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重組卷04-沖刺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重組卷(全國通用)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重組卷04-沖刺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重組卷(全國通用)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沖刺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重組卷04(全國通用)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4·青海西寧·中考真題)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祖先在歷法上的獨特創造和智慧結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代詩人左河水為二十四節氣分別賦詩一首,其中兩首如圖1“詩詞節選卡片”所示。結合卡片和圖2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卡片中詩詞(一)所描寫的節氣是( )
A.立春 B.驚蟄 C.春分 D.清明
2.當到了詩詞(二)所描寫的節氣時,地球運行至(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3.為了便于記憶,中華先祖們將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____暑相連,____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____小大寒。歌訣中各空格內應依次填入( )
A.至秋至 B.夏秋冬 C.至分至 D.夏分冬
【答案】1.C 2.D 3.B
【解析】1.春分和秋分日全球晝夜等長。讀材料可知所描述的節氣是春分。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從材料中西北風、晝最短夜最長、梅花開可知為冬至前后,地球運行至④處。①為春分日,②為夏至日,③為秋分日。D正確,ABC錯誤。故選D。
3.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024·甘肅白銀·中考真題)讀東南亞部分區域圖(圖1)和蘇門答臘島傳統民居圖(圖2),完成下面小題。

4.蘇門答臘島村鎮的分布特點是( )
A.全島均勻分布 B.多分布在沼澤地
C.多分布在西部山區 D.沿海、沿河流分布
5.對蘇門答臘島自然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
A.地勢西南高東北低 B.西部沿海多沼澤
C.河流稀少多內流河 D.植被覆蓋率低
6.聚落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結構等無不深深打上自然環境的烙印。蘇門答臘島傳統民居的建筑結構是為了適應當地( )
A.干旱少雨的氣候 B.高溫多雨的氣候
C.寒冷干燥的氣候 D.多風沙的環境
【答案】4.D 5.A 6.B
【解析】4.讀圖可知,蘇門答臘島上的村鎮分布的特點是沿河、沿海分布,沿河沿海地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D正確;ABC錯誤。故選D。
5.讀圖可知,蘇門答臘島的河流從西南流向東北,判斷該島嶼的地勢特點是西南高東北低,A正確;沼澤多分布在該島的東部沿海平原,B錯誤;蘇門答臘島由于地處赤道附近,降水豐富,河流多,且為外流河,C錯誤;蘇門答臘島植被覆蓋率為60%,植被覆蓋率高,D錯誤。故選A。
6.讀圖結合所學,蘇門答臘島位于馬來群島,氣候主要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當地居民多建雙層的高腳屋,既隔熱又便于雨水的下泄,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024·云南·中考真題)大豆喜溫、需水較多,廣泛用于食品加工工業。近年來,俄羅斯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大幅度增長,同時,大豆進口和出口量也在持續增加,形成西部地區進口、東部地區出口的國際貿易格局。下圖為“俄羅斯大豆主產區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俄羅斯大豆主產區( )
①緯度較低,可一年兩熟 ②冬季氣溫低,病蟲害少
③地廣人稀,耕地面積廣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均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俄羅斯大豆形成西部地區進口、東部地區出口貿易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①西部地區經濟較發達,大豆市場需求量大
②東西兩大豆產區距離較遠,運輸成本較高
③東部地區較西部地區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
④東部地區以平原為主,大型機械化生產,產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7.C 8.A
【解析】7.俄羅斯大豆主產區,緯度高,氣溫低,一年一熟;①錯誤。冬季氣溫低,病蟲害較少,除蟲工作量小;②正確;地廣人稀,耕地面積廣; ③正確;俄羅斯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降水少。④錯誤。②③正確,故選C。
8.俄羅斯域遼闊,東、西大豆種植區距離較遠; 運輸成本高;大豆市場相對割裂;②正確;西部人口較多, 經濟較發達,市場需求量大;①正確;東部地廣人稀,勞動力資源少,③錯誤;東部地區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東部生產規模較大,但需求有限;④錯誤。臨近中國市場,可向中國大量出口。①②正確,A正確,故選A。
