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科學八下第4章植物與土壤一、選擇題(共9小題)1.如圖是“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路徑”圖解,對于水分的吸收和運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水分從土壤進入①處根毛細胞內的大液泡B.A細胞細胞液濃度大于B細胞細胞液濃度C.水通過②中的導管向上運輸到植物的頂端D.植物體內的大部分水通過圖中③氣孔散失2.荷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構造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荷花的光合作用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在晚上進行B.正在開花結果的荷花植株,根吸收來的水分主要用于蓮蓬的生長C.葉柄和莖中有發達的孔道,能將空氣送到根部D.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根從淤泥中吸收來的3.綠蘿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優良室內植物,剪一枝枝條放于自來水中就能生根成活。如圖是綠蘿的根尖結構模式圖,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4.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搖籃。按照如圖規范操作后,蒸發皿中出現殘留物,這說明土壤中有( )A.水 B.空氣 C.無機鹽 D.有機物5.給種植在不同土壤上的植物澆水,滲出的水量可能不同。如圖是深究不同種類土壤滲水能力的實驗,實驗中不需要控制相同的是( )A.錐形瓶的大小 B.澆水量C.土壤的多少 D.脫脂棉花的多少6.一位農民種植番薯的產量總是比鄰近地低,懷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種肥料,他將地分成等面積的四塊,僅施肥不同,實驗結果如表。據表判斷該種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地塊 甲 乙 丙 丁施肥情況 不施肥 磷、鉀肥 磷、氮肥 鉀、氮肥番薯產量 30kg 45kg 31kg 46kg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無法確定7.參觀壽光蔬菜博覽會時會發現,有許多植物無土栽培在各種營養液中,這些植物吸收營養物質主要靠根尖的( )A.分生區 B.根毛區C.伸長區 D.除根冠外的所有區域8.小金在測定土壤的成分時,進行了如下的幾個實驗,實驗操作與解釋合理的是( )A.圖甲實驗中,用相同體積的海綿塊代替鐵塊,實驗效果相同B.圖甲實驗中,為了防止加水過程中土壤坍塌,可將土壤壓實后再進行實驗C.圖乙實驗中,灼燒過程中觀察到土壤顏色變黑有焦味產生,證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D.圖乙實驗中,取新鮮土壤加熱,減少的質量就是土壤中有機物的質量9.胎兒和母體間由臍帶連接,臍帶好比是兩者的橋梁,負責物質運輸。植物的莖如同是葉和根的橋梁,如圖,a和b兩類物質由莖分別向下和向上運輸到根和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主要是水和無機鹽由莖中的髓運輸B.樹皮環割影響的是a的運輸C.b的運輸與蒸騰作用無關D.a主要指有機物,在導管運輸二、填空題10.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植物在“輸液”,如圖甲所示。通過輸液可以防治樹木體內的害蟲,或為根補充營養等。乙是莖的剖面圖。(1)圖乙A中有豐富的 ,能向下運輸有機物。(2)若要防治樹葉的害蟲,則給植物“輸液”時,針要扎到圖乙中 (選填“A”或“B”)。11.取同一植株上大小相近的兩枝條,其中一枝不做處理,另一枝去掉全部葉片,分別放到甲乙兩個裝置中,如圖。一段時間后,甲液面明顯下降,乙液面幾乎無變化。(1)甲液面明顯下降,主要是因為枝條上的葉進行了 。(2)實驗后小明將枝條從清水中取出,不久枝條上的葉片開始萎蔫。此時將葉表皮制成臨時裝片,顯微鏡下觀察到氣孔大多處于 狀態,是因為保衛細胞 導致(選填“吸水”或“失水”)。三、實驗探究題12.為了探究植物的生長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的實驗:選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樣的植物,按表給定的條件進行(+號的個數代表澆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時間的長短或施同種肥料的多少)。號碼 選用的土壤 澆水量 光照時間 施肥量1 壤土 +++ ++++ +++2 黏土 +++ ++++ +++3 壤土 +++ ++++ ++4 黏土 +++ ++ ++5 壤土 ++++ +++(1)對比1、2號盆中的植物的生長情況,研究的應是 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2)為了研究施肥多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應對 盆植物生長情況作比較。(3)比較2號和4號植物的生長情況,能不能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為什么? 