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2高一年級化學學科第三次質量調查試卷H-1N-14C-120-16Na-23Mg-24Al-27S-32Fe-56第1卷選擇題(共54分)一、單選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3分,共54分。)1.關于天津博物館典藏文物的相關化學知識,判斷錯誤的是A,太保鼎(西周)的材質是青銅,青銅屬于合金B.《雪景寒林圖》(北宋)的材質是絹(蠶絲織品),絹屬于天然高分子制品C.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士經高溫燒結而成D.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釀造出酒和醋,釀造過程中只發生水解反應2.下列化學用語及模型正確的是9.PA.丙烷空間填充模型:。,一氯甲烷的電子式:H:C:CIC.十CH一CH十,的單體是-CH2-CH2-D.甲基的電子式:·C:HH3.下列有關物質的工業制備方法示意圖正確的是A.制高純度硅:Si0,裂→Si(粗)8→SiHC,,→Si(純)1100℃B.制疏酸:FeS20→S020→H,S0,0→H,S0,C.制硝酸:N2→NH,O→NO,,o→HNO,電解D.冶煉鋁:2A1C1:A1+3Cl2↑熔融【答案】A【解析】【詳解】A.二氧化硅和焦炭在高溫條件下制取粗硅,粗硅和HC!反應生成SiHC和H,SiHC,和氫氣反應制取純硅,故A正確:B,工業制硫酸:FS2和氧氣反應生成SO2,二氧化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應制取硫酸,故B錯誤:C,工業制硝酸:氨氣發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氧化為NO2,NO2和水反應生成硝酸,故C錯誤:D.氯化鋁是共價化合物,熔融狀態下不導電,電解熔融氧化鋁冶煉金屬鋁,故D錯誤:故選A。4.不能正確表示下列變化的離子方程式是A.二氧化硫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5S02+2H20+2MnO,=2Mn2+5S0 +4HB.酸性碘化鉀溶液中滴加適量雙氧水:2+2H*+HO22+2H2OC.鉛酸蓄電池放電時的負極電極反應:PbO,+2e+4H+SO子=PbSO,+2H,OD.乙醇與酸性重鉻酸鉀(K,CIO,)溶液反應:3CH,CH,OH+2Cr,O+16H*>3CH,COOH+4Cr*+11H,O【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A.二氧化硫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錳、硫酸鉀、硫酸:5S02+2H0+2Mn01=2Mn2+5S0 +4Ht,故A不選:B,酸性碘化鉀溶液中滴加適量雙氧水生成碘單質和水:2+2H+H2O2=2+2HzO,故B不選:C,鹽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硅酸鈉溶液和鹽酸反應生成硅酸沉淀:SO}+2H=H2SO,故C不選:D.NH4)zFc(SO4h溶液與少量Ba(OH2溶液反應生成Fe(OH2和BaSO4沉淀:Fe2+2OH+S01+Ba2+-Fe(OHl+BaSO4l,故D選:故選D。5.下列物質的結構或性質不能解釋其用途的是結構或性質用途A植物油可與氫氣加成得到固態氫化植物油利用植物油來生產肥皂B(NH4)2SO4能使雞蛋清溶液變渾濁利用鹽析可以分離蛋白質葡萄糖含多羥基醛結構,有還原性可以制取銀鏡0SC的碳、硅原子間通過共價鍵形成空間網狀結構,硬度大SiC可用作砂輪磨料6,維生素C在人體中有抗氧化和延緩細胞衰老的作用,以葡萄糖為原料制取維生素C的過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2024-2025-2 高一年級化學學科第三次質量調查試卷H-1 N-14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Fe-56第Ⅰ卷 選擇題(共54分)一、單選題 (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3分,共54分。)1.關于天津博物館典藏文物的相關化學知識,判斷錯誤的是A.太保鼎(西周)的材質是青銅,青銅屬于合金B. 《雪景寒林圖》(北宋)的材質是絹(蠶絲織品),絹屬于天然高分子制品C.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經高溫燒結而成D.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釀造出酒和醋,釀造過程中只發生水解反應2.下列化學用語及模型正確的是A.丙烷空間填充模型: B. 一氯甲烷的電子式:C. 的單體是 甲基的電子式:3.下列有關物質的工業制備方法示意圖正確的是A.制高純度硅:(純)B.制硫酸:C.制硝酸:D.冶煉鋁:4.不能正確表示下列變化的離子方程式是A.二氧化硫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B.酸性碘化鉀溶液中滴加適量雙氧水:C.鉛酸蓄電池放電時的負極電極反應:D.乙醇與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反應:5.下列物質的結構或性質不能解釋其用途的是結構或性質 用途A 植物油可與氫氣加成得到固態氫化植物油 利用植物油來生產肥皂B 能使雞蛋清溶液變渾濁 利用鹽析可以分離蛋白質C 葡萄糖含多羥基醛結構,有還原性 可以制取銀鏡D SiC 的碳、硅原子間通過共價鍵形成空間網狀結構,硬度大 SiC 可用作砂輪磨料6.維生素C在人體中有抗氧化和延緩細胞衰老的作用,以葡萄糖為原料制取維生素C的過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由葡萄糖向山梨糖醇轉化的反應屬于加成反應也屬于還原反應B.山梨糖醇與甘油(丙三醇)互為同系物C.維生素 C分子中含有三種含氧官能團D.僅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即可驗證維生素C中存在碳碳雙鍵7. 少量鐵片與 的稀鹽酸(過量)反應,反應速率太慢。