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
1.(2024八下·上虞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仔細觀察下列四幅圖片,不屬于模型的是(  )
A.水分子 B.氦原子
C.電流表 D.細胞結構
2.(2024八下·上虞期末)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等。下列物質由離子構成的是(  )
A.氯化鈉 B.氫氣 C.二氧化硫 D.金屬銀
3.(2024八下·上虞期末)具備基本的科學實驗技能是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同時也反映了實驗者的科學學科素養,以下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聞氣體氣味 B.點燃酒精燈
C.二氧化碳氣體驗滿 D.滴管滴加液體
4.(2024八下·上虞期末)有一位同學暑假去西藏發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醫生讓他吸入了一種氣體后,癥狀得到緩解。此氣體可能是(  )
A.氧氣 B.氮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
5.(2024八下·上虞期末)下列實驗能證明土壤中存在無機鹽的是(  )
A. B.
C. D.
6.(2024八下·上虞期末)每年的5月12日為“國家防災減災日”。下列關于安全用電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不要用濕的手觸摸開關
B.不要在高壓電線旁放風箏
C.家用冰箱的金屬外殼要接地
D.晚上家里發現煤氣泄漏,應立即開燈并報警
7.(2024八下·上虞期末)人類為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原子結構的認識發展史簡單歸納如下:
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是基于“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箔”的實驗提出的。根據實驗現象: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少數α粒子發生很大偏轉,極少數α粒子被彈回(如圖所示),不能獲得的結論是(  )
A.核外電子帶負電荷 B.原子核質量較大
C.原子核帶正電荷 D.原子核體積很小
8.(2024八下·上虞期末)我國未來的航母將采用自行研制的電磁彈射器。電磁彈射器的彈射車與飛機前輪連接,并處于強磁場中,當彈射車內的導體通以強電流時,艦載機受到強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飛。電磁彈射器工作原理與下列設備或用電器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A. B.
C. D.
9.(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是上虞區某日的空氣質量日報,下列有關大氣環境方面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露天焚燒垃圾可能會增加空氣中的PM2.5
B.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二氧化碳
C.除圖中四種污染物以外,CO也是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污染物之一
D.用新能源汽車逐漸取代燃油汽車能改善空氣質量
10.(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是蠶豆葉下表皮氣孔張開和閉合的電鏡掃描照片,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氣孔是氣體交換的“門戶”,氧氣、二氧化碳都可以通過氣孔進出
B.氣孔的開閉受保衛細胞的控制
C.當太陽升起時,葉片大多氣孔可由狀態①轉為狀態②
D.氣孔由狀態①轉為狀態②,可能影響無機鹽的運輸
11.(2024八下·上虞期末)現代社會較多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免疫力低下。中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藥當歸、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學式C14H14On),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紫花前胡醇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4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紫花前胡醇化學式C14H14On中n為4
B.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84:7:32
C.紫花前胡醇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5.7%
D.123克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質量為42克
12.(2024八下·上虞期末)為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某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向一個大燒杯中加入80℃的熱水大半杯。在水中放入一小塊白磷,在兩支空試管中分別放入白磷和紅磷。根據實驗現象,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現象①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不高于80℃
B.現象③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
C.燒杯中的熱水只起到隔絕氧氣的作用
D.現象①②說明物質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13.(2024八下·上虞期末)“一江兩岸景觀工程”是上虞城市開發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曹娥江兩岸景觀帶上有大量移栽植物。如圖所示為移栽樹木時采取的一些措施,下列有關植物移栽說法錯誤的是(  )
A.營養液的運輸方向是自下向上
B.給樹輸液時針頭應插入木質部中
C.搭建遮陽棚是為了減弱植物的蒸騰作用
D.移栽時剪去所有葉片能提高植物成活率
14.(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所示為直流電動機工作原理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電動機通電后不轉動,一定是電路斷路
B.電動機工作時,電能主要轉化為機械能
C.電動機工作過程中,線圈中的電流方向保持不變
D.將磁體的磁極對調一下可以使電動機的轉速增大
15.(2024八下·上虞期末)用數軸表示某些化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數軸表示錯誤的是(  )
A.地殼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
B.不同種原子的原子序數依次遞增
C.空氣中氣體體積分數由大到小
D.含氮物質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從低到高
16.(2024八下·上虞期末)在班級組織的“自制指南針”活動中,小偉同學用條形磁體將縫衣針磁化后,將其放在水中漂浮的一片樹葉上。多次將樹葉輕輕旋轉,待樹葉靜止后,觀察到樹葉的尖端總是指向南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樹葉尖端指向地磁南極
B.指南針的“N”應標注在樹葉尖端
C.樹葉周圍存在磁場和磁感線
D.若用磁體的N極靠近樹葉尖端,會相互吸引
17.(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是呼吸系統的組成示意圖,下列關于呼吸系統組成和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2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氣的通道
B.人在呼氣時,膈肌收縮,7變得扁平
C.人在吸氣時,6擴張,氣壓減小
D.肺泡外纏繞著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
18.(2024八下·上虞期末)清華大學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液體燃料甲醇,其微觀示意圖如下(圖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丁的化學式為H2O2
B.甲是單質,乙、丙、丁均為氧化物
C.參加反應的甲與乙物質分子個數比為3:1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19.(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所示為驗證動物需要呼吸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在實驗前應該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B.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可換用更細的玻璃管
C.實驗時為便于操作和觀察,應該用手握緊試管
D.為更好地控制變量,可在B試管內放入等數量的同種死昆蟲
20.(2024八下·上虞期末)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感應電流是由導體切割磁感線產生的,則導體切割磁感線就能產生感應電流
B.光合作用的同時進行著呼吸作用,則呼吸作用的同時也一定進行著光合作用
C.同種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相同,則質子數相同的微粒一定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則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21.(2024八下·上虞期末)鈷在國防工業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圖為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鈷元素屬于   元素(選填“金屬”或“非金屬”);
(2)鈷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
22.(2024八下·上虞期末)用化學符號或符號的意義填空。
(1)3個二氧化碳分子   ;(2)2個鎂原子   ;
(3):2表示   ;(4)保持氮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   。
23.(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是條形磁鐵的磁感線模型,由磁感線的分布特點可知,a點的磁場比b點的磁場   (選填“強”或“弱”);若在a點放置一個小磁針,則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向   (選填“左”或“右”)側。
24.(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是家庭用電的幾個場景。
(1)如圖甲所示使用測電筆方法正確的是圖   ;
(2)如圖乙是某插座。在開關閉合時,指示燈亮。圖丙虛線框內為該插座的內部電路圖,在未完成的電路圖中,導線c應該連接圖中的   線;如果指示燈損壞,開關閉合時,插孔   (選填“能”或“不能”)提供工作電壓。
25.(2024八下·上虞期末)“對比實驗”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把硫放在燃燒匙中,在空氣中用酒精燈點燃(如圖1),然后迅速放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如圖2),火焰的顏色由淡藍色變成了   ,對比實驗現象說明化學反應的劇烈程度與反應物的濃度有關;此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是   轉化成熱能。
26.(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所示,利用放置在陽臺上的裝置進行蔬菜的無土栽培。在培育過程中,需要適時添加培養液、向培養液中通入空氣并適時補水。
(1)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區;
(2)培養液中含多種無機鹽,其中能使莖稈粗壯、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是含   的無機鹽(選填“氮”、“磷”或“鉀”);
(3)每隔一段時間往營養液中通入空氣的目的是滿足根的   作用;
(4)若培養液的濃度   蔬菜的根細胞液濃度,會導致蔬菜失水而發生萎蔫,此時需要適當補水(選填“小于”或“大于”)。
27.(2024八下·上虞期末)“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有多種方法。甲同學設計了如圖1如示的實驗方案:在燃燒匙內放入紅磷,點燃后立即插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待紅磷火焰熄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水注入集氣瓶。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水自動注入集氣瓶的直接原因是   ;
(2)若紅磷不足實驗結果會   (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3)乙同學在老師處得知當裝置內的氧氣低于一定含量時,紅磷就不再與氧氣反應,從而影響實驗結果。于是他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方案,用“暖寶寶貼”中的發熱劑代替紅磷來進行實驗(提示:發熱劑主要成分是:鐵粉、炭粉、水和食鹽等,其反應原理可簡化為鐵生銹,即鐵的緩慢氧化)。他不是將足量的發熱劑堆在瓶底,而是將其均勻涂抹在集氣瓶內壁的四周,這樣做的目的是   ;
