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情境化】期末臨考押題卷(四)-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題型(中圖版202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情境化】期末臨考押題卷(四)-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題型(中圖版2024)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期末臨考押題卷(四)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4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十年來,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量超767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85億人。如圖為南水北調路線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南水北調工程( )
A.西線工程施工容易 B.中線途經半干旱地
C.東線利用京杭運河調水 D.東線緩解東北地區的春旱
2.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十年來( )
①優化了水資源配置②保障了群眾飲水安全③解決了北方地區的缺水問題④復蘇河湖生態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B
【解析】1.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途經地區地形復雜,施工困難,A錯誤;南水北調的中線工程途徑濕潤區和半濕潤區,B錯誤;東線工程利用京杭運河調水,C正確;南水北調工程主要緩解華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與東北地區的春旱無關,D錯誤。故選C。
2.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十年來,優化了水資源配置,①正確;保障了群眾的飲水安全,②正確;緩解了北方地區的缺水問題、但不是解決,③錯誤;復蘇了河湖生態環境,④正確。綜上,①②④正確,故選B。
土地資源是糧食安全的基礎保障。讀我國土地資源類型分布圖(圖),完成下面小題。
3.關于我國土地資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長江流域耕地以水田為主 B.各類土地資源都均勻分布
C.草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
4.有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措施是( )
A.大規模開墾荒地 B.增加化肥使用
C.提高糧食進口量 D.加強科技投入
【答案】3.A 4.D
【解析】3.長江流域位于我國南方地區,耕地以水田為主,A正確:我國各類土地資源分布不均,B錯誤;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C錯誤;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和東南部的山區,D錯誤。故選A。
4.我國人口眾多,大規模開墾荒地和增加化肥使用,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提高糧食進口量,會加大我國對國際糧食市場的依賴,不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ABC錯誤;加強科技投入,提高糧食單產,有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D正確。故選D。
工業遺產是指在工業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歷史、科技、社會和藝術價值的工業遺存。首鋼園是北京重要的工業遺產之一,其前身首鋼于2005年搬遷至河北曹妃甸,原廠區逐步改造成為集文旅、體育、科創為一體的新地標。下圖為我國工業遺產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從工業遺產的空間分布可以看出,我國( )
A.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遺產數量最多 B.長江中下游地區工業起步較晚
C.東、中部地區工業發展歷史悠久 D.地勢第一級階梯工業遺產密集
6.首鋼的搬遷與改造對北京的影響是( )
①改善空氣質量 ②強化首都職能 ③緩解住房緊張 ④帶動工業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C 6.A
【解析】5.我國工業遺產東、中部地區多,因此推知我國東、中部地區工業發展歷史悠久,C正確;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遺產數量最少,A錯誤;長江中下游地區工業起步較早,B錯誤;地勢第一級階梯工業遺產稀疏,D錯誤;故選C。
6. 鋼鐵工業屬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企業,對周圍環境產生較大的污染,因此首鋼搬遷有利于改善空氣質量,改善北京的城市環境,強化首都職能,①②正確;首鋼的搬遷與緩解住房緊張、帶動工業發展無關,③④錯誤;故選A。
2024年11月10日,中國政府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劃定并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讀中國南海諸島略圖(圖),完成下面小題。
7.中國政府劃定并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貿易通道安全 B.保護海洋資源開發
C.維護國家領土完整 D.維持生態環境平衡
8.黃巖島所在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其主要原因是( )
A.有眾多河流注入,帶來豐富營養物質 B.海域跨寒溫熱帶,海水溫度條件適宜
C.在寒暖流交匯處,形成良好漁場條件 D.位于大陸架區域,陽光足浮游生物多
【答案】7.C 8.D
【解析】7.中國政府劃定并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的主要目的是明確表明黃巖島在我國領土主權范圍內,是我國固有領土,宣誓主權,加強管理,維護國家領土完整,C正確。劃定并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跟保障貿易通道安全、保護海洋資源開發、維持生態環境平衡關系不大,ABD錯誤。故選C。
