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山東省濟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質量檢測化學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山東省濟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質量檢測化學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質量檢測高一化學試題
一、單選題
1.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燒制陶瓷、冶煉金屬、釀造酒類的生產過程中,都發生了化學變化
B.化學家可以在分子層面操縱分子和原子,組裝分子材料
C.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提出氧化學說,使近代化學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
D.我國科學家成功地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
2.下列化學用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的摩爾質量為
B.的結構示意圖:
C.是兩種不同的核素,且互為同位素
D.中子數為173、質子數為131的鉨(Nh)原子:
3.下列物質中,含有共價鍵的離子化合物是
A. B. C. D.KBr
4.化學與生活、科學、技術等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明代“釉里紅梅瓶”為陶瓷制品,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用機械剝離法從石墨中分離出的石墨烯能導電,石墨烯與金剛石互為同素異形體
C.免洗洗手液的有效成分中含有活性銀離子,能使蛋白質變性
D.中國自主研發的首個5G微基站射頻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
5.下列各組中的離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6.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關,下列關于物質用途與解釋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選項 物質用途 解釋
A ClO2可用作自來水的消毒劑 ClO2具有強還原性
B 氯水可用作棉、麻和紙張的漂白劑 HClO具有漂白性
C Al(OH)3可用作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 Al(OH)3可與胃酸發生反應
D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可以將不易吸收的Fe3+轉化為易吸收的Fe2+ 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
A.A B.B C.C D.D
7.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數為
B.中共價鍵的數目為
C.強光照射下,與足量生成的數目為
D.和充分反應后分子總數為
8.山梨酸是一種常用的食品防腐劑,其結構簡式(每一個端點或轉折點均表示一個碳原子)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山梨酸的分子式為
B.山梨酸分子中含有三種官能團
C.1mol山梨酸與足量的NaOH反應,需消耗
D.1mol山梨酸與足量的Na反應,生成標況下氫氣體積約為22.4L
9.對下列有關裝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Ⅰ中鎂為原電池的負極
B.裝置Ⅱ在工作時正負極質量均增加
C.裝置Ⅲ能構成原電池
D.裝置Ⅳ工作時,鋅筒作負極,發生還原反應,鋅筒會變薄
10.我國神舟載人飛船的材料中含有的主族元素W、X、Y、Z,分布在三個短周期中,其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Z同主族,X的最外層電子數是W和Y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其中只有Y的單質為金屬,能與NaOH溶液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Y> X > Z >W
B.Z的氧化物為酸性氧化物,能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
C.X、Z分別與W形成的最簡單化合物的熱穩定性:XD.Z單質可廣泛應用于制造光電池、芯片等
11.根據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出的結論或解釋一定正確的
選項 實驗操作及現象 實驗結論
A 紅熱的木炭插入濃硝酸中,產生紅棕色的氣體 C與反應生成了
B 取兩支試管各加入溶液;另取兩支試管各加入溶液;將四支試管分成兩組(各有一支盛有溶液和溶液的試管),一組放入冷水,另一組放入熱水,經過一段時間后,分別混合并震蕩,熱水條件下氣泡出現的更快 熱水中反應速率比冷水中快
C 取少量試樣加水溶解,加稀硫酸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為血紅色 該試樣已經變質
D 取溶液于試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應后,用萃取分液后,向水層滴入KSCN溶液,觀察溶液變為血紅色 與的反應存在限度
A.A B.B C.C D.D
二、多選題
12.工業制硫酸的一步重要反應是SO2的催化氧化。在2L密閉容器中,充入SO2和足量O2在催化劑、500℃的條件下發生反應。SO2、SO3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B.反應到2min時,達到了化學平衡狀態
C.反應開始至5min末,以SO2濃度的變化表示該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是
