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科學期末押題卷(一)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3分,共45分)1.2025年新春,永嘉發起的“來楠溪江過大宋年”活動受到國內外游客的青睞。下列年俗活動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磨豆腐 B.搗年糕C.貼春聯 D.放煙花2.杜鵑是一種只產卵不孵卵的特殊鳥類,杜鵑花(俗名映山紅)則是一種綠色開花植物。下列關于杜鵑與杜鵑花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質中都有葉綠體B.杜鵑由根、莖、葉等器官構成C.杜鵑有肌肉、保護、結締等組織D.杜鵑比杜鵑花多了系統這一結構層次3.某同學制作的試劑標簽如下,其中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A. B. C. D.4.關于物質的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銅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銅的質量為8.9×103kgB.一罐氧氣用掉部分后,罐內氧氣的質量變小密度不變C.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D.密度不同的兩個實心物體,其質量一定不同5.市售加碘鹽是在食鹽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鉀(化學式為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 )A.+5 B.+3 C.+1 D.﹣16.如圖是從受精到嬰兒的發育過程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卵巢內進行的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子宮內完成的C.④是在子宮內進行的,發育所需的營養部分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D.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由母體排出體外7.春節時,有南方游客到哈爾濱看雪,發現在室外能看到行人嘴里呼出的“白氣”,房間的玻璃窗上會結“冰花”,下列對有關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B.“白氣”是液化產生的小液滴C.“冰花”是水蒸氣凝固生成的D.“冰花”出現在玻璃窗的外表面8.如圖為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模式圖,錯誤的描述是( )A.菜豆種子中將來發育成莖和葉的結構是①B.在玉米種子的縱切面上滴碘液,變藍的部位是bC.菜豆種子的⑥和玉米種子的g都是新植物的幼體D.菜豆種子的④和玉米種子的c都是子葉,但是數量不同9.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主要任務之一是探明月球上氦﹣3的儲量。下圖是氦﹣3原子結構示意圖,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氦原子的質子和中子還可分,它們由更小的微粒構成B.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C.氦﹣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D.在元素周期表中,氦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10.為了探究莖中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小明取帶有3片葉子的海桐枝條進行如圖實驗,一段時間后,自下而上在枝條不同部位進行橫切,其中距枝條底部5厘米部位標記為甲,直至橫切面上剛好觀察不到染色現象的部位標記為乙。小明將海桐枝條橫截面切開,發現紅色染液分布于莖的( )A.表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11.科學研究中常引入符號和模型。模型可用來表達研究對象的特征信息,符號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化學符號的數字有不同意義,下列關于“2”的意義表示正確的是( )A.SO2:二氧化硫中有2個氧元素B.O2﹣:氧元素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C.H2O:水中有兩個氫原子D.2N:2個硝酸根離子12.觀察根尖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成熟區是指②B.①處是吸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C.④移栽時需要盡量保護D.根的伸長與結構③和④有關13.維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近年來科學家還發現維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 )A.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6B.維生素C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9:1:12C.維生素C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4.5%D.維生素C分子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6個氧原子構成14.神話動漫電影《哪吒2》中,哪吒借蓮藕重生。蓮藕長期埋藏于淤泥中,頂端生出莖葉,夏季綻放荷花,花謝后形成蓮蓬,內含多枚蓮子。剝開蓮子可見兩片肥厚子葉。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折斷時會看到“藕斷絲連”的現象,細絲屬于分生組織B.蓮花屬于被子植物,其雌花的子房中有多個胚珠C.經歷傳粉和受精后,受精卵發育成蓮子D.蓮花有鮮艷的花瓣,能吸引昆蟲,屬于蟲媒花15.為了測量干玉米粒的密度,小麗首先用天平測出一些干玉米粒的質量為33g,接著用一個飲料瓶裝滿水,擰上蓋子,用天平測出水和瓶子的總質量為128g,然后擰開瓶蓋,把這33g干玉米粒全部裝進飲料瓶中(玉米粒短時間內吸水可忽略不計),再次擰上蓋子,擦干溢出的水,用天平測出此時瓶、瓶中的水和玉米粒的總質量為131g,由此可以算出干玉米粒的密度大約為( )A.0.92×103kg/m3 B.1.1×103kg/m3 C.12×103kg/m3 D.11×103kg/m3二.填空題(共7小題,每題2分,共40分)16.菠菜因其營養豐富而被廣泛種植,但其食用方式卻有特殊要求。(1)菠菜生長對水分條件要求較高,吸收足夠的水分能使其葉肉厚實,食用口感更佳。