8.黃巖島所在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其主要原因是位于大陸架區域,陽光足浮游生物多,D正確。黃巖島所在海域河流稀少,A錯誤。黃巖島所在海域是熱帶,沒有跨寒溫熱帶,B錯誤。黃巖島所在海域沒有寒暖流交匯,C錯誤。故選D。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5春運40天(2025年1月14日至2月22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90.2億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長7.1%。其中,鐵路旅客發送量5.1億人次,同比增長6.1%;公路人員流動量83.9億人次,同比增長7.2%;民航旅客發送量9020萬人次,同比增長7.4%。下表為某日春運統計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交通運輸方式 客運量/萬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長率/%
鐵路運輸 1292.7 50.5
水路運輸 137.8 52.4
航空運輸 229.3 57.5
公路運輸 28479 16.7
9.上表所示當日運輸人數最多、同比增長最快的交通運輸方式分別是( )
A.航空運輸、鐵路運輸 B.鐵路運輸、公路運輸
C.公路運輸、航空運輸 D.航空運輸、公路運輸
10.中國高鐵已經成為國家名片,與航空運輸相比,高鐵的優勢在于( )
A.速度更快 B.運輸成本更高 C.時間機動靈活 D.受天氣影響相對較小
【答案】9.C 10.D
【解析】9.由資料可知,當日運輸人數最多的是公路運輸,達28479客運量/萬人次;同比增長最快的交通運輸方式是航空運輸,比去年同期增長率57.5%。C正確;航空運輸當日229.3客運量/萬人次,鐵路運輸比去年同期增長率為50.%,公路運輸比去年同期增長率16.7%,排除ABD,故選C。
10.航空運輸相比,高鐵的優勢在于受天氣影響相對較小,D正確;航空運輸與高鐵相比,航空運輸速度更快,運輸成本更高,AB錯誤;高鐵和航空運輸時間都不機動靈活,C錯誤。故選D。
2025年2月8日,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沐愛鎮金坪村突發山體滑坡,造成數間房屋被掩埋、人員被困。初步研判,本次災害因持續強降雨及地質條件影響,造成高位山體滑坡轉為碎屑流。救援中啟用無人機、熱成像儀等科技設備,政府迅速組織多部門聯合救災,同步推進群眾安置與重建工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此次金坪村山體滑坡的直接誘發因素主要是( )
A.持續降雨與特殊地質條件 B.人為采礦破壞山體結構
C.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 D.地震導致巖層斷裂
12.山體滑坡發生后,我國迅速展開救援行動,下列做法最能體現大國救災精神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是( )
A.首先對滑坡原因進行詳細調查 B.優先統計受災地區的財產損失
C.不顧個人危險,快速挖掘廢墟 D.第一時間全力搜救被困人員
【答案】11.A 12.D
【解析】11.根據題干描述,災害的初步研判結果是“因持續強降雨及地質條件影響”,A符合題意;人為采礦、植被破壞題干未提及,排除BC;地震與題干“持續強降雨”的誘因不符,排除D。故選A。
12.調查滑坡原因是災害分析,非緊急救援;統計財產損失屬于災后評估工作,非救援核心;不顧危險挖掘廢墟可能危及救援人員安全,不夠科學,ABC錯誤;第一時間全力搜救被困人員直接體現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則,符合“以人為本”的救災精神,D正確,故選D。
2024年07月27日,我國申報的“北京中軸線”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典范之作。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北京中軸線”的遺產體現了北京是( )
A.全國經濟中心 B.科技創新中心 C.國際交往中心 D.全國文化中心
14.北京中軸線保護給當地帶來的積極影響是( )
①為文化體驗提供新的公共空間②解決北京的交通擁堵③促進傳統建筑的修繕保護④改善老城的人居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3.D 14.C
【解析】13.讀圖文資料并根據所學可知,“北京中軸線”是北京第八項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保留、保護中軸線體現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發揚,反映了北京市是全國的文化中心,D正確;全國的經濟中心是上海,A錯誤;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科技創新無關,B錯誤;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是指北京是進行國際間交流的重要場所,這與中軸線無關,C錯誤。故選D。
14.讀圖文資料并根據所學可知,北京中軸線能夠為人民的文化體現提供新的公共空間,①正確;北京中軸線保護與交通擁堵無關,并不能解決北京的交通擁堵問題,②錯誤;能夠促進對傳統古建筑的修繕和保護,③正確;保護能夠促進老城區人居環境的改善,④正確;故①③④正確,即C正確,排除ABD,故選C。
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步入第五個年頭。剛剛過去的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GDP達到81986.67億元,邁上8萬億元新臺階!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成渝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5.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成渝地區的突出優勢是( )
A.水陸交通便利 B.礦產資源豐富 C.資金優勢明顯 D.科技力量發達
16.成渝地區的人們喜愛吃麻辣火鍋,主要原因是( )
A.宗教信仰及傳統飲食習慣 B.自然條件特別適宜種植辣椒、花椒
C.氣候潮濕,辛辣可祛濕 D.晝夜溫差大,吃火鍋可御寒
【答案】15.B 16.C
【解析】15.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江海交匯之處,海陸交通便利,故水陸交通便利不屬于川渝地區的突出優勢,故A錯誤;長江三角洲地區礦產資源短缺,工業需要的原料大多來自海外進口,川渝地區分布有豐富的煤礦、金屬礦、天然氣資源,故B正確;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資金優勢明顯,科技力量發達,故CD錯誤。故選B。
