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科學中考押題卷(五)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3分,共45分)1.2024年1月11日,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亮相央視《非遺里的中國》年度盛典。如圖是浙江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它們在制作過程中主要利用化學變化的是( )A.衢州白瓷 B.溫州剪紙 C.東陽木雕 D.杭州刺繡2.模型能夠形象生動地表示物質的本質特征,“”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3.“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一種急性腸道疾病,由“諾如病毒”引發,可通過污染的水源、食物、空氣等傳播,癥狀多表現為嘔吐、腹瀉,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對嘔吐物進行處理屬于切斷傳播途徑B.可到正規藥店購買用抗生素治療C.諾如病毒是傳染源D.該疾病是一種遺傳病4.如圖是我國的傳統民俗表演“打鐵花”。表演者擊打高溫液態鐵,液態鐵在四散飛濺的過程中發出耀眼的光芒,最后變成固態鐵。此過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升華 B.凝華 C.熔化 D.凝固5.如圖為探究鎳(Ni)、鋅、銅的金屬活動性實驗,甲試管中鎳絲表面無現象,乙中鎳絲表面出現紅色物質,則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A.Ni、Zn、Cu B.Zn、Cu、Ni C.Cu、Ni、Zn D.Zn、Ni、Cu6.如圖,某動物園的一只黑帽懸猴因長相獨特在網絡上走紅,它能吹口哨,用工具撬開堅果。下列關于黑帽懸猴的敘述錯誤的是( )A.它的生殖方式為胎生B.它用工具撬開堅果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C.它屬于恒溫動物D.與火烈鳥相比,黑猩猩與黑帽懸猴的親緣關系更近7.如圖所示,人體的手臂可視為杠桿,手握啞鈴抬起手臂,手臂在肱二頭肌的拉力作用下繞肘關節O點轉動。關于其原理,下列示意圖正確的是( )A. B. C. D.8.近年來冰球越來越被大眾喜愛。如圖為冰球選手備戰訓練的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滑動的冰壺最終停下來,說明運動需要力來維持B.運動員的速度變大時,運動員具有的慣性也變大C.如不考慮冰面的阻力和空氣阻力,滑動的冰壺在冰面上會做勻速直線運動D.運動員站在水平冰面上時,冰面對人的支持力與人對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9.日常生活中鍛煉的機會無處不在。某同學在等電梯時舉著快遞進行運動,若1min內手臂上下移動15次,每次手臂末端豎直向上移動距離20cm。若快遞總質量為2.2kg,則這段時間該同學克服快遞重力做功的功率是( )A.220W B.66W C.11W D.1.1W10.鋰電池質量輕、電容量大,頗受手機、手提電腦制造商的青睞。某種鋰電池放電的總反應可以表示為:Li+MnO2=LiMn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鋰電池放電過程屬于物理變化B.該反應中MnO2是作為催化劑C.該反應中Mn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D.在物質分類上,LiMnO2屬于氧化物11.腸道顯微膠囊是一種用于診斷胃腸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設備,如圖所示。患者將智能膠囊吞下后,它會隨著胃腸肌肉的運動依次通過消化道的各個結構,同時對經過的胃腸道進行連續攝像。結合圖示判斷,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顯微膠囊依次經過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B.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C.顯微膠囊進入結構④時,結構④的蠕動屬于物理消化D.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⑥,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12.取還共享單車時,開關S1既控制鎖車器,又控制發出提示音的蜂鳴器,開關S2只控制蜂鳴器;若蜂鳴器有故障,不影響鎖車器正常工作。下列電路圖符合以上設計要求的是( )A. B. C. D.13.某地舉辦的山地越野賽正激烈進行,突然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氣溫驟降至冰點以下!一名運動員在刺骨的寒風中逐漸意識模糊,因患上“低溫癥”(人體產熱減少,散熱增加,導致體溫低于35℃的疾病)生命體征告急。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該極端天氣是由地殼運動造成的B.在寒冷環境中,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散熱減少C.體溫調節需要神經系統和激素調節的共同作用D.人體是一個統一的生命體,體溫恒定是產熱和散熱動態平衡的結果14.如圖是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關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健康人的④內的液體不含有葡萄糖B.圖中B處毛細血管進行了氣體交換,血液中氧氣含量下降C.在尿液中發現紅細胞是結構③發生了病變D.④內的液體經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15.小科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對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進行探究,測量結果如圖乙和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儀器A盛放的是NaOH溶液B.圖乙中a→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C.圖丙中V的數值最接近12D.圖丙中從f→g溫度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吸熱反應二.填空題(共7小題,每空2分,共40分)16.2024年9月23日12時30分,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縣(北緯40.86度,東經84.16度)發生4.0級地震,震源深度約為20km。(1)地震發生前,某些動物可能會出現異常的行為,這體現了生物 (填“應激性”或“生長發育”)的基本特征。(2)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本次地震是亞歐板塊和 板塊碰撞的結果。(3)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復雜的運動,它是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它們的傳播速度并不一樣,分別約為5.6km/s和3.2km/s。