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項強化卷(三)認識中國的區域-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題型(中圖版202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項強化卷(三)認識中國的區域-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題型(中圖版2024)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項強化卷(三)認識中國的區域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讀“北京中軸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北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正對稱,主要得益于( )
A.雨熱同期 B.平原廣闊 C.河流眾多 D.植被茂密
2.“北京中軸線”上最能反映北京悠久歷史的是( )
A.眾多的古代建筑 B.環形的分布格局
C.便捷的城市道路 D.優美的現代公園
3.“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將更加凸顯北京是全國的( )
A.政治中心 B.經濟中心 C.文化中心 D.科技創新中心
4.“北京中軸線”的申遺成功給北京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
①帶動文化產業發展②促進文化遺產保護,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③解決市區交通擁堵④喚起市民文化自信,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B 2.A 3.C 4.B
【解析】1.讀圖并根據所學分析可知,北京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平原廣闊的地形條件為城市進行方正對稱的平面布局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基礎,B正確;雨熱同期是北京的氣候特征,與城市平面布局的方正對稱無關,A錯誤;河流眾多可能會對城市布局產生分隔等影響,不利于形成方正對稱的布局,C錯誤;植被茂密主要影響生態環境等方面,和城市方正對稱的平面布局沒有直接聯系,D錯誤;故選B。
2.根據所學分析可知,“北京中軸線”上分布著眾多如故宮、天壇等古代建筑,這些古建筑歷史悠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最能反映北京悠久歷史,A正確;環形分布格局是城市交通等布局形式,不能直接體現歷史悠久,排除B;便捷城市道路是現代城市建設成果,與悠久歷史關聯不大,排除C;優美現代公園也是現代城市景觀打造,未體現與歷史相關,排除D;故選A。
3.讀題干分析可知,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建設的杰出范例,蘊含深厚文化底蘊;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凸顯北京在文化傳承、保護和展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職能,C正確;政治中心主要體現在國家政治決策等方面,排除A;北京不是全國經濟中心,排除B;科技創新中心強調科技研發創新等領域,排除D;故選C。
4.根據所學分析可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可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發展,如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等,①正確;能促進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吸引更多游客,推動旅游業發展,②正確;同時喚起市民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④正確;而中軸線申遺成功并不能直接解決市區交通擁堵問題,交通擁堵需通過交通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緩解,③錯誤;故選B。
成渝城市群以重慶、成都為中心,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2021年11月29日,在成渝經濟圈的框架下,四川省政府正式印發《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共同組成。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成渝經濟區所在地形區( )
A.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 B.主要屬于亞熱帶和暖溫帶
C.年降水總量在400mm以下 D.被稱為我國的“紫色盆地”
6.相對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優勢是( )
A.科技發達 B.資源豐富 C.工業發達 D.基礎雄厚
7.為了促進成都、德陽、眉山、資陽的同城化發展,應當( )
A.將產業向周邊城市遷移 B.平均分配各種自然資源
C.均衡合理布局高等院校 D.加快城際高速交通建設
8.在成都都市圈中,德陽的定位是( )
A.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能源 B.發展制造業和農副產品加工
C.強化資源保障和資金鏈 D.打造康養休閑生態環境城市
【答案】5.D 6.B 7.D 8.B
【解析】5.讀圖可知,成渝經濟區所在地形區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A錯誤。主要屬于亞熱帶,B錯誤。年降水總量在800mm以上,C錯誤。成渝經濟區所在地形區是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D正確。故選D。
6.相對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優勢是資源豐富,特別是天然氣和水能資源,B正確。科技發達、工業發達和基礎雄厚是長江三角洲的優勢,ACD錯誤。故選B。
7.為了促進成都、德陽、眉山、資陽的同城化發展,應當加快城際高速交通建設,促進交通的快捷化,實現“同城效應”,D正確。將產業向周邊城市遷移、平均分配各種自然資源、均衡合理布局高等院校都無助于成都、德陽、眉山、資陽的同城化發展,ABC錯誤。故選D。
8.在成都都市圈中,著力打造以成都為核心城市,以綿陽、德陽、樂山為區域中心城市,以眉山、遂寧、資陽、雅安為重要支撐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德陽的定位是發展制造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滿足成都都市圈的生活所需,B正確。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能源主要是成都,強化資源保障和資金鏈主要是綿陽、樂山等成都都市圈外圍的城市,打造康養休閑生態環境城市主要是眉山、遂寧、資陽、雅安等小城市,ACD錯誤,故選B。
黃土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堆積區。讀“黃土高原范圍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9.黃土高原( )
A.位于秦嶺以南,太行山以西 B.年降水量大于800mm
C.河流眾多,無結冰期 D.當地特色民居是窯洞
10.科學家對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釋,其中得到廣泛的認同是( )
A.水成說 B.冰川作用 C.流水侵蝕 D.風成說
11.黃土高原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
A.春旱嚴重 B.水土流失 C.洪澇頻繁 D.草場退化
12.下圖示意的黃土高原的各類地貌中,農業較發達、人口較集中的是( )
A.B.C. D.
