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五市十一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階段聯考地理試題(選修)一、單選題下圖所示照片是攝影師在夜晚采用連續曝光技術拍攝的。照片中的弧線為恒星視運動軌跡。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若圖中的中心天體P為北極星,可推測出( )A.照片拍攝于南半球中緯度地區B.照片反映地球公轉C.恒星的視運動方向呈逆時針D.照片中建筑物的窗戶朝北2.根據圖中A恒星的視運動軌跡,估測照片的曝光時間可能是( )A.24小時 B.12小時C.6小時 D.2小時2025年3月5日16:07′02″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下圖示意我國二十四節氣。據此完成下列小題。3.進入驚蟄時,屬于3月5日的日期范圍約占全球的( )A.1/6 B.1/3 C.2/3 D.5/64.驚蟄至春分期間( )A.地球公轉速度越來越快 B.北極四周極夜范圍擴大C.北半球的日落時間越來越早 D.濟南室內正午采光面積變小褶皺按彎曲形態可分為圓弧、尖棱、箱形、扇形等多種類型。兩翼巖層直立,頂部和底部巖層平緩的為箱形褶皺。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箱形褶皺是( )A.B.C.D.6.下列與褶皺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橫斷山脈是古老的褶皺山脈 B.斷層是找地下水的有利構造C.巖層向上拱處定能找到石油 D.沉積礦常保留在向斜構造中7.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圖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馬達加斯加島以環繞高原的大懸崖山脈而聞名,馬納納拉河溯源切穿舊的懸崖分水嶺后,捕獲其他水系,流域面積擴大,導致懸崖分水嶺局部西移。水系重組后,馬納納拉河下游大沖大淤,但河口仍然未能發育大規模三角洲。下圖示意馬達加斯加東部局部水系。據此完成下列小題。8.該地懸崖分水嶺易被河流切穿的原因( )A.巖石化學風化作用弱,物質疏松 B.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蝕作用強C.降水量大,流量大側蝕作用顯著 D.落差大流速慢,流量季節變化小9.馬納納拉河完成水系重組后下游河床的變化可能是( )①河床整體持續抬高 ②河道局部持續變寬 ③河床整體持續下降 ④河道局部彎曲加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地名是中華文化獨具特色的一種符號,是各個歷史時期人們活動的產物,有著豐富的地理、歷史、語言等科學內涵,是中華歷史的活化石。華北平原北部以海河流域為主,下圖示意海河流域近2000年來旱澇等級變化。旱澇等級數大于30,表示干旱;小于30表示濕潤;等于30表示基本正常。完成下面小題。10.秦漢時代,華北平原北部的地名多以“丘”“陵”、“阜”命名。推測當時人們聚居在這些地方要目的是( )A.躲避洪水 B.選擇墓址 C.利用光照 D.抵御外敵11.當前,華北平原北部的“丘”“陵”“阜”多已消逝,最可能的原因是( )A.旅游發展 B.泥沙淤積 C.風力侵蝕 D.盜墓破壞12.“陰”“陽”在我國地名中非常常見,一般認為“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處于江漢平原的湖北漢陽卻在漢江南面,推測其原因是( )A.海拔較高,光照充足 B.緯度較低,氣候炎熱C.北有高山,取名為陽 D.漢江改道,城未改名日本暖流在臺灣島東側北上至日本列島,有一分支進入臺灣海峽而后北上進入東海,另有一分支進入東海北部,影響到黃海。黃海沿岸流和東海沿岸流均有顯著季節變化。下圖示意黃海和東海洋流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推測黃海沿岸流洋流勢力最強的季節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4.與乙處海域相比,甲處海域表層海水( )A.鹽度低密度大 B.鹽度低密度小 C.鹽度高密度大 D.鹽度高密度小15.關于長江水匯入對東海造成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加劇了海浪侵蝕 B.大氣降水增加 C.漁業資源增多 D.海水鹽度升高下圖為四種氣候類型圖,完成下面小題。16.終年受盛行西風控制形成的氣候是( )A.① B.② C.③ D.④17.我國有大面積分布的氣候是( )A.① B.② C.③ D.④18.③氣候夏季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處山地背風坡,氣流下沉 B.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C.深居內陸,受海洋影響較小 D.受大陸吹向海洋氣流控制瑙魯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一個島國,由一座獨立的珊瑚礁島及周邊海域構成,人口約1.3萬人,陸地面積僅約21.1km ,最高海拔約61m。島上石灰巖(由某種海洋生物遺體的石灰質外骨骼長期堆積形成)廣布,且有厚達10米的磷酸鹽礦,磷酸鹽表面透水性很強。該島嶼降水豐富,但沒有河流發育,唯一的湖泊布阿達湖為咸水湖,面積基本保持穩定。島上存在露兜樹、瑙魯葦鶯、軍艦鳥等特有物種。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9.布阿達湖成為咸水湖的關鍵條件是( )A.氣候干旱 B.流域封閉 C.海水滲入 D.湖盆較小20.布阿達湖面積基本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是( )A.補給方式單一 B.水量收支平衡 C.