為了加快此反應速率而不改變H 的產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 H O ②加KNO 溶液 ③滴入幾滴濃鹽酸 ④加入少量鐵粉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幾滴硫酸銅溶液⑦升高溫度(不考慮鹽酸揮發) ⑧加入醋酸鈉溶液A. ①⑥⑦ B. ③⑤⑧ C. ③⑦⑧8.多相催化反應是在催化劑表面通過吸附、解吸過程進行的。我國學者發現T℃時(各物質均為氣態),甲醇 與水在銅基催化劑上的反應機理和能量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和 的總能量小于 和 的總能量C.在T℃下的某恒容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若加入氦氣使體系的壓強增大,則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加快D. CO(g)在反應中生成又消耗,CO(g)可認為是催化劑9.蘋果醋是一種由蘋果發酵而形成的具有解毒、降脂、減肥等明顯作用的健康食品。蘋果醋是這種飲料的主要酸性物質,蘋果酸的結構簡式為HOOC一CH COH,一COOH.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蘋果酸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酯化反應B. 1mol蘋果酸與足量NaHCO 溶液反應消耗2molNaHCO C. 1mol蘋果酸與足量 Na反應生成33.6LH (標準狀況下)D.1mol蘋果酸分別和足量 Na 或NaOH 反應消耗兩者物質的量相等10.在一絕熱(不與外界發生熱交換)的恒容容器中,發生反應:2A(g)+B(s) 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有( )①容器內溫度不變 ②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③混合氣體的壓強不變 ④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⑤C(g)的物質的量濃度不變 ⑥容器內 A、C、D三種氣體的濃度之比為2∶1∶1⑦某時刻v(A)正 = 2v(C)逆且不等于零 ⑧單位時間內生成n mol D,同時生成2n mol AA.4個 B. 5個 C. 6個 D. 7個11.下列各實驗的現象及結論都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 現象 結論A 將過氧化氫滴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體現過氧化氫的強氧化性B 銅粉加入稀硫酸中,加熱;再加入少量硝酸鉀固體 加熱時無明顯現象,加入硝酸鉀后溶液變藍 硝酸鉀起催化作用C 過量鐵粉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應后,滴加 KSCN溶液 有無色氣泡產生,溶液呈血紅色 稀硝酸能將 Fe氧化成Fe D 濃硫酸滴入蔗糖中,產生的氣體導入澄清石灰水 蔗糖變黑、體積膨脹,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和強氧化性12.實驗室制得物質中常含有雜質,影響其性質檢驗。下列除雜裝置正確的是選項 A B C D實驗 實驗室制備( 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 實驗室制備無水乙醇 實驗室制備除雜裝置13.工業上制備相關物質,涉及的反應原理及部分流程較為合理的是A.B.C.D.14. 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已知: CH 的燃燒熱為890.3kJ/ mol: C的燃燒熱為393.9kJ/ mol; CO 的燃燒熱為283.0kJ/ mol)( )A .已知鹽酸和NaOH 的稀溶液反應生成1m ol水的中和熱為-B. 則AH1>△H2C . 已知: 則0.5mol N 與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放出熱量為46.2kJD.甲烷的燃燒熱:15.室溫下,為探究納米鐵去除水樣中 的影響因素,測得不同條件下 濃度隨時間變化關系如下圖。實驗序號 水樣體積/mL 納米鐵質量/mg 水樣初始pH① 50 8 6② 50 2 6③ 50 2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①中,0~2小時內平均反應速率B.實驗③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其他條件相同時,適當增加納米鐵質量可加快反應速率D.其他條件相同時,水樣初始pH越小, 的去除效果越好16.已知反應: 紅棕色 N O (g)無色(放出熱量),將一定量 充入注射器中,封口,在拉動和推動注射器活塞的過程中氣體透光率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氣體顏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ab段,反應處于平衡狀態B. b點的操作是推動注射器活塞C. c點與a點相比, 增大, 減小D. d點:17.工業合成氨 是人類科學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各步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劑表面上的粒子用“*”標注。下列說法正確的個數為②可選擇不同的催化劑來改變合成氨反應的焓變③恒溫恒容的條件下進行合成氨反應,充入無關氣體,則v正、v逆均不發生變化④恒溫恒容的條件下進行合成氨反應,混合氣體密度保持不變時,則說明反應達到平衡⑤恒溫恒容的條件下進行合成氨反應,體系壓強不再變化時,則說明反應達到平衡⑥綜合考慮反應條件的成本和實際的可能性,工業合成氨采用的壓強不能太大A.2個 B.3個 C.4個 D.5個18.我國科學家研制了一種新型的高比能量鋅-碘溴液流電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圖如下。圖中貯液器可儲存電解質溶液,提高電池的容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放電時,a電極反應為B.放電時,溶液中離子的數目增大C. 充電時, b電極每增重0.65g, 溶液中有0.02mol I 被氧化D.