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通橋區2025屆初三畢業復習適應性檢測化學試題本試題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考生作答時,須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 滿分70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第Ⅰ卷(選擇題 35分)一、選擇題 (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共14題,每小題2.5分)1.假期在家承擔以下家務勞動的過程中,會體驗到化學變化的是A.整理衣物床鋪 B.生火煮飯炒菜C.飯后用清水洗碗 D.掃地拖地抹灰2.下列行為不符合實驗室安全常識的是A.在實驗室嬉戲打鬧,吃零食B.遠離火源存放易燃易爆試劑C.酒精燈不慎被碰倒著火,立即用濕抹布蓋滅D.眼里濺入試劑,立即用水沖洗,必要時送醫治療3.下列有關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A.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冒出大量的白色煙霧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4.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與性質對應不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能滅火,是因為它不能燃燒,一般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B.干冰能作制冷劑因為干冰升華能吸收大量的熱C.二氧化碳能夠制汽水,是因為二氧化碳不能燃燒D.二氧化碳能作溫室肥料,是因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5.下列化學用語錯誤的是A.Cl2:兩個氯原子B.SO2:一個二氧化硫分子C.Al2O3:氧化鋁D. :高錳酸鉀中錳元素的化合價6.如圖所示,檢查裝置氣密性時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對此現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A. 裝置內氣體分子的數目增多B. 裝置內氣體分子的間隔變大C. 裝置內氣體分子的種類發生變化D. 裝置內氣體分子的大小發生變化7.如圖為某原子的結構模型示意圖 , 其中 a 、 b 、 c 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 ,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 bB.原子中 b 與 c 的數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 a 與 c 的數目一定相同D.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 c8.在進行碘與高錳酸鉀溶解性比較的實驗時,下列條件必須控制的是①溫度 ②溶質顆粒大小 ③溶質質量 ④溶劑質量 ⑤溶劑種類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⑤9.如圖是某同學探究燃燒條件的改裝裝置,往燒杯中加入下列物質,能引起白磷燃燒的是A.硝酸銨B.氫氧化鈉C.蔗糖D.食鹽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純堿屬于堿類,可用于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的生產B.小蘇打是制造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還可以治療胃酸過多癥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D.胃酸中含有適量的鹽酸,幫助消化,增加食欲11.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現將 10 ℃ 時的澄清氫氧化鈣飽和溶液用水浴加熱至 60 ℃ (水的蒸發忽略不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溶液變渾濁了B.溶液中溶質不可能發生化學變化C.溶液仍飽和D.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變小12.室溫時,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用滴加的方式進行反應,如圖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反應前的溶液均可導電,反應后的溶液不導電B.該反應的實質是Na+和SO42-, 反應生成Na2SO4C.反應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價均無變化D.該微觀示意圖說明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13.鑒別、檢驗、除雜和分離是認識和研究物質的常用方法。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鑒別H2和CH4—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觀察現象B.檢驗CO2氣體是否收集滿—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是否復燃C.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加入過量Ca(OH)2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去沉淀D.分離KCl和Mn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濾液蒸發結晶,濾渣洗滌干燥。14.將10g碳酸鈣固體高溫煅燒到部分分解,冷卻后將全部剩余固體與足量稀鹽酸完全反應,下列有關結論正確的是A.最終生成氯化鈣的質量與煅燒程度有關B.兩步反應生成CO2總質量與煅燒無關C.煅燒前后固體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D.煅燒越充分則反應消耗的鹽酸量越小Ⅱ卷(非選擇題 共35分)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計18分)1..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容,請根據下表回答問題: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學家是 ▲ (填序號)。A.門捷列夫 B.拉瓦錫 C.道爾頓 D.阿伏加德羅氟元素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氟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已知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請寫出該粒子的符號: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表中Ne和Ar的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 ▲2.農業生產與化學息息相關,化學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純棉衣服由于吸水性和透氣性好,穿著舒適,深受人們喜愛。棉花屬于 ▲ (選填“天然”或“合成”)纖維。(2)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中富含的營養物質是 ▲ 。(3)波爾多液是由硫酸銅和石灰乳等配制成的殺菌劑。噴灑波爾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藍色斑點,藍色斑點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學式)(4)一粒好種,萬擔好糧。農業生產上,常用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配制150kg這種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 ▲ kg。43.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環節的微觀示意圖如圖(圖中的微觀粒子恰好完全反應)。該變化前后不發生改變的微觀粒子是 ▲ (選填“分子”“原子”或“離子”)。物質丁的化學式為 ▲ ,該物質屬于 ▲ (填物質類別 )甲醇(CH3OH)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你認為人工合成淀粉技術對解決糧食、環境等社會熱點問題的意義是 ▲ 。3.中國古代典籍中記錄了很多化學知識,展示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夢溪筆談》中記載了用“苦泉水”制取銅的方法:“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主要流程如圖所示:(1)“熬”的過程類似于下列粗鹽提純實驗中的 ▲ (填字母)操作。A.溶解 B.過濾 C.蒸發(2)“烹”的過程中,膽礬(CuSO4·5H2O)首先轉變成水和無水硫酸銅,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 反應。(3)寫出“鐵釜”“化為銅”的化學方程式 ▲(4)鐵釜外側容易生銹,是因為鐵與空氣中的 ▲ 發生了反應。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計11分)1.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研究了家用制氧機的制氧原理后,利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作了一臺簡易制氧機。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實驗內容。【實驗方案】實驗原理 ▲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實驗步驟:連接裝置, ▲ ,再裝入試劑,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實驗現象:裝置B中黑色粉末翻騰,裝置A、B中 ▲【問題與交流】實驗中裝置A的作用是 ▲為了控制裝置B內的反應速率,請你提出一條改進措施 ▲2.CaCl2可用于冷凍劑、干燥劑、融雪劑、醫藥及冶金工業等。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完成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后,欲對剩余廢液的組成進行探究,并制訂回收CaCl2的方案。【提出問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中含有哪些溶質?【猜想與假設】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和HCl【查閱資料】CaCl2溶液呈中性【探究活動一】取少量廢液等分成2份,甲、乙兩組同學分別利用其中一份進行如下探究:甲組同學向廢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成 ▲ 色,證明猜想二成立。乙組同學用圖Ⅰ裝置進行實驗,將80ml一定質量分數的碳酸鈉溶液逐滴加入廢液,測得數據如圖Ⅱ。【數據分析】乙組同學對圖Ⅱ數據進行討論分析,證明猜想二成立。a點的實驗現象為 ▲b點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點對應溶液中全部溶質的化學式為 ▲【探究活動二】丙組同學提出直接蒸發溶劑可從剩余廢液中回收純凈CaCl2,理由是 ▲【交流與反思】甲組同學認為丙組同學提出的方法會對空氣造成污染。在不借助其他試劑和儀器的情況下,除去廢液中對空氣造成污染的物質,建議最好先在廢液中加入下面 ▲ (填字母)試劑。A.CaO B.Ca(OH)2 溶液 C.CaCO3四.計算題:(共計6分)1.硫酸銅溶液對過氧化氫( H 2 O 2 )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 8.5% 的過氧化氫溶液 40g 倒入小燒杯中,向其中加入 20% 的硫酸銅溶液 6.6g 使過氧化氫完全分解。計算:(1)產生氧氣的質量。(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