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七下·寧海期末)我國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某區域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消耗總量相平衡。倡導“碳中和”有利于解決的環境問題是(  )
A.溫室效應 B.酸雨污染
C.臭氧空洞 D.“白色”污染
2.(2024七下·寧海期末)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也是重要的生長發育階段。下列關于青春期特征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內臟功能日漸健全 B.開始出現第二性征
C.形成兩性生殖器官 D.身高體重迅速增加
3.(2024七下·寧海期末)圖中四種生物,在細胞結構上不同于其他幾種的是(  )
A.香菇 B.酵母菌
C.大腸桿菌 D.霉菌
4.(2024七下·寧海期末)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實驗的規范操作才能保證實驗科學性與安全性,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量筒讀數 B.過濾液體
C.蒸發 D.取用液體
5.(2024七下·寧海期末)龍眼雞是昆蟲中的顏值擔當,其繁殖、生長發育與蟬相似。下列有關龍眼雞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有性繁殖
B.受精發育:體內受精,體外發育
C.生長過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D.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6.(2024七下·寧海期末)“落花不掃”是眼下甬城的一份浪漫。“落花不掃”不僅為過往行人增添了別樣情趣,而且落花化作春泥更護花。根據生態系統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將“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陽光
7.(2024七下·寧海期末)火折子被稱為古代附打火機(如圖)。火折子的主要材料為經過處理的土紙加棉花等,曬十卷成長桿狀,點燃后將明火吹滅,但內部仍有紅色亮點,裝入竹筒內,需要時取出一吹就能復燃。下列關于火折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竹筒必須是完全密 閉的
B.裝入竹筒后火折子沒有完全熄滅
C.土紙、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提供了充足的氧氣
8.(2024七下·寧海期末)扭葉松屬于裸子植物(如圖),它的莖、葉中含有機物松脂,易燃燒。發生火災時,堅固而緊閉的松果將種子保護起來。火災過后,松果崩裂開,種子撒播在滿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關扭葉松說法正確的是(  )
A.扭葉松的種子由受精卵發育而來
B.種子外部起保護作用的是果皮
C.將種子保護起來是對環境的適應
D.火災后的草木灰為種子萌發提供有機物
9.(2024七下·寧海期末)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到土壤變黑有焦味,且質量減小。則說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氣 B.水 C.無機鹽 D.有機物
10.(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為探究氧氣性質的相關實驗,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及有關操作描述錯誤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
C.實驗Ⅱ的水可防止高溫熔融物使瓶底破裂
D.實驗Ⅰ木炭熄滅后在瓶內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后石灰水變渾濁
11.(2024七下·寧海期末)下列操作能增強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是(  )
A. B.
C. D.
12.(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自動水龍頭,使用時只需把手伸到水龍頭的下方,就會自動出水。這是因為人體能輻射出(  )
A.紫外線 B.紅外線 C.紅光 D.紫光
13.(2024七下·寧海期末)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鳶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如圖甲);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如圖乙);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為窗所束亦皆倒(如圖丙)……”,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丙圖中的“窗隙”越大現象越明顯
B.乙圖中“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
C.圖甲、圖乙、圖丙中的現象都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
D.乙圖中的小孔形狀變為三角形時也會出現上述現象
14.(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一束紅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在光屏上a點處形成一個紅色光斑。現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鏡位置不變,僅將紅光改為紫光(已知紫光偏折程度大于紅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仍在a點處
B.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在a點上方
C.將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
D.將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
15.(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16.(2024七下·寧海期末)小寧要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4%的氯化鈉溶液,下列關于配制該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若用氯化鈉固體配制,需稱取氯化鈉固體7.0g
②用托盤天平稱氯化鈉固體時,在兩盤各放一張完全相同的濾紙
③選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體積
④實驗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和試劑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配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17.(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為植物繁殖的幾種方式,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壓條,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快速培育出植物新品種
B.②是組織培養,具有繁殖速度快、經濟收益高等優點
C.①②繁殖方式均為無性生殖
D.以上兩種繁殖方式都能保留栽培植物的優良性狀
18.(2024七下·寧海期末)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能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生態共生效應。裝置原理如圖所示,由養殖區、種植區、轉化槽組成,轉化槽中細菌能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鹽。整個裝置通過水泵實現系統內的水循環。該復合耕作體系(  )
A.所有動物、植物與微生物組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
B.充分利用太陽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C.有助于能量循環利用
D.食物鏈可表示為:水草→草魚→細菌
19.(2024七下·寧海期末)硫酸錳廣泛用于醫藥、食品、造紙等行業。硫酸錳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硫酸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硫酸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C.100℃時, 水中最多能溶解28g硫酸錳
D.100℃時,硫酸錳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約為21.9%
20.(2024七下·寧海期末)利用圖1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用壓強傳感器測定裝置內的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圖2中b點對應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
B.圖1中表明氧氣含量的現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圖2中a點到b點是由于反應產熱使瓶內壓強增大
D.實驗前圖1瓶中裝水的主要作用是吸熱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21.(2024七下·寧海期末)2024年3月21日,寧波首個再生水主題公園正式開園,其內不僅展示了“盤活再生水”的技術創新,更向市民們傳遞了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理念。
(1)如圖甲所示,水池中的所有浮萍構成了一個   。
(2)圖乙為該公園某一池塘示意圖,請寫出最長的食物鏈   。
(3)通過丙圖中   (選填“a”“b”或“c”)的水循環運動,使陸地上的水資源不斷得到補充,得以再生。B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名稱   。
22.(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是桃花和桃果實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雌蕊包括哪幾個結構?   (填序號)。
(2)桃樹開花時常看到蜜蜂、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它們正忙著給桃花進行   。要結出桃,還要經歷的另一個重要生理過程是   。
(3)圖中   (填序號)將發育成果實,桃的果實中只有一粒種子,原因是   。
23.(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甲為手機防窺膜結構圖,采用了超細百葉窗光學技術,其原理類似百葉窗,結構簡圖如圖乙。兩側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內容,是由于   ;為了讓防窺效果更好(可視范圍減小),可以適當地   (選填“增大”或“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
24.(2024七下·寧海期末)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從一個細胞逐漸長大,生命發生著奇妙的變化,請根據圖中提示回答有關問題:
“我”的生命開始圖中的[A]   (填名稱,下同)。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適地生活在媽媽肚子的①   子里,每時每刻,都能通過②   和③臍帶從媽媽那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將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排入媽媽的血液中。
25.(2024七下·寧海期末)“立夏飯”(如圖甲)是寧波百姓在立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主要食材有:糯米、土豆、菜豆、玉米等。其中糯米來自糯稻的種子(如圖乙),寧波地區糯稻一般一年種植一季,糯稻幼苗在生長時期喜好高溫多水,糯稻成熟收獲時宜干燥。從糯稻幼苗到成熟一般為4個月左右,比普通水稻生長期略長。
(1)糯稻的繁殖方式屬于   
(2)如圖丙為寧波地區年降水和氣溫變化曲線圖。根據糯稻的習性,農民一般選擇7月左右進行糯稻育苗和插秧,請簡述理由   。
(3)圖丁是玉米種子結構示意圖,   (填序號)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
26.(2024七下·寧海期末)在生活中常利用大氣壓原理解釋現象,有同學經分析后概括出如圖甲所示的思維模型。
(1) 思維模型中的“? ”處應填   ;(選填“開放”或“密閉”)
(2)將一只薄塑料袋放入廣口瓶內,使塑料袋盡可能貼近瓶壁。將袋口沿瓶口翻過來,用橡皮筋扎在瓶口上(如圖乙),向上拉塑料袋,結果發現越拉越難。由思維模型可知,“越拉越難”是因為通過   的方式減小了塑料袋和瓶之間的氣壓。
27.(2024七下·寧海期末)微塑料是一種新型的環境污染物,為了探究不同類型的微塑料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某科研小組將大小相同的小麥種子分為4組每組100粒,選取3種微塑料在適宜環境條件下開展盆栽試驗,統計分析小麥種子的發芽率 (實驗結果如表)。
組別 第1組 第2組 第3組 第4組
微塑料 不添加微塑料 高密度乙烯 聚丙稀 可降解塑料
微徑() 0 1000 1000 1000
濃度(g/kg) 0 0.5 0.5 ?
