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長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長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資源簡介

湖南省長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賣花漁村地處皖南山區,種花、制作盆景的傳統始于唐代,是徽派盆景的發源地,因村落形態似魚形、村民又以賣花為生而得名。1959年人民大會堂會客廳曾擺出徽派盆景;1978年在當地縣農業局的支持下,賣花漁村建成盆景展示園;1995年賣花漁村首次接待國際旅行團;2006年賣花漁村通往外界的公路通車。近年來,賣花漁村空間快速擴張。下圖示意賣花漁村的空間形態演變過程。完成下面小題。
1.推測賣花漁村空間形態的演變主要取決于(  )
A.氣候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2.1978年賣花漁村建成盆景展示園的優勢條件是(  )
A.產業歷史悠久 B.種植技術先進
C.靠近東部市場 D.業內知名度低
3.近年來,賣花漁村擴張最明顯的用地類型可能是(  )
A.生活居住用地 B.交通建設用地
C.旅游接待用地 D.公共設施用地
4.(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通過大量技術投入和大規模專業化生產,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大豆,在積極培育優良品種的同時,鼓勵農民組建農場聯合體,實現了大豆的規模化生產和經營。目前,巴西的大豆產量、出口量僅次于美國。中國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近些年大豆的質量下降(品種退化,出油率低),生產成本較高,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據此完成問題。
(1)巴西大豆總產量增加的潛力大于美國,主要是因為巴西(  )
A.技術力量較雄厚 B.氣候條件較優越
C.可開墾的土地資源較豐富 D.勞動力較充足
(2)在國際市場上,巴西大豆價格低于美國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專業化水平較高 B.科技投入較大
C.勞動生產率較高 D.勞動力價格較低
(3)我國要提高大豆質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B.擴大種植面積
C.增加勞動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紐約賓夕法尼亞車站于1910年建成,位于中心城區曼哈頓,是美國最繁忙的鐵路樞紐。1968年,賓夕法尼亞車站地面站臺全部拆除,地面只保留大廳,其他功能移步地下(如下圖),車站大廳連接著地下9個站臺和17條鐵路。目前,長途列車和短途通勤列車均停靠賓夕法尼亞車站,短途通勤旅客進出站時間較長,影響通勤列車的上座率,交通管理部門專門為此研發了智慧交通系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1968年拆除賓夕法尼亞車站地面站臺,主要是為了減少(  )
A.噪聲污染 B.地面震動 C.候車時間 D.土地占用
6.賓夕法尼亞車站至今仍未外遷,可能是因為(  )
A.旅客抵達方便 B.遷址成本高昂
C.文化意義突出 D.鐵路等級較高
7.為提高賓夕法尼亞車站通勤鐵路的進出站效率,可以利用智慧交通系統(  )
A.實時監測站內旅客數量 B.隨時調整列車出發時間
C.合理安排列車停靠站臺 D.擴大候車大廳容量規模
(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猴面包樹喜熱、耐旱,適宜生長地的年均溫為20~30℃,年降水量為300~800毫米。樹干成桶狀,直徑最大可達12米,木質疏松柔軟,但樹皮堅韌結實,根系發達。下圖中左圖為馬達加斯加島地形,右圖為猴面包樹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最可能出現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猴面包樹木質疏松柔軟,但樹皮堅韌結實,主要是為了(  )
A.存儲水分 B.繁衍物種 C.防蟲防蛀 D.防風襲擾
10.推測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的氣候特點為(  )
A.全年高溫多雨 B.干濕季節分明
C.夏季炎熱干燥 D.冬季溫和濕潤
(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2023年12月27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大洋深海鉆探船“夢想”號在南海首次試航成功“夢想”號擁有先進的鉆探技術以及高標準的水下設備,是目前全球從海面向下鉆探深度最大的鉆探船,能鉆探到海面以下11000米深處。“夢想”號的目標是鉆透地殼,從海面抵達地慢,為科學研究打開一扇未知的大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我國“夢想”號為實現“從海面抵達地幔”所選擇的鉆探地點應具備的充分必要條件是(  )
A.海水深度<5000米
B.海洋地殼厚度<6000米
C.海水深度<11000米
D.(海水深度+地殼厚度)<11000米
12.不考慮海底熱液等因素影響,在南海4000米深的海域作業時,深海水下設備下潛過程中(  )
A.海水鹽度不斷升高 B.海水密度急劇增大
C.海水溫度快速降低 D.海水壓力持續增大
(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汽車輪胎性能測試需在不同路面上進行。芬蘭伊瓦洛(位置見下圖)吸引了多家輪胎企業在此建設輪胎測試場,最佳測試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完成下面小題。
13.推測該地輪胎測試場供輪胎測試的路面是(  )
A.冰雪路面 B.干燥路面 C.松軟路面 D.濕滑路面
14.在最佳測試期內,該地輪胎測試場(  )
A.每天太陽從西北方落下 B.有些日子只能夜間進行測試
C.每天太陽從東南方升起 D.白晝時長最大差值小于12時
15.(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閬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灘階地上,古城在歷史上一直為四川北部地區的軍事、商業、政治、交通中心。閬中古城城址曾經歷過幾次變遷,適應了當地“夏濕熱、冬陰冷、多水患”的自然環境特點,巧妙地利用自然條件趨利避害。下圖示意閬中古城位置及明清閬中古城內部空間結構。
(1)分析閬中古城順應山水,對“夏濕熱、冬陰冷”氣候的改善作用。
(2)與明清時期閬中古城相比,水患對秦漢時期閬中古城的威脅更大,試分析原因。
(3)說明明清時期閬中古城商業區區位的合理性。
16.(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日本處于西北太平洋島弧鏈,北海道是日本的第二大島(圖1)。北海道第一和第三產業比重均高于日本本國平均水平。水稻和魚類產量位于日本前列,素有日本“食材庫”之稱。北海道旅游業具有冬、夏雙旺季的特點。圖2為札幌氣候資料圖,下表為北海道水稻生產和日本總水稻生產信息對比。
北海道 日本
耕地占比(%) 26 100
北海道土地大小占比(%) 22 100
65歲以上水稻種植人口占比(%) 38 66
單位成本(日元) 199 260
單位面積耕種時長(時) 17.8 24
(1)北海道緯度較高,但水稻單產卻是日本最高的。分析北海道水稻單產高的原因。
(2)分析日本北海道旅游形成雙旺季的自然資源條件。
(3)請從保護生態環境角度評價北海道發展第一產業的合理性。
17.(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 新西蘭南島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阿爾卑斯山脈對南島自然環境影響深遠,庫克峰為其最高峰。下圖示意新西蘭南島河流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圖。
(1)據圖說出南阿爾卑斯山脈的延伸方向,指出山脈在南島中的位置分布并說明理由。
(2)據圖描述新西蘭南島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點,并分析其成因。
18.(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位于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地處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年平均氣溫9℃。瑞士高山水庫湖圖勒湖上建有世界上首個位于海拔1810米的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圖勒湖的太陽能電站由2240平方米的雙面太陽能電池板組成,整個項目的前期投資額高達235萬瑞郎,電站占地不到湖面的2%,但是其發電效率更高,建成后冬季輸電量最大。左圖為瑞士的地形圖,右圖為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景觀圖。
(1)說明地形對瑞士太陽能資源開發的不利影響。
(2)分析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裝置發電效率高的原因。
(3)說明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建成后冬季輸電量最大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C