(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麥麥高鐵”見證“中國智慧”,為沙特阿拉伯人民帶來美好生活。下圖為沙特阿拉伯氣候類型及麥麥高鐵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沙特阿拉伯的人種和語言主要是( )
A.白種人,英語 B.黑種人,英語
C.黃種人,阿拉伯語 D.白種人,阿拉伯語
10.修建麥麥高鐵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有( )
A.地勢高峻,高寒缺氧 B.高溫缺水,風沙侵襲
C.靠近海洋,臺風頻發 D.炎熱多雨,洪澇多發
【答案】9.D 10.B
【解析】9.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數的國家稱為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區之一。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島,屬于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阿拉伯人屬于白色人種,普遍信奉伊斯蘭教,講阿拉伯語。D正確,ABC排除。故選D。
10.麥麥高鐵途經地區主要位于阿拉伯半島,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以沙漠景觀為主,因此修建麥麥高鐵時遇到風沙侵襲、高溫缺水、晝夜溫差大等困難,B正確;阿拉伯半島被北回歸線穿過,氣候炎熱干燥,因此修建麥麥高鐵時不會遇見高寒缺氧和洪澇災害現象及臺風,ACD錯誤。故選B。
(2024·湖南長沙·中考真題)某校地理學習小組圍繞埃及與巴西兩國地理特征展開討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與尼羅河流域相比,亞馬孫河流域人口較少的原因是該地( )
A.寒冷,以降雪為主 B.干旱,蒸發較旺盛
C.高寒,生命“禁區” D.濕熱,不利人類活動
12.埃及、巴西兩國均為( )
①白色人種為主②發展中國家③阿拉伯語為主④多信仰佛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埃及與巴西合作的重要領域包括( )
①應對氣候變化②大規模砍伐雨林③清潔能源開發④文化交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1.D 12.A 13.B
【解析】11.尼羅河沿岸人口稠密的原因是水資源較豐富;亞馬孫河流域主要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氣候過于濕熱,不利人類活動,其人口稀疏。故選D。
12.埃及、巴西兩國都以白色人種為主,①正確;都是發展中國家,②正確;埃及主要以阿拉伯語為主,巴西以葡萄牙語為主,③錯誤;埃及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巴西主要信仰基督教,④錯誤,故選A。
13.埃及與巴西合作的重要領域包括應對氣候變化、清潔能源開發、文化交流,①③④正確,而大規模砍伐雨林,做法本身就是不合理的,②錯誤,故選B。
(2024·四川自貢·中考真題)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正在熱播,阿勒泰幽靜的湖泊、廣袤的草原和高聳的雪峰引無數人神往。這里的人們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牧民們隨季節變化在不同的牧場間轉場放牧。圖a示意阿勒泰地理位置,圖b為轉場線路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4.哈薩克族為阿勒泰地區的主要少數民族,該民族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是( )
A.賽馬 B.打腰鼓
C.賽龍舟 D.踩高蹺
15.推測夏牧場位于轉場線路圖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6.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的熱播,可以直接帶動當地的( )
A.旅游業 B.畜牧業 C.種植業 D.加工業
【答案】14.A 15.B 16.A
【解析】14.哈薩克族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是賽馬,A正確;打腰鼓是陜北地區漢族民俗舞蹈,B錯誤;賽龍舟、踩高蹺都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CD錯誤。故選A。
15.山地牧場由于山地有垂直地帶性,夏季時山上冰雪融化,牧民可以上山放牧,冬季時,由于山上積雪不能放牧因此牧民下山放牧,牲畜能覓食牧草,圖中④為冬季牧場,①為春季牧場,②為夏季牧場,③為秋季牧場,故推測夏牧場位于轉場線路圖中的②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6.根據材料可知,阿勒泰幽靜的湖泊、廣袤的草原和高聳的雪峰引無數人神往,因此隨著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的熱播,可以直接帶動當地的旅游業,A正確;對畜牧業、種植業、加工業影響不大,BCD錯誤。故選A。
(2024·四川自貢·中考真題)2023年7月16日,“引漢濟渭”工程正式通水,漢江水穿越秦嶺澗澤關中大地的美好愿景成為現實。“引漢濟渭”工程主要為西安、咸陽等城鎮提供水源,兼顧灌溉。圖a為“引漢濟渭”工程引水線路圖,圖b為西安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7.影響“引漢濟渭”線路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植被
