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西部分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第一次摸底檢測地理試題(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筑”。2022年某水泥企業進軍生豬養殖,在水泥廠工業園內建造兩棟26層生豬養殖大樓。大樓的每一層都有母豬舍、產房,生豬保育與育肥一條龍生產,實施全自動化控溫、調濕、喂料、排糞,是世界最高、單體面積最大的智能化樓房養豬基地。該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出欄生豬120萬頭,豬肉產量10.8萬噸。下圖示意兩棟生豬養殖大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與該水泥企業進軍生豬養殖關聯性最密切的是( )A.資金 B.政策 C.勞動力 D.科技2.相較于傳統生豬養殖模式,立體化生豬養殖模式( )①疫病傳播風險低②土地租金低③投資回報周期短④養殖效率更高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3.目前我國生豬流通存在著明顯的“北豬南運”趨勢,其可能會( )A.降低生豬流通運輸能耗 B.提高生豬養殖附加值C.降低北方農作物飼料化率 D.加大北方水土資源壓力(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咖啡樹喜靜風、高溫,抗寒性差,懼強光。四川省攀枝花市是目前世界緯度最高的咖啡生產區,雖種植歷史較短,但憑借其優越的品質,已在國內贏得了一定的聲譽,但在整個咖啡行業中競爭力較弱。當地咖農將咖啡種植區主要集中于河谷兩側地勢較高的坡地上(見下圖),且常將咖啡與芒果套種(芒果樹一般較咖啡樹高大)。目前,攀枝花市咖啡加工企業相對較少,咖農收獲后,需將咖啡豆轉運至云南原料市場拋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影響攀枝花成為我國亞熱帶地區為數不多可種植咖啡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熱量充足 B.夏季降水充沛C.冬季較為溫暖 D.冬季光照充足5.咖啡與芒果套種( )A.提高了果農抗市場風險能力 B.降低了咖啡的品質C.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D.增加了林間的病蟲害風險6.下列措施利于提高攀枝花咖啡產業競爭力的是( )①提高機械化采摘②推廣單一化品種③發展咖啡加工業④發展冷鏈物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該地區鐵路興建歷史悠久,直到今日仍保留大量客運無空調老式內燃機綠皮車,電氣化鐵路少。下圖示意大興安嶺某地區,該地區由于季節環境的變化影響鐵路運輸安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鐵路延伸所在地形及其主要用途分別是( )A.山谷、貨運 B.山谷、客運 C.山脊、貨運 D.山脊、客運8.推測圖示區域列車行駛速度最慢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亞速海是世界上最淺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m,海水鹽度低,冬季大范圍封凍。西北部海區常形成強風,該風猶如從山坡上滾下來的石頭,越滾越快,使到達海岸的風速驟然增大,具有很強的破壞作用。東北部塔甘羅格灣幾乎是淡水,魚類資源非常豐富。西部有狹長的沙嘴(從陸地凸入海中的狹長沙灘)把錫瓦什灣和亞速海隔開(如下圖),錫瓦什灣水深為0.5~1m,海底有厚達5m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發出腐臭的氣味,夏季尤臭。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下列關于亞速海說法正確的是( )A.其東北部塔甘羅格灣夏季海水鹽度最低B.其西南部的沙嘴是由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C.其西部錫瓦什灣漁業資源豐富D.其南部連通黑海的刻赤海峽表層海水自北向南10.近半個世紀來,人們發現亞速海鹽度呈上升趨勢,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氣候變暖 B.與黑海的連通性變差C.人類用水增多 D.河流入海泥沙增多11.與亞速海西北部強風形成原理類似的現象是( )A.一日當中氣溫最高出現在午后兩點鐘左右B.夏季我國坐北朝南房屋出現的“穿堂風”C.北半球中低緯大洋形成順時針大洋環流D.同一地區高空的風一般強于近地面的風(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下圖為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34.6°S,58.4°W)某中學足球場及旗桿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7月份晴天時同學們面朝球門練習射門,以下球門位置和時間(北京時間)陽光最刺眼的是(無建筑物遮擋)( )A.甲、16點 B.甲、4點 C.乙、16點 D.乙、9點13.7月份內旗桿正午影長及一日內旗桿影子在地面轉動的角度變化情況分別為( )A.變長、變小 B.變長、變短 C.變短、變大 D.變短、變小(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讀我國內蒙古中部某地地質構造圖,該地區中部存在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脊。調查發現該山脊偏北坡植被長勢優于偏南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該地區經歷固結成巖-褶皺隆升-斷層錯位的地質過程后,再經歷過的地質作用是( )A.巖漿侵入 B.外力侵蝕 C.地殼抬升 D.水平擠壓15.由圖中信息可判斷( )A.在O巖層中可發現魚類化石 B.巖漿巖切穿了向斜軸部C.斷層形成晚于泥盆紀 D.圖示區域范圍接近0.25km 16.造成圖示區域不同坡向植被生長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坡度 B.緯度 C.降水 D.光照17.(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示意2000~2016年我國川渝地區流動人口數量變化,該地區人口主要流入地為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1)描述川渝地區2000~2016年間人口機械增長狀況,并推測2010年以來川渝地區人口機械增長率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2)指出川渝地區人口遷移對川渝地區及長三角地區城市化率的影響。(3)分析川渝地區人口遷移對該地區農業生產的影響。18.(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墨脫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穿越全境。2012年10月30日墨脫公路(墨脫至波密)正式通車,結束了墨脫不通公路的歷史,墨脫縣城也成為我國通公路最晚的縣城。修建該公路最艱巨的工程是打通海拔2700m的嘎隆拉雪山隧道,施工中克服了大量滲水涌水問題。2023年5月我國科學家在波密縣境內發現亞洲最高大的原始森林群落(其中最高一棵為102.3m的西藏柏木)。波密、墨脫所在的林芝地區也被稱為我國的生物基因寶庫,該地區日益成為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下圖示意墨脫及其周邊區域相關地理事物分布。(1)分析嘎隆拉雪山隧道夜間滲水涌水問題突出的原因。(2)分析林芝成為我國生物基因寶庫的原因。(3)總結夏季在墨脫地區自駕游需要注意的問題。19.(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國長白山天池是1702年由火山噴發所形成的的火山口積水而成。長白山天池面積不足太湖的0.5%,蓄水量卻接近太湖的一半,但湖中并無天然魚類生存,只有少許人工投放的魚類。長白山天池為松花江正源頭地,調查發現,長白山天池水量多年維持穩定。下圖示意我國長白山地理位置。(1)推測長白山天池無天然魚類生存的原因。(2)從火山口巖漿冷凝積水至形成面積穩定的湖泊,判斷長白山天池區域內降水量與蒸發量的變化及其兩者的數量關系。20.(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龍羊峽位于青海省共和縣境內的黃河上游,是黃河流經青海大草原后,進入黃河峽谷區的第一個峽谷,“龍羊”系藏語,即險峻溝谷之意,峽口只有30米寬,峽谷全長33公里,堅硬的花崗巖兩壁直立近200米高,此處建有黃河上游大型水電站----龍羊峽水電站。塔拉灘地處龍羊峽庫區西部,是傳統的高寒草場。上個世紀,由于不合理的放牧導致高寒草地的荒漠化,曾一度嚴重威脅到龍羊峽庫區的長期運行。后在塔拉灘鋪設光伏面板發展光伏發電產業,顯著地改善了該地區的環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龍羊峽以下黃河段枯水期的缺水問題。下圖示意龍羊峽水庫地理位置及其周邊地理事物分布圖。(1)簡述龍羊峽水電站建設的有利條件。(2)分析光伏電站建設對塔拉灘生態環境及對龍羊峽庫區的意義。(3)解釋光伏電站建設可緩解龍羊峽以下黃河段枯水期缺水問題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3.D【知識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農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市場需求決定著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與冷藏保鮮技術條件的發展,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1.