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情境化】期末臨考押題卷(三)-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題型(中圖版202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情境化】期末臨考押題卷(三)-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題型(中圖版2024)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期末臨考押題卷(三)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通水10周年。10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過767億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過1.85億。讀南水北調東線線路圖,完成下面小題。
1.南水北調產生的積極影響有( )
①工程建設和運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②減輕了黃河上游水土流失狀況,改善了生態環境
③為居民提供質優水源,改善了沿線居民的生活質量
④華北地區用水緊張狀況已全部解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關于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已有河道送水,工程量較小 B.地勢南高北低,水能自流
C.冬季降水少,調水量最大 D.起點位于江蘇省行政中心揚州
為確保糧食安全,必須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圖為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3.據圖可知,我國土地資源分布特點為( )
A.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地區 B.林地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區的山區
C.旱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區 D.水田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區
4.為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加強監管,嚴禁亂占耕地②所有林地“退林還耕”③合理用地,實行土地休耕④禁止亂排污水破壞耕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5年總臺央視春晚舞臺上科技元素滿滿,其中最吸睛的是人型機器人扭秧歌。人工智能(AI)正在賦能千行百業。讀人形機器人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5.目前,最有可能實現,人形機器人替代的領域有( )
①汽車裝配②飯店送餐③災后救援④科技創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國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有利于( )
A.增加能源消耗 B.解決就業問題 C.解決環境問題 D.提高工作效率
全球最大的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號”,以“船載艙養”模式達到仿野生海產養殖的標準。如圖示意“國信1號”游弋路線。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7.“國信1號”養殖模式得益于我國( )
A.陸上國界線長,陸地面積廣闊 B.南北跨緯度廣,領海面積遼闊
C.跨寒溫熱三帶,生物資源豐富 D.東西跨經度廣,降水量差異大
8.每年5月初至9月中旬,我國實行海洋伏季休漁,其主要目的是( )
A.保護漁業資源 B.維護海洋權益 C.發展海洋旅游 D.減少海洋污染
國家地理標志“太行屋脊”位于林州市石板巖鎮西北部的大垴村,盤山公路似玉帶環繞,彎彎相連(下圖左)。太原天龍山旅游公路,因其一段高架橋熱爆網絡,三層設計的回旋式高架橋聳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過山車”(下圖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影響圖中兩條公路走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都是( )
A.氣候 B.河流 C.植被 D.地形
10.相比高速鐵路而言,山區交通運輸線首選公路,主要是因為公路( )
A.運輸成本低 B.運輸量大,安全性較高
C.運輸速度快 D.建造難度小,機動靈活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宛如一顆驟然升起的耀眼星辰,強勢斬獲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在觀眾心底鐫刻下難以磨滅的印記。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1.電影中哪吒在海底龍宮發現古代陸生動物化石,說明此處曾發生( )
A.火山噴發 B.海平面上升 C.海洋污染加劇 D.冰川融化
12.哪吒鬧海,與東海龍王大戰時,電閃雷鳴,狂風驟雨。這種天氣容易形成的自然災害是( )
A.干旱 B.洪澇 C.火山 D.地震
北京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北京某中學開展主題為“走進中軸線”的調研活動。下圖為同學們手繪的北京中軸線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北京中軸線附近有許多文化場館,體現了北京的城市職能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國際交往中心 D.科技創新中心
14.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對北京的意義有( )
①帶動文化產業發展②改變城市發展格局③利于文化遺產保護④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地貌千姿百態,地域文化豐富多樣,生態環境日益改善。讀黃土高原范圍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5.“風成說”觀點認為黃土是風吹來的。下列不能證明“風成說”的是( )