【知識點】鄉村的空間結構;城市空間形態及變化;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市場需求決定著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與冷藏保鮮技術條件的發展,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1.B.由材料可知,賣花漁村位于山區,空間形態狹長,可推測該村兩側為山地,村莊只能順著地勢較低平的溝谷延伸,因此地形是該村莊空間形態演變的決定性因素,B正確。
A.氣候對賣花漁村的農業生產,比如花卉種植種類、生長周期等有重要影響,會影響其產業發展,但對村落的空間形態演變并非起主要決定作用,A錯誤。
C.該村落位于安徽南部,降水較多,水源充足,村落形態演變對水源的依賴性較小,C錯誤。
D.交通條件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地形,不是決定該村落空間形態的主要影響因素,D錯誤。
故答案為:B。
2.A.根據材料可知,賣花漁村是徽派盆景的發源地,種花、制作盆景的傳統始于唐代,歷史悠久,產業基礎好,A正確。
B.1978年我國的科技水平相對較低,種植技術并不先進,B錯誤。
C.此時期賣花漁村與外界的交通不便,靠近東部市場對其影響不大,C錯誤。
D.徽派盆景能夠擺放在人民大會堂的會客廳,說明徽派盆景在園藝業內的知名度高,D錯誤。
故答案為:A。
3.C.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業不斷發展,賣花漁村山水景觀優美,歷史悠久,特色鮮明,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及交通條件的改善,賣花漁村可能以盆景為基礎拓展旅游業,旅游接待用地可能成為該村擴張最明顯的用地類型,C正確。
A.部分生活居住用地可能會被改為旅游接待用地,用以發展民宿等,A錯誤。
B.根據常識可知,農村村落規模小,對交通建設要求不高,且受聚落形態影響,公路多在原有道路的基礎上修建,因此賣花漁村交通建設用地增加不會很明顯,B錯誤。
D.公共設施用地如學校、醫院、文化活動中心等,會隨著村落的發展有所改善和增加,但這些設施的建設通常是基于村落人口規模和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來進行的,相對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擴張,D錯誤。
故答案為:C。
4.【答案】(1)C
(2)D
(3)A
【知識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分析】(1)巴西人口比美國少,巴西高原面積廣大,適宜大豆種植,“20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大豆”,開發種植較晚,可開墾的土地資源較豐富是最大的優勢,C正確。故答案為:C。(2)巴西大豆的專業化水平、科技投入、勞動生產率都沒有美國高。巴西是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價格便宜,故巴西大豆價格低于美國,D正確。故答案為:D。(3)中國大豆種植歷史悠久,“品種退化”嚴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質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確。中國后備耕地資源少,不能擴大種植面積,B錯誤;增加勞動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質量,CD錯誤。故答案為:A。
【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條件、農業技術經濟因素、農業社會經濟因素。自然條件包括:熱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農業技術經濟因素包括:勞動力、技術裝備、生產技術、種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農業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運輸和農產品消費狀況等。
【答案】5.D
6.A
7.C
【知識點】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與區位因素
【解析】【點評】交通運輸線的區位選擇:自然因素(地形:較為平坦,橋隧長度最短;氣候:遠離氣象災害多發地;地質:遠離地質災害多發地;水文:途經地區江河較少);社會經濟因素:人口、資源、城鎮分布、工農業生產水平、歷史文化因素。影響現代交通線路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一般均為社會經濟因素,科技是技術支持因素,自然條件是基礎限制因素。
5.D.1968年時,城市發展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地面站臺通常會占用大量的城市土地資源,在城市中心等土地稀缺的地區,這種土地占用的矛盾更加突出。將賓夕法尼亞車站的地面站臺拆除,改為地下站臺,可以釋放出大量的地面土地用于其他城市功能開發,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緩解城市發展中的土地緊張問題,這符合當時城市發展的整體需求和趨勢,是拆除地面站臺的主要目的,D正確。
ABC.拆除賓夕法尼亞車站地面站臺,轉移到地下,難以減弱噪聲、減弱地面震動、縮短候車時間,ABC錯誤。
故答案為:D。
6.A.結合其所處位置可知,賓夕法尼亞車站處在中心城區,交通通達度高,旅客抵達方便,所以至今仍未外遷,A正確。
B.賓夕法尼亞車站所處中心城區地租較高,外遷地租成本減少,并非是遷址成本高昂,B錯誤。
C.車站地面站臺拆除,地標意義較弱,其文化意義不突出,C錯誤。
D.鐵路等級主要受運輸需求等因素影響,外遷對鐵路等級影響較小,D錯誤。
故答案為:A。
7.C.利用智慧交通系統合理安排列車停靠站臺,可以根據列車的到站時間、客流量、旅客換乘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動態地分配列車停靠的站臺,可以有效減少旅客在站內的走行距離和時間,提高旅客進出站的效率,同時也能優化列車的調度,減少列車等待時間,提高整個車站的運營效率,C正確。
A.監測站內旅客數量只考慮到旅客進站,難以提高進出站效率,A錯誤。
B.列車到站均有具體時刻安排,隨時調整列車出發時間不可行,B錯誤。
D.擴大候車大廳容量規模只考慮旅客進站情況,未考慮出站,D錯誤。
故答案為:C。
【答案】8.D
9.A
10.B
【知識點】主要植被類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非洲
【解析】【點評】馬達加斯加島東側位于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且沿岸有暖流流經,增溫增濕作用明顯,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西側位于東南信風背風坡,降水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8.猴面包樹的樹干高大、粗壯,說明其生長季節水熱條件優越;猴面包樹樹干的木質疏松,利于儲水,說明其該地部分季節降水少;故猴面包樹生長地區的氣候特征為全年高溫,分干濕季,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由所學知識可知,丁是熱帶草原氣候,馬達加斯島東岸的甲、乙、丙是熱帶雨林氣候,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9.A.猴面包樹主要生長在熱帶草原等干旱地區,那里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且季節變化大。木質疏松柔軟有利于猴面包樹在雨季時快速吸收并儲存大量水分,就像一個巨大的 “儲水罐”,而堅韌結實的樹皮則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起到保護內部儲水組織的作用,幫助猴面包樹在漫長的旱季中生存下來,這是猴面包樹適應干旱環境的一種重要生理特征,A正確。
B.樹干的特點與繁衍物種無關,B錯誤。
C.防蟲防蛀應樹干堅硬,而不是木質疏松柔軟,C錯誤。
D.木質疏松柔軟不利于防風,且丁地位于東南信風背風坡,風力較弱,D錯誤。
故答案為:A。
10.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答案】11.D
12.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球內部圈層
劃分: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地球固體表面以下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圈層名稱 位置 厚度 特點
地殼 莫霍界面以上 平均厚度17千米 由巖石組成,大陸厚,大洋薄,海拔越高,地殼越厚。地殼分上層的硅鋁層(在大洋底部罕見)和下層的硅鎂層。
地幔 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之間 2800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多千米 接近液態,橫波不能穿過
11.“從海面抵達地幔”需要穿越海水和地殼,“夢想”號的最大鉆探深度是11000米,所以穿越的海水深度和地殼要小于11000米;海水深度<5000米或11000米,但是地殼厚度厚,也不能穿越到地幔,海洋地殼厚度薄,但是海水深度大也不能滿足條件。D正確。
故答案為:D。