。13.小科爬山時在山谷陰濕處找到很多腎蕨和鳳尾蘚,發現他們都有根莖葉的結構但卻分屬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這使他很疑惑。于是它帶回一些樣本和同學一起探究。【提出問題】鳳尾蘚是苔蘚植物怎么也有根?【建立假設】鳳尾蘚的根是假根;【獲取事實與證據】(1)小科認為真根除了固定植株外還有 的功能,假如鳳尾蘚的根是假根,將其切除應該不會影響它的生存。于是他和同學將腎蕨和鳳尾蘚都分成兩組,對照組不做處理,實驗組都切除根部。兩組都固定在疏松多孔的巖石上,定時澆水和植物營養液。(2)多日后發現腎蕨對照組存活而實驗組死亡,鳳尾蘚 (填實驗預期結果)。【得出結論】鳳尾蘚的根是假根;【討論與交流】有同學提出質疑:該實驗結論不嚴謹,他發現切除根部的鳳尾蘚又長出新根,可能是新長出的根承擔了根的功能。【重新設計研究方案】小科和同學們查閱文獻后認為,根是由多種組織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可以用顯微鏡觀察鳳尾蘚的根是否有根的結構來鑒定。【新的研究和證據】(3)經過對鳳尾蘚根部切片的顯微觀察,發現它的結構非常簡單,完全找不到正常根尖的基本結構,比如沒有發現在根尖最頂端具有保護功能的組織 (填根尖結構)。(4)也沒有發現正常根毛區中應該有的運輸水和無機鹽的 (填某輸導組織)。【再次得出結論】鳳尾蘚的根是假根。14.2024世界環境日主題將聚焦“土地修復、荒漠化和干旱韌性”。小金想測量校園農田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進行了相關的分析與操作,回答相關的問題。(1)取樣:體積相同的土塊與鐵塊。小金有以下兩種想法:①從較大土塊中切下一塊棱長為4cm的正方體土塊,再找一塊規格與之完全相同的鐵塊。②找一塊現成的棱長約4cm的正方體鐵塊,量出棱長。再從較大的土塊中切取與鐵塊相同的土塊。以上兩種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選填“①”或“②”)。(2)操作:測量土塊中空氣體積將土塊和鐵塊分別放入2只相同的燒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先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如圖所示,快要浸沒土塊或鐵塊時, ,直到水把土塊和鐵塊剛好浸沒。記錄用水的體積分別為V1、V2。(3)分析: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若土塊體積為V,則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的表達式為 。(4)拓展:保護土壤任重道遠,下列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A.實行稻草還田 B.避免過度耕作 C.優先使用有機肥料 D.用生活污水灌溉15.以下為教材中觀察小麥根尖的活動:Ⅰ.取小麥的幼根,先用放大鏡觀察它的外形,找到根尖的各部分結構,注意根毛的數量和著生部位。Ⅱ.用顯微鏡(低倍鏡,不加蓋玻片)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Ⅲ.用顯微鏡觀察植物根尖縱切的永久裝片。回答以下問題:(1)在用顯微鏡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時,載玻片上面不加蓋玻片,除了載玻片上的水不會污染鏡頭外,還有一個原因最可能是 。A.為了減少麻煩,方便操作B.為了擴大視野,便于觀察C.根毛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加蓋玻片觀察容易碰到鏡頭(2)如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根尖各結構中的部分細胞。實驗表明,具有大液泡的細胞吸水能力強。則從細胞形態、結構上看,下列具備較強吸水功能的細胞是 。(用字母表示)A.根冠細胞 B.根毛細胞 C.分生區細胞 D.伸長區細胞(3)有同學認為:將小麥幼苗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養時,浸出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小麥幼苗吸水現象越明顯。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簡要說明理由。 。四、解答題16.學校計劃帶領八年級學生在新開辟的智慧農場里種植西瓜。小明查閱了西瓜種植攻略后,記錄如下。①種植秧苗前,先翻地,保持土壤疏松。②搭建大棚,種植時行距要適當。③在幼苗期間,盡量多施肥使幼苗茁壯成長。 ④西瓜開花后的第7天,果實開始迅速膨大是施肥的關鍵時期。⑤若要收獲大瓜,要進行疏果,可每株留一個瓜。⑥……小組成員據此展開討論:(1)小組同學認為攻略③不科學,施肥用量過大可能引起土壤溶液濃度 植物細胞液濃度,導致植物失水。(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疏果指的是人為去掉過多的幼果。疏果有利于獲得大瓜,主要原因是讓有機物通過韌皮部中的 集中運輸到剩余的西瓜中。(3)有成員提出:在大棚內每隔一定距離擺放能釋放CO2的裝置,有利于提高西瓜產量。他的理由是 。17.植物能感受外界刺激并做出反應。(1)長期放置在陽臺上的植物在單側光的照射下,會出現彎向光源生長的現象,這是植物的向光性,其原因與單側光照引起 分布不均有關。(2)有些植物受到刺激后,特定部位細胞因失水而縮小,因此出現葉片合攏等現象。含羞草就是如此,觸碰含羞草葉片時(如圖),由于 處細胞失水而使葉柄下垂、葉片閉合。