18.推測最需要向渭河流域調水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引漢濟渭”工程有利于渭河流域( )
①減少沙塵天氣②緩解用水緊張③大規模種植水稻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7.A 18.A 19.C
【解析】17.“引漢濟渭”工程要穿越秦嶺,秦嶺地形復雜,山脈起伏大,對線路修建的難度、成本等影響巨大,是影響線路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A正確;氣候、河流、植被雖然也存在一定影響,但相較于地形因素,不是主導因素,排除BCD。故選A。
18.從西安氣候資料圖可知,春季(3-5月)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而降水較少,農業生產等用水需求大,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最需要向渭河流域調水,A正確;夏季降水相對較多;秋季降水雖減少,但前期有一定降水積累;冬季氣溫低,蒸發弱,用水需求相對較小,排除BCD。故選A。
19.“引漢濟渭”工程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水資源量,對減少沙塵天氣作用不明顯,①錯誤;該工程為西安、咸陽等城鎮提供水源,能緩解當地用水緊張狀況,②正確;渭河流域氣候相對干旱,水資源有限,不適宜大規模種植水稻,③錯誤;調水補充了渭河流域水資源,有利于提高地下水位,④正確。綜上所述,C②④正確,①③錯誤,排除ABD。故選C。
(2023·四川樂山·中考真題)土豆喜溫涼喜光照。有“中國馬鈴薯之鄉”之稱的河北省沽源縣人口較少,夏季平均氣溫17.9℃,年日照時數達3246小時,種植土豆面積超31萬畝,土豆產量大、品質上乘。圖為翻收土豆場景照片。完成下面小題。
20.依據材料,沽源縣出產優質土豆的優越氣候條件有( )
A.降水充足 B.終年高溫 C.光照充足 D.水源充足
21.該地能進行如照片所示大規模翻收土豆,其優越的自然條件是( )
A.人口眾多 B.平坦區廣 C.森林廣布 D.河流眾多
22.為進一步擴大土豆銷量,下列措施最恰當的是( )
A.利用網絡強化宣傳 B.腐爛在田里做肥料
C.大量減少土豆種植 D.大力促進本地消費
【答案】20.C 21.B 22.A
【解析】20.讀材料可知,土豆喜溫涼喜光照。沽源縣位于河北省西北壩上地區,屬于內蒙古高原南緣,平均海拔1536米。該地種植馬鈴薯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夏季平均氣溫17.9℃,氣溫較溫涼,年日照時數達3246小時,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機物的積累,土豆產量大、品質上乘,B錯誤,C正確;該地年降水量為398毫米,降水和水源并不充足,AD錯誤。故選C。
21.該地能進行如照片所示大規模翻收土豆,其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地形平坦廣闊,種植土豆面積大,超31萬畝,有利于大規模機械化生產,B正確;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與人口、森林和河流無關,排除ACD。故選B。
22.利用網絡強化宣傳,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可以進一步擴大土豆銷量,A正確;大量減少土豆種植、腐爛在田里做肥料,都將導致土豆產量減少,都不能擴大土豆銷量,排除BC;本地人口較少,市場狹小,大力促進本地消費,不是擴大土豆銷量的恰當措施,排除D。故選A。
(2024·青海西寧·中考真題)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主要講述了哈薩克族牧民生產生活的故事,展現了當地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該劇的熱播,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新疆,使其迎來了又一波旅游熱潮。讀圖新疆河流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23.一般每年秋天,哈薩克族人們為歡慶豐收舉行的活動是( )
A.雪頓節 B.那達慕大會 C.歌墟節 D.叼羊比賽
24.阿勒泰地處額爾齊斯河流域,該河流最終注入(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5.下列對新疆的描述,正確的一組是( )
①主要受溫帶大陸性氣候影響②全部位于干旱區
③綠洲農業是新疆地區農業的一大特色④氣溫年較差小而日較差大
⑤我國“西氣東輸”工程西起新疆⑥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答案】23.D 24.D 25.B
【解析】23.雪頓節是藏族的傳統節日,A錯誤;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B錯誤;歌墟節是壯族的傳統節日,C錯誤;叼羊比賽是哈薩克族傳統的體育項目之一,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實踐,D正確。故選D。
24.額爾齊斯河為鄂畢河最大的支流,流經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最終注入北冰洋,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5.新疆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上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氣候干旱,主要受溫帶大陸性氣候影響,大部分地區位于干旱區,少部分地區位于半干旱區,氣溫年較差和日溫差都較大,①正確,②④錯誤;新疆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綠洲農業是新疆地區農業的一大特色,這里的瓜果品質優良,長絨棉享譽全國,③⑥正確;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是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起點,⑤正確。根據以上分析可知,①③⑤⑥對應的B正確,②和④所在的ACD錯誤。故選B。