若某次地震時縱波和橫波到達某地的時間差為3s,那么震源到該地的距離大概是 km。17.九年級學生在校園一角開辟了“夢想園”,園中種植著許多向日葵、卷心菜等植物,是一個小小的生態園。(1)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來看,向日葵屬于 。(2)向日葵花盤形成期間,需要施加過磷酸鈣Ca(H2PO4)2,其中磷元素的化合價為 。(3)如圖中A結構是由 發育而來的。18.某同學將稀鹽酸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如圖),無明顯現象。沒有現象,要證明反應發生,實驗原理的選擇有兩條思路:①驗證反應物消失,②驗證有新物質生成。(1)該同學從試管中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入少量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得出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已經發生反應的結論。其實驗原理所選用的思路是 (填“①或②”)。(2)根據該同學實驗結果分析可知,圖中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組成可能是 。(3)從微觀角度分析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質是 。19.小城家的動感單車及扶手示意圖如圖所示,騎行時顯示屏有數據。觀察到當只有在雙腳踩踏板騎行時,按壓電子儀表的“開始按鈕”,同時將雙手握住“手握感應片”,電子儀表的顯示屏就可以顯示騎行人的心率,若雙手沒握或握不緊“感應片”時,顯示屏就不顯示數據。若不騎行即使按壓也不顯示。(1)關于動感單車,這個“手握感應片”在電路中的作用相當于 。(2)下列設備的主要原理與自發電動感單車原理相同的是 。A.動圈式話筒 B.電磁起重機 C.電動機20.模型構建是學習生物學的方法之一,它能夠讓復雜抽象的生物學知識簡單化、直觀化。如圖是某同學利用氣球等材料制作的幾種生物模型。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是植物氣孔模型,圖中氣球相當于保衛細胞;當氣孔張開時,植物的蒸騰作用 (填“增強”或“減弱”),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2)圖2可以用來模擬人的呼吸運動,此時圖中模擬的是 過程,氣球相當于 。21.如圖甲所示,可調式握力器用于鍛煉手部肌肉。鍛煉時抓住手柄的左側,用力抓緊使其碰觸到右側的讀數按鈕,即算完成一個握力動作。(1)如圖甲所示,握力器的力度可以通過調節器旋鈕來調整,使彈簧下端在調節區域內左右移動。當彈簧下端向左移動時,小科要完成一個握力動作需要用 (選填“更大”或“更小)的力。(2)如圖乙所示,小科用F1的力抓握力器的手柄,此時彈簧的拉力F2=20N,阻力臂OA=2.0cm,動力臂OB=5.0cm,則此時F1= N。(3)小科完成一個握力動作可使彈簧伸長5厘米,彈性勢能增加20焦,完成了60個握力動作花費的時間為2分鐘,則小科做功的功率至少為 瓦。22.已知固體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Cu(NO3)2、(NH4)2SO4、Na2CO3、NaCl四種物質中的兩種。小寧為確定A的成分,按如圖所示進行探究實驗。(若過程中所有發生的反應都恰好完全反應,)則:(1)無色氣體B的化學式為 。白色沉淀G的化學式為 。(2)固體混合物A的成分是 。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某科學小組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化糞池內沼氣的成分。小組同學將收集到的沼氣依次通過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并觀察現象。已知化糞池內氣體可能含有H2、CO、CO2、CH4四種氣體中的一種或幾種,堿石灰為NaOH和CaO的混合物。(假設每個裝置內都充分反應或吸收)請回答:(1)收集沼氣的方法是用繩子將裝滿水的大塑料瓶吊入化糞池,并將塑料瓶倒轉,使水完全流出。該方法的本質是 集氣法。(2)裝置①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沼氣中一定有 。(3)設置裝置②的目的是 。(4)圖甲中的④是由圖乙中的兩個裝置組合而成,請在空格中按順序填入裝置的導管編號,將裝置補充完整:氣體燃燒裝置→ →尾氣處理裝置。24.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小濱進行了如圖甲實驗。請分析回答:步驟1:取10支試管,分為5組。每組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濃度為2%的淀粉溶液。步驟2: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步驟3:將裝有混合溶液的5支試管(編號1、2、3、4、5)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應過程中,每隔1min從各支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顯色。已知碘液的顏色為棕黃色。(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 。(2)小濱認為該實驗過程有一個錯誤,應在步驟2前 (填操作過程)。(3)糾正該實驗錯誤步驟后,進行正確操作。第1min時,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其原因是 。(4)多次取樣觀察,記錄各組實驗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圖乙所示。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25.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開展了“制作水火箭”的項目化學習:如圖甲,往550mL的瓶中加入適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發射底座上,用氣筒向瓶內打氣,當瓶內氣體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高壓氣體會將水和橡皮塞從瓶口壓出,水火箭飛向高空;小科同學利用汽水瓶等材料制作了水火箭的箭體部分,結構如圖乙所示。請回答:(1)瓶內的水向下噴出的同時水火箭向上運動,這是因為 。(2)若水火箭箭體部分發射前的總質量為2kg,當它豎直上升至10m高時,若不計空氣阻力,則其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J。(3)圖丙為水火箭發射后的v﹣t圖像,則水火箭到達最高點的時刻是 (填“t1”“t2”或“t3”)。(4)小科認為可以更換“燃料”,將水替換為其他液體,利用化學反應增加瓶內的氣壓,從而使水火箭飛得更高更遠。請你提出一種可行的方案: 。26.某同學想研究燈泡的電阻是否會隨著燈泡兩端電壓的變化而變化,他進行了如圖1實驗。其中電源電壓恒為4.5伏,電壓表量程為3伏,滑動變阻器上標有“1安,10歐”,燈泡在常溫下的電阻大約為8歐姆。(1)為不超過電壓表量程,該同學將電壓表接在滑動變阻器兩端,請將圖1連接完整。(2)該同學按如圖1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發現電壓表始終為0伏,電流表始終無示數,如果電流表和電壓表都正常,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該同學利用圖1進行了5次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并繪制成I﹣U圖像,如圖2所示。