從材料中可以獲知,該企業進軍立體化生豬養殖主要與2019年國家出臺的生豬養殖政策有關,國家政策是促使該企業進入該領域的基礎性條件,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根據圖文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樓宇立體化生豬養殖由于空間更為狹小且密閉,通風效果更差,極易造成疫病的傳播,①錯誤;土地利用效率更高,土地租金得以降低,②正確;需一次性投入更多的建設資金,投資回報周期更長,③錯誤;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更高,勞動力投入更少,養殖效率更高,④正確,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3.A.“北豬南運” 意味著生豬需要從北方運輸到南方,運輸距離較長,會增加生豬流通的運輸能耗,而不是降低,A錯誤。B.“北豬南運” 主要是生豬的空間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對生豬進行深加工等能提高附加值的操作,生豬養殖附加值的提高主要與養殖技術、產品深加工等因素有關,而不是運輸環節,所以“北豬南運”不會直接提高生豬養殖附加值,B錯誤。C.會促進北方糧食作物的飼料化趨勢更加明顯,C錯誤。D.因北方水資源較為短缺,如果北方繼續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勢必會加大對當地飼料作物的種植需求,進而加大北方水資源及土地資源壓力,D正確。故答案為:D。【答案】4.C5.A6.A【知識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農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點評】影響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因素:1.氣候:熱量、光照、降水影響極大。2 地形:影響農業的類型(平原與山區不同)、影響農作物的分布(農作物隨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土壤適宜生長不同作物,東南丘陵的紅壤適宜種茶樹等。社會經濟因素:1市場: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2交通運輸:園藝業、乳畜業產品容易變質,要求有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3政策:國家政策和政府干預手段影響等。4.咖啡屬于熱帶、亞熱帶作物,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尤其是冬季不耐寒。攀枝花由于地處河谷地區,受山脈阻擋,冬季冷空氣難以到達,冬季較為溫暖,能夠滿足咖啡樹越冬的要求,這是其成為我國亞熱帶地區為數不多可種植咖啡的主要原因,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5.A.咖啡與芒果套種,使果農同時經營兩種作物,當咖啡市場價格波動或出現咖啡病蟲害等影響咖啡收成的情況時,芒果的收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咖啡的損失;同理,芒果出現市場或生產問題時,咖啡也能起到類似的緩沖作用。這種多樣化的種植模式分散了單一作物種植帶來的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從而提高了果農抗市場風險的能力,A正確。B.相較于咖啡樹,芒果樹較為高大,可為咖啡樹提供相對較為穩定的大氣環境(靜風),為咖啡樹起到遮避強光作用,利于提高咖啡品質,B錯誤。C.行間套種芒果樹可提高果園土地利用率,C錯誤。D.芒果樹與咖啡樹的套種促進果園形成更為穩定的生態系統,利于減少果園的病蟲害,D錯誤。故答案為:A。6.提高機械化采摘水平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采摘效率,在咖啡收獲季節能夠快速、高效地完成采摘工作,減少因人工采摘不及時等因素造成的咖啡果實損失或品質下降的情況;同時,機械化采摘能夠保證采摘的一致性和標準化,有利于提高整體的咖啡生產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產業競爭力,①正確;推廣單一化品種不利于提高其市場適應性及抗自然災害風險能力,②錯誤;發展咖啡深加工產業有利于增加咖啡產業的附加值,提高其行業競爭力,③正確;咖啡屬于易儲存運輸的作物,無需冷鏈物流運輸,④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7.A8.D【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與區位因素【解析】【點評】交通運輸線的區位選擇:自然因素(地形:較為平坦,橋隧長度最短;氣候:遠離氣象災害多發地;地質:遠離地質災害多發地;水文:途經地區江河較少);社會經濟因素:人口、資源、城鎮分布、工農業生產水平、歷史文化因素。影響現代交通線路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一般均為社會經濟因素,科技是技術支持因素,自然條件是基礎限制因素。7.結合圖中等高線可以看出該地區鐵路線路繁多,且主要沿著山谷(等高線凸向高高海拔方向)延伸;由材料信息可知,該地區為我國重要的原始林區,是建國后我國主要的林業基地,該地區密布的鐵路線路主要是以承擔原木的運輸為主,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8.該地位于東北北部,緯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長。冬季由于降雪量大,路面積雪厚,此時為確保安全,列車行駛速度最慢,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答案】9.D10.C11.B【知識點】大氣熱力環流;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外力作用;海水的性質及作用【解析】【點評】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降水與蒸發的對比關系、河流徑流注入多少、洋流、水域的封閉程度等。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鹽度越低;河口地區陸地徑流注入越多,鹽度越低;暖流流經海區蒸發量偏大,則鹽度偏高;水域越封閉,與外界水體交換越少,鹽度越高。9.A.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亞速海東北部的塔干羅格灣由于春季受到大量的陸地季節性積雪消融的河水注入,海水鹽度春季最低,A錯誤。B.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 亞速海西南部的沙嘴是由入海泥沙在海水的搬運作用之下沉積所形成的,B錯誤。C.西部地區的錫瓦什灣由于微生物分解耗氧導致水體極度缺氧,漁業資源較少,C錯誤。D.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亞速海與南部的黑海連通水域-刻赤海峽,由于亞速海的鹽度(徑流注入多)低于黑海,受表層密度流的影響,水體呈現出自北向南流,D正確。故答案為:D。10.C.亞速海鹽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陸地入海水量的減少,稀釋作用減弱有關。入海水量減少主要與周邊地區近半個世紀以來人口增加、生產生活耗水量增多有關,C正確。A.全球變暖對水溫升高、蒸發加強的影響較小,A錯誤。B.亞速海與黑海的連通性并沒有明顯的變化,不存在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其連通性變差的情況,所以不可能因為與黑海的連通性問題導致鹽度上升,B錯誤。D.河流入海泥沙增多主要影響的是海水的渾濁度、海底地貌等,對海水鹽度的影響較小。泥沙本身并不直接影響海水的鹽度,鹽度主要與海水中的鹽分含量和淡水注入量等因素有關,D錯誤。故答案為:C。11.B.亞速海西北部強風的形成與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等因素有關,在海陸之間由于比熱容不同,導致溫度差異,進而產生氣壓差,從而形成風。夏季我國坐北朝南房屋出現的 “穿堂風” 也是由于房屋內外存在溫度差,導致氣壓差,使得空氣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形成風,其原理都是由于熱力差異導致氣壓差從而形成風,二者原理類似,B正確。A.一日氣溫最高出現在午后兩點鐘是與大氣受熱過程有關,A錯誤。C.北半球中低緯形成順時針的大洋環流與中低緯盛行的行星風帶相關,C錯誤。D.高空的風強于近地面是由于高空摩擦力小,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12.B13.C【知識點】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解析】【點評】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該半球晝變長、夜變短。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12.CD.7月份太陽直射北半球,布宜諾斯艾利斯日出東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向。圖示甲位于西北,乙位于東南,向乙地射球不會出現陽光直射的刺眼情況,CD錯誤。A.布宜諾斯艾利斯位于西四區,比北京時間的東八區晚12小時,所以當北京時間16時,布宜諾斯艾利斯區時是16時-12時=4時,尚未日出,A錯誤。B.北京時間4點鐘時,阿根廷的區時是16點左右,此時太陽處于西北方,在甲地朝球門射球正對太陽,最為刺眼,B正確。故答案為:B。