12.海水鹽度隨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1500米左右),鹽度分布近似均勻,不會不斷升高;海水密度在海下2000米及以下變化不大,海水溫度在1000米以下隨深度變化不大,隨海水深度增加,海水壓力會持續增加,D正確。
故答案為:D。
【答案】13.A
14.B
【知識點】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點評】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該半球晝變長、夜變短。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日出、日落方位變化規律:二分日,太陽正東升、正西落;太陽直射在北半球,除極晝極夜區外,東北升、西北落;太陽直射在南半球,除極晝極夜區外,東南升、西南落。
13.根據圖文信息可知,該測試場緯度較高,最佳測試時間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此時該地區氣候寒冷,多降雪天氣,路面多為冰雪路面,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4.ABC.根據圖文信息可知,測試時間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伊瓦洛位于68°N以北地區,冬至日前后出現極夜現象,在極夜期沒有太陽升落,有些日子只能夜間進行測試,B正確,AC錯誤。
D.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極夜時該地晝長為0小時,4月該地晝長大于12小時,故白晝時長最大差值超過12小時,D錯誤。
故答案為:B。
15.【答案】(1)北部山地海拔較高,阻擋寒冷冬季風;南部為嘉陵江和低矮山地,夏季風從南邊來,利于古城通風散熱;古城位于山地南坡,無高大山脈阻擋,光照充足;三面環水,調節氣候。
(2)秦漢時期閬中古城接近河流凹岸,河水對河岸侵蝕強烈,對古城威脅大;秦漢時期閬中古城海拔較低,洪水水位的快速上升對古城威脅大。
(3)商業用地靠近碼頭和對外聯系的驛道兩側,物資運輸或轉運便利;靠近居民區,臨近市場且勞動力豐富,便于當地的商業活動開展。
【知識點】河流地貌;鄉村的空間結構;地域文化對城鄉景觀的影響;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當地自然環境最突出的特點是“夏濕熱、冬陰冷、多水患"。讀圖可知,閬中古城所在位置三面環山和三面環水,古城順應山水對改善"夏濕熱”的表現有古城南部為嘉陵江和低矮的山地,夏季風從南邊吹來,利于古城通風散熱。古城順應山水對改善"冬陰冷”的表現有古城北部山地較高,阻擋寒冷的冬季風;古城位于山地陽坡且南部無高大山地遮擋,光照條件好。同時古城三面環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
(2)根據圖示信息,秦漢時期古城位于河流彎曲處的凹岸,河水對河岸侵蝕強烈,威脅古城安全。結合圖中等高線數值可知,秦漢時期的古城海拔低,更易受到水患。
(3)結合圖示信息可知,明清時期古城商業區靠近碼頭和對外聯系的驛道兩側,交通運輸便利。同時靠近居民區,市場需求大,且可以提供豐富勞動力,便于當地的商業活動開展。
【點評】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①市場:市場需求影響服務產品的種類和發展潛力。②交通運輸:影響服務業的空間布局。③勞動力:勞動力密集型服務業需要勞動力數量較多,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較高。④政府財政支持,稅收和土地優惠等政策因素,對服務業有明顯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監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務業的健康發展。⑤地價:大型綜合購物中信一般布局在地價高的地方,零售業及其他生活性服務業一般布局在地價低的地方。
(1) 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從緯度因素、大氣環流、地形、海陸位置和洋流等因素分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當地自然環境最突出的特點是“夏濕熱、冬陰冷、多水患"。讀圖可知,閬中古城所在位置三面環山和三面環水,古城順應山水對改善"夏濕熱”的表現有古城南部為嘉陵江和低矮的山地,夏季風從南邊吹來,利于古城通風散熱。古城順應山水對改善"冬陰冷”的表現有古城北部山地較高,阻擋寒冷的冬季風;古城位于山地陽坡且南部無高大山地遮擋,光照條件好。同時古城三面環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
(2) 河流水患的產生原因主要從地形特征(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氣候(多暴雨,持續時間長)、河道狀況(河道彎曲、地上河等)、湖泊調蓄能力、圍湖亂占、流域生態等方面進行分析。根據圖示信息,秦漢時期古城位于河流彎曲處的凹岸,河水對河岸侵蝕強烈,威脅古城安全。結合圖中等高線數值可知,秦漢時期的古城海拔低,更易受到水患。
(3) 商業區的布局主要考慮交通運輸狀況和人口分布。結合圖示信息可知,明清時期古城商業區靠近碼頭和對外聯系的驛道兩側,交通運輸便利。同時靠近居民區,市場需求大,且可以提供豐富勞動力,便于當地的商業活動開展。
16.【答案】(1)緯度高,水稻生長周期長,有機質積累多;緯度高,氣溫低,病蟲害少;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大,農業投入多。
(2)北海道緯度較高且海洋性強,夏季較為涼爽,適宜避暑納涼;冬季降雪豐富,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適宜山地冰雪旅游業的發展。
(3)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漁業資源豐富,適度發展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小;北海道群島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水熱充足,且平原面積較廣,發展水田農業,可充分利用人工濕地,涵養水源,調節氣候。
【知識點】農業的概念、特點及分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
【解析】【分析】(1)北海道水稻單產高的原因可以從氣候、科技、產業基礎等角度分析。由札幌氣候資料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緯度較高,水稻生長周期較長,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冬季氣溫低,害蟲不易越冬,病蟲害少;由表格信息可知,北海道65歲以上水稻種植的人口占比遠遠低于日本的平均水平,說明北海道從事水稻種植的勞動力平均年齡較小,體力和精力充沛,可精耕細作,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資料投入較大,使水稻單產高。
(2)日本北海道旅游形成雙旺季的自然資源條件可以從氣候、地形等角度分析。由札幌氣候資料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因緯度較高且海洋性強,相較日本南部,夏季較為涼爽,適宜避暑納涼;由氣候資料圖可知,北海道冬季氣溫低于0℃,降水量較大且多以降雪的形式降落,由等高線圖可知,北海道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故其冬季適宜山地冰雪旅游業的發展。
(3)北海道發展第一產業的合理性可以從寒暖流交匯、生態環境、氣候條件、地形等角度分析。結合北海道的自然地理環境概況可知,北海道的第一產業主要包括水稻種植業、漁業。由所學洋流知識可知,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餌料豐富,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漁業資源豐富,適度發展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小;北海道群島是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夏季水熱充足,且平原面積較廣,發展季風水田農業,可充分利用人工濕地,提高植被覆蓋率,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
【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市場需求決定著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與冷藏保鮮技術條件的發展,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1)由札幌氣候資料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緯度較高,水稻生長周期較長,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冬季氣溫低,害蟲不易越冬,病蟲害少;由表格信息可知,北海道65歲以上水稻種植的人口占比遠遠低于日本的平均水平,說明北海道從事水稻種植的勞動力平均年齡較小,體力和精力充沛,可精耕細作,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資料投入較大,使水稻單產高。