【答案】9.D 10.D 11.B 12.A
【解析】9.讀圖可知,黃土高原位于秦嶺以北,太行山以西,冬季河流結冰,AC錯誤;降水量小于800mm,大部分位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B錯誤;當地特色民居是窯洞,D正確;綜上所述,ABC錯誤,故選:D。
10.科學家對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釋,其中得到廣泛的認同是風成說;其觀點認為強勁的西北風把中亞、蒙古高原及我國西北內陸的黃土物質吹到這里堆積形成。故選:D。
11.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黃土結構疏松,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容易遭受侵蝕,由于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黃土高原出現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形成了獨特的黃土塬、黃土梁、黃土等地貌類型,B正確;春旱在華北平原較嚴重,該地區洪澇災害不如水土流失嚴重,AC錯誤;草場退化是黃河上游的問題,D錯誤。故選:B。
12.圖示意的黃土高原的各類地貌中,A為黃土川,B為黃土塬,C為黃土峁,D為黃土梁;其中農業較發達、人口較集中的是黃土川上,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故選:A。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讀長江三角洲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3.下列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長江三角洲地區江海聯運,交通便利
B.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C.長江三角洲地區煤炭、石油等能源資源豐富
D.這里科技發達,人才集中
14.上海承辦進口博覽會的優勢條件不包括( )
A.水陸交通便利 B.廣闊的消費市場 C.礦產資源豐富 D.優越的地理位置
15.舉辦進口博覽會的積極意義包括( )
①有利于世界各國貿易合作 ②促進全球貿易發展和世界經濟增長 ③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6.為促進區域發展,該區域應( )
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②增加石化能源輸出 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④推進生態環境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3.C 14.C 15.D 16.C
【解析】13.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處江海交匯之地,交通便利,故A正確。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故B正確。長江三角洲煤炭、石油資源不豐富,故C錯誤。長江三角洲科技發達、人才集中,故D正確。根據題意,故選C。
14.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核心城市是上海,長江三角洲地區水陸交通便利,科技發達、人才稠密,廣闊的消費市場,經濟基礎雄厚,臨江面海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該地礦產資源不豐富,能源缺乏為不利條件,C符合題意,故選C。
15.舉辦進口博覽會有利于世界各國貿易交流合作;促進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增;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①②③正確,故選D。
16.為促進區域發展,該區域應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這里的石油資源需要輸入,故①③④正確,②錯誤,故選C。
香港作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支點與連接點,發揮著國際金融中心、世界航運物流中心、商貿中心的作用。圖1為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廣東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圖2為連接香港、澳門、珠海的港珠澳大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7.珠江三角洲地區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其有利條件是( )
①海陸交通便利 ②水熱充足,農業基礎好
③煤、鐵資源豐富 ④毗鄰港澳,鄰近東南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為發揮區域優勢,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充分合作,形成了獨特的“前店后廠”模式,在該合作中,港澳地區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
A.提供土地、勞力和產品,扮演“店”的角色
B.進行產品加工、制造、扮演“廠”的角色
C.對產品進行市場推廣和外銷,扮演“店”的角色
D.從事樣品制造和開發,扮演“廠”的角色
19.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經濟發展中存在優勢互補,下列不屬于香港優勢條件的是( )
A.發達的現代服務業 B.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資金