16.川渝地區的人們喜愛吃麻辣火鍋與宗教信仰無關,故A錯誤;川渝地區地處四川盆地,氣候潮濕,適宜辣椒和花椒的種植,是國內辣椒和花椒的主產區,但并不是川渝地區的人們喜愛吃麻辣火鍋的主要原因,故B錯誤;川渝地區非常的潮濕,吃辣椒可以讓毛細血管變粗,使血液流動速度加快,身體也會感覺熱乎乎的,祛濕的效果顯著,故C正確;川渝地區氣候炎熱,不需要吃火鍋御寒,故D錯誤。故選C。
位于黃河支流岸邊的甘肅省定西市,曾經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如今,這里已成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示范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7.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是( )
A.夏季無降水 B.植被覆蓋率高
C.黃土土質疏松 D.黃河含沙量小
18.如今,錯落有致的梯田是定西市最動人的風景。圖中適于“興建梯田系帶子”的是( )
A.甲區域 B.乙區域 C.丙區域 D.丁區域
【答案】17.C 18.B
【解析】17.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A錯誤;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率低,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B錯誤;土質疏松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C正確;由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使得黃河含沙量大,D錯誤。故選C。
18.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可知,圖中適于“興建梯田系帶子”的是乙區域,乙位于緩坡,適宜修梯田,B正確;甲是山頂,需要植樹造林戴帽子;丙是陡坡,需要退耕種草披褂子;丁是坡腳,需要筑壩蓄水穿靴子,ACD錯誤,故選B。
在國家鼓勵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驅動下,長三角地區城際間低空航線正在密集開通,同時在廣東深圳專為物流配送研制的無人機也繁忙出行,實現了完全自主起降,最大可載貨10公斤,最遠飛行20公里,寶安區某物流無人機起降點每個起降位平均間隔3分鐘起飛一架。下圖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和深圳的示意圖、低空直升機、物流配送無人機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9.低空經濟開始在長三角地區和廣東深圳興起,主要因為該地區( )
A.人口較密集 B.經濟較發達 C.地形較平坦 D.交通較便利
20.低空經濟發展對于人們生產生活可能帶來的有利影響是( )
A.辦事效率低 B.有安全隱患 C.生活更便捷 D.出行更便宜
【答案】19.B 20.C
【解析】19.低空經濟的興起和發展需要較高的科技水平、大量的資金投入以及對新興產業有較大的市場需求。長三角地區和廣東深圳經濟較發達,具備發展低空經濟的經濟實力、技術條件和市場需求。雖然這些地區人口較密集、地形較平坦、交通較便利,但這些不是低空經濟興起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基于經濟因素,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0.低空經濟發展可以使物流配送等更加快捷,如物流配送無人機能快速運輸貨物,讓人們生活更便捷,C正確;低空經濟發展會提高辦事效率,A錯誤;有安全隱患是不利影響,B錯誤;低空經濟目前發展階段出行成本較高,不一定更便宜,D錯誤。故選C。
職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規模合理的范圍內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與該范圍內居氏中的就業人口數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田“職住比”來評價一個地區的職住平衡,職住比=就業崗位數量/居民中的就業人口數量。下圖為廣州中心城區職住比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1.越秀區職住比,比其他區域高,其原因可能是該區( )
A.生態環境質量優良 B.人口數量較少
C.生活配套設施完善 D.崗位吸引力強
22.為緩解區域間職住比差異大帶來的問題,廣州宜采取的應對措施有( )
①大力發展快速交通②郊區興建大型住宅區③部分產業遷至郊區④提高郊區產業集聚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21.D 22.A
【解析】21.讀圖結合材料可知,越秀區位于廣州傳統中心城區,商業、服務業和行政職能集聚,就業崗位集中,吸引力強,故其職住比高,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2.為減小區域間職住比差異,一方面可通過發展快速交通,讓居民在不同區域間便捷通勤,另一方面可將部分產業向郊區轉移,帶動郊區就業崗位增加;郊區興建大型住宅會加大上班距離,提高郊區產業集聚度與題目沒有直接關系,①③正確,A正確,故選A。
粵港澳大灣區是臺胞臺商重要的聚集地。廣東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發揮“臺灣科創+東莞制造”優勢,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主陣地。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和“臺灣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3.“臺灣科創+東莞制造”經濟合作模式主要得益于臺灣( )
A.高新技術產業發達 B.森林資源豐富 C.環境優美 D.水能資源豐富
24.與臺灣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制造業的主要優勢是( )
A.氣候雨熱同期 B.南鄰東海,海運便利
C.礦產資源豐富 D.港澳獨特優勢引領
25.臺灣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面臨的主要氣象災害是( )
A.沙塵暴 B.臺風 C.泥石流 D.寒潮
【答案】23.A 24.D 25.B
【解析】23.臺灣科創是指臺灣主要優勢是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科技實力雄厚,與森林資源、環境優美和水資源的關系不大。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24.讀材料可知,粵港澳大灣區與臺灣地區相比,最大的優勢是臨港澳,有港澳獨特優勢引領作用,D正確;臺灣和粵港澳都有雨熱同期的特點,A不正確;都南臨南海,B不正確;粵港澳地區礦產資源不豐富,C不正確;故選D。