A.黃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各種地形上 B.自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
C.黃土的礦物成分和下面的基巖成分不同 D.黃土高原地表形成不同地貌景觀
16.黃土高原充分利用其優勢資源,發展成了國家重要的( )
A.商品糧食基地 B.鋼鐵工業基地 C.能源基地 D.新興工業基地
良渚古城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是世界文明瑰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下圖示意良渚古城位置和景觀。完成下面小題。
17.對良渚古城所在地景觀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千里冰封展北國 B.碧水青山映翠竹 C.戈壁黃沙連天際 D.雪山巍峨聳云霄
18.良渚古城發展旅游業的人文優勢是( )
①毗鄰東南亞,華人華僑眾多②位于長三角地區,地形平坦氣候適宜
③世界文化遺產,景區知名度高④位于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客源眾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協同發展戰略旨在通過區域合作,實現兩地經濟的優勢互補、聯動發展。讀“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協同發展局部地區簡圖”,完成下面小題。
19.兩區協同發展的產業不包括
A.高新技術產業 B.交通運輸產業 C.旅游與休閑產業 D.重型工業制造
20.兩區協同發展中,海南省在提供農產品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 )
A.先進的農業科技 B.廣泛的國際合作網絡
C.熱帶農產品種類多、產量大 D.高效的農業管理與市場推廣機制
讀臺灣島地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1.“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那頭”主要指的是( )
A.臺灣 B.福建 C.廣東 D.浙江
22.有關臺灣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全部位于熱帶 B.位于釣魚島的東北方向
C.東臨東海 D.臺灣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
23.臺灣的美譽及其原因對應正確的是( )
A.東方甜島——盛產蘋果 B.海上米倉——小麥產量高
C.植物王國——樹種豐富 D.水果之鄉——眾多水果的原產地
24.關于臺灣島自然地理狀況敘述正確的是( )
A.受地形影響,東部降水豐富 B.受地勢影響,河流流速較慢
C.受緯度影響,北部河流有結冰期 D.受海陸位置影響,西部降水稀少
25.關于臺灣經濟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20世紀50年代,經濟以工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
B.20世紀60年代開始形成“出口—加工—進口”型經濟
C.20世紀90年代開始,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D.最大的貿易伙伴是美國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解答題
26.讀南水北調工程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耕地資源北方較南方 (多/少),水資源北方較南方 (多/少)。水土資源不匹配。
(2)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 水系豐富的水資源,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 、 地區。
(3)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3條調水路線,其中施工難度最小的是 線。請簡述原因 。
(4)影響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是 (氣溫/降水)。
(5)有專家認為,跨流域調水并不能徹底解決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你認為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請提出一條。
2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年以來,工業發展已經有一定的規模。讀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反映了我國工業分布的基本格局:東部沿海工業中心 ,中部 ,西部較少,分布 。
(2)②③均是我國綜合性工業基地,連接兩工業基地的鐵路干線是 。
(3)①工業基地的名稱是 ,由圖可知,該地的工業結構以 (輕/重)工業為主,④是 。④工業基地發展的制約條件是 。
(4)②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之一,這里有中國首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該開發區發展的首要條件是 。
(5)結合所學知識,據圖分析中國四大基地發展工業的共同優勢條件是 。(至少兩條)
28.黃土高原自實施一系列生態工程以來,主色調實現了由“黃色”向“綠色”的轉變。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日益富足。下圖為黃土高原簡圖和延安農業用地面積變化統計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黃土高原地處我國半濕潤區與 區的過渡地帶,生態環境脆弱。
(2)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黃土高原出現的主要生態問題是 ,導致地表支離破碎、千溝萬壑。
(3)為修復生態,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們摸索出許多成功經驗,結合所學知識補充思維導圖。
① ②
