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梨洲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1.(2024七下·余姚期末)在海上想要獲得淡水,可采用如圖所示的“充氣式太陽能蒸餾器”。它是通過太陽照射充氣物內的海水,產生大量水蒸氣,水蒸氣在透明罩內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騰,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發,后沸騰【答案】A【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蒸發及其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體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體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根據我們對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來作答。【解答】海水是液態的,水蒸氣是氣態的,液態變為氣態的現象叫汽化;水蒸氣在透明罩內壁形成水珠,氣態又變為了液態的現象叫液化;故先汽化后液化。故答案為:A。2.(2024七下·余姚期末)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學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A.液體的傾倒 B.液體的量取C.點燃酒精燈 D.滴加液體【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傾倒液體時,試管要傾斜,瓶塞要倒放,標簽要朝向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B、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C、使用酒精燈時,應用火柴點燃酒精燈,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D、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操作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2024七下·余姚期末)黃巖島是我國南海一座美麗的珊瑚島礁。島礁周圍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槍魚。它是游泳速度最快的海洋生物之一;它的種類包括藍鰭金槍魚、黃鰭金槍魚、長鰭金槍魚等。黃巖島和島上的所有生物分別屬于( )A.生態系統和群落 B.生態系統和種群C.種群和群落 D.群落和種群【答案】A【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溫度等。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生物的總和。【解答】黃巖島包括了島上的生物以及無機環境,屬于生態系統。島上的所有生物構成群落,BCD錯誤,A正確。故答案為:A。4.(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圖是新生命誕生的圖解。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是卵細胞,是由睪丸產生的B.丙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在④陰道C.甲是精子,是人體最大的細胞D.在子宮內發育的胚胎,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母體【答案】D【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①輸卵管、②子宮、③卵巢、④陰道等。甲是精子、乙是卵細胞、丙是受精卵,根據對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乙是卵細胞,是由卵巢產生的,故A錯誤;B.根據圖片可知,丙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在①輸卵管中,故B錯誤;C.根據圖片可知,甲是精子,不是人體最大的細胞,故C錯誤;D.胚胎是在子宮內發育的,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母體,故D正確。故選D。5.(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果一個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了食物鏈的關系,在某一時間內它們的相對數量關系如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若乙的數量增加,則會引起( )A.丙、丁的數量增加,甲的數量下降B.甲、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C.甲、丙的數量增加,丁的數量下降D.甲、丙、丁的數量都增加【答案】A【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指不能利用無機物質制造有機物質的生物,其不能直接利用太陽能來生產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的異養生物,如動物等;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環境和物質基礎。2、食物鏈與食物網食物鏈: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食物聯結起來的鏈鎖關系。食物鏈一般從生產者開始,到最高級消費者結束,如本題中的食物鏈就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構成。在食物鏈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且逐級遞減,這就導致一般情況下營養級越低,生物數量越多,因為低營養級生物能夠獲取更多的能量來維持自身的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食物網: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捕食和競爭關系,一種生物的數量變化可能會影響到多條食物鏈上其他生物的數量。【解答】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在食物鏈丙→甲→乙→丁中若乙的數量增加,則甲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減少,丁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數量因甲的減少而增加。故答案為:A。6.(2024七下·余姚期末)余姚榨菜具有獨特的風味,腌制榨菜的最佳食鹽水濃度是4%。在配制4%的食鹽水時,會導致溶液濃度偏小的是( )①稱量好的食鹽倒入燒杯時,有少許被風吹走了②量水的體積時,俯視量筒③所用的托盤天平砝碼生銹了④用4g食鹽和100g水配制溶液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可能是溶質質量偏小或溶劑質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這兩個方面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解答。【解答】①稱量好的食鹽倒入燒杯時,有少許被風吹走了,溶質質量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②量水的體積時,俯視量筒,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③所用的托盤天平砝碼生銹,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大,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④用4g食鹽和100g水配制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故①④會導致溶液濃度偏小。故答案為:B。7.(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圖是利用注射器進行電解水的創新實驗,其中電極插入注射器筒內。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B.反應一段時間后,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減小C.實驗成功時,左邊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約是右邊的2倍D.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電極長度要保持一致【答案】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解答】A、純水幾乎不導電,電解水時,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選項正確;B、反應中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保持不變,而反應一段時間后水的質量減小導致溶液質量減小,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選項錯誤;C、左邊的注射器與電源負極相連,生成氫氣,右邊的注射器與電源正極相連,生成氧氣,則左邊氣體是右邊氣體的2倍,選項正確;D、只有兩個注射器內原始液面和電極長度相同,才能正確的反應生成氣體體積的多少,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8.(2024七下·余姚期末)小明通過閱讀課本了解到小孔會成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像,為了驗證這個說法,下列關于LED屏制作形狀的選擇最適合的是( )A. B. C. D.【答案】D【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小孔會成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像,所以根據圖形中字母顛倒后的形狀分析即可判斷。【解答】A、X形狀的光源,形狀和原來是一樣的,故A不符合題意;B、W形狀的光源,形狀和原來是一樣的,故B不符合題意;C、H形狀的光源,形狀和原來是一樣的,故C不符合題意;D、L形狀的光源、左右顛倒后,所以能明顯的表現出小孔成像的特性,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4七下·余姚期末)余姚種植的楊梅有多個品種,如圖是用荸薺種楊梅的枝條①嫁接到西山白楊梅的砧木②上,那么枝條①上長出的楊梅是( )A.荸薺種楊梅 B.西山白楊梅C.雜交品種 D.新的其他品種【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嫁接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圖中①接穗,②砧木。【解答】A、枝條①是荸薺種楊梅的接穗,所以長出的楊梅是荸薺種楊梅,故A正確。B、西山白楊梅是砧木,不會影響接穗結出的果實品種,故B錯誤。C、不是雜交品種,因為沒有發生雜交過程,故C錯誤。D、不是新的其他品種,會保持接穗的品種,即荸薺種楊梅,故D錯誤。故答案為:A。10.(2024七下·余姚期末)t℃時,將100g和50g飽和食鹽水各蒸發掉10g水,降溫至t℃,分別析出ag和bg食鹽,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ab D.無法確定【答案】B【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根據飽和溶液蒸發水,析出晶體的原因推出析出晶體的質量與什么因素有關,再進一步進行分析。【解答】飽和溶液蒸發水析出晶體的原因是:被蒸發的水中原來溶解的溶質不能繼續被溶解,會以晶體的形式析出,所以析出晶體的質量只與蒸發水的質量有關,與原來溶液質量的大小無關,因為t℃時,將100g和50g飽和食鹽水各蒸發掉10g水,蒸發水的質量相等,所以析出晶體的質量也相等。故答案為:B。11.(2024七下·余姚期末)洞頭的一期圍墾原來是一個鹽場,生產的鹽用于化工原料、食鹽批發等。具體過程包括采鹽→曬鹽→溶鹽過濾→結晶。班級項目組在實驗室模擬了制鹽的過程,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陽光下曝曬獲得粗鹽,乙圖是鹽溶液質量分數隨時間變化圖。乙圖中液體一定是飽和溶液是( )A.a B.b C.c D.無法判斷【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根據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進行分析判斷。