25.臺灣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粵港澳地區位于南部沿海,都距離臺風的發源地較近,都容易受臺風影響。兩地都受沙塵暴、寒潮和泥石流影響較小,故B正確,ACD不正確。故選B。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解答題
26.為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國家到地方采取了不同措施。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720億立方米,沿線7省市超1.76億人從中受益。
材料二 甘肅農村神秘工程--水窖,指修建于地下的用以蓄積雨水的罐狀容器。老百姓利用它緩解嚴重缺水帶來的貧困和落后。
(1)水窖是蓄積雨水的地窖,主要解決當地水資源 (時間/空間)分配不均問題。
(2)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起點位于江蘇揚州附近,可依托原有水道 ,抵達缺水嚴重的華北地區。中線工程從長江最大支流 引水,沿伏牛山麓和太行山麓北上,全程可實現自流向北到達北京和天津。
(3)我國華北地區春季缺水嚴重,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請根據所學將下列思維導圖補充完整。
①開源②興修水庫③人口稠密,經濟發達、需水量大
④發展節水農業⑤溫帶季風⑥跨流域調水
A ;B ;C ;D ;E ;F 。
(4)從某種意義說,節水比調水更重要,請從生活角度寫出兩條節水措施。
【答案】26.(1)時間
(2)京杭運河 漢江
(3)⑤ ③ ⑥ ② ④ ①
(4)一水多用、隨手關閉水龍頭等。
【解析】26.本題以我國南水北調及“母親水窖”簡圖為材料,設置4道小題,涉及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問題、保護措施,考查了學生根據圖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問題、保護措施等是解題的關鍵。
(1)水窖是蓄積雨水的地窖,能夠將雨季的水加以保存,主要解決當地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問題。
(2)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充分利用京杭運河作為輸水渠道,既節省了修建工程的投資,又減輕了對環境的破壞,抵達位于黃河流域的山東和海河流域的天津等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由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的渠首開始引水,沿伏牛山麓和太行山麓北上,全程自流一路向北到達北京市和天津市。
(3)我國所生活的華北地區,春季缺水嚴重,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華北缺水嚴重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因為該平原屬于A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暖濕的夏季風尚未來臨,降水稀少;同時春季氣溫回升快,加之多大風天氣,蒸發旺盛;又正是冬小麥的返青季節,需水量大,易發生春旱;在水資源方面要F“開源”,如可以通過C跨流域調水,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將長江水系豐富的水資源調到缺水的華北地區;同時D修建水庫,調節水資源的時間分配,緩解該地的春旱問題。社會經濟因素:B人口稠密,經濟發達、需水量大;在水資源方面要“節流”,在生產方面,可以發展E節水農業,限制高耗水工業,防治水污染;生活方面,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4)我國在利用水資源時存在很多問題,如水污染、水浪費等。從某種意義說,節水比調水更重要,生活中節水措施有一水多用、使用節水器具、少用洗滌劑和清潔。
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滎經砂器破困茶砂融合發展
【區位探尋滎經之地】
滎(yíng)經縣為川藏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歷史悠久。滎經的砂器歷經春秋戰國至清朝等朝代的興衰,現今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圖1示意滎經砂器景觀,圖2示意滎經縣地理位置。

(1)滎經縣地處 盆地西部,為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砂器市場需求量 。
【砂器破困發展尋途】
長期以來,滎經砂器生產力低下,多為分散的家庭作坊式手工生產,規模化制作企業較少。技術工藝不統一,質量不穩定,缺乏市場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生產逐漸萎縮。
(2)歸納滎經砂器市場逐漸縮小的主要原因。
【茶砂融合滎經新韻】
近年來,滎經砂器手工藝人在美術大師的影響和啟發下,改進工藝流程,豐富產品類型,并將滎經砂器與著名的蒙頂山茶整合推廣,使“茶砂一體”的理念得到推廣,滎經砂器又再次受到人們的青睞。
(3)列舉當地為振興滎經砂器所采取的措施。(答出兩點即可)
(4)分析發展思路的調整對滎經砂器產業的積極影響。
【答案】27.(1)四川 大(較大)
(2)生產規模小,生產效益低;技術工藝不統一,質量不穩定;制作工藝較復雜,生產環境艱苦,傳承人培養難度大;替代品逐漸增多,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勞動力、燃料等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漲,生產成本上升;交通路線改變,古村失去了交通優勢等。
(3)結合現代審美,改進工藝流程,豐富產品類型;將滎經砂器與蒙頂山茶進行整合,推廣“茶砂一體”的理念;重視滎經砂器品牌建設,加大推廣與宣傳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深度挖掘滎經砂器的文化底蘊,發展特色旅游業等。
(4)滎經砂器燒制技藝得到較好的傳承和發展;滎經砂器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就業機會增多;當地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等。
【解析】27.本題以滎經縣為材料,設置四個小題,涉及滎經縣的位置范圍、滎經砂器市場逐漸縮小的主要原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1)滎經縣位于四川省,地處四川盆地西部,為川藏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歷史悠久,砂器市場需求量大。
