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高考摸底調研化學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高考摸底調研化學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三化學高考摸底調研卷一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C C D B D C
題號 11 12 13
答案 D C C
1.D
【詳解】A.X射線衍射法可區分晶體(如水晶)和非晶體(如普通玻璃),因晶體具有有序結構會產生衍射峰,而非晶體不會,A正確;
B.C60和C70的混合物加入一種空腔大小合適的C60的“杯酚”中可進行分離,這是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識別特征,B正確;
C.碳化硅(SiC)屬于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耐高溫、高硬度等特性,廣泛應用于高科技領域,C正確;
D.光伏發電系統通過光電效應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而非化學能轉化為電能,D錯誤;
故選D。
2.C
【詳解】A.亞硫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可選圖在固液反應裝置制備二氧化硫,故A正確;
B.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大,可選圖中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B正確;
C.二氧化硫為酸性氧化物,可使石蕊變紅,不能驗證其漂白性,故C錯誤;
D.二氧化硫被溴水氧化生成硫酸,S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可驗證SO2的還原性,故D正確;
故選C。
3.A
【詳解】
A.二聚體結構為,Al最外層電子數為3,存在配位鍵,故A正確;
B.的中心原子為Be,Be原子和四個OH-形成4個共價鍵,無孤電子對,為sp3雜化,空間結構為正四面體形,故B錯誤;
C.Si和O構成了硅氧四面體,其結構如圖:每個Si結合4個O,Si 在中心,O在四面體的4個頂角,鍵角不是180°,故C錯誤;
D.晶體有類似于石墨的片層狀結構,但B最外層電子數為3,形成了3個共價鍵,為sp2雜化,與石墨具有自由電子的結構不同,無法導電,故D錯誤;
故選A。
4.A
【詳解】A.BeO具有難溶于水、高熔點等性質,則其耐高溫,因此可作耐火材料,故A符合題意;
B.硼酸可用作潤滑劑是因為硼酸晶體有類似于石墨的片層狀結構,層之間易滑動,故B不符合題意;
C.鋁熱反應常用于冶煉高熔點金屬,其原理為鋁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在高溫條件下發生反應,鋁熱反應中鋁失電子化合價升高,所以鋁作還原劑,反應中體現出其還原性,故C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可用于制造光導纖維,與其硬度大、熔點高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A。
5.C
【詳解】A.焦炭與石英砂制備粗硅反應:,故A正確;
B.盛放堿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因為二氧化硅和堿反應:;故B正確;
C.氯化鈹溶液中滴加過量NaOH溶液,會在強堿中溶解生成,所以正確的為:,故C錯誤;
D.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為,故D正確;
故選C。
6.C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位于周期表4個不同的周期。則X是H元素;Y的電負性僅次于氟元素,則Y為O元素;常溫下Z單質是氣體,則Z位于第三周期,Z是Cl元素;基態W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為ns2np5,W位于第四周期,最外層有7個電子,故W為Br元素,然后根據元素周期律及物質性質分析解答。
【詳解】根據上述分析可知:X是H,Y是O,Z是Cl,W是Br元素。
A.W是B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ⅦA,A錯誤;