發芽率 90.58 78.22 80.0 84.89
(1) 表中“? ”處應填的數據是   。
(2)設置第1組不添加微塑料的目的是   。
(3)分析實驗結果得出,這3種微塑料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最大的是   。(選填“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或“可降解塑料”)
28.(2024七下·寧海期末)小寧設計并制作了如圖的咸水淡化裝置,同時針對該裝置設計了評價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裝置結構 結構完整,有加熱、冷卻和收集裝置 結構較完整, 缺少較好的冷卻裝置 結構不完整, 有 1處以上缺失
指標二:淡化效果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較快、連續穩定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 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標三: ?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經過汽化,后經過   (填物態變化名稱)變成淡水流入容器,則易拉罐內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根據評價需要,請你提出一項評價指標寫在指標三“?”處   。
29.(2024七下·寧海期末)將燃燒的蠟燭放入圖甲裝置中,一段時間后,蠟燭會慢慢熄滅。興趣小組探究其原因的過程如下(氣體的含量用體積分數表示)。
(1)小寧認為,蠟燭熄滅是裝置內的氧氣被消耗完了。他設計了圖乙的實驗裝置,待蠟燭熄滅后,用凸透鏡聚焦太陽光使白磷的溫度達到著火點,觀察到   現象,從而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重新實驗,測得蠟燭燃燒過程中燭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從0.04%上升到 7.4%,氧氣含量從21%下降到13.8%。
(2)小寧又認為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導致蠟燭熄滅。小科不贊同,他改變圖甲裝置中的氣體成分,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否定了小寧的觀點。則小科進行的實驗是   (選填“A”“B”或“C”)。
實驗 氧氣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蠟燭能否燃燒
A 21% 8.4% 能
B 21% 3.4% 能
C 12.8% 3.4% 不能
(3)小寧利用圖甲裝置又進行實驗,在甲裝置內安裝測量氧氣含量的傳感器,點燃蠟燭(足量)直至熄滅,測出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丙所示,據此推測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
30.(2024七下·寧海期末)小寧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水的組成。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管中產生的氣體和b管中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管口,打開活塞,觀察到   現象。
(2)實驗中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以加入少量硫酸。若實驗中用4%的硫酸溶液100g,通電一段時間后,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為5%,則被分解的水的質量為   。
31.(2024七下·寧海期末)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由圖丙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
(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   (填字母)。
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
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
32.(2024七下·寧海期末)某興趣小組用硝酸鉀進行實驗,如圖甲是硝酸鉀的溶解度與溫度關系。
(1) 10℃時, 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   g。
(2)20℃時,將16g硝酸鉀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3)請寫出一種能實現圖乙所示結果的操作方法,并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解答】“碳中和”是指某區域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消耗總量相平衡。由于二氧化碳氣體是溫室氣體,空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增多會導致溫室效應,所以倡導“碳中和”有利于解決的環境問題是溫室效應;
故答案為:A.
2.【答案】C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1)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快速生長的時期,青春期是兒童逐漸發育為成人的過渡時期。
(2)在人體外表上,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稱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異稱為第二性征。
【解答】A、青春期的人體變化,還表現在內臟器官功能的日漸健全,如心臟收縮力增強、肺通氣量增大、腦調節功能增強等,故說法正確。
B、進入青春期后,會出現長腋毛和陰毛、女孩乳房發育、男孩喉結突起和長胡須等第二性征,故說法正確。
C、兩性生殖器官在胎兒發育的過程中就已經形成,故說法錯誤。
D、青春期,隨著性器官的發育成熟,人的身體會發生一些重要的生理和外表變化,個子迅速長高。男孩骨骼強健,肌肉發達;女孩乳房和臀部明顯增大,身體呈現出柔和的曲線,故說法正確。
故答案:C
3.【答案】C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真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不同分析即可。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A是蘑菇,B是酵母菌,D是霉菌,它們三者都屬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C大腸桿菌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故C符合題意,A、B、D不合題意。
故選C。
4.【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讀取量筒的示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故A錯誤;
B.過濾液體時,應該用玻璃棒引流,故B錯誤;
C.蒸發時,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故C正確;
D.膠頭滴管不能倒置,防止藥品進入橡膠帽中,腐蝕橡膠帽,故D錯誤。
故選C。
5.【答案】B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昆蟲的生殖方式;昆蟲的發育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昆蟲的繁殖方式、受精發育、生長過程和結構層次的知識判斷即可。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龍眼雞屬于昆蟲,生殖方式是卵生,故A錯誤;
B.龍眼雞的繁殖、生長發育與蟬相似,即為卵生,體內受精,體外發育,故B正確;
C.根據題意可知,龍眼雞、蟬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故C錯誤;
D.龍眼雞是動物,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故D錯誤。
故選B。
6.【答案】C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兩部分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根據獲得營養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解答】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能夠將生物的遺體和排泄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促進物質循環。將“落花”化作“春泥”,是指將落花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是分解者的作用。C正確。
故選:C。
7.【答案】A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包括: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B.根據題意可知,入竹筒后火折子沒有完全熄滅,仍然有火星存在,說嗎竹筒內的材料仍然在緩慢燃燒,需要氧氣,因此不能完全密封,故A錯誤符合題意,B正確不合題意;
C.土紙和棉花都能燃燒,都是可燃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提供了充足的氧氣,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8.【答案】C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 種子植物可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種子裸露著,其外層沒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種子的外層有果皮包被。
【解答】A.扭葉松的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故A錯誤;
B.扭葉松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屬于裸子植物,故B錯誤;
C. 將種子保護起來是對環境的適應,故C正確;
D.火災后的草木灰為種子萌發提供無機鹽,而不是有機物,故D錯誤。
故選C。
9.【答案】D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有機物在加熱過程中會發生分解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水蒸氣等物質,同時也會產生焦味和質量減小的現象。
【解答】如果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到土壤變黑有焦味,且質量減小,就可以推斷出土壤中含有機物,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10.【答案】B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結合實驗的設計目的分析判斷。
【解答】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B.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實驗Ⅱ集氣瓶內放少量細沙的目的是防止反應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實驗Ⅰ木炭熄滅后在瓶內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后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1.【答案】B
【知識點】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根據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和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答本題。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溶質,溶劑的性質影響。
【解答】A、攪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強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錯誤;