(2)根據材料“長期以來,滎經砂器生產力低下,多為分散的家庭作坊式手工生產,規模化制作企業較少。技術工藝不統一,質量不穩定,缺乏市場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生產逐漸萎縮”可知,滎經砂器市場逐漸縮小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力低下,技術工藝不統一,質量不穩定,替代品逐漸增多,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缺乏市場競爭力等導致。
(3)根據材料“改進工藝流程,豐富產品類型,并將滎經砂器與著名的蒙頂山茶整合推廣,使“茶砂一體”的理念得到推廣”可知,振興滎經砂器所采取的措施有將滎經砂器與蒙頂山茶進行整合,推廣“茶砂一體”的理念;加大推廣與宣傳力度;發展特色旅游業;結合現代審美,改進工藝流程,豐富產品類型等。
(4)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就業機會增多;當地居民收入不斷增長,保護和傳承傳統工藝,滎經砂器燒制技藝得到較好的傳承和發展;滎經砂器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同時適應現代市場需求,實現長遠發展。
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24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他指出黃河治理與開發要量水而行,上下游統籌謀劃。隨著人們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黃河水愈發清澈。某中學地理實踐小組以“保護母親河,高原換綠裝”為主題對圖中黃土高原某流域展開實地探究活動。如圖所示為黃河流域地圖。
探究一:區域認知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1)黃河發源于 (地形區),中游有 等支流匯入,“奔流”到下游時,流經地區所屬的干濕地區是 區,最終注入渤海,是我國第二長河。
探究二:研學探究
【引黃古灌區,千秋流潤惠澤至今】
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黃河上游重要農業區,寧夏引黃古灌溉區被列入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2)分析造成黃河流經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區時流量明顯減小的原因。
【小浪底水利樞紐,防洪減沙生態保障】
(3)與上游段相比,黃河中游段含沙量發生的變化是 ,因其主要流經黃土高原, 嚴重。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調水調沙作用明顯,該工程建成后,其大壩下游黃河干流輸沙量明顯 。
學生們通過小實驗和社會調查,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探究活動。下圖為同學們進行的“植被對地表水土狀態影響”模擬對比實驗。
(4)上圖實驗中,影響①②③組地表水土狀態的變量因素依次是( )(單項選擇)。
A.地形類型、降水總量、植被覆蓋度
B.植被類型、降水總量、地形的部位
C.氣溫變化、植被覆蓋度、土壤類型探究
D.植被覆蓋度、降水強度、山體坡度
探究三:綠色發展
【樹立大流域觀念,促進流域商質量發展】
同學們從調研中了解到,黃河流域各地政府,在科學理念引領下,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工作。如今的黃土高原,綠水青山已成為它的新“皮膚”。如圖所示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模式圖。
(5)請將以下治理措施與上圖中序號位置合理配對,并將序號填寫在橫線上。
A.B.C.
A ;B ;C ;
【答案】28.(1)青藏高原 渭河 半濕潤
(2)生產和生活用水增加
(3)增加 水土流失 減少
(4)D
(5)④ ③ ①
【解析】28.本題以黃河流域略圖為材料,涉及黃河的概況、水文特征、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詳解】(1)讀圖可知,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北麓,中游有渭河、汾河等支流匯入,“奔流”到下游時,流經地區所屬的干濕地區是半濕潤區,最終注入渤海,是我國第二長河。
(2)黃河流經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區,為當地提供了重要的生產和生活用水,當地高度依賴黃河水的主要原因是這里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氣候干旱。
(3)讀圖可知,與上游段比較,黃河中游段含沙量的變化是含沙量大增,是因其主要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調水調沙作用明顯,大壩下游的黃河干流輸沙量明顯減少。
(4)①中坡度相同,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嚴重;②中坡度相同,植被相同,降水強大越大,水土流失越嚴重;③中降水強度相同,植被覆蓋率相同,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嚴重。故選D。
(5)在山谷處設置淤地壩,故A對應④;在③處坡度上修建魚鱗坑;在坡度較陡的坡地修建截留、窖水的溝槽,對應①處。
2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洪澇災害頻發,人們依據自然條件,趨利避害,創造了獨特的農業模式——基塘農業,該農業模式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圖1為珠江三角洲的區域示意圖,圖2為廣州氣候資料圖。
(1)分析珠江三角洲多洪澇災害的原因,補充下面的關系圖。
地形 地勢① ,排水不暢 易積水,多洪澇災害
氣候 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② 季,多暴雨
水系 河網密布,支流眾多,匯水量大
材料二為了防治洪澇災害,人們對三角洲的地形進行了改造,把低洼地區深挖成池塘,挖出的塘泥堆在池塘周圍,將原有低地抬高成為基堤。塘內養魚,在塘基(基堤)上種植桑樹,桑葉可以養蠶,蠶沙可以作為魚的餌料,這種生態農業模式被稱為基塘農業。
(2)根據材料二,完善下面框圖內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材料三隨著珠江三角洲商品農業的發展,基塘農業有了新的變化:一是“基”上作物多樣化,增加了蔬菜、花卉等,成為“雜基”;二是“塘”中養魚集約化,實行機械化養魚,增加了魚的品種,提高了魚的產量。同時,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大片農田被用于房屋建設,“基塘”面積已大大縮小。