(4)延安是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成功典范。20多年來,延安的草地和 面積增加,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5)傳統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關系密切。說出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并說明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29.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簡圖,完成下列問題。
【自然環境】
(1)粵港澳大灣區瀕臨 海,交通便利。
(2)粵港澳大灣區由位于珠江口東西兩側的A 和B 以及位于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等9市組成。
【優勢互補】
粵港澳大灣區發揮香港、澳門創新研發能力強、運營總部密集以及祖國內地產業鏈齊全的優勢,打造深度合作平臺,努力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3)請將下列港澳和祖國內地的優勢分別填在相應的橫線上。(多項選擇)
①豐富的資源 ②產業鏈齊全 ③發達的金融貿易 ④科研創新能力強
A B
(4)試說出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我國重要外向型工業基地的優勢條件。(任答一點)
【城市互通】
港珠澳大橋通車后,粵港澳大灣區互融互通,從香港駕車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鐘左右,香港往來廣州縮短至1小時以內,“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5)港珠澳大橋建設帶來的積極影響是( )
①極大縮短三地交通運輸時間 ②促進港澳地區的長期繁榮穩定
③加強港珠澳區域間的經濟合作 ④有利于珠江口水域的漁業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期末臨考押題卷(三)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通水10周年。10年來,工程累計調水超過767億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過1.85億。讀南水北調東線線路圖,完成下面小題。
1.南水北調產生的積極影響有( )
①工程建設和運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②減輕了黃河上游水土流失狀況,改善了生態環境
③為居民提供質優水源,改善了沿線居民的生活質量
④華北地區用水緊張狀況已全部解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關于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已有河道送水,工程量較小 B.地勢南高北低,水能自流
C.冬季降水少,調水量最大 D.起點位于江蘇省行政中心揚州
【答案】1.B 2.A
【解析】1.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建設、設備維護等工作,帶動了建材、機械等相關產業的發展,①正確;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是水資源的調配,對黃河上游水土流失狀況沒有直接影響,治理黃河上游水土流失主要依靠植樹造林等水土保持措施,②錯誤;南水北調工程為沿線居民提供了優質水源,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用水質量,③正確;南水北調工程緩解了華北地區用水緊張狀況,但并沒有全部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仍然存在,④錯誤。綜上分析,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利用京杭大運河等已有河道送水,減少了新挖河道等工程量,A正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黃河以南地勢北高南低,需要梯級抽水,不能自流,黃河以北地勢南高北低,可實現自流,B錯誤;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量主要依據受水區用水需求等,并非冬季降水少調水量就最大,C錯誤;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起點在江蘇揚州,但揚州不是江蘇省行政中心,江蘇省行政中心是南京 ,D錯誤。故選A。
為確保糧食安全,必須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圖為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3.據圖可知,我國土地資源分布特點為( )
A.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地區 B.林地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區的山區
C.旱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區 D.水田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區
4.為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加強監管,嚴禁亂占耕地②所有林地“退林還耕”③合理用地,實行土地休耕④禁止亂排污水破壞耕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3.B 4.D
【解析】3.讀圖可知,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東部、青藏高原大部分等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選項中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地區不準確,A錯誤; 我國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西南的橫斷山區等,這些地區屬于濕潤、半濕潤區的山區,B正確;旱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北方地區大部分屬于半濕潤地區,并非半干旱地區,C錯誤;水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南方地區屬于濕潤地區,不是濕潤、半濕潤區,D錯誤。故選B。