菠菜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 。(2)坊間傳聞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結石。這是因為豆腐中含有硫酸鈣能與菠菜中的草酸反應,其反應方程式為CaSO4+Na2C2O4=CaC2O4↓+X。則X的化學式為 。17.寫出下列符號中數字“2”的含義。(1)Mg2+: ;(2)O2: ;(3)2HCl: 。18.為了使果實香甜的水蜜桃盡快結出果實,可以將它和生命力頑強的進行嫁接,示意圖如圖。其中,接穗①應該選用水蜜桃樹的枝干,而砧木應當選用山桃樹干。嫁接過程中保證成功的關鍵使兩者的 緊密貼合,最終結出的果實是 。(選填:“水蜜桃”或“山桃”)19.用序號回答: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質子、④電子、⑤離子、⑥原子核、⑦中子、⑧元素中,選擇填空。(1)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是 (請寫出三種);(2) 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3)Na和Na+因具有相同的 數,所以屬于同種 。20.小吳家裝修時,有些用剩的破大理石。他取來一塊想知道它的質量,步驟如下:(1)先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托盤天平平衡時,發現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邊,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天平橫梁平衡。(2)測量大理石質量時,將最小為5g的砝碼放入托盤天平的右盤后,分度盤的指針仍如圖甲所示,接下來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橫梁平衡。(3)天平再次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大理石的質量是 g。21.開花,傳粉,受精,結果,是很多植物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請識圖作答:A圖正在進行的是 過程;B圖正在進行的是花粉中精子與雌蕊內的細胞融合的 過程。桃是一個果實,我們食用的部分是由 發育而來。桃子中桃皮是外果皮、桃核殼是內果皮、桃仁是 。22.圖甲為某物質的熔化圖像,根據圖像可知:(1)第15min時該物質處于 (填狀態)。(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小虞在學校美食節上購買了一袋面包,因忘記食用,一星期后發現發霉了。為探究“面包上霉菌生長的環境因素”,小虞進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相同的培養皿,分別放入相同的兩小塊面包,在空氣中暴露30分鐘(讓霉菌孢子進入),再按下表中的方法處理,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組別 實驗處理 放置時間 實驗現象甲 不烘烤,加蓋后室溫下放置 6﹣7天 發霉乙 在烘箱中烘烤2分鐘,晾涼后加蓋在室溫下放置 6﹣7天 不發霉丙 不烘烤,加蓋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6﹣7天 不發霉(1)霉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 。(2)甲組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3)選擇乙、丙兩組進行研究,能否得出霉菌生長與溫度有關的結論,并說明理由 。(4)若要探究霉菌生長與空氣的關系,還需增加一組實驗,該實驗處理方法是 。24.電解水的實驗中往往會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增加水的導電性(硫酸本身不會減少),小科利用如圖裝置探究影響電解水的速度的因素,實驗中記錄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蒸餾水體積/毫升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加入硫酸的體積/毫升 10 10 10 10 10 10 10加入硫酸的濃度 0 10% 15% 20% 25% 30% 35%收集到的氫氣體積/毫升 20 20 20 20 20 20 20收集到氫氣所用的時間/秒 2648 1236 885 423 262 216 205(1)試管B中收集到的氣體是 。(2)小科進行以上實驗是研究 會影響水的電解速度。結合表中數據,本實驗通過比較 來判斷電解水的速度。(3)小科在200mL的蒸餾水中加入10mL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后,發現產生的氫氣的速度越來越快,請結合以上探究結果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25.小新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來探究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如圖所示(1)通過如圖A、B實驗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 有關。(2)通過圖中 實驗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3)小敏同學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于是繼續進行探究:①在相同環境下,選擇天平(砝碼)、水、兩只相同的燒杯。②在燒杯中分別倒入 (選填“相同”或“不同”“)質量的水。③把燒杯分別放在已調平的天平兩托盤上,通過加減砝碼和移動游碼,使天平再次平衡。④經過一段時間后(燒杯內的水均未蒸發完),觀察到天平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則說明水的蒸發快慢與質量無關。26.探秘原子結構。人類探索原子結構,經歷了漫長的過程。(1)1897年,湯姆森發現了 ,提出原子是可分的,并建立了原子模型,如圖甲所示。(2)1911年,物理學家盧瑟福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轟擊金箔,預期這些α粒子會毫不費力地擊穿金原子,到達對面的探測板上,結果發現: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①當α粒子轟擊金箔時,如圖乙四條運動軌跡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填序號)②盧瑟福根據實驗現象推測: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中心一個很小的結構上。這個“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3)我國國產化碳﹣14批量生產已經在中核集團秦山核電站啟動。