【解答】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陽光下曝曬獲得粗鹽,由乙圖是鹽溶液質量分數隨時間變化圖,c點時溶質質量分數達到最大,則此時液體一定是飽和溶液。故答案為:C。12.(2024七下·余姚期末)化學學習中要對物質在變化前后的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點燃純凈的氫氣,發出淡藍色火焰B.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固體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體【答案】A【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根據物質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來分析。【解答】A、點燃純凈的氫氣,發出淡藍色火焰,正確;B、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錯誤;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是實驗結論,不是實驗現象,錯誤;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錯誤。故答案為:A。13.(2024七下·余姚期末)將浸泡后的菜豆種子剝去種皮,并做如圖的處理,在適宜種子萌發的條件下培養,其中不會發芽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需要胚完整,胚是種子的關鍵結構,包含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連接根和莖、胚根發育成根等功能結構。(2)子葉主要作用是儲存營養物質,為胚的萌發提供能量等支持,但子葉部分受損不影響胚整體的完整性。(3)當胚的結構如胚芽、胚軸、胚根等任何一部分受損,都可能破壞胚的完整性,導致種子無法萌發。(4)完整的胚是種子萌發成新植株的根本保障。【解答】種子一般包括種皮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軸、子葉)。胚將來發育成一株新的植物體,是種子的主要部分。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為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 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選項A、C、D在適宜種子萌發的條件下又同時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能發芽,而B不具備完整的而有活力的胚,因此,不能發芽。故答案為:B。14.(2024七下·余姚期末)蚧殼蟲是法國梧桐、鳳梨、柿樹等多種植物的主要害蟲。如圖為某種蚧殼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蚧殼蟲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B.該蚧殼蟲的生殖屬于有性生殖C.蚧殼蟲與鳳梨之間是捕食關系D.圖中雄蚧殼蟲的發育方式為不完全變態發育【答案】D【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1)昆蟲屬于節肢動物,具有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兩對翅等特征。(2)有性生殖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如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3)捕食關系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種間關系;寄生關系是一種生物寄居于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攝取寄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4)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解答】A、該蚧殼蟲具有昆蟲的特征,屬于昆蟲綱的動物,A正確。B、從圖示可知,該昆蟲的發育從受精卵開始,屬于有性生殖,B正確。C、蚧殼蟲以鳳梨為食,二者之間是捕食關系,C正確。D、圖中雌蚧殼蟲的發育包括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為不完全變態發育;雄蚧殼蟲經過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且幼蟲和成蟲差別很大,屬于完全變態發育,D錯誤。故答案為:D。15.(2024七下·余姚期末)下列針對綠色植物植株、花、果實和種子示意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圖甲所示幼苗是由圖丁中的①②③④發育而來的B.圖甲中②和③分別是由圖丁中的③和②發育而來的C.圖丙中的①是由圖乙中的⑤發育而來的D.與玉米種子相比,丁圖中結構④的數量和功能都不相同【答案】B【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甲是種子的萌發形成的幼苗①葉、②莖、③根;圖乙是花的結構①柱頭、②花藥、③花絲、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圖丙是果實的結構①果皮、②種子;圖丁是種子的結構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1)種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胚將來發育成新的植株。(2)在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胚芽發育成莖和葉。(3)花完成傳粉受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4)雙子葉植物種子(如菜豆種子)和單子葉植物種子(如玉米種子)在結構上有差異,子葉的數量和功能不同。【解答】A、圖丁是種子的結構,種子包括種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是種子的主要部分,胚包括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A正確。B、圖甲中的②莖和③根分別由圖丁中的②胚芽和③胚根發育而成,B錯誤。C、圖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種子分別是由圖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發育而來的,C正確。D、④是子葉,玉米的子葉是1片,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中,大豆的子葉是2片,子葉中儲存有豐富的營養,因此,丁圖中結構④的數量和功能都不相同,D正確。故答案為:B。16.(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紙上(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縮小的像C.倒立、縮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答案】C【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蠟燭發出的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經過小孔射在半透明紙上,從而形成一個倒立的燭焰的像;像的大小與像距和物距的關系有關,若像距大于物距,像大于物;若像距小于物距,像小于物。【解答】小孔成像成的是一個倒立的像,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到小孔的距離b小于蠟燭到小孔的距離a,所成的像是縮小的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7.(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果用如圖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表格中符合圖中邏輯關系的一組( )選項 a b cA 子房 花柱 柱頭B 太陽光 可見光 紫外線C 細菌 酵母菌 大腸桿菌D 無性生殖 營養繁殖 嫁接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光的色散【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可知,c屬于b,b屬于a,即a到c之間是包含(從屬)關系。【解答】A、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可見柱頭、花柱和子房是并列關系,故A不符合題意;B、太陽光里包含: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可見紫外線與可見光是并列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C、細菌和酵母菌是并列關系,故C不符合題意;D、嫁接屬于營養繁殖,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8.(2024七下·余姚期末)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質,設計實驗裝置如圖(夾持儀器省略),捂熱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處試紙先變紅色。B.c處試紙變紅色,使石蕊變色的是CO2C.d處火焰先熄滅,CO2不支持燃燒D.b與c、d與e現象對比均可證明CO2密度比空氣大【答案】D【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B.石蕊遇到酸性溶液變成紅色,二氧化碳氣體不呈酸性;CD.根據二氧化碳密度大,不支持燃燒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顯酸性,不能使干燥的藍色濕潤試紙變色,故A錯誤;B.二氧化碳不顯酸性,使石蕊變色的不是CO2,故B錯誤;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則e處火焰先熄滅,d處火焰后熄滅,故C錯誤;D.c處試紙先變紅色,e處火焰先熄滅,則b與c、d與e現象對比均可證明CO2密度比空氣大,故D正確。故選D。19.(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兩個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裝置a中的氣球先變癟后膨脹變大B.裝置a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氧氣,但不能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C.裝置b可直接讀出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D.將裝置b中的紅磷換成木炭也可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答案】C【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本題中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是用紅磷測定的,保證該實驗成功的關鍵是:①裝置的氣密性要好;②紅磷要足量;③必須冷卻到室溫再讀數;④做實驗要迅速等.做本實驗時,要注意把空氣中的氧氣充分消耗掉(只消耗氧氣),而又不能加入新的氣體.【解答】A、裝置a中紅磷開始燃燒時,瓶內壓強增大,氣球先變癟,紅磷消耗氧氣,冷卻后,瓶內的壓強減小,大氣壓將氣球脹大,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裝置a只能定性判斷空氣中含有氧氣,因為只能看到氣球的變化,不能測定氧氣的體積,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裝置b可測得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因為集氣瓶內壓強減小,大氣壓將水壓入瓶中,水的體積需要通過讀取量筒中水的體積減小值測得,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將裝置b的紅磷換成木炭粉,碳燃燒產生氣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導致裝置中氣體減少,壓強減小,也可以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0.(2024七下·余姚期末)t℃時,將一定質量的甲、乙兩種溶液進行恒溫蒸發,蒸發溶劑的質量與析出晶體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蒸發溶劑前,甲是飽和溶液B.b點對應的乙溶液是飽和溶液C.t℃時,甲的溶解度更大D.