4.加強監管,嚴禁亂占耕地,能夠直接保護耕地數量,防止耕地被非法占用,對于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是必要的,①可行;所有林地“退林還耕”是不可行的。林地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重要的生態功能,不能為了增加耕地而將所有林地都進行“退林還耕”,應該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土地利用,②不可行;合理用地,實行土地休耕,可以恢復土地肥力,提高土地質量,有利于耕地的可持續利用,對于確保耕地質量和數量都有積極意義,③可行;禁止亂排污水破壞耕地,能夠保護耕地的土壤環境,防止耕地因污染而退化或喪失生產能力,有利于確保耕地質量,④可行。故選D。
2025年總臺央視春晚舞臺上科技元素滿滿,其中最吸睛的是人型機器人扭秧歌。人工智能(AI)正在賦能千行百業。讀人形機器人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5.目前,最有可能實現,人形機器人替代的領域有( )
①汽車裝配②飯店送餐③災后救援④科技創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國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有利于( )
A.增加能源消耗 B.解決就業問題 C.解決環境問題 D.提高工作效率
【答案】5.A 6.D
【解析】5.汽車裝配工作多為重復性、規律性的操作,通過編程等方式,人形機器人可以較為精準地完成零部件的安裝等任務,目前已有不少汽車制造企業采用機器人進行生產裝配,①符合;飯店送餐任務相對簡單,主要是按照既定路線將餐食送到指定位置,人形機器人可以通過導航等技術實現這一功能,現在已有一些餐廳使用機器人送餐,②符合;在災后復雜且危險的環境中,人形機器人可以憑借其不懼危險、適應一定惡劣環境的特點,執行搜索幸存者、搬運較輕物品等任務,在一些救援場景中已有應用嘗試,③符合;科技創新需要高度的創造性思維、靈感以及專業知識的深度運用和突破,這些是目前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難以具備的,人形機器人無法替代人類進行科技創新,④不符合。綜上,A①②③正確,BCD錯誤;故選A。
6.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雖然需要一定能源支持,但它更多的是通過智能化手段提高生產效率等,從長遠和整體來看,不一定會增加能源消耗,反而可能通過優化流程等減少能源消耗,A錯誤;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可能會替代一些重復性、規律性的工作崗位,在一定程度上會帶來就業結構的調整,短期內可能會加劇就業壓力,而不是解決就業問題,B錯誤;人工智能產業本身并不能直接解決環境問題,它主要是在提高生產效率、改變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發揮作用,與解決環境問題沒有直接關聯,C錯誤;人工智能具有運算速度快、不知疲倦、精度高等特點,在各個領域應用可以快速處理大量任務,按照既定程序精準執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D正確;故選D。
全球最大的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號”,以“船載艙養”模式達到仿野生海產養殖的標準。如圖示意“國信1號”游弋路線。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7.“國信1號”養殖模式得益于我國( )
A.陸上國界線長,陸地面積廣闊 B.南北跨緯度廣,領海面積遼闊
C.跨寒溫熱三帶,生物資源豐富 D.東西跨經度廣,降水量差異大
8.每年5月初至9月中旬,我國實行海洋伏季休漁,其主要目的是( )
A.保護漁業資源 B.維護海洋權益 C.發展海洋旅游 D.減少海洋污染
【答案】7.B 8.A
【解析】7.讀題干“以船載艙養模式達到仿野生海產養殖的標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國信1號”養殖模式其核心在于利用大型養殖工船在深海中進行魚類養殖,主要得益于我國南北跨緯度廣,領海面積遼闊,B正確;養殖區域不在陸地上,與陸上國界線長,陸地面積廣闊無關,A錯誤;該養殖模式與生物資源豐富和降水量差異無關,CD錯誤。綜上,ACD錯誤,故選B。
8.結合所學知識,“休漁期”是指每年在規定的時間內,禁止任何人在規定的海域內捕撈作業,讓海洋中的魚類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長時間,其主要目的是保護漁業資源,與“維護海洋權益”“發展海洋旅游”“減少海洋污染”無關,A正確,BCD錯誤。故選A。
國家地理標志“太行屋脊”位于林州市石板巖鎮西北部的大垴村,盤山公路似玉帶環繞,彎彎相連(下圖左)。太原天龍山旅游公路,因其一段高架橋熱爆網絡,三層設計的回旋式高架橋聳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過山車”(下圖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影響圖中兩條公路走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都是( )
A.氣候 B.河流 C.植被 D.地形
10.相比高速鐵路而言,山區交通運輸線首選公路,主要是因為公路( )
A.運輸成本低 B.運輸量大,安全性較高
C.運輸速度快 D.建造難度小,機動靈活
【答案】9.D 10.D
【解析】9.“太行屋脊”的盤山公路呈環繞狀,是為了順應山地地形,降低坡度;太原天龍山旅游公路的回旋式高架橋也是因地形原因而建,目的是克服地形高差等問題。所以影響兩條公路走向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地形,D正確。氣候、河流、植被對公路走向影響較小,ABC排除。故選D。
10.山區地形復雜,公路建造難度相對小,能靈活適應山區地形變化;且公路運輸可以實現“門到門”的運輸,機動靈活性強,D正確;運輸成本不是山區首選公路運輸的主要原因,且公路運輸在長距離、大批量運輸時成本并不低,A錯誤;相比高速鐵路,公路運輸量較小,B錯誤;高速鐵路運輸速度比公路快,C錯誤。故選D。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宛如一顆驟然升起的耀眼星辰,強勢斬獲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在觀眾心底鐫刻下難以磨滅的印記。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1.電影中哪吒在海底龍宮發現古代陸生動物化石,說明此處曾發生( )
A.火山噴發 B.海平面上升 C.海洋污染加劇 D.冰川融化