B、影響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是溫度,蔗糖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熱能增強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正確;
C、加水能增加蔗糖的溶解量,不能增強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錯誤;
D,向飽和蔗糖溶液加入蔗糖,不能增強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錯誤。
故答案為:B。
12.【答案】B
【知識點】紫外線、紅外線
【解析】【分析】一切物體都會向周圍輻射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向外輻射的紅外線越強。
【解答】 如圖自動水龍頭,使用時只需把手伸到水龍頭的下方,就會自動出水。這是因為人體能輻射出紅外線,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3.【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為光的直線傳播,像的大小取決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則像越大,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丙圖是小孔成像現象,小孔越大,光線越分散,則現象越不明顯,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可知,“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甲圖為影子,乙和丙為小孔成像,它們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線傳播,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小孔成像時,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4.【答案】D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不同色光經透鏡或三棱鏡折射時的偏折能力不同,七種色光中,紅光偏折能力最弱,紫光偏折能力最強。
【解答】AB、不同色光經三棱鏡折射時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紅光要強,因此,在本實驗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變,僅將紅光改為紫光,紫光偏折能力強,其光斑會在a的下方,故AB錯誤;
CD、如果將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向上移動,仍可落在a點處,相反,如果將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則向下移動,不可能落在a點,故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15.【答案】D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進而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B.根據題意可知,干冰吸收熱量從固態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而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
CD.干冰升華吸熱迅速變成水蒸氣,而盤中的水沸騰其實就是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溢出所致,故C錯誤,而D正確。
故選D。
16.【答案】D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①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判斷。
②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③根據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④根據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步驟,分析各操作需要的儀器,進行分析判斷。
⑤根據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大,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①若用氯化鈉固體配制,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4%的氯化鈉溶液,需稱取氯化鈉固體50g×14%=7.0g,故說法正確。
②用托盤天平稱氯化鈉固體時,在兩盤各放一張完全相同的濾紙,故說法正確。
③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所需溶劑的質量為50g-7g=43g(合43mL),量筒量程的選擇,應遵循“大而近”的原則,應用規格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體積,故說法錯誤。
④首先計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再稱量所需的氯化鈉和量取水,最后進行溶解,藥匙用于取用氯化鈉,托盤天平用于稱取固體氯化鈉,量筒與膠頭滴管用于準確量取水,燒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時的攪拌,試劑瓶用于盛放氯化鈉溶液,實驗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和試劑瓶,故說法正確。
⑤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大,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說法錯誤。
故①②④說法正確。
故選:D。
17.【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圖中①是壓條,②是組織培養。有性生殖是指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結合無性生殖的優點判斷即可。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①是壓條,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能保留母體的優良性狀,但是繁殖速度較慢,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根據圖片可知,②是組織培養,可以在短時間內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個體,具有繁殖速度快、經濟收益高等優點,故B正確不合題意;
CD.圖中①壓條和②組織培養都屬于無性生殖,都能保留栽培植物的優良性狀,故C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8.【答案】B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A.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
B.根據復合耕作體系對能量的多級利用判斷;
C.根據能量流動的單向性判斷;
D.根據食物鏈的組成判斷。
【解答】A.圖中所有動物、植物與微生物不能稱作一個生態系統,是因為還缺少非生物部分,故A錯誤;
B.該復合耕作體系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利用率,故B正確;
C.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能循環,故C錯誤;
D.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而細菌是分解者,故D錯誤。
故選B。
19.【答案】D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AB.根據圖片分析硫酸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
C.溶解度必須談及溫度,否則沒有意義;
D.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解答】AB.根據圖片可知,硫酸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減小,故A、B錯誤;
C.根據圖片可知,100℃時硫酸錳的溶解度為28g,即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8g硫酸錳,沒有指明溫度,故C錯誤;
D.根據圖片可知,100℃時硫酸錳的溶解度為28g,則在100℃時,硫酸錳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故D正確。
故選D。
20.【答案】A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欲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所選除氧劑要具備以下特征:本身能夠在空氣中燃燒(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本身的狀態為非氣體;生成物為非氣態。該實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所用藥品必須是足量;③讀數時一定要冷卻到原溫度,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圖2中b點后氣壓減小,應該是反應結束后溫度降低所致,故A錯誤符合題意;
B.集氣瓶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即占一格,則圖1中表明氧氣含量的現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處,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圖2中a點到b點時氣壓增大,應該是紅磷燃燒放出了大量的熱,使瓶內壓強增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圖1瓶中水的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內溫度的降低,節約了實驗的時間,同時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1.【答案】種群;水生植物→食草昆蟲→青蛙;b;降水
【知識點】種群的概念;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水循環
【解析】【分析】(1)在一個區域里,常有許多同種生物的個體生活在一起。我們把這些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叫做種群;
(2)食物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生物按營養關系從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肉食動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成員間以食物營養關系連結成的鏈狀序列;
(3)水循環的主要環節:蒸發、降水、植物蒸騰作用、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
【解答】(1) 如圖甲所示,水池中的所有浮萍構成了一個種群。
(2)圖乙為該公園某一池塘示意圖,食物鏈有:水生植物→食草昆蟲→青蛙,水生植物→食草魚類兩條,最長的食物鏈是:水生植物→食草昆蟲→青蛙。
(3)通過丙圖中b的水循環運動,使陸地上的水資源不斷得到補充,得以再生。B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名稱降水。
22.【答案】③④⑤;傳粉;受精;⑤;子房中只有一粒胚珠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傳粉及其途徑
【解析】【分析】(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圖中,①花藥、②花絲、③柱頭、④花柱、⑤子房。一朵花只有一枚雌蕊,有多枚雄蕊。
(2)昆蟲可以幫助花進行傳粉。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