13.7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向南移,布宜諾斯艾利斯位于南半球,日出日落方位由東北、西北逐漸往正東、正西方向移動,使得太陽視運動軌跡轉動角度也逐漸變大;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向南移,布宜諾斯艾利斯正午太陽高度角將逐漸變大,影子變短,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答案】14.A15.C16.D【知識點】地質年代表與地球演化史;主要植被類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內力作用;褶皺;構造地貌的判讀【解析】【點評】判斷巖層新老關系的一般方法:(1)沉積巖巖層的新老關系判斷:①根據巖層層序判斷(下層較老,上層較新);②根據生物化石判斷(從時間來講,由老到新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從植物來講,由老到新為:藻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從動物來講,由老到新為:無脊椎動物、有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人類時代。)。(2)其他巖層新老關系判斷:①根據侵入巖侵入的巖層來判斷(侵入巖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巖層);②根據斷層來判斷(若斷層使得巖層發生斷裂,則斷層的時間晚于其巖層的形成時間)。14.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先是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各種巖石,然后水平巖層受到擠壓褶皺隆升,彎曲變形,在進一步受到擠壓作用的情況下,巖層斷裂形成斷層,發生巖漿活動,在圖中可以發現巖漿沿著斷層分布,說明巖漿沿著斷層侵入到各沉積巖層中,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15.A.根據圖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O巖層形成于奧陶紀,屬于早古生代,此時為海洋無脊椎動物繁盛,魚類出現在奧陶紀之后的志留紀,不可能發現魚類化石,A錯誤。B.根據圖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該處巖層中間老兩翼新為背斜,所以圖中巖漿巖穿透了該地區的背斜軸部,B錯誤。C.斷層把D巖層(泥盆紀)斷裂,所以斷層發生于D巖層之后,即發生在泥盆紀之后,C正確。D.結合圖中的比例尺信息可判斷,該圖幅長和寬都大于0.5千米,所以該地區的實際面積遠大于0.25km2,D錯誤。故答案為:C。16.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區中部大體沿著背斜軸部存在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脊,由于該地區地處我國內蒙古中部地區,氣候較為干旱,水分是該地區不同坡向植被長勢差異的主導因素。偏北坡由于為陰坡,光照較弱,蒸發較弱,水分條件要優于偏南坡,所以“該山脊偏北坡植被長勢優于偏南坡”,D正確。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南北坡的坡度無法判斷,無法確定坡度對植被長勢的影響,A錯誤。B.該區域的南北坡在緯度上差異幾乎沒有,B錯誤。C.內蒙古降水少,在同一區域內,且內蒙古的山脊起伏較小,對降水影響小,南北坡的降水差異不大,C錯誤。故答案為:D。17.【答案】(1)人口機械增長狀況:遷出量大于遷入量,為負機械增長;凈遷出量先變大,后變小。原因:東部遷入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部分行業就業機會減少;川渝地區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就業機會增加,部分原遷出人口出現回流趨勢。(2)材料中的人口遷移將導致川渝地區和長三角的城市化率均提高。(3)影響: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農業復種指數降低,部分土地出現撂荒,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加快了農業土地流轉,利于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機械化率和商品率。【知識點】人口遷移的影響;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城鎮化(城市化)的概念、標志與意義【解析】【分析】(1)由圖片可知,流出人口的數量大于流入人口數量,所以人口機械增長的狀況是遷出量大于遷入量,人口機械增長率為負值。在變化趨勢上遷出人口減去遷入人口,可以從兩條折線之間的長度變化看出,凈遷出量2020-2010之間變大后又變小。2010年以來川渝地區人口機械增長率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從產業結構、就業機會、國家政策、產業轉移等角度分析。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的,在2010年以前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前往東部地區去打工,后來由于東部產業結構的調整及西部大開發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就業機會增多,部分外遷人口回流,人口凈遷出變小。(2) 川渝地區人口遷移對川渝地區及長三角地區城市化率的影響可以從城市人口數量、城市人口占比等角度分析。川渝地區屬于人口凈遷出區,長三角是人口凈遷入區。川渝地區遷出的人口以農村勞動力為主,進入長三角主要從事一些非農業活動,所以會導致川渝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城市化率提高。(3) 川渝地區人口遷移對該地區農業生產的影響可以從勞動力、土地撂荒、土地利用率、土地流轉、農業機械化等角度分析。由于川渝地區遷出的人口以農村為主,且遷出的人主要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所以川渝地區的人口遷移會導致川渝地區農村的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土地的使用價值得不到完全的開發,導致復種指數降低,甚至出現撂荒等現象。但同時這種現象還會導致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業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村農業的產業化、機械化和商品率水平。【點評】人口遷移對遷入地的有利影響:提供廉價勞動力;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城市化進程;不利影響有加劇了人地矛盾;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用地緊張,地價上漲;影響社會治安。人口遷移對遷出地的有利影響:緩解人地矛盾和就業壓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強地區間的聯系;促進區域間經濟文化交流。不利影響有人才流失;造成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1)由圖片可知,流出人口的數量大于流入人口數量,所以人口機械增長的狀況是遷出量大于遷入量,人口機械增長率為負值。在變化趨勢上遷出人口減去遷入人口,可以從兩條折線之間的長度變化看出,凈遷出量2020-2010之間變大后又變小。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的,在2010年以前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前往東部地區去打工,后來由于東部產業結構的調整及西部大開發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就業機會增多,部分外遷人口回流,人口凈遷出變小。(2)川渝地區屬于人口凈遷出區,長三角是人口凈遷入區。川渝地區遷出的人口以農村勞動力為主,進入長三角主要從事一些非農業活動,所以會導致川渝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城市化率提高。(3)由于川渝地區遷出的人口以農村為主,且遷出的人主要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所以川渝地區的人口遷移會導致川渝地區農村的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土地的使用價值得不到完全的開發,導致復種指數降低,甚至出現撂荒等現象。但同時這種現象還會導致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業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村農業的產業化、機械化和商品率水平。18.【答案】(1)當地處于板塊擠壓消亡交界處,多斷層發育,地質結構復雜;受當地河谷地形影響,夜間河谷冷卻較慢,易盛行上升氣流,多夜間降水,夜間雨水沿斷層裂隙下滲,更易出現滲水涌水現象。(2)受印度洋水汽影響,氣候濕熱,水熱條件優越;山高谷深,地勢高差大,氣候垂直分異顯著;地理環境較為封閉,少受自然波動及人類活動影響,保留了大量遠古物種。(3)注意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威脅;預防蚊蟲及野生動物的滋擾;攜帶一些應急藥品(如應對高反、中暑等)。【知識點】大氣熱力環流;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內力作用;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解析】【分析】(1)從地質條件來看,隧道工程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屬于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斷層發育,板塊擠壓導致地質條件復雜,巖層(山體)破碎,利于地表水下滲;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受河谷地形影響,山谷風明顯,夜間河谷冷卻較慢,易盛行上升氣流,夜間降水豐富,加上冰雪融水,提供了足量的下滲水,隧道穿越多條斷裂帶,夜間可能出現涌水、滲水現象。