湖水蒸發強烈 D.湖水難以利用21.非洲人口第一大國尼日利亞(如圖)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支持者。2021年6月10日, 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亞拉伊鐵路(拉各斯-伊巴丹)舉行通車儀式。據此完成下列小題。尼日利亞( )A.地處熱帶、亞熱帶的臨海國 B.稀樹草原分布面積廣C.地勢中間高四周低,起伏大 D.幾內亞灣有寒流流經讀某大陸南回歸線附近剖面圖。完成下列小題。22.M處最可能形成的自然現象是( )A.霧 B.云層 C.降水 D.海冰23.若圖中的風力增強,可能使該沿海地區( )A.漁業資源增多 B.大氣降水增加C.洋流性質改變 D.海水溫度升高二、綜合題24.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25年3月以來,天氣變化顯著異常,蒙古國南部和我國西北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0%~80%,四川盆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4℃~6℃。4月11日至13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出現今年最大范圍沙塵天氣,沙塵甚至突破秦嶺侵襲四川盆地。下表為今年四川盆地C城市部分日期的氣象數據。日期 氣溫(℃) 降水 空氣質量指數4月10日 19~32 晴轉中雨 744月12日 16~24 陰轉多云 2964月14日 17~30 多云 161(1)說出4月12日影響C城市的天氣系統名稱,并描述該天氣系統過境時,C城市的天氣變化特征。(2)分析四川盆地此次罕見沙塵天氣的成因。(3)說明C城市4月14日仍受沙塵天氣影響的原因。2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苦水河為黃河一級支流,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因流域地層含鹽堿較多,導致河水味苦咸而得名。流域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約僅250毫米,且多發歷時短、強度大的降雨。下圖示意苦水河流域水系。(1)簡述苦水河水文特征。(2)從水循環角度說明苦水河河水味苦咸的形成原因。(3)簡析苦水河河水味苦咸對當地的不利影響,并為降低苦水河“苦味”提出可行的措施。26.橫斷山區位于西南地區,某校中學生到該地區進行野外研學。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任務一:查閱資料知成因橫斷山區作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是距今5000萬~2000萬年前,板塊碰撞使得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其東部的陸塊被擠壓成南北向延展的一系列褶皺山。橫斷山區域共有平行的7條山脈和6條大江,海拔落差最高能達到5000~6000米。(1)簡述橫斷山區高山深谷的形成過程。任務二:繪制地圖明原貌下圖為同學們根據導游講解繪制的橫斷山區中某地地質剖面圖。(2)說出甲地的構造地貌,推測形成過程。任務三:聚落選址因何在(3)說出圖中乙處河岸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過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4)描述圖中甲處聚落的分布特征,說明該聚落選址的有利條件。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D D A D B B D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D A C D A B B B題號 21 22 23答案 B A A24.(1)冷鋒。氣溫下降;云層增厚(陰天);大風;出現沙塵天氣,空氣污染嚴重。(2)物質條件:蒙古南部和我國西北地區降水異常偏少,地表缺乏水分,表土干燥易揚沙;降水偏少,植被覆蓋率降低,裸露沙地面積大;動力條件:南下冷空氣勢力強,風力大;四川盆地氣溫高氣壓低,加大南北氣壓差,加強風力。(3)盆地地形封閉,風力微弱,不利于沙塵擴散;降水少多晴天,不利于沙塵沉降。25.(1)以雨水補給為主;徑流量小;徑流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大;有結冰期;汛期出現在夏秋季節。(2)夏季多短時強降水,沖刷侵蝕作用強烈;地表裸露、土質疏松,降水轉化成徑流將含鹽堿的土壤帶入河流,河水鹽堿含量高;地表徑流小,水流動不佳;氣候干旱,蒸發旺盛,河水礦化度高。(3)不利影響:河水味苦咸,導致水生生物物種減少;流經地區鹽堿土沉積,引水灌溉會擴大土壤鹽堿化面積,導致農產品產量減少和品質下降;水質差,加劇當地水資源安全風險。措施:植樹種草,生態修復;推廣膜下滴溉技術;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設河道護坡工程等。26.(1)(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隆起形成高山,河流侵蝕形成深谷,最終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2)甲處為背斜,山谷。背斜頂部因受張力產生裂隙,容易被侵蝕成谷地。(3)河流凹岸地勢陡峭。外力作用:凹岸河流流速快,以侵蝕作用為主。(4)聚落集中分布在河流凸岸。有利條件:臨近河流,可提供生產生活用水;河流作為交通運輸通道,方便對外聯系和運輸;河流凸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能提供農副產品;利于聚落建設、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