(3)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內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解答】(1)雄蕊和雌蕊合稱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結構。雌蕊包括③柱頭、④花柱、⑤子房。
(2)桃花具有艷麗的色彩和芳香的氣味,屬于蟲媒花。所以,桃樹開花時常看到蜜蜂、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它們正忙著給桃花進行傳粉。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生理過程。因此,桃花傳粉后,要結出桃,還要經歷的另一個重要生理過程是受精。
(3)受精完成后,圖中⑤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桃的果實中只有一粒種子,是因為子房中只有一粒胚珠。
23.【答案】直線傳播;減小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可知,屏幕內容被百葉擋住,因此兩側看不清屏幕內容。此防窺膜貼在手機屏幕上。為了讓防窺效果更好(可視范圍減小),可以適當地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
24.【答案】受精卵;子宮;胎盤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
【解析】【分析】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時,才標志著新生命的起點,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形成胎兒。胎兒的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并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以及排出廢物。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我”的生命開始圖中的[A]受精卵。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適地生活在媽媽肚子的①子宮里,每時每刻,都能通過②胎盤和③臍帶從媽媽那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將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排入媽媽的血液中。
25.【答案】有性生殖;寧波地區7月時高溫多水,利于糯稻育苗和插秧;⑥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經過精子與卵細胞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無性生殖。
(2)糯稻幼苗在生長時期喜好高溫多水;
(3)圖中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⑤果皮和種皮、⑥胚乳。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糯稻要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
(2)根據乙圖可知,在七月時高溫多水,利于糯稻育苗和插秧,所以,農民一般選擇7月左右進行糯稻育苗和插秧。
(3) 圖丁是玉米種子結構示意圖, ⑥胚乳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
26.【答案】密閉;增大體積
【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
【解析】【分析】(1)封閉氣體的壓強與體積和溫度高低有關;
(2)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導致密閉空間氣壓變小的原因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探究氣體壓強的變化時,對象應該為密閉空間的氣體,所以思維模型中的“?”處應填密閉。
(2)根據題意可知,“越拉越難”是因為氣體體積變大而壓強變小所致。
27.【答案】0.5;對照;高密度聚乙烯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2)對照實驗就是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響,再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它除了原實驗本身改變的條件外,其他條件保持相同。
(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哪種塑料情況下發芽率最低即可。
【解答】(1)根據對照實驗的原則可知,探究不同類型的微塑料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時,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微塑料的種類,則“?”處應填的數據是0.5。
(2)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所以設置第1組不添加微塑料的目的是對照作用。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3種微塑料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最大的是高密度聚乙烯。
28.【答案】液化;變大;節能環保(或操作簡便、推廣價值大、制作成本低等)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①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②溶質質量分數=;
(2)實驗裝置的評價可從裝置的結構是否合理完整、實驗效果是否明顯、裝置是否節能環保、操作是否簡便、裝置是否有推廣價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價幾方面進行評價。
【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易拉罐中水蒸氣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變成淡水流入容器。
②根據題意可知,易拉罐內水的質量減少,但是鹽分的種類不變,則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變大。
(2)根據題意可知,指標三為節能環保或操作簡便或推廣價值工或制作成本。
29.【答案】白磷燃燒;A;當氧氣濃度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據丙圖可知,蠟燭熄滅時氧氣濃度為15.96%,此時還可以供給白磷燃燒;
(2)從表格中找到二氧化碳濃度大但是蠟燭仍然能夠燃燒的一組實驗即可;
(3)根據丙圖分析蠟燭燃燒對氧氣濃度的要求即可。
【解答】 (1)待蠟燭熄滅后,用凸透鏡聚焦太陽光使白磷的溫度達到著火點,觀察到白磷燃燒說明瓶中還有氧氣,從而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2)A中二氧化碳含量為8.4%但蠟燭能燃燒,說明不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導致蠟燭熄滅,否定了小寧的觀點。
(3)傳感器測量氧氣含量降到15.9%時蠟燭熄滅,證明當氧氣濃度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
30.【答案】1:2;木條復燃;20g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根據氧氣的檢驗方法解答;
(2)溶質質量等于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據此計算5%的溶液質量,前后溶液的質量之差就是分解水的質量。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管內氣體體積較小為氧氣,b管內氣體體積較大為氫氣,則a管中產生的氣體和b管中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
a管中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管口,打開活塞,觀察到木條復燃現象;
(2)4%的氫氧化鈉溶液100g中溶質氫氧化鈉質量是100g×4%=4g,
通電一段時間后,氫氧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變為5%,
則此時溶液質量是4g÷5%=80g,
那么已電解的水的質量為100g-80g=20g。
31.【答案】99;水蒸氣;BC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液體沸騰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液體的沸點;
(2)根據水的汽化的知識解答;
(3)A.根據實驗過程確定器材的組裝順序;
B.根據Q=cm△t可知,相同質量的水升高的溫度越大,則吸收的熱量越多;
C.根據液體沸騰吸熱分析。
【解答】(1)根據丙圖可知,水沸騰時保持不變的溫度為99℃,則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9℃。
(2)水沸騰時,大量的水變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所以氣泡內是水蒸氣。
(3)A.實驗時,酒精燈直接放在鐵架臺上,且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故A錯誤;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則升高到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減小,那么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故B正確;
C.紙鍋燒水實驗中,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且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故C正確。
故選BC。
32.【答案】20.9;24.0%;方法1:加硝酸鉀溶質;在10%的硝酸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鉀質量為x,,解得x=20g;答:加硝酸鉀溶質20g。方法2:蒸發溶劑;對10%的硝酸鉀溶液蒸發掉水的質量為y,,解得y=60g。答:蒸發溶劑60g。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甲圖確定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根據溶解度的定義解答;
(2)根據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計算該溫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然后與16g比較從而確定溶質質量,最后計算溶質質量分數即可;
(3)增大溶質質量分數,可以增加溶質,蒸發溶劑,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列出方程計算即可。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9g,即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20.9g;
(2)根據圖甲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31.6g,
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15.8g;
因為16g>15.8g,所以為飽和溶液,
那么溶質質量分數:;
1 / 1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七下·寧海期末)我國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某區域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消耗總量相平衡。倡導“碳中和”有利于解決的環境問題是(  )
A.溫室效應 B.酸雨污染
C.臭氧空洞 D.“白色”污染
【答案】A
【知識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解答】“碳中和”是指某區域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與消耗總量相平衡。由于二氧化碳氣體是溫室氣體,空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增多會導致溫室效應,所以倡導“碳中和”有利于解決的環境問題是溫室效應;
故答案為:A.
