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魯山縣西部山區初中中考二模地理試卷地 理(本卷滿分:50分 考試時間:5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平均半徑大約為6371千米,赤道長度大約為4萬千米,因此有“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詩句描述。據此完成1~2題。1.材料中的信息可以說明 ( )A.地球的運動方向B.地球的大小C.地球的運動中心D.地球的宇宙空間位置2.學生時代處于花季,想象豐富,如果在地球上想留下一個既能縱觀東西兩半球,同時又能觀賞中緯度和高緯度景觀差異的一個印記,可以選擇的地點是 ( )A.(60°N,40°W) B.(50°N,30°W)C.(40°N,30°E) D.(60°N,20°W)某校社團活動小組以觀測氣溫變化為主題展開活動,由氣象站觀測到當地某天不同時間的氣溫數據如下表。據表完成3~4題。時間 8時 14時 20時 2時氣溫 8 16 12 43.由表中數據可計算出此地日平均氣溫是( )A.8℃ B.10℃ C.12℃ D.4℃4.借助表中數據推斷該地氣溫日較差可能 ( )A.等于12℃ B.等于8℃C.小于12℃ D.大于12℃圖1為我國局部地區圖,該地區以發達的農業、旖旎的風光和深厚的歷史積淀,成為“魚米之鄉”和旅游目的地。據此完成5~6題。5.屬于圖示地區人文環境特色的是 ( )A.熱帶經濟作物廣布B.江南園林文化深厚C.平頂碉房居民常見D.溫帶草原牧業發達6.下列旅游景點位于圖示地區的是 ( )A.周莊水鄉文化區 B.頤和園皇家園林C.日月潭旅游勝地 D.都江堰河西走廊自古就是我國的交通要道。圖2為河西走廊高速公路、鐵路分布圖。讀圖,完成7~9題。7.河西走廊交通線的總體布局大致為 ( )A.放射狀 B.條帶狀C.網格狀 D.團塊狀8.西氣東輸管線可為沿線城市供氣,其經過河西走廊對當地的影響有 ( )①破壞了局部地表環境②改變了城市形態③方便了石油產品輸出④優化了能源結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河西走廊河運不發達,主要是因為當地的河流( )①水量較小②流程較短③流速較慢④含沙量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圖3為南亞局部地區略圖。據此完成10~13題。10.圖示海域屬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11.印度半島南部地勢總體特征為 ( )A.東高西低 B.西高東低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12.受季風影響,印度半島 (A.分旱雨兩季 B.全年多雨C.冬季降水多 D.全年少雨13.在乞拉朋齊建造民居,應重點考慮 ( )A.防風沙 B.防寒保暖C.易拆裝 D.排水散熱日本工業發達,良港眾多,但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日本對外貿易主要面向美國、中國及歐洲各國。經過多年發展,沿海工業高度集中。圖4示意日本主要工業區分布。據此完成14~17題。14.要獲取日本主要對外貿易國的位置信息,應查閱 ( )A.世界政區圖 B.亞洲氣候圖C.世界地形圖 D.亞洲人口圖15.日本工業區主要分布在A.北海道島 B.本州島C.四國島 D.九州島16.日本工業沿海布局的有利條件有A.土地價格低 B.礦產資源豐富C.勞動力廉價 D.優良港口眾多17.日本工業高度集中,產生的問題有 ( )A.環境污染加劇 B.原料消耗減少C.產品質量下降 D.優化產業結構我國疆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大,存在耕地資源分布不均、糧食供需不平衡的狀況。東北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也是糧食的主要輸出地。讀中國糧食供需示意圖(圖5),完成18~20題。18.我國糧食輸入省級行政區與其簡稱、行政中心對應正確的是 ( )A.④——桂——海口 B.③——粵——深圳C.②——閩——福州 D.①——浙——長沙19.東北地區能夠成為糧食主要輸出地的原因不包括 ( )A.耕地面積廣大 B.作物一年三熟C.機械化水平高 D.人口數量相對少20.糧食運輸一般采用鐵路、公路、水路等運輸方式,很少選擇空運,其原因是航空運輸 ( )A.運價高 B.運速快C.運量大 D.靈活性好二、綜合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共30分)21.(7分)【主題學習 情系亞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亞洲好世界才能更好。我們應堅定維護亞洲和平,積極推動亞洲合作,共同促進亞洲團結,繼續把亞洲發展好、建設好、展現亞洲的韌性、智慧、力量。讀亞洲簡圖(圖6),完成下列問題。亞洲之河——壯麗大河 孕育文明(1)亞洲多長河,世界長度排名前十的河流中亞洲占一半,其原因是亞洲 。(1分)(2)河流是文明的發祥地,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位于亞洲,其所在流域分別為黃河—長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從圖中河流流向可推斷出,亞洲的地勢特征是 。 (1分)亞洲之和——和而不同 和諧共處(3)亞洲各國自然環境差異大,圖7為亞洲三條河流下游某地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能夠表示黃河、錫爾河、葉尼塞河的序 號依次是 。(1分)(4)亞洲各國人文環境差異大,國情各異,發展水平不一,文化多樣。正是這種多樣性和互補性,亞洲各國需要加強 ,實現和平共處,共同繁榮。(1分)亞洲之合——互利合作 融合發展(5)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促進了亞洲各國共同發展,互利共贏。請舉例說明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在具體某一領域開展的合作,并分別闡述這種合作對雙方產生的有利影響。(3分)22.(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歐洲西部國家眾多,經濟發達。境內多平原,河網密布。萊茵河發源于阿爾卑斯山脈,流域面積廣,沿岸人口稠密,城市眾多,航運繁忙,是著名的國際性河流。圖8為歐洲西部及萊茵河所在區域略圖。(1)阿爾卑斯山脈是由非洲板塊與 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的。(1分)(2)說出萊茵河的水文特征。(提示:從流量、結冰期等角度作答)(2分)(3)萊茵河對沿岸城市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 (2分)(4)有人建議在城市①與城市②之間修建一條運河(圖示虛線處),你是否贊同 并說明理由。(2分)18·—423.(9分)中亞地區自古同中國就有著密切的聯系。讀古代絲綢之路部分線路示意圖(圖9),完成下列問題。(1)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今西安),西安是 省的行政中心。(1分)(2)古代絲綢之路出我國后進入中亞地區,從西安至中亞自然景觀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1分)(3)古代商隊從中亞帶回的商品中大多有羊毛制品,說明當地農業以 業為主。(1分)(4)圖中古代絲綢之路的線路多沿山麓分布,分析其主要原因。(答兩點即可)(2分)(5)棉花是一種喜光忌雨的農作物,試分析新疆和中亞兩地種植棉花的共同有利自然條件。(答兩點即可)(2分)(6)有人建議新疆和中亞進一步擴大棉花種植規模,環保工作者提出反對意見。請你從環保角度說明反對的理由。(1分)(7)近年來,我國與中亞地區合作密切,中亞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主要通過 運輸方式輸入我國。(1分)24.(7分)生活在東北地區的某同學對家鄉農業生產及環境狀況開展了調查活動,根據他收集的圖文資料及撰寫的調查報告,完成下列問題。東北地區地廣人稀,農業類型多樣。平原地區夏季溫暖多雨,沃野千里,機械化耕作,糧食產量高,大量糧食外運,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山區森林資源豐富,因地制宜開展了林植、養殖等農業經營活動。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在三江平原新建了許多國營農場,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圖10示意東北地區略圖,圖11為三江平原沼澤濕地環境變遷調查報告。(1)甲、乙兩地中,適宜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的是 地。(1分)(2)東北地區 (土壤類型)廣布,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 (填“大于”或“小于”)400 mm,有利于農作物生長。(2分)(3)從社會經濟方面分析東北地區成為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的有利條件。(2分)說出三江平原沼澤濕地在生態環境中所起的作用。(2分)2025 魯山縣西部山區初中中考二模地理答案1. B 【解析】地球有多大,可以用三個數據來進行說明,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和地球赤道的周長4萬千米。材料中的信息可以說明地球的大小。故選B。2. D 【解析】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 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中高緯度的分界線是60°N 和60°S。因此,如果在地球上想留下一個既能縱觀東西兩半球,同時又能觀賞中緯度和高緯度景觀差異的一個印記,符合要求的點為(60°N,20°W)(60°S,20°W)(60°N,160°E)(60°S,160°E)。故選D。3. B 【解析】日平均氣溫是四個等時長的時段氣溫值的平均值。據表中數據可得,該地日平均氣溫為(8+16+12+4)÷4=10(℃)。故選B。4. A 【解析】讀表可得,該地氣溫日較差為16-4=12℃。故選A。5. B 【解析】圖中所示地區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該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其民居屋頂坡度較大,該地區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和“水鄉”,江南園林文化深厚。