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蒸發溶劑時,如果立刻出現晶體,那么溶液是飽和的;否則,溶液不飽和;B.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C.根據圖像的陡峭程度分析判斷;D.溶質質量分數=。【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乙溶液初始無固體析出,則為不飽和溶液,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b點時乙溶液已經析出了固體,因此是飽和溶液,故B正確不合題意;C.根據圖片可知,t℃時,乙析出晶體的線比甲陡,說明蒸發相同的溶劑,乙析出的溶質多,從而 說明乙的溶解度更大,故C錯誤符合題意;D.a點時,甲溶液處于飽和狀態, 即n克甲在m克溶劑中達到飽和,那么溶液的質量分數=,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21.(2024七下·余姚期末)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是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1)水是一種良好的溶劑,下列物質屬于溶液的是 ,屬于乳濁液的是 (填數字)。①蔗糖水;②75%的醫用酒精;③冰水混合物;④血液;⑤牛奶;⑥面粉加入水中充分攪拌;⑦色拉油加入水中充分攪拌。(2)如圖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實驗前先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 ;b試管內產生的氣體是 。【答案】①②;⑤⑦;增強水的導電性;氧氣【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對于給出的物質,我們可以根據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的定義進行分類。(2)對于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加入少量稀硫酸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現象,我們可以知道與電源正極相連的b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較少,是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a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較多,是氫氣。【解答】(1)①蔗糖水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②75%的醫用酒精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③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水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不屬于溶液;④血液是由血細胞、水組成的混合物,不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不屬于溶液;⑤牛奶屬于乳濁液;⑥面粉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得到的是懸濁液;⑦色拉油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得到的是乳濁液;故答案為:①②;⑤⑦;(2)硫酸在水可離解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如圖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實驗前先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b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較小,產生的氣體是氧氣(O2)。22.(2024七下·余姚期末)疫情防控期間,學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師生進校門戴口罩、測體溫;老師出示通行碼(如圖所示);放學后學校對教室進行消毒等。(1)老師出示手機上的通行碼,通行碼 (填“是”或“不是”)光源。學生出示紙質的通行證,我們能看到綠色的“通行證”三個字是因為它們 (填“反射”或“吸收”)綠光;(2)放學后教室消毒的方式一般有兩種——照射消毒燈和噴灑消毒液。教室的消毒燈每晚會進行消毒工作,其利用的是 (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噴灑消毒液前,要先進行稀釋。現要配制1000g溶質質量分數為0.5%的消毒液,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消毒液 g。【答案】(1)是;反射(2)紫外線;25【知識點】光的色散;光源【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反射來分析;(2)根據紫外線的消毒功能以及溶液稀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來分析。【解答】(1)手機屏幕上的通行碼能自己發光,是光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我們能看到綠色的“通行證”三個字是因為它們反射綠光。(2)教室的消毒燈每晚會進行消毒工作,其利用的是紫外線。設需要20%的消毒液質量為x,則解得(1)[1]手機屏幕上的通行碼能自己發光,是光源。[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我們能看到綠色的“通行證”三個字是因為它們反射綠光。(2)[1]教室的消毒燈每晚會進行消毒工作,其利用的是紫外線。[2]設需要20%的消毒液質量為x,則解得23.(2024七下·余姚期末)在一個古代墳墓里發現兩具尸體的骨骼,考古專家經過推測他們是一對夫婦,而且知道哪一具是女性尸體,判斷依據是 ,它屬于 性征。【答案】女性骨盆寬大;第二【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人進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會出現第二性征,據此答題。【解答】(1)人的性征分為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第一性征指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2)第二性征是除生殖器官外,男女在外形(如身材、體態、相貌等)上的差異。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發育,第二性征是指24.(2024七下·余姚期末)小杰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做了一個小實驗,請你與他一同完成實驗。取長、寬、高分別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鐵塊和土壤,往鐵塊燒杯中共加350毫升的水,往土壤燒杯中共加450毫升的水。請回答:(1)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大約為 。(2)土壤空氣對于植物的作用是 。【答案】20%;給根提供足夠的空氣(氧氣)進行呼吸。【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探究實驗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解答】(1)鐵塊和土壤的長、寬、高分別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它們的體積=10厘米×10厘米×5厘米=500厘米3,放入土壤的大燒杯中比放入同樣體積鐵塊的大燒杯中多加入的水為:450毫升﹣350毫升=100毫升,500厘米3合500毫升,壤中空氣體積分數大約為=;(2)土壤的縫隙中存在空氣,給根提供足夠的空氣(氧氣)進行呼吸,促進根的生長。25.(2024七下·余姚期末)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2023年4月24日,寧波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同步通過蓄水驗收,標志著電站正式進入儲能階段。水庫的建成將影響水循環中的 (填圖中字母)環節。(2)2022年臺風“梅花”四次登陸我國,給華東、東北等地帶來明顯強風雨影響。從水循環的途徑來看,臺風登陸屬于 (填圖中字母)環節。【答案】(1)B(2)D【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1)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2)海洋表面蒸發形成的水汽,隨著氣流運動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匯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這種循環運動被稱為海陸間水循環。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解答】(1)讀圖可知,A為蒸發,G為降水,C為下滲,B為地表徑流,D為水汽輸送,水庫的建成將影響水循環中的B地表徑流環節。(2)臺風形成并登陸的過程,能將海洋水汽輸送到陸地上來,所以臺風登陸屬于水循環環節中的D水汽輸送,(1)讀圖可知,A為蒸發,G為降水,C為下滲,B為地表徑流,D為水汽輸送,水庫的建成將影響水循環中的B地表徑流環節。(2)臺風形成并登陸的過程,能將海洋水汽輸送到陸地上來,所以臺風登陸屬于水循環環節中的D水汽輸送,26.(2024七下·余姚期末)“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該工程踐行了中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強調了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組調查了某生態系統,畫出了該生態系統的部分食物網關系圖及某些生物相對數量大致關系圖(1)圖1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 條食物鏈。(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1中小麥是生態系統中的 。(3)圖2表示的是圖1中某條食物鏈中四種生物之間的相對數量,那么圖2中丙表示的是 。【答案】2;生產者;鼠【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為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的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2)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食物鏈書寫的原則是: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解答】(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圖中食物鏈有:小麥→鼠→蛇→貓頭鷹,小麥→鼠→貓頭鷹,共2條食物鏈。(2)圖1中小麥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屬于生產者。(3)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營養級別越高,數量越少;圖2中的食物鏈為丁→丙→乙→甲,對應圖1中的小麥→鼠→蛇→貓頭鷹;因此,圖2中丙表示的是鼠。27.(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1)當B中含有少量的A時,可用 的方法提純B。(2)t2℃時,在50克水中加入40克A物質,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為 克。