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原子結構的是( )(填字母)。A. B. C. D.27.同學們學習了“植物的莖與物質的運輸”一節內容后,進行如下實驗活動。(1)將一根楊樹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圖一),放在陽光下。觀察到葉脈發紅時,將枝條的莖進行橫切和縱切,能看到被染紅的是圖二中的 (填數字序號),此部位中的 屬于輸導組織,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2)將楊樹的枝條環割去一圈樹皮(圖三),一段時間后,會在環割處的 形成枝瘤(選填“上方”或“下方”)。四.解答題(共5小題,第28題6分,第29、30、31題8分,第32題5分,共35分)28.橘子的全身都是寶.橘子含有多種有機酸和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豐富.橘子皮陰涼處風干后,就是常用的中藥陳皮,具有健脾.祛痰的功效.橘子皮內和橘瓤外表上的白色筋絡,就是中藥橘絡,具有通絡、行氣、化痰等功效。請分析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橘子瓣中的果肉主要是 組織。(2)橘子皮內和橘瓤外表上的白色筋絡主要是 組織。(3)剝掉橘皮的橘子容易腐爛,說明橘皮主要屬于 組織。29.“珍愛生命,拒絕毒品”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毒品“搖頭丸”的化學式為C12HxO2N,相對分子質量為209。分析回答:(1)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含氫原子 個。(2)碳元素與氧元素的最簡質量比為 。(3)418g“搖頭丸”中含多少克氮元素?30.前段時間,流感高發導致蒼南人們醫院人滿為患,奧司他韋作為抗流感藥物成為了家中的常備藥品。如圖是奧司他韋顆粒的相關信息,請計算:(1)奧司他韋中C、H元素的質量比。(2)312g奧司他韋中N元素的質量。(3)對1歲以上的兒童推薦按照下列“體重——劑量表”服用“奧司他韋”。體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假如患病兒童的體重是30kg,在治療過程中,需每天服用“奧司他韋”顆粒2次,一個療程5天,那么該患兒一個療程共服用多少包?31.杭州亞運會公路自行車比賽是在有各種地形變化的公路上舉行的,為了使騎行達到快速,一般要求自行車強度好且車身較輕。如表是制造自行車可選的材料。材料 錳鋼 鋁合金 鈦合金 碳纖維性能(強度) 強 較弱 較強 強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1)按照上述要求,選擇表中 材料制造公路自行車最理想。(2)某品牌公路自行車所用鋁合金部分的質量為12kg,請你計算所用鋁合金材料體積為多少?(3)若保持自行車的款式和外形不變,將所用的鋁合金材料換為碳纖維材料,則自行車的質量變化了多少?32.衛星在太空中飛行,向陽面和背陽面兩側的溫度差高達250℃而衛星內部的電子設備又需要將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于是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熱管。熱管的結構如圖,在金屬外殼內襯墊一層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體,中心是氣腔。衛星利用熱管,將熱量從向陽面“搬”到背陽面,使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請運用所學知識解釋通過熱管使衛星的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的原因。七下科學期末押題卷(一)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5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D D C A A D B A D C D題號 12 13 14 15答案 B D BD B一.選擇題(共15小題)1.【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判斷化學變化的唯一標準是有新物質生成。【解答】解:A、磨豆腐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B、搗年糕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C、貼春聯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D、放煙花的過程中涉及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故正確。故選:D。2.【分析】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無系統.即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解答】解:A、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植物細胞的細胞質的綠色部分含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A錯誤。B、杜鵑屬于動物,多細胞植物才具有根、莖、葉等器官,B錯誤。C、杜鵑花屬于植物,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等;杜鵑屬于動物,動物體的主要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C錯誤。D、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因此,杜鵑比杜鵑花多系統這一結構層次。D正確。故選:D。3.【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解:A.碳酸鈉中鈉元素顯+1價,碳酸根顯﹣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其化學式為Na2CO3,故A不正確;B.氯化鐵中鐵元素化合價為+3價,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其化學式為FeCl3,故B不正確;C.氧化鋁中氧元素顯﹣2價,鋁元素顯+3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其化學式為Al2O3,故C正確;D.氯化銅中氯元素顯﹣1價,銅元素顯+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所以其化學式為CuCl2,故D不正確;故選:C。4.【分析】(1)某種物質的質量和其體積的比值叫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狀態和溫度有關,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2)一罐氧氣用掉部分后,罐內氧氣的質量變小,體積不變,由密度公式分析密度變化。