第Ⅱ卷
二、解答題(50分)
26.(2024·山東淄博·中考真題)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兩國在旅游、文化、經貿等多領域不斷深化合作。義新歐班列的開通便捷了中法兩國的經貿交流。
材料二:2023年2月,法國通過了一項關于加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案,該法案明確要求加快光伏基礎設施建設。
材料三:圖1是法國地形圖和巴黎、馬賽兩地氣候資料圖,圖2是義新歐班列線路圖。
(1)法國南臨 海,其所在大洲人種主要以 為主。
(2)游客到法國巴黎旅游,可以參觀 等著名歷史建筑。
(3)與海洋運輸相比,通過義新歐班列運輸貨物的優勢是 。從中國義烏到法國巴黎,義新歐班列沿途地區降水的變化規律大致是 。
(4)中國從法國進口貨物,乳酪、椰子、大米三種貨物最有可能出現在義新歐班列上的是 ,這與法國發達的 (農業部門)有關。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地形與氣候方面分析法國該農業部門發達的原因 。
(5)從氣候角度考慮,巴黎和馬賽更適合發展光伏產業的是 ,正常情況下該城市光伏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 ,原因是 。
【答案】26.(1)地中 白種人
(2)埃菲爾鐵塔(凱旋門、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凡爾賽宮等)
(3)速度快(或路程短、受天氣影響小、安全性高等) 先減少,后增多(或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4)乳酪 畜牧業 地形以平原為主,草場廣布;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全年溫和濕潤,利于牧草生長。
(5)馬賽 夏季 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或夏季炎熱干燥)
【解析】26.此題以法國地形圖、巴黎和馬賽兩地氣候資料圖、義新歐班列線路圖為材料,涉及法國的位置、人種、人文景觀、交通、農業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
(1)法國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所在大洲為歐洲,人種以白種人為主。
(2)巴黎是法國的首都,歷史文化名城,著名歷史建筑有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巴黎圣母院、凡爾賽宮、凱旋門等。
(3)讀通過義新歐班列運輸貨物屬于鐵路運輸,與海洋運輸相比的優勢有速度快、路程短、受天氣影響小、安全性高等。從中國義烏到法國巴黎沿途地區降水受海陸位置影響(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先減少,后增多。
(4)結合所學中國從法國進口貨物,最有可能出現在義新歐班列上的貨物是乳酪,因為法國畜牧業發達。從地形和氣候角度看,法國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有:地形以平原為主,草場廣布;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全年溫和濕潤,陰雨天氣較多,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
(5)讀圖可知,巴黎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陰雨天較多,光照較少,不適合發展光伏產業;馬賽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適合發展光伏產業。光伏發電量的大小與日照時間有關,馬賽夏季降水少,晴天多;冬季降水多,晴天少,所以正常情況下馬賽光伏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夏季。
27.(2024·吉林·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中歐班列是往來于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間的鐵路貨運列車。“渝新歐”是中歐班列的主要運輸線路之一。下圖為“渝新歐”班列主要線路示意圖。
(1)“渝新歐”中的“渝”是指我國的直轄市—— 市。“渝新歐”連接有“黃金水道”之稱的河流—— 。
(2)“渝新歐”班列西行經過我國西北地區時,班列司機發現,沿途地表景觀從草原、荒漠草原過渡為 ,原因是這里距海較 ,且被山嶺阻隔,降水稀少,氣候干旱。班列行至阿拉山口附近,晚上10點仍不見日落,說明我國東西經度跨度 ,時間差異大。
(3)“渝新歐”班列由我國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等國家,其中哈薩克斯坦和 兩國地跨亞、歐兩大洲。
(4)“渝新歐”全線長11000多千米,運行全程僅需2周,較海運時間縮短近30天。與海運相比,鐵路運輸的優勢是 。
【答案】27.(1)重慶 長江
(2)荒漠 遠 廣/大
(3)俄羅斯
(4)速度較快/時間較短
【解析】27.本題以“渝新歐”班列的圖文為材料,共設置4道試題,涉及中歐班列跨越的城市、河流、植被景觀、國家、優勢等知識點,考查對這些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綜合思維。
(1)根據所學知識,“渝新歐”中的“渝”是指我國的直轄市--重慶市。“渝新歐”連接有“黃金水道”之稱的河流是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具有“水量大、流域面積廣、長度長”等特點。