D.5min時,逆反應速率達到最大
13.以高鐵酸鉀()為電解質可形成一種高鐵電池,其模擬實驗裝置如圖(已知氫氧化鋅易溶于強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池工作時,甲乙兩池中溶液堿性均增強
B.電池工作時,鹽橋中陽離子向甲池移動
C.電路中每轉移2mol電子,理論上乙池質量增加65g
D.正極反應為
14.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B、D元素同主族;C元素的電子層數等于最外層電子數;甲是D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M、N分別是C、B元素的單質;乙、丙、戊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上述物質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常溫下,甲的濃溶液與M不發生反應
B.在丙轉化為戊的反應中,消耗1mol N轉移
C.氣態氫化物的還原性:D>B
D.丙、戊均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15.將12.8gCu投入50mL某濃度的濃HNO3中,隨著Cu的不斷減少,反應生成氣體的顏色逐漸變淺,當Cu全部溶解時,硝酸恰好完全消耗,共收集到氣體3.36L(標準狀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15mol
B.氣體為NO和NO2的混合氣,二者體積比5∶1
C.生成的溶液中滴加1mol/L的NaOH溶液使Cu2+完全沉淀,至少需要55mLNaOH溶液
D.將生成的氣體和一定量的氧氣混合,然后倒扣在水中,若試管中最后充滿液體,則通入氧氣的質量3.2g
三、解答題
1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參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請用化學用語回答下列問題:
(1)元素⑥的名稱為 ;⑧的最高價含氧酸的化學式為 。
(2)⑤的最高價氧化物的結構式為 。
(3)③、④、⑦的簡單離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用離子符號表示)
(4)②、④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間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5)用電子式表示③和⑨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
(6)海帶中含有⑩元素,海帶灰中含有該元素的簡單陰離子,在硫酸酸化下,可用雙氧水將其氧化為單質。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17.A—H等8種物質存在如下轉化關系下列A~H八種物質存在如下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反應條件、部分產物未標出)。已知A是正鹽,B能使品紅溶液褪色,G是紅棕色氣體。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各物質的化學式:A 、B 。
(2)按要求寫出下列反應的有關方程式:
①E→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②G→H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寫出H的濃溶液與木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檢驗D中陰離子的方法是 。
(5)將1.92 g銅粉投入含有0.11molH的溶液中,當銅粉和H恰好完全反應后,產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mL。
18.有機化合物()是一種食用香料,可用淀粉為原料,合成路線如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為,所含官能團的名稱為 。
(2)B→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D具有酸性,寫出D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反應Ⅱ為酯化反應,寫出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 。
(5)4.6gB與足量鈉反應,能生成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L。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
a.淀粉分子式為,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
b.反應Ⅰ為水解反應
c.E分別于足量的Na和NaOH反應,消耗的Na和NaOH的物質的量相等
d.D、E互為同系物
(7)淀粉在酸性條件下發生水解反應生成A,要證明淀粉已經水解完全。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 (填試劑名稱),現象 。
19.下圖是實驗室制備并進行一系列相關實驗的部分裝置(夾持裝置已省略)。
回答下列問題。
(1)若選用與濃鹽酸反應制備,裝置A應選擇下圖中的 (填序號),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 ,同時裝置B也是安全瓶,監測實驗進行時C中是否發生堵塞,若C中發生堵塞,B中的現象是 。
(3)應用裝置C驗證是否具有漂白性,則C中I、Ⅱ、Ⅲ應依次放入 (填標號)。
①干燥的有色布條 ②濕潤的有色布條 ③堿石灰 ④無水氯化鈣 ⑤濃硫酸
(4)實驗開始后,裝置E中的溶液很快出現棕色,繼續反應一段時間,裝置E中溶液先變深棕褐色,后逐漸變淺,某同學查閱文獻得知,可以被氧化生成碘酸(,無色強酸),用離子方程式表示溶液逐漸變淺的原因: 。
20.請回答下列問題:
Ⅰ.在2L密閉容器內,t℃時發生反應:N2(g)+3H2(g)2NH3(g),在體系中,n(N2)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
時間(min) 0 1 2 3 4 5
N2的物質 的量(mol) 0.20 0.10 0.08 0.06 0.06 0.06
(1)上述反應在第5min時,N2的轉化率為 。
(2)用H2表示從0~2min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H2)= 。
(3)t℃時,在4個均為2L密閉容器中不同投料下進行合成氨反應。根據在相同時間內測定的結果,判斷該反應進行最慢的為_______。
A.v(NH3)=0.05 mol·L-1·min-1
B.v(H2)=0.03 mol·L-1·min-1
C.v(N2)=0.02 mol·L-1·min-1
D.v(H2)=0.00l mol·L-1·s-1
Ⅱ.一種新型催化劑用于NO和CO的反應:2NO+2CO2CO2+N2.已知增大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可提高該反應速率,為了驗證溫度、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某同學設計了三組實驗,部分條件已經填在下表中。
實驗 編號 t(℃) NO初始濃 度(mol/L) CO初始濃 度(mol/L) 催化劑的比 表面積(m2/g)
Ⅰ 280 1.2×10﹣3 5.80×10﹣3 82
Ⅱ 280 1.2×10﹣3 b 124
Ⅲ 350 a 5.80×10﹣3 82
(4)請將表中數據補充完整:a 。
(5)能驗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規律的是實驗 (填實驗序號)。
(6)實驗Ⅰ和實驗Ⅱ中,NO的物質的量濃度c(NO)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其中表示實驗Ⅱ的是曲線 (填“甲”或“乙”)。
(7)在容積固定的絕熱容器中發生反應2NO+2CO2CO2+N2,能說明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
A.容器內混合氣體溫度不再變化
B.容器內的氣體壓強保持不變
C.2v逆(NO)=v正(N2)
D.容器內混合氣體密度保持不變
第1頁 共4頁 ◎ 第2頁 共4頁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A D A B D B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D BD BC BD
1.C
【詳解】A.燒制陶瓷、冶煉金屬、釀造酒類的生產過程中都有新物質生成,都發生了化學變化,故A正確;
B.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化學家可以在微觀層面上操縱分子和原子,組裝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機器,故B正確;
C.道爾頓提出了原子學說,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故C錯誤;
D.1965年,我國化學家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故D正確;
答案選C。
2.D
【詳解】原子對應的的摩爾質量為,A正確;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B正確;均為氯元素,是兩種不同的核素,兩者互為同位素,C正確;左上角應寫質量數,,即,D錯誤。
3.A
【詳解】A.是由醋酸根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醋酸根離子中含碳氫、碳氧、碳碳共價鍵,A符合題意;
B.過氧化氫為共價化合物,B不符合題意;
C.氯化鎂是由鎂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不含共價鍵,C不符合題意;
D.KBr是由鉀離子和溴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不含共價鍵,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A
【詳解】A.陶瓷屬于傳統硅酸鹽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鹽而非二氧化硅,A錯誤;
B.石墨烯與金剛石均為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且石墨烯導電性良好,B正確;
C.銀離子屬于重金屬離子,能使蛋白質變性,C正確;
D.硅單質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芯片主要材料為高純度硅,D正確;
故選A。
5.D
【詳解】A.H+和反應生成CO2氣體和H2O,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
B.H+和OH-會反應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
C.Ca2+與會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
D.可以大量共存,D符合;
答案選D。
6.A
【詳解】A.ClO2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作自來水的消毒劑,A錯誤;
B.HClO具有漂白性,因此氯水可用作棉、麻和紙張的漂白劑,B正確;
C.Al(OH)3可與胃酸發生反應,可用作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C正確;
D.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可以將不易吸收的Fe3+轉化為易吸收的Fe2+,D正確;
故選A。
7.B
【詳解】A.S8 的摩爾質量,64gS8 的物質的量,1個S8分子含有8個S原子,所以0.25mol S8 含有的原子數為,A錯誤;