12.哪吒鬧海,與東海龍王大戰時,電閃雷鳴,狂風驟雨。這種天氣容易形成的自然災害是( )
A.干旱 B.洪澇 C.火山 D.地震
【答案】11.B 12.B
【解析】11.在海底龍宮發現古代陸生動植物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陸地,后來變成了海洋,這是由于海平面上升的結果,B正確;火山噴發主要會帶來巖漿活動、火山灰等,與陸生動植物化石出現在海底關系不大,A錯誤;海洋污染加劇主要是人類活動導致海洋環境質量下降,不會使陸地變為海洋,C錯誤;冰川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但不是陸生動植物化石出現在海底的原因,D錯誤。故選B。
12.題目中提到“電閃雷鳴,狂風驟雨”,這種天氣特征符合洪澇災害發生前的天氣現象。干旱是長時間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與“電閃雷鳴,狂風驟雨”不符;火山噴發主要表現為巖漿、火山灰等噴發,與該天氣現象無關;地震是地殼運動引發,也和這種天氣現象沒有直接聯系,B正確;ACD錯誤。故選B。
北京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北京某中學開展主題為“走進中軸線”的調研活動。下圖為同學們手繪的北京中軸線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北京中軸線附近有許多文化場館,體現了北京的城市職能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國際交往中心 D.科技創新中心
14.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對北京的意義有( )
①帶動文化產業發展②改變城市發展格局③利于文化遺產保護④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3.B 14.C
【解析】13.北京中軸線附近有許多文化場館,這些文化場館的存在和繁榮體現了北京作為文化中心的職能。B正確,排除ACD,故選B。
14.北京中軸線申遺對北京的意義有:申遺成功可以提升北京的文化影響力,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①正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有助于提高對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和保護力度,③正確;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能夠增強北京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④正確;北京中軸線申遺沒有影響城市發展格局的改變,②錯誤。故選C。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地貌千姿百態,地域文化豐富多樣,生態環境日益改善。讀黃土高原范圍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5.“風成說”觀點認為黃土是風吹來的。下列不能證明“風成說”的是( )
A.黃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各種地形上 B.自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
C.黃土的礦物成分和下面的基巖成分不同 D.黃土高原地表形成不同地貌景觀
16.黃土高原充分利用其優勢資源,發展成了國家重要的( )
A.商品糧食基地 B.鋼鐵工業基地 C.能源基地 D.新興工業基地
【答案】15.D 16.C
【解析】15.“風成說”觀點認為黃土是風吹來的。黃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蓋在各種地形上,自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黃土的礦物成分和下面的基巖成分不同等都可以證明風成說的觀點。ABC不符合題意;黃土高原地表形成不同地貌景觀主要是流水侵蝕和搬運形成,D符合題意,故選D。
16.讀圖可知,該區域煤炭資源豐富,黃土高原充分利用其優勢資源,發展成了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ABD錯誤,C正確。故選C。
良渚古城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是世界文明瑰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下圖示意良渚古城位置和景觀。完成下面小題。
17.對良渚古城所在地景觀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千里冰封展北國 B.碧水青山映翠竹 C.戈壁黃沙連天際 D.雪山巍峨聳云霄
18.良渚古城發展旅游業的人文優勢是( )
①毗鄰東南亞,華人華僑眾多②位于長三角地區,地形平坦氣候適宜
③世界文化遺產,景區知名度高④位于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客源眾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7.B 18.D
【解析】17.讀圖文材料并根據所學可知,“千里冰封展北國”描述的是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寒冷,河流封凍的景觀,良渚古城在南方,A錯誤;“碧水青山映翠竹”符合南方地區水多、山青且竹子常見的景觀特點,良渚古城所在地氣候濕潤,多青山綠水,竹子也較為常見,B正確;“戈壁黃沙連天際”描述的是我國西北干旱地區的荒漠景觀,良渚古城所在地區降水豐富,無此景觀,C錯誤;“雪山巍峨聳云霄”一般描述的是高海拔地區,如青藏高原等地的雪山景觀,良渚古城位于平原地區,附近無雪山,D錯誤。故選B。
18.讀圖文材料并根據所學可知,良渚古城位于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距離東南亞較遠,這不是其發展旅游業的優勢,①錯誤;地形平坦氣候適宜屬于自然條件優勢,②錯誤;良渚古城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知名度,能吸引大量游客,這是重要的人文優勢,③正確;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居民收入高,旅游消費能力強,為良渚古城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大量的客源,屬于人文優勢,④正確。故選D。