B.Z是Cl,最高化合價為+7價,Z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HClO4為強酸,B錯誤;
C.X是H,Y是O,二者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H2O,在H2O分子之間可以形成氫鍵,增加了分子之間的吸引作用,C正確;
D.Z是Cl,W是Br,二者是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屬性:Cl>Br,因此二者形成的化合物如BrCl中非金屬性弱的元素W顯正極,非金屬性強的元素Z顯負價,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C。
7.D
【詳解】A.步驟Ⅰ中O2斷鍵為非極性鍵斷裂,故A正確;
B.氧的電負性大于碳,HCHO中帶部分負電荷的O,由圖可知,與催化劑表面的-OH中帶部分正電荷的H發生作用,故B正確;
C.步驟Ⅱ中觀察反應物質的變化可知,生成了CO和H2O,發生的反應可表示為,故C正確;
D.苯中存在共軛效應,電子分布較均勻,該催化劑要有正、負電荷的作用,因此對苯的催化氧化效果弱于對HCHO的催化氧化效果,故D錯誤;
故答案選D。
8.B
【詳解】A.連接4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X與足量氫氣加成后的產物中環上連接支鏈的碳原子都是手性碳原子,有3個手性碳原子,故A錯誤;
B.含有醛基的有機物能和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X能發生銀鏡反應、Y不能發生銀鏡反 應,所以可以用銀氨溶液檢驗Y中是否含有X ,故B正確;
C.Y中酚羥基和酯基發生取代反應生成Z和 CH3CH2OH,沒有H2O生成,故C錯誤;
D.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酚羥基都能和 NaOH以1:1反應,Z中酯基水解生成酚羥基、羧基和醇羥基,所以1molZ最多消耗 3molNaOH,故D錯誤;
故選B。
9.D
【分析】CO2變為HCOO-化合價降低發生了還原反應,該極為電解池的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而Ni2P為電解池的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發生氧化反應。
【詳解】A.由上分析Ni2P與電源正極相連,A項正確;
B.In/In2O3 x 電極上H+可能在此發生還原反應產生H2,B項正確;
C.CO2發生還原反應得到CH3COO-,反應為CO2+H2O+2e =HCOO +OH ,C項正確;
D.標況下33.6LCO2物質的量為1.5mol,由上電極反應知轉移的電子物質的量為3mol。陽極的反應為CH3(CH2)7NH2 -4e-+4OH-=CH3(CH2)6CN +4H2O,當轉移3mol電子時產生0.75mol辛腈,D項錯誤;
故選D。
10.C
【分析】天然獨居石中,鈰(Ce)主要以形式存在,還含有、、、等物質,焙燒濃硫酸和獨居石的混合物、水浸,轉化為Ce2(SO4)3和H3PO4,SiO2與硫酸不反應,轉化為Al2(SO4)3,轉化為Fe2(SO4)3,CaF2轉化為CaSO4和HF,酸性廢氣含HF;后過濾,濾渣I為SiO2和磷酸鈣、FePO4,濾液主要含H3PO4,Ce2(SO4)3,Al2(SO4)3,Fe2(SO4)3,加氯化鐵溶液除磷,濾渣Ⅱ為FePO4;聚沉將鋁離子轉化為沉淀,過濾除去,濾渣Ⅲ主要為氫氧化鋁,還含氫氧化鐵;加碳酸氫銨沉鈰得。
【詳解】A.可采用加熱、攪拌等措施提高速率,從而提高“水浸”效率,故A正確;
B.由分析可知,加入絮凝劑的目的是將鋁離子轉化為沉淀,故B正確;
C.加碳酸氫銨沉鈰得,Ce3+沉淀,“沉鈰”后剩余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陽離子有和Mg2+和,故C錯誤;
D.用碳酸氫銨“沉飾”,則結合原子守恒、電荷守恒可知生成的離子方程式為:,故D正確;
故選C。
11.D
【詳解】A.溶液中通入氣體,出現黑色沉淀,是生成硫化銅沉淀不溶于硫酸,促使反應正向進行,不能說明酸性比強,A錯誤;
B.揮發的醇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溶液褪色,不能證明生成乙烯,B錯誤;
C.生成沉淀反應為,不是物質的雙水解反應,C錯誤;
D.加熱促進鋁離子水解,但硫酸不揮發,則Al2(SO4)3溶液蒸發結晶后得到白色固體為Al2(SO4)3,D正確;
故選D。
12.C