B.1個分子中含有7個共價鍵(6個C-H鍵和1個C-C鍵),中含共價鍵的數目為,B正確;
C.CH4 與Cl2 在強光照射下發生取代反應,會生成CH3Cl、CH2Cl2、CHCl3 、CCl4 等多種產物,所以0.5mol CH4 與足量Cl2反應生成CCl4 的物質的量小于0.5mol,生成CCl4 的數目小于,C錯誤;
D.,該反應為可逆反應,和 充分反應后不能完全轉化為2mol ,反應后氣體分子總數大于,D錯誤;
故選B。
8.D
【詳解】A.由結構,山梨酸的分子式為,A正確;
B.山梨酸中含羧基、羥基、碳碳雙鍵三種官能團,B正確;
C.羧基能和氫氧化鈉反應,而羥基不和氫氧化鈉反應,1mol山梨酸與足量的NaOH反應,需消耗,C正確;
D.羧基和羥基中的氫均能與Na反應生成氫氣,1mol山梨酸與足量Na反應生成1.5mol氫氣,標況下體積為33.6L,D錯誤;
故選D。
9.B
【詳解】A.裝置Ⅰ中電解質溶液為NaOH溶液,Al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Na[Al(OH)4]和H2,則Al為原電池的負極,Mg為正極,A錯誤;
B.裝置Ⅱ中Pb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Pb+-2e-=PbSO4,PbO2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所以裝置Ⅱ在工作時正負極質量均增加,B正確;
C.裝置Ⅲ中電極材料都是Zn,稀硫酸為電解質溶液,不能構成原電池,C錯誤;
D.Zn為較活潑電極,鋅筒作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為:Zn-2e-=Zn2+,反應中鋅溶解,則鋅筒會變薄,D錯誤;
故選B。
10.D
【分析】主族元素W、X、Y、Z,分布在三個短周期中,其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則W為氫;只有Y的單質為金屬,能與NaOH溶液反應,Y為鋁;X、Z同主族,X的最外層電子數是W和Y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則X為碳、Z為硅。
【詳解】A.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小;原子半徑:Al>Si>C>H,A錯誤;
B.Z的氧化物二氧化硅為酸性氧化物,但是二氧化硅不能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B錯誤;
C.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穩定性越強;非金屬性C>Si,熱穩定性CH4>SiH4,C錯誤;
D.Z單質為硅,具有良好的半導體性能,可廣泛應用于制造光電池、芯片等,D正確;
答案選D。
11.D
【詳解】A.將紅熱的木炭加入濃硝酸中,產生紅棕色氣體,可能是濃硝酸在受熱的條件下分解得到二氧化氮,不一定是碳與濃硝酸反應生成了,A錯誤;
B.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現象不明顯,應該看溶液變渾濁的時間,B錯誤;
C.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具有強氧化性,可將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無法判斷Fe(NO3)2試樣是否變質,C錯誤;
D.取5mL0.1mol/LKI溶液于試管中,加入1mL0.1mol/LFeCl3溶液,發生反應2Fe3++2I-=2Fe2++I2,FeCl3溶液不足,充分反應后, 用萃取分液后,向水層滴入KSCN溶液,溶液變血紅色,說明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Fe3+,則KI與FeCl3的反應有一定限度,D正確;
故選D。
12.CD
【詳解】A.SO2與O2的反應為可逆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SO2+O22SO3,故A錯誤;
B.反應到2min時,SO2的物質的量在逐漸減小,SO3的物質的量在逐漸增加,該反應未達到平衡狀態,故B錯誤;
C.反應開始至5min末,SO2物質的量的減少量為8mol,則以SO2濃度的變化表示該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v==0.8mol/(L min),故C正確;
D.5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逆反應速率達到最大,故D正確;
故選:CD。
13.BD
【分析】該裝置為原電池原理,Zn為負極,電極反應為:,C為正極,電極反應為:,通過鹽橋形成閉合回路。
【詳解】A.電池工作時,負極:,氫氧根濃度減小,溶液堿性減弱,正極:,氫氧根濃度增大,溶液堿性增強,A錯誤;
B.電池工作時,鹽橋中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即向甲池移動,B正確;
C.電路中每轉移2mol電子,理論上負極消耗1mol鋅,乙池溶液質量增加65g,鹽橋中由2molCl-遷移到乙池,故乙池質量增加大于65g,C錯誤;
D.根據分析,正極電極反應為:,D正確;
故選BD。
14.BC
【分析】結合題意和流程圖可知,C元素的電子層數等于最外層電子數,C為Al元素,M為Al單質,B為O元素,N為O2,B、D元素同主族,D為S元素,甲是D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甲為H2SO4,濃硫酸與金屬Al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硫酸鋁、SO2、H2O,乙、丙、戊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則A為H元素,丁為硫酸鋁,乙為H2O,丙為SO2,戊為SO3。
【詳解】A.常溫下,濃硫酸與金屬Al會發生鈍化,在金屬Al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發生了反應,A錯誤;
B.SO2與O2在催化劑、加熱條件下生成SO3為可逆反應,但消耗1mol O2轉移電子數等于,B正確;
C.O元素的氧化性大于S元素,則氣態氫化物的還原性:D>B,C正確;
