屬板、橡皮筋等器材制作了一個演示模型,用以模擬α粒子散射的動態過程,演示模型的制作過程如下。①如圖甲所示,將長條金屬板彎折成環形(保留10cm的缺口),并固定在桌面上。②在環形金屬板中央放置一塊直徑5cm、重40g的輻射環磁體。③在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連接一段橡皮筋(圖中未畫出),用以向環內“發射α粒子”。根據演示模型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他的推測依據是 。(2)下列四個輻射環磁體中最適合用作模擬被發射的“α粒子”的是 ____(填字母編號)。A.直徑2cm、重5g、內環N極、外環S極 B.直徑5cm、重40g、內環S極、外環N極C.直徑2cm、重5g、內環S極、外環N極 D.直徑5cm、重40g、內環N極、外環 S極(3)小科同學通過環形金屬板的缺口處向內依次發射12顆“α粒子”,這些“α粒子”最終會吸附在環形金屬板上。在模擬實驗完成后,將環形金屬板展平,圖中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____(填字母編號,金屬板上的點代表被吸附的“α粒子”)。A. B.C. D.29.為了測量鵝卵石的密度,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將一個塑料杯漂浮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溢水杯的出水口處放置一個圓柱形容器,如圖甲。②將鵝卵石置于塑料杯中,穩定后測出溢出至圓柱形容器內水的深度為h1=10厘米,如圖乙。③將鵝卵石從杯中取出并投入到溢水杯中,將容器中的水緩慢倒入溢水杯直至剛好盛滿,并測出圓柱形容器中剩余水的深度h2=7.5厘米,如圖丙。(1)鵝卵石的密度ρ石= ;(取小數點后一位)(2)為了提高鵝卵石密度的測量精確度,以下方法中可行的有 ;(可多選)A.更換容積更小的溢水杯 B.更換橫截面積更小的圓柱形容器C.更換質量更大的塑料杯 D.用密度更小的液體替換水(3)小明將該方法用來測量液體密度,并將密度值直接標記在圓柱形容器壁上。具體做法:如圖丁,在塑料杯上標記規定體積V0的刻度線,將塑料杯漂浮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將不同密度的液體依次注入塑料杯中至V0的刻度線處,在容器內溢出的水面位置標記不同的密度值。試分析容器壁密度值刻度是否均勻并簡要說明理由: 。四、綜合題(共2題;共12分)30.有一只玻璃瓶、水和若干金屬圓珠,小科利用電子天平進行了以下測量:①測出空玻璃瓶的質量;②將空玻璃瓶裝滿水,測量總質量;③將空玻璃瓶裝入一些金屬圓珠,測量總質量;④將測量c中的瓶子灌水至瓶口,測量總質量。各測量數據見電子天平顯示的示數,請根據測量數據計算。(1)玻璃瓶的容積。(2)瓶中金屬圓珠的質量(3)金屬圓珠的密度31.春季是流感高發季節,奧司他韋作為抗流感藥物成為了家中的常備藥品。如圖是奧司他韋顆粒的相關信息,請計算:(1)奧司他韋中C、N元素的質量比為 。(2)156g奧司他韋中O元素的質量。(3)對1歲以上的兒童推薦按照下列“體重————劑量表”服用奧司他韋顆粒。體重 小于等于 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假如患病兒童的體重是20kg,在治療過程中,需每天服用奧司他韋顆粒2次,一個療程5天,那么該患兒一個療程共服用 包。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2.【答案】A3.【答案】D4.【答案】B5.【答案】C6.【答案】C7.【答案】B8.【答案】B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B16.【答案】(1)H2(2)He(3)2CO32-(4)NH4NO317.【答案】(1)受精卵;卵黃(細胞中的營養物質);胎盤和臍帶(2)B18.【答案】(1)①(2)孢子19.【答案】(1)19:4(2)質子數(3)90%(4)22g20.【答案】(1)晶體;ABCBA(2)凝華21.【答案】(1)濃鹽水;吸水(2)乙22.【答案】(1)C(2)②(3)繁殖速度快,且能保持親本的優良形狀。23.【答案】<;<24.【答案】25.【答案】(1)增大與水的接觸面積,加快電解水反應速率(2)(3)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與正極相連的玻璃管處.若木條復燃.則為02(4)<26.【答案】(1)根部吸收的無機鹽離子是通過木質部由下向上運輸的;無機鹽離子在莖中能從木質部橫向運輸到韌皮部(2)葉片所吸收的無機鹽離子是通過韌皮部向下運輸的27.【答案】(1)溫度(2)水都變紅色所用時間(3)控制變量,確保加入的紅墨水一樣28.【答案】(1)原子呈電中性;(2)C(3)D29.【答案】1.3g/cm3;BD;由知道,體積V一定,則液體密度越大,質量越大;將液體注入塑料杯中時,塑料杯受到的浮力增加溢出水的體積V=Sh則有圓柱形容器中液體的高度ρ水、S、V0一定,h與ρ液成正比,故刻度均勻。30.【答案】(1)解:將空玻璃瓶裝滿水,測量總質量m1=400g,瓶中水的質量m水=m1-m瓶=400g-100g=300g,那么瓶中水的體積,因瓶中裝滿水,則水的體積即為瓶子容積,即玻璃瓶的容積V=V水=300cm3。(2)解:空玻璃瓶裝入一些金屬圓珠,測量總質量m2=700g,則瓶中金屬圓珠的質量m圓珠=m2-m瓶=700g-100g=600g。(3)解:此時瓶中水的體積:,金屬圓珠的體積:V圓珠=V水-V水'=300cm3-200cm3=100cm3,金屬圓珠的密度:。31.【答案】(1)48:7(2)解:在C16H28N2O4中,答:156g奧司他韋中O元素的質量為32克。(3)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