(2)“渝新歐”班列西行經過我國西北地區時,班列司機發現,沿途地表景觀從草原、荒漠草原過渡為荒漠,原因是這里自東向西距海較遠,且被山嶺阻隔,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是屬于海陸因素。班列行至阿拉山口附近,晚上10點仍不見日落,說明我國東西經度跨度廣,由于地球自轉產生時間差異大。
(3)根據所學知識,“渝新歐”班列由我國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等國家,其中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兩國地跨亞、歐兩大洲,俄羅斯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跨東西半球的國家。
(4)“渝新歐”全線長11000多千米,運行全程僅需2周,較海運時間縮短近30天。與海運相比,鐵路運輸的優勢速度較快、時間較短。
28.(2024·山東日照·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黃河流域充分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水沙治理取得成效,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材料二:有關資料圖
(1)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注入渤海。黃河源頭到蘭州段年水量的變化特點是 ,請分析原因 。
(2)在黃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過程中,采取的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種草,修建護坡林草帶。請結合圖三,將下列選項填在相應的橫線處,以反映護坡林草帶是如何保水保土的。
A.對地表的侵蝕 B.減緩水流速度 C.泥沙沉積 D.涵養水源
暴雨時,護坡林草帶能夠有效 ,增加下滲, ,減少入河水量;同時流水攜帶泥沙能力降低,利于 ,并減緩 ,減少表土流失,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3)黃河下游河段除了水沙憂患,初春或初冬時節的凌汛也是巨大的隱患。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圖。
① ②
【答案】28.(1)增大 流域面積變大,支流水量匯入
(2)B D C A
(3)結冰期 鄂畢河
【解析】28.本大題以“黃河流域示意圖”“黃河干流水量變化示意圖”“護坡林草帶示意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黃河的概況、黃河水量變化、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以及各河段的憂患與治理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流注入渤海。讀圖可知,黃河源頭到蘭州段年水量逐漸增大,到蘭州段黃河年水量已超過350億億立方米,黃河源到蘭州河長近2100千米,流域面積增大,加上有洮河和湟水等支流水量匯入,黃河水量逐漸增大。
(2)黃河流經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采取的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種草,修建護坡林草帶。暴雨時,護坡林草帶能夠有效減緩地表水流速度,增加流水下滲,涵養水源,減少入河水量;同時流水攜帶泥沙能力降低,有利于泥沙沉積,從而起到減緩流水對地表的侵蝕,減少表土流失,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3)黃河位于北方地區,冬季有結冰現象,河水由低緯向高緯方向流動,河段上游開凍早、下游尚未解凍,河水攜帶冰塊而下,易形成冰壩,阻塞河道,水位上漲,引發凌汛。發生凌汛的河流要同時滿足兩方面條件,一是河水由低緯流向高緯,而是要有結冰現象,由此推測鄂畢河可能發生凌汛,亞馬孫河和恒河位于熱帶,無結冰期,不會發生凌汛現象。
29.(2023·四川綿陽·中考真題)從春天騎行到秋天,從綠意盎然的南方騎行到落葉繽紛的東北,從平原騎行到山區,從層峰疊巒的群山騎行到廣袤無垠的草原……3月22日,家住河北涉縣的小鋒啟程,跨越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騎行17421公里,于10月18日完成此次環游。下圖示意小鋒騎行線路及部分游記。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月24日小鋒騎行來到河南省,其簡稱是 。他看到黃河高懸在頭頂,說明該河段是典型的“ ”,淤積在這段河流中的泥沙主要來自黃河的 游地區。
(2)4月至6月,小鋒主要騎行在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地區。一路騎行,他用相機記錄的水稻田,與他家鄉的 這一農田景觀大不一樣。從長江三角洲到云貴高原,小鋒在杭州游覽了西湖這一世界 (選填“文化”或“自然”)遺產,在昆明感受了夏日別樣的 (選填“涼爽”或“炎熱”)氣候。
(3)6月至8月,小鋒從云貴高原出發,在緩坡看到了層層疊疊的梯田,這是當地人民對自然條件中 的改造而成。隨后,小鋒翻越青藏高原,來到大西北,這里的一些農民為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在瓜田覆蓋了一層砂石,主要是為了 (選填“減少”或“增加”)水分的蒸發。
(4)9月的北國已經開始飄雪,小鋒發現這里的房屋房頂坡度較大、墻體較厚、窗戶較小。請說出這種傳統民居的三個特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① ;② ;③ 。
【答案】29.(1)豫 地上河 中
(2)南方 小麥田 文化 涼爽
(3)地形 減少
(4)房頂坡度較大:有利于積雪滑落,防止積雪過重壓塌房屋。 墻體較厚:保溫效果好,能夠抵御嚴寒。 窗戶較小:減少室內熱量散失,保持室內溫暖。