D.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而SO3不能使品紅溶液褪色,D錯誤;
故選BC。
15.BD
【詳解】A.收集到的氣體為NO、NO2,其物質的量為=0.15mol,Cu物質的量為=0.2mol,Cu反應后生成Cu(NO3)2,結合氮元素守恒,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15mol+0.2mol×2=0.55mol,故A錯誤;
B. Cu物質的量為=0.2mol,故Cu失去電子為0.2mol×2=0.4mol,設NO2和NO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mol、ymol,根據電子轉移守恒、二者的總體積,則有x+3y=0.4、x+y=0.15,解得x=0.025,y=0.125,則混合氣體中NO和NO2的體積比為0.125mol:0.025mol=5:1,故B正確;
C.根據Cu2++2OH-=Cu(OH)2↓,至少需要=0.4L=440mLNaOH溶液,故C錯誤;
D.NO、NO2和O2反應最終生成HNO3,結合B選項,根據得失電子守恒,O2得到的電子數等于銅失去的電子數,則需要氧氣質量為=3.2g,故D正確;
故選:BD。
16.(1) .氮 HClO4
(2)O=C=O
(3)O2-﹥Mg2+﹥Al3+
(4)
(5)
(6)2H++H2O2+2I-=2H2O+I2
【分析】根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Na,③是Mg,④是Al,⑤是C,⑥是N,⑦是O,⑧是Cl,⑨是Br,⑩是I。
【詳解】(1)元素⑥為N,名稱為氮;⑧為Cl,最高價為+7價,最高價含氧酸的化學式為HClO4;
(2)⑤的最高價氧化物為CO2,結構式為:O=C=O;
(3)③、④、⑦的簡單離子為:Mg2+、Al3+ 、O2-,當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小,因此離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O2-﹥Mg2+﹥Al3+;
(4)②是Na元素,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為NaOH,④是Al元素,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為Al(OH)3,兩者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5)
③是Mg元素,⑨是Br元素,兩者能夠組成離子化合物MgBr2,電子式表示其形成過程為:;
(6)海帶中含有碘元素,海帶灰中含有碘離子,在硫酸酸化下,可用雙氧水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離子方程式為:2H++H2O2+2I-=2H2O+I2。
17.(1) (NH4)2SO3 SO2
(2) 4NH3+5O24NO+6H2O 3NO2+H2O=2H++2 +NO
(3)C+4HNO(濃)4NO2↑+CO2↑+2H2O
(4)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加足量稀鹽酸酸化,未見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BaCl2溶液,如果出現白色沉淀,則證明該溶液中含有SO
(5)112mL
【分析】由A是正鹽,B能使品紅溶液褪色,G是紅棕色氣體,結合物質的轉化關系可知,A為亞硫酸銨、B為二氧化硫、C為三氧化硫、D為硫酸、E為氨氣、F為一氧化氮、G為二氧化氮、H為硝酸。
【詳解】(1)由分析可知,A為亞硫酸銨、B為二氧化硫,故答案為:(NH4)2SO3;SO2;
(2)①由分析可和物質的轉化關系知, E→F的反應為催化劑作用下氨氣與氧氣共熱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5O24NO+6H2O,故答案為:4NH3+5O24NO+6H2O;
②由分析可和物質的轉化關系知,G→H的反應為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NO2+H2O=2H++2 +NO,故答案為:3NO2+H2O=2H++2 +NO;
(3)濃硝酸與碳共熱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4HNO(濃)4NO2↑+CO2↑+2H2O,故答案為:C+4HNO(濃)4NO2↑+CO2↑+2H2O;
(4)由分析可知,D為硫酸,檢驗硫酸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的方法為取少量硫酸溶液于試管中,加足量稀鹽酸酸化,未見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氯化鋇溶液,如果出現白色沉淀,則證明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故答案為:取少量該溶液于試管中,加足量稀鹽酸酸化,未見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BaCl2溶液,如果出現白色沉淀,則證明該溶液中含有SO;
(5)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的氣體可能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設反應生成一氧化氮為amol、二氧化氮為bmol,,由氮原子個數守恒可得:a+b+×2=0.11,解得a+b=0.05mol,所以產生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0.05mol×22.4L/mol×103mL/L=11.2mL,故答案為:112mL。
18.(1)羥基、醛基
(2)
(3)
(4)CH3CH(OH)COOH+CH3COOH+H2O
(5)1.12L
(6)cd
(7) 碘水 溶液不變藍
【分析】