(2)墨脫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西南季風迎風坡上,受印度洋水汽影響,氣候濕熱,緯度較低,水熱條件優越;山高谷深,地勢高差大,氣候垂直分異顯著,環境復雜多樣;山高谷深,地理環境較為封閉,少受自然波動及人類活動影響,野生動物棲息地完整,擾動較少,保留了大量遠古物種,生物多樣性豐富。(3) 夏季在墨脫地區自駕游需要注意的問題主要從自然災害、野生動物、應急藥品等方面分析。降水豐富,易發生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注意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威脅;生物種類、數量繁多,需要預防蚊蟲及野生動物的滋擾;海拔高,溫度變化大,攜帶一些應急藥品預防高反、中暑等情況。【點評】徒步旅行過程應注意的事項:合理規劃線路,盡可能選擇安全,風險較小的線路;準備好戶外裝備,如指南針、太陽鏡等;準備好常用藥品和食物,藥品包括感冒藥、止瀉藥等,食物以巧克力和糖等為主,用以應急所需;旅行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安全,同時要注意防火;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產生的垃圾要自己帶走,注意保護生態環境等。(1)修建嘎隆拉隧道時出現涌水、滲水的自然原因要結合其所處的地質條件、氣候條件進行分析:從地質條件來看,隧道工程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屬于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斷層發育,板塊擠壓導致地質條件復雜,巖層(山體)破碎,利于地表水下滲;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受河谷地形影響,山谷風明顯,夜間河谷冷卻較慢,易盛行上升氣流,夜間降水豐富,加上冰雪融水,提供了足量的下滲水,隧道穿越多條斷裂帶,夜間可能出現涌水、滲水現象。(2)主要從水熱條件及其差異、生存空間、人類活動活動等角度分析生物多樣性。墨脫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西南季風迎風坡上,受印度洋水汽影響,氣候濕熱,緯度較低,水熱條件優越;山高谷深,地勢高差大,氣候垂直分異顯著,環境復雜多樣;山高谷深,地理環境較為封閉,少受自然波動及人類活動影響,野生動物棲息地完整,擾動較少,保留了大量遠古物種,生物多樣性豐富。(3)降水豐富,易發生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注意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威脅;生物種類、數量繁多,需要預防蚊蟲及野生動物的滋擾;海拔高,溫度變化大,攜帶一些應急藥品預防高反、中暑等情況。19.【答案】(1)天池所在地為休眠火山口,距最近一次火山噴發時間較短,湖泊形成的年代較晚;火山口環境封閉,外聯通道單一,且與周邊水域高差大,天然魚類難以洄游進入天池;緯度高且海拔高,冬季寒冷漫長,封凍期長,水中浮游生物少,魚類餌料少。(2)變化:降水量穩定,蒸發量先變大后維持穩定。數量關系:降水量在湖泊形成過程中大于蒸發量,到后期湖泊面積穩定時期降水量等于蒸發量加地表徑流量(即湖泊流出量)之和。【知識點】水循環的類型及主要環節;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解析】【分析】(1) 長白山天池無天然魚類生存的原因可以從湖泊形成時間、火山口環境、氣候、水文、餌料等角度分析。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長白山天池為火山口湖,是火山噴發之后形成的,長白山為休眠火山,距離最近一次噴發時間較短,湖泊形成的時間較晚、年代較近;同時,火山口四周高,中部低,地形封閉,導致長白山天池環境較為封閉,與周圍水體的間隔較大,外聯通道單一,不利于與周圍水域的物種交換;天池與外泄通道之間落差較大,不利于魚類的洄游;該地緯度位置較高,海拔較高,冬季寒冷而漫長,河流、湖泊冰封期較長,浮游生物較少,魚類餌料較少。(2)由于此地緯度高,海拔高,所以該地氣候特征較為穩定,降水量保持穩定;積水之后,湖泊面積增大,這時期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隨著湖泊面積增大蒸發量增加;湖面水位穩定時,降水量等于蒸發量加出湖水量,蒸發量也保持穩定。【點評】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指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其表現為:①地理環境中要素相互影響,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③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1)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長白山天池為火山口湖,是火山噴發之后形成的,長白山為休眠火山,距離最近一次噴發時間較短,湖泊形成的時間較晚、年代較近;同時,火山口四周高,中部低,地形封閉,導致長白山天池環境較為封閉,與周圍水體的間隔較大,外聯通道單一,不利于與周圍水域的物種交換;天池與外泄通道之間落差較大,不利于魚類的洄游;該地緯度位置較高,海拔較高,冬季寒冷而漫長,河流、湖泊冰封期較長,浮游生物較少,魚類餌料較少。(2)由于此地緯度高,海拔高,所以該地氣候特征較為穩定,降水量保持穩定;積水之后,湖泊面積增大,這時期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隨著湖泊面積增大蒸發量增加;湖面水位穩定時,降水量等于蒸發量加出湖水量,蒸發量也保持穩定。20.【答案】(1)黃河龍羊峽段水量較為豐富,河流落差量、水能蘊藏量大;峽谷地形,筑壩工程量較小;峽谷兩側多花崗巖分布,地質結構穩定。(2)對塔拉灘: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抑制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含水量,利于高原植被恢復。對龍羊峽水庫:減少風沙活動造成的泥沙沉積,保障庫區正常使用年限。(3)光伏電站建設之前,龍羊峽水電站在枯水期仍需承擔大量發電的任務,需攔水發電,會加劇下游河段的缺水問題;光伏電站建設可以減輕枯水期龍羊峽水電站的發電壓力,從而減少攔水發電現象,緩解下游的生態、生產及生活用水壓力。【知識點】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流域的開發與綜合治理;我國能源供需特點;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1) 龍羊峽水電站建設的有利條件可以從地形地勢、徑流量、工程量、地質結構等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龍羊峽是“黃河流經青海大草原后,進入黃河峽谷區的第一個峽谷”,上游流域面積廣,匯水量大,所以龍羊峽水量豐富。同時材料“險峻溝谷之意,峽口只有30米寬,峽谷全長33公里,堅硬的花崗巖兩壁直立近200米高”和圖片可知,河流落差大,且為峽谷地形,筑壩工程量小。同時,兩側的花崗巖巖石堅硬穩定,筑壩條件較好。(2) 光伏電站建設對塔拉灘生態環境及對龍羊峽庫區的意義可以從土壤水分、植被恢復、風沙活動等角度分析。建設光伏電站會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導致地面獲得能量減少,水分蒸發量減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促進了植被的恢復,對區域生態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地表植被恢復,地表風沙減少,庫區的泥沙淤積量減少,庫區的庫容量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證,保障水庫的正常使用。(3) 光伏電站建設可緩解龍羊峽以下黃河段枯水期缺水問題的原因可以從發電、供水、生態環境等角度分析。光伏電站的建設可以增加該區域的發電量,進而減輕水電站的發電壓力。光伏電站建設之前,水電站的發點壓力較大,所以需要蓄水發電,尤其使枯水期的蓄水發電壓力導致下游的缺水問題加重。而光伏電站建設之后,發電壓力減少了,所以為發電的蓄水量減少,有更多的水資源流向下游,很好的緩解了下游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點評】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 洼地的出口(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3、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遷情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1)由材料可知龍羊峽是“黃河流經青海大草原后,進入黃河峽谷區的第一個峽谷”,上游流域面積廣,匯水量大,所以龍羊峽水量豐富。同時材料“險峻溝谷之意,峽口只有30米寬,峽谷全長33公里,堅硬的花崗巖兩壁直立近200米高”和圖片可知,河流落差大,且為峽谷地形,筑壩工程量小。同時,兩側的花崗巖巖石堅硬穩定,筑壩條件較好。(2)建設光伏電站會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導致地面獲得能量減少,水分蒸發量減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促進了植被的恢復,對區域生態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地表植被恢復,地表風沙減少,庫區的泥沙淤積量減少,庫區的庫容量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證,保障水庫的正常使用。(3)光伏電站的建設可以增加該區域的發電量,進而減輕水電站的發電壓力。光伏電站建設之前,水電站的發點壓力較大,所以需要蓄水發電,尤其使枯水期的蓄水發電壓力導致下游的缺水問題加重。而光伏電站建設之后,發電壓力減少了,所以為發電的蓄水量減少,有更多的水資源流向下游,很好的緩解了下游的水資源短缺問題。