充電時,a電極接外電源負極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46分)二、填空題19、(12分)向一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 A、0.6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種氣體,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 各物質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1所示,其中 階段c(B)未畫出。圖2為反應體系中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且 各改變一種不同的條件。(1)若 則 t ~t 階段以C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 v(C)為 。(2)B的起始物質的量為 。階段,若A的物質的量減少了0.01mol,而此階段中反應體系吸收能量為akJ,寫出此條件下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4)利用如圖所示原電池的裝置使 與 均轉化為 既能實現有效清除氮氧化物的排放,減輕環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學能。①電極A上的電極反應式為: 。②電池放電一段時間后,電極B附近溶液pH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每消耗標準狀況下 轉移的 的物質的量為 mol。20、(11分)I、某實驗小組設計用0.55mol/L的 NaOH溶液50mL 與0.50mol/L的鹽酸50mL 置于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測定中和熱的實驗。(1)該裝置中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 。(2)實驗中,所用 NaOH 稍過量的原因是確保定量的 HCl 反應完全。(3)在中和熱測定實驗中,有用水洗滌溫度計上的鹽酸溶液的步驟,若無此操作,則測得的中和熱數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測量NaOH溶液溫度時,溫度計上的堿未用水沖洗,對測定結果有何影響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4)該實驗小組做了三次實驗,每次取鹽酸和NaOH 溶液各 50mL,并記錄如表原始數據:實驗序號 起始溫度 終止溫度 溫差鹽酸 NaOH 溶液 平均值1 25.1 24.9 25.0 28.3 3.22 25.1 28.1 25.1 30.5 5.43 25.1 25.1 25.1 28.6 3.4已知鹽酸、NaOH 溶液密度均近似為 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熱容( 則該反應的中和熱 。(保留到小數點后1位)Ⅱ、某興趣小組對課本實驗裝置進行改進,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1)乙醇催化氧化①裝置A錐形瓶中盛放的固體藥品可能為 (填字母),裝置B中試劑名稱為 。B. KCl②實驗過程中,D裝置硬質玻璃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1. (12分)以乙烯和淀粉為原料可以實現下列轉化。(1)A的結構簡式為 ,其分子中所含官能團的名稱是 。(2)上述物質中,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 (寫名稱)。(3)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為 。(4)檢驗淀粉水解(反應⑤)程度的實驗如下。在試管中加入0.5g錠粉和 溶液,加熱。特溶液冷卻后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的 加熱至沸騰, (填“有”或“無”)磚紅色沉淀生成。(5)已知: 該反應為烯烴的臭氧化反應,R'和R'可以為任意烴基或者H原子。苯乙烯發生如上反應所得產物結構應為 、 。22.(11分) 減少 的排放、捕集并利用 是我國能源領域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I.在CO 加氫合成甲醇的體系中,同時存在以下反應:反應i:反應 ii:(1) 反應 iii: 的(2)某溫度下,向容積恒為1L 的密閉容器中通入 和5molH (g), 10min后體系達到平衡,此時CO 的轉化率為20%。CH OH的選擇性為50%。已知: CH OH的選擇性:則0~10min內CH OH的平均生成速率(3)在恒容絕熱條件下,下列說法能表明反應 ii(不考慮反應i)達到平衡的是 (填字母)。A.當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改變時B.當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時C. 斷開1molH-H鍵的同時斷開2molH-O鍵D.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時Ⅱ.運用電化學原理可以很好利用資源。(4)科學家研究出如圖所示裝置,可以將溫室氣體( 轉化為燃料氣體CO(電解質溶液為稀硫酸)。該裝置工作時,b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導線中通過2mol 電子后,a極電解質溶液的pH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b極電解質溶液變化的質量(5)火星大氣由96%的二氧化碳氣體組成,火星探測器采用 電池供電,該電池裝置如下圖:寫出正極的電極反應式: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天津市二十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化學答案.pdf 2025年天津市二十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