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協同發展戰略旨在通過區域合作,實現兩地經濟的優勢互補、聯動發展。讀“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協同發展局部地區簡圖”,完成下面小題。
19.兩區協同發展的產業不包括
A.高新技術產業 B.交通運輸產業 C.旅游與休閑產業 D.重型工業制造
20.兩區協同發展中,海南省在提供農產品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 )
A.先進的農業科技 B.廣泛的國際合作網絡
C.熱帶農產品種類多、產量大 D.高效的農業管理與市場推廣機制
【答案】19.D 20.C
【解析】19.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力量雄厚適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如深圳是中國的科技創新前沿城市,所以高新技術產業是兩區協同發展的產業,A不符合題意;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都有較為發達的交通網絡,交通運輸產業對于促進兩地的人員、物資交流很重要,是協同發展的產業,B不符合題意;兩地旅游資源豐富,海南有美麗的熱帶海濱風光,粵港澳大灣區也有獨特的城市旅游資源等,旅游與休閑產業可以協同發展,C不符合題意;重型工業制造往往對環境等有較大影響且不符合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也不是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協同發展的主要產業,D符合題意。故選D。
20. 先進的農業科技屬于社會經濟條件,A不符合題意;廣泛的國際合作網絡屬于社會經濟方面的條件,B不符合題意;海南省地處熱帶,熱量充足,降水豐富,熱帶農產品種類多、產量大,這是其在提供農產品方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C符合題意;高效的農業管理與市場推廣機制屬于社會經濟條件,D不符合題意。故選C。
讀臺灣島地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1.“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那頭”主要指的是( )
A.臺灣 B.福建 C.廣東 D.浙江
22.有關臺灣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全部位于熱帶 B.位于釣魚島的東北方向
C.東臨東海 D.臺灣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
23.臺灣的美譽及其原因對應正確的是( )
A.東方甜島——盛產蘋果 B.海上米倉——小麥產量高
C.植物王國——樹種豐富 D.水果之鄉——眾多水果的原產地
24.關于臺灣島自然地理狀況敘述正確的是( )
A.受地形影響,東部降水豐富 B.受地勢影響,河流流速較慢
C.受緯度影響,北部河流有結冰期 D.受海陸位置影響,西部降水稀少
25.關于臺灣經濟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20世紀50年代,經濟以工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
B.20世紀60年代開始形成“出口—加工—進口”型經濟
C.20世紀90年代開始,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D.最大的貿易伙伴是美國
【答案】21.B 22.D 23.C 24.A 25.C
【解析】21.臺灣島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句中的“海峽”是指臺灣海峽,“那頭” 主要指的是福建省,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2.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位于北溫帶與熱帶,故A錯誤。臺灣島位于釣魚島的西南方向,故B錯誤。臺灣島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故C錯誤。臺灣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故D正確。故選D。
23.臺灣盛產甘蔗,有“東方甜島”之稱,A錯誤;臺灣盛產稻米,有“海上米倉”之稱,B錯誤;臺灣的樹種豐富,有“植物王國”之稱,C正確;臺灣盛產香蕉、菠蘿等,有“水果之鄉”之稱,D錯誤。故選C。
24.受地形影響,東部迎風坡降水豐富,A正確;受地勢影響,河流流速較快,B錯誤;受緯度影響,北部處于亞熱帶,北部河流沒有結冰期,C錯誤;受地形影響,西部背風坡降水稀少,D錯誤。故選A。
25.20世紀臺灣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60年代前,臺灣經濟以農產品加工工業和紡織工業為主;60~70年代,吸引外資,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80年代后,高新技術和重工業發展迅速,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臺灣重點發展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如電子工業產品等;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是祖國大陸。綜上所述,C正確,符合題意。故選C。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解答題
26.讀南水北調工程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耕地資源北方較南方 (多/少),水資源北方較南方 (多/少)。水土資源不匹配。
(2)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 水系豐富的水資源,調到我國缺水嚴重的 、 地區。
(3)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3條調水路線,其中施工難度最小的是 線。請簡述原因 。
(4)影響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是 (氣溫/降水)。
(5)有專家認為,跨流域調水并不能徹底解決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你認為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請提出一條。