(3)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克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B>C>Ab.B>A=CC.C>B>Ad.A>B>C【答案】蒸發結晶;80;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1)因為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比較小,A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可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B;(2)t2℃時,A的溶解度是60g,因此在50g水中加入40gA物質,最多溶解30g,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30g+50g=80g;(3)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克降溫至t1℃,降溫后A、B的溶解度都減小,仍然是飽和溶液,因為降溫后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降溫后溶解度變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按t2℃時C的溶解度進行計算,t1℃時B的溶解度>t2℃時C的溶解度>t1℃時A的溶解度,所以降溫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是:B>C>A。故答案為:a。28.(2024七下·余姚期末)圖中甲、乙兩圖表示菜豆個體發育中胚和胚乳的發育情況,其中曲線 表示胚乳的發育,曲線 表示胚的發育;將幾百粒吸水豌豆種植于疏松土壤中,每5天取出20粒種子(或幼苗),這樣將每次的質量統計后得如圖丙,與實驗結果相符的是曲線 。【答案】d;c;C【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過程中營養物質由子葉或胚乳提供。2、受精完成,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解答】菜豆屬于綠色開花植物,具有雙受精現象,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胚乳發育到一定的階段,慢慢會被胚中的子葉吸收,所以乙圖中d表示胚乳的發育;隨著發育時間的進行,營養物質儲存在胚的子葉里,所以乙圖中c為胚的發育。種子剛剛開始萌發時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不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所以有機物的量會減少;當種子萌發抽出綠葉開始進行光合作用時,有機物的量就會逐漸增加。可見,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有機物量的變化規律是:先減少后增加。所以,丙圖中C曲線與實驗結果相符。29.(2024七下·余姚期末)某同學配制50g 3%氯化鈉溶液,整個操作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溶液時操作錯誤的是 (填序號)。(2)量水時選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適的是 (填字母)。A.10mnL B.25mL C.50mL D.1000mL(3)經檢測,該同學配制的溶液溶質量分數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號)。A.氯化鈉固體不純B.用生銹的砝碼稱量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D.溶解時燒杯內壁有水珠(4)將溶液配制完成后,取10g該溶液將其配制成質量分數為1.5%的溶液,則需加水的質量為 g。【答案】①;C;B;10【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考查溶液配制的操作規范;(2)根據配制溶液的質量選擇合適量筒;(3)根據選項內容是否造成溶質質量增大或者溶劑質量減小分析回答此題;(4)根據溶液吸收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分析回答此題。【解答】(1)配制溶液時操作錯誤的是,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了,故填①;(2)配制50g 3%氯化鈉溶液,需氯化鈉的質量=50g×3%=1.5g;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則所需水的質量=50g-1.5g=48.5g(合48.5mL),從減小實驗誤差的角度去選擇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選擇的依據有兩點:一是保證測量一次,二是量程要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應用規格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體積;故答案為:C。(3)A、氯化鈉的固體不純,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不符合題意;B、用生銹的砝碼稱量,生銹的砝碼質量偏大,會造成實際稱量的氯化鈉的質量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符合題意;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D、溶解時燒杯內壁有水珠,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不符合題意。故填B。(4)將溶液配制完成后,取10g該溶液將其配制成質量分數為1.5%的溶液,設需加水的質量為x,則10g×3%=(10g+x)×1.5%,x=10g。30.(2024七下·余姚期末)小紅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1)圖甲中的實驗裝置,安裝時應按照 (選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順序;(2)小紅用質量為m1的水做實驗,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繪出圖乙中的a圖線,溫度 ;(3)若換用初溫相同的,質量為m2(m2>m1)的水做實驗,得到的圖線是圖乙中的 (選填“b”、“c”或“d”)。【答案】(1)由下到上(2)不變(3)c【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解析】【分析】(1)安裝實驗裝置需要遵循“由下到上”的原則;(2)水沸騰的特點:持續吸熱,溫度不變;(3)其他條件相同時,水的質量越大,水的沸點不變,加熱至沸騰所需的時間就越長;【解答】(1)在該實驗中,先安裝下面器材,再安裝上面器材,便于調節器材間的距離,且便于利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避免溫度計液泡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時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3)換用初溫相同的質量為m2(m2>m1)的水做實驗,水質量較大,水的沸點不變。根據可知,水沸騰需要的熱量變多,而加熱裝置不變,故加熱時間會增大,所以得到的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c。(1)在該實驗中,先安裝下面器材,再安裝上面器材,便于調節器材間的距離,且便于利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避免溫度計液泡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時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3)換用初溫相同的質量為m2(m2>m1)的水做實驗,水質量較大,水的沸點不變。根據可知,水沸騰需要的熱量變多,而加熱裝置不變,故加熱時間會增大,所以得到的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c。31.(2024七下·余姚期末)為了避免瓶內空氣外逸而造成實驗誤差,小實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體積分數”,其中橡皮管體積忽略不計。他將少量紅磷裝入容積為40毫升的試管置中,火焰熄滅后,待到合適時間(實驗過程中注射器不會彈出)。實驗后,小實換用食品脫氧劑去代替紅磷測量氧氣體積分數(1)實驗中待到“合適時間”指得是 。(2)根據實驗結果,小實用紅磷做實驗時,注射器活塞將從10毫升刻度處慢慢前移到約為 毫升刻度處才停止。(3)根據圖乙結果,若要測定空氣里氧氣的體積分數,你會選擇哪種藥品 。【答案】裝置冷卻至室溫;3;食品脫氧劑;食品脫氧劑能耗盡密閉容器內的氧氣且不需要點燃(合理即可)。【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所選除氧劑要具備以下特征:本身能夠在空氣中燃燒(或能消耗氧氣反應,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本身的狀態為非氣體;生成物為非氣態。該實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所用藥品必須是足量;③讀數時一定要冷卻到原溫度,據此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紅磷燃燒放熱,使氣體受熱膨脹,所以實驗過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將先向右移動,等試管冷卻后裝置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活塞再向左移動;實驗中待到“合適時間”指得是裝置冷卻至室溫;(2)注射器內氧氣的減少了(40mL+10mL)×(21%﹣7%)=7mL,最終活塞應停留在10mL﹣7mL=3mL刻度線處;(3)根據圖乙結果,若要測定空氣里氧氣的體積分數,因為食品脫氧劑能耗盡密閉容器內的氧氣且不需要點燃(合理即可)。32.(2024七下·余姚期末)小柯看到香煙盒上印有“吸煙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實驗探究“煙草浸出液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實驗材料:黃豆、煙草及其他材料探究步驟:Ⅰ.用煙草、蒸餾水制得煙草浸出液(原浸液),濃度視為100%,再通過稀釋原浸液得到濃度為70%、40%的浸出液。Ⅱ.取4個同規格的培養皿,編號為1,2,3,4,并在里面鋪上等量的干棉花。Ⅲ.在每個培養皿中放20粒同樣飽滿的黃豆,蓋上蓋子。Ⅳ.每天定時向各培養皿中噴灑等量、對應濃度的浸出液,并記錄數據。其中第5天的數據如下表:編號 噴灑的浸出液濃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長和萌發率芽長/cm 萌發率1 0% 10 100%2 40% 4 95%3 70% 1.2 65%4 100% 0.5 35%(1)本實驗中編號為 的培養皿作為對照組。(2)步驟Ⅱ中的棉花不預先濕潤的原因是 。(3)分析表中數據,能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防止噴灑的浸出液的濃度稀釋;煙草浸出液度越大對黃豆種子發和幼苗生長抑制作用越明顯;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有抑制作用;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有抑制作用【知識點】吸煙危害健康【解析】【分析】該實驗探究了不同濃度煙草浸出液(等量的煙絲中加入不同量的蒸餾水,其浸出液的濃度不同;蒸餾水越多,煙草浸出液的濃度越低)中的黃豆種子和幼苗的生長,目的是驗證煙草浸出液對對黃豆種子和幼苗的生長的影響。【解答】(1)正常情況下,種子的萌發的水中無煙草浸出液,因此1號為對照組。(2)實驗中是以煙草浸出液的濃度為變量,如果棉花預先濕潤,棉花里的水會稀釋煙草浸出液的濃度,影響實驗結果。因此,步驟Ⅱ中的棉花不預先濕潤的原因是防止噴灑的浸出液的濃度稀釋。(3)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煙草浸出液的濃度越高,棉花種子的萌發率越低,芽長越短,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煙草浸出液濃度越大對黃豆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抑制作用越明顯,或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有抑制作用;或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有抑制作用。點睛:解答探究實驗的關鍵是找到變量,該實驗的變量是煙草浸出液的濃度,因變量是種子的萌發率和芽長,根據二者的關系,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33.(2024七下·余姚期末)20℃時,將質量為m的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平均分為三份,并分別進行如下操作。(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試分析:(1)x= ;(2)m= 。