(2)由札幌氣候資料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因緯度較高且海洋性強,相較日本南部,夏季較為涼爽,適宜避暑納涼;由氣候資料圖可知,北海道冬季氣溫低于0℃,降水量較大且多以降雪的形式降落,由等高線圖可知,北海道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故其冬季適宜山地冰雪旅游業的發展。
(3)結合北海道的自然地理環境概況可知,北海道的第一產業主要包括水稻種植業、漁業。由所學洋流知識可知,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餌料豐富,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漁業資源豐富,適度發展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小;北海道群島是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夏季水熱充足,且平原面積較廣,發展季風水田農業,可充分利用人工濕地,提高植被覆蓋率,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
17.【答案】(1)東北—西南走向。分布在南島中的西部,因為山脈常形成分水嶺,西部河流短小,東部河流流程較長。
(2)降水量自西向東遞減。地處盛行西風帶,南島西部分布東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脈,山脈西側地處迎風坡,降水多,東部位于山脈背風坡,降水少。
【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大洋洲與澳大利亞
【解析】【分析】(1)由于山脈常形成分水嶺,西部河流短小,東部河流流程較長,因此山脈分布在南島中的西部。從圖中可看出南島的河流流向由中心向兩側流動,說明中(中西)部地勢高,兩側地勢低,中部為山地,南阿爾卑斯山山脈的延伸方向為東北—西南走向。
(2)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大氣環流、地形、海陸位置和洋流。從圖中的年降水量分布曲線圖可看出,新西蘭南島年降水量自西向東遞減,主要原因是由于當地地處盛行西風帶,終年受來自海洋的西北風影響。但南島西部分布東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脈,山脈西側處于迎風坡,氣流抬升,降水多;東部受地形阻擋,位于山脈背風坡,降水少。
【點評】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山谷是河流的發源地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線凸出的方向相反;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嶺。
18.【答案】(1)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制約大型光伏電站建設;地形崎嶇造成施工難度和輸電難度大;西風受地形抬升多陰雨天氣,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太陽輻射減弱。
(2)發電站位于高海拔地區,大氣稀薄,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太陽輻射強;海拔高,氣溫低,太陽能電池板在低溫下發電的效益會更高;雙面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利用水面的反射光,使得產生的電力更高。
(3)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受強太陽輻射、低氣溫和湖面積雪等因素影響,冬季發電量依然很大;瑞士冬季氣溫低,在冬季消耗的電量遠超過其發電量,發電需求量大。
【知識點】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解析】【分析】(1)地形對瑞士太陽能資源開發的不利影響可以從建設規模、發電能力、施工難度、輸電難度、天氣狀況、大氣受熱過程等角度分析。根據材料和瑞士地形圖可知,瑞士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可供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的平地稀缺,可用于大規模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的空間有限,限制了電站的規模和發電能力。崎嶇的地形增加了光伏電站建設的施工難度,包括設備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同時,也使得輸電線路的鋪設面臨挑戰,提高了建設和維護成本。受西風影響,氣流在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容易形成陰雨天氣。云層增多會顯著削弱太陽輻射,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能減少,不利于太陽能資源的有效利用。
(2)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裝置發電效率高的原因可以從大氣受熱過程、發電效益、發電能力等角度分析。根據材料“海拔1810米的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可知,該發電站位于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使得更多的太陽輻射能夠到達電池板,從而提高了太陽能的接收量和轉化效率。高海拔地區氣溫通常較低,而低溫環境對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性能有一定的優化作用,能夠提升其發電效益。根據材料“圖勒湖的太陽能電站由2240平方米的雙面太陽能電池板組成”可知,電池板雙面安裝,能夠充分利用水面的反射光。水面反射的光線可以再次被電池板接收和轉化為電能,從而增加了總的發電量。
(3)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建成后冬季輸電量最大的原因可以從發電量、電力需求等角度分析。盡管冬季太陽輻射相對較弱,但由于該發電站所處位置的特殊條件,如強太陽輻射和低氣溫,以及湖面積雪對光線的反射等,使得冬季的發電量仍然較為可觀。瑞士冬季氣溫極低,居民取暖等用電需求大幅增加,導致電力消耗量大。而冬季其他發電方式可能受到限制,如水電可能因河流結冰或水量減少而發電量下降,這就使得對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的電力需求更為迫切,因此冬季輸電量最大。
【點評】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①為人類提供能量來源(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能源);②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循環、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1)根據材料和瑞士地形圖可知,瑞士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可供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的平地稀缺,可用于大規模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的空間有限,限制了電站的規模和發電能力。崎嶇的地形增加了光伏電站建設的施工難度,包括設備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同時,也使得輸電線路的鋪設面臨挑戰,提高了建設和維護成本。受西風影響,氣流在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容易形成陰雨天氣。云層增多會顯著削弱太陽輻射,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能減少,不利于太陽能資源的有效利用。
(2)根據材料“海拔1810米的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可知,該發電站位于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使得更多的太陽輻射能夠到達電池板,從而提高了太陽能的接收量和轉化效率。高海拔地區氣溫通常較低,而低溫環境對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性能有一定的優化作用,能夠提升其發電效益。根據材料“圖勒湖的太陽能電站由2240平方米的雙面太陽能電池板組成”可知,電池板雙面安裝,能夠充分利用水面的反射光。水面反射的光線可以再次被電池板接收和轉化為電能,從而增加了總的發電量。
(3)盡管冬季太陽輻射相對較弱,但由于該發電站所處位置的特殊條件,如強太陽輻射和低氣溫,以及湖面積雪對光線的反射等,使得冬季的發電量仍然較為可觀。瑞士冬季氣溫極低,居民取暖等用電需求大幅增加,導致電力消耗量大。而冬季其他發電方式可能受到限制,如水電可能因河流結冰或水量減少而發電量下降,這就使得對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的電力需求更為迫切,因此冬季輸電量最大。
1 / 1湖南省長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