故選B。6. A 【解析】圖中所示地區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周莊水鄉文化區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頤和園皇家園林位于北京市,日月潭位于臺灣島,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故選A。7. B 【解析】據圖可知,河西走廊的交通線因受地形影響,總體布局為條帶狀。故選B。8. B 【解析】修建管道需要挖掘地表,會破壞沿線地區地表植被和環境;管道一般不會經過城市內部,不會改變城市形態;該管道主要供應天然氣,對石油產品輸出影響不大;該管道線可為沿線地區提供天然氣,有利于優化沿線地區的能源結構。故選B。9. A 【解析】河西走廊深居內陸,降水稀少,河流補給主要靠冰川融水,河流水量小且流程短;當地地勢落差大,河流流速較快;含沙量大與河運關系不大。故選A。10. C 【解析】圖示海域位于南亞的南側,屬于印度洋。故選C。11. B 【解析】據圖可知,印度半島南部的河流多自西向東注入大洋,故印度半島南部地勢西高東低。故選B。12. A 【解析】受季風影響,印度半島分旱雨兩季。1月印度盛行東北季風,此風是從陸地吹向海洋,這個時候是印度的旱季,此時降水較少。7月印度盛行西南季風,此風是從海洋吹向陸地,這個時候是印度的雨季。故選A。13. D 【解析】印度的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脈的迎風坡,地形雨較多,再加上季風的影響,降水豐富,有世界“雨極”之稱,乞拉朋齊位于低緯度地區,氣溫較高。故在乞拉朋齊建造民居,應重點考慮排水散熱。故選D。14. A 【解析】日本國內市場狹小,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中國及歐洲各國。要獲取日本主要對外貿易國的位置信息,應查閱世界政區圖。故選A。15. B 【解析】日本是由四大島嶼及周圍群島組成的,由圖可以看出,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即本州島。故選B。16. D 【解析】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強,日本進口原料,出口產品,形成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該地區優良港口眾多,海運便利,便于進口原料與燃料,出口工業產品。故選D。17. A 【解析】日本工業分布高度集中,有可能產生住房緊張、城市失業人口增加、環境污染加劇和糧食供應緊張等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環境污染加劇,A正確,B、C、D錯誤。故選A。18. C 【解析】讀圖可知,①是浙江省,簡稱浙,行政中心是杭州;②是福建省,簡稱閩,行政中心是福州;③是廣東省,簡稱粵,行政中心是廣州;④是海南省,簡稱瓊,行政中心是海口。故選C。19. B 【解析】東北地區能夠成為糧食主要輸出地的原因是耕地面積廣大,機械化水平高,人口數量相對少,A、C、D不符合題意。 東北地區熱量不足,農作物一年一熟,B符合題意。故選B。20. A 【解析】航空運輸速度快、運價高,適合急需情況的長途運輸。糧食為大宗貨物,其運輸一般采用鐵路、公路、水路等運輸方式,很少選擇空運的原因是航空運輸運價高。故選A。21.(1)面積大(東西、南北跨度大或地域遼闊)(2)中部高、四周低(3)①②③(4)交流(合作或聯系或溝通或學習互鑒)(5)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在礦產資源領域開展合作,有利于中國獲得大量礦產資源,緩解礦產資源緊張狀況,優化能源結構,發展本國工業,推動經濟發展;有利于哈薩克斯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擴大消費市場,增加經濟收入及就業崗位。22.(1)亞歐(2)水量較豐富;無結冰期;水位季節變化小。(3)提供水源;提供便利的水運條件;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為城市提供建設用地。(4)贊同。理由:提高航運能力;所經地區地勢起伏小,修建成本低;經濟發展,資本雄厚。或不贊同。理由:兩城市之間已有運河相通,無須重復建設;征用土地難度大;破壞生態環境。23.(1)陜西(2)距海洋越來越遠,降水量越來越少(3)畜牧(4)山麓地帶有冰雪融水,多綠洲,有居民點,可補給生活用品;多城市分布,可進行貨物交易;等等。(5)晴天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灌溉便利;等等。(6)新疆和中亞深居內陸,氣候干旱,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有限,擴大棉花種植規模,可能加劇水資源緊缺、土地荒漠化等生態問題。(7)管道24.(1)甲(2)黑土大于(3)糧食產量高;人均耕地面積大;機械化程度高;鐵路、海運等交通便利;有國家政策支持。(4)維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蓄洪抗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