【答案】4.6g;135g【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恒溫蒸發10g水,析出氯化鈉固體的質量為=3.6g,再結合第一份蒸發前為不飽和溶液來分析解答;根據由第一份和第三份溶液實驗求出第一份溶液析出固體后溶液的質量和溶質質量,再結合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與溶解度的關系來分析解答。【解答】(1)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由第一份可知,蒸發10克水溶液由不飽和達到飽和且析出固體為1g,則繼續蒸發10克水,析出3.6克固體,則x=4.6g;(2)蒸干水分,析出10克固體,則析出10-4.6=5.4克固體時需蒸發水分質量為,則每份溶液質量為15+20+10=45g,m=45g×3=135g。34.(2024七下·余姚期末)“醬香拿鐵”是瑞興咖啡推出的一款熱門咖啡。配料中包含茅臺酒和咖啡,其中茅臺酒中酒精的質量分數約為53%,醬香拿鐵中酒精的質量分數約為0.5%。(1)醬香拿鐵的配料主要包括濃縮咖啡、茅臺酒、牛奶、冰塊,可見醬香拿鐵屬于 (選填“溶液”或“濁液”)(2)現用100克茅臺酒可以配制出多少克的醬香拿鐵? 【答案】(1)濁液(2)設100克茅臺酒可以配制出醬香拿鐵的質量為x,則有:100g×53%=x×0.5% x=10600g答:用100克茅臺酒可以配制出10600克的醬香拿鐵。【知識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是懸濁液;小液滴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是乳濁液。懸濁液和乳濁液久置均會分層。(2)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聯立方程進行求解。【解答】(1)醬香拿鐵的配料主要包括濃縮咖啡、茅臺酒、牛奶、冰塊,不符合“均一、穩定”的特征,所以醬香拿鐵屬于濁液(1)醬香拿鐵的配料主要包括濃縮咖啡、茅臺酒、牛奶、冰塊,不符合“均一、穩定”的特征,所以醬香拿鐵屬于濁液;(2)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見答案。1 / 1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梨洲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1.(2024七下·余姚期末)在海上想要獲得淡水,可采用如圖所示的“充氣式太陽能蒸餾器”。它是通過太陽照射充氣物內的海水,產生大量水蒸氣,水蒸氣在透明罩內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騰,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發,后沸騰2.(2024七下·余姚期末)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學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A.液體的傾倒 B.液體的量取C.點燃酒精燈 D.滴加液體3.(2024七下·余姚期末)黃巖島是我國南海一座美麗的珊瑚島礁。島礁周圍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槍魚。它是游泳速度最快的海洋生物之一;它的種類包括藍鰭金槍魚、黃鰭金槍魚、長鰭金槍魚等。黃巖島和島上的所有生物分別屬于( )A.生態系統和群落 B.生態系統和種群C.種群和群落 D.群落和種群4.(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圖是新生命誕生的圖解。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是卵細胞,是由睪丸產生的B.丙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在④陰道C.甲是精子,是人體最大的細胞D.在子宮內發育的胚胎,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母體5.(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果一個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了食物鏈的關系,在某一時間內它們的相對數量關系如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若乙的數量增加,則會引起( )A.丙、丁的數量增加,甲的數量下降B.甲、丁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C.甲、丙的數量增加,丁的數量下降D.甲、丙、丁的數量都增加6.(2024七下·余姚期末)余姚榨菜具有獨特的風味,腌制榨菜的最佳食鹽水濃度是4%。在配制4%的食鹽水時,會導致溶液濃度偏小的是( )①稱量好的食鹽倒入燒杯時,有少許被風吹走了②量水的體積時,俯視量筒③所用的托盤天平砝碼生銹了④用4g食鹽和100g水配制溶液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圖是利用注射器進行電解水的創新實驗,其中電極插入注射器筒內。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B.反應一段時間后,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減小C.實驗成功時,左邊注射器收集到的氣體體積約是右邊的2倍D.兩個注射器內的原始液面、電極長度要保持一致8.(2024七下·余姚期末)小明通過閱讀課本了解到小孔會成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像,為了驗證這個說法,下列關于LED屏制作形狀的選擇最適合的是( )A. B. C. D.9.(2024七下·余姚期末)余姚種植的楊梅有多個品種,如圖是用荸薺種楊梅的枝條①嫁接到西山白楊梅的砧木②上,那么枝條①上長出的楊梅是( )A.荸薺種楊梅 B.西山白楊梅C.雜交品種 D.新的其他品種10.(2024七下·余姚期末)t℃時,將100g和50g飽和食鹽水各蒸發掉10g水,降溫至t℃,分別析出ag和bg食鹽,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ab D.無法確定11.(2024七下·余姚期末)洞頭的一期圍墾原來是一個鹽場,生產的鹽用于化工原料、食鹽批發等。具體過程包括采鹽→曬鹽→溶鹽過濾→結晶。班級項目組在實驗室模擬了制鹽的過程,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陽光下曝曬獲得粗鹽,乙圖是鹽溶液質量分數隨時間變化圖。乙圖中液體一定是飽和溶液是( )A.a B.b C.c D.無法判斷12.(2024七下·余姚期末)化學學習中要對物質在變化前后的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點燃純凈的氫氣,發出淡藍色火焰B.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固體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體13.(2024七下·余姚期末)將浸泡后的菜豆種子剝去種皮,并做如圖的處理,在適宜種子萌發的條件下培養,其中不會發芽的是( )A. B.C. D.14.(2024七下·余姚期末)蚧殼蟲是法國梧桐、鳳梨、柿樹等多種植物的主要害蟲。如圖為某種蚧殼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蚧殼蟲屬于節肢動物中的昆蟲B.該蚧殼蟲的生殖屬于有性生殖C.蚧殼蟲與鳳梨之間是捕食關系D.圖中雄蚧殼蟲的發育方式為不完全變態發育15.(2024七下·余姚期末)下列針對綠色植物植株、花、果實和種子示意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圖甲所示幼苗是由圖丁中的①②③④發育而來的B.圖甲中②和③分別是由圖丁中的③和②發育而來的C.圖丙中的①是由圖乙中的⑤發育而來的D.與玉米種子相比,丁圖中結構④的數量和功能都不相同16.(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紙上(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縮小的像C.倒立、縮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17.(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果用如圖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表格中符合圖中邏輯關系的一組( )選項 a b cA 子房 花柱 柱頭B 太陽光 可見光 紫外線C 細菌 酵母菌 大腸桿菌D 無性生殖 營養繁殖 嫁接A.A B.B C.C D.D18.(2024七下·余姚期末)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質,設計實驗裝置如圖(夾持儀器省略),捂熱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處試紙先變紅色。B.c處試紙變紅色,使石蕊變色的是CO2C.d處火焰先熄滅,CO2不支持燃燒D.b與c、d與e現象對比均可證明CO2密度比空氣大19.(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兩個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裝置a中的氣球先變癟后膨脹變大B.裝置a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氧氣,但不能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C.裝置b可直接讀出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D.將裝置b中的紅磷換成木炭也可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20.(2024七下·余姚期末)t℃時,將一定質量的甲、乙兩種溶液進行恒溫蒸發,蒸發溶劑的質量與析出晶體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蒸發溶劑前,甲是飽和溶液B.b點對應的乙溶液是飽和溶液C.t℃時,甲的溶解度更大D.甲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21.(2024七下·余姚期末)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是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1)水是一種良好的溶劑,下列物質屬于溶液的是 ,屬于乳濁液的是 (填數字)。①蔗糖水;②75%的醫用酒精;③冰水混合物;④血液;⑤牛奶;⑥面粉加入水中充分攪拌;⑦色拉油加入水中充分攪拌。(2)如圖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實驗前先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 ;b試管內產生的氣體是 。22.(2024七下·余姚期末)疫情防控期間,學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師生進校門戴口罩、測體溫;老師出示通行碼(如圖所示);放學后學校對教室進行消毒等。(1)老師出示手機上的通行碼,通行碼 (填“是”或“不是”)光源。學生出示紙質的通行證,我們能看到綠色的“通行證”三個字是因為它們 (填“反射”或“吸收”)綠光;(2)放學后教室消毒的方式一般有兩種——照射消毒燈和噴灑消毒液。教室的消毒燈每晚會進行消毒工作,其利用的是 (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噴灑消毒液前,要先進行稀釋。現要配制1000g溶質質量分數為0.5%的消毒液,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消毒液 g。23.(2024七下·余姚期末)在一個古代墳墓里發現兩具尸體的骨骼,考古專家經過推測他們是一對夫婦,而且知道哪一具是女性尸體,判斷依據是 ,它屬于 性征。24.(2024七下·余姚期末)小杰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質,做了一個小實驗,請你與他一同完成實驗。取長、寬、高分別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鐵塊和土壤,往鐵塊燒杯中共加350毫升的水,往土壤燒杯中共加450毫升的水。請回答:(1)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大約為 。(2)土壤空氣對于植物的作用是 。25.(2024七下·余姚期末)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2023年4月24日,寧波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同步通過蓄水驗收,標志著電站正式進入儲能階段。水庫的建成將影響水循環中的 (填圖中字母)環節。(2)2022年臺風“梅花”四次登陸我國,給華東、東北等地帶來明顯強風雨影響。