【解析】29.本題以小鋒騎行線路及部分游記示意圖為材料,涉及我國三級行政區劃、四大地理區域、西北地區的氣候、傳統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河南省簡稱是豫,省會是鄭州。小鋒看到黃河高懸在頭頂,說明該河段是典型的“地上河”。這是由于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平原地區后,由于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泥沙逐漸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最終形成了高于地面的“地上河”。故淤積在這段河流中的泥沙主要來自黃河的中游地區。
(2)由材料可知,小鋒來自河北涉縣,屬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北方地區。讀圖可知,4月至6月,小鋒主要騎行在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位于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南方地區以水田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北方地區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故一路騎行,小鋒用相機記錄的水稻田,與他家鄉的小麥田這一農田景觀大不一樣。從長江三角洲到云貴高原,小鋒在杭州游覽了西湖這一世界文化遺產。昆明位于云貴高原,這一地區由于其較高的海拔和特定的地理位置,夏季氣候相對涼爽,與許多低海拔、平原地區的炎熱夏季形成鮮明對比。故在昆明感受了夏日別樣的涼爽氣候。
(3)小鋒從云貴高原出發,在緩坡看到了層層疊疊的梯田,這是當地人民對自然條件中地形的改造而成。梯田的建造充分利用了山坡的傾斜地形,通過逐級修建梯田,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展示了人類智慧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隨后,小鋒翻越青藏高原,來到大西北。在這里,由于氣候干旱,水資源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一些農民在瓜田覆蓋了一層砂石。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砂石層具有良好的覆蓋作用,可以減少土壤表面的空氣流通,降低土壤水分的蒸發速率,從而保持土壤濕度,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這一舉措體現了農民對當地自然條件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利用。
(4)讀材料可知,9月的北國已經開始飄雪,房頂坡度較大:有利于積雪滑落,減少屋頂積雪壓力,避免因積雪過重導致的房屋損壞。 墻體較厚:保溫效果好,能夠抵御嚴寒,減少室內熱量流失。窗戶較小:減少室內熱量散失,同時避免冬季寒風直接侵入室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沖刺2025年中考地理真題重組卷04(全國通用)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將答案填在選擇題上方的答題表中。
3.回答第II卷時,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24·青海西寧·中考真題)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祖先在歷法上的獨特創造和智慧結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代詩人左河水為二十四節氣分別賦詩一首,其中兩首如圖1“詩詞節選卡片”所示。結合卡片和圖2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卡片中詩詞(一)所描寫的節氣是( )
A.立春 B.驚蟄 C.春分 D.清明
2.當到了詩詞(二)所描寫的節氣時,地球運行至(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3.為了便于記憶,中華先祖們將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____暑相連,____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____小大寒。歌訣中各空格內應依次填入( )
A.至秋至 B.夏秋冬 C.至分至 D.夏分冬
(2024·甘肅白銀·中考真題)讀東南亞部分區域圖(圖1)和蘇門答臘島傳統民居圖(圖2),完成下面小題。

4.蘇門答臘島村鎮的分布特點是( )
A.全島均勻分布 B.多分布在沼澤地
C.多分布在西部山區 D.沿海、沿河流分布
5.對蘇門答臘島自然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
A.地勢西南高東北低 B.西部沿海多沼澤
C.河流稀少多內流河 D.植被覆蓋率低
6.聚落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結構等無不深深打上自然環境的烙印。蘇門答臘島傳統民居的建筑結構是為了適應當地( )
A.干旱少雨的氣候 B.高溫多雨的氣候
C.寒冷干燥的氣候 D.多風沙的環境
(2024·云南·中考真題)大豆喜溫、需水較多,廣泛用于食品加工工業。近年來,俄羅斯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大幅度增長,同時,大豆進口和出口量也在持續增加,形成西部地區進口、東部地區出口的國際貿易格局。下圖為“俄羅斯大豆主產區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俄羅斯大豆主產區( )
①緯度較低,可一年兩熟 ②冬季氣溫低,病蟲害少