(3)隨著珠江三角洲商品農業的發展,請你分析基塘農業新的發展方向。
【答案】29.(1)低平 夏
(2)墊高塘基 增加 地形 塘泥肥桑 桑葉養蠶 生態
(3)調整作物種植結構,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采用現代農業技術,集約化養魚,提高養殖效益;等等。
【解析】29.本大題以珠江三角洲的區域示意圖和廣州氣候資料圖為材料,設置三道小題,涉及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氣候、洪澇災害、基塘農業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1)珠江三角洲大部分是平原,地勢低平,排水不暢;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河網密布,支流眾多,匯水量大,故易積水,多洪澇災害。
(2)桑基魚塘是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創造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它的利用形式是深挖魚塘、墊高塘基、塘基種桑、塘內養魚、桑葉養蠶、蠶糞喂魚、塘泥栽桑,是一種高效的農業物質循環利用模式。讀圖可知,筑基堤能夠使地勢升高,墊高塘基可以防洪排澇,深挖魚塘能夠使魚塘深度②增加,增加蓄水量,這樣可以改造③地形條件,減輕洪澇災害,還可以用塘泥肥桑-桑葉養蠶-蠶沙養魚,實行經濟效益和⑥生態(環境)效益的雙贏。
(3)調整作物種植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基”上作物多樣化,增加了蔬菜、花卉等,成為“雜基”,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采用現代農業技術,集約化養魚,實行機械化養魚,增加了魚的品種,提高了魚的產量,提高養殖效益。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期末臨考押題卷(四)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4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十年來,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水量超767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85億人。如圖為南水北調路線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南水北調工程( )
A.西線工程施工容易 B.中線途經半干旱地
C.東線利用京杭運河調水 D.東線緩解東北地區的春旱
2.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十年來( )
①優化了水資源配置②保障了群眾飲水安全③解決了北方地區的缺水問題④復蘇河湖生態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土地資源是糧食安全的基礎保障。讀我國土地資源類型分布圖(圖),完成下面小題。
3.關于我國土地資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長江流域耕地以水田為主 B.各類土地資源都均勻分布
C.草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 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
4.有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措施是( )
A.大規模開墾荒地 B.增加化肥使用
C.提高糧食進口量 D.加強科技投入
工業遺產是指在工業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歷史、科技、社會和藝術價值的工業遺存。首鋼園是北京重要的工業遺產之一,其前身首鋼于2005年搬遷至河北曹妃甸,原廠區逐步改造成為集文旅、體育、科創為一體的新地標。下圖為我國工業遺產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從工業遺產的空間分布可以看出,我國( )
A.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遺產數量最多 B.長江中下游地區工業起步較晚
C.東、中部地區工業發展歷史悠久 D.地勢第一級階梯工業遺產密集
6.首鋼的搬遷與改造對北京的影響是( )
①改善空氣質量 ②強化首都職能 ③緩解住房緊張 ④帶動工業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年11月10日,中國政府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劃定并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讀中國南海諸島略圖(圖),完成下面小題。
7.中國政府劃定并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貿易通道安全 B.保護海洋資源開發
C.維護國家領土完整 D.維持生態環境平衡
8.黃巖島所在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其主要原因是( )
A.有眾多河流注入,帶來豐富營養物質 B.海域跨寒溫熱帶,海水溫度條件適宜
C.在寒暖流交匯處,形成良好漁場條件 D.位于大陸架區域,陽光足浮游生物多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5春運40天(2025年1月14日至2月22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90.2億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長7.1%。其中,鐵路旅客發送量5.1億人次,同比增長6.1%;公路人員流動量83.9億人次,同比增長7.2%;民航旅客發送量9020萬人次,同比增長7.4%。下表為某日春運統計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交通運輸方式 客運量/萬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長率/%
鐵路運輸 1292.7 50.5
水路運輸 137.8 52.4
航空運輸 229.3 57.5
公路運輸 28479 16.7
9.上表所示當日運輸人數最多、同比增長最快的交通運輸方式分別是( )