(4)在上述兩個實驗操作都正確的情況下,乙同學實驗的測量結果與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更接近。推測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
28.(2024八下·上虞期末)小科同學將一定量的氯酸鉀與少量高錳酸鉀的混合裝入試管中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質量隨時間的大致變化如圖所示(已知受熱分解溫度:高錳酸鉀為240℃、氯酸鉀為400℃)。請回答下列問題:
(1)高錳酸鉀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2)曲線c代表加熱過程中生成   質量的變化(選填“氧氣”、“氯化鉀”);
(3)t3時,試管中有   種固體物質。
29.(2024八下·上虞期末)為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哪些因素有關,小科做了如下的實驗。
步驟1: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小車,小車上固定一塊條形磁鐵(如圖);
步驟2:當閉合開關時,小車會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記錄小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的距離;
步驟3:斷開開關,把小車重新放在起始位置,依次向右移動變阻器滑片,閉合開關,記錄小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的距離。實驗數據如下:
實驗次數 1 2 3 4
電流的大小(安) 1.2 1.4 1.6
小車運動的距離(厘米) 15 19 2.4
(1)小車上面的條形磁鐵的左端為   極;
(2)通過本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   ;
(3)接下來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將滑動變阻器的連接線從a處移動到b處后,閉合開關后下一步的操作是   ,然后斷開開關,把小車重新放在起始位置,再閉合開關,最后記錄小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的距離(本次實驗與第3次實驗形成對照,已知線圈具有一定的電阻值)。
30.(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為實驗室常見的氣體制取裝置。
(1)如果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如圖所示,發生裝置應選用   (填字母),用C裝置收集氧氣,集氣瓶中氧氣集滿的標志是   ;
(2)B裝置中長頸漏斗的末端為何要伸入液面以下?   ;
(3)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   端(選填“k1”或“k2”)導入。
31.(2024八下·上虞期末)胡楊的葉形隨著樹齡增長,自下而上會逐漸出現條形葉、卵形葉和鋸齒葉。為探究葉形對胡楊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興趣小組設計了實驗并進行探究,實驗簡要步驟如下:
①將胡楊樹進行暗處理;②在光照強度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讓胡楊樹光照4小時;③分別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脫色處理后滴上碘液。實驗結果:三種葉片都變藍,且藍色深淺程度為鋸齒葉>卵形葉>條形葉。
(1)將胡楊樹先進行暗處理可以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擾,其原理是   ;
(2)如圖1所示為脫色環節,甲燒杯中裝有   ;
(3)小明認為興趣小組的方案中有不合理之處,請指出   ;
(4)如圖2所示為胡楊葉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內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則一天中c點有機物積累的量   d點(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2.(2024八下·上虞期末)2024年4月25日我國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上行的除了三名宇航員以外還有裝載水生動物斑馬魚和水生植物金魚藻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空間站中的宇航員所需氧氣是通過電解水獲得,若一名宇航員一天需要消耗氧氣約550升,則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約多少千克?   (已知:2H2O2H2↑+O2↑,通常狀況下的氧氣=1.4克/升,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2)過去人們一直對于光合作用產物O2的來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員利用氧原子18O和16O標記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進行了如圖實驗。18O和16O兩種氧原子根本區別是   ,請你根據圖示結果判斷光合作用產生的O2   。
A.全部來自CO2  B.全部來自H2O  C.部分來自CO2,部分來自H2O
33.(2024八下·上虞期末)我區實施“清涼工程”,為教室安裝了空調。為落實節能降耗,小虞同學設計并安裝了如圖甲的自動控制模擬電路。控制電路中的電源電壓為6V,滑動變阻器R0接入電路的阻值為10,熱敏電阻R的阻值隨溫度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電磁繼電器線圈電阻不計)。當氣溫達到設定溫度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達到0.15A,銜鐵被電磁鐵吸下接通空調線路。
(1)小虞同學設定的空調啟動溫度是多少?
(2)為了省電,要使溫度達到30℃時空調才能啟動制冷,R0的阻值應該調節到多少?
(3)除了通過改變控制電路中的電阻來給空調設定不同的啟動溫度外,你還能提出一條可行、方便的方法來給空調設定不同的啟動溫度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 模型指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符號代表事物的標志。
【解答】A.表示水分子的結構模型,屬于模型,故A錯誤;
B.為氦原子結構模型,屬于模型,故B錯誤;
C.為電流表的符號,不屬于模型,故A正確;
D.為細胞的結構模型,屬于模型,故D錯誤。
故選C。
2.【答案】A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過程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的;銀屬于金屬單質,是由銀原子直接構成的,故A符合題意,而B、C、D不合題意。
故選A。
3.【答案】A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判斷。
【解答】A.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而不能直接用鼻子直接去聞,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支酒精燈,可能酒精外溢引起火災,故B錯誤;
C.二氧化碳氣體驗滿的操作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故C錯誤;
D.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藥品時,不能將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故D錯誤。
故選A。
4.【答案】A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據氧氣的性質和用途判斷。
【解答】高原地區海拔高,氣壓很低,其中的氧氣含量很少,從而導致產生高原反應,只要補充適量氧氣就能緩解癥狀,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5.【答案】D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各個操作可以證明土壤中的成分即可。
【解答】A.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剛好浸沒為止,讀出注入水的體積可以通過計算大致確定該土壤樣品中空氣的體積分數,故A不符合題意;
B.對土壤進行加熱,觀察到試管壁上有水珠,可以說明土壤中含有水,故B不符合題意;
C.將干燥的土壤加熱,如果質量減少,有焦臭的味道,就證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故C不符合題意;
D.將土壤浸出液放在蒸發皿中加熱,最后蒸發皿上出現的殘余物是能溶于水的無機鹽,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6.【答案】D
【知識點】安全用電原則
【解析】【分析】根據家庭電路安全用電的常識判斷。
【解答】A.用濕手接觸開關,可能發生觸電,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在輸電線路附近放風箏,可能引起高壓電弧觸電,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為了防止人接觸金屬外殼的用電器發生觸電事故,需要將金屬外殼要接地,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晚上家里發現煤氣泄漏,應立即關閉煤氣,開窗、開門通風,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7.【答案】A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 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說明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核質量較大,原子核帶正電。
【解答】 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說明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核質量較大,原子核帶正電荷,但是不能說明核外電子帶負電荷。
故選A。
8.【答案】B
【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磁感應;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磁場力的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根據“處于強磁場中,當彈射車內的導體通以強電流時,艦載機受到強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飛”可知,電磁彈射器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
A、當導線中有電流經過時,小磁針的指向發生偏轉,說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故A不符合題意;
B、閉合開關后,通過電流的導體AB在磁場中受力運動,故B符合題意;
C、圖中兩個電磁鐵串聯,閉合開關后,通過它們的電流相等,線圈匝數多的鐵釘吸引的大頭針數量多,說明它的磁性較強,因此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故C不符合題意;
D、閉合開關后,導體ab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流表的指針擺動,說明有感應電流產生,這是電磁感應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9.【答案】B
【知識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的防治空氣污染的措施分析。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露天焚燒垃圾會產生煙塵,肯定會增加空氣中的PM2.5,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二氧化硫,而不是二氧化碳,故B錯誤符合題意;
C.CO也是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污染物之一,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用新能源汽車逐漸取代燃油汽車,會減小化石能源的消耗,從而不產生有害氣體與煙塵,能改善空氣質量,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0.【答案】C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A.根據氣孔的作用判斷;
BC.根據氣孔的開合的知識判斷;
D. 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促進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氣孔由成對的半月形的保衛細胞構成,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通道。
【解答】A.氣孔是葉片氣體交換的“門戶”,氧氣、二氧化碳都可以通過氣孔進出,故A正確不合題意;
BC.當太陽升起時,蒸騰作用增強,葉片大多氣孔可由②關閉狀態轉為①張開狀態,因此氣孔的開閉受保衛細胞的控制,故B正確不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
D.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氣孔由①張開狀態轉為②關閉狀態,會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能影響無機鹽的運輸,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1.【答案】D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相對分子質量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和;