(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賣花漁村地處皖南山區,種花、制作盆景的傳統始于唐代,是徽派盆景的發源地,因村落形態似魚形、村民又以賣花為生而得名。1959年人民大會堂會客廳曾擺出徽派盆景;1978年在當地縣農業局的支持下,賣花漁村建成盆景展示園;1995年賣花漁村首次接待國際旅行團;2006年賣花漁村通往外界的公路通車。近年來,賣花漁村空間快速擴張。下圖示意賣花漁村的空間形態演變過程。完成下面小題。
1.推測賣花漁村空間形態的演變主要取決于(  )
A.氣候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2.1978年賣花漁村建成盆景展示園的優勢條件是(  )
A.產業歷史悠久 B.種植技術先進
C.靠近東部市場 D.業內知名度低
3.近年來,賣花漁村擴張最明顯的用地類型可能是(  )
A.生活居住用地 B.交通建設用地
C.旅游接待用地 D.公共設施用地
【答案】1.B
2.A
3.C
【知識點】鄉村的空間結構;城市空間形態及變化;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市場需求決定著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與冷藏保鮮技術條件的發展,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1.B.由材料可知,賣花漁村位于山區,空間形態狹長,可推測該村兩側為山地,村莊只能順著地勢較低平的溝谷延伸,因此地形是該村莊空間形態演變的決定性因素,B正確。
A.氣候對賣花漁村的農業生產,比如花卉種植種類、生長周期等有重要影響,會影響其產業發展,但對村落的空間形態演變并非起主要決定作用,A錯誤。
C.該村落位于安徽南部,降水較多,水源充足,村落形態演變對水源的依賴性較小,C錯誤。
D.交通條件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地形,不是決定該村落空間形態的主要影響因素,D錯誤。
故答案為:B。
2.A.根據材料可知,賣花漁村是徽派盆景的發源地,種花、制作盆景的傳統始于唐代,歷史悠久,產業基礎好,A正確。
B.1978年我國的科技水平相對較低,種植技術并不先進,B錯誤。
C.此時期賣花漁村與外界的交通不便,靠近東部市場對其影響不大,C錯誤。
D.徽派盆景能夠擺放在人民大會堂的會客廳,說明徽派盆景在園藝業內的知名度高,D錯誤。
故答案為:A。
3.C.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業不斷發展,賣花漁村山水景觀優美,歷史悠久,特色鮮明,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及交通條件的改善,賣花漁村可能以盆景為基礎拓展旅游業,旅游接待用地可能成為該村擴張最明顯的用地類型,C正確。
A.部分生活居住用地可能會被改為旅游接待用地,用以發展民宿等,A錯誤。
B.根據常識可知,農村村落規模小,對交通建設要求不高,且受聚落形態影響,公路多在原有道路的基礎上修建,因此賣花漁村交通建設用地增加不會很明顯,B錯誤。
D.公共設施用地如學校、醫院、文化活動中心等,會隨著村落的發展有所改善和增加,但這些設施的建設通常是基于村落人口規模和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來進行的,相對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擴張,D錯誤。
故答案為:C。
4.(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通過大量技術投入和大規模專業化生產,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大豆,在積極培育優良品種的同時,鼓勵農民組建農場聯合體,實現了大豆的規模化生產和經營。目前,巴西的大豆產量、出口量僅次于美國。中國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近些年大豆的質量下降(品種退化,出油率低),生產成本較高,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據此完成問題。
(1)巴西大豆總產量增加的潛力大于美國,主要是因為巴西(  )
A.技術力量較雄厚 B.氣候條件較優越
C.可開墾的土地資源較豐富 D.勞動力較充足
(2)在國際市場上,巴西大豆價格低于美國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專業化水平較高 B.科技投入較大
C.勞動生產率較高 D.勞動力價格較低
(3)我國要提高大豆質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B.擴大種植面積
C.增加勞動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1)C
(2)D
(3)A
【知識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分析】(1)巴西人口比美國少,巴西高原面積廣大,適宜大豆種植,“20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大豆”,開發種植較晚,可開墾的土地資源較豐富是最大的優勢,C正確。故答案為:C。(2)巴西大豆的專業化水平、科技投入、勞動生產率都沒有美國高。巴西是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價格便宜,故巴西大豆價格低于美國,D正確。故答案為:D。(3)中國大豆種植歷史悠久,“品種退化”嚴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質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確。中國后備耕地資源少,不能擴大種植面積,B錯誤;增加勞動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質量,CD錯誤。故答案為:A。
【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條件、農業技術經濟因素、農業社會經濟因素。自然條件包括:熱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農業技術經濟因素包括:勞動力、技術裝備、生產技術、種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農業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運輸和農產品消費狀況等。
(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紐約賓夕法尼亞車站于1910年建成,位于中心城區曼哈頓,是美國最繁忙的鐵路樞紐。1968年,賓夕法尼亞車站地面站臺全部拆除,地面只保留大廳,其他功能移步地下(如下圖),車站大廳連接著地下9個站臺和17條鐵路。目前,長途列車和短途通勤列車均停靠賓夕法尼亞車站,短途通勤旅客進出站時間較長,影響通勤列車的上座率,交通管理部門專門為此研發了智慧交通系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1968年拆除賓夕法尼亞車站地面站臺,主要是為了減少(  )
A.噪聲污染 B.地面震動 C.候車時間 D.土地占用
6.賓夕法尼亞車站至今仍未外遷,可能是因為(  )
A.旅客抵達方便 B.遷址成本高昂
C.文化意義突出 D.鐵路等級較高
7.為提高賓夕法尼亞車站通勤鐵路的進出站效率,可以利用智慧交通系統(  )
A.實時監測站內旅客數量 B.隨時調整列車出發時間
C.合理安排列車停靠站臺 D.擴大候車大廳容量規模
【答案】5.D
6.A
7.C
【知識點】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與區位因素
【解析】【點評】交通運輸線的區位選擇:自然因素(地形:較為平坦,橋隧長度最短;氣候:遠離氣象災害多發地;地質:遠離地質災害多發地;水文:途經地區江河較少);社會經濟因素:人口、資源、城鎮分布、工農業生產水平、歷史文化因素。影響現代交通線路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一般均為社會經濟因素,科技是技術支持因素,自然條件是基礎限制因素。
5.D.1968年時,城市發展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地面站臺通常會占用大量的城市土地資源,在城市中心等土地稀缺的地區,這種土地占用的矛盾更加突出。將賓夕法尼亞車站的地面站臺拆除,改為地下站臺,可以釋放出大量的地面土地用于其他城市功能開發,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緩解城市發展中的土地緊張問題,這符合當時城市發展的整體需求和趨勢,是拆除地面站臺的主要目的,D正確。
ABC.拆除賓夕法尼亞車站地面站臺,轉移到地下,難以減弱噪聲、減弱地面震動、縮短候車時間,ABC錯誤。
故答案為:D。
6.A.結合其所處位置可知,賓夕法尼亞車站處在中心城區,交通通達度高,旅客抵達方便,所以至今仍未外遷,A正確。
B.賓夕法尼亞車站所處中心城區地租較高,外遷地租成本減少,并非是遷址成本高昂,B錯誤。
C.車站地面站臺拆除,地標意義較弱,其文化意義不突出,C錯誤。
D.鐵路等級主要受運輸需求等因素影響,外遷對鐵路等級影響較小,D錯誤。
故答案為:A。
7.C.利用智慧交通系統合理安排列車停靠站臺,可以根據列車的到站時間、客流量、旅客換乘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動態地分配列車停靠的站臺,可以有效減少旅客在站內的走行距離和時間,提高旅客進出站的效率,同時也能優化列車的調度,減少列車等待時間,提高整個車站的運營效率,C正確。
A.監測站內旅客數量只考慮到旅客進站,難以提高進出站效率,A錯誤。
B.列車到站均有具體時刻安排,隨時調整列車出發時間不可行,B錯誤。
D.擴大候車大廳容量規模只考慮旅客進站情況,未考慮出站,D錯誤。