A.航空運輸、鐵路運輸 B.鐵路運輸、公路運輸
C.公路運輸、航空運輸 D.航空運輸、公路運輸
10.中國高鐵已經成為國家名片,與航空運輸相比,高鐵的優勢在于( )
A.速度更快 B.運輸成本更高 C.時間機動靈活 D.受天氣影響相對較小
2025年2月8日,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沐愛鎮金坪村突發山體滑坡,造成數間房屋被掩埋、人員被困。初步研判,本次災害因持續強降雨及地質條件影響,造成高位山體滑坡轉為碎屑流。救援中啟用無人機、熱成像儀等科技設備,政府迅速組織多部門聯合救災,同步推進群眾安置與重建工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此次金坪村山體滑坡的直接誘發因素主要是( )
A.持續降雨與特殊地質條件 B.人為采礦破壞山體結構
C.植被破壞導致水土流失 D.地震導致巖層斷裂
12.山體滑坡發生后,我國迅速展開救援行動,下列做法最能體現大國救災精神中“以人為本”理念的是( )
A.首先對滑坡原因進行詳細調查 B.優先統計受災地區的財產損失
C.不顧個人危險,快速挖掘廢墟 D.第一時間全力搜救被困人員
2024年07月27日,我國申報的“北京中軸線”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典范之作。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北京中軸線”的遺產體現了北京是( )
A.全國經濟中心 B.科技創新中心 C.國際交往中心 D.全國文化中心
14.北京中軸線保護給當地帶來的積極影響是( )
①為文化體驗提供新的公共空間②解決北京的交通擁堵③促進傳統建筑的修繕保護④改善老城的人居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步入第五個年頭。剛剛過去的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GDP達到81986.67億元,邁上8萬億元新臺階!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成渝地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5.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成渝地區的突出優勢是( )
A.水陸交通便利 B.礦產資源豐富 C.資金優勢明顯 D.科技力量發達
16.成渝地區的人們喜愛吃麻辣火鍋,主要原因是( )
A.宗教信仰及傳統飲食習慣 B.自然條件特別適宜種植辣椒、花椒
C.氣候潮濕,辛辣可祛濕 D.晝夜溫差大,吃火鍋可御寒
位于黃河支流岸邊的甘肅省定西市,曾經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如今,這里已成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示范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7.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是( )
A.夏季無降水 B.植被覆蓋率高
C.黃土土質疏松 D.黃河含沙量小
18.如今,錯落有致的梯田是定西市最動人的風景。圖中適于“興建梯田系帶子”的是( )
A.甲區域 B.乙區域 C.丙區域 D.丁區域
在國家鼓勵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驅動下,長三角地區城際間低空航線正在密集開通,同時在廣東深圳專為物流配送研制的無人機也繁忙出行,實現了完全自主起降,最大可載貨10公斤,最遠飛行20公里,寶安區某物流無人機起降點每個起降位平均間隔3分鐘起飛一架。下圖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和深圳的示意圖、低空直升機、物流配送無人機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9.低空經濟開始在長三角地區和廣東深圳興起,主要因為該地區( )
A.人口較密集 B.經濟較發達 C.地形較平坦 D.交通較便利
20.低空經濟發展對于人們生產生活可能帶來的有利影響是( )
A.辦事效率低 B.有安全隱患 C.生活更便捷 D.出行更便宜
職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規模合理的范圍內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與該范圍內居氏中的就業人口數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田“職住比”來評價一個地區的職住平衡,職住比=就業崗位數量/居民中的就業人口數量。下圖為廣州中心城區職住比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1.越秀區職住比,比其他區域高,其原因可能是該區( )
A.生態環境質量優良 B.人口數量較少
C.生活配套設施完善 D.崗位吸引力強
22.為緩解區域間職住比差異大帶來的問題,廣州宜采取的應對措施有( )
①大力發展快速交通②郊區興建大型住宅區③部分產業遷至郊區④提高郊區產業集聚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粵港澳大灣區是臺胞臺商重要的聚集地。廣東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發揮“臺灣科創+東莞制造”優勢,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主陣地。讀“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和“臺灣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23.“臺灣科創+東莞制造”經濟合作模式主要得益于臺灣( )
A.高新技術產業發達 B.森林資源豐富 C.環境優美 D.水能資源豐富
24.與臺灣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制造業的主要優勢是( )
A.氣候雨熱同期 B.南鄰東海,海運便利
C.礦產資源豐富 D.港澳獨特優勢引領
25.臺灣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面臨的主要氣象災害是( )
A.沙塵暴 B.臺風 C.泥石流 D.寒潮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解答題
26.為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國家到地方采取了不同措施。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720億立方米,沿線7省市超1.76億人從中受益。
材料二 甘肅農村神秘工程--水窖,指修建于地下的用以蓄積雨水的罐狀容器。老百姓利用它緩解嚴重缺水帶來的貧困和落后。