B.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
C.元素的質量分數=;
D.元素質量=物質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答】A.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得到:12×14+14×1+16n=246,解得:n=4,所以紫花前胡醇化學式C14H14On中n為4,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化學式C14H14O4可知,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12×14):(14×1):(16×4)=84:7:32,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根據化學式C14H14O4可知,紫花前胡醇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123克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質量為,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2.【答案】A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A.根據白磷燃燒時的溫度分析;
B.根據紅磷的性質分析;
C.根據實驗的過程和目的分析;
D.根據實驗的現象分析。
【解答】A.溫度達到或超過著火點才會燃燒,則由現象①中白磷的燃燒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不高于80℃,故A正確;
B.紅磷的燃點為250℃,則現象③紅磷不燃燒是因為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不能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故B錯誤;
C.燒杯中的熱水起到提供熱量和隔絕氧氣的作用,故C錯誤;
D.①中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發生燃燒;②中水中白磷不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不能發生燃燒,現象①②說明物質的燃燒需要達與氧氣接觸,故D錯誤。
故選A。
13.【答案】D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A.營養液到達根部被吸收;
B.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
CD.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植物吸收和運輸水分的動力來源。其在農業上的主要應用是:①移栽時去掉部分葉片,可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②選在陰天或者傍晚移栽;③移栽后為植物遮蔭。
【解答】A.為移栽后的植物注入的營養液要到達根部,所以要注射到導管中,其運輸方向是自下向上,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輸送水分的導管位于木質部,則輸液時針頭要插入導管,導管位于木質部,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移栽后搭建遮陽棚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可以,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移栽時剪去部分枝葉是為了適當的降低蒸騰作用,而不是剪去所有枝葉,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4.【答案】B
【知識點】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解析】【分析】 A.電動機不轉可能是電路斷路、可能是電流過小、可能是線圈在平衡位置等;
B.根據電動機的能量轉化過程判斷;
C.電動機工作過程中,線圈中也產生感應電流;
D.直流電動機的轉速和與磁場的強弱、電流的大小有關。
【解答】A.線圈剛好位于平衡位置,或者電刷與換向器間摩擦過大,或者電路斷路,都會導致電動機通電后不轉,故A錯誤;
B.電動機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故B正確;
C.電動機工作過程中,換向器會將線圈中的電流改變,從而能夠連續轉動,故C錯誤;
D.將磁體的磁極對調一下只能改變線圈的轉動方向,而不能改變線圈在磁場中受力大小,即不能改變轉速,故D錯誤。
故選B。
15.【答案】C
【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空氣的成分及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根據地殼中的元素含量分布判斷;
B.根據元素周期表的知識判斷;
C.根據空氣中成分的知識判斷;
D.根據元素化合價的知識判斷。
【解答】A.在地殼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順序是氧、硅、鋁、鐵、鈣,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 不同種原子的原子序數依次遞增:鈉、鎂、鋁、硅,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C.空氣中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故C錯誤符合題意;
D.NH3中N為﹣3價、N2中N為0價、NaNO2中N為+3價、KNO3中N為+5價,單質中化合價規定為0,與數軸關系一致,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6.【答案】D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場和磁感線
【解析】【分析】AB.當磁體靜止下來時,指南的一端為南極,指北的一端為北極,且地磁兩極和地理兩極交錯分布;
C.根據磁感線和磁場的定義判斷;
D.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判斷。
【解答】A.地理兩極和地磁兩極交錯分布,因為樹葉尖端指向南方,即樹葉尖端為地理南極,也就是地磁的北極,故A錯誤;
B.根據題意可知,樹葉尖端指向地理的南極,指南針的“S”應標注在樹葉尖端,故B錯誤;
C.樹葉周圍存在磁場,磁感線實際并不存在,故C錯誤;
D.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在,樹葉的尖端是指南針的S極,若用磁體的N極靠近樹葉尖端,會相互吸引,故D正確。
故選D。
17.【答案】B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圖中的1鼻腔,2咽,3喉,4氣管,5支氣管,6肺,7膈肌,根據對呼吸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判斷。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2咽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氣的通道,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人在呼氣時,膈肌舒張,7膈肌向上移動,故B錯誤符合題意;
C.人在吸氣時,6肺擴張,氣壓減小,故C正確不合題意;
D.肺泡外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有利于氣體交換,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8.【答案】C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變化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種類與個數不變,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前有6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2個氧原子;反應后有4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1個氧原子,則丁化學式為H2O,該反應化學方程式:。
A.由分析可知,丁的化學式為H2O,故A錯誤;
B.氧化物是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水屬于氧化物,甲醇不是氧化物,故B錯誤;
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與乙物質分子個數比為3:1,故C正確;
D.該反應的生成物有兩種,因此該反應不屬于化合反應,故D錯誤。
故選C。
19.【答案】C
【知識點】動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A.只要有氣體生成或參與的實驗,都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根據V=SL可知,當體積相同時,橫截面積越小,則長度越大;
C.注意溫度對試管內氣壓的影響;
D.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判斷。
【解答】A.在實驗前應該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因為要防止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逸出,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當氣體的體積變化量相同時,玻璃管越細,則紅色水滴移動的距離更加明顯,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實驗時用手握住試管會導致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升高,從而導致試管內壓強改變,影響實驗結果,故C錯誤;
D.對照實驗是唯一變量實驗,因此為更好地控制變量,可在乙試管內放入等數量的同種死昆蟲,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20.【答案】D
【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元素的概念;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A.根據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判斷;
B.根據光合作用需要有光分析;
C.質子數相同的原子才是同一種元素;
D.根據化合物的定義判斷。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只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運動中才能夠產生感應電流,故A錯誤;
B.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夠進行,而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夠進行,故B錯誤;
C.水分子與氖原子都有10個質子,而兩種微粒不屬于同一種元素,故C錯誤;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故D正確。
故選D。
21.【答案】金屬;27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一般情況下,如果元素名稱含有“钅”字旁,那么為金屬元素;
(2)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解答】(1)鈷中含有“钅”字旁,所以鈷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2)根據圖片可知,左上角的數字為27,則鈷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7。根據“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可知,鈷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7。
22.【答案】3CO2;2Mg;一個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N2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其化學式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3)化學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4)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其化學式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解答】(1)3個二氧化碳分子表示為:3CO2;
(2)2個鎂原子表示為:2Mg;
(3)中的“2”表示為:一個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
(4)保持氮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氮分子,表示為:N2。
23.【答案】弱;右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場和磁感線
【解析】【分析】(1)磁感線的疏密反映磁場的強弱;
(2)磁感線從北極出來,回到南極,結合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分析。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點的磁感線較稀疏,則a點的磁場比b點的磁場弱。
