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省武漢市七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地理(自然)試卷一、單選題圖1示意某地質剖面,N為砂礫石層下界相對平坦而廣闊的侵蝕面,圖2示意巖石圈物質循環。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該地區規劃建設一條東西向的隧道,僅從地質條件考慮,最適宜選址在(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2.圖1中斷層( )A.形成后一直在活動 B.北側巖塊相對上升C.比侵蝕面N形成的時間早 D.與圖中褶皺同時形成3.若丁處的巖石受巖漿活動的影響發生變化形成新的巖石,則新的巖石可能是圖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潟湖是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與外海間可能有潮溝相連,漲潮時海水從潮溝涌入,退潮時海水從潮溝退出。研究人員在渤海灣西北部灤河河口附近地層中發現了古潟湖的痕跡,潟湖形成同時期渤海灣西岸黃河入海口形成了三角洲和大型貝殼堤。如圖示意研究區域沉積物特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目前研究區域地貌是( )A.湖相三角洲 B.海相三角洲 C.山前沖積扇 D.新月形沙丘5.按形成先后順序,圖中第二個突變接觸面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地面抬升,海水退卻 B.氣候變干,風力沉積C.降水增加,流水下切 D.氣候變冷,冰川侵蝕6.與黃河河口相比,灤河河口沒有形成大型貝殼堤的原因是( )A.海浪作用弱 B.沿海風力強 C.泥沙供應少 D.海洋生物少正常情況下,當副熱帶高壓北移且變穩定,其南側常出現東風波(一種大尺度,自東向西移動的波狀運動氣流),在東風波氣流中會存在一個槽或氣旋性彎曲較大區域。如圖示意我國東南某山區一次東風波過境情況,該地出現了暴雨、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東風波出現的強對流天氣最可能發生在( )A.1—2月 B.3—4月 C.7—8月 D.10—11月8.據圖,此刻東風波槽線附近大氣物理狀況是( )A. B. C. D.9.本次東風波產生強對流天氣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熱帶高壓控制 B.波槽附近輻合氣流較強C.高壓北側水汽充足 D.波槽附近輻散氣流較強如圖為我國某地月平均氣溫(折線圖)和降水(柱狀圖)逐月累計情況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該氣候類型( )A.氣溫逐月升高 B.降水季節變化大 C.9—12月降水最多 D.氣溫季節變化小11.該地降水較多的月份及成因分別是( )A.5—8月西南季風控制 B.9—12月東南信風控制C.5—8月東南季風控制 D.9—12月盛行西風控制12.該地最可能位于( )A.廣州 B.武漢 C.長沙 D.北京2023年1月1日,某航空公司UA890航班于當日從上海出發,飛往舊金山(38°N,120°W),最后抵達目的地的時間是2022年12月31日。如圖示意該航班信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UA890航班的飛行時長為( )A.10小時4分鐘 B.11小時4分鐘 C.13小時4分鐘 D.18小時4分鐘14.航班到達目的地時,處于2023年的區域面積與地球總面積的比例(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15.航班到達目的地之后的一段時間,武漢有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正午日影先向北后向南 B.晝長夜短,且晝漸長夜漸短C.正午太陽高度角越來越小 D.日出東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二、綜合題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成都(31°N,104°E),平均海拔500m,上海((31°N,122°E),平均海拔3m,都位于長江流域,都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但氣候特征略有差異,圖1、圖2分別為上海、成都的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1)上海7、8兩個月的降水量略低于6、9兩個月,卻高于其他任意月份,分析其原因。