據圖可得出的結論是 。(4)該同學在圖2的基礎上畫出了小燈泡的I﹣U圖像,如圖3中的虛線所示。請判斷畫的虛線是否正確,并說出判斷的依據 。27.在制作“簡易制氧機”項目式學習中,師生共同制定了如表所示的評價表。小組同學通過對照評價表自評后,完成了如圖所示的簡易制氧機從1.0到3.0版的迭代。已知使用制氧機的具體操作是量取一次保健吸氧所需過碳酸鈉固體(2Na2CO3 3H2O2)置于塑料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錳。簡易制氧機評價表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穩定性 擺放平穩,不易倒伏 擺放較平穩,輕碰后易倒伏 擺放不穩定,不碰即倒產氧速率 產氧速率適中,適合人體呼吸 產氧速率略快或略慢 產氧速率過快或過慢,不適合人體呼吸氧氣濕度 適宜呼吸,讓人體感覺舒適 偏干燥或潮濕,呼吸道略有不適 過于干燥或潮濕,呼吸道極度不適請回答:(1)對1.0版的制氧機進行測試時,發現塑料瓶瓶壁微燙。則說明該反應是 反應。(2)從評價指標看,2.0版的制氧機將發生裝置和加濕裝置固定相貼的作用是 。(3)3.0版的制氧機,發生裝置中標注了a、b、c三條不同季節的水位線,以控制不同季節產氧速率的大致穩定。c為夏季的水位線,原因是 。(4)制氧機使用后會殘留大量含碳酸鈉的廢液,需調節至中性才能排放。則可以向廢液中加入的過量試劑是 。四.解答題(共5小題,第28題6分,第20、30、31題8分,第32題5分,共35分)28.圖甲是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圖乙是人體皮膚在不同環境溫度下維持體溫的方式。(1)圖甲中T→E→N→F→A途徑表示 過程(填“激素調節”或“神經調節”)。(2)某甲流患者體溫處于39℃經醫生診斷,可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燒藥。服用藥物后,人體皮膚會作出如圖乙中 (填序號)的反應來增加散熱,使體溫正常。(3)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甲流的有效措施,接種疫苗后,人體獲得了預防該病的 (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29.蛋殼質量的好壞是影響蛋雞養殖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蛋雞生產中,經常會出現軟殼蛋、薄殼蛋的現象,缺少鈣質是主要原因。為防止出現軟殼蛋、薄殼蛋,蛋雞養殖戶會在雞飼料中添加貝殼粉、螺蚌、蛋殼、骨頭搗碎喂雞。(1)雞飼料中添加貝殼粉等可用于補鈣,這里的鈣指的是 (選填“原子”、“單質”或“元素”)。(2)小嘉同學欲測定某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下實驗:①配制稀鹽酸: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需要圖1所示鹽酸的質量 g。②將配制好的稀鹽酸與10克雞蛋殼樣品進行反應,得到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2所示(假設雞蛋殼樣品中的其他物質不與稀鹽酸反應),請計算該雞蛋殼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30.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指天空的污染程度,是環境監測的重要指標,表格的空氣質量等級是按照空氣質量指數劃分的。空氣質量指數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空氣質量等級 優 良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嚴重污染某興趣小組用定值電阻R0、氣敏電阻R、電壓表等器材,自制了一個空氣質量監測儀,其工作原理電路圖如圖甲所示,其中,AQI通過電壓表顯示,氣敏電阻R與AQI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已知電源電壓恒為8V;電壓表量程為0~3V。定值電阻R0=20Ω,求:(1)已知某次測量時得到氣敏電阻為30Ω,則當時的空氣質量等級為 。(2)當電壓表示數為2.0V時,電路的總功率為多少?(3)更換定值電阻可以改變監測儀的測量范圍,若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在最大刻度時AQI=300,則更換后定值電阻通電100s消耗電能為多少?31.槽碓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借助水力工作的巧妙機械(如圖1)。如圖2所示,其模型主體由碓頭、碓桿和水艙組成,總重G為40N,重心O1距支點O距離L2為0.6m,水艙中注入水的重為G水水艙中水的重心O2距支點O距離L1為0.4m,水艙最大容量10L。槽碓工作原理:水艙注水→碓頭抬起(放入谷物)→水艙排水→碓頭下落(春米)→水艙重新注水→……,循環作業實現自動舂米。(1)要使該機械能正常工作,則注入水艙的水的質量至少為多少千克?(寫出計算過程)(2)長期使用后,碓窩中谷物發酵會產生乙酸(CH3COOH),興趣小組討論后認為可采用碳酸氫鈉(NaHCO3)進行中和。若碓窩中含6.0g乙酸,計算至少需加入多少克碳酸氫鈉?(化學方程式: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3)為防止碓桿腐爛,需用較濃食鹽水浸泡碓桿木材。請解釋用較濃食鹽溶液浸泡木材能防腐的原理: 。(4)長時間使用后,由于碓頭的磨損,將導致碓頭擊打谷物的頻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2.山山在家中倒牛奶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開口在下倒牛奶,一開始可以順暢倒出,如圖甲所示。一段時間后牛奶卻倒出不順暢,時遠時近,導致液體飛濺,如圖乙所示。而開口在上倒牛奶,牛奶可以一直順暢的倒出,如圖丙所示。請利用相關知識對上述現象進行解釋。2025年科學中考押題卷(五)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5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A B A D D B C C D C B題號 12 13 14 15答案 A A C C一.選擇題(共15小題)1.【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為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解答】解:A、白瓷燒制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選項正確。B、剪紙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C、木雕雕刻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D、刺繡刻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故選:A。2.【分析】根據化合物、單質、混合物的定義分析。【解答】解:A.模型中表示物質由同種原子構成,是單質,不符合題意;B.模型中表示物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分子又是由不同原子構成,是化合物,符合題意;C.