③地廣人稀,耕地面積廣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均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俄羅斯大豆形成西部地區進口、東部地區出口貿易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①西部地區經濟較發達,大豆市場需求量大
②東西兩大豆產區距離較遠,運輸成本較高
③東部地區較西部地區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
④東部地區以平原為主,大型機械化生產,產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麥麥高鐵”見證“中國智慧”,為沙特阿拉伯人民帶來美好生活。下圖為沙特阿拉伯氣候類型及麥麥高鐵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沙特阿拉伯的人種和語言主要是( )
A.白種人,英語 B.黑種人,英語
C.黃種人,阿拉伯語 D.白種人,阿拉伯語
10.修建麥麥高鐵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有( )
A.地勢高峻,高寒缺氧 B.高溫缺水,風沙侵襲
C.靠近海洋,臺風頻發 D.炎熱多雨,洪澇多發
(2024·湖南長沙·中考真題)某校地理學習小組圍繞埃及與巴西兩國地理特征展開討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與尼羅河流域相比,亞馬孫河流域人口較少的原因是該地( )
A.寒冷,以降雪為主 B.干旱,蒸發較旺盛
C.高寒,生命“禁區” D.濕熱,不利人類活動
12.埃及、巴西兩國均為( )
①白色人種為主②發展中國家③阿拉伯語為主④多信仰佛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埃及與巴西合作的重要領域包括( )
①應對氣候變化②大規模砍伐雨林③清潔能源開發④文化交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4·四川自貢·中考真題)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正在熱播,阿勒泰幽靜的湖泊、廣袤的草原和高聳的雪峰引無數人神往。這里的人們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牧民們隨季節變化在不同的牧場間轉場放牧。圖a示意阿勒泰地理位置,圖b為轉場線路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4.哈薩克族為阿勒泰地區的主要少數民族,該民族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是( )
A.賽馬 B.打腰鼓
C.賽龍舟 D.踩高蹺
15.推測夏牧場位于轉場線路圖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6.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的熱播,可以直接帶動當地的( )
A.旅游業 B.畜牧業 C.種植業 D.加工業
(2024·四川自貢·中考真題)2023年7月16日,“引漢濟渭”工程正式通水,漢江水穿越秦嶺澗澤關中大地的美好愿景成為現實。“引漢濟渭”工程主要為西安、咸陽等城鎮提供水源,兼顧灌溉。圖a為“引漢濟渭”工程引水線路圖,圖b為西安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7.影響“引漢濟渭”線路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植被
18.推測最需要向渭河流域調水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引漢濟渭”工程有利于渭河流域( )
①減少沙塵天氣②緩解用水緊張③大規模種植水稻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四川樂山·中考真題)土豆喜溫涼喜光照。有“中國馬鈴薯之鄉”之稱的河北省沽源縣人口較少,夏季平均氣溫17.9℃,年日照時數達3246小時,種植土豆面積超31萬畝,土豆產量大、品質上乘。圖為翻收土豆場景照片。完成下面小題。
20.依據材料,沽源縣出產優質土豆的優越氣候條件有( )
A.降水充足 B.終年高溫 C.光照充足 D.水源充足
21.該地能進行如照片所示大規模翻收土豆,其優越的自然條件是( )
A.人口眾多 B.平坦區廣 C.森林廣布 D.河流眾多
22.為進一步擴大土豆銷量,下列措施最恰當的是( )
A.利用網絡強化宣傳 B.腐爛在田里做肥料
C.大量減少土豆種植 D.大力促進本地消費
(2024·青海西寧·中考真題)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主要講述了哈薩克族牧民生產生活的故事,展現了當地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該劇的熱播,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新疆,使其迎來了又一波旅游熱潮。讀圖新疆河流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23.一般每年秋天,哈薩克族人們為歡慶豐收舉行的活動是( )
A.雪頓節 B.那達慕大會 C.歌墟節 D.叼羊比賽
24.阿勒泰地處額爾齊斯河流域,該河流最終注入(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5.下列對新疆的描述,正確的一組是( )
①主要受溫帶大陸性氣候影響②全部位于干旱區
③綠洲農業是新疆地區農業的一大特色④氣溫年較差小而日較差大
⑤我國“西氣東輸”工程西起新疆⑥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第Ⅱ卷
二、解答題(50分)