故答案為:C。
(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猴面包樹喜熱、耐旱,適宜生長地的年均溫為20~30℃,年降水量為300~800毫米。樹干成桶狀,直徑最大可達12米,木質疏松柔軟,但樹皮堅韌結實,根系發達。下圖中左圖為馬達加斯加島地形,右圖為猴面包樹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最可能出現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猴面包樹木質疏松柔軟,但樹皮堅韌結實,主要是為了(  )
A.存儲水分 B.繁衍物種 C.防蟲防蛀 D.防風襲擾
10.推測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的氣候特點為(  )
A.全年高溫多雨 B.干濕季節分明
C.夏季炎熱干燥 D.冬季溫和濕潤
【答案】8.D
9.A
10.B
【知識點】主要植被類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自然環境的整體性;非洲
【解析】【點評】馬達加斯加島東側位于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且沿岸有暖流流經,增溫增濕作用明顯,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西側位于東南信風背風坡,降水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8.猴面包樹的樹干高大、粗壯,說明其生長季節水熱條件優越;猴面包樹樹干的木質疏松,利于儲水,說明其該地部分季節降水少;故猴面包樹生長地區的氣候特征為全年高溫,分干濕季,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由所學知識可知,丁是熱帶草原氣候,馬達加斯島東岸的甲、乙、丙是熱帶雨林氣候,D正確,ABC錯誤。
故答案為:D。
9.A.猴面包樹主要生長在熱帶草原等干旱地區,那里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且季節變化大。木質疏松柔軟有利于猴面包樹在雨季時快速吸收并儲存大量水分,就像一個巨大的 “儲水罐”,而堅韌結實的樹皮則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起到保護內部儲水組織的作用,幫助猴面包樹在漫長的旱季中生存下來,這是猴面包樹適應干旱環境的一種重要生理特征,A正確。
B.樹干的特點與繁衍物種無關,B錯誤。
C.防蟲防蛀應樹干堅硬,而不是木質疏松柔軟,C錯誤。
D.木質疏松柔軟不利于防風,且丁地位于東南信風背風坡,風力較弱,D錯誤。
故答案為:A。
10.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2023年12月27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大洋深海鉆探船“夢想”號在南海首次試航成功“夢想”號擁有先進的鉆探技術以及高標準的水下設備,是目前全球從海面向下鉆探深度最大的鉆探船,能鉆探到海面以下11000米深處。“夢想”號的目標是鉆透地殼,從海面抵達地慢,為科學研究打開一扇未知的大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我國“夢想”號為實現“從海面抵達地幔”所選擇的鉆探地點應具備的充分必要條件是(  )
A.海水深度<5000米
B.海洋地殼厚度<6000米
C.海水深度<11000米
D.(海水深度+地殼厚度)<11000米
12.不考慮海底熱液等因素影響,在南海4000米深的海域作業時,深海水下設備下潛過程中(  )
A.海水鹽度不斷升高 B.海水密度急劇增大
C.海水溫度快速降低 D.海水壓力持續增大
【答案】11.D
12.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球內部圈層
劃分: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地球固體表面以下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圈層名稱 位置 厚度 特點
地殼 莫霍界面以上 平均厚度17千米 由巖石組成,大陸厚,大洋薄,海拔越高,地殼越厚。地殼分上層的硅鋁層(在大洋底部罕見)和下層的硅鎂層。
地幔 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之間 2800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多千米 接近液態,橫波不能穿過
11.“從海面抵達地幔”需要穿越海水和地殼,“夢想”號的最大鉆探深度是11000米,所以穿越的海水深度和地殼要小于11000米;海水深度<5000米或11000米,但是地殼厚度厚,也不能穿越到地幔,海洋地殼厚度薄,但是海水深度大也不能滿足條件。D正確。
故答案為:D。
12.海水鹽度隨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1500米左右),鹽度分布近似均勻,不會不斷升高;海水密度在海下2000米及以下變化不大,海水溫度在1000米以下隨深度變化不大,隨海水深度增加,海水壓力會持續增加,D正確。
故答案為:D。
(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汽車輪胎性能測試需在不同路面上進行。芬蘭伊瓦洛(位置見下圖)吸引了多家輪胎企業在此建設輪胎測試場,最佳測試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完成下面小題。
13.推測該地輪胎測試場供輪胎測試的路面是(  )
A.冰雪路面 B.干燥路面 C.松軟路面 D.濕滑路面
14.在最佳測試期內,該地輪胎測試場(  )
A.每天太陽從西北方落下 B.有些日子只能夜間進行測試
C.每天太陽從東南方升起 D.白晝時長最大差值小于12時
【答案】13.A
14.B
【知識點】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點評】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極點附近出現極晝;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該半球晝變長、夜變短。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日出、日落方位變化規律:二分日,太陽正東升、正西落;太陽直射在北半球,除極晝極夜區外,東北升、西北落;太陽直射在南半球,除極晝極夜區外,東南升、西南落。
13.根據圖文信息可知,該測試場緯度較高,最佳測試時間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此時該地區氣候寒冷,多降雪天氣,路面多為冰雪路面,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14.ABC.根據圖文信息可知,測試時間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伊瓦洛位于68°N以北地區,冬至日前后出現極夜現象,在極夜期沒有太陽升落,有些日子只能夜間進行測試,B正確,AC錯誤。
D.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極夜時該地晝長為0小時,4月該地晝長大于12小時,故白晝時長最大差值超過12小時,D錯誤。
故答案為:B。
15.(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閬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灘階地上,古城在歷史上一直為四川北部地區的軍事、商業、政治、交通中心。閬中古城城址曾經歷過幾次變遷,適應了當地“夏濕熱、冬陰冷、多水患”的自然環境特點,巧妙地利用自然條件趨利避害。下圖示意閬中古城位置及明清閬中古城內部空間結構。
(1)分析閬中古城順應山水,對“夏濕熱、冬陰冷”氣候的改善作用。
(2)與明清時期閬中古城相比,水患對秦漢時期閬中古城的威脅更大,試分析原因。
(3)說明明清時期閬中古城商業區區位的合理性。
【答案】(1)北部山地海拔較高,阻擋寒冷冬季風;南部為嘉陵江和低矮山地,夏季風從南邊來,利于古城通風散熱;古城位于山地南坡,無高大山脈阻擋,光照充足;三面環水,調節氣候。
(2)秦漢時期閬中古城接近河流凹岸,河水對河岸侵蝕強烈,對古城威脅大;秦漢時期閬中古城海拔較低,洪水水位的快速上升對古城威脅大。
(3)商業用地靠近碼頭和對外聯系的驛道兩側,物資運輸或轉運便利;靠近居民區,臨近市場且勞動力豐富,便于當地的商業活動開展。
【知識點】河流地貌;鄉村的空間結構;地域文化對城鄉景觀的影響;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當地自然環境最突出的特點是“夏濕熱、冬陰冷、多水患"。讀圖可知,閬中古城所在位置三面環山和三面環水,古城順應山水對改善"夏濕熱”的表現有古城南部為嘉陵江和低矮的山地,夏季風從南邊吹來,利于古城通風散熱。古城順應山水對改善"冬陰冷”的表現有古城北部山地較高,阻擋寒冷的冬季風;古城位于山地陽坡且南部無高大山地遮擋,光照條件好。同時古城三面環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
(2)根據圖示信息,秦漢時期古城位于河流彎曲處的凹岸,河水對河岸侵蝕強烈,威脅古城安全。結合圖中等高線數值可知,秦漢時期的古城海拔低,更易受到水患。
(3)結合圖示信息可知,明清時期古城商業區靠近碼頭和對外聯系的驛道兩側,交通運輸便利。同時靠近居民區,市場需求大,且可以提供豐富勞動力,便于當地的商業活動開展。