(3)根據由ρ的變形公式m=ρV分析解答。【解答】解:A、銅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銅的質量為8.9×103kg,故A正確;B、一罐氧氣用掉部分后,罐內氧氣的質量變小,但體積不變,由ρ可知密度變小,故B錯誤;C、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質量變小,但物質種類、溫度和狀態沒有變化,所以密度不變,故C錯誤;D、由ρ可得m=ρV,可知物體質量與密度和體積有關,密度不同的兩個實心物體,其質量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故D錯誤。故選:A。5.【分析】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碘酸鉀中鉀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碘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x+(﹣2)×3=0,則x=+5價。故選:A。6.【分析】1、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緩慢地通過子宮,在輸卵管內與卵細胞相遇,有一個精子進入卵細胞,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2、受精卵不斷進行分裂,逐漸發育成胚泡;胚泡緩慢地移動到子宮中,最終植入子宮內膜,這是懷孕;3、胚泡中的細胞繼續分裂和分化,逐漸發育成胚胎,并于懷孕后8周左右發育成胎兒,胎兒已具備人的形態;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胎兒發育成熟從母體娩出。4、圖中①是受精卵,②兩個細胞,③胚泡,④是胎兒,⑤新生兒。【解答】解:A、①表示受精過程,人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受精卵是在輸卵管內形成的,A錯誤。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輸卵管內完成的,B錯誤。C、④胚胎在母體內發育的場所是子宮,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C錯誤。D、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D正確。故選:D。7.【分析】(1)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2)凝華指物質由氣態直接轉變成固態,凝華要放熱。【解答】解:A、“白氣”是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故A錯誤;B、“白氣”是液化產生的小液滴,故B正確;C、“冰花”是水蒸氣凝華生成的,故C錯誤;D、“冰花”出現在玻璃窗的內表面,故D錯誤。故選:B。8.【分析】圖中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⑥胚、a種皮和果皮、b胚乳、c子葉、d胚芽、e胚軸、f胚根、g胚。【解答】解:A、菜豆種子中將來發育成莖和葉的結構是②胚芽,錯誤;B、玉米種子是單子植物,儲存營養的部位在胚乳,胚乳里含有大量的淀粉,因此,在玉米種子的縱切面上滴碘液,變藍的部位是b胚乳,正確;C、菜豆種子的⑥胚和玉米種子的g胚都是新植物的幼體,它由胚軸、胚芽、胚根和子葉組成,正確;D、菜豆種子的④子葉有2片,玉米種子的c子葉有1片,正確。故選:A。9.【分析】根據氦﹣3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物質無限可分性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解答】解:A、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構成的,所以氦原子的質子和中子還可分,它們由更小的微粒構成,故A說法正確;B、由氦﹣3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可知,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故B說法正確;C、由氦﹣3 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氦﹣3 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 1 個中子,故C說法正確;D、在原子中,原子序數 = 質子數,氦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氦元素的原子序數為 2,而不是 3,故D說法不正確。故選:D。10.【分析】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導管是為一串管狀死細胞所組成,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當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一定方式進入根部的導管,然后植物就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把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解答】解:莖中輸導組織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小明將海桐枝條橫截面切開,發現紅色染液分布于莖的變紅的部位是莖中的木質部。因此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1.【分析】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的計量數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則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解答】解:A、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SO2中的2可表示一個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故選項錯誤;B、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故O2﹣中的2表示一個氧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故選項錯誤;C、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H2O中的2可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故選項錯誤;D、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的個數,故2中的2表示2個硝酸根離子,故選項正確;故選:D。