C.發達的現代制造業 D.完善的市場機制和管理經驗
20.港珠澳大橋建成后帶來的影響是( )
A.加速大灣區的區域融合,促進港澳旅游業的發展
B.受到地震等地質災害的影響,工程量大,成本高
C.促進港珠澳三地人口數量增加,緩解珠海交通運輸壓力
D.加快珠三角勞動力向香港流動
【答案】17.B 18.C 19.C 20.A
【解析】17.珠江三角洲有廣州、深圳等大型港口,海運發達,且陸路交通網密集,便于貨物運輸,符合外向型經濟需求。 水熱充足雖對農業有利,但外向型經濟側重工業和貿易,農業基礎并非核心條件。 煤鐵資源并非珠三角主要優勢,其資源儲量較少。 毗鄰港澳、鄰近東南亞的地緣優勢,利于吸引外資、開展貿易合作,是重要推動力。①④正確,②③錯誤。故選B。
18.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充分合作,形成了獨特的“前店后廠”模式,在該合作中,港澳地區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從事樣品制造和開發,對產品進行市場推廣和外銷,扮演“店”的角色,C正確,珠江三角洲主要扮演的角色是提供土地、勞力和產品,進行產品加工、制造,扮演“廠”的角色,ABD錯誤。故選C。
19.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經濟發展中存在優勢互補,香港為發達地區,不具備發達的現代制造業,C符合題意;香港擁有發達的現代服務業、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資金、完善的市場機制和管理經驗;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20.港珠澳大橋建成后,有利于加速大灣區的區域融合,促進港澳旅游業的發展,A正確;港珠澳大橋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位于亞歐板塊內部,地震等地質災害較少,B錯誤; 港珠澳大橋建成,有利于促進港珠澳三地人口流動,但不會促進人口數量增加,C錯誤;香港是特別行政區,有一定的限制,港珠澳大橋建成,不能加快珠三角勞動力向香港流動,D錯誤。故選A。
材料一:在2024年元宵節到來的前一日,我國東部戰區發布重磅海報《回家》,喊臺灣回歸祖國的懷抱。
材料二: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提出2035年以前將建成直達臺灣省的高鐵線路。目前,京臺高鐵大陸段已建成通車。
材料三:下左圖為京臺高鐵線路示意圖,下圖中為臺灣省簡圖。下圖右臺灣觀光品牌“亞洲之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1.“亞洲之心”中的地理事物,與其所反映的臺灣省特征對應正確的是( )
A.臺北故宮博物院——建筑風格與祖國大陸文化同宗同源
B.高山族頭飾——我國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
C.包子——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
D.茶——四面環海,全部位于熱帶
22.下列有關臺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以平原為主 B.居民以高山族為主,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C.東部降水少于西部 D.臺灣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區
23.下列關于臺灣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風景名勝很多,如日月潭和武夷山
B.省內鐵路設施成環島狀分布
C.臺灣因盛產菠蘿、荔枝、芒果等溫帶水果,被稱為“水果之鄉”
D.北回歸線穿過其北部,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24.對臺灣省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是( )
A.寒潮和暴風雪 B.干旱和沙塵暴 C.低溫和霜凍 D.地震和臺風
25.京臺高鐵建設的意義是( )
A.促進沿線礦產資源開發 B.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人員往來
C.可以取代海洋運輸 D.緩解東西交通運輸緊張狀況
【答案】21.A 22.D 23.B 24.D 25.B
【解析】21.臺北故宮的建筑風格完全復制自北京故宮,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宮殿建筑,因此與祖國大陸文化同宗同源,A正確;我國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云南省,B錯誤;臺灣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C錯誤;臺灣四面環海,但只有北回歸線以南部分位于熱帶,D錯誤。故選A。
22.臺灣地形以山地為主,居民以漢族為主,漢族占臺灣總人口的97%,AB錯誤;臺灣島東部位于迎風坡,西部位于背風坡,東部降水多于西部,C錯誤;臺灣島中東部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西部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區,D正確。故選D。
23.臺灣風景名勝很多,如日月潭、玉山等,武夷山不位于臺灣省,A錯誤;臺灣島中東部以山地為主,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受其影響,島內鐵路設施成環島狀分布,B正確;臺灣因盛產菠蘿、荔枝、芒果等熱帶、亞熱帶水果,被稱為“水果之鄉”,C錯誤;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D錯誤。故選B。