從水循環的途徑來看,臺風登陸屬于 (填圖中字母)環節。26.(2024七下·余姚期末)“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該工程踐行了中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強調了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組調查了某生態系統,畫出了該生態系統的部分食物網關系圖及某些生物相對數量大致關系圖(1)圖1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 條食物鏈。(2)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圖1中小麥是生態系統中的 。(3)圖2表示的是圖1中某條食物鏈中四種生物之間的相對數量,那么圖2中丙表示的是 。27.(2024七下·余姚期末)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1)當B中含有少量的A時,可用 的方法提純B。(2)t2℃時,在50克水中加入40克A物質,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為 克。(3)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克降溫至t1℃,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B>C>Ab.B>A=CC.C>B>Ad.A>B>C28.(2024七下·余姚期末)圖中甲、乙兩圖表示菜豆個體發育中胚和胚乳的發育情況,其中曲線 表示胚乳的發育,曲線 表示胚的發育;將幾百粒吸水豌豆種植于疏松土壤中,每5天取出20粒種子(或幼苗),這樣將每次的質量統計后得如圖丙,與實驗結果相符的是曲線 。29.(2024七下·余姚期末)某同學配制50g 3%氯化鈉溶液,整個操作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溶液時操作錯誤的是 (填序號)。(2)量水時選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適的是 (填字母)。A.10mnL B.25mL C.50mL D.1000mL(3)經檢測,該同學配制的溶液溶質量分數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號)。A.氯化鈉固體不純B.用生銹的砝碼稱量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D.溶解時燒杯內壁有水珠(4)將溶液配制完成后,取10g該溶液將其配制成質量分數為1.5%的溶液,則需加水的質量為 g。30.(2024七下·余姚期末)小紅做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1)圖甲中的實驗裝置,安裝時應按照 (選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順序;(2)小紅用質量為m1的水做實驗,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繪出圖乙中的a圖線,溫度 ;(3)若換用初溫相同的,質量為m2(m2>m1)的水做實驗,得到的圖線是圖乙中的 (選填“b”、“c”或“d”)。31.(2024七下·余姚期末)為了避免瓶內空氣外逸而造成實驗誤差,小實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體積分數”,其中橡皮管體積忽略不計。他將少量紅磷裝入容積為40毫升的試管置中,火焰熄滅后,待到合適時間(實驗過程中注射器不會彈出)。實驗后,小實換用食品脫氧劑去代替紅磷測量氧氣體積分數(1)實驗中待到“合適時間”指得是 。(2)根據實驗結果,小實用紅磷做實驗時,注射器活塞將從10毫升刻度處慢慢前移到約為 毫升刻度處才停止。(3)根據圖乙結果,若要測定空氣里氧氣的體積分數,你會選擇哪種藥品 。32.(2024七下·余姚期末)小柯看到香煙盒上印有“吸煙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實驗探究“煙草浸出液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實驗材料:黃豆、煙草及其他材料探究步驟:Ⅰ.用煙草、蒸餾水制得煙草浸出液(原浸液),濃度視為100%,再通過稀釋原浸液得到濃度為70%、40%的浸出液。Ⅱ.取4個同規格的培養皿,編號為1,2,3,4,并在里面鋪上等量的干棉花。Ⅲ.在每個培養皿中放20粒同樣飽滿的黃豆,蓋上蓋子。Ⅳ.每天定時向各培養皿中噴灑等量、對應濃度的浸出液,并記錄數據。其中第5天的數據如下表:編號 噴灑的浸出液濃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長和萌發率芽長/cm 萌發率1 0% 10 100%2 40% 4 95%3 70% 1.2 65%4 100% 0.5 35%(1)本實驗中編號為 的培養皿作為對照組。(2)步驟Ⅱ中的棉花不預先濕潤的原因是 。(3)分析表中數據,能得出的結論是 。33.(2024七下·余姚期末)20℃時,將質量為m的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平均分為三份,并分別進行如下操作。(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試分析:(1)x= ;(2)m= 。34.(2024七下·余姚期末)“醬香拿鐵”是瑞興咖啡推出的一款熱門咖啡。配料中包含茅臺酒和咖啡,其中茅臺酒中酒精的質量分數約為53%,醬香拿鐵中酒精的質量分數約為0.5%。(1)醬香拿鐵的配料主要包括濃縮咖啡、茅臺酒、牛奶、冰塊,可見醬香拿鐵屬于 (選填“溶液”或“濁液”)(2)現用100克茅臺酒可以配制出多少克的醬香拿鐵?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蒸發及其現象;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體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體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根據我們對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來作答。【解答】海水是液態的,水蒸氣是氣態的,液態變為氣態的現象叫汽化;水蒸氣在透明罩內壁形成水珠,氣態又變為了液態的現象叫液化;故先汽化后液化。故答案為:A。2.【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A、根據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傾倒液體時,試管要傾斜,瓶塞要倒放,標簽要朝向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B、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C、使用酒精燈時,應用火柴點燃酒精燈,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D、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操作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答案】A【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溫度等。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生物的總和。【解答】黃巖島包括了島上的生物以及無機環境,屬于生態系統。島上的所有生物構成群落,BCD錯誤,A正確。故答案為:A。4.【答案】D【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①輸卵管、②子宮、③卵巢、④陰道等。甲是精子、乙是卵細胞、丙是受精卵,根據對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乙是卵細胞,是由卵巢產生的,故A錯誤;B.根據圖片可知,丙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在①輸卵管中,故B錯誤;C.根據圖片可知,甲是精子,不是人體最大的細胞,故C錯誤;D.胚胎是在子宮內發育的,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母體,故D正確。故選D。5.【答案】A【知識點】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解析】【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指不能利用無機物質制造有機物質的生物,其不能直接利用太陽能來生產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的異養生物,如動物等;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為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環境和物質基礎。2、食物鏈與食物網食物鏈: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食物聯結起來的鏈鎖關系。食物鏈一般從生產者開始,到最高級消費者結束,如本題中的食物鏈就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構成。在食物鏈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且逐級遞減,這就導致一般情況下營養級越低,生物數量越多,因為低營養級生物能夠獲取更多的能量來維持自身的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食物網: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捕食和競爭關系,一種生物的數量變化可能會影響到多條食物鏈上其他生物的數量。【解答】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在食物鏈丙→甲→乙→丁中若乙的數量增加,則甲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減少,丁的數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數量因甲的減少而增加。故答案為:A。6.【答案】B【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可能是溶質質量偏小或溶劑質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這兩個方面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解答。【解答】①稱量好的食鹽倒入燒杯時,有少許被風吹走了,溶質質量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②量水的體積時,俯視量筒,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小,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③所用的托盤天平砝碼生銹,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大,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④用4g食鹽和100g水配制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故①④會導致溶液濃度偏小。故答案為:B。7.【答案】B【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解答】A、純水幾乎不導電,電解水時,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選項正確;B、反應中溶質氫氧化鈉的質量保持不變,而反應一段時間后水的質量減小導致溶液質量減小,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可知,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選項錯誤;C、左邊的注射器與電源負極相連,生成氫氣,右邊的注射器與電源正極相連,生成氧氣,則左邊氣體是右邊氣體的2倍,選項正確;D、只有兩個注射器內原始液面和電極長度相同,才能正確的反應生成氣體體積的多少,選項正確;故答案為:B。8.【答案】D【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小孔會成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像,所以根據圖形中字母顛倒后的形狀分析即可判斷。