(2)根據磁感線的環繞方向可知,磁體左端為N極,右端為N極。若在a點放置一個小磁針,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則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向條形磁體的右側。
24.【答案】(1)a
(2)零;能
【知識點】測電筆的使用
【解析】【分析】(1)根據測電筆的使用方法解答;
(2)①三孔插座接線“左零右火中間地”;
②用電器相互影響為并聯,用電器不相互影響為串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使用測電筆時,人體必須與筆尾部的金屬體接觸,故選a。
(2)①根據圖片可知,三孔插座的左孔接零線,即導線c應該連接圖中的零線。
②根據圖片可知,三孔插座與指示燈為并聯,二者不相互影響,那么指示燈損壞,對插孔沒有影響,即插孔能提供工作電壓。
(1)使用測電筆時,人體必須與筆尾部的金屬體 接觸,故選a。
(2)[1]根據三孔插座的使用方法,左接零線,即導線c應該連接圖中的零線。
[2]根據圖片可知,三孔插座與指示燈為并聯,二者不相互影響,那么指示燈損壞,對插孔沒有影響,即插孔能提供工作電壓。
25.【答案】藍紫色;化學能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結合能量轉化的知識解答。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在空氣中用酒精燈點燃(如圖1),然后迅速放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如圖2),火焰的顏色由淡藍色變成了藍紫色,對比實驗現象說明化學反應的劇烈程度與反應物的濃度有關,此過程中是化學能轉化成熱能。
26.【答案】根毛;鉀;呼吸;大于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分析】(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結構從頂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2)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氮、磷、鉀。其中含鉀的無機鹽,可促使莖稈粗壯,抗倒伏,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
(3)營養液中的植物長期在液體的環境中,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而影響呼吸,從而影響生長。
(4)若培養液中的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則會造成植物細胞失水,若培養液中的濃度小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則會造成植物細胞吸水。
【解答】(1)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
(2) 培養液中含多種無機鹽,其中能使莖稈粗壯、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是含鉀的無機鹽
(3)在栽培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往營養液中通入空氣,其目的主要是促進植物根部呼吸作用。
(4)若培養液的濃度大于蔬菜的根細胞液濃度,會導致蔬菜失水而發生萎蔫,此時需要適當補水。

27.【答案】瓶內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偏小;增大發熱劑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更充分(或防止磷燃燒瓶內空氣逸散到外界,實驗在密閉體系中進行,讀數更準確)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紅磷燃燒、發熱劑都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中的水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解答】(1)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瓶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那么水自動注入集氣瓶;
(2)若紅磷的數量不足,則氧氣不能完全反應,那么導致實驗結果會偏小;
(3)將其均勻涂抹在集氣瓶內壁的四周,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大發熱劑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氧氣能更充分地被消耗,從而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4)在上述兩個實驗操作都正確的情況下,乙同學實驗的測量結果與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更接近。推測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更充分(或防止磷燃燒瓶內空氣逸散到外界,實驗在密閉體系中進行,讀數更準確)。
28.【答案】2KMnO4K2MnO4+MnO2+O2↑;氯化鉀;4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根據分解溫度的高低確定a、b的物質種類,然后根據生成物的質量變化分析判斷;
(3)根據圖像確定t3時的反應進度,進而確定此時固體中的物質種類。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高錳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K2MnO4+MnO2+O2↑;
(2)根據題意可知,高錳酸鉀的分解溫度為240℃、氯酸鉀的分解溫度為400℃,那么b為高錳酸鉀,a為氯酸鉀。氯酸鉀開始分解后,氯化鉀的質量同時增大,那么c為氯化鉀;
(3)根據圖片可知,t3 時,高錳酸鉀完全分解,氯酸鉀部分分解,試管中有錳酸鉀、二氧化錳、氯化鉀、氯酸鉀4種固體物質。
29.【答案】(1)N
(2)在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3)調節滑動變阻器,保持電流表示數為1.6A(或電流表示數與第三次實驗相同)
【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方向,再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確定條形磁體的磁極方向。
(2)小車運動的距離越大,說明電磁鐵的磁場越強,據此根據表格分析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即可;
(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電磁鐵磁場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時,需要控制電流大小相同。
【解答】(1)閉合開關后,線圈上電流方向向下。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食指指尖向下,此時大拇指指向右端,則電磁鐵右端為N極。此時小車會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說明螺線管和小車上的磁極相互排斥,因此小車上面的條形磁鐵的左端為N極。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電流增大時,小車運動的距離越大,那么得到:當線圈的匝數相同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3)將滑動變阻器的連接線從a處移動到b處后,線圈匝數發生改變,此時需要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路中電流與第三次實驗時的電流大小相等。
(1)根據安培定律,閉合開關后電磁鐵左端為S極,右端為N極,此時小車會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說明螺線管和小車上的磁極相互排斥,因此小車上面的條形磁鐵的左端為N極。
(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可知,當線圈的匝數相同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3)要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需要控制電流的大小,將滑動變阻器的連接線從a處移動到b處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路中電流與第三次實驗時的電流大小相等。
30.【答案】A;水位下降至集氣瓶口或集氣瓶口有大量氣泡冒出等;保證裝置的氣密性或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k1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氣體發生裝置;根據排水法收集氣體的知識解答。
(2)如果長頸漏斗下端沒有進入液面以下,那么生成的氣體會從長頸漏斗溢出;
(3)根據收集氣體的密度確定它在集氣瓶中的位置,進而確定進氣管的長短。
【解答】(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需要加熱,因此發生裝置選擇“固態加熱型”,故填A;
裝置C是排水法收集氣體,集氣瓶中氧氣集滿的標志是水位下降至集氣瓶口或集氣瓶口有大量氣泡冒出。
(2)根據題意可知,B裝置中長頸漏斗的末端,目的是保證裝置的氣密性,或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會沉積在集氣瓶底部,則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長管,即K1進入。
31.【答案】黑暗處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淀粉會消耗或葉片中淀粉會被運走;酒精;只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數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小于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1) 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而呼吸作用在有光或無光的條件下都能進行。(2) 酒精能溶解葉綠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熱;
(3) 若用于實驗的材料(對象)太少,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實驗結果出現較大的偏差;
(4)二氧化碳的質量越少,說明產物的有機物越多。
【解答】(1)黑暗處胡楊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葉片中的淀粉會被轉運或消耗殆盡,則將胡楊樹先進行暗處理可以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擾。
(2)如圖1所示為脫色環節,甲燒杯中裝有酒精。
(3)興趣小組的方案中的不合理之處是:只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數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
(4)由圖2可知,曲線bf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0,則說明此時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持續積累,故一天中c點有機物積累的量小于d點。
32.【答案】0.87;原子核內中子數不同;B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m=ρV計算生成氧氣的質量,根據水電解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水的質量即可;
(2)①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為同位素原子;
②根據圖片分析解答。
【解答】(1)解:生成氧氣的質量m=ρV=550升×1.4克/升=770克=0.77千克,
設: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為x。

解:x≈0.87kg
答: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約0.87千克。
(2) ①氧原子18O和16O 都是氧原子,所以質子數相同,均為8 。18O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8,16O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質子數相同,所以中子數不同,分別為10 和8;18O和16O兩種氧原子根本區別是原子核內中子數不同;
②根據圖示可知,CO2中的氧原子與氧氣中不一樣,而氧氣中的氧原子與水中一樣,證明氧氣中的氧原子來自水中的氧原子。
故選B。
33.【答案】(1)解:
當氣溫達到設定溫度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達到0.15A,
此時電路的電阻;
熱敏電阻R的阻值;
由圖乙知道,此時的溫度是26℃。
(2)解:由圖乙知道,溫度達到30℃時,熱敏電阻R的阻值是20Ω,
此時R0的阻值應該調節到,
(3)將左邊控制電路的電源改為可調壓電源
【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電路中的電流結合歐姆定律計算電阻,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得出熱敏電阻大小,結合圖象確定溫度;
(2)根據歐姆定律分析電路中的總電阻是否改變,結合串聯電路的特點分析解答;
(3)根據電流不變,結合電阻的變化分析電源電壓,據此解答。
【解答】(3)因為本裝置啟動的電流是一定的,因此,既可通過改變電阻來改變電流,可以通過將左邊電源改為可調壓電源來實現對其控制。
(1)根據題意知道,當氣溫達到設定溫度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達到0.15A,銜鐵被電磁鐵吸下接通空調線路,此時,電路的電阻
熱敏電阻R的阻值
由圖乙知道,此時的溫度是26℃。