24.臺灣省位于亞熱帶和熱帶,且遠離冬季風的發源地,不可能受到寒潮、暴風雪、低溫和霜凍的影響,AC錯誤;臺灣省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豐沛,植被覆蓋率高,發生干旱的概率較小,不可能發生沙塵暴,B錯誤;臺灣位于板塊交界處,且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容易發生地震,受臺風影響較大,D正確。故選D。
25.“京臺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主通道之一,也是國家加速推進兩岸最終實現統一的民心計劃工程,具有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人員往來的重要意義,對促進沿線礦產資源開發影響不大,A錯誤,B正確;京臺高鐵不能取代海洋運輸,C錯誤;不能緩解東西交通運輸緊張狀況,D錯誤。故選B。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解答題
26.“鏈接世界,共創未來”,11月2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層出不窮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見證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活力。圖1為北京市地圖,圖2為北京市氣溫年變化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從圖1中可看出,河流流向大致是 。圖中的運河為 運河。
(2)讀圖2,北京的氣候類型是 ,地處 平原西北部,利于小麥、玉米等作物生長。
(3)北京是京津唐工業基地的核心城市,該工業基地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 。(任答兩點)
(4)此次活動體現了北京的城市職能中的 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也都在北京,說明北京是全國的 中心。
(5)北京是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其中你最想參觀的是 ,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選填字母)。
①在歷史性建筑中建酒店、賓館等,大力發展旅游業
②在世界文化遺產周圍禁止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
③控制工業污染對歷史性建筑物的侵蝕
④修舊如舊,避免維修過程中修繕性的破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6.(1)自西北向東南 京杭
(2)溫帶季風氣候 華北
(3)交通便利 科技發達(人才眾多、勞動力充足)
(4)國際交往中心 文化
(5)故宮(長城、天壇、頤和園、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明十三陵) D
【解析】26.本題以北京市地圖、北京市氣溫年變化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為材料,涉及北京市河流、地形、農作物和城市職能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能力,涉及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素養。
(1)北京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故河流大致自西北向東南流,圖中所示的運河是京杭運河。
(2)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可判斷,北京的氣候特點是雨熱同期,且最冷月在0℃以下,故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其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部,適宜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
(3)北京交通便利、市場廣闊、科技力量雄厚、人才集中等,故北京是京津唐工業基地的核心城市, 且有利于工業發展。
(4)博覽會議的召開,體現了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知名高校云集,說明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
(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在世界文化遺產周圍禁止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控制工業污染對歷史性建筑物的侵蝕以及修舊如舊,避免維修過程中修繕性的破壞等,而在歷史性建筑中建酒店、賓館等,大力發展旅游業會使古建筑受到破壞。綜上所述,②③④正確,故選D。
27.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學習完黃土高原的相關內容后,對黃土高原環境治理產生了濃厚興趣,利用暑假時間前往黃土高原的治理典范——陜西省榆林市高西溝村進行研學考察。圖左為黃土高原簡圖,圖右為高西溝村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地理環境識概況】
(1)高西溝村位于黃土高原北部,地處黃河中游,該河段含沙量 (填“大”或“小”)。
(2)曾經的高西溝村 問題嚴重,這是由于該地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帶,降水集中在 季,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
【改善生態奔小康】
高西溝村曾是陜北典型的“無人、無草、無樹”貧困小山村。20世紀50年代開始,高西溝村摸索出“三三制”,即田地、林地、草地各占三分之一的治理模式,將一個窮山溝治理成山清水秀的“陜北好江南”。
(3)簡要分析高西溝村變為“陜北好江南”采取的措施,并完成下圖.
A: ;B: ;C: .
