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跳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跳水》是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以“思維的火花”為主題,展現思辨與智慧。結合“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一語文要素,本單元的學習應立足“思維”這一視角,在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充分了解人物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課文選自列夫·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聚焦“入險”和“脫險”兩部分,故事情節跌宕,人物描寫細致?;凇皩W教評一致的單元整體教學”理念,在“析今-危機事件研討會”的學習活動統攝下,結合學情和課后題,本文分兩個課時展開教學:第1課時重在研討“入險”原因,通過理清人物關系,找出推動情節發展的推手;第2課時重在研討“脫險”辦法,通過還原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目標】1.能借助關鍵詞句和圖示想象,感受危急時刻。2.能還原船長的思維過程,明白船長的辦法好在哪,感悟船長沉著、機智、果斷等人物品質。3.能結合船長的外在表現和思維過程講述故事,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一、回顧“入險”,感受處境之危 師:上節課,我們走進“危機事件研討會”,通過“抓外在表現,析思維過程”的方法研討了“入險”部分。正是猴子、水手和孩子三者相互影響,把孩子一步步推入了險境。過渡: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險境呢?學習提示: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里感受到孩子的處境危險?圈畫關鍵信息。 (學生圈畫思考,并交流。)預設1:“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1)拓展知識:同學們,帆船的桅桿有多高?(出示帆船圖片,教師相機補充:一般來說,環游世界的船只桅桿有二三十米,相當于十來層樓的高度。)(2)引導聯想:(出示課文插圖)此時此刻,你搖搖晃晃地站在如此高的桅桿上,有什么感受?(3)學習小結:是啊,如此高的桅桿,連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水手們都被嚇呆了,可見處境危險。預設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那頭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1)引導思考:為什么“難以回轉身”?(教師相機補充:橫木只有0.1米,和我們的手掌寬度差不多。)(2)學習小結:那么窄的橫木,孩子壓根沒有回旋余地,怪不得“有個人甚至嚇得大叫了一聲”,處境真危險。預設3:“孩子聽到叫聲往下一望,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來”(1)引導思考:橫木又高又窄,孩子的腿還在發抖。此時,你想說什么?(2)學習小結:課文沒有一個“險”字,卻把孩子身處的險境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就是大作家的厲害之處。讓我們用朗讀再次還原這危急時刻。【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回顧“入險”部分,引導學生聚焦關鍵段落,借助關鍵詞句感受險境。通過直觀的桅桿高度補充、橫木寬度的類比及情境想象,幫助學生具象化危險場景。這一設計緊扣單元“思維的火花”主題,旨在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為后文分析“脫險”方法奠定情感與認知基礎,同時培養學生提取信息、關聯生活經驗的能力,強化對人物處境的共情。二、品讀“脫險”,感悟方法之妙1.代入情境,探討方法過渡:在那個危急時刻,如果你是現場人員,會怎么幫孩子“脫險”?(學生自主思考,并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討論。)小結:大家真會思考,想出了很多方法,還進行了可行性分析。為你們點贊!2.品讀表現,揣摩思維過渡:文中是誰幫孩子“脫險”的?他又用了什么方法?讓我們走進課文第五自然段。學習提示: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圈畫描寫船長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船長在危急時刻采取了怎樣的方法?(學生圈畫思考,并交流。)(1)關注船長表現①學生交流,相機小結:是啊,這就是船長的方法。(板書:用槍瞄 喊跳海)②引導思考:再讀讀這幾句話,你有什么發現?(預設:短短兩句話,連用7個感嘆號,說明情況危急,船長語氣堅決、果斷。)③朗讀指導: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讀出船長的堅決和果斷。(2)揣摩船長思維過渡:在那個危急時刻,船長到底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才采取了這樣的方法?讓我們還原船長的思維過程。自己學:聯系上下文,圈畫關鍵詞句,思考船長這么做的原因,完成學習單。合作研:小組交流,完善學習單,把船長的觀察和分析用關鍵詞概括在詞卡上。(學生思考交流,并展示匯報;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補充。)①引導梳理:你瞧,在那個危急時刻,船長既關注到了有利因素……,又關注到了……這些不利因素。(板書: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②統整關聯:“交流平臺”也幫我們梳理了船長的思維過程,我們讀一讀。(出示“交流平臺”)③學習小結:是的,面對危機,船長邊觀察邊分析當時的處境,然后迅速做出判斷,選出當時唯一可行的辦法。