(2)由圖乙知道,溫度達到30℃時,熱敏電阻R的阻值是20Ω,由串聯電路的電阻規律知道,R0的阻值應該調節到
(3)因為本裝置啟動的電流是一定的,因此,既可通過改變電阻來改變電流,可以通過將左邊電源改為可調壓電源來實現對其控制。
1 / 1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
1.(2024八下·上虞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仔細觀察下列四幅圖片,不屬于模型的是(  )
A.水分子 B.氦原子
C.電流表 D.細胞結構
【答案】C
【知識點】模型與符號
【解析】【分析】 模型指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符號代表事物的標志。
【解答】A.表示水分子的結構模型,屬于模型,故A錯誤;
B.為氦原子結構模型,屬于模型,故B錯誤;
C.為電流表的符號,不屬于模型,故A正確;
D.為細胞的結構模型,屬于模型,故D錯誤。
故選C。
2.(2024八下·上虞期末)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等。下列物質由離子構成的是(  )
A.氯化鈉 B.氫氣 C.二氧化硫 D.金屬銀
【答案】A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過程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的;銀屬于金屬單質,是由銀原子直接構成的,故A符合題意,而B、C、D不合題意。
故選A。
3.(2024八下·上虞期末)具備基本的科學實驗技能是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同時也反映了實驗者的科學學科素養,以下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聞氣體氣味 B.點燃酒精燈
C.二氧化碳氣體驗滿 D.滴管滴加液體
【答案】A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判斷。
【解答】A.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而不能直接用鼻子直接去聞,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支酒精燈,可能酒精外溢引起火災,故B錯誤;
C.二氧化碳氣體驗滿的操作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故C錯誤;
D.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藥品時,不能將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故D錯誤。
故選A。
4.(2024八下·上虞期末)有一位同學暑假去西藏發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醫生讓他吸入了一種氣體后,癥狀得到緩解。此氣體可能是(  )
A.氧氣 B.氮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據氧氣的性質和用途判斷。
【解答】高原地區海拔高,氣壓很低,其中的氧氣含量很少,從而導致產生高原反應,只要補充適量氧氣就能緩解癥狀,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5.(2024八下·上虞期末)下列實驗能證明土壤中存在無機鹽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各個操作可以證明土壤中的成分即可。
【解答】A.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剛好浸沒為止,讀出注入水的體積可以通過計算大致確定該土壤樣品中空氣的體積分數,故A不符合題意;
B.對土壤進行加熱,觀察到試管壁上有水珠,可以說明土壤中含有水,故B不符合題意;
C.將干燥的土壤加熱,如果質量減少,有焦臭的味道,就證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故C不符合題意;
D.將土壤浸出液放在蒸發皿中加熱,最后蒸發皿上出現的殘余物是能溶于水的無機鹽,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6.(2024八下·上虞期末)每年的5月12日為“國家防災減災日”。下列關于安全用電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不要用濕的手觸摸開關
B.不要在高壓電線旁放風箏
C.家用冰箱的金屬外殼要接地
D.晚上家里發現煤氣泄漏,應立即開燈并報警
【答案】D
【知識點】安全用電原則
【解析】【分析】根據家庭電路安全用電的常識判斷。
【解答】A.用濕手接觸開關,可能發生觸電,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在輸電線路附近放風箏,可能引起高壓電弧觸電,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為了防止人接觸金屬外殼的用電器發生觸電事故,需要將金屬外殼要接地,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晚上家里發現煤氣泄漏,應立即關閉煤氣,開窗、開門通風,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7.(2024八下·上虞期末)人類為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原子結構的認識發展史簡單歸納如下:
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是基于“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箔”的實驗提出的。根據實驗現象: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少數α粒子發生很大偏轉,極少數α粒子被彈回(如圖所示),不能獲得的結論是(  )
A.核外電子帶負電荷 B.原子核質量較大
C.原子核帶正電荷 D.原子核體積很小
【答案】A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 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說明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核質量較大,原子核帶正電。
【解答】 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說明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核質量較大,原子核帶正電荷,但是不能說明核外電子帶負電荷。
故選A。
8.(2024八下·上虞期末)我國未來的航母將采用自行研制的電磁彈射器。電磁彈射器的彈射車與飛機前輪連接,并處于強磁場中,當彈射車內的導體通以強電流時,艦載機受到強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飛。電磁彈射器工作原理與下列設備或用電器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磁感應;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磁場力的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根據“處于強磁場中,當彈射車內的導體通以強電流時,艦載機受到強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飛”可知,電磁彈射器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
A、當導線中有電流經過時,小磁針的指向發生偏轉,說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故A不符合題意;
B、閉合開關后,通過電流的導體AB在磁場中受力運動,故B符合題意;
C、圖中兩個電磁鐵串聯,閉合開關后,通過它們的電流相等,線圈匝數多的鐵釘吸引的大頭針數量多,說明它的磁性較強,因此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故C不符合題意;
D、閉合開關后,導體ab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流表的指針擺動,說明有感應電流產生,這是電磁感應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9.(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是上虞區某日的空氣質量日報,下列有關大氣環境方面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露天焚燒垃圾可能會增加空氣中的PM2.5
B.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二氧化碳
C.除圖中四種污染物以外,CO也是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污染物之一
D.用新能源汽車逐漸取代燃油汽車能改善空氣質量
【答案】B
【知識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的防治空氣污染的措施分析。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露天焚燒垃圾會產生煙塵,肯定會增加空氣中的PM2.5,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是二氧化硫,而不是二氧化碳,故B錯誤符合題意;
C.CO也是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污染物之一,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用新能源汽車逐漸取代燃油汽車,會減小化石能源的消耗,從而不產生有害氣體與煙塵,能改善空氣質量,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0.(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是蠶豆葉下表皮氣孔張開和閉合的電鏡掃描照片,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氣孔是氣體交換的“門戶”,氧氣、二氧化碳都可以通過氣孔進出
B.氣孔的開閉受保衛細胞的控制
C.當太陽升起時,葉片大多氣孔可由狀態①轉為狀態②
D.氣孔由狀態①轉為狀態②,可能影響無機鹽的運輸
【答案】C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A.根據氣孔的作用判斷;
BC.根據氣孔的開合的知識判斷;
D. 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促進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氣孔由成對的半月形的保衛細胞構成,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通道。
【解答】A.氣孔是葉片氣體交換的“門戶”,氧氣、二氧化碳都可以通過氣孔進出,故A正確不合題意;
BC.當太陽升起時,蒸騰作用增強,葉片大多氣孔可由②關閉狀態轉為①張開狀態,因此氣孔的開閉受保衛細胞的控制,故B正確不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
D.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氣孔由①張開狀態轉為②關閉狀態,會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能影響無機鹽的運輸,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1.(2024八下·上虞期末)現代社會較多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免疫力低下。中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藥當歸、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學式C14H14On),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紫花前胡醇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4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紫花前胡醇化學式C14H14On中n為4
B.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84:7:32
C.紫花前胡醇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5.7%
D.123克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質量為42克
【答案】D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相對分子質量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和;
B.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
C.元素的質量分數=;
D.元素質量=物質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答】A.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得到:12×14+14×1+16n=246,解得:n=4,所以紫花前胡醇化學式C14H14On中n為4,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化學式C14H14O4可知,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12×14):(14×1):(16×4)=84:7:32,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根據化學式C14H14O4可知,紫花前胡醇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123克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質量為,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2.(2024八下·上虞期末)為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某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向一個大燒杯中加入80℃的熱水大半杯。在水中放入一小塊白磷,在兩支空試管中分別放入白磷和紅磷。根據實驗現象,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現象①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不高于80℃