【解答】A、X形狀的光源,形狀和原來是一樣的,故A不符合題意;B、W形狀的光源,形狀和原來是一樣的,故B不符合題意;C、H形狀的光源,形狀和原來是一樣的,故C不符合題意;D、L形狀的光源、左右顛倒后,所以能明顯的表現出小孔成像的特性,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分析】嫁接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圖中①接穗,②砧木。【解答】A、枝條①是荸薺種楊梅的接穗,所以長出的楊梅是荸薺種楊梅,故A正確。B、西山白楊梅是砧木,不會影響接穗結出的果實品種,故B錯誤。C、不是雜交品種,因為沒有發生雜交過程,故C錯誤。D、不是新的其他品種,會保持接穗的品種,即荸薺種楊梅,故D錯誤。故答案為:A。10.【答案】B【知識點】結晶的概念與方法【解析】【分析】根據飽和溶液蒸發水,析出晶體的原因推出析出晶體的質量與什么因素有關,再進一步進行分析。【解答】飽和溶液蒸發水析出晶體的原因是:被蒸發的水中原來溶解的溶質不能繼續被溶解,會以晶體的形式析出,所以析出晶體的質量只與蒸發水的質量有關,與原來溶液質量的大小無關,因為t℃時,將100g和50g飽和食鹽水各蒸發掉10g水,蒸發水的質量相等,所以析出晶體的質量也相等。故答案為:B。11.【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解析】【分析】根據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這種溶質的溶液,進行分析判斷。【解答】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陽光下曝曬獲得粗鹽,由乙圖是鹽溶液質量分數隨時間變化圖,c點時溶質質量分數達到最大,則此時液體一定是飽和溶液。故答案為:C。12.【答案】A【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根據物質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來分析。【解答】A、點燃純凈的氫氣,發出淡藍色火焰,正確;B、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錯誤;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是實驗結論,不是實驗現象,錯誤;D、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錯誤。故答案為:A。13.【答案】B【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需要胚完整,胚是種子的關鍵結構,包含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連接根和莖、胚根發育成根等功能結構。(2)子葉主要作用是儲存營養物質,為胚的萌發提供能量等支持,但子葉部分受損不影響胚整體的完整性。(3)當胚的結構如胚芽、胚軸、胚根等任何一部分受損,都可能破壞胚的完整性,導致種子無法萌發。(4)完整的胚是種子萌發成新植株的根本保障。【解答】種子一般包括種皮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軸、子葉)。胚將來發育成一株新的植物體,是種子的主要部分。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為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 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選項A、C、D在適宜種子萌發的條件下又同時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能發芽,而B不具備完整的而有活力的胚,因此,不能發芽。故答案為:B。14.【答案】D【知識點】動物的生長時期【解析】【分析】(1)昆蟲屬于節肢動物,具有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兩對翅等特征。(2)有性生殖是經過兩性生殖細胞(如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3)捕食關系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種間關系;寄生關系是一種生物寄居于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攝取寄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4)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解答】A、該蚧殼蟲具有昆蟲的特征,屬于昆蟲綱的動物,A正確。B、從圖示可知,該昆蟲的發育從受精卵開始,屬于有性生殖,B正確。C、蚧殼蟲以鳳梨為食,二者之間是捕食關系,C正確。D、圖中雌蚧殼蟲的發育包括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為不完全變態發育;雄蚧殼蟲經過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且幼蟲和成蟲差別很大,屬于完全變態發育,D錯誤。故答案為:D。15.【答案】B【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圖甲是種子的萌發形成的幼苗①葉、②莖、③根;圖乙是花的結構①柱頭、②花藥、③花絲、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圖丙是果實的結構①果皮、②種子;圖丁是種子的結構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1)種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胚將來發育成新的植株。(2)在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分,胚芽發育成莖和葉。(3)花完成傳粉受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4)雙子葉植物種子(如菜豆種子)和單子葉植物種子(如玉米種子)在結構上有差異,子葉的數量和功能不同。【解答】A、圖丁是種子的結構,種子包括種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是種子的主要部分,胚包括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A正確。B、圖甲中的②莖和③根分別由圖丁中的②胚芽和③胚根發育而成,B錯誤。C、圖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種子分別是由圖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發育而來的,C正確。D、④是子葉,玉米的子葉是1片,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中,大豆的子葉是2片,子葉中儲存有豐富的營養,因此,丁圖中結構④的數量和功能都不相同,D正確。故答案為:B。16.【答案】C【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解析】【分析】蠟燭發出的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經過小孔射在半透明紙上,從而形成一個倒立的燭焰的像;像的大小與像距和物距的關系有關,若像距大于物距,像大于物;若像距小于物距,像小于物。【解答】小孔成像成的是一個倒立的像,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到小孔的距離b小于蠟燭到小孔的距離a,所成的像是縮小的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7.【答案】D【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光的色散【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可知,c屬于b,b屬于a,即a到c之間是包含(從屬)關系。【解答】A、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和子房,可見柱頭、花柱和子房是并列關系,故A不符合題意;B、太陽光里包含: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可見紫外線與可見光是并列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C、細菌和酵母菌是并列關系,故C不符合題意;D、嫁接屬于營養繁殖,營養繁殖屬于無性生殖,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8.【答案】D【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B.石蕊遇到酸性溶液變成紅色,二氧化碳氣體不呈酸性;CD.根據二氧化碳密度大,不支持燃燒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顯酸性,不能使干燥的藍色濕潤試紙變色,故A錯誤;B.二氧化碳不顯酸性,使石蕊變色的不是CO2,故B錯誤;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則e處火焰先熄滅,d處火焰后熄滅,故C錯誤;D.c處試紙先變紅色,e處火焰先熄滅,則b與c、d與e現象對比均可證明CO2密度比空氣大,故D正確。故選D。19.【答案】C【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本題中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是用紅磷測定的,保證該實驗成功的關鍵是:①裝置的氣密性要好;②紅磷要足量;③必須冷卻到室溫再讀數;④做實驗要迅速等.做本實驗時,要注意把空氣中的氧氣充分消耗掉(只消耗氧氣),而又不能加入新的氣體.【解答】A、裝置a中紅磷開始燃燒時,瓶內壓強增大,氣球先變癟,紅磷消耗氧氣,冷卻后,瓶內的壓強減小,大氣壓將氣球脹大,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裝置a只能定性判斷空氣中含有氧氣,因為只能看到氣球的變化,不能測定氧氣的體積,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裝置b可測得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因為集氣瓶內壓強減小,大氣壓將水壓入瓶中,水的體積需要通過讀取量筒中水的體積減小值測得,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將裝置b的紅磷換成木炭粉,碳燃燒產生氣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導致裝置中氣體減少,壓強減小,也可以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0.【答案】C【知識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分析】A.蒸發溶劑時,如果立刻出現晶體,那么溶液是飽和的;否則,溶液不飽和;B.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晶體,那么溶液肯定飽和;C.根據圖像的陡峭程度分析判斷;D.溶質質量分數=。【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乙溶液初始無固體析出,則為不飽和溶液,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b點時乙溶液已經析出了固體,因此是飽和溶液,故B正確不合題意;C.根據圖片可知,t℃時,乙析出晶體的線比甲陡,說明蒸發相同的溶劑,乙析出的溶質多,從而 說明乙的溶解度更大,故C錯誤符合題意;D.a點時,甲溶液處于飽和狀態, 即n克甲在m克溶劑中達到飽和,那么溶液的質量分數=,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21.【答案】①②;⑤⑦;增強水的導電性;氧氣【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對于給出的物質,我們可以根據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的定義進行分類。(2)對于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加入少量稀硫酸的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現象,我們可以知道與電源正極相連的b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較少,是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a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較多,是氫氣。