【創新模式謀出路】
高西溝村后來在“三三制”基礎上采取“三二一”,即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的用地模式,利用培育有機蘋果,打響山地蘋果品牌,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性循環之路。
(4)結合材料信息,分析高西溝村創新的“三二一”模式為當地帶來的積極影響。(列舉兩點)
【答案】27.(1)大
(2)水土流失 夏
(3)修梯田 打壩淤地 植樹種草
(4)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改善了該村的生態環境;加大了林業、畜牧業發展力度,進一步增加了經濟收入;減弱了水土流失,提高了耕地的產量。
【解析】27.本大題以黃土高原簡圖和高西溝村氣候資料圖為材料,設置4道小題,涉及黃土高原的概況、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1)讀圖分析,高西溝村位于黃土高原北部,位于黃河河口到桃花峪之間的中游河段,水土流失嚴重,該河段含沙量大。
(2)讀圖分析,高西溝村位于黃土高原,該地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帶,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因此高西溝村水土流失問題嚴重。
(3)讀圖結合所學知識,高西溝村水土流失問題嚴重,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可以在黃土塬營造護田林網、發展生態農業;在緩坡處修梯田,植樹種草;可以在陡坡植樹種草;在溝谷打壩淤地。
(4)根據材料分析,高西溝村創新的“三二一”模式是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的模式,即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改善了該村的生態環境;加大了林業、畜牧業發展力度,進一步增加了經濟收入;減弱了水土流失,提高了耕地的產量。
28.讀長江流域、長江三角洲地區及長江三角洲地區某地多年平均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源于 山脈,注入 海;長江的流向可以反映我國的地勢特征是 。
(2)長江水能資源豐富,三峽、葛洲壩等大型水利樞紐集中分布在 游河段。
(3)河流的水文特征影響其航運價值。試從水量和結冰期兩個方面分析長江航運價值高,被譽為“黃金水道”的原因: 。
(4)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其核心城市是 。
(5)長江三角洲地區水鄉風貌別具特色,這里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 ,形成了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這里的水鄉風光與當地氣候密切相關,據圖分析,這里的氣候特點是 。
【答案】28.(1)唐古拉 東 西高東低
(2)上
(3)水量大、無結冰期
(4)上海
(5)周莊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降水充沛。
【解析】28.本題以長江為材料,涉及長江的概況、水能開發、航運、長江三角洲的城市及氣候類型等知識點,考查學生對我國長江的掌握程度。
(1)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受地勢影響,自西向東注入東海,是我國第一長河。俗話說“水往低處流”,長江的流向可以反映我國的地勢特征是西高東低。
(2)由圖可知,長江干流水電站及水利樞紐主要分布在長江上游河段,這些地區位于階梯交界處,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
(3)由圖可知,長江下游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冬季溫和,降水豐沛,匯集多條支流和眾多湖泊,水量大,終年無結冰期,航運價值高,有“黃金水道”稱號。
(4)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其核心城市是上海,是我國的超大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5)長江三角洲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豐富,地勢低洼,形成了許多“水鄉”風光,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是周莊。周莊位于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是中國著名的水鄉古鎮之一,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和獨特的水鄉風貌而聞名,形成了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這里的氣候特點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表現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降水充沛。
29.讀“臺灣省示意圖”及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臺灣省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經濟發展迅速,在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1)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 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西隔 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2)臺灣島地形以 為主,山脈集中分布在島嶼的 部和東部,平原主要分布在 部沿海地區。
(3)臺灣島屬于 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因盛產 (農產品),有“海上米倉”之稱。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臺灣省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優勢條件。(至少答兩點)
(5)臺灣島的鐵路分布呈環狀,主要原因是什么?
(6)從歷史、文化等方面舉例說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少答一點)
【答案】29.(1)釣魚 臺灣
(2)山地 中 西
(3)亞熱帶季風 水稻
(4)科技力量雄厚;擁有大量高素質人才;政策支持;交通便利等。(任答兩點即可)
(5)臺灣島中部多山地,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人口和城市也主要集中在沿海,鐵路呈環狀分布便于連接各城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6)歷史方面:三國時期,孫權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文化方面:臺灣省的居民以漢族為主,通用閩南語、客家話等方言,傳統習俗與福建等地相似,如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相同。
【解析】29.本大題以臺灣省示意圖為材料,涉及臺灣的位置、氣候、地形及交通等相關內容,主要考查學生的只是掌握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由圖可知,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部,東臨太平洋,主要包括臺灣島及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島嶼,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
(2)讀圖結合圖例可知,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是臺灣省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區。