2.(2024七下·寧海期末)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也是重要的生長發育階段。下列關于青春期特征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內臟功能日漸健全 B.開始出現第二性征
C.形成兩性生殖器官 D.身高體重迅速增加
【答案】C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1)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快速生長的時期,青春期是兒童逐漸發育為成人的過渡時期。
(2)在人體外表上,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稱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異稱為第二性征。
【解答】A、青春期的人體變化,還表現在內臟器官功能的日漸健全,如心臟收縮力增強、肺通氣量增大、腦調節功能增強等,故說法正確。
B、進入青春期后,會出現長腋毛和陰毛、女孩乳房發育、男孩喉結突起和長胡須等第二性征,故說法正確。
C、兩性生殖器官在胎兒發育的過程中就已經形成,故說法錯誤。
D、青春期,隨著性器官的發育成熟,人的身體會發生一些重要的生理和外表變化,個子迅速長高。男孩骨骼強健,肌肉發達;女孩乳房和臀部明顯增大,身體呈現出柔和的曲線,故說法正確。
故答案:C
3.(2024七下·寧海期末)圖中四種生物,在細胞結構上不同于其他幾種的是(  )
A.香菇 B.酵母菌
C.大腸桿菌 D.霉菌
【答案】C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根據真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不同分析即可。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A是蘑菇,B是酵母菌,D是霉菌,它們三者都屬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C大腸桿菌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故C符合題意,A、B、D不合題意。
故選C。
4.(2024七下·寧海期末)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實驗的規范操作才能保證實驗科學性與安全性,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量筒讀數 B.過濾液體
C.蒸發 D.取用液體
【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讀取量筒的示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故A錯誤;
B.過濾液體時,應該用玻璃棒引流,故B錯誤;
C.蒸發時,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故C正確;
D.膠頭滴管不能倒置,防止藥品進入橡膠帽中,腐蝕橡膠帽,故D錯誤。
故選C。
5.(2024七下·寧海期末)龍眼雞是昆蟲中的顏值擔當,其繁殖、生長發育與蟬相似。下列有關龍眼雞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有性繁殖
B.受精發育:體內受精,體外發育
C.生長過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D.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答案】B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昆蟲的生殖方式;昆蟲的發育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昆蟲的繁殖方式、受精發育、生長過程和結構層次的知識判斷即可。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龍眼雞屬于昆蟲,生殖方式是卵生,故A錯誤;
B.龍眼雞的繁殖、生長發育與蟬相似,即為卵生,體內受精,體外發育,故B正確;
C.根據題意可知,龍眼雞、蟬的發育過程是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故C錯誤;
D.龍眼雞是動物,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故D錯誤。
故選B。
6.(2024七下·寧海期末)“落花不掃”是眼下甬城的一份浪漫。“落花不掃”不僅為過往行人增添了別樣情趣,而且落花化作春泥更護花。根據生態系統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將“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陽光
【答案】C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兩部分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根據獲得營養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解答】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能夠將生物的遺體和排泄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促進物質循環。將“落花”化作“春泥”,是指將落花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是分解者的作用。C正確。
故選:C。
7.(2024七下·寧海期末)火折子被稱為古代附打火機(如圖)。火折子的主要材料為經過處理的土紙加棉花等,曬十卷成長桿狀,點燃后將明火吹滅,但內部仍有紅色亮點,裝入竹筒內,需要時取出一吹就能復燃。下列關于火折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竹筒必須是完全密 閉的
B.裝入竹筒后火折子沒有完全熄滅
C.土紙、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提供了充足的氧氣
【答案】A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包括: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B.根據題意可知,入竹筒后火折子沒有完全熄滅,仍然有火星存在,說嗎竹筒內的材料仍然在緩慢燃燒,需要氧氣,因此不能完全密封,故A錯誤符合題意,B正確不合題意;
C.土紙和棉花都能燃燒,都是可燃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取出一吹即可復燃是因為提供了充足的氧氣,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8.(2024七下·寧海期末)扭葉松屬于裸子植物(如圖),它的莖、葉中含有機物松脂,易燃燒。發生火災時,堅固而緊閉的松果將種子保護起來。火災過后,松果崩裂開,種子撒播在滿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關扭葉松說法正確的是(  )
A.扭葉松的種子由受精卵發育而來
B.種子外部起保護作用的是果皮
C.將種子保護起來是對環境的適應
D.火災后的草木灰為種子萌發提供有機物
【答案】C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 種子植物可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種子裸露著,其外層沒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種子的外層有果皮包被。
【解答】A.扭葉松的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故A錯誤;
B.扭葉松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屬于裸子植物,故B錯誤;
C. 將種子保護起來是對環境的適應,故C正確;
D.火災后的草木灰為種子萌發提供無機鹽,而不是有機物,故D錯誤。
故選C。
9.(2024七下·寧海期末)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到土壤變黑有焦味,且質量減小。則說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氣 B.水 C.無機鹽 D.有機物
【答案】D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有機物在加熱過程中會發生分解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水蒸氣等物質,同時也會產生焦味和質量減小的現象。
【解答】如果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到土壤變黑有焦味,且質量減小,就可以推斷出土壤中含有機物,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10.(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為探究氧氣性質的相關實驗,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及有關操作描述錯誤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
C.實驗Ⅱ的水可防止高溫熔融物使瓶底破裂
D.實驗Ⅰ木炭熄滅后在瓶內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后石灰水變渾濁
【答案】B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結合實驗的設計目的分析判斷。
【解答】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B.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實驗Ⅱ集氣瓶內放少量細沙的目的是防止反應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實驗Ⅰ木炭熄滅后在瓶內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后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1.(2024七下·寧海期末)下列操作能增強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解析】【分析】根據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和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答本題。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溶質,溶劑的性質影響。
【解答】A、攪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強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錯誤;
B、影響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是溫度,蔗糖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加熱能增強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正確;
C、加水能增加蔗糖的溶解量,不能增強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錯誤;
D,向飽和蔗糖溶液加入蔗糖,不能增強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錯誤。
故答案為:B。
12.(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自動水龍頭,使用時只需把手伸到水龍頭的下方,就會自動出水。這是因為人體能輻射出(  )
A.紫外線 B.紅外線 C.紅光 D.紫光
【答案】B
【知識點】紫外線、紅外線
【解析】【分析】一切物體都會向周圍輻射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向外輻射的紅外線越強。