26.(2024·山東淄博·中考真題)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兩國在旅游、文化、經貿等多領域不斷深化合作。義新歐班列的開通便捷了中法兩國的經貿交流。
材料二:2023年2月,法國通過了一項關于加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案,該法案明確要求加快光伏基礎設施建設。
材料三:圖1是法國地形圖和巴黎、馬賽兩地氣候資料圖,圖2是義新歐班列線路圖。
(1)法國南臨 海,其所在大洲人種主要以 為主。
(2)游客到法國巴黎旅游,可以參觀 等著名歷史建筑。
(3)與海洋運輸相比,通過義新歐班列運輸貨物的優勢是 。從中國義烏到法國巴黎,義新歐班列沿途地區降水的變化規律大致是 。
(4)中國從法國進口貨物,乳酪、椰子、大米三種貨物最有可能出現在義新歐班列上的是 ,這與法國發達的 (農業部門)有關。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地形與氣候方面分析法國該農業部門發達的原因 。
(5)從氣候角度考慮,巴黎和馬賽更適合發展光伏產業的是 ,正常情況下該城市光伏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 ,原因是 。
27.(2024·吉林·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中歐班列是往來于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間的鐵路貨運列車。“渝新歐”是中歐班列的主要運輸線路之一。下圖為“渝新歐”班列主要線路示意圖。
(1)“渝新歐”中的“渝”是指我國的直轄市—— 市。“渝新歐”連接有“黃金水道”之稱的河流—— 。
(2)“渝新歐”班列西行經過我國西北地區時,班列司機發現,沿途地表景觀從草原、荒漠草原過渡為 ,原因是這里距海較 ,且被山嶺阻隔,降水稀少,氣候干旱。班列行至阿拉山口附近,晚上10點仍不見日落,說明我國東西經度跨度 ,時間差異大。
(3)“渝新歐”班列由我國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等國家,其中哈薩克斯坦和 兩國地跨亞、歐兩大洲。
(4)“渝新歐”全線長11000多千米,運行全程僅需2周,較海運時間縮短近30天。與海運相比,鐵路運輸的優勢是 。
28.(2024·山東日照·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黃河流域充分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水沙治理取得成效,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材料二:有關資料圖
(1)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注入渤海。黃河源頭到蘭州段年水量的變化特點是 ,請分析原因 。
(2)在黃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過程中,采取的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種草,修建護坡林草帶。請結合圖三,將下列選項填在相應的橫線處,以反映護坡林草帶是如何保水保土的。
A.對地表的侵蝕 B.減緩水流速度 C.泥沙沉積 D.涵養水源
暴雨時,護坡林草帶能夠有效 ,增加下滲, ,減少入河水量;同時流水攜帶泥沙能力降低,利于 ,并減緩 ,減少表土流失,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3)黃河下游河段除了水沙憂患,初春或初冬時節的凌汛也是巨大的隱患。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圖。
① ②
29.(2023·四川綿陽·中考真題)從春天騎行到秋天,從綠意盎然的南方騎行到落葉繽紛的東北,從平原騎行到山區,從層峰疊巒的群山騎行到廣袤無垠的草原……3月22日,家住河北涉縣的小鋒啟程,跨越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騎行17421公里,于10月18日完成此次環游。下圖示意小鋒騎行線路及部分游記。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月24日小鋒騎行來到河南省,其簡稱是 。他看到黃河高懸在頭頂,說明該河段是典型的“ ”,淤積在這段河流中的泥沙主要來自黃河的 游地區。
(2)4月至6月,小鋒主要騎行在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地區。一路騎行,他用相機記錄的水稻田,與他家鄉的 這一農田景觀大不一樣。從長江三角洲到云貴高原,小鋒在杭州游覽了西湖這一世界 (選填“文化”或“自然”)遺產,在昆明感受了夏日別樣的 (選填“涼爽”或“炎熱”)氣候。
(3)6月至8月,小鋒從云貴高原出發,在緩坡看到了層層疊疊的梯田,這是當地人民對自然條件中 的改造而成。隨后,小鋒翻越青藏高原,來到大西北,這里的一些農民為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在瓜田覆蓋了一層砂石,主要是為了 (選填“減少”或“增加”)水分的蒸發。
(4)9月的北國已經開始飄雪,小鋒發現這里的房屋房頂坡度較大、墻體較厚、窗戶較小。請說出這種傳統民居的三個特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① ;② ;③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 山西省| 泾阳县| 泰安市| 花垣县| 新竹市| 额敏县| 工布江达县| 莆田市| 克什克腾旗| 和顺县| 罗甸县| 龙江县| 广宁县| 财经| 灵寿县| 民权县| 隆安县| 措勤县| 资阳市| 湛江市| 上饶市| 大同市| 洛川县| 微山县| 嘉善县| 通州区| 理塘县| 开封县| 关岭| 扶绥县| 武安市| 长泰县| 金堂县| 泾源县| 台湾省| 泸州市| 安陆市| 崇明县| 彰化市|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