模型中表示物質由同種分子構成,分子又是由同種原子構成,是單質,不符合題意;D.模型中表示物質由不同種分子構成,是混合物,不符合題意;故選:B。3.【分析】傳染病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所以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解答】解:A、對嘔吐物進行處理屬于切斷傳播途徑,正確。B、不能濫用抗生素,錯誤。C、諾如病毒是病原體,錯誤。D、該疾病是一種傳染病,錯誤。故選:A。4.【分析】凝固是指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解答】解:熔爐將鐵塊熔化成鐵汁,鐵花在空氣中遇冷時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凝固,該過程是由液態變為固態,屬于凝固。故選:D。5.【分析】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活動性強的金屬能將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解答】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活動性強的金屬能將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如圖為探究鎳(Ni)、鋅、銅的金屬活動性實驗,甲試管中鎳絲表面無現象,說明鎳的金屬活動性比鋅弱,乙中鎳絲表面出現紅色物質,說明鎳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所以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Zn、Ni、Cu。故選:D。6.【分析】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是由動物體內的遺傳因素決定的行為。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解答】解:A、黑帽懸猴屬于哺乳動物,其生殖發育的特點為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成活率,A正確。B、它用工具撬開堅果的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B錯誤。C、黑帽懸猴屬于哺乳動物,體溫不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屬于恒溫動物,C正確。D、火烈鳥屬于鳥類,黑猩猩與黑帽懸猴均屬于哺乳動物,與火烈鳥相比,黑猩猩與黑帽懸猴的親緣關系更近,D正確。故選:B。7.【分析】手臂可以視為一個杠桿,由圖可知,肘部O點為支點,肱二頭肌對手臂斜向上的拉力為動力,作用點在支點的右側,啞鈴對物向下的壓力為阻力,作用點在手的位置。【解答】解:此時手臂可以視為一個杠桿,由圖可知,肘部O點為支點,肱二頭肌對手臂斜向上的拉力為動力,啞鈴對物向下的壓力為阻力,故C圖正確。故選:C。8.【分析】(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2)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運動狀態無關;(3)物體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時保持靜止狀態或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狀態;(4)二力平衡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解答】解:A.滑動的冰壺最終停下來,是因為冰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這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A錯誤;B.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運動員的速度變大時,慣性不變,故B錯誤;C.如不考慮冰面的阻力和空氣阻力,滑動的冰壺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牛頓第一定律知道,物體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在冰面上會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D.運動員站在水平冰面上時,冰面對人的支持力與人對冰面的壓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C。9.【分析】根據W=Gh=mgh求該同學克服快遞重力做的功,根據P求這段時間該同學克服快遞重力做功的功率。【解答】解:該同學克服快遞重力做一次的功:W1=Gh=mgh=2.2kg×10N/kg×20×10﹣2m=4.4J,1min內該同學克服快遞重力做的總功:W總=nW1=15×4.4J=66J,這段時間該同學克服快遞重力做功的功率:P1.1W,故D正確。故選:D。10.【分析】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在化學反應中,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由氧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A、鋰電池放電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錯誤。B、在反應中,MnO2參與了反應,是反應物,不是催化劑,故錯誤。C、在MnO2中,氧元素化合價為﹣2價,設元素化合價為x,則x+2×( 2)=0,解得x=+4;在LiMnO2中,鋰元素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化合價為 2價,設元素化合價為y,則(+1)+y+2×( 2)=0,解得y=+3,所以該反應中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故正確。D、LiMnO2由鋰、錳、氧三種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氧化物由氧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組成,故錯誤。故選:C。11.【分析】圖中:①食道、②肝臟、③大腸、④胃、⑤胰腺、⑥小腸。【解答】解:A、人體的消化道從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所以顯微膠囊可依次經過口腔→咽→食道(食管)→胃→小腸→大腸,檢測胃腸疾病,A正確。B、②肝臟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顯微膠囊不可進入結構②,②肝臟分泌的膽汁中不含有消化酶,B錯誤。C、顯微膠囊進入結構④胃內,結構④胃的蠕動促進食物與胃液混合屬于物理消化,C正確。D、⑥是小腸,屬于消化道,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⑥,⑥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D正確。故選:B。12.【分析】開關S1既控制鎖車器,又控制發出提示音的蜂鳴器,說明開關S1為總開關,開關S2只控制蜂鳴器,說明開關S2與蜂鳴器串聯,據此分析。【解答】解:開關S2只控制蜂鳴器,說明開關S2與蜂鳴器串聯,開關S1既控制鎖車器,又控制發出提示音的蜂鳴器,說明開關S1為總開關;若蜂鳴器有故障,不影響鎖車器正常工作,說明蜂鳴器與鎖車器并聯,故A正確。