【解答】 如圖自動水龍頭,使用時只需把手伸到水龍頭的下方,就會自動出水。這是因為人體能輻射出紅外線,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3.(2024七下·寧海期末)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鳶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如圖甲);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如圖乙);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為窗所束亦皆倒(如圖丙)……”,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丙圖中的“窗隙”越大現象越明顯
B.乙圖中“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
C.圖甲、圖乙、圖丙中的現象都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
D.乙圖中的小孔形狀變為三角形時也會出現上述現象
【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為光的直線傳播,像的大小取決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則像越大,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丙圖是小孔成像現象,小孔越大,光線越分散,則現象越不明顯,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可知,“像”移動的方向與物移動的方向相反,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甲圖為影子,乙和丙為小孔成像,它們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線傳播,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小孔成像時,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4.(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一束紅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在光屏上a點處形成一個紅色光斑。現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鏡位置不變,僅將紅光改為紫光(已知紫光偏折程度大于紅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仍在a點處
B.保持光屏位置不變,紫色光斑在a點上方
C.將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
D.將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點處
【答案】D
【知識點】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不同色光經透鏡或三棱鏡折射時的偏折能力不同,七種色光中,紅光偏折能力最弱,紫光偏折能力最強。
【解答】AB、不同色光經三棱鏡折射時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紅光要強,因此,在本實驗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變,僅將紅光改為紫光,紫光偏折能力強,其光斑會在a的下方,故AB錯誤;
CD、如果將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向上移動,仍可落在a點處,相反,如果將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則向下移動,不可能落在a點,故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15.(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盤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圍冒著大量的“白氣”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盤中的水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是盛水盤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盤中的水吸熱后沸騰
D.盤里的水“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冒出
【答案】D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進而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B.根據題意可知,干冰吸收熱量從固態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而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
CD.干冰升華吸熱迅速變成水蒸氣,而盤中的水沸騰其實就是二氧化碳氣體從水中溢出所致,故C錯誤,而D正確。
故選D。
16.(2024七下·寧海期末)小寧要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4%的氯化鈉溶液,下列關于配制該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若用氯化鈉固體配制,需稱取氯化鈉固體7.0g
②用托盤天平稱氯化鈉固體時,在兩盤各放一張完全相同的濾紙
③選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體積
④實驗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和試劑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配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答案】D
【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①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判斷。
②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③根據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④根據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步驟,分析各操作需要的儀器,進行分析判斷。
⑤根據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大,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①若用氯化鈉固體配制,配制50g質量分數為14%的氯化鈉溶液,需稱取氯化鈉固體50g×14%=7.0g,故說法正確。
②用托盤天平稱氯化鈉固體時,在兩盤各放一張完全相同的濾紙,故說法正確。
③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所需溶劑的質量為50g-7g=43g(合43mL),量筒量程的選擇,應遵循“大而近”的原則,應用規格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體積,故說法錯誤。
④首先計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再稱量所需的氯化鈉和量取水,最后進行溶解,藥匙用于取用氯化鈉,托盤天平用于稱取固體氯化鈉,量筒與膠頭滴管用于準確量取水,燒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時的攪拌,試劑瓶用于盛放氯化鈉溶液,實驗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膠頭滴管和試劑瓶,故說法正確。
⑤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讀數比實際液體體積大,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故說法錯誤。
故①②④說法正確。
故選:D。
17.(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為植物繁殖的幾種方式,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壓條,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快速培育出植物新品種
B.②是組織培養,具有繁殖速度快、經濟收益高等優點
C.①②繁殖方式均為無性生殖
D.以上兩種繁殖方式都能保留栽培植物的優良性狀
【答案】A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圖中①是壓條,②是組織培養。有性生殖是指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結合無性生殖的優點判斷即可。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①是壓條,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能保留母體的優良性狀,但是繁殖速度較慢,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根據圖片可知,②是組織培養,可以在短時間內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個體,具有繁殖速度快、經濟收益高等優點,故B正確不合題意;
CD.圖中①壓條和②組織培養都屬于無性生殖,都能保留栽培植物的優良性狀,故C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8.(2024七下·寧海期末)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能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生態共生效應。裝置原理如圖所示,由養殖區、種植區、轉化槽組成,轉化槽中細菌能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鹽。整個裝置通過水泵實現系統內的水循環。該復合耕作體系(  )
A.所有動物、植物與微生物組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
B.充分利用太陽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C.有助于能量循環利用
D.食物鏈可表示為:水草→草魚→細菌
【答案】B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A.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
B.根據復合耕作體系對能量的多級利用判斷;
C.根據能量流動的單向性判斷;
D.根據食物鏈的組成判斷。
【解答】A.圖中所有動物、植物與微生物不能稱作一個生態系統,是因為還缺少非生物部分,故A錯誤;
B.該復合耕作體系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利用率,故B正確;
C.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能循環,故C錯誤;
D.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而細菌是分解者,故D錯誤。
故選B。
19.(2024七下·寧海期末)硫酸錳廣泛用于醫藥、食品、造紙等行業。硫酸錳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硫酸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硫酸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C.100℃時, 水中最多能溶解28g硫酸錳
D.100℃時,硫酸錳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約為21.9%
【答案】D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AB.根據圖片分析硫酸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
C.溶解度必須談及溫度,否則沒有意義;
D.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解答】AB.根據圖片可知,硫酸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減小,故A、B錯誤;
