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詩歌鑒賞中常用的 15 個專業表現手法詩歌鑒賞中常用的 15 個專業表現手法術語,結合定義、作用、例句及引用來源進行詳 細解析1. 象征 定義:用具體事物暗示抽象品質或情感。 作用:使抽象概念具象化,增強意境深度。 例句: 于謙《石灰吟》"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以石灰象征堅守高潔的品格。 高爾基《海燕》用"暴風雨"象征革命浪潮。2. 反襯 定義:通過相反事物突出主體特征。 作用:強化對比,凸顯主題。 例句: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以嚴寒反襯梅花的堅韌。 魯迅《祝福》用魯鎮"祝福"的熱鬧反襯祥林嫂的悲劇。3. 借景抒情 定義:通過景物描寫間接表達情感。 作用:含蓄蘊藉,情景交融。 例句: 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借花鳥抒發亡國之痛。 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借月光表達思鄉之情。4. 比喻定義:用相似事物打比方。作用:化抽象為具體,增強形象性。例句: 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以夸張比喻瀑布雄偉。 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用對比比喻相思之苦。5. 擬人 定義:賦予事物人的特征或情感。 作用:使描寫對象生動鮮活。 例句: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賦予春雨靈性。 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聲聲思"將琴聲擬人化。6. 對偶 定義:結構對稱、意義相關的詞句并列。 作用:增強節奏感與表現力。 例句: 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對仗工整,畫面壯闊。 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時空對照。7. 夸張 定義:夸大或縮小事物特征。 作用:強調情感,增強感染力。 例句: 李白"白發三千丈"極言愁緒之深。 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夸張表達蒼涼之感。8. 用典定義:引用歷史或文學典故。作用:深化內涵,增加文化底蘊。例句: 辛棄疾《永遇樂》"想當年,金戈鐵馬"借劉裕典故抒懷才不遇。 李商隱《錦瑟》 "莊生曉夢迷蝴蝶"化用莊周典故表迷惘。9. 虛實結合 定義:實寫與虛寫結合,拓展意境。 作用:虛實相生,耐人尋味。 例句: 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實寫當下,虛寫未來團聚。 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實景,"清泉石上流"虛境。10. 動靜結合 定義:動態與靜態描寫結合。 作用:營造生動畫面,深化意境。 例句: 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以動襯靜。 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動靜相宜。11. 對比 定義:將兩種對立或差異的事物/情感并置,形成強烈反差。 作用:突出矛盾,強化主題,深化情感。 例句: 白居易《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與"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形成貧富對比, 揭露賦稅苛刻。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對比社會貧富懸殊。12. 雙關定義:利用多義詞或諧音,使詩句含雙重含義。作用:含蓄委婉,耐人尋味。例句: 王昌齡《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中"涼"既指天氣寒冷,又暗含離別凄 涼。 李商隱《無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絲"諧音"思",表達相思無盡。13. 反復 定義:重復使用相同詞語或句子,增強節奏感和情感張力。 作用:強調重點,渲染氛圍,形成回環往復的意境。 例句: 蘇軾《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 紅"中"春"字反復,突出春意盎然。 《詩經·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通過疊句強化思念。14. 互文 定義:上下句或相鄰句內容互相補充,合起來表達完整意思。 作用:避免重復,拓展詩意空間。 例句: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實指秦漢時的明月與關塞,體現歷史縱深。 《木蘭詩》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互文見義,表現戰爭的慘烈與幸存者的歸來。15. 細節描寫定義:捕捉具體細微的景物或動作,增強畫面感和真實感。作用:以小見大,生動傳神,深化情感。例句: 趙師秀《約客》 "閑敲棋子落燈花"通過"敲棋子"的細節,刻畫等待友人的焦灼。 楊萬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聚焦初生荷葉的細節,展現自然的生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