12.【分析】根尖結構從頂端向上,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圖中,①成熟區,②伸長區,③分生區,④根冠。【解答】解:AB、①成熟區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擴大了吸收水的面積。因此成熟區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A錯誤,B正確。C、移栽植物時,總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在①成熟區),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從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錯誤。D、幼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③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②伸長區細胞的體積的增大,D錯誤。故選:B。13.【分析】A.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解答.B.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子判斷.C.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公式進行分析解答.D.根據1個維生素C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12+8×1+6×16=176,故選項說法正確。B.維生素C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量比為(12×6):(1×8):(16×6)=9:1:12,故選項說法正確。C.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C6H8O6可知,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5%;故選項說法正確。D.1個維生素C分子是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的,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14.【分析】(1)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圖:(2)植物的幾種主要的組織:保護組織、薄壁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解答】解:A、折斷時會看到“藕斷絲連”的現象,細絲屬于輸導組織,A不正確。B、蓮花屬于被子植物,其雌花的子房中有多個胚珠,所以蓮的果實內能結出多粒種子,B正確。C、經歷傳粉和受精后,受精卵發育成蓮子的胚,C不正確。D、蓮花有鮮艷的花瓣,能吸引昆蟲,昆蟲在花間活動能幫助其傳粉,屬于蟲媒花,D正確。故選:BD。15.【分析】飲料瓶裝滿水后蓋上蓋,測出其質量為128g,瓶中放入33g干玉米粒后,水流出一部分后又把瓶蓋上瓶蓋,把瓶擦干后測得總質量為131g,可得溢出水的質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溢出水的體積即為干玉米粒的體積,再利用密度公式ρ求出干玉米粒的密度。【解答】解:瓶中放入干玉米粒后,溢出水的質量:m水=(128g+33g)﹣131g=30g,由ρ可得,干玉米粒的體積:V玉米=V水30cm3,干玉米粒的密度:ρ玉米1.1g/cm3=1.1×103kg/m3。故選:B。二.填空題(共7小題)16.【分析】(1)根據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進行分析;(2)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知,反應前后原子總個數不變,根據反應方程式確定X的化學式。【解答】(1)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因此菠菜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2)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知,反應前后原子總個數不變,根據反應方程式為CaSO4+Na2C2O4=CaC2O4↓+X分析,還缺少1個SO4、2個Na,則X的化學式為Na2SO4。故答案是:(1)根;(2)Na2SO4。17.【分析】(1)標在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的個數。(2)標在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含有該原子的數目。(3)標在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數目。【解答】解:(1)標在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的個數,Mg2+中的“2”表示為1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2)標在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含有該原子的數目,O2中的“2”表示為1個氧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3)標在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數目,2HCl中的“2”表示氯化氫分子的個數為2。故答案為:(1)1個鎂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2)1個氧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3)氯化氫分子的個數為2。18.【分析】(1)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2)圖甲為枝接,其中的①接穗、②砧木;圖乙芽接,其中的③接穗、④砧木。【解答】解:嫁接時應當使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嫁接屬于無性生殖,嫁接成活后結出的果實能保持接穗的性狀,水蜜桃作接穗,因此最終結出水蜜桃。故答案為:形成層;水蜜桃。19.【分析】(1)根據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來分析;(2)根據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來分析;(3)根據離子的形成來分析。