1 / 1廣西部分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第一次摸底檢測地理試題(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筑”。2022年某水泥企業進軍生豬養殖,在水泥廠工業園內建造兩棟26層生豬養殖大樓。大樓的每一層都有母豬舍、產房,生豬保育與育肥一條龍生產,實施全自動化控溫、調濕、喂料、排糞,是世界最高、單體面積最大的智能化樓房養豬基地。該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出欄生豬120萬頭,豬肉產量10.8萬噸。下圖示意兩棟生豬養殖大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與該水泥企業進軍生豬養殖關聯性最密切的是( )A.資金 B.政策 C.勞動力 D.科技2.相較于傳統生豬養殖模式,立體化生豬養殖模式( )①疫病傳播風險低②土地租金低③投資回報周期短④養殖效率更高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3.目前我國生豬流通存在著明顯的“北豬南運”趨勢,其可能會( )A.降低生豬流通運輸能耗 B.提高生豬養殖附加值C.降低北方農作物飼料化率 D.加大北方水土資源壓力【答案】1.B2.C3.D【知識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農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市場需求決定著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與冷藏保鮮技術條件的發展,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1.從材料中可以獲知,該企業進軍立體化生豬養殖主要與2019年國家出臺的生豬養殖政策有關,國家政策是促使該企業進入該領域的基礎性條件,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根據圖文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樓宇立體化生豬養殖由于空間更為狹小且密閉,通風效果更差,極易造成疫病的傳播,①錯誤;土地利用效率更高,土地租金得以降低,②正確;需一次性投入更多的建設資金,投資回報周期更長,③錯誤;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更高,勞動力投入更少,養殖效率更高,④正確,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3.A.“北豬南運” 意味著生豬需要從北方運輸到南方,運輸距離較長,會增加生豬流通的運輸能耗,而不是降低,A錯誤。B.“北豬南運” 主要是生豬的空間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對生豬進行深加工等能提高附加值的操作,生豬養殖附加值的提高主要與養殖技術、產品深加工等因素有關,而不是運輸環節,所以“北豬南運”不會直接提高生豬養殖附加值,B錯誤。C.會促進北方糧食作物的飼料化趨勢更加明顯,C錯誤。D.因北方水資源較為短缺,如果北方繼續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勢必會加大對當地飼料作物的種植需求,進而加大北方水資源及土地資源壓力,D正確。故答案為:D。(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咖啡樹喜靜風、高溫,抗寒性差,懼強光。四川省攀枝花市是目前世界緯度最高的咖啡生產區,雖種植歷史較短,但憑借其優越的品質,已在國內贏得了一定的聲譽,但在整個咖啡行業中競爭力較弱。當地咖農將咖啡種植區主要集中于河谷兩側地勢較高的坡地上(見下圖),且常將咖啡與芒果套種(芒果樹一般較咖啡樹高大)。目前,攀枝花市咖啡加工企業相對較少,咖農收獲后,需將咖啡豆轉運至云南原料市場拋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影響攀枝花成為我國亞熱帶地區為數不多可種植咖啡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熱量充足 B.夏季降水充沛C.冬季較為溫暖 D.冬季光照充足5.咖啡與芒果套種( )A.提高了果農抗市場風險能力 B.降低了咖啡的品質C.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D.增加了林間的病蟲害風險6.下列措施利于提高攀枝花咖啡產業競爭力的是( )①提高機械化采摘②推廣單一化品種③發展咖啡加工業④發展冷鏈物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4.C5.A6.A【知識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農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點評】影響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自然因素:1.氣候:熱量、光照、降水影響極大。2 地形:影響農業的類型(平原與山區不同)、影響農作物的分布(農作物隨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土壤適宜生長不同作物,東南丘陵的紅壤適宜種茶樹等。社會經濟因素:1市場: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2交通運輸:園藝業、乳畜業產品容易變質,要求有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3政策:國家政策和政府干預手段影響等。4.咖啡屬于熱帶、亞熱帶作物,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尤其是冬季不耐寒。攀枝花由于地處河谷地區,受山脈阻擋,冬季冷空氣難以到達,冬季較為溫暖,能夠滿足咖啡樹越冬的要求,這是其成為我國亞熱帶地區為數不多可種植咖啡的主要原因,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5.A.咖啡與芒果套種,使果農同時經營兩種作物,當咖啡市場價格波動或出現咖啡病蟲害等影響咖啡收成的情況時,芒果的收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咖啡的損失;同理,芒果出現市場或生產問題時,咖啡也能起到類似的緩沖作用。這種多樣化的種植模式分散了單一作物種植帶來的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從而提高了果農抗市場風險的能力,A正確。B.相較于咖啡樹,芒果樹較為高大,可為咖啡樹提供相對較為穩定的大氣環境(靜風),為咖啡樹起到遮避強光作用,利于提高咖啡品質,B錯誤。C.行間套種芒果樹可提高果園土地利用率,C錯誤。D.芒果樹與咖啡樹的套種促進果園形成更為穩定的生態系統,利于減少果園的病蟲害,D錯誤。故答案為:A。6.提高機械化采摘水平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采摘效率,在咖啡收獲季節能夠快速、高效地完成采摘工作,減少因人工采摘不及時等因素造成的咖啡果實損失或品質下降的情況;同時,機械化采摘能夠保證采摘的一致性和標準化,有利于提高整體的咖啡生產效率和質量,從而提高產業競爭力,①正確;推廣單一化品種不利于提高其市場適應性及抗自然災害風險能力,②錯誤;發展咖啡深加工產業有利于增加咖啡產業的附加值,提高其行業競爭力,③正確;咖啡屬于易儲存運輸的作物,無需冷鏈物流運輸,④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該地區鐵路興建歷史悠久,直到今日仍保留大量客運無空調老式內燃機綠皮車,電氣化鐵路少。下圖示意大興安嶺某地區,該地區由于季節環境的變化影響鐵路運輸安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鐵路延伸所在地形及其主要用途分別是( )A.山谷、貨運 B.山谷、客運 C.山脊、貨運 D.山脊、客運8.推測圖示區域列車行駛速度最慢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7.A8.D【知識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與區位因素【解析】【點評】交通運輸線的區位選擇:自然因素(地形:較為平坦,橋隧長度最短;氣候:遠離氣象災害多發地;地質:遠離地質災害多發地;水文:途經地區江河較少);社會經濟因素:人口、資源、城鎮分布、工農業生產水平、歷史文化因素。影響現代交通線路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一般均為社會經濟因素,科技是技術支持因素,自然條件是基礎限制因素。7.結合圖中等高線可以看出該地區鐵路線路繁多,且主要沿著山谷(等高線凸向高高海拔方向)延伸;由材料信息可知,該地區為我國重要的原始林區,是建國后我國主要的林業基地,該地區密布的鐵路線路主要是以承擔原木的運輸為主,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8.該地位于東北北部,緯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長。冬季由于降雪量大,路面積雪厚,此時為確保安全,列車行駛速度最慢,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亞速海是世界上最淺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m,海水鹽度低,冬季大范圍封凍。西北部海區常形成強風,該風猶如從山坡上滾下來的石頭,越滾越快,使到達海岸的風速驟然增大,具有很強的破壞作用。東北部塔甘羅格灣幾乎是淡水,魚類資源非常豐富。西部有狹長的沙嘴(從陸地凸入海中的狹長沙灘)把錫瓦什灣和亞速海隔開(如下圖),錫瓦什灣水深為0.5~1m,海底有厚達5m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發出腐臭的氣味,夏季尤臭。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下列關于亞速海說法正確的是( )A.其東北部塔甘羅格灣夏季海水鹽度最低B.