【點評】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①市場:市場需求影響服務產品的種類和發展潛力。②交通運輸:影響服務業的空間布局。③勞動力:勞動力密集型服務業需要勞動力數量較多,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較高。④政府財政支持,稅收和土地優惠等政策因素,對服務業有明顯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監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務業的健康發展。⑤地價:大型綜合購物中信一般布局在地價高的地方,零售業及其他生活性服務業一般布局在地價低的地方。
(1) 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從緯度因素、大氣環流、地形、海陸位置和洋流等因素分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當地自然環境最突出的特點是“夏濕熱、冬陰冷、多水患"。讀圖可知,閬中古城所在位置三面環山和三面環水,古城順應山水對改善"夏濕熱”的表現有古城南部為嘉陵江和低矮的山地,夏季風從南邊吹來,利于古城通風散熱。古城順應山水對改善"冬陰冷”的表現有古城北部山地較高,阻擋寒冷的冬季風;古城位于山地陽坡且南部無高大山地遮擋,光照條件好。同時古城三面環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
(2) 河流水患的產生原因主要從地形特征(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氣候(多暴雨,持續時間長)、河道狀況(河道彎曲、地上河等)、湖泊調蓄能力、圍湖亂占、流域生態等方面進行分析。根據圖示信息,秦漢時期古城位于河流彎曲處的凹岸,河水對河岸侵蝕強烈,威脅古城安全。結合圖中等高線數值可知,秦漢時期的古城海拔低,更易受到水患。
(3) 商業區的布局主要考慮交通運輸狀況和人口分布。結合圖示信息可知,明清時期古城商業區靠近碼頭和對外聯系的驛道兩側,交通運輸便利。同時靠近居民區,市場需求大,且可以提供豐富勞動力,便于當地的商業活動開展。
16.(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日本處于西北太平洋島弧鏈,北海道是日本的第二大島(圖1)。北海道第一和第三產業比重均高于日本本國平均水平。水稻和魚類產量位于日本前列,素有日本“食材庫”之稱。北海道旅游業具有冬、夏雙旺季的特點。圖2為札幌氣候資料圖,下表為北海道水稻生產和日本總水稻生產信息對比。
北海道 日本
耕地占比(%) 26 100
北海道土地大小占比(%) 22 100
65歲以上水稻種植人口占比(%) 38 66
單位成本(日元) 199 260
單位面積耕種時長(時) 17.8 24
(1)北海道緯度較高,但水稻單產卻是日本最高的。分析北海道水稻單產高的原因。
(2)分析日本北海道旅游形成雙旺季的自然資源條件。
(3)請從保護生態環境角度評價北海道發展第一產業的合理性。
【答案】(1)緯度高,水稻生長周期長,有機質積累多;緯度高,氣溫低,病蟲害少;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大,農業投入多。
(2)北海道緯度較高且海洋性強,夏季較為涼爽,適宜避暑納涼;冬季降雪豐富,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適宜山地冰雪旅游業的發展。
(3)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漁業資源豐富,適度發展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小;北海道群島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水熱充足,且平原面積較廣,發展水田農業,可充分利用人工濕地,涵養水源,調節氣候。
【知識點】農業的概念、特點及分類;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
【解析】【分析】(1)北海道水稻單產高的原因可以從氣候、科技、產業基礎等角度分析。由札幌氣候資料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緯度較高,水稻生長周期較長,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冬季氣溫低,害蟲不易越冬,病蟲害少;由表格信息可知,北海道65歲以上水稻種植的人口占比遠遠低于日本的平均水平,說明北海道從事水稻種植的勞動力平均年齡較小,體力和精力充沛,可精耕細作,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資料投入較大,使水稻單產高。
(2)日本北海道旅游形成雙旺季的自然資源條件可以從氣候、地形等角度分析。由札幌氣候資料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因緯度較高且海洋性強,相較日本南部,夏季較為涼爽,適宜避暑納涼;由氣候資料圖可知,北海道冬季氣溫低于0℃,降水量較大且多以降雪的形式降落,由等高線圖可知,北海道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故其冬季適宜山地冰雪旅游業的發展。
(3)北海道發展第一產業的合理性可以從寒暖流交匯、生態環境、氣候條件、地形等角度分析。結合北海道的自然地理環境概況可知,北海道的第一產業主要包括水稻種植業、漁業。由所學洋流知識可知,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餌料豐富,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漁業資源豐富,適度發展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小;北海道群島是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夏季水熱充足,且平原面積較廣,發展季風水田農業,可充分利用人工濕地,提高植被覆蓋率,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
【點評】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等)。市場需求決定著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與冷藏保鮮技術條件的發展,使農產品的市場(銷售范圍)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1)由札幌氣候資料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緯度較高,水稻生長周期較長,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冬季氣溫低,害蟲不易越冬,病蟲害少;由表格信息可知,北海道65歲以上水稻種植的人口占比遠遠低于日本的平均水平,說明北海道從事水稻種植的勞動力平均年齡較小,體力和精力充沛,可精耕細作,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資料投入較大,使水稻單產高。
(2)由札幌氣候資料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海道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因緯度較高且海洋性強,相較日本南部,夏季較為涼爽,適宜避暑納涼;由氣候資料圖可知,北海道冬季氣溫低于0℃,降水量較大且多以降雪的形式降落,由等高線圖可知,北海道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故其冬季適宜山地冰雪旅游業的發展。
(3)結合北海道的自然地理環境概況可知,北海道的第一產業主要包括水稻種植業、漁業。由所學洋流知識可知,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餌料豐富,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漁業資源豐富,適度發展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小;北海道群島是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夏季水熱充足,且平原面積較廣,發展季風水田農業,可充分利用人工濕地,提高植被覆蓋率,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
17.(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 新西蘭南島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阿爾卑斯山脈對南島自然環境影響深遠,庫克峰為其最高峰。下圖示意新西蘭南島河流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圖。
(1)據圖說出南阿爾卑斯山脈的延伸方向,指出山脈在南島中的位置分布并說明理由。
(2)據圖描述新西蘭南島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點,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東北—西南走向。分布在南島中的西部,因為山脈常形成分水嶺,西部河流短小,東部河流流程較長。
(2)降水量自西向東遞減。地處盛行西風帶,南島西部分布東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脈,山脈西側地處迎風坡,降水多,東部位于山脈背風坡,降水少。
【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大洋洲與澳大利亞