【解答】解:(1)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離子;(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3)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Na和Na+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屬于同種元素。故答案為:(1)①②⑤;(2)②;(3)③⑧。20.【分析】(1)先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橫梁平衡,平衡螺母都向指針所在位置的反方向調節;(2)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游碼放在天平的右盤,通過加減砝碼和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3)左盤中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所對應的示數。【解答】解:(1)先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發現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右側,應該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橫梁平衡;(2)由圖知,測量質量時加入最小的5g砝碼后,指針偏向右側,說明砝碼的總質量較大,即這時石塊的質量小于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接下來的下來的操作是:取下5g砝碼并向右移動游碼,直至天平平衡;(3)由圖知,天平標尺的分度值為0.2g,則鵝卵石的質量為:m=50g+4g=54g。故答案為:(1)左;(2)取出5g砝碼,向右移動游碼;(3)54。21.【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雌蕊、雄蕊、花冠、花萼、花托等結構,其中雌蕊和雄蕊又稱為花蕊,花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是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結構。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子房三部分,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解答】解:花粉從花藥落到雄蕊柱頭上的過程稱為傳粉,圖A正在進行傳粉過程;受精是指花粉中的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的現象,受精之后,受精卵發育成胚,胚珠發育成種子,整個子房發育成果實,桃是一個果實,可食用部分是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桃子的桃皮是外果皮,桃核殼是內果皮,桃仁是種子。故答案為:傳粉;子房壁;種子22.【分析】(1)晶體和非晶體在熔化和凝固過程中的區別:晶體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在凝固過程中溫度不斷降低;由圖像確定該物質的凝固點,便可判斷出物質的狀態;(2)根據晶體凝固的條件可知:冰水混合物會向某物質混合物放熱,由此確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會有部分結冰,則可判斷冰的變化。【解答】解:(1)第15min時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0﹣10min屬于固態,10﹣20min是固液共存態,20﹣30min是液態;(2)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增加,因為正在熔化的物質中會吸熱,冰水混合物被吸熱,水結成冰,所以冰的質量增加,水在凝固的過程中會放熱并且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 不變;故答案為:(1)固液共存(2)增大;不變。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23.【分析】1、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2、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解答】解:(1)霉菌屬于真菌,真菌的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結構。而細菌的細胞結構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區域。因此霉菌和細菌在細胞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霉菌有成形的細胞核。(2)甲組的處理方式是將面包不烘烤并加蓋后在室溫下放置,這為霉菌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條件,因此可以作為對照組,來比較其他組別處理對霉菌生長的影響。(3)乙組的處理是烘烤后在室溫下放置,丙組是未烘烤直接放入冰箱。兩組的實驗有兩個變量,一是烘烤與否,二是溫度,因為變量不唯一,無法得出結論。(4)要探究霉菌生長與空氣的關系,需要設置一個實驗組,其中面包不烘烤以保持水分,加蓋不允許空氣接觸,然后在室溫下放置。這樣設置的實驗組可以與甲組加蓋不抽真空形成對比,從而觀察空氣接觸對霉菌生長的影響。故答案為:(1)有無成形的細胞核(2)作為對照(3)不能,因為變量不唯一(4)不烘烤、加蓋后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24.【分析】(1)電解水時,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產生氧氣的體積少,產生氫氣體積多,且兩者的體積之比大約是1:2,據此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表中數據分析;(3)隨著水的減少,硫酸濃度越來越大。【解答】解:(1)據圖可知,試管B中的氣體體積相對較少,生成的氧氣;故答案為:氧氣;(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小科進行以上實驗是研究硫酸的濃度會影響水的電解速度;本實驗通過比較收集相等體積的氣體需要的時間來判斷電解水的速度;故答案為:硫酸的濃度;收集相等體積的氣體需要的時間;(3)小科在200mL的蒸餾水中,加入10mL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后,發現產生的氫氣的速度越來越快,是因為隨著水的減少,硫酸濃度越來越大。故答案為:隨著水的減少,硫酸濃度越來越大。25.【分析】(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液體溫度的高低、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2)在探究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的關系時,采用控制變量法的思想。