故選:A。13.【分析】(1)人體的生命活動受到神經和激素的共同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為主。因此,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調節方式是神經調節,其基本方式是反射。(2)體溫調節是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境溫度的刺激,通過體溫調節中樞的活動,相應地引起內分泌腺、骨骼肌、皮膚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恒定的水平。【解答】解:A、該極端天氣是由大氣運動造成的,A錯誤。B、在寒冷環境下,血管收縮可以減少散熱,這時血流量減少,散熱減少,B正確。C、人體的生命活動受到神經和激素的共同調節,體溫調節需要神經系統和激素調節的共同作用,C正確。D、當體溫穩定時,產熱和散熱是平衡的,D正確。故選:A。14.【分析】(1)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圖中的①腎小球、②腎小囊、③腎小管、④集合管、A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作用、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解:A、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這些物質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質,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健康人的④集合管內的液體尿液不含有葡萄糖,A正確。B、組織內的氣體交換發生在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血液內的氧氣擴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血液變成含氧氣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所以圖中B處毛細血管進行了氣體交換,血液中氧氣含量下降,B正確。C、血液中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不能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會出現血細胞和蛋白質。如果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和蛋白質就說明腎小球出現病變通透性增強,使原本無法進入原尿的血細胞和蛋白質經濾過作用進入了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的血細胞和蛋白質無法被重吸收,就隨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在尿液中發現紅細胞是結構①腎小球發生了病變,C不正確。D、④集合管內的液體尿液經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D正確。故選:C。15.【分析】A、根據圖像中pH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減小到小于7,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a→d,可以分為a→c、c→d兩個過程,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e→f的過程中溫度逐漸升高,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至f點,溫度最高,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由圖像可知,pH開始時大于7,逐漸減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減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圖甲中儀器A盛放的是鹽酸,故選項說法錯誤。B、圖乙中a→d,可以分為a→c、c→d兩個過程,a→c,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c→d是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稀鹽酸,NaCl的質量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C、e→f的過程中溫度逐漸升高,至f點,溫度最高,說明放出的熱量最多,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溶液顯中性,溶液的pH=7,圖丙中V的數值最接近12,故選項說法正確。D、至f點,溫度最高,說明放出的熱量最多,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圖丙中從f→g溫度變化趨勢,是因為溫度逐漸恢復至常溫,且恰好完全反應后滴加的稀鹽酸中含有水,起著降溫的作用,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二.填空題(共7小題)16.【分析】(1)根據生物的基本特征分析解答。(2)根據速度公式計算。(3)根據板塊的運動知識分析解答。【解答】解:(1)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這種特性稱為應激性。地震發生前會有一些次聲波等外界刺激,某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刺激并出現異常行為,這體現了生物應激性的基本特征。而生長發育是指生物體由小到大,結構和功能不斷完善的過程,與動物在地震前的異常行為無關。(2)新疆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本次地震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的結果。(3)設震源到該地的距離為s,根據公式t(其中t為時間,s為路程,v為速度)可知,縱波傳播的時間t縱,橫波傳播的時間t橫;已知縱波速度v縱=5.6km/s,橫波速度v橫=3.2km/s,且縱波和橫波到達某地的時間差為3s,即:t橫﹣t縱=3s。將t縱,t橫代入t橫﹣t縱=3s可得:3;化簡分子:5.6s﹣3.2s=53.76,則s=22.4km。故答案為:(1)應激性;(2)印度洋;(3)22.4。17.【分析】(1)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計算;(3)葵花籽是果實,里面的瓜子仁是種子,種子是有胚珠發育而來的。【解答】解:(1)向日葵屬于綠色開花植物,故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2)過磷酸鈣Ca(H2PO4)2的化學式,則根據化合價口訣和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計算磷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3)A是瓜子仁,屬于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故答案為:(1)生產者;(2)+5價;(3)胚珠。18.