【詳解】A.銨根離子和鋁離子的水解促進水的電離,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約為6,則由水電離出的c(H+)約為10-6mol·L-1,選項A錯誤;
B.實驗2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硫酸銨和氫氧化鋁,發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2Al3++ 3+3Ba2++6OH-=3BaSO4↓+2Al(OH)3↓,選項B錯誤;
C.實驗3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NH3至沉淀完全,則得到的溶液為硫酸銨溶液,溶液呈酸性,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c()>c()>c(H+)>c(OH-),選項C正確;
D.實驗4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Na2CO3產生沉淀和氣體,可能為發生雙水解產生的氫氧化鋁沉淀和二氧化碳氣體,故過濾后所得清液中不一定存在碳酸鋁沉淀的溶解平衡,故不一定存在:c2(Al3+)=,選項D錯誤;
答案選C。
13.C
【分析】只看一條曲線,可知該物質的平衡選擇性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反應Ⅰ為放熱反應,升溫平衡逆向移動,反應Ⅱ為吸熱反應,升溫平衡正向移動。故升溫CO的平衡選擇性增大,符合圖象。
【詳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圖中表示的是CO的平衡選擇性,A錯誤;
B.同一溫度下,壓強由P1變為P2,CO的平衡選擇性增大。根據反應可知,降壓反應Ⅰ逆向移動,從而導致反應Ⅱ正向移動, CO的平衡選擇性增大,故P1>P2,B錯誤;
C.隨溫度升高,CO的平衡選擇性接近100%,可知升溫后主要發生反應Ⅱ,反應Ⅱ的平衡移動與壓強無關,故隨溫度升高,的平衡轉化率受壓強影響減小,C正確;
D.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溫度相同平衡常數相同,D錯誤;
故選C。
14.(1) 0.029mol/L 碳酸銨溶液銨根促進碳酸根離子水解,溶液中碳酸根離子低
(2)
(3)使全部轉化為
(4)
1.68%
(5)溶液中含有硫代硫酸鈉溶液會消耗酸性
(6)在攪拌下向其中加入鹽酸至固體完全溶解為止,然后滴加溶液調節,過濾。向濾液中滴加溶液充分反應,靜置后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溶液無白色沉淀產生,過濾
【分析】重晶石廢料(主要成分為、等)用飽和碳酸鈉溶液處理,轉化為BaCO3,過濾得到、BaCO3混合固體,用NH4Cl溶液溶解BaCO3,過濾得到濾渣為,濾液中含有Ba2+,濾液中加入溶液反應生成粗BaCO3,以此解答。
【詳解】(1)①已知:,,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濃度為,根據已知條件列出“三段式”
平衡常數K=,則,解得x=0.029,溶液中濃度為0.029mol/L;
②常溫下的溶解度大約是的5倍,浸泡重晶石廢料用飽和而不用溶液的原因是:碳酸銨溶液銨根促進碳酸根離子水解,溶液中碳酸根離子低。
(2)向過濾1所得的濾渣中加入溶液,加熱后溶解,溶液呈酸性,溶解的離子方程式為:。
(3)具有還原性,測定過程中,加入足量溶液的目的是:使全部轉化為。
(4)由可得關系式:,則
重晶石中鐵元素質量分數。
(5)若稀釋后濾液用酸性滴定,測得的數值明顯高于上述方法測定的數值,原因是:溶液中含有硫代硫酸鈉溶液會消耗酸性。
(6)已知:時沉淀完全,粗中含有雜質。補充完整由粗制取高純度的實驗方案:取一定量粗固體,在攪拌下向其中加入鹽酸至固體完全溶解為止,然后滴加溶液調節,過濾。向濾液中滴加溶液充分反應,靜置后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溶液無白色沉淀產生,過濾,用蒸餾水充分洗滌沉淀,干燥,得到高純度。
15.(1)=
(2) CaO可以吸收CO2,使CO2濃度減小,生成H2的反應正向移動,H2百分含量增大 納米CaO表面積比微米CaO大,吸收CO2能力比微米CaO強
(3) CO2+6H++6e-=CH3OH+H2O 負
(4)
(5)7
【詳解】(1)已知:反應a:
一定壓強下,由最穩定單質生成1mol化合物的焓變為該物質的摩爾生成焓。已知、的摩爾生成焓分別為、,則得:
b.
c.
d.