B.現象③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
C.燒杯中的熱水只起到隔絕氧氣的作用
D.現象①②說明物質的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答案】A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A.根據白磷燃燒時的溫度分析;
B.根據紅磷的性質分析;
C.根據實驗的過程和目的分析;
D.根據實驗的現象分析。
【解答】A.溫度達到或超過著火點才會燃燒,則由現象①中白磷的燃燒說明白磷的著火點不高于80℃,故A正確;
B.紅磷的燃點為250℃,則現象③紅磷不燃燒是因為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不能說明紅磷不是可燃物,故B錯誤;
C.燒杯中的熱水起到提供熱量和隔絕氧氣的作用,故C錯誤;
D.①中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發生燃燒;②中水中白磷不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不能發生燃燒,現象①②說明物質的燃燒需要達與氧氣接觸,故D錯誤。
故選A。
13.(2024八下·上虞期末)“一江兩岸景觀工程”是上虞城市開發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曹娥江兩岸景觀帶上有大量移栽植物。如圖所示為移栽樹木時采取的一些措施,下列有關植物移栽說法錯誤的是(  )
A.營養液的運輸方向是自下向上
B.給樹輸液時針頭應插入木質部中
C.搭建遮陽棚是為了減弱植物的蒸騰作用
D.移栽時剪去所有葉片能提高植物成活率
【答案】D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A.營養液到達根部被吸收;
B.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
CD.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植物吸收和運輸水分的動力來源。其在農業上的主要應用是:①移栽時去掉部分葉片,可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②選在陰天或者傍晚移栽;③移栽后為植物遮蔭。
【解答】A.為移栽后的植物注入的營養液要到達根部,所以要注射到導管中,其運輸方向是自下向上,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輸送水分的導管位于木質部,則輸液時針頭要插入導管,導管位于木質部,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移栽后搭建遮陽棚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可以,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移栽時剪去部分枝葉是為了適當的降低蒸騰作用,而不是剪去所有枝葉,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4.(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所示為直流電動機工作原理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電動機通電后不轉動,一定是電路斷路
B.電動機工作時,電能主要轉化為機械能
C.電動機工作過程中,線圈中的電流方向保持不變
D.將磁體的磁極對調一下可以使電動機的轉速增大
【答案】B
【知識點】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解析】【分析】 A.電動機不轉可能是電路斷路、可能是電流過小、可能是線圈在平衡位置等;
B.根據電動機的能量轉化過程判斷;
C.電動機工作過程中,線圈中也產生感應電流;
D.直流電動機的轉速和與磁場的強弱、電流的大小有關。
【解答】A.線圈剛好位于平衡位置,或者電刷與換向器間摩擦過大,或者電路斷路,都會導致電動機通電后不轉,故A錯誤;
B.電動機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故B正確;
C.電動機工作過程中,換向器會將線圈中的電流改變,從而能夠連續轉動,故C錯誤;
D.將磁體的磁極對調一下只能改變線圈的轉動方向,而不能改變線圈在磁場中受力大小,即不能改變轉速,故D錯誤。
故選B。
15.(2024八下·上虞期末)用數軸表示某些化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數軸表示錯誤的是(  )
A.地殼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
B.不同種原子的原子序數依次遞增
C.空氣中氣體體積分數由大到小
D.含氮物質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從低到高
【答案】C
【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空氣的成分及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根據地殼中的元素含量分布判斷;
B.根據元素周期表的知識判斷;
C.根據空氣中成分的知識判斷;
D.根據元素化合價的知識判斷。
【解答】A.在地殼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順序是氧、硅、鋁、鐵、鈣,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 不同種原子的原子序數依次遞增:鈉、鎂、鋁、硅,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C.空氣中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故C錯誤符合題意;
D.NH3中N為﹣3價、N2中N為0價、NaNO2中N為+3價、KNO3中N為+5價,單質中化合價規定為0,與數軸關系一致,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6.(2024八下·上虞期末)在班級組織的“自制指南針”活動中,小偉同學用條形磁體將縫衣針磁化后,將其放在水中漂浮的一片樹葉上。多次將樹葉輕輕旋轉,待樹葉靜止后,觀察到樹葉的尖端總是指向南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樹葉尖端指向地磁南極
B.指南針的“N”應標注在樹葉尖端
C.樹葉周圍存在磁場和磁感線
D.若用磁體的N極靠近樹葉尖端,會相互吸引
【答案】D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場和磁感線
【解析】【分析】AB.當磁體靜止下來時,指南的一端為南極,指北的一端為北極,且地磁兩極和地理兩極交錯分布;
C.根據磁感線和磁場的定義判斷;
D.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判斷。
【解答】A.地理兩極和地磁兩極交錯分布,因為樹葉尖端指向南方,即樹葉尖端為地理南極,也就是地磁的北極,故A錯誤;
B.根據題意可知,樹葉尖端指向地理的南極,指南針的“S”應標注在樹葉尖端,故B錯誤;
C.樹葉周圍存在磁場,磁感線實際并不存在,故C錯誤;
D.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在,樹葉的尖端是指南針的S極,若用磁體的N極靠近樹葉尖端,會相互吸引,故D正確。
故選D。
17.(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是呼吸系統的組成示意圖,下列關于呼吸系統組成和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2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氣的通道
B.人在呼氣時,膈肌收縮,7變得扁平
C.人在吸氣時,6擴張,氣壓減小
D.肺泡外纏繞著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
【答案】B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圖中的1鼻腔,2咽,3喉,4氣管,5支氣管,6肺,7膈肌,根據對呼吸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判斷。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2咽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氣的通道,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人在呼氣時,膈肌舒張,7膈肌向上移動,故B錯誤符合題意;
C.人在吸氣時,6肺擴張,氣壓減小,故C正確不合題意;
D.肺泡外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有利于氣體交換,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8.(2024八下·上虞期末)清華大學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液體燃料甲醇,其微觀示意圖如下(圖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丁的化學式為H2O2
B.甲是單質,乙、丙、丁均為氧化物
C.參加反應的甲與乙物質分子個數比為3:1
D.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答案】C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解答】 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變化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種類與個數不變,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前有6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2個氧原子;反應后有4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1個氧原子,則丁化學式為H2O,該反應化學方程式:。
A.由分析可知,丁的化學式為H2O,故A錯誤;
B.氧化物是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氧化碳和水屬于氧化物,甲醇不是氧化物,故B錯誤;
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與乙物質分子個數比為3:1,故C正確;
D.該反應的生成物有兩種,因此該反應不屬于化合反應,故D錯誤。
故選C。
19.(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所示為驗證動物需要呼吸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在實驗前應該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B.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可換用更細的玻璃管
C.實驗時為便于操作和觀察,應該用手握緊試管
D.為更好地控制變量,可在B試管內放入等數量的同種死昆蟲
【答案】C
【知識點】動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A.只要有氣體生成或參與的實驗,都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根據V=SL可知,當體積相同時,橫截面積越小,則長度越大;
C.注意溫度對試管內氣壓的影響;
D.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判斷。
【解答】A.在實驗前應該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因為要防止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逸出,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當氣體的體積變化量相同時,玻璃管越細,則紅色水滴移動的距離更加明顯,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實驗時用手握住試管會導致試管內的氣體體積升高,從而導致試管內壓強改變,影響實驗結果,故C錯誤;
D.對照實驗是唯一變量實驗,因此為更好地控制變量,可在乙試管內放入等數量的同種死昆蟲,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20.(2024八下·上虞期末)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感應電流是由導體切割磁感線產生的,則導體切割磁感線就能產生感應電流
B.光合作用的同時進行著呼吸作用,則呼吸作用的同時也一定進行著光合作用
C.同種元素的原子質子數相同,則質子數相同的微粒一定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則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元素的概念;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A.根據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判斷;
B.根據光合作用需要有光分析;
C.質子數相同的原子才是同一種元素;