其西南部的沙嘴是由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C.其西部錫瓦什灣漁業資源豐富D.其南部連通黑海的刻赤海峽表層海水自北向南10.近半個世紀來,人們發現亞速海鹽度呈上升趨勢,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氣候變暖 B.與黑海的連通性變差C.人類用水增多 D.河流入海泥沙增多11.與亞速海西北部強風形成原理類似的現象是( )A.一日當中氣溫最高出現在午后兩點鐘左右B.夏季我國坐北朝南房屋出現的“穿堂風”C.北半球中低緯大洋形成順時針大洋環流D.同一地區高空的風一般強于近地面的風【答案】9.D10.C11.B【知識點】大氣熱力環流;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外力作用;海水的性質及作用【解析】【點評】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降水與蒸發的對比關系、河流徑流注入多少、洋流、水域的封閉程度等。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鹽度越低;河口地區陸地徑流注入越多,鹽度越低;暖流流經海區蒸發量偏大,則鹽度偏高;水域越封閉,與外界水體交換越少,鹽度越高。9.A.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亞速海東北部的塔干羅格灣由于春季受到大量的陸地季節性積雪消融的河水注入,海水鹽度春季最低,A錯誤。B.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 亞速海西南部的沙嘴是由入海泥沙在海水的搬運作用之下沉積所形成的,B錯誤。C.西部地區的錫瓦什灣由于微生物分解耗氧導致水體極度缺氧,漁業資源較少,C錯誤。D.根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亞速海與南部的黑海連通水域-刻赤海峽,由于亞速海的鹽度(徑流注入多)低于黑海,受表層密度流的影響,水體呈現出自北向南流,D正確。故答案為:D。10.C.亞速海鹽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陸地入海水量的減少,稀釋作用減弱有關。入海水量減少主要與周邊地區近半個世紀以來人口增加、生產生活耗水量增多有關,C正確。A.全球變暖對水溫升高、蒸發加強的影響較小,A錯誤。B.亞速海與黑海的連通性并沒有明顯的變化,不存在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其連通性變差的情況,所以不可能因為與黑海的連通性問題導致鹽度上升,B錯誤。D.河流入海泥沙增多主要影響的是海水的渾濁度、海底地貌等,對海水鹽度的影響較小。泥沙本身并不直接影響海水的鹽度,鹽度主要與海水中的鹽分含量和淡水注入量等因素有關,D錯誤。故答案為:C。11.B.亞速海西北部強風的形成與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等因素有關,在海陸之間由于比熱容不同,導致溫度差異,進而產生氣壓差,從而形成風。夏季我國坐北朝南房屋出現的 “穿堂風” 也是由于房屋內外存在溫度差,導致氣壓差,使得空氣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形成風,其原理都是由于熱力差異導致氣壓差從而形成風,二者原理類似,B正確。A.一日氣溫最高出現在午后兩點鐘是與大氣受熱過程有關,A錯誤。C.北半球中低緯形成順時針的大洋環流與中低緯盛行的行星風帶相關,C錯誤。D.高空的風強于近地面是由于高空摩擦力小,D錯誤。故答案為:B。(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下圖為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34.6°S,58.4°W)某中學足球場及旗桿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7月份晴天時同學們面朝球門練習射門,以下球門位置和時間(北京時間)陽光最刺眼的是(無建筑物遮擋)( )A.甲、16點 B.甲、4點 C.乙、16點 D.乙、9點13.7月份內旗桿正午影長及一日內旗桿影子在地面轉動的角度變化情況分別為( )A.變長、變小 B.變長、變短 C.變短、變大 D.變短、變小【答案】12.B13.C【知識點】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解析】【點評】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該半球晝變長、夜變短。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12.CD.7月份太陽直射北半球,布宜諾斯艾利斯日出東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向。圖示甲位于西北,乙位于東南,向乙地射球不會出現陽光直射的刺眼情況,CD錯誤。A.布宜諾斯艾利斯位于西四區,比北京時間的東八區晚12小時,所以當北京時間16時,布宜諾斯艾利斯區時是16時-12時=4時,尚未日出,A錯誤。B.北京時間4點鐘時,阿根廷的區時是16點左右,此時太陽處于西北方,在甲地朝球門射球正對太陽,最為刺眼,B正確。故答案為:B。13.7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向南移,布宜諾斯艾利斯位于南半球,日出日落方位由東北、西北逐漸往正東、正西方向移動,使得太陽視運動軌跡轉動角度也逐漸變大;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向南移,布宜諾斯艾利斯正午太陽高度角將逐漸變大,影子變短,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讀我國內蒙古中部某地地質構造圖,該地區中部存在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脊。調查發現該山脊偏北坡植被長勢優于偏南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該地區經歷固結成巖-褶皺隆升-斷層錯位的地質過程后,再經歷過的地質作用是( )A.巖漿侵入 B.外力侵蝕 C.地殼抬升 D.水平擠壓15.由圖中信息可判斷( )A.在O巖層中可發現魚類化石 B.巖漿巖切穿了向斜軸部C.斷層形成晚于泥盆紀 D.圖示區域范圍接近0.25km 16.造成圖示區域不同坡向植被生長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坡度 B.緯度 C.降水 D.光照【答案】14.A15.C16.D【知識點】地質年代表與地球演化史;主要植被類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內力作用;褶皺;構造地貌的判讀【解析】【點評】判斷巖層新老關系的一般方法:(1)沉積巖巖層的新老關系判斷:①根據巖層層序判斷(下層較老,上層較新);②根據生物化石判斷(從時間來講,由老到新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從植物來講,由老到新為:藻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從動物來講,由老到新為:無脊椎動物、有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人類時代。)。(2)其他巖層新老關系判斷:①根據侵入巖侵入的巖層來判斷(侵入巖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巖層);②根據斷層來判斷(若斷層使得巖層發生斷裂,則斷層的時間晚于其巖層的形成時間)。14.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先是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各種巖石,然后水平巖層受到擠壓褶皺隆升,彎曲變形,在進一步受到擠壓作用的情況下,巖層斷裂形成斷層,發生巖漿活動,在圖中可以發現巖漿沿著斷層分布,說明巖漿沿著斷層侵入到各沉積巖層中,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15.A.根據圖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O巖層形成于奧陶紀,屬于早古生代,此時為海洋無脊椎動物繁盛,魚類出現在奧陶紀之后的志留紀,不可能發現魚類化石,A錯誤。B.根據圖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該處巖層中間老兩翼新為背斜,所以圖中巖漿巖穿透了該地區的背斜軸部,B錯誤。C.斷層把D巖層(泥盆紀)斷裂,所以斷層發生于D巖層之后,即發生在泥盆紀之后,C正確。D.結合圖中的比例尺信息可判斷,該圖幅長和寬都大于0.5千米,所以該地區的實際面積遠大于0.25km2,D錯誤。故答案為:C。16.D.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該地區中部大體沿著背斜軸部存在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脊,由于該地區地處我國內蒙古中部地區,氣候較為干旱,水分是該地區不同坡向植被長勢差異的主導因素。偏北坡由于為陰坡,光照較弱,蒸發較弱,水分條件要優于偏南坡,所以“該山脊偏北坡植被長勢優于偏南坡”,D正確。A.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南北坡的坡度無法判斷,無法確定坡度對植被長勢的影響,A錯誤。B.該區域的南北坡在緯度上差異幾乎沒有,B錯誤。C.內蒙古降水少,在同一區域內,且內蒙古的山脊起伏較小,對降水影響小,南北坡的降水差異不大,C錯誤。故答案為:D。17.(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圖示意2000~2016年我國川渝地區流動人口數量變化,該地區人口主要流入地為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1)描述川渝地區2000~2016年間人口機械增長狀況,并推測2010年以來川渝地區人口機械增長率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2)指出川渝地區人口遷移對川渝地區及長三角地區城市化率的影響。