【解答】解:(1)比較A、B兩圖看出是水的溫度和水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所以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2)要研究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溫度的關系,應控制水的表面積和水上方空氣流動速度,故選A、C兩次實驗過程;(3)探究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關系,必須水的質量不同,其他因素相同,經過一段時間后(燒杯內的水均未蒸發完),觀察到天平平衡,說明蒸發的水量相同,則說明水的蒸發快慢與質量無關。故答案為:(1)表面積;(2)A、C; (3)不同;平衡。26.【分析】(1)根據湯姆森的發現,分析他提出的原子模型。(2)根據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分析α粒子的運動軌跡和原子結構的特點。(3)根據碳﹣14的原子結構,分析哪個模型能正確表示其結構。【解答】解:(1)1897年,湯姆森發現了電子,提出原子是可分的,并建立了原子模型。湯姆森的原子模型被稱為“棗糕模型”,認為原子是一個帶正電的球體,電子鑲嵌在其中。(2)①當α粒子轟擊金箔時,因為原子核帶正電,α粒子也帶正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所以α粒子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四條運動軌跡中不可能出現的是C;②盧瑟福根據實驗現象推測:原子中心有一個原子核,它具有如下特點:體積很小(因為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保持原來的運動方向);質量很大(因為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說明遇到了質量很大的物質);帶正電(因為α粒子帶正電,能使α粒子發生偏轉和反彈,說明原子核帶正電)。(3)碳﹣14的質子數為6,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其核外電子數為6,即碳﹣14原子,質子數為6,中子數為8,核外電子數為6,觀察可知C選項能表示碳﹣14原子結構。故答案為:(1)電子;(2)C;原子核;(3)C。27.【分析】莖中輸導組織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圖中①表皮、②韌皮部、③樹皮、④形成層、⑤木質部、⑥髓。【解答】解:(1)莖中輸導組織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導管位于木質部中,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所以植物莖插入紅墨水中放在陽光下曬,葉脈都變紅了,此時將莖橫切和縱切,可以看到染成紅色的部分是⑤木質部。(2)篩管位于莖的②韌皮部,作用是由上向下運輸有機物。把生長健壯的樹枝,剝去一圈樹皮,樹皮中有韌皮部,因此莖的韌皮部被割斷,有機物到達環割處的上方后無法再向下運輸,就會在切口的上方會形成節瘤。故答案為:(1)⑤;導管(2)上方四.解答題(共5小題)28.【分析】植物的組織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薄壁)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解答】解:(1)橘子含有多種有機酸和維生素,橘子瓣中的果肉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屬于營養(薄壁)組織。(2)橘子中的筋絡能夠運輸營養物質,有運輸功能,屬于輸導組織。(3)橘子皮有保護內部組織的功能屬于保護組織。故答案為(1)營養(薄壁)(2)輸導(3)保護29.【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毒品“搖頭丸”的化學式為C12HxO2N,相對分子質量為209,12×12+1×x+16×2+14=209,x=19。故答案為:19。(2)碳元素與氧元素的最簡質量比為(12×12):(16×2)=9:2。故答案為:9:2。(3)418g“搖頭丸”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418g100%=28g。答:418g“搖頭丸”中含28g氮元素。30.【分析】(1)根據元素質量比的計算方法來分析解答;(2)根據元素的質量=化合物的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來分析解答;(3)根據題中提供的信息和數據來分析解答。【解答】解:(1)奧司他韋中C、H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28)=48:7;(2)312g奧司他韋中N元素的質量為312g100%=28g;(3)患病兒童的體重是30kg,每次用量為60mg,一個療程的用量為60mg×2×5=600mg,每包含奧司他韋30mg,則該患兒一個療程共服用的包數為600mg÷30mg/包=20包。故答案為:(1)48:7;(2)28g;(3)20包。31.【分析】(1)根據“自行車強度好且車身較輕”的要求,自行車的強度高并且密度小的材料,由表格數據可知選擇的材料;(2)知道車架的質量和密度,根據密度公式求出車架的體;(3)由于自行車的款式和外形不變,所以將所用的鋁合金換為碳纖維材料時,碳纖維材料的體積等于鋁合金材料的體積,根據m=ρV可求出碳纖維材料的質量,自行車的質量變化等于鋁合金的質量減去碳纖維材料的質量。【解答】解:(1)車身的材料要求強度高且輕便,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碳纖維材料的性能(強度)強、密度最小,所以用碳纖維材料來制作車身最理想;(2)質量為12kg的鋁合金材料,其體積為:V鋁合金4×10﹣3m3;(3)由于自行車的款式和外形不變,所以將所用的鋁合金換為碳纖維材料時,碳纖維材料的體積等于鋁合金材料的體積,即V碳纖維=V鋁合金=4×10﹣3m3,使用碳纖維材料的質量:m碳纖維=ρ碳纖維V碳纖維=1.6×103kg/m3×4×10﹣3m3=6.4kg;所以自行車由鋁合金材料換為碳纖維材料時,其質量減小了Δm=m鋁合金﹣m碳纖維=12kg﹣6.4kg=5.6kg。答:(1)碳纖維;(2)鋁合金材料的體積是4×10﹣3m3;(3)自行車由鋁合金材料換為碳纖維材料時,其質量變化了5.6kg。32.【分析】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稱為汽化,汽化吸熱;由氣態變為液態稱為液化,液化放熱。【解答】答:在向陽面,熱管中的液體汽化加快,吸收熱量,由液態變為氣態,溫度較高的氣體上升到熱管的背陽面,氣態物質放熱溫度降低,液化成液態,再次流回向陽面,這樣,將熱量從向陽面“搬”到背陽面,使兩側的溫度趨于平衡。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