D.根據化合物的定義判斷。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只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運動中才能夠產生感應電流,故A錯誤;
B.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夠進行,而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夠進行,故B錯誤;
C.水分子與氖原子都有10個質子,而兩種微粒不屬于同一種元素,故C錯誤;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故D正確。
故選D。
21.(2024八下·上虞期末)鈷在國防工業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圖為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鈷元素屬于   元素(選填“金屬”或“非金屬”);
(2)鈷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
【答案】金屬;27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一般情況下,如果元素名稱含有“钅”字旁,那么為金屬元素;
(2)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解答】(1)鈷中含有“钅”字旁,所以鈷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2)根據圖片可知,左上角的數字為27,則鈷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7。根據“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可知,鈷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27。
22.(2024八下·上虞期末)用化學符號或符號的意義填空。
(1)3個二氧化碳分子   ;(2)2個鎂原子   ;
(3):2表示   ;(4)保持氮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   。
【答案】3CO2;2Mg;一個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N2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其化學式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3)化學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4)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其化學式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解答】(1)3個二氧化碳分子表示為:3CO2;
(2)2個鎂原子表示為:2Mg;
(3)中的“2”表示為:一個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
(4)保持氮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氮分子,表示為:N2。
23.(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是條形磁鐵的磁感線模型,由磁感線的分布特點可知,a點的磁場比b點的磁場   (選填“強”或“弱”);若在a點放置一個小磁針,則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向   (選填“左”或“右”)側。
【答案】弱;右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磁場和磁感線
【解析】【分析】(1)磁感線的疏密反映磁場的強弱;
(2)磁感線從北極出來,回到南極,結合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分析。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點的磁感線較稀疏,則a點的磁場比b點的磁場弱。
(2)根據磁感線的環繞方向可知,磁體左端為N極,右端為N極。若在a點放置一個小磁針,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則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向條形磁體的右側。
24.(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是家庭用電的幾個場景。
(1)如圖甲所示使用測電筆方法正確的是圖   ;
(2)如圖乙是某插座。在開關閉合時,指示燈亮。圖丙虛線框內為該插座的內部電路圖,在未完成的電路圖中,導線c應該連接圖中的   線;如果指示燈損壞,開關閉合時,插孔   (選填“能”或“不能”)提供工作電壓。
【答案】(1)a
(2)零;能
【知識點】測電筆的使用
【解析】【分析】(1)根據測電筆的使用方法解答;
(2)①三孔插座接線“左零右火中間地”;
②用電器相互影響為并聯,用電器不相互影響為串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使用測電筆時,人體必須與筆尾部的金屬體接觸,故選a。
(2)①根據圖片可知,三孔插座的左孔接零線,即導線c應該連接圖中的零線。
②根據圖片可知,三孔插座與指示燈為并聯,二者不相互影響,那么指示燈損壞,對插孔沒有影響,即插孔能提供工作電壓。
(1)使用測電筆時,人體必須與筆尾部的金屬體 接觸,故選a。
(2)[1]根據三孔插座的使用方法,左接零線,即導線c應該連接圖中的零線。
[2]根據圖片可知,三孔插座與指示燈為并聯,二者不相互影響,那么指示燈損壞,對插孔沒有影響,即插孔能提供工作電壓。
25.(2024八下·上虞期末)“對比實驗”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把硫放在燃燒匙中,在空氣中用酒精燈點燃(如圖1),然后迅速放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如圖2),火焰的顏色由淡藍色變成了   ,對比實驗現象說明化學反應的劇烈程度與反應物的濃度有關;此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是   轉化成熱能。
【答案】藍紫色;化學能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結合能量轉化的知識解答。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在空氣中用酒精燈點燃(如圖1),然后迅速放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如圖2),火焰的顏色由淡藍色變成了藍紫色,對比實驗現象說明化學反應的劇烈程度與反應物的濃度有關,此過程中是化學能轉化成熱能。
26.(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所示,利用放置在陽臺上的裝置進行蔬菜的無土栽培。在培育過程中,需要適時添加培養液、向培養液中通入空氣并適時補水。
(1)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區;
(2)培養液中含多種無機鹽,其中能使莖稈粗壯、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是含   的無機鹽(選填“氮”、“磷”或“鉀”);
(3)每隔一段時間往營養液中通入空氣的目的是滿足根的   作用;
(4)若培養液的濃度   蔬菜的根細胞液濃度,會導致蔬菜失水而發生萎蔫,此時需要適當補水(選填“小于”或“大于”)。
【答案】根毛;鉀;呼吸;大于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分析】(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結構從頂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2)植物生長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氮、磷、鉀。其中含鉀的無機鹽,可促使莖稈粗壯,抗倒伏,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
(3)營養液中的植物長期在液體的環境中,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而影響呼吸,從而影響生長。
(4)若培養液中的濃度大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則會造成植物細胞失水,若培養液中的濃度小于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則會造成植物細胞吸水。
【解答】(1)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
(2) 培養液中含多種無機鹽,其中能使莖稈粗壯、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是含鉀的無機鹽
(3)在栽培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往營養液中通入空氣,其目的主要是促進植物根部呼吸作用。
(4)若培養液的濃度大于蔬菜的根細胞液濃度,會導致蔬菜失水而發生萎蔫,此時需要適當補水。

27.(2024八下·上虞期末)“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有多種方法。甲同學設計了如圖1如示的實驗方案:在燃燒匙內放入紅磷,點燃后立即插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待紅磷火焰熄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水注入集氣瓶。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水自動注入集氣瓶的直接原因是   ;
(2)若紅磷不足實驗結果會   (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3)乙同學在老師處得知當裝置內的氧氣低于一定含量時,紅磷就不再與氧氣反應,從而影響實驗結果。于是他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方案,用“暖寶寶貼”中的發熱劑代替紅磷來進行實驗(提示:發熱劑主要成分是:鐵粉、炭粉、水和食鹽等,其反應原理可簡化為鐵生銹,即鐵的緩慢氧化)。他不是將足量的發熱劑堆在瓶底,而是將其均勻涂抹在集氣瓶內壁的四周,這樣做的目的是   ;
(4)在上述兩個實驗操作都正確的情況下,乙同學實驗的測量結果與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更接近。推測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
【答案】瓶內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偏小;增大發熱劑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更充分(或防止磷燃燒瓶內空氣逸散到外界,實驗在密閉體系中進行,讀數更準確)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紅磷燃燒、發熱劑都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中的水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進一步可以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解答】(1)反應結束后,打開止水夾,瓶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那么水自動注入集氣瓶;
(2)若紅磷的數量不足,則氧氣不能完全反應,那么導致實驗結果會偏小;
(3)將其均勻涂抹在集氣瓶內壁的四周,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大發熱劑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氧氣能更充分地被消耗,從而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4)在上述兩個實驗操作都正確的情況下,乙同學實驗的測量結果與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更接近。推測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更充分(或防止磷燃燒瓶內空氣逸散到外界,實驗在密閉體系中進行,讀數更準確)。
28.(2024八下·上虞期末)小科同學將一定量的氯酸鉀與少量高錳酸鉀的混合裝入試管中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質量隨時間的大致變化如圖所示(已知受熱分解溫度:高錳酸鉀為240℃、氯酸鉀為400℃)。請回答下列問題:
(1)高錳酸鉀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2)曲線c代表加熱過程中生成   質量的變化(選填“氧氣”、“氯化鉀”);
(3)t3時,試管中有   種固體物質。
【答案】2KMnO4K2MnO4+MnO2+O2↑;氯化鉀;4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根據分解溫度的高低確定a、b的物質種類,然后根據生成物的質量變化分析判斷;
(3)根據圖像確定t3時的反應進度,進而確定此時固體中的物質種類。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高錳酸鉀加熱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K2MnO4+MnO2+O2↑;
(2)根據題意可知,高錳酸鉀的分解溫度為240℃、氯酸鉀的分解溫度為400℃,那么b為高錳酸鉀,a為氯酸鉀。氯酸鉀開始分解后,氯化鉀的質量同時增大,那么c為氯化鉀;
(3)根據圖片可知,t3 時,高錳酸鉀完全分解,氯酸鉀部分分解,試管中有錳酸鉀、二氧化錳、氯化鉀、氯酸鉀4種固體物質。
29.(2024八下·上虞期末)為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哪些因素有關,小科做了如下的實驗。