(3)由圖可知,北回歸線穿過臺灣的中南部,主要屬于亞熱帶和熱帶,氣候以熱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長,有“海上米倉”之稱。
(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臺灣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優勢條件科技人才眾多、資金充足,政策支持、交通便利等方面有優勢。
(5)讀圖結合圖例可知,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人口和城市也主要集中在沿海,鐵路呈環狀分布便于連接各城市,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6)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時期,孫權派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文化方面:臺灣省的居民以漢族為主,通用閩南語、客家話、信奉媽祖等,傳統習俗與福建等地相似,如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相同,都能證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項強化卷(三)認識中國的區域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讀“北京中軸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北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正對稱,主要得益于( )
A.雨熱同期 B.平原廣闊 C.河流眾多 D.植被茂密
2.“北京中軸線”上最能反映北京悠久歷史的是( )
A.眾多的古代建筑 B.環形的分布格局
C.便捷的城市道路 D.優美的現代公園
3.“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將更加凸顯北京是全國的( )
A.政治中心 B.經濟中心 C.文化中心 D.科技創新中心
4.“北京中軸線”的申遺成功給北京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
①帶動文化產業發展②促進文化遺產保護,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③解決市區交通擁堵④喚起市民文化自信,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成渝城市群以重慶、成都為中心,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2021年11月29日,在成渝經濟圈的框架下,四川省政府正式印發《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共同組成。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成渝經濟區所在地形區( )
A.位于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 B.主要屬于亞熱帶和暖溫帶
C.年降水總量在400mm以下 D.被稱為我國的“紫色盆地”
6.相對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優勢是( )
A.科技發達 B.資源豐富 C.工業發達 D.基礎雄厚
7.為了促進成都、德陽、眉山、資陽的同城化發展,應當( )
A.將產業向周邊城市遷移 B.平均分配各種自然資源
C.均衡合理布局高等院校 D.加快城際高速交通建設
8.在成都都市圈中,德陽的定位是( )
A.發展高新技術和新能源 B.發展制造業和農副產品加工
C.強化資源保障和資金鏈 D.打造康養休閑生態環境城市
黃土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堆積區。讀“黃土高原范圍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9.黃土高原( )
A.位于秦嶺以南,太行山以西 B.年降水量大于800mm
C.河流眾多,無結冰期 D.當地特色民居是窯洞
10.科學家對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提出很多解釋,其中得到廣泛的認同是( )
A.水成說 B.冰川作用 C.流水侵蝕 D.風成說
11.黃土高原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
A.春旱嚴重 B.水土流失 C.洪澇頻繁 D.草場退化
12.下圖示意的黃土高原的各類地貌中,農業較發達、人口較集中的是( )
A.B.C. D.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讀長江三角洲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3.下列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長江三角洲地區江海聯運,交通便利
B.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C.長江三角洲地區煤炭、石油等能源資源豐富
D.這里科技發達,人才集中
14.上海承辦進口博覽會的優勢條件不包括( )
A.水陸交通便利 B.廣闊的消費市場 C.礦產資源豐富 D.優越的地理位置
15.舉辦進口博覽會的積極意義包括( )
①有利于世界各國貿易合作 ②促進全球貿易發展和世界經濟增長 ③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6.為促進區域發展,該區域應( )
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②增加石化能源輸出 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④推進生態環境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香港作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支點與連接點,發揮著國際金融中心、世界航運物流中心、商貿中心的作用。圖1為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廣東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圖2為連接香港、澳門、珠海的港珠澳大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7.珠江三角洲地區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其有利條件是( )
①海陸交通便利 ②水熱充足,農業基礎好
③煤、鐵資源豐富 ④毗鄰港澳,鄰近東南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為發揮區域優勢,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充分合作,形成了獨特的“前店后廠”模式,在該合作中,港澳地區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
A.提供土地、勞力和產品,扮演“店”的角色
B.進行產品加工、制造、扮演“廠”的角色
C.對產品進行市場推廣和外銷,扮演“店”的角色
D.從事樣品制造和開發,扮演“廠”的角色
19.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經濟發展中存在優勢互補,下列不屬于香港優勢條件的是( )
A.發達的現代服務業 B.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資金
C.發達的現代制造業 D.完善的市場機制和管理經驗
20.港珠澳大橋建成后帶來的影響是( )
A.加速大灣區的區域融合,促進港澳旅游業的發展
B.受到地震等地質災害的影響,工程量大,成本高
C.促進港珠澳三地人口數量增加,緩解珠海交通運輸壓力
D.加快珠三角勞動力向香港流動
材料一:在2024年元宵節到來的前一日,我國東部戰區發布重磅海報《回家》,喊臺灣回歸祖國的懷抱。