(3)分析川渝地區人口遷移對該地區農業生產的影響。【答案】(1)人口機械增長狀況:遷出量大于遷入量,為負機械增長;凈遷出量先變大,后變小。原因:東部遷入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部分行業就業機會減少;川渝地區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就業機會增加,部分原遷出人口出現回流趨勢。(2)材料中的人口遷移將導致川渝地區和長三角的城市化率均提高。(3)影響: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農業復種指數降低,部分土地出現撂荒,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加快了農業土地流轉,利于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機械化率和商品率。【知識點】人口遷移的影響;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城鎮化(城市化)的概念、標志與意義【解析】【分析】(1)由圖片可知,流出人口的數量大于流入人口數量,所以人口機械增長的狀況是遷出量大于遷入量,人口機械增長率為負值。在變化趨勢上遷出人口減去遷入人口,可以從兩條折線之間的長度變化看出,凈遷出量2020-2010之間變大后又變小。2010年以來川渝地區人口機械增長率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從產業結構、就業機會、國家政策、產業轉移等角度分析。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的,在2010年以前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前往東部地區去打工,后來由于東部產業結構的調整及西部大開發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就業機會增多,部分外遷人口回流,人口凈遷出變小。(2) 川渝地區人口遷移對川渝地區及長三角地區城市化率的影響可以從城市人口數量、城市人口占比等角度分析。川渝地區屬于人口凈遷出區,長三角是人口凈遷入區。川渝地區遷出的人口以農村勞動力為主,進入長三角主要從事一些非農業活動,所以會導致川渝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城市化率提高。(3) 川渝地區人口遷移對該地區農業生產的影響可以從勞動力、土地撂荒、土地利用率、土地流轉、農業機械化等角度分析。由于川渝地區遷出的人口以農村為主,且遷出的人主要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所以川渝地區的人口遷移會導致川渝地區農村的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土地的使用價值得不到完全的開發,導致復種指數降低,甚至出現撂荒等現象。但同時這種現象還會導致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業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村農業的產業化、機械化和商品率水平。【點評】人口遷移對遷入地的有利影響:提供廉價勞動力;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城市化進程;不利影響有加劇了人地矛盾;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用地緊張,地價上漲;影響社會治安。人口遷移對遷出地的有利影響:緩解人地矛盾和就業壓力;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強地區間的聯系;促進區域間經濟文化交流。不利影響有人才流失;造成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1)由圖片可知,流出人口的數量大于流入人口數量,所以人口機械增長的狀況是遷出量大于遷入量,人口機械增長率為負值。在變化趨勢上遷出人口減去遷入人口,可以從兩條折線之間的長度變化看出,凈遷出量2020-2010之間變大后又變小。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的,在2010年以前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前往東部地區去打工,后來由于東部產業結構的調整及西部大開發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就業機會增多,部分外遷人口回流,人口凈遷出變小。(2)川渝地區屬于人口凈遷出區,長三角是人口凈遷入區。川渝地區遷出的人口以農村勞動力為主,進入長三角主要從事一些非農業活動,所以會導致川渝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城市化率提高。(3)由于川渝地區遷出的人口以農村為主,且遷出的人主要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所以川渝地區的人口遷移會導致川渝地區農村的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土地的使用價值得不到完全的開發,導致復種指數降低,甚至出現撂荒等現象。但同時這種現象還會導致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業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村農業的產業化、機械化和商品率水平。18.(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墨脫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穿越全境。2012年10月30日墨脫公路(墨脫至波密)正式通車,結束了墨脫不通公路的歷史,墨脫縣城也成為我國通公路最晚的縣城。修建該公路最艱巨的工程是打通海拔2700m的嘎隆拉雪山隧道,施工中克服了大量滲水涌水問題。2023年5月我國科學家在波密縣境內發現亞洲最高大的原始森林群落(其中最高一棵為102.3m的西藏柏木)。波密、墨脫所在的林芝地區也被稱為我國的生物基因寶庫,該地區日益成為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下圖示意墨脫及其周邊區域相關地理事物分布。(1)分析嘎隆拉雪山隧道夜間滲水涌水問題突出的原因。(2)分析林芝成為我國生物基因寶庫的原因。(3)總結夏季在墨脫地區自駕游需要注意的問題。【答案】(1)當地處于板塊擠壓消亡交界處,多斷層發育,地質結構復雜;受當地河谷地形影響,夜間河谷冷卻較慢,易盛行上升氣流,多夜間降水,夜間雨水沿斷層裂隙下滲,更易出現滲水涌水現象。(2)受印度洋水汽影響,氣候濕熱,水熱條件優越;山高谷深,地勢高差大,氣候垂直分異顯著;地理環境較為封閉,少受自然波動及人類活動影響,保留了大量遠古物種。(3)注意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威脅;預防蚊蟲及野生動物的滋擾;攜帶一些應急藥品(如應對高反、中暑等)。【知識點】大氣熱力環流;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內力作用;垂直地域分異規律【解析】【分析】(1)從地質條件來看,隧道工程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屬于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斷層發育,板塊擠壓導致地質條件復雜,巖層(山體)破碎,利于地表水下滲;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受河谷地形影響,山谷風明顯,夜間河谷冷卻較慢,易盛行上升氣流,夜間降水豐富,加上冰雪融水,提供了足量的下滲水,隧道穿越多條斷裂帶,夜間可能出現涌水、滲水現象。(2)墨脫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西南季風迎風坡上,受印度洋水汽影響,氣候濕熱,緯度較低,水熱條件優越;山高谷深,地勢高差大,氣候垂直分異顯著,環境復雜多樣;山高谷深,地理環境較為封閉,少受自然波動及人類活動影響,野生動物棲息地完整,擾動較少,保留了大量遠古物種,生物多樣性豐富。(3) 夏季在墨脫地區自駕游需要注意的問題主要從自然災害、野生動物、應急藥品等方面分析。降水豐富,易發生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注意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威脅;生物種類、數量繁多,需要預防蚊蟲及野生動物的滋擾;海拔高,溫度變化大,攜帶一些應急藥品預防高反、中暑等情況。【點評】徒步旅行過程應注意的事項:合理規劃線路,盡可能選擇安全,風險較小的線路;準備好戶外裝備,如指南針、太陽鏡等;準備好常用藥品和食物,藥品包括感冒藥、止瀉藥等,食物以巧克力和糖等為主,用以應急所需;旅行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安全,同時要注意防火;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產生的垃圾要自己帶走,注意保護生態環境等。(1)修建嘎隆拉隧道時出現涌水、滲水的自然原因要結合其所處的地質條件、氣候條件進行分析:從地質條件來看,隧道工程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屬于消亡邊界,地殼運動活躍,斷層發育,板塊擠壓導致地質條件復雜,巖層(山體)破碎,利于地表水下滲;結合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受河谷地形影響,山谷風明顯,夜間河谷冷卻較慢,易盛行上升氣流,夜間降水豐富,加上冰雪融水,提供了足量的下滲水,隧道穿越多條斷裂帶,夜間可能出現涌水、滲水現象。(2)主要從水熱條件及其差異、生存空間、人類活動活動等角度分析生物多樣性。