步驟1: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小車,小車上固定一塊條形磁鐵(如圖);
步驟2:當閉合開關時,小車會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記錄小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的距離;
步驟3:斷開開關,把小車重新放在起始位置,依次向右移動變阻器滑片,閉合開關,記錄小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的距離。實驗數據如下:
實驗次數 1 2 3 4
電流的大小(安) 1.2 1.4 1.6
小車運動的距離(厘米) 15 19 2.4
(1)小車上面的條形磁鐵的左端為   極;
(2)通過本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   ;
(3)接下來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將滑動變阻器的連接線從a處移動到b處后,閉合開關后下一步的操作是   ,然后斷開開關,把小車重新放在起始位置,再閉合開關,最后記錄小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的距離(本次實驗與第3次實驗形成對照,已知線圈具有一定的電阻值)。
【答案】(1)N
(2)在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3)調節滑動變阻器,保持電流表示數為1.6A(或電流表示數與第三次實驗相同)
【知識點】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方向,再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確定條形磁體的磁極方向。
(2)小車運動的距離越大,說明電磁鐵的磁場越強,據此根據表格分析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即可;
(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電磁鐵磁場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時,需要控制電流大小相同。
【解答】(1)閉合開關后,線圈上電流方向向下。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食指指尖向下,此時大拇指指向右端,則電磁鐵右端為N極。此時小車會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說明螺線管和小車上的磁極相互排斥,因此小車上面的條形磁鐵的左端為N極。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電流增大時,小車運動的距離越大,那么得到:當線圈的匝數相同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3)將滑動變阻器的連接線從a處移動到b處后,線圈匝數發生改變,此時需要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路中電流與第三次實驗時的電流大小相等。
(1)根據安培定律,閉合開關后電磁鐵左端為S極,右端為N極,此時小車會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說明螺線管和小車上的磁極相互排斥,因此小車上面的條形磁鐵的左端為N極。
(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可知,當線圈的匝數相同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3)要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的關系,需要控制電流的大小,將滑動變阻器的連接線從a處移動到b處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路中電流與第三次實驗時的電流大小相等。
30.(2024八下·上虞期末)如圖為實驗室常見的氣體制取裝置。
(1)如果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如圖所示,發生裝置應選用   (填字母),用C裝置收集氧氣,集氣瓶中氧氣集滿的標志是   ;
(2)B裝置中長頸漏斗的末端為何要伸入液面以下?   ;
(3)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   端(選填“k1”或“k2”)導入。
【答案】A;水位下降至集氣瓶口或集氣瓶口有大量氣泡冒出等;保證裝置的氣密性或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k1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氣體發生裝置;根據排水法收集氣體的知識解答。
(2)如果長頸漏斗下端沒有進入液面以下,那么生成的氣體會從長頸漏斗溢出;
(3)根據收集氣體的密度確定它在集氣瓶中的位置,進而確定進氣管的長短。
【解答】(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需要加熱,因此發生裝置選擇“固態加熱型”,故填A;
裝置C是排水法收集氣體,集氣瓶中氧氣集滿的標志是水位下降至集氣瓶口或集氣瓶口有大量氣泡冒出。
(2)根據題意可知,B裝置中長頸漏斗的末端,目的是保證裝置的氣密性,或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會沉積在集氣瓶底部,則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從長管,即K1進入。
31.(2024八下·上虞期末)胡楊的葉形隨著樹齡增長,自下而上會逐漸出現條形葉、卵形葉和鋸齒葉。為探究葉形對胡楊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興趣小組設計了實驗并進行探究,實驗簡要步驟如下:
①將胡楊樹進行暗處理;②在光照強度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讓胡楊樹光照4小時;③分別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脫色處理后滴上碘液。實驗結果:三種葉片都變藍,且藍色深淺程度為鋸齒葉>卵形葉>條形葉。
(1)將胡楊樹先進行暗處理可以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擾,其原理是   ;
(2)如圖1所示為脫色環節,甲燒杯中裝有   ;
(3)小明認為興趣小組的方案中有不合理之處,請指出   ;
(4)如圖2所示為胡楊葉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內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則一天中c點有機物積累的量   d點(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黑暗處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淀粉會消耗或葉片中淀粉會被運走;酒精;只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數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小于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1) 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而呼吸作用在有光或無光的條件下都能進行。(2) 酒精能溶解葉綠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熱;
(3) 若用于實驗的材料(對象)太少,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實驗結果出現較大的偏差;
(4)二氧化碳的質量越少,說明產物的有機物越多。
【解答】(1)黑暗處胡楊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葉片中的淀粉會被轉運或消耗殆盡,則將胡楊樹先進行暗處理可以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擾。
(2)如圖1所示為脫色環節,甲燒杯中裝有酒精。
(3)興趣小組的方案中的不合理之處是:只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數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
(4)由圖2可知,曲線bf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0,則說明此時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持續積累,故一天中c點有機物積累的量小于d點。
32.(2024八下·上虞期末)2024年4月25日我國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上行的除了三名宇航員以外還有裝載水生動物斑馬魚和水生植物金魚藻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空間站中的宇航員所需氧氣是通過電解水獲得,若一名宇航員一天需要消耗氧氣約550升,則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約多少千克?   (已知:2H2O2H2↑+O2↑,通常狀況下的氧氣=1.4克/升,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2)過去人們一直對于光合作用產物O2的來源感到疑惑。若宇航員利用氧原子18O和16O標記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進行了如圖實驗。18O和16O兩種氧原子根本區別是   ,請你根據圖示結果判斷光合作用產生的O2   。
A.全部來自CO2  B.全部來自H2O  C.部分來自CO2,部分來自H2O
【答案】0.87;原子核內中子數不同;B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m=ρV計算生成氧氣的質量,根據水電解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水的質量即可;
(2)①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為同位素原子;
②根據圖片分析解答。
【解答】(1)解:生成氧氣的質量m=ρV=550升×1.4克/升=770克=0.77千克,
設: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為x。

解:x≈0.87kg
答: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約0.87千克。
(2) ①氧原子18O和16O 都是氧原子,所以質子數相同,均為8 。18O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8,16O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16,質子數相同,所以中子數不同,分別為10 和8;18O和16O兩種氧原子根本區別是原子核內中子數不同;
②根據圖示可知,CO2中的氧原子與氧氣中不一樣,而氧氣中的氧原子與水中一樣,證明氧氣中的氧原子來自水中的氧原子。
故選B。
33.(2024八下·上虞期末)我區實施“清涼工程”,為教室安裝了空調。為落實節能降耗,小虞同學設計并安裝了如圖甲的自動控制模擬電路。控制電路中的電源電壓為6V,滑動變阻器R0接入電路的阻值為10,熱敏電阻R的阻值隨溫度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電磁繼電器線圈電阻不計)。當氣溫達到設定溫度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達到0.15A,銜鐵被電磁鐵吸下接通空調線路。
(1)小虞同學設定的空調啟動溫度是多少?
(2)為了省電,要使溫度達到30℃時空調才能啟動制冷,R0的阻值應該調節到多少?
(3)除了通過改變控制電路中的電阻來給空調設定不同的啟動溫度外,你還能提出一條可行、方便的方法來給空調設定不同的啟動溫度嗎?
【答案】(1)解:
當氣溫達到設定溫度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達到0.15A,
此時電路的電阻;
熱敏電阻R的阻值;
由圖乙知道,此時的溫度是26℃。
(2)解:由圖乙知道,溫度達到30℃時,熱敏電阻R的阻值是20Ω,
此時R0的阻值應該調節到,
(3)將左邊控制電路的電源改為可調壓電源
【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電路中的電流結合歐姆定律計算電阻,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得出熱敏電阻大小,結合圖象確定溫度;
(2)根據歐姆定律分析電路中的總電阻是否改變,結合串聯電路的特點分析解答;
(3)根據電流不變,結合電阻的變化分析電源電壓,據此解答。
【解答】(3)因為本裝置啟動的電流是一定的,因此,既可通過改變電阻來改變電流,可以通過將左邊電源改為可調壓電源來實現對其控制。
(1)根據題意知道,當氣溫達到設定溫度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達到0.15A,銜鐵被電磁鐵吸下接通空調線路,此時,電路的電阻
熱敏電阻R的阻值
由圖乙知道,此時的溫度是26℃。
(2)由圖乙知道,溫度達到30℃時,熱敏電阻R的阻值是20Ω,由串聯電路的電阻規律知道,R0的阻值應該調節到
(3)因為本裝置啟動的電流是一定的,因此,既可通過改變電阻來改變電流,可以通過將左邊電源改為可調壓電源來實現對其控制。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漯河市| 晴隆县| 疏勒县| 紫阳县| 巴林右旗| 林西县| 安顺市| 泗洪县| 武陟县| 武胜县| 湟源县| 镇远县| 巴南区| 新丰县| 呈贡县| 玛多县| 旬邑县| 聂荣县| 泗洪县| 虞城县| 大邑县| 桂东县| 山阳县| 鸡西市| 金平| 延吉市| 普格县| 无为县| 上林县| 平陆县| 长岛县| 兰州市| 延川县| 荃湾区| 罗甸县| 星座| 宜宾县| 佳木斯市| 海安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