根據蓋斯定律,由a+b+c得反應d.= = = ,因此的摩爾生成焓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催化重整后的化學方程式為CH4(g)+2H2O(g) CO2(g)+4H2(g),向其中投入CaO時,CaO可吸收CO2,使c(CO2)減小,平衡正向移動,導致生成H2更多,H2百分含量增大,若投入納米CaO時,由于納米CaO顆粒小,表面積大,可使反應速率加快,c(CO2)減小,平衡正向移動加劇,所以H2百分含量增大,
故答案為:CaO可以吸收CO2,使CO2濃度減小,生成H2的反應正向移動,H2百分含量增大;納米CaO表面積比微米CaO大,吸收CO2能力比微米CaO強;
(3)CO2也可在酸性水溶液中通過電解生成甲醇,C元素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應為電解池的陰極反應,連接電源的負極;電極方程式為CO2+6H++6e-=CH3OH+H2O,
故答案為: CO2+6H++6e-=CH3OH+H2O;負;
(4)由圖知,625℃達到平衡時,n(H2O)=n(CO2)=n(CO)=0.5mol,氫氣是1.2mol,根據氫原子守恒,平衡時甲烷物質的量為mol=0.15 mol,根據碳原子守恒知,積碳的物質的量為(1+1-0.5-0.5-0.15)mol=0.85mol;反應Ⅱ的壓強平衡常數;
(5)一個晶胞中Ce4+個數為、O2-在體內,個數為8,即一個晶胞中4個Ce4+、8個O2-,1molCeO2質量為172g,加熱后當失重率為2.32%時,損失的質量為氧元素的質量,即172g×2.32%=4.0g,n(O)=0.25mol,因為鈰離子空間排列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失去O2-的個數為0.25×4=1,每個晶胞擁有的O2-的個數為8-1=7。
16.(1)酮羰基
(2)
(3)
(4)()
(5)
【分析】
A與、、DMF作用生成B,B與、DMF作用生成C,逆推可知,B的結構為;D與發生取代反應生成E,E與、/H2O發生取代反應生成F;F與C在DBU、THF作用下生成G,G在、作用下成環生成H,據此分析;
【詳解】(1)化合物A的含氧官能團名稱有酮羰基、醚鍵、羧基;
(2)
根據分析可知,B的結構簡式:;
(3)
E為,F為,E→F(取代反應)還生成另一種有機物X,X分子中除苯環外還含有一個六元環。寫出X的結構簡式:;
(4)
D(),分子式為,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兩種產物,其中一種能與發生顯色反應,說明產物中含有酚羥基,本身含酯基,且有2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說明結構對稱,結構簡式:();
(5)
催化氧化生成,發生信息所給反應生成,與發生C+F→G的反應生成,與醋酸酯化生成,合成路線為:。
17.(1) > 加入一定量N2使“乙苯脫氫反應”的Qc<Kc(或Qp<Kp),反應平衡時正向進行程度更大 CO2與C6H5C2H5反應生成C6H5CH=CH2;CO2與H2反應[H2(g)+CO2(g)=CO(g)+H2O(g)]使H2濃度減小,“乙苯脫氫反應”平衡時正向進行程度更大 水蒸氣與積碳發生反應H2O(g)+C(s)=CO(g)+H2(g),可消除催化劑表面的積碳
(2) 乙苯α-H帶部分正電荷,被帶部分負電荷的B1位點吸引,隨后解離出H+并吸附在B1位點上;(B1位點上的)H+與B2位點上CO2中帶部分負電荷的O作用生成,帶部分正電荷的C吸附在帶部分負電荷的B2位點上 過多的CO2占據了帶部分負電荷的B1位點,使得乙苯α-H的脫除速率降低,乙苯轉化率下降
【詳解】(1)①根據圖像可知轉化率是大于0的,故α>0。
②相同溫度下,投料方式B乙苯的平衡轉化率比投料方式A的高,其原因是加入一定量N2使“乙苯脫氫反應”的Qc<Kc(或Qp<Kp),反應平衡時正向進行程度更大。
③相同溫度下,投料方式C乙苯的平衡轉化率比投料方式B的高,其可能原因是CO2與C6H5C2H5反應生成C6H5CH=CH2;CO2與H2反應[H2(g)+CO2(g)=CO(g)+H2O(g)]使H2濃度減小,“乙苯脫氫反應”平衡時正向進行程度更大。
④工業上利用“乙苯脫氫反應”生產苯乙烯時,會產生少量積碳。使用相同條件下的水蒸氣代替N2,可較長時間內保持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其原因是水蒸氣與積碳發生反應H2O(g)+C(s)=CO(g)+H2(g),可消除催化劑表面的積碳。
(2)
①圖2所示的反應機理中步驟I和步驟II可描述為乙苯α-H帶部分正電荷,被帶部分負電荷的B1位點吸引,隨后解離出H+并吸附在B1位點上;(B1位點上的)H+與B2位點上CO2中帶部分負電荷的O作用生成,帶部分正電荷的C吸附在帶部分負電荷的B2位點上。
②CO2的分壓[p(CO2)=×p]與乙苯轉化率的關系如圖3所示,p(CO2)>14kPa時,乙苯轉化率下降的原因是過多的CO2占據了帶部分負電荷的B1位點,使得乙苯α-H的脫除速率降低,乙苯轉化率下降。
答案第1頁,共2頁2024-2025學年高三化學高考摸底調研卷
(總分:100分;考試時長:75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N-14 C-12 O-16 S-32 Fe-56 Ba-137 Mn-55 Ce-140