【答案】26.(1)多 少
(2)長江 華北 西北
(3)東 利用京杭運河引水
(4)降水
(5)修建水庫、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解析】26.本題以南水北調工程示意圖為材料,涉及我國水土資源分布、南水北調、水資源時空分布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水資源、土地資源相關知識的識記和分析運用能力。
(1)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呈現出北多南少的特點,北方耕地資源更為豐富。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呈現出南多北少的特點,南方的水資源更為豐富。由此可見北方是地多水少,南方是地少水多,所以水土資源配置不合理,尤其是北方地區,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的缺水狀況。
(2)由于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國家提出了南水北調工程,將長江水系豐富的水資源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緩解北方地區的缺水問題。
(3)南水北調工程分西線、中線、東線三種調水方案。其中東線方案可以利用京杭大運河調水,不用新挖河道,施工難度小,最節約成本。
(4)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所以影響水資源的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氣溫對水資源分布的影響不大。
(5)我國的水資源利用從總體上看,一方面水資源供應相當緊張,缺水狀況日益加重;另一方面卻是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驚人。因此,節水比調水更重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此外,可以通過修建水庫緩解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問題。
2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年以來,工業發展已經有一定的規模。讀中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反映了我國工業分布的基本格局:東部沿海工業中心 ,中部 ,西部較少,分布 。
(2)②③均是我國綜合性工業基地,連接兩工業基地的鐵路干線是 。
(3)①工業基地的名稱是 ,由圖可知,該地的工業結構以 (輕/重)工業為主,④是 。④工業基地發展的制約條件是 。
(4)②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之一,這里有中國首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該開發區發展的首要條件是 。
(5)結合所學知識,據圖分析中國四大基地發展工業的共同優勢條件是 。(至少兩條)
【答案】27.(1)密集 稀疏 不均
(2)京滬線
(3)遼中南工業基地 重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
(4)科技力量雄厚(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眾多等)
(5)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勞動力豐富;科技水平較高;工業基礎較好;政策支持等(答出兩點即可)
【解析】27.本大題以我國四大工業基地分布圖為材料,共設置五道題,涉及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四大工業基地的發展條件、我國的鐵路干線、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等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1)從圖中主要工業中心分布來看,我國工業分布不均,東部沿海密集,中部較為稀疏,西部較少工業分布。
(2)讀圖可知,②是京津唐工業基地,③是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兩者均是我國綜合性工業基地,兩個工業基地有南北鐵路干線京滬線連接,交通便利。
(3)讀圖可知,①工業基地的名稱是遼中南工業基地,該基地是我國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④是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毗鄰港澳,面向東南亞,地理位置優越,但能源和礦產資源缺乏,成為該工業基地發展的限制條件。
(4)②是京津唐工業基地,這里有中國首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科技以及人才,中關村依附北京這樣的大都市,高等院校眾多,科技力量雄厚。
(5)讀圖可知,四大工業基地都位于沿海地區,海陸交通便利;城市和人口密集,消費市場廣、勞動力充足;技術先進;工業基礎雄厚;加上有政府的支持等。
28.黃土高原自實施一系列生態工程以來,主色調實現了由“黃色”向“綠色”的轉變。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日益富足。下圖為黃土高原簡圖和延安農業用地面積變化統計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黃土高原地處我國半濕潤區與 區的過渡地帶,生態環境脆弱。
(2)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黃土高原出現的主要生態問題是 ,導致地表支離破碎、千溝萬壑。
(3)為修復生態,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們摸索出許多成功經驗,結合所學知識補充思維導圖。
① ②
(4)延安是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成功典范。20多年來,延安的草地和 面積增加,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5)傳統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關系密切。說出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并說明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答案】28.(1)半干旱