④相機追問:學到這,誰能發現船長的方法好在哪里?(預設:高效、省時、相對安全……總而言之,“利大于弊”。)3.聚焦結果,體會感受過渡:孩子最終“脫險”了嗎?讓我們一起讀最后一個自然段。①引導思考:“四十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你有什么疑問?②統整關聯:我們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因為心情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出示“詞句段運用”)③相機追問: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體驗嗎?4.思辨問題,感悟品質過渡:課文學完了,你覺得這是不是一個好父親?①學生思考交流,教師相機板書。(板書:沉著、機智、勇敢)(備注:回答有偏離,教師相機追問:如果船長不采取這個方法,孩子會怎么樣?)②學習小結:你瞧,通過“抓外在表現,析思維過程”的方法,我們就更好地理解了人物的品質。(板書:悟人物品質)【設計意圖】本環節以“探討可行方法—分析船長思維—聚焦跳水結果”為邏輯鏈,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學習還原船長的思維過程。通過“代入情境提方法”“圈畫言行析思維”“關聯詞句悟品質”等學習環節,學生從表層行動深入至內在邏輯,理解船長沉著、機智、果斷的品質。借助學習單與詞卡提煉關鍵詞,訓練歸納與邏輯表達能力;結合“交流平臺”與“詞句段運用”,關聯語文要素,實現從“學方法”到“悟思維”的進階,落實單元目標。三、體驗“角色”,講述故事之險1.運用支架,講故事過渡:危機解除了,等帆船安全靠岸后,船長會怎么向親朋好友講述這一危機事件?學習提示:等帆船安全靠岸后,船長會怎么向親朋好友講述這一危機事件?請以船長的口吻講一講故事,講清楚人物的外在表現和思維過程。我是船長,—————————————————————————————2.依據表格,真評價(1)同桌互講評價師:大家先講給同桌聽一聽,并對照評價單互相評一評。(提示:如果你能通過動作、語氣、神態等把故事講生動就更好了。)(2)全班講演評價過渡:哪位船長來講講這個故事?現在你們就是船長的親朋好友,認真聽,待會請你們點評。①引導評價:對照評價單,這位船長可以得幾顆星?為什么?②適時肯定:故事精彩,評價到位,掌聲送給他們。【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角色扮演與評價活動,引導學生將“外在表現”與“思維過程”整合為完整敘事。評價單提供結構化支架,幫助學生明確語言表達的目標,同時通過動作、語氣等細節強化故事感染力。此設計旨在實現“輸入”到“輸出”的轉化,促進深度理解與遷移應用,既鞏固對人物品質的認知,又提升口語表達與創造性思維能力,契合單元“思辨與智慧”的人文主題。課堂總結過渡:同學們,故事雖然結束了,但肯定帶給你很多啟發。誰來說一說?①統整關聯:是的,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我們應該先分析當時的情況,再選擇合適的方法去解決。(出示“交流平臺”)②課堂總結:在這場“危機事件研討會”中,我們學習了《跳水》,文中沒有一個“險”字,卻為我們呈現了驚心動魄的故事;對關鍵人物的描寫寥寥數語,卻刻畫出鮮活的人物形象。列夫·托爾斯泰不愧是19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課后大家可以再去讀讀他的其它作品。③回扣主題:現在,再來讀這句話,你的理解可能會更深刻——讓思維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出示“人文導語”)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單元聚焦“思維”,“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是方式,“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目的,這是由語言表層到文字內涵的學習過程?;凇皩W教評一致的單元整體教學”理念,結合單元學習內容和學生學情,有效統整“交流平臺”和“詞句段運用”,教師創設生活情境,搭建思維支架,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判斷”的過程中展開思維過程,提升思維質量。一、基于學:立足學情,激活思維起點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要依托思辨性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本課教學設計注重情境創設,以“危機事件研討會”貫穿教學過程,讓學生置身于故事中,充分感受人物語言、行為及故事情節發展間的內在關聯,引導學生在情境學習中思考和交流,在語言實踐中理解文本背后的人物形象。二、展開學:任務驅動,推進深度探究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學習發現、思考、探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設計“我怎么幫孩子脫險”與“船長怎么幫孩子脫險”兩個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建構。結合課后題,引導學生提煉關鍵信息,梳理船長觀察到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并分析船長做出決定時的想法,進而說出船長所用辦法的好處,體現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倡導的“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系”這一要求。三、進階學:遷移應用,實現素養提升語文學業質量評價追求教、學、評的一致性。“角色講述”環節通過“船長視角”重構故事,要求學生整合“外在表現”與“內在思維”,是思維外化與語言表達的深度融合。評價單的星級標準為學生提供了清晰的表達目標,引導學生從閱讀到表達,從講述故事到探索思維過程,真正實現“思維的火花”照亮生活。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