一、單選題
1.(2025·江蘇鹽城·三模)化學與生產、生活、科技、醫藥等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用X射線衍射儀區分普通玻璃和水晶
B.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識別特征可以分離和
C.中國天眼(FAST)使用的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D.“天目一號”氣象星座衛星的光伏發電系統工作時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2.(2024·江蘇南通·三模)實驗室制取、收集并驗證其性質,下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制取 B.用裝置乙收集
C.用裝置丙驗證的漂白性 D.用裝置丁驗證的還原性
3.(2024·江蘇南通·二模)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與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某些性質是相似的。如:和均為兩性氫氧化物,溶于強堿形成;BeO和都具有難溶于水、高熔點等性質。和在氣態時通常以二聚體的形式存在。B和Si均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鹽和。工業上用焦炭和在高溫下反應制粗硅。硼酸()和硅酸都是弱酸,硼酸晶體有類似于石墨的片層狀結構,常用作潤滑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二聚體中含有配位鍵 B.的空間結構為平面正方形
C.中的鍵角為180° D.晶體在常溫下能導電
4.(2023·江蘇南京·二模)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與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質是相似的。和均為兩性氫氧化物,溶于強堿形成。BeO和都具有難溶于水、高熔點等性質。和在氣態時通常以二聚體的形式存在。B和Si均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鹽和氫氣。工業上用焦炭和石英砂(主要成分為)在高溫條件下反應制得粗硅。硼酸()和硅酸都是弱酸,硼酸晶體有類似于石墨的片層狀結構,常用作醫用消毒劑、潤滑劑等。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氧化鈹熔點較高,可用作耐火材料 B.硼酸具有弱酸性,可用作潤滑劑
C.金屬鋁質地柔軟,可用于冶煉高熔點金屬 D.二氧化硅硬度高,可用于制造光導纖維
5.(2024·江蘇南通·二模)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與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某些性質是相似的。如:和均為兩性氫氧化物,溶于強堿形成;BeO和都具有難溶于水、高熔點等性質。和在氣態時通常以二聚體的形式存在。B和Si均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鹽和。工業上用焦炭和在高溫下反應制粗硅。硼酸()和硅酸都是弱酸,硼酸晶體有類似于石墨的片層狀結構,常用作潤滑劑。下列化學反應表示不正確的是
A.焦炭與石英砂反應:
B.盛放堿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
C.氯化鈹溶液中滴加過量NaOH溶液:
D.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6.(2022·江蘇·二模)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位于周期表4個不同的周期。Y的電負性僅次于氟元素,常溫下Z單質是氣體,基態W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為ns2np5。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W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VA族
B.Z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為弱酸
C.X與Y組成的化合物分子間可形成氫鍵
D.Z和W形成的化合物中W顯負價
7.(2024·江蘇南通·三模)NaOH活化過的催化劑對甲醛氧化為具有較好的催化效果,有學者提出該催化反應的機理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步驟Ⅰ中存在非極性鍵的斷裂
B.步驟Ⅰ可理解為HCHO中帶部分負電荷的O與催化劑表面的-OH發生作用
C.步驟Ⅱ中發生的反應可表示為
D.該催化劑對苯的催化氧化效果優于對HCHO的催化氧化效果