【分析】根據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該同學從試管中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入少量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說明溶液顯中性或酸性,說明氫氧化鈉已發生了化學反應,其實驗原理所選用的思路是驗證反應物消失。(2)滴入少量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說明溶液顯中性或酸性,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組成可能是氯化鈉,也可能是氯化鈉、氯化氫。(3)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故答案為:(1)①;(2)氯化鈉或氯化鈉、氯化氫;(3)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19.【分析】(1)電路中開關的作用是控制電路的通斷來使用電器開始或停止工作;(2)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會產生感應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發電機和動圈式話筒就是利用該原理制成的。【解答】解:(1)雙手握住“手握感應片”,電子儀表的顯示屏就工作,說明是通路,否則顯示屏無顯示,說明是斷路,所以“手握感應片”相當于電路中的開關;(2)騎行時,其內部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會產生感應電流,利用的是電磁感應的原理發電;動圈式話筒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制成的,電磁起重機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制成的,電動機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原理制成的,故A正確;故答案為:(1)開關;(2)A。20.【分析】1、當氣孔張開時,葉片內的水分吸收熱量變成水蒸氣,經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2、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是肋間肌和膈肌收縮和舒張的結果。【解答】解:(1)圖1是植物氣孔模型,氣孔是由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圖中氣球相當于保衛細胞;當氣孔張開時,葉片內的水分吸收熱量變成水蒸氣,經氣孔擴散到外界空氣中,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強,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3)圖2可以用來模擬人的呼吸運動,此時圖中膈肌下降,胸廓容積變大,肺擴張,氣體入肺,完成吸氣,所以氣球相當于肺。故答案為:(1)增強。(2)吸氣;肺。21.【分析】(1)彈簧拉伸的形變程度越大,其彈力越大,所需的握力就越大,反之,所需的力就越小;(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得出F1;(3)根據已知條件得出完成了60個握力動作增加的彈性勢能,即小科做功的大小,由功率公式得出小科做功的功率至少為多大。【解答】解:(1)彈簧拉伸的形變程度越大,其彈力越大,所需的握力就越大,反之,所需的握力就越小。彈簧下端向左移動時向右調節調節器,可使彈簧的伸長量變大,小科要完成一個握力動作需要用更大的力;(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有F2×OA=F1×OB20N×2.0cm=F1×5.0cm則此時F1=8N(3)小科完成一個握力動作可使彈簧伸長5厘米,彈性勢能增加20焦,完成了60個握力動作花費的時間為2分鐘,增加的彈性勢能為W=60×20J=1200J則小科做功的功率至少為P10W故答案為:(1)更大;(2)8; (3)10。22.【分析】根據銅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銨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氨氣,碳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等知識進行分析。【解答】解:銅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銨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氨氣,碳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固體混合物A加入氫氧化鋇溶液,有無色氣體B產生,氫氧化鋇與硫酸銨反應會產生氨氣和硫酸鋇沉淀,所以B為氨氣,氫氧化鋇與碳酸鈉反應會生成碳酸鋇沉淀,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硫酸鋇與稀鹽酸不反應,所以白色沉淀G為硫酸鋇,無色氣體E為二氧化碳氣體,由于硝酸銅溶液呈藍色,故不含硝酸銅,固體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Cu(NO3)2、(NH4)2SO4、Na2CO3、NaCl四種物質中的兩種,固體混合物A含有硫酸銨、碳酸鈉,故不含有氯化鈉。(1)無色氣體B的化學式為NH3,白色沉淀G的化學式為BaSO4;(2)由分析可知固體混合物A的成分是(NH4)2SO4、Na2CO3。故答案為:(1)NH3;BaSO4;(2)(NH4)2SO4、Na2CO3。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23.【分析】(1)收集氣體的方法包括排水集氣法和排空氣集氣法。(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3)堿石灰能夠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4)濃硫酸能夠吸收水蒸氣。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解答】解:(1)收集沼氣的方法是用繩子將裝滿水的大塑料瓶吊入化糞池,并將塑料瓶倒轉,使水完全流出。該方法的本質是排水集氣法。故答案為:排水。(2)裝置①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沼氣中一定有二氧化碳。故答案為:二氧化碳。(3)設置裝置②的目的是吸收水蒸氣。(4)裝置補充完整:氣體燃燒裝置→b→a(檢驗水蒸氣)→d→c(檢驗二氧化碳)→尾氣處理裝置。故答案為:b→a→d→c。24.【分析】(1)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沒有甜味的但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麥芽糖具有甜味。(2)人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它的作用下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可以轉化成麥芽糖。口腔的溫度大約是37攝氏度。(3)淀粉遇碘變藍色,麥芽糖遇碘不變藍色。