C.根據圖片可知,100℃時硫酸錳的溶解度為28g,即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8g硫酸錳,沒有指明溫度,故C錯誤;
D.根據圖片可知,100℃時硫酸錳的溶解度為28g,則在100℃時,硫酸錳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故D正確。
故選D。
20.(2024七下·寧海期末)利用圖1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用壓強傳感器測定裝置內的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圖2中b點對應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
B.圖1中表明氧氣含量的現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圖2中a點到b點是由于反應產熱使瓶內壓強增大
D.實驗前圖1瓶中裝水的主要作用是吸熱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答案】A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欲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所選除氧劑要具備以下特征:本身能夠在空氣中燃燒(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本身的狀態為非氣體;生成物為非氣態。該實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所用藥品必須是足量;③讀數時一定要冷卻到原溫度,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圖2中b點后氣壓減小,應該是反應結束后溫度降低所致,故A錯誤符合題意;
B.集氣瓶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即占一格,則圖1中表明氧氣含量的現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處,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圖2中a點到b點時氣壓增大,應該是紅磷燃燒放出了大量的熱,使瓶內壓強增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圖1瓶中水的作用是有利于容器內溫度的降低,節約了實驗的時間,同時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1.(2024七下·寧海期末)2024年3月21日,寧波首個再生水主題公園正式開園,其內不僅展示了“盤活再生水”的技術創新,更向市民們傳遞了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理念。
(1)如圖甲所示,水池中的所有浮萍構成了一個   。
(2)圖乙為該公園某一池塘示意圖,請寫出最長的食物鏈   。
(3)通過丙圖中   (選填“a”“b”或“c”)的水循環運動,使陸地上的水資源不斷得到補充,得以再生。B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名稱   。
【答案】種群;水生植物→食草昆蟲→青蛙;b;降水
【知識點】種群的概念;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水循環
【解析】【分析】(1)在一個區域里,常有許多同種生物的個體生活在一起。我們把這些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叫做種群;
(2)食物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生物按營養關系從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肉食動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成員間以食物營養關系連結成的鏈狀序列;
(3)水循環的主要環節:蒸發、降水、植物蒸騰作用、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
【解答】(1) 如圖甲所示,水池中的所有浮萍構成了一個種群。
(2)圖乙為該公園某一池塘示意圖,食物鏈有:水生植物→食草昆蟲→青蛙,水生植物→食草魚類兩條,最長的食物鏈是:水生植物→食草昆蟲→青蛙。
(3)通過丙圖中b的水循環運動,使陸地上的水資源不斷得到補充,得以再生。B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名稱降水。
22.(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是桃花和桃果實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雌蕊包括哪幾個結構?   (填序號)。
(2)桃樹開花時常看到蜜蜂、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它們正忙著給桃花進行   。要結出桃,還要經歷的另一個重要生理過程是   。
(3)圖中   (填序號)將發育成果實,桃的果實中只有一粒種子,原因是   。
【答案】③④⑤;傳粉;受精;⑤;子房中只有一粒胚珠
【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傳粉及其途徑
【解析】【分析】(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圖中,①花藥、②花絲、③柱頭、④花柱、⑤子房。一朵花只有一枚雌蕊,有多枚雄蕊。
(2)昆蟲可以幫助花進行傳粉。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
(3)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內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解答】(1)雄蕊和雌蕊合稱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結構。雌蕊包括③柱頭、④花柱、⑤子房。
(2)桃花具有艷麗的色彩和芳香的氣味,屬于蟲媒花。所以,桃樹開花時常看到蜜蜂、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它們正忙著給桃花進行傳粉。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生理過程。因此,桃花傳粉后,要結出桃,還要經歷的另一個重要生理過程是受精。
(3)受精完成后,圖中⑤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桃的果實中只有一粒種子,是因為子房中只有一粒胚珠。
23.(2024七下·寧海期末)如圖甲為手機防窺膜結構圖,采用了超細百葉窗光學技術,其原理類似百葉窗,結構簡圖如圖乙。兩側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內容,是由于   ;為了讓防窺效果更好(可視范圍減小),可以適當地   (選填“增大”或“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
【答案】直線傳播;減小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可知,屏幕內容被百葉擋住,因此兩側看不清屏幕內容。此防窺膜貼在手機屏幕上。為了讓防窺效果更好(可視范圍減小),可以適當地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
24.(2024七下·寧海期末)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從一個細胞逐漸長大,生命發生著奇妙的變化,請根據圖中提示回答有關問題:
“我”的生命開始圖中的[A]   (填名稱,下同)。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適地生活在媽媽肚子的①   子里,每時每刻,都能通過②   和③臍帶從媽媽那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將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排入媽媽的血液中。
【答案】受精卵;子宮;胎盤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
【解析】【分析】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時,才標志著新生命的起點,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形成胎兒。胎兒的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并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以及排出廢物。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我”的生命開始圖中的[A]受精卵。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適地生活在媽媽肚子的①子宮里,每時每刻,都能通過②胎盤和③臍帶從媽媽那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將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排入媽媽的血液中。
25.(2024七下·寧海期末)“立夏飯”(如圖甲)是寧波百姓在立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主要食材有:糯米、土豆、菜豆、玉米等。其中糯米來自糯稻的種子(如圖乙),寧波地區糯稻一般一年種植一季,糯稻幼苗在生長時期喜好高溫多水,糯稻成熟收獲時宜干燥。從糯稻幼苗到成熟一般為4個月左右,比普通水稻生長期略長。
(1)糯稻的繁殖方式屬于   
(2)如圖丙為寧波地區年降水和氣溫變化曲線圖。根據糯稻的習性,農民一般選擇7月左右進行糯稻育苗和插秧,請簡述理由   。
(3)圖丁是玉米種子結構示意圖,   (填序號)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
【答案】有性生殖;寧波地區7月時高溫多水,利于糯稻育苗和插秧;⑥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1)經過精子與卵細胞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無性生殖。
(2)糯稻幼苗在生長時期喜好高溫多水;
(3)圖中①胚軸、②胚根、③胚芽、④子葉、⑤果皮和種皮、⑥胚乳。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糯稻要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
(2)根據乙圖可知,在七月時高溫多水,利于糯稻育苗和插秧,所以,農民一般選擇7月左右進行糯稻育苗和插秧。
(3) 圖丁是玉米種子結構示意圖, ⑥胚乳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
26.(2024七下·寧海期末)在生活中常利用大氣壓原理解釋現象,有同學經分析后概括出如圖甲所示的思維模型。
(1) 思維模型中的“? ”處應填   ;(選填“開放”或“密閉”)
(2)將一只薄塑料袋放入廣口瓶內,使塑料袋盡可能貼近瓶壁。將袋口沿瓶口翻過來,用橡皮筋扎在瓶口上(如圖乙),向上拉塑料袋,結果發現越拉越難。由思維模型可知,“越拉越難”是因為通過   的方式減小了塑料袋和瓶之間的氣壓。
【答案】密閉;增大體積
【知識點】大氣壓的綜合應用
【解析】【分析】(1)封閉氣體的壓強與體積和溫度高低有關;
(2)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導致密閉空間氣壓變小的原因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探究氣體壓強的變化時,對象應該為密閉空間的氣體,所以思維模型中的“?”處應填密閉。
(2)根據題意可知,“越拉越難”是因為氣體體積變大而壓強變小所致。
27.(2024七下·寧海期末)微塑料是一種新型的環境污染物,為了探究不同類型的微塑料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某科研小組將大小相同的小麥種子分為4組每組100粒,選取3種微塑料在適宜環境條件下開展盆栽試驗,統計分析小麥種子的發芽率 (實驗結果如表)。
組別 第1組 第2組 第3組 第4組
微塑料 不添加微塑料 高密度乙烯 聚丙稀 可降解塑料
微徑() 0 1000 1000 1000
濃度(g/kg) 0 0.5 0.5 ?