8.(2025·寧夏·二模)化合物Z是一種藥物合成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 與足量H2加成后的產物中有1個手性碳原子
B.可用銀氨溶液檢驗Y中是否含有X
C.Y→Z 有 H2O生成
D.1molZ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最多消耗2 molNaOH
9.(22-23高三下·浙江杭州·期中)有研究表明,以與辛胺為原料高選擇性的合成甲酸和辛腈,工作原理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電極與電源正極相連
B.電極上可能有副產物生成
C.在電極上發生的反應為:
D.標準狀況下參與反應時電極有1.5mol辛腈生成
10.(2023·江蘇鹽城·三模)可用于催化劑載體及功能材料的制備。天然獨居石中,鈰(Ce)主要以形式存在,還含有、、、等物質。以獨居石為原料制備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采用加熱、攪拌等措施提高“水浸”效率
B.加入絮凝劑的目的是促使鋁離子沉淀
C.“沉鈰”后剩余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陽離子只有
D.“沉鈰”的離子方程式為
11.(2024·江蘇·二模)根據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和現象 實驗結論
A 向一定濃度溶液中通入氣體,出現黑色沉淀 酸性比強
B 將溴乙烷和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共熱后產生的氣體通入酸性溶液,溶液褪色 溴乙烷發生消去反應
C 將Na[Al(OH)4]溶液與NaHCO3溶液混合,觀察有沉淀現象 驗證兩物質間發生了雙水解反應
D Al2(SO4)3溶液蒸發結晶后得到白色固體 該白色固體為Al2(SO4)3
A.A B.B C.C D.D
12.(21-22高三下·江蘇南通·開學考試)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NH4Al(SO4)2溶液的性質(假設實驗前后溶液體積不變)。
實驗1:用pH試紙測定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測得pH約為6
實驗2: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實驗3: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NH3至沉淀完全
實驗4:向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加入Na2CO3產生沉淀和氣體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約為10-8mol·L-1
B.實驗2發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Al3++ +Ba2++4OH-=BaSO4↓+Al(OH)3↓+NH3·H2O
C.實驗3得到的溶液中有c()>c()>c(H+)>c(OH-)
D.實驗4過濾后所得清液中一定存在:c2(Al3+)=
13.(2024·江蘇蘇州·三模)催化加氫制甲醇主要反應:
反應Ⅰ.
反應Ⅱ.
壓強分別為、時,將的混合氣體置于密閉容器中反應,不同溫度下體系中或的平衡選擇性如圖所示。((或)的平衡選擇性)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曲線①、②表示的是平衡選擇性
B.曲線①、②表示的壓強:
C.隨溫度升高,的平衡轉化率受壓強影響減小
D.相同溫度下,壓強分別為、時,反應Ⅰ的平衡常數
二、非選擇題
14.(24-25高三上·江蘇·期中)實驗室利用重晶石廢料(主要成分為、等)制備。
Ⅰ.制備粗。制備流程如下:
(1)轉化。常溫下,向重晶石廢料中加入飽和碳酸鈉(濃度為)溶液浸泡充分浸泡。
①已知:,。浸泡后溶液中濃度最高為 。
②常溫下的溶解度大約是的5倍,浸泡重晶石廢料用飽和而不用溶液的原因是 。
(2)溶解。向過濾1所得的濾渣中加入溶液,加熱后溶解。溶液溶解的離子方程式為 。
Ⅱ.測定粗樣品中鐵元素的含量。
取5.0000g的粗樣品,用20%充分溶解,再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應,然后加蒸餾水配制成100mL溶液。準確量取20.00mL配制的溶液于錐形瓶中,調節溶液,用()溶液滴定至終點(滴定反應為),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EDTA溶液20.00mL。
(3)測定過程中,加入足量溶液的目的是 。
(4)計算粗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 (寫出計算過程)。
(5)若稀釋后濾液用酸性滴定,測得的數值明顯高于上述方法測定的數值,原因是 。
Ⅲ.制備。
(6)粗中含有雜質。補充完整由粗制取高純度的實驗方案:取一定量粗固體, ,用蒸餾水充分洗滌沉淀,干燥,得到高純度。[已知:時沉淀完全。實驗中必須使用的試劑:稀、溶液]