【解答】解:(1)該實驗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所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2)步驟2中將每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再放入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在混合的瞬間可能發生催化反應從而影響實驗結果,所以應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 15℃、25℃、35℃、45℃、55℃的水浴中一段時間后混合,保證混合時反應物與酶的溫度相同。(3)第1min時,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所以1﹣5號試管取出的反應液與碘液混合后均呈藍色。(4)分析圖乙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在 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35℃左右時酶的活性最強。故答案為:(1)溫度。(2)將5組的試管分別置于 15℃、25℃、35℃、45℃、55℃的水浴中一段時間。(3)淀粉酶的催化時間較短,部分未催化分解的淀粉遇碘變藍色。(4)在 15℃~55℃之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隨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35℃左右時酶的活性最強。25.【分析】(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根據G=mg計算水火箭的重力;根據W=Gh計算克服重力做的功;(3)分析水火箭重力和推力大小關系,結合圖像中速度變化判斷水火箭最高點的時刻;(4)用過氧化氫替換水,利用過氧化氫與催化劑反應可使箭體內產生更多的氣體,從而增加內部的壓力,火箭的發射效果更好。【解答】解:(1)水火箭上升時,瓶內的水向下噴出,同時水火箭向上運動,這是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發射前,水火箭的重力為:G=mg=2kg×10N/kg=20N;如果水火箭的重力不變,那么上升10m克服重力做功為:W=Gh=20N×10m=200J;實際上,隨著火箭升高高度的增大,水流不斷噴出,則火箭的重力逐漸減小,因此水火箭克服重力做功將小于200J;(3)在開始一段時間內,火箭受到的向上的推力大于重力,則它做加速運動;隨著推力的逐漸減小,當推力與重力相等時,此時合力為零,加速停止,即此時速度最大,此時受到平衡力;根據圖乙可知,t1時刻時,火箭的速度最大,則此時它受到平衡力;t1﹣t2速度仍為正值,火箭向上做減速運動,t2時刻速度減為0,此時為最高點;(4)用過氧化氫替換水,利用過氧化氫與催化劑反應可使箭體內產生更多的氣體,從而增加內部的壓力,火箭的發射效果更好。故答案為:(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小于;(3)t2;(4)過氧化氫替換水,利用過氧化氫與催化劑反應可產生更多的氣體。26.【分析】(1)根據電壓表與滑動變阻器并聯連接;(2)根據電流表無示數確定故障,根據電壓表示數確定故障位置;(3)根據圖像是曲線,分析得出燈泡的電壓與電流圖像也是曲線,據此得出結論;(4)根據燈泡的電壓等于電源電壓減去電壓表示數分析;【解答】解:(1)電壓表與滑動變阻器并聯連接;如圖所示:(2)根據電流表無示數確定故障是斷路,根據電壓表始終為0伏,與電源正負極不通,故可能是燈泡斷路;(3)根據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圖像是曲線,且隨著電流增大,電壓減小的幅度減小,而燈泡的電壓等于電源電壓減去電壓表示數,故燈泡的電壓與電流圖像也是曲線,且電流增大相同時,電壓表的示數增大的幅度越來越小,因而電阻是變化的,故燈泡的電阻隨著電壓的增大而增大;(4)燈泡的電壓等于電源電壓減去電壓表示數,當電流為0.4A時,電壓表示數為1.75V,故燈泡的電壓是4.5﹣1.75V=2.75V,不是圖中的2.45V,故圖像是錯誤的。故答案為:(1)見解答;(2)燈泡斷路;(3)燈泡的電阻隨著電壓的增大而增大;(4)不正確,因而燈泡與滑動變阻器的電壓之和不等于電源電壓。27.【分析】(1)根據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來分析;(2)根據裝置的特點來分析;(3)根據溫度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來分析;(4)根據處理堿性廢水的做法來分析。【解答】解:(1)因為裝置外壁變燙,說明反應過程中釋放熱量,是放熱反應;故答案為:放熱;(2)將發生裝置和加濕裝置固定相貼,能讓氧氣在流經加濕裝置時與水有更充分的接觸,達到更好的加濕效果;故答案為:使氧氣通過加濕裝置時充分接觸水(或使氧氣充分加濕 );(3)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夏季水溫高,氧氣溶解度減小,提高水位可增加氧氣與水的接觸,維持產氧速率穩定;故答案為:夏季溫度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小,需要更高的水位才能達到與其他季節相近的產氧速率(答案不唯一 );(4)碳酸鈉能與酸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鹽、二氧化碳和水,加入過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可將碳酸鈉轉化為無害的氯化鈉(或硫酸鈉等),調節至中性后排放;故答案為:稀鹽酸(或稀硫酸)。四.解答題(共5小題)28.【分析】(1)人體的生命活動受到神經和激素的共同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為主。因此,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調節方式是神經調節,其基本方式是反射。(2)體溫調節是人體維持核心溫度相對恒定的復雜生理過程,主要通過自主性和行為性兩種方式進行,涉及神經、體液、皮膚、肌肉等多方面的調節機制 ;體溫調節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確保人體在不同環境中維持適宜的核心溫度 。(3)人體的三道防線中,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的,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這兩道防線是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體、淋巴結、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借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而組成的,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解答】解(1)圖甲所示路徑進行體溫調節時的反射弧:熱覺或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骨骼肌、內分泌腺、皮膚血管、汗腺),因此,該調節方式屬于神經調節,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2)體溫調節是通過人體調節器官的產熱和散熱實現的。某新冠患者在一段時間內體溫持續39℃,則說明在該時間段患者的散熱和產熱量是相等的。發燒服藥后,機體通過增加散熱來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增加散熱的途徑主要有②汗液分泌增加、④皮膚血管舒張。