發芽率 90.58 78.22 80.0 84.89
(1) 表中“? ”處應填的數據是   。
(2)設置第1組不添加微塑料的目的是   。
(3)分析實驗結果得出,這3種微塑料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最大的是   。(選填“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或“可降解塑料”)
【答案】0.5;對照;高密度聚乙烯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2)對照實驗就是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響,再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它除了原實驗本身改變的條件外,其他條件保持相同。
(3)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哪種塑料情況下發芽率最低即可。
【解答】(1)根據對照實驗的原則可知,探究不同類型的微塑料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時,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微塑料的種類,則“?”處應填的數據是0.5。
(2)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所以設置第1組不添加微塑料的目的是對照作用。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3種微塑料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最大的是高密度聚乙烯。
28.(2024七下·寧海期末)小寧設計并制作了如圖的咸水淡化裝置,同時針對該裝置設計了評價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裝置結構 結構完整,有加熱、冷卻和收集裝置 結構較完整, 缺少較好的冷卻裝置 結構不完整, 有 1處以上缺失
指標二:淡化效果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速度較快、連續穩定 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 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從咸水中制得淡水
指標三: ? …… …… ……
(1)易拉罐中的咸水先經過汽化,后經過   (填物態變化名稱)變成淡水流入容器,則易拉罐內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根據評價需要,請你提出一項評價指標寫在指標三“?”處   。
【答案】液化;變大;節能環保(或操作簡便、推廣價值大、制作成本低等)
【知識點】液化及液化現象
【解析】【分析】(1)①根據物質的初始態和終末態確定物態變化的名稱;
②溶質質量分數=;
(2)實驗裝置的評價可從裝置的結構是否合理完整、實驗效果是否明顯、裝置是否節能環保、操作是否簡便、裝置是否有推廣價值和制作成本是否廉價幾方面進行評價。
【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易拉罐中水蒸氣從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變成淡水流入容器。
②根據題意可知,易拉罐內水的質量減少,但是鹽分的種類不變,則咸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將變大。
(2)根據題意可知,指標三為節能環保或操作簡便或推廣價值工或制作成本。
29.(2024七下·寧海期末)將燃燒的蠟燭放入圖甲裝置中,一段時間后,蠟燭會慢慢熄滅。興趣小組探究其原因的過程如下(氣體的含量用體積分數表示)。
(1)小寧認為,蠟燭熄滅是裝置內的氧氣被消耗完了。他設計了圖乙的實驗裝置,待蠟燭熄滅后,用凸透鏡聚焦太陽光使白磷的溫度達到著火點,觀察到   現象,從而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重新實驗,測得蠟燭燃燒過程中燭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從0.04%上升到 7.4%,氧氣含量從21%下降到13.8%。
(2)小寧又認為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導致蠟燭熄滅。小科不贊同,他改變圖甲裝置中的氣體成分,只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否定了小寧的觀點。則小科進行的實驗是   (選填“A”“B”或“C”)。
實驗 氧氣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蠟燭能否燃燒
A 21% 8.4% 能
B 21% 3.4% 能
C 12.8% 3.4% 不能
(3)小寧利用圖甲裝置又進行實驗,在甲裝置內安裝測量氧氣含量的傳感器,點燃蠟燭(足量)直至熄滅,測出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丙所示,據此推測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
【答案】白磷燃燒;A;當氧氣濃度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據丙圖可知,蠟燭熄滅時氧氣濃度為15.96%,此時還可以供給白磷燃燒;
(2)從表格中找到二氧化碳濃度大但是蠟燭仍然能夠燃燒的一組實驗即可;
(3)根據丙圖分析蠟燭燃燒對氧氣濃度的要求即可。
【解答】 (1)待蠟燭熄滅后,用凸透鏡聚焦太陽光使白磷的溫度達到著火點,觀察到白磷燃燒說明瓶中還有氧氣,從而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2)A中二氧化碳含量為8.4%但蠟燭能燃燒,說明不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導致蠟燭熄滅,否定了小寧的觀點。
(3)傳感器測量氧氣含量降到15.9%時蠟燭熄滅,證明當氧氣濃度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
30.(2024七下·寧海期末)小寧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水的組成。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管中產生的氣體和b管中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管口,打開活塞,觀察到   現象。
(2)實驗中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以加入少量硫酸。若實驗中用4%的硫酸溶液100g,通電一段時間后,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為5%,則被分解的水的質量為   。
【答案】1:2;木條復燃;20g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根據氧氣的檢驗方法解答;
(2)溶質質量等于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據此計算5%的溶液質量,前后溶液的質量之差就是分解水的質量。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管內氣體體積較小為氧氣,b管內氣體體積較大為氫氣,則a管中產生的氣體和b管中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
a管中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管口,打開活塞,觀察到木條復燃現象;
(2)4%的氫氧化鈉溶液100g中溶質氫氧化鈉質量是100g×4%=4g,
通電一段時間后,氫氧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變為5%,
則此時溶液質量是4g÷5%=80g,
那么已電解的水的質量為100g-80g=20g。
31.(2024七下·寧海期末)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520℃,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由圖丙可知,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
(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
(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   (填字母)。
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乙中應將B處向下調整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
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
【答案】99;水蒸氣;BC
【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解析】【分析】(1)液體沸騰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液體的沸點;
(2)根據水的汽化的知識解答;
(3)A.根據實驗過程確定器材的組裝順序;
B.根據Q=cm△t可知,相同質量的水升高的溫度越大,則吸收的熱量越多;
C.根據液體沸騰吸熱分析。
【解答】(1)根據丙圖可知,水沸騰時保持不變的溫度為99℃,則實驗中水的沸點為99℃。
(2)水沸騰時,大量的水變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所以氣泡內是水蒸氣。
(3)A.實驗時,酒精燈直接放在鐵架臺上,且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需要先確定石棉網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裝實驗器材,故A錯誤;
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則升高到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減小,那么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故B正確;
C.紙鍋燒水實驗中,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且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故C正確。
故選BC。
32.(2024七下·寧海期末)某興趣小組用硝酸鉀進行實驗,如圖甲是硝酸鉀的溶解度與溫度關系。
(1) 10℃時, 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   g。
(2)20℃時,將16g硝酸鉀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3)請寫出一種能實現圖乙所示結果的操作方法,并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20.9;24.0%;方法1:加硝酸鉀溶質;在10%的硝酸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鉀質量為x,,解得x=20g;答:加硝酸鉀溶質20g。方法2:蒸發溶劑;對10%的硝酸鉀溶液蒸發掉水的質量為y,,解得y=60g。答:蒸發溶劑60g。
【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甲圖確定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根據溶解度的定義解答;
(2)根據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計算該溫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然后與16g比較從而確定溶質質量,最后計算溶質質量分數即可;
(3)增大溶質質量分數,可以增加溶質,蒸發溶劑,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列出方程計算即可。
【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9g,即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鉀的質量為20.9g;
(2)根據圖甲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31.6g,
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15.8g;
因為16g>15.8g,所以為飽和溶液,
那么溶質質量分數:;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产| 赫章县| 宝丰县| 扶沟县| 清水河县| 区。| 梁山县| 邳州市| 大荔县| 南丹县| 麟游县| 尚义县| 胶州市| 凌云县| 高雄县| 松阳县| 泽普县| 阿克苏市| 郸城县| 重庆市| 稻城县| 大埔县| 五常市| 巴林右旗| 临漳县| 大埔县| 土默特右旗| 五河县| 马尔康县| 青田县| 绵竹市| 大荔县| 汪清县| 衢州市| 安阳市| 博罗县| 南陵县| 讷河市| 略阳县| 渝中区|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