(2)水土流失
(3)種植業 植樹種草
(4)林地
(5) 窯洞;黃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當地氣候比較干燥,容易開挖,適合開鑿窯洞。
【解析】28.本大題以黃土高原簡圖和延安農業用地面積變化統計圖為材料,涉及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調動及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素養。
(1) 讀圖,半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分界線經過黃土高原地區,所以黃土高原地處我國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的過渡地帶,生態環境脆弱。
(2)黃土高原深處內陸,氣候干旱,降水較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并且環境容易遭到破壞,所以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黃土高原出現的主要生態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導致地表支離破碎、千溝萬壑。
(3) 為修復生態,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們摸索出許多成功經驗,如工程措施:打壩淤地、修筑梯田等,種植小麥、谷子等,發展①種植業;生物措施:②植樹種草等,發展林業、畜牧業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陡坡退耕還林還草等,達到水土保持的綜合治理。
(4) 延安是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成功典范。據圖2分析,延安的草地和林地面積增加,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5)該地區代表的傳統民居是窯洞 。黃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當地氣候是由溫帶季風氣候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比較干燥,容易開挖,適合開鑿窯洞。
29.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簡圖,完成下列問題。
【自然環境】
(1)粵港澳大灣區瀕臨 海,交通便利。
(2)粵港澳大灣區由位于珠江口東西兩側的A 和B 以及位于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等9市組成。
【優勢互補】
粵港澳大灣區發揮香港、澳門創新研發能力強、運營總部密集以及祖國內地產業鏈齊全的優勢,打造深度合作平臺,努力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3)請將下列港澳和祖國內地的優勢分別填在相應的橫線上。(多項選擇)
①豐富的資源 ②產業鏈齊全 ③發達的金融貿易 ④科研創新能力強
A B
(4)試說出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我國重要外向型工業基地的優勢條件。(任答一點)
【城市互通】
港珠澳大橋通車后,粵港澳大灣區互融互通,從香港駕車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鐘左右,香港往來廣州縮短至1小時以內,“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5)港珠澳大橋建設帶來的積極影響是( )
①極大縮短三地交通運輸時間 ②促進港澳地區的長期繁榮穩定
③加強港珠澳區域間的經濟合作 ④有利于珠江口水域的漁業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29.(1)南
(2)香港 澳門
(3)①② ③④
(4)毗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勞動力資源豐富;國家政策支持等
(5)A
【解析】29.本大題以粵港澳大灣區簡圖為材料,設置五道小題,涉及粵港澳大灣區的范圍、粵港澳大灣區互融互通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港澳與祖國內地密切的聯系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1)讀圖可知,北回歸線穿過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瀕臨的是南海。
(2)讀圖可知,粵港澳大灣區由分別位于珠江口東西兩側的A香港和B澳門以及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廣東省9市組成,位于珠江入海口。
(3)香港和澳門都是我國的特別行政區,但是受制于地理條件的限制,并沒有豐富的資源和齊全的產業鏈,B優勢在于③發達的金融貿易和④科研創新能力強,其中香港最為突出;A祖國內地的優勢主要在于①豐富的資源和②產業鏈齊全。
(4)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地區,這里發展外向型工業的優勢條件有: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地理位置優越,有利于引進外資;勞動力資源豐富,有國家政策的支持。
(5)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的一座跨海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建設帶來的積極影響是:極大縮短三地交通運輸時間,促進港澳地區的長期繁榮穩定,加強港珠澳區域間的經濟合作,①②③正確;該大橋對于珠江口水域的漁業發展影響不大,④錯誤;故選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普兰店市| 梁山县| 呼伦贝尔市| 孝昌县| 合江县| 苍梧县| 永兴县| 余姚市| 古蔺县| 荣昌县| 富源县| 深水埗区| 凤台县| 军事| 新邵县| 抚顺县| 巴中市| 收藏| 深水埗区| 准格尔旗| 汾阳市| 崇礼县| 三河市| 石林| 郴州市| 屏山县| 伊宁市| 扎鲁特旗| 荣成市| 葫芦岛市| 三都| 从化市| 呼玛县| 丹寨县| 凌海市| 准格尔旗| 武川县| 嘉义县| 南川市|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