(3)特異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的免疫類型;因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只對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對其它病原體沒有作用,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種流感疫苗產生的免疫能力屬于特異性免疫。故答案為:(1)神經調節(2)②④(3)特異性29.【分析】(1)根據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來分析;(2)①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來分析;②根據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氯化氫的質量,結合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來分析。【解答】解:(1)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雞飼料中添加貝殼粉等可用于補鈣,這里的鈣指的是元素;(2)①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其中氯化氫的質量為:100g×7.3%=7.3g,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則需要圖1所示鹽酸(質量分數為36.5%)的質量為:7.3g÷36.5%=20g;②由圖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為75g,其中氯化氫的質量為:75g×7.3%=5.475g;設CaCO3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x 5.475gx=7.5g則該雞蛋殼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100%=75%。答:該雞蛋殼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故答案為:(1)元素;(2)①20;②75%。30.【分析】閉合開關,定值電阻R0、氣敏電阻R串聯,電壓表測量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1)已知某次測量時得到氣敏電阻為30Ω,從圖中可知AQI為100,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當時的空氣質量等級;(2)當電壓表示數為2.0V時,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路電流,根據P=UI可知電路的總功率;(3)更換定值電阻可以改變監測儀的測量范圍,若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在最大刻度時AQI=300,從圖中得出氣敏電阻的阻值,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可知氣敏電阻兩端的電壓,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路電流,根據W=UIt可知更換后定值電阻通電100s消耗電能。【解答】解:閉合開關,定值電阻R0、氣敏電阻R串聯,電壓表測量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1)已知某次測量時得到氣敏電阻為30Ω,AQI為100,則當時的空氣質量等級為良。(2)當電壓表示數為2.0V時,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路電流I0.1A,根據P=UI可知電路的總功率P=UI=8V×0.1A=0.8W;(3)更換定值電阻可以改變監測儀的測量范圍,若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在最大刻度時AQI=300,氣敏電阻R=10Ω,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特點可知氣敏電阻兩端的電壓UR=U﹣UV=8V﹣3V=5V,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路電流I′0.5A,根據W=UIt可知更換后定值電阻通電100s消耗電能W=UVI′t=3V×0.5A×100s=150J。答:(1)良;(2)當電壓表示數為2.0V時,電路的總功率為0.8W;(3)更換定值電阻可以改變監測儀的測量范圍,若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在最大刻度時AQI=300,則更換后定值電阻通電100s消耗電能為150J。31.【分析】(1)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來分析;(2)根據醋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的原理中相關物質的質量關系列式計算;(3)根據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來分析;(4)根據碓頭的磨損,碓頭的質量減小,其重力減小來分析。【解答】解:(1)杠桿平衡條件:F1L1 = F2L2。設水的重力為G水,力臂為L1,碓頭和碓桿等部分重力為G,力臂為L2;從圖中可知L1=1.2m,L2=0.3m,G=100N;根據杠桿平衡條件G水L1=GL2,則G水;把G=100N,L1=1.2m,L2=0.3m代入可得:G水=25N。由G=mg可得水的質量m,g=10N/kg,則m2.5kg。(2)設需要碳酸氫鈉(NaHCO3)的質量為x,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60 846g x,x=8.4g;(3)木材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而腐爛。較濃食鹽溶液會使木材細胞內的水分向外滲透,導致微生物細胞失水,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起到防腐的作用;(4)由于碓頭的磨損,碓頭的質量減小,其重力減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為了保持杠桿平衡,水艙中的水的位置需要更靠近支點(即水的力臂減小),這樣在水的質量不變時,水和碓頭的運動周期會變長。頻率f(T為周期),周期變長,頻率減小。故答案為:(1)2.5kg;(2)8.4g;(3)較濃食鹽溶液會使木材細胞內的水分向外滲透,導致微生物細胞失水,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4)減小。32.【分析】當瓶內壓強大于大氣壓時液體會流下;甲圖中瓶口較低,大量液體將瓶口封住,當有液體流出時,瓶內氣體壓強減小,大氣壓大于瓶內氣體壓強與液體壓強總和時,停止流動,在傾倒液體的過程中有氣泡從瓶口進入到瓶底,然后有液體倒出,如此反復;而圖丙瓶中的液體沒有完全封住瓶口,氣體可以進入,瓶中液體能夠平穩的倒出。【解答】答:甲圖中瓶口較低,大量液體將瓶口封住,當有液體流出時,瓶內氣體壓強減小,大氣壓大于瓶內氣體壓強與液體壓強總和時,停止流動,在傾倒液體的過程中有氣泡從瓶口進入到瓶底,此時瓶內壓強突然大于大氣壓,然后有液體快速噴出,易濺到杯子外面,如此反復;而圖丙瓶中的液體沒有完全封住瓶口,氣體可以進入,瓶中液體能夠平穩的倒出。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