15.(2024·江蘇蘇州·三模)氫能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可通過下列反應大規模制取氫氣。
Ⅰ.水煤氣變換反應(WGSR)
反應a:
(1)一定壓強下,由最穩定單質生成1mol化合物的焓變為該物質的摩爾生成焓。已知、的摩爾生成焓分別為、。則的摩爾生成焓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2)實驗發現,其他條件不變,在相同時間內,向上述體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以增大H 的體積分數。對比實驗的結果如下圖所示。投入CaO時,的體積分數增大的原因為 。投入納米CaO裝置的氫氣產率更高,其原因為 。
(3)酸性溶液中電解副產物可用于生產,實現的資源化,其電極反應式為 。生成的電極應連接電源的 極(選填“正”或“負”)。
Ⅱ.甲烷干重整(DRM)
DRM的主要反應為:
反應b:
反應c:
該過程中會逐漸生成積碳覆蓋在催化劑表面,使催化劑中毒。
(4)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起始物質的量均為1mol,實驗測得在0.1MPa下,平衡時各組分的量隨溫度變化如下圖所示。已知氣體分壓=氣體總壓×氣體的物質的量分數,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可以得到平衡常數。625°C時反應c的壓強平衡常數為 。
(5)對催化劑載體改性,使其形成氧空位,可減少積碳。晶胞如下圖所示。取干燥在Ar氣條件下加熱,熱重分析顯示樣品一直處于質量損失狀態;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表明隨著溫度升高,該晶胞邊長變長,但鈰離子空間排列沒有發生變化。加熱后,當失重率(損失的質量/總質量)為2.32%時,每個晶胞擁有的的個數為 。
16.(2025·江蘇南通·二模)瑪巴洛沙韋片是一種治療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特效藥,H是合成瑪巴洛沙韋的一種重要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下:(注:為;為)
(1)A分子中含氧官能團有羧基、醚鍵和 。
(2)寫出B的結構簡式: 。
(3)E→F中還生成另一種有機物X,X分子中除苯環外還含有一個六元環。寫出X的結構簡式: 。
(4)D的一種同分異構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寫出該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
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兩種產物,其中一種能與發生顯色反應,且有2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
(5)已知:。設計以、、、為原料制備的合成路線流程圖 (無機試劑和有機溶劑任用,合成路線示例見本題題干)。
17.(2023·江蘇·二模)苯乙烯是合成橡膠和塑料的重要原料,可由乙苯為原料制得。
(1)利用“乙苯脫氫反應”可制備苯乙烯。
C6H5C2H5(g)C6H5CH=CH2(g)+H2(g) ΔH=akJ mol-1
保持氣體總壓不變,原料氣按以下A、B、C三種投料方式進行:
A.乙苯
B.n(乙苯):n(N2)=1:10
C.n(乙苯):n(CO2)=1:10
三種投料分別達到平衡時,乙苯轉化為苯乙烯的轉化率[×100%]與溫度的關系如圖1所示。
①α 0(填“>”、“<”或“不能確定”)。
②相同溫度下,投料方式B乙苯的平衡轉化率比投料方式A的高,其原因是 。
③相同溫度下,投料方式C乙苯的平衡轉化率比投料方式B的高,其可能原因是 。
④工業上利用“乙苯脫氫反應”生產苯乙烯時,會產生少量積碳。使用相同條件下的水蒸氣代替N2,可較長時間內保持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其原因是 。
(2)CO2用于制備苯乙烯有助于實現“碳中和”。
①在催化劑X作用下,CO2參與反應的機理如圖2所示(α、β表示乙苯分子中C或H原子的位置;A、B為催化劑的活性位點,其中A位點帶部分正電荷,B1、B2位點帶部分負電荷)。根據元素電負性的變化規律,圖2所示的反應機理中步驟I和步驟II可描述為 。
②保持混合氣體總壓(p)等其他條件不變,CO2的分壓[p(CO2)=×p]與乙苯轉化率的關系如圖3所示。p(CO2)>14kPa時,乙苯轉化率下降的原因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羌县| 曲松县| 甘谷县| 屏东县| 林西县| 黎平县| 格尔木市| 韶关市| 蒙自县| 丰台区| 循化| 兴山县| 昔阳县| 桃园市| 当雄县| 桐城市| 华阴市| 海门市| 文昌市| 大埔区| 大丰市| 株洲县| 喜德县| 临猗县| 永和县| 扬州市| 抚远县| 灵石县| 马边| 遵义市| 郎溪县| 广灵县| 岳池县| 柘荣县| 承德县| 桑植县| 隆子县| 无极县| 依安县| 余江县|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