墨脫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西南季風迎風坡上,受印度洋水汽影響,氣候濕熱,緯度較低,水熱條件優越;山高谷深,地勢高差大,氣候垂直分異顯著,環境復雜多樣;山高谷深,地理環境較為封閉,少受自然波動及人類活動影響,野生動物棲息地完整,擾動較少,保留了大量遠古物種,生物多樣性豐富。(3)降水豐富,易發生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注意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威脅;生物種類、數量繁多,需要預防蚊蟲及野生動物的滋擾;海拔高,溫度變化大,攜帶一些應急藥品預防高反、中暑等情況。19.(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國長白山天池是1702年由火山噴發所形成的的火山口積水而成。長白山天池面積不足太湖的0.5%,蓄水量卻接近太湖的一半,但湖中并無天然魚類生存,只有少許人工投放的魚類。長白山天池為松花江正源頭地,調查發現,長白山天池水量多年維持穩定。下圖示意我國長白山地理位置。(1)推測長白山天池無天然魚類生存的原因。(2)從火山口巖漿冷凝積水至形成面積穩定的湖泊,判斷長白山天池區域內降水量與蒸發量的變化及其兩者的數量關系。【答案】(1)天池所在地為休眠火山口,距最近一次火山噴發時間較短,湖泊形成的年代較晚;火山口環境封閉,外聯通道單一,且與周邊水域高差大,天然魚類難以洄游進入天池;緯度高且海拔高,冬季寒冷漫長,封凍期長,水中浮游生物少,魚類餌料少。(2)變化:降水量穩定,蒸發量先變大后維持穩定。數量關系:降水量在湖泊形成過程中大于蒸發量,到后期湖泊面積穩定時期降水量等于蒸發量加地表徑流量(即湖泊流出量)之和。【知識點】水循環的類型及主要環節;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解析】【分析】(1) 長白山天池無天然魚類生存的原因可以從湖泊形成時間、火山口環境、氣候、水文、餌料等角度分析。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長白山天池為火山口湖,是火山噴發之后形成的,長白山為休眠火山,距離最近一次噴發時間較短,湖泊形成的時間較晚、年代較近;同時,火山口四周高,中部低,地形封閉,導致長白山天池環境較為封閉,與周圍水體的間隔較大,外聯通道單一,不利于與周圍水域的物種交換;天池與外泄通道之間落差較大,不利于魚類的洄游;該地緯度位置較高,海拔較高,冬季寒冷而漫長,河流、湖泊冰封期較長,浮游生物較少,魚類餌料較少。(2)由于此地緯度高,海拔高,所以該地氣候特征較為穩定,降水量保持穩定;積水之后,湖泊面積增大,這時期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隨著湖泊面積增大蒸發量增加;湖面水位穩定時,降水量等于蒸發量加出湖水量,蒸發量也保持穩定。【點評】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指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其表現為:①地理環境中要素相互影響,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③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1)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長白山天池為火山口湖,是火山噴發之后形成的,長白山為休眠火山,距離最近一次噴發時間較短,湖泊形成的時間較晚、年代較近;同時,火山口四周高,中部低,地形封閉,導致長白山天池環境較為封閉,與周圍水體的間隔較大,外聯通道單一,不利于與周圍水域的物種交換;天池與外泄通道之間落差較大,不利于魚類的洄游;該地緯度位置較高,海拔較高,冬季寒冷而漫長,河流、湖泊冰封期較長,浮游生物較少,魚類餌料較少。(2)由于此地緯度高,海拔高,所以該地氣候特征較為穩定,降水量保持穩定;積水之后,湖泊面積增大,這時期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隨著湖泊面積增大蒸發量增加;湖面水位穩定時,降水量等于蒸發量加出湖水量,蒸發量也保持穩定。20.(2024高三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龍羊峽位于青海省共和縣境內的黃河上游,是黃河流經青海大草原后,進入黃河峽谷區的第一個峽谷,“龍羊”系藏語,即險峻溝谷之意,峽口只有30米寬,峽谷全長33公里,堅硬的花崗巖兩壁直立近200米高,此處建有黃河上游大型水電站----龍羊峽水電站。塔拉灘地處龍羊峽庫區西部,是傳統的高寒草場。上個世紀,由于不合理的放牧導致高寒草地的荒漠化,曾一度嚴重威脅到龍羊峽庫區的長期運行。后在塔拉灘鋪設光伏面板發展光伏發電產業,顯著地改善了該地區的環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龍羊峽以下黃河段枯水期的缺水問題。下圖示意龍羊峽水庫地理位置及其周邊地理事物分布圖。(1)簡述龍羊峽水電站建設的有利條件。(2)分析光伏電站建設對塔拉灘生態環境及對龍羊峽庫區的意義。(3)解釋光伏電站建設可緩解龍羊峽以下黃河段枯水期缺水問題的原因。【答案】(1)黃河龍羊峽段水量較為豐富,河流落差量、水能蘊藏量大;峽谷地形,筑壩工程量較小;峽谷兩側多花崗巖分布,地質結構穩定。(2)對塔拉灘: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抑制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含水量,利于高原植被恢復。對龍羊峽水庫:減少風沙活動造成的泥沙沉積,保障庫區正常使用年限。(3)光伏電站建設之前,龍羊峽水電站在枯水期仍需承擔大量發電的任務,需攔水發電,會加劇下游河段的缺水問題;光伏電站建設可以減輕枯水期龍羊峽水電站的發電壓力,從而減少攔水發電現象,緩解下游的生態、生產及生活用水壓力。【知識點】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流域的開發與綜合治理;我國能源供需特點;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1) 龍羊峽水電站建設的有利條件可以從地形地勢、徑流量、工程量、地質結構等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龍羊峽是“黃河流經青海大草原后,進入黃河峽谷區的第一個峽谷”,上游流域面積廣,匯水量大,所以龍羊峽水量豐富。同時材料“險峻溝谷之意,峽口只有30米寬,峽谷全長33公里,堅硬的花崗巖兩壁直立近200米高”和圖片可知,河流落差大,且為峽谷地形,筑壩工程量小。同時,兩側的花崗巖巖石堅硬穩定,筑壩條件較好。(2) 光伏電站建設對塔拉灘生態環境及對龍羊峽庫區的意義可以從土壤水分、植被恢復、風沙活動等角度分析。建設光伏電站會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導致地面獲得能量減少,水分蒸發量減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促進了植被的恢復,對區域生態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地表植被恢復,地表風沙減少,庫區的泥沙淤積量減少,庫區的庫容量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證,保障水庫的正常使用。(3) 光伏電站建設可緩解龍羊峽以下黃河段枯水期缺水問題的原因可以從發電、供水、生態環境等角度分析。光伏電站的建設可以增加該區域的發電量,進而減輕水電站的發電壓力。光伏電站建設之前,水電站的發點壓力較大,所以需要蓄水發電,尤其使枯水期的蓄水發電壓力導致下游的缺水問題加重。而光伏電站建設之后,發電壓力減少了,所以為發電的蓄水量減少,有更多的水資源流向下游,很好的緩解了下游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點評】水庫壩址的區位選擇:1、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 洼地的出口(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2、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3、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遷情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1)由材料可知龍羊峽是“黃河流經青海大草原后,進入黃河峽谷區的第一個峽谷”,上游流域面積廣,匯水量大,所以龍羊峽水量豐富。同時材料“險峻溝谷之意,峽口只有30米寬,峽谷全長33公里,堅硬的花崗巖兩壁直立近200米高”和圖片可知,河流落差大,且為峽谷地形,筑壩工程量小。同時,兩側的花崗巖巖石堅硬穩定,筑壩條件較好。(2)建設光伏電站會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導致地面獲得能量減少,水分蒸發量減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促進了植被的恢復,對區域生態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地表植被恢復,地表風沙減少,庫區的泥沙淤積量減少,庫區的庫容量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證,保障水庫的正常使用。(3)光伏電站的建設可以增加該區域的發電量,進而減輕水電站的發電壓力。光伏電站建設之前,水電站的發點壓力較大,所以需要蓄水發電,尤其使枯水期的蓄水發電壓力導致下游的缺水問題加重。而光伏電站建設之后,發電壓力減少了,所以為發電的蓄水量減少,有更多的水資源流向下游,很好的緩解了下游的水資源短缺問題。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西部分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第一次摸底檢測地理試題(學生版).docx 廣西部分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第一次摸底檢測地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