由有機物的轉化關系可知,淀粉在酸性條件水解生成葡萄糖,則A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轉化為乙醇,銅作催化劑作用下乙醇與氧氣共熱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乙醛,則C為乙醛;催化劑作用下乙醛與氧氣共熱發生反應生成乙酸,則D為乙酸;由的結構可知,E為2-羥基丙酸,在濃硫酸作用下2-羥基丙酸與乙酸共熱發生酯化反應生成。
【詳解】(1)由分析可知,A為葡萄糖,官能團為羥基和醛基;
(2)B→C的反應為銅作催化劑作用下乙醇與氧氣共熱發生反應生成乙醛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D為乙酸,乙酸溶液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生成乙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
反應Ⅱ為濃硫酸作用下2-羥基丙酸與乙酸共熱發生酯化反應生成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OH)COOH+CH3COOH+H2O;
(5)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生成乙醇鈉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4.6g乙醇完全反應生成標準狀況下氫氣的體積為××22.4L/mol=1.12L;
(6)a.淀粉是分子式為的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確;
b.由分析可知,反應Ⅰ為酸性條件下淀粉發生水解反應生成葡萄糖,故b正確;
c.由分析可知,E為2-羥基丙酸,2-羥基丙酸分子中含有羥基和羧基,羥基只能與鈉發生反應,羧基能與Na和NaOH反應,分別于足量的Na和NaOH反應,消耗Na和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故c錯誤;
d.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1個或若干個-CH2的有機物,互為同系物,D中只含有羧基,E含有羧基和羥基,二者不互為同系物,故d錯誤;
故選cd;
(7)淀粉在酸性條件下發生水解反應生成葡萄糖,I2能與淀粉溶液發生顯色反應使溶液變藍色,則證明淀粉已經水解完全的實驗方案為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現象為溶液不變藍。
19.(1) ③
(2) 吸收揮發出的氣體(除去中的) 長頸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②④①
(4)
【詳解】(1)以和濃鹽酸為原料制備,屬于固體和液體在加熱時反應生成氣體,故制備的裝置選③;制備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制備的中混有揮發出來的,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則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吸收揮發出的氣體,除去中的;若裝置C發生堵塞,B中氣體壓強增大,則B中的現象是長頸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形成水柱。(3)干燥的沒有漂白性,濕潤的具有漂白性,是因其與水反應生成的具有漂白性,則裝置C中I、Ⅱ、Ⅲ應依次放入②④①。(4)可將氧化為,溶液先變為深棕褐色是因為其中溶有單質碘,的氧化性較強,可以將單質碘進一步氧化,當被氧化后,溶液顏色變淺,離子方程式為。
20.(1)70%
(2)0.09mol/(L·min)
(3)B
(4)1.2×10 3
(5)Ⅰ和Ⅲ
(6)乙
(7)AB
【詳解】(1)上述反應在第5min時,消耗氮氣的物質的量是0.20mol-0.06mol=0.14mol,則N2的轉化率為×100%=70%,故答案為:70%;
(2)0~2 min內消耗氮氣的物質的量是0.20mol-0.08mol=0.12mol,根據方程式可知消耗氫氣是0.36mol,濃度是0.18mol/L,則用H2表示從0~2 min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H2)=,故答案為:;
(3)如果都用氫氣表示其反應速率,則根據反應速率之比是相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可知A~D分別是(mol·L-1·min-1):0.075、0.03、0.06、0.06,所以該反應進行最慢的為B,故答案為B;
(4)根據控制變量法原則,實驗Ⅰ和Ⅲ只有溫度不同,驗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溫度要不同,其他條件相同;故答案為:1.2×10 3 ;
(5)驗證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只有實驗Ⅰ和Ⅲ的溫度不同,其他條件要相同;故答案為:Ⅰ和Ⅲ;
(6)催化積的比表面積大,反應速率快,達平衡的時間短;故答案為:乙;
(7)A.任何化學反應都伴有能量變化,則當溫度不變,反應達到平衡,A符合題意;
B.反應前后氣體系數和不等,壓強是變量,則當壓強保持不變,說明反應達到平衡,B符合題意;
C.當v正(NO)=2v逆(N2),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平衡,C不符合題意;
D.,反應前后均為氣體,則質量恒定,容積恒定,則密度始終恒定,密度不能作為判斷平衡的條件,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B。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安县| 故城县| 和顺县| 黑河市| 多伦县| 成安县| 上蔡县| 瑞安市| 措勤县| 肃南| 泽州县| 微山县| 乐都县| 抚远县| 三明市| 慈利县| 崇州市| 阳江市| 东至县| 松江区| 临漳县| 离岛区| 宣汉县| 东山县| 壶关县| 弥渡县| 岱山县| 潞城市| 满城县| 蒲城县| 图们市| 岑巩县| 手游| 阿坝县| 连南| 新余市| 唐海县| 安达市| 湘西| 濮阳市|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