(1)水窖是蓄積雨水的地窖,主要解決當地水資源 (時間/空間)分配不均問題。
(2)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起點位于江蘇揚州附近,可依托原有水道 ,抵達缺水嚴重的華北地區。中線工程從長江最大支流 引水,沿伏牛山麓和太行山麓北上,全程可實現自流向北到達北京和天津。
(3)我國華北地區春季缺水嚴重,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請根據所學將下列思維導圖補充完整。
①開源②興修水庫③人口稠密,經濟發達、需水量大
④發展節水農業⑤溫帶季風⑥跨流域調水
A ;B ;C ;D ;E ;F 。
(4)從某種意義說,節水比調水更重要,請從生活角度寫出兩條節水措施。
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滎經砂器破困茶砂融合發展
【區位探尋滎經之地】
滎(yíng)經縣為川藏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歷史悠久。滎經的砂器歷經春秋戰國至清朝等朝代的興衰,現今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圖1示意滎經砂器景觀,圖2示意滎經縣地理位置。

(1)滎經縣地處 盆地西部,為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砂器市場需求量 。
【砂器破困發展尋途】
長期以來,滎經砂器生產力低下,多為分散的家庭作坊式手工生產,規模化制作企業較少。技術工藝不統一,質量不穩定,缺乏市場競爭力,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生產逐漸萎縮。
(2)歸納滎經砂器市場逐漸縮小的主要原因。
【茶砂融合滎經新韻】
近年來,滎經砂器手工藝人在美術大師的影響和啟發下,改進工藝流程,豐富產品類型,并將滎經砂器與著名的蒙頂山茶整合推廣,使“茶砂一體”的理念得到推廣,滎經砂器又再次受到人們的青睞。
(3)列舉當地為振興滎經砂器所采取的措施。(答出兩點即可)
(4)分析發展思路的調整對滎經砂器產業的積極影響。
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24年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他指出黃河治理與開發要量水而行,上下游統籌謀劃。隨著人們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黃河水愈發清澈。某中學地理實踐小組以“保護母親河,高原換綠裝”為主題對圖中黃土高原某流域展開實地探究活動。如圖所示為黃河流域地圖。
探究一:區域認知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1)黃河發源于 (地形區),中游有 等支流匯入,“奔流”到下游時,流經地區所屬的干濕地區是 區,最終注入渤海,是我國第二長河。
探究二:研學探究
【引黃古灌區,千秋流潤惠澤至今】
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黃河上游重要農業區,寧夏引黃古灌溉區被列入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2)分析造成黃河流經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區時流量明顯減小的原因。
【小浪底水利樞紐,防洪減沙生態保障】
(3)與上游段相比,黃河中游段含沙量發生的變化是 ,因其主要流經黃土高原, 嚴重。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調水調沙作用明顯,該工程建成后,其大壩下游黃河干流輸沙量明顯 。
學生們通過小實驗和社會調查,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探究活動。下圖為同學們進行的“植被對地表水土狀態影響”模擬對比實驗。
(4)上圖實驗中,影響①②③組地表水土狀態的變量因素依次是( )(單項選擇)。
A.地形類型、降水總量、植被覆蓋度
B.植被類型、降水總量、地形的部位
C.氣溫變化、植被覆蓋度、土壤類型探究
D.植被覆蓋度、降水強度、山體坡度
探究三:綠色發展
【樹立大流域觀念,促進流域商質量發展】
同學們從調研中了解到,黃河流域各地政府,在科學理念引領下,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工作。如今的黃土高原,綠水青山已成為它的新“皮膚”。如圖所示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模式圖。
(5)請將以下治理措施與上圖中序號位置合理配對,并將序號填寫在橫線上。
A.B.C.
A ;B ;C ;
2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洪澇災害頻發,人們依據自然條件,趨利避害,創造了獨特的農業模式——基塘農業,該農業模式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圖1為珠江三角洲的區域示意圖,圖2為廣州氣候資料圖。
(1)分析珠江三角洲多洪澇災害的原因,補充下面的關系圖。
地形 地勢① ,排水不暢 易積水,多洪澇災害
氣候 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② 季,多暴雨
水系 河網密布,支流眾多,匯水量大
材料二為了防治洪澇災害,人們對三角洲的地形進行了改造,把低洼地區深挖成池塘,挖出的塘泥堆在池塘周圍,將原有低地抬高成為基堤。塘內養魚,在塘基(基堤)上種植桑樹,桑葉可以養蠶,蠶沙可以作為魚的餌料,這種生態農業模式被稱為基塘農業。
(2)根據材料二,完善下面框圖內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材料三隨著珠江三角洲商品農業的發展,基塘農業有了新的變化:一是“基”上作物多樣化,增加了蔬菜、花卉等,成為“雜基”;二是“塘”中養魚集約化,實行機械化養魚,增加了魚的品種,提高了魚的產量。同時,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大片農田被用于房屋建設,“基塘”面積已大大縮小。
(3)隨著珠江三角洲商品農業的發展,請你分析基塘農業新的發展方向。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黑龙江省| 吉林市| 宜州市| 当涂县| 冕宁县| 磐安县| 卓资县| 梓潼县| 崇仁县| 敦化市| 鄱阳县| 泉州市| 花莲市| 绥棱县| 五指山市| 和顺县| 开封县| 拉萨市| 台东县| 广安市| 小金县| 漯河市| 垣曲县| 阿尔山市| 海兴县| 沙坪坝区| 吴旗县| 胶南市| 靖远县| 陆良县| 丰台区| 东源县| 滁州市| 如东县| 赣榆县| 眉山市| 临颍县| 北票市| 武川县|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