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甘肅省酒泉市2025年中考地理模擬測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2024年10月30日4時27分,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神舟十九號乘組進入太空后看到我們共同家園—地球,下列關于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形狀是規則的正圓球體B.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C.地球的赤道周長約8萬千米D.形狀是兩極略鼓、赤道稍扁的橢球體2.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地球公轉到上圖中的CD段 B.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C.大竹縣此時處于春季 D.大竹縣此時晝長夜短物候現象是指植物在一年中因季節更替,發生萌芽、抽枝、展葉、開花、結果及落葉、休眠等規律性變化的現象。圖為“3月上旬我國某種農作物物候現象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該農作物最可能是( )A.甘蔗 B.菠蘿 C.大豆 D.小麥4.影響a、b兩地物候現象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海拔 C.土城 D.降水量5.二戰以來,西亞地區沖突不斷,戰事頻繁,被稱為“世界的火藥桶”,其原因不包括( )A.重要的地理位置 B.世界石油寶庫,搶奪石油資源C.人口稠密,爭奪土地資源 D.宗教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如圖示意“2017—2022年我國凈增人口變化統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近六年我國人口總數( )A.一直上升 B.一直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7.應對我國當前及未來人口問題的合理措施是( )A.支持鼓勵生育 B.提倡少生優生C.倡導人口外遷 D.降低養老補助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從我國對珠峰進行三次獨立登頂測量,到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艘具備11000米超深水鉆探能力的鉆探船“夢想號”的交付,都體現出中國為人類共同探索地球家園貢獻出的智慧和力量。左圖是局部板塊分布及喜馬拉雅山脈位置示意圖,右圖是海底地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對圖中地理事物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地中海將會逐漸縮小 B.珠穆朗瑪峰還將不斷升高C.紅海會不斷擴大 D.板塊邊界地殼比較穩定9.“夢想號”能潛入的海底最深處是( )A.大陸架 B.大陸坡 C.洋盆 D.海溝10.中國探索地球家園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依賴于( )A.科技的進步 B.交通的發展 C.海陸的變遷 D.多樣的文化河西走廊是我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被稱為“種子繁育黃金走廊”。每年玉米收獲后,戈壁灘成為天然的晾曬場。晾曬可使玉米種子在短時間內快速脫水干燥。讀圖“河西走廊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1.下列關于河西走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深居內陸,距海遠,降水少 B.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C.蘭新鐵路途經,交通便利 D.位于濕潤區,河流眾多12.河西走廊成為玉米制種基地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海拔較高,氣溫較低 B.氣候干燥,光照充足C.經濟發達,科技先進 D.勞動力充足,市場廣闊二、綜合題(共26分)13.“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讀下面三幅圖回答問題。(1)“一帶一路”倡議涵蓋亞洲、 洲和非洲,經過太平洋、④ 洋和大西洋。(2)在廣東、福建及東南亞等地街道兩旁經常看到圖中顯示的特色建筑——“騎樓”。騎樓是一種商住建筑,底層沿街部分架空,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結合廣州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該建筑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3)德黑蘭的居民多為 人種,當地人主要使用 語(語言)。他們大多信仰 宗教。(4)從我國西安出發,沿“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自東向西至西歐,年降水量的變化規律是先逐漸 (增加/減少),再逐漸 (增加/減少),形成這種變化特點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5)“一帶一路”的最西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在地區之一,該區域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是( )①自然條件優越②工業發展早③農業發展歷史悠久④經濟發展水平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一帶一路”加深了我國與沿線各國家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其中我國與荷蘭(鹿特丹所在國家)的經濟合作屬于 (南北對話/南南合作)。14.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2024年4月3日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7.3級地震,大陸各界紛紛表達慰問并提供援助。發言人朱鳳蓮表示,中華民族歷來有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圖中①表示大洋。甲、乙表示板塊。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在臺灣海峽海底發現古河道和森林的遺跡,其反映出的地理現象是 。(2)① 洋形狀略顯“S”形。受板塊運動的影響,該大洋的面積將不斷 (擴大/縮小)。(3)板塊構造學說認為,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 。讀圖可知,日本位于板塊 (碰撞/張裂)處,這里在世界著名的 火山地震帶上,所以多火山、地震。(4)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的地震是由甲 板塊與乙 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導致的。15.在中華文化里,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下圖示意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及本土牛畜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水牛體格粗壯,多為灰黑色,皮厚,氣溫高時需浸水散熱,適于水田耕作。(1)水牛多分布在秦嶺—淮河一線以 地區,該區域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河湖眾多。三河牛體質結實、抗寒力強、適合放牧,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地理標志產品。(2)三河牛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地區,該區域植被景觀呈現出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 。牦牛體矮身健,毛色灰黑而長,耐寒,具有“高原之舟”的美譽。(3)牦牛主要分布在我國地勢第 級階梯,該區域特色種植業是 。黃牛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在我國分布的范圍很廣,五大良種黃牛為晉南牛、魯西牛、秦川牛、延邊牛和南陽牛。(4)五大良種黃牛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地區,該區域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B【答案】3.D4.B5.【答案】C【答案】6.C7.A【答案】8.D9.D10.A【答案】11.D12.B13.【答案】(1)歐;印度(2)夏季炎熱多雨,且雨季時間長,騎樓可以為行人遮陽避雨(3)白;阿拉伯;伊斯蘭(4)減少;增加;海陸(5)C(6)南北對話【解析】【分析】(1)一帶一路倡議涵蓋了亞洲、歐洲、非洲,經過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2)夏季炎熱多雨,且雨季時間長,騎樓可以為行人遮陽避雨。(3)德黑蘭的居民多為白種人,當地人主要用的語言是阿拉伯語,大多信仰伊斯蘭教。(4)自東向西至西歐,年降水量的變化規律是先逐漸減少,再逐漸增加,主要的影響因素是降水。(5)一帶一路西端大多是發達國家,人口密集的原因是自然條件優越,工業發展早,經濟發展水平高。(6)荷蘭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交流合作是南北對話。【點評】世界上現有將近半數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亞洲為最多,在亞洲又集中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斯里蘭卡。14.【答案】(1)海陸變遷(2)大西;擴大(3)活躍;碰撞;環太平洋(4)亞歐板塊;太平洋15.【答案】南;800;西北;年降水量自東向西逐漸減少;一;河谷農業;北方;小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