【解析】【分析】(1)由于山脈常形成分水嶺,西部河流短小,東部河流流程較長,因此山脈分布在南島中的西部。從圖中可看出南島的河流流向由中心向兩側流動,說明中(中西)部地勢高,兩側地勢低,中部為山地,南阿爾卑斯山山脈的延伸方向為東北—西南走向。
(2)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大氣環流、地形、海陸位置和洋流。從圖中的年降水量分布曲線圖可看出,新西蘭南島年降水量自西向東遞減,主要原因是由于當地地處盛行西風帶,終年受來自海洋的西北風影響。但南島西部分布東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脈,山脈西側處于迎風坡,氣流抬升,降水多;東部受地形阻擋,位于山脈背風坡,降水少。
【點評】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山谷是河流的發源地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線凸出的方向相反;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凸出是山脊,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嶺。
18.(2024高二下·湖南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位于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地處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年平均氣溫9℃。瑞士高山水庫湖圖勒湖上建有世界上首個位于海拔1810米的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圖勒湖的太陽能電站由2240平方米的雙面太陽能電池板組成,整個項目的前期投資額高達235萬瑞郎,電站占地不到湖面的2%,但是其發電效率更高,建成后冬季輸電量最大。左圖為瑞士的地形圖,右圖為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景觀圖。
(1)說明地形對瑞士太陽能資源開發的不利影響。
(2)分析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裝置發電效率高的原因。
(3)說明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建成后冬季輸電量最大的原因。
【答案】(1)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制約大型光伏電站建設;地形崎嶇造成施工難度和輸電難度大;西風受地形抬升多陰雨天氣,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太陽輻射減弱。
(2)發電站位于高海拔地區,大氣稀薄,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太陽輻射強;海拔高,氣溫低,太陽能電池板在低溫下發電的效益會更高;雙面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利用水面的反射光,使得產生的電力更高。
(3)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受強太陽輻射、低氣溫和湖面積雪等因素影響,冬季發電量依然很大;瑞士冬季氣溫低,在冬季消耗的電量遠超過其發電量,發電需求量大。
【知識點】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解析】【分析】(1)地形對瑞士太陽能資源開發的不利影響可以從建設規模、發電能力、施工難度、輸電難度、天氣狀況、大氣受熱過程等角度分析。根據材料和瑞士地形圖可知,瑞士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可供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的平地稀缺,可用于大規模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的空間有限,限制了電站的規模和發電能力。崎嶇的地形增加了光伏電站建設的施工難度,包括設備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同時,也使得輸電線路的鋪設面臨挑戰,提高了建設和維護成本。受西風影響,氣流在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容易形成陰雨天氣。云層增多會顯著削弱太陽輻射,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能減少,不利于太陽能資源的有效利用。
(2)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裝置發電效率高的原因可以從大氣受熱過程、發電效益、發電能力等角度分析。根據材料“海拔1810米的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可知,該發電站位于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使得更多的太陽輻射能夠到達電池板,從而提高了太陽能的接收量和轉化效率。高海拔地區氣溫通常較低,而低溫環境對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性能有一定的優化作用,能夠提升其發電效益。根據材料“圖勒湖的太陽能電站由2240平方米的雙面太陽能電池板組成”可知,電池板雙面安裝,能夠充分利用水面的反射光。水面反射的光線可以再次被電池板接收和轉化為電能,從而增加了總的發電量。
(3)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建成后冬季輸電量最大的原因可以從發電量、電力需求等角度分析。盡管冬季太陽輻射相對較弱,但由于該發電站所處位置的特殊條件,如強太陽輻射和低氣溫,以及湖面積雪對光線的反射等,使得冬季的發電量仍然較為可觀。瑞士冬季氣溫極低,居民取暖等用電需求大幅增加,導致電力消耗量大。而冬季其他發電方式可能受到限制,如水電可能因河流結冰或水量減少而發電量下降,這就使得對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的電力需求更為迫切,因此冬季輸電量最大。
【點評】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①為人類提供能量來源(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能源);②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循環、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1)根據材料和瑞士地形圖可知,瑞士以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可供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的平地稀缺,可用于大規模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的空間有限,限制了電站的規模和發電能力。崎嶇的地形增加了光伏電站建設的施工難度,包括設備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同時,也使得輸電線路的鋪設面臨挑戰,提高了建設和維護成本。受西風影響,氣流在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容易形成陰雨天氣。云層增多會顯著削弱太陽輻射,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能減少,不利于太陽能資源的有效利用。
(2)根據材料“海拔1810米的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可知,該發電站位于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使得更多的太陽輻射能夠到達電池板,從而提高了太陽能的接收量和轉化效率。高海拔地區氣溫通常較低,而低溫環境對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性能有一定的優化作用,能夠提升其發電效益。根據材料“圖勒湖的太陽能電站由2240平方米的雙面太陽能電池板組成”可知,電池板雙面安裝,能夠充分利用水面的反射光。水面反射的光線可以再次被電池板接收和轉化為電能,從而增加了總的發電量。
(3)盡管冬季太陽輻射相對較弱,但由于該發電站所處位置的特殊條件,如強太陽輻射和低氣溫,以及湖面積雪對光線的反射等,使得冬季的發電量仍然較為可觀。瑞士冬季氣溫極低,居民取暖等用電需求大幅增加,導致電力消耗量大。而冬季其他發電方式可能受到限制,如水電可能因河流結冰或水量減少而發電量下降,這就使得對圖勒湖漂浮式光伏發電站的電力需求更為迫切,因此冬季輸電量最大。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棱县| 开化县| 淮南市| 涟源市| 嵩明县| 桃园县| 金昌市| 綦江县| 张家港市| 呼玛县| 银川市| 平湖市| 临潭县| 闸北区| 岐山县| 巴中市| 利川市| 淅川县| 福泉市| 新宁县| 鞍山市| 嵩明县| 滨海县| 北安市| 阳城县| 新兴县| 车险| 正阳县| 确山县| 明光市| 朔州市| 灯塔市| 惠州市| 阳江市| 乐都县| 五常市| 沁水县| 积石山| 师宗县| 余干县| 大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