18.如圖是植物根尖縱切面的顯微結構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能不斷生長,主要依靠C中細胞的 和B中細胞的生長。(2)②是由根毛區成熟的表皮細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它與土壤的 ,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必需物質。(3)一次施肥過多,容易造成“燒苗”,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根毛細胞失水。19.小康在研究某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取如下方法:方法1:取3株大小、來源相同、具有等量葉片的該植物嫩枝,依圖甲所示方法處理。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量調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時記錄各個裝置的質量變化,實驗結果曲線圖如圖乙,直至實驗結束。方法2:用顯微鏡觀察該植物同一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并統計氣孔的數目。(1)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2)圖乙中,曲線Ⅲ表示的裝置是 (填“A”“B”或“C”)。(3)小康分析數據后在圖乙中畫出了實線段b,b的長度表示的意義是 。20.如圖是小嘉建立的植物體部分生理活動的示意圖。(1)完成生理活動①的主要部位是 ,其動力主要由生理活動 (填序號)提供。(2)食用甘蔗莖時感覺很甜是因為通過生理活動 (填序號)制造的糖類運輸到了甘蔗莖。21.如圖甲是小嘉利用蘿卜設計制作植物氣孔開閉模型的主要流程。(1)該模型中的長方體蘿卜條模擬的是 細胞。(2)將該模型浸到清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兩蘿卜條中間出現孔隙并變大(圖乙),該過程模擬的是氣孔張開。解釋該模型浸在清水中能張開的原因。 22.老師在課堂上展示了一幅漫畫,請同學們用所學知識解釋漫畫中的主角的觀點。(1)莖“罷工”使葉干渴、萎蔫,這是其木質部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2)莖“罷工”使根饑餓難耐,說明莖有輸導 的功能。(3)莖“復工”后仍正常生長并逐年加粗,是因為莖中具有 的結構。23.數字技術助力現代農業升級。自動滴灌系統(如圖甲)實現了作物種植的高度自動化。圖乙是在停止供水和恢復供水時,植物葉片氣孔開度(即氣孔開放程度)與光合速率的變化情況。圖丙新疆某自動化大棚發現的植物葉片邊緣排列水珠。(1)停止供水一段時間后,氣孔開度減小,植物 作用減弱,根系吸水動力減小。(2)B點較A點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氣孔開度減小后,會導致 。(3)在氣溫高、無風、空氣濕度大的夜晚(這樣的天氣有利于植物吸水,但會導致植物氣孔關閉),有時能看到植物的“吐水”現象(如圖丙,水分從植物的葉尖或葉的邊緣排出)。請簡述形成該現象的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小題)1.B; 2.C; 3.A; 4.C; 5.A; 6.C; 7.B; 8.C; 9.B;二.填空題(共2小題)10.篩管 ; B ; 11.蒸騰作用 ; 關閉 ; 失水 ;三.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12.不同土壤 ; 1號和3號 ; 不能,因為2號和4號的變量有兩個,不能確定生長狀況是由哪個變量引起的 ; 13.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 對照組存活,實驗組也存活 ; 根冠 ; 導管 ; 14.② ; 停止用量筒倒水,改為膠頭滴管滴水 ; ; ABC ; 15.C ; BD ; 不贊同,當細胞外的土壤浸出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反而會失水 ;四.解答題(共8小題)16.大于 ; 篩管 ; 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以增強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產量 ; 17.生長素 ; A ; 18.分裂 ; 接觸面積 ; 大于 ; 19.封住液面,防止水分從液面蒸發散失 ; A ; 代表下表皮蒸騰失水的量 ; 20.成熟區 ; ③ ; ④ ; 21.保衛 ; 外界溶液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吸水膨脹 ; 22.導管 ; 有機物 ; 形成層 ; 23.蒸騰 ; 二氧化碳供應不足 ; 夜晚無風、氣溫高、空氣濕度大,水蒸氣處于飽和狀態,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弱,且植物的氣孔關閉,植物體從根部吸收的水分沿導管運輸至葉片,無法從氣孔排出;同時土壤溫度高、濕度大,根部仍在強烈地吸水,從而使根部吸收的水量大于植物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于是水分從植物體葉尖或葉緣的水孔排出,形成“吐水”現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