(2)從地形的角度,指出上海、成都最冷月均溫的差異,并說明理由。(3)說明成都7、8兩個月的降水量高于上海的原因。1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武昌鸚鵡洲為典型的江心洲,長江進入武漢段河面逐漸變寬,至龜蛇二山處,江面突然收縮,對長江河流流速影響明顯。明成化二年(1466年)以前,漢水下游為網狀水系格局,漢陽府以南為主要入江口,漢水航道無法直達長江。明成化二年(1466年)后,漢水主河道逐漸改為由漢陽府北側入江,漢陽府南側河道逐漸淤積,漢江逐漸由網狀河道變為北側單一河道入江,漢陽府北側漢水水量增加。明以前,長江主泓(河流中較大流量流經地)位于漢陽一側,明中葉(1506年左右),明朝時,長江武漢河段洪水泛濫,長江主泓逐漸右偏至武昌一側,武昌鸚鵡洲逐漸消失。如圖示意漢江與長江交匯處流域的變化。(1)從河道及流速角度,說明武昌鸚鵡洲形成的有利條件。(2)從河流沖淤角度,分析明朝時武昌鸚鵡洲逐漸消失的原因。(3)指出漢水河道的變化并說明其對漢口發展的有利影響。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云量通過影響冰川表面熱量的收支來影響冰川消融,進而影響冰川周邊的自然環境。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可以用公式表示為:冰川吸熱+冰川消融耗熱=凈短波輻射(太陽入射短波輻射—冰川反射短波輻射)+凈長波輻射(向上的冰川長波輻射—向下的大氣長波輻射)。如圖示意為祁連山老虎溝冰川表面能量收支的季節變化統計圖。(1)據圖描述老虎溝冰川凈短波輻射的季節變化特點,并說明夏季凈短波輻射最強的原因。(2)請利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冰川向下長波輻射的波動頻率比向上長波輻射更大原因。(3)陰天時,冰川白天消融速度較慢,但夜晚消融時間延長,請解釋這一現象。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B A C C B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A B D16.(1)隨著雨帶的北移,6月雨帶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上海進入梅雨季節,降水較多,9月雨帶又撤到長江中下游,所以上海6月和9月降水量最高;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上海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降水少,但因夏季風及臺風作用顯著,降水量略低于6、9兩個月,卻高于其他任意月份。(2)成都最冷月均溫高于上海。理由: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北部山脈阻擋冬季風,受冬季風影響小,所以最冷月均溫高于上海。(3)成都7、8兩個月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小,降水日數多;受西南季風影響大,水汽充足,降水量大;地處四川盆地內部,受地形影響,對流雨多發。17.(1)長江武漢河段河道變寬,流速變慢;龜蛇二山處江面變窄,不利于江水下泄,上游來水抬高,鸚鵡洲周邊長江流速變慢;漢水逆流匯入長江,頂托長江,長江流速減慢,便于長江泥沙沉積。(2)漢水主河道改向北側于武昌鸚鵡洲下游注入長江,漢水泥沙來源減少,漢水對武昌鸚鵡洲周邊長江頂托作用減弱,長江泥沙沉積減少;洪水泛濫,對武昌鸚鵡洲沖刷加劇;長江主泓右偏至武昌一側,對鸚鵡洲沖刷加劇,鸚鵡洲逐漸消失。(3)變化:漢水來水量增加,下蝕增強,河道加深,漢水由網狀水系變為單一河道入江;影響:漢口附近河網洼地逐漸淤塞成片,陸地面積增大,利于城市建設;漢水航道延長至長江漢水交匯處,利于漢口航運和商業發展。18.(1)特點:凈短波輻射夏季最高(7月達到峰值),冬季最低;總體從冬到夏逐漸增加(或季節變化大)。原因:夏季晝長更長,太陽照射時間增加,冰川吸收的熱量更多;夏季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更強;冰川表面融化后反射減少,吸收更多熱量。(2)向下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受云量和近地面氣溫影響,天氣變化頻繁(如云量增減、晝夜溫差),導致波動更明顯;向上長波輻射由冰川溫度決定,變化較穩定。(3)白天云層阻擋大量太陽輻射,冰川表面接收的熱量減少,消融速度變慢;夜晚云層增強大氣逆輻射,減少冰川熱量散失,溫度較高,消融持續時間更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