材料二: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提出2035年以前將建成直達臺灣省的高鐵線路。目前,京臺高鐵大陸段已建成通車。
材料三:下左圖為京臺高鐵線路示意圖,下圖中為臺灣省簡圖。下圖右臺灣觀光品牌“亞洲之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1.“亞洲之心”中的地理事物,與其所反映的臺灣省特征對應正確的是( )
A.臺北故宮博物院——建筑風格與祖國大陸文化同宗同源
B.高山族頭飾——我國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
C.包子——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
D.茶——四面環海,全部位于熱帶
22.下列有關臺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以平原為主 B.居民以高山族為主,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C.東部降水少于西部 D.臺灣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區
23.下列關于臺灣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風景名勝很多,如日月潭和武夷山
B.省內鐵路設施成環島狀分布
C.臺灣因盛產菠蘿、荔枝、芒果等溫帶水果,被稱為“水果之鄉”
D.北回歸線穿過其北部,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24.對臺灣省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是( )
A.寒潮和暴風雪 B.干旱和沙塵暴 C.低溫和霜凍 D.地震和臺風
25.京臺高鐵建設的意義是( )
A.促進沿線礦產資源開發 B.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人員往來
C.可以取代海洋運輸 D.緩解東西交通運輸緊張狀況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解答題
26.“鏈接世界,共創未來”,11月26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層出不窮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見證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活力。圖1為北京市地圖,圖2為北京市氣溫年變化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從圖1中可看出,河流流向大致是 。圖中的運河為 運河。
(2)讀圖2,北京的氣候類型是 ,地處 平原西北部,利于小麥、玉米等作物生長。
(3)北京是京津唐工業基地的核心城市,該工業基地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 。(任答兩點)
(4)此次活動體現了北京的城市職能中的 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也都在北京,說明北京是全國的 中心。
(5)北京是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其中你最想參觀的是 ,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有 (選填字母)。
①在歷史性建筑中建酒店、賓館等,大力發展旅游業
②在世界文化遺產周圍禁止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
③控制工業污染對歷史性建筑物的侵蝕
④修舊如舊,避免維修過程中修繕性的破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學習完黃土高原的相關內容后,對黃土高原環境治理產生了濃厚興趣,利用暑假時間前往黃土高原的治理典范——陜西省榆林市高西溝村進行研學考察。圖左為黃土高原簡圖,圖右為高西溝村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地理環境識概況】
(1)高西溝村位于黃土高原北部,地處黃河中游,該河段含沙量 (填“大”或“小”)。
(2)曾經的高西溝村 問題嚴重,這是由于該地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帶,降水集中在 季,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
【改善生態奔小康】
高西溝村曾是陜北典型的“無人、無草、無樹”貧困小山村。20世紀50年代開始,高西溝村摸索出“三三制”,即田地、林地、草地各占三分之一的治理模式,將一個窮山溝治理成山清水秀的“陜北好江南”。
(3)簡要分析高西溝村變為“陜北好江南”采取的措施,并完成下圖.
A: ;B: ;C: .
【創新模式謀出路】
高西溝村后來在“三三制”基礎上采取“三二一”,即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的用地模式,利用培育有機蘋果,打響山地蘋果品牌,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性循環之路。
(4)結合材料信息,分析高西溝村創新的“三二一”模式為當地帶來的積極影響。(列舉兩點)
28.讀長江流域、長江三角洲地區及長江三角洲地區某地多年平均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源于 山脈,注入 海;長江的流向可以反映我國的地勢特征是 。
(2)長江水能資源豐富,三峽、葛洲壩等大型水利樞紐集中分布在 游河段。
(3)河流的水文特征影響其航運價值。試從水量和結冰期兩個方面分析長江航運價值高,被譽為“黃金水道”的原因: 。
(4)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其核心城市是 。
(5)長江三角洲地區水鄉風貌別具特色,這里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 ,形成了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這里的水鄉風光與當地氣候密切相關,據圖分析,這里的氣候特點是 。
29.讀“臺灣省示意圖”及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臺灣省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經濟發展迅速,在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1)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 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西隔 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2)臺灣島地形以 為主,山脈集中分布在島嶼的 部和東部,平原主要分布在 部沿海地區。
(3)臺灣島屬于 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因盛產 (農產品),有“海上米倉”之稱。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臺灣省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優勢條件。(至少答兩點)
(5)臺灣島的鐵路分布呈環狀,主要原因是什么?
(6)從歷史、文化等方面舉例說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少答一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连云港市| 阜城县| 安新县| 松原市| 陵川县| 雷山县| 安平县| 谢通门县| 济南市| 郴州市| 高邑县| 固阳县| 富源县| 亳州市| 昭觉县| 嵊州市| 肇庆市| 阿坝县| 定边县| 耿马| 阳曲县| 乡宁县| 商洛市| 察隅县| 定日县| 达日县| 通许县| 进贤县| 库尔勒市| 大名县| 巍山| 鄂温| 金山区| 昆明市| 永清县| 木兰县| 荥经县| 商南县| 金塔县|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