【解答】(1)①蔗糖水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②75%的醫用酒精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③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水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不屬于溶液;④血液是由血細胞、水組成的混合物,不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不屬于溶液;⑤牛奶屬于乳濁液;⑥面粉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得到的是懸濁液;⑦色拉油加入水中充分攪拌得到的是乳濁液;故答案為:①②;⑤⑦;(2)硫酸在水可離解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如圖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實驗前先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水通電時,負極產生氫氣,正極產生氧氣,體積比為2:1,b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較小,產生的氣體是氧氣(O2)。22.【答案】(1)是;反射(2)紫外線;25【知識點】光的色散;光源【解析】【分析】(1)根據光的反射來分析;(2)根據紫外線的消毒功能以及溶液稀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來分析。【解答】(1)手機屏幕上的通行碼能自己發光,是光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我們能看到綠色的“通行證”三個字是因為它們反射綠光。(2)教室的消毒燈每晚會進行消毒工作,其利用的是紫外線。設需要20%的消毒液質量為x,則解得(1)[1]手機屏幕上的通行碼能自己發光,是光源。[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我們能看到綠色的“通行證”三個字是因為它們反射綠光。(2)[1]教室的消毒燈每晚會進行消毒工作,其利用的是紫外線。[2]設需要20%的消毒液質量為x,則解得23.【答案】女性骨盆寬大;第二【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人進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會出現第二性征,據此答題。【解答】(1)人的性征分為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第一性征指男女生殖器官的差異。(2)第二性征是除生殖器官外,男女在外形(如身材、體態、相貌等)上的差異。進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發育,第二性征是指24.【答案】20%;給根提供足夠的空氣(氧氣)進行呼吸。【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探究實驗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解答】(1)鐵塊和土壤的長、寬、高分別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它們的體積=10厘米×10厘米×5厘米=500厘米3,放入土壤的大燒杯中比放入同樣體積鐵塊的大燒杯中多加入的水為:450毫升﹣350毫升=100毫升,500厘米3合500毫升,壤中空氣體積分數大約為=;(2)土壤的縫隙中存在空氣,給根提供足夠的空氣(氧氣)進行呼吸,促進根的生長。25.【答案】(1)B(2)D【知識點】水循環【解析】【分析】(1)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2)海洋表面蒸發形成的水汽,隨著氣流運動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匯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這種循環運動被稱為海陸間水循環。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解答】(1)讀圖可知,A為蒸發,G為降水,C為下滲,B為地表徑流,D為水汽輸送,水庫的建成將影響水循環中的B地表徑流環節。(2)臺風形成并登陸的過程,能將海洋水汽輸送到陸地上來,所以臺風登陸屬于水循環環節中的D水汽輸送,(1)讀圖可知,A為蒸發,G為降水,C為下滲,B為地表徑流,D為水汽輸送,水庫的建成將影響水循環中的B地表徑流環節。(2)臺風形成并登陸的過程,能將海洋水汽輸送到陸地上來,所以臺風登陸屬于水循環環節中的D水汽輸送,26.【答案】2;生產者;鼠【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解析】【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為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消費者(絕大多數的動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2)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食物鏈書寫的原則是: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解答】(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圖中食物鏈有:小麥→鼠→蛇→貓頭鷹,小麥→鼠→貓頭鷹,共2條食物鏈。(2)圖1中小麥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屬于生產者。(3)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營養級別越高,數量越少;圖2中的食物鏈為丁→丙→乙→甲,對應圖1中的小麥→鼠→蛇→貓頭鷹;因此,圖2中丙表示的是鼠。27.【答案】蒸發結晶;80;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1)因為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比較小,A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可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B;(2)t2℃時,A的溶解度是60g,因此在50g水中加入40gA物質,最多溶解30g,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質量=30g+50g=80g;(3)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克降溫至t1℃,降溫后A、B的溶解度都減小,仍然是飽和溶液,因為降溫后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降溫后溶解度變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按t2℃時C的溶解度進行計算,t1℃時B的溶解度>t2℃時C的溶解度>t1℃時A的溶解度,所以降溫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是:B>C>A。故答案為:a。28.【答案】d;c;C【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種子萌發過程中營養物質由子葉或胚乳提供。2、受精完成,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解答】菜豆屬于綠色開花植物,具有雙受精現象,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胚乳發育到一定的階段,慢慢會被胚中的子葉吸收,所以乙圖中d表示胚乳的發育;隨著發育時間的進行,營養物質儲存在胚的子葉里,所以乙圖中c為胚的發育。種子剛剛開始萌發時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不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所以有機物的量會減少;當種子萌發抽出綠葉開始進行光合作用時,有機物的量就會逐漸增加。可見,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有機物量的變化規律是:先減少后增加。所以,丙圖中C曲線與實驗結果相符。29.【答案】①;C;B;10【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考查溶液配制的操作規范;(2)根據配制溶液的質量選擇合適量筒;(3)根據選項內容是否造成溶質質量增大或者溶劑質量減小分析回答此題;(4)根據溶液吸收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分析回答此題。【解答】(1)配制溶液時操作錯誤的是,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了,故填①;(2)配制50g 3%氯化鈉溶液,需氯化鈉的質量=50g×3%=1.5g;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則所需水的質量=50g-1.5g=48.5g(合48.5mL),從減小實驗誤差的角度去選擇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選擇的依據有兩點:一是保證測量一次,二是量程要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應用規格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體積;故答案為:C。(3)A、氯化鈉的固體不純,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不符合題意;B、用生銹的砝碼稱量,生銹的砝碼質量偏大,會造成實際稱量的氯化鈉的質量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大,符合題意;C、裝瓶時有少量溶液灑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不符合題意;D、溶解時燒杯內壁有水珠,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偏大,則使溶質質量分數偏小,不符合題意。故填B。(4)將溶液配制完成后,取10g該溶液將其配制成質量分數為1.5%的溶液,設需加水的質量為x,則10g×3%=(10g+x)×1.5%,x=10g。30.【答案】(1)由下到上(2)不變(3)c【知識點】探究水的沸騰實驗【解析】【分析】(1)安裝實驗裝置需要遵循“由下到上”的原則;(2)水沸騰的特點:持續吸熱,溫度不變;(3)其他條件相同時,水的質量越大,水的沸點不變,加熱至沸騰所需的時間就越長;【解答】(1)在該實驗中,先安裝下面器材,再安裝上面器材,便于調節器材間的距離,且便于利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避免溫度計液泡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時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3)換用初溫相同的質量為m2(m2>m1)的水做實驗,水質量較大,水的沸點不變。根據可知,水沸騰需要的熱量變多,而加熱裝置不變,故加熱時間會增大,所以得到的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c。(1)在該實驗中,先安裝下面器材,再安裝上面器材,便于調節器材間的距離,且便于利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避免溫度計液泡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時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3)換用初溫相同的質量為m2(m2>m1)的水做實驗,水質量較大,水的沸點不變。根據可知,水沸騰需要的熱量變多,而加熱裝置不變,故加熱時間會增大,所以得到的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c。31.【答案】裝置冷卻至室溫;3;食品脫氧劑;食品脫氧劑能耗盡密閉容器內的氧氣且不需要點燃(合理即可)。【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所選除氧劑要具備以下特征:本身能夠在空氣中燃燒(或能消耗氧氣反應,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本身的狀態為非氣體;生成物為非氣態。該實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所用藥品必須是足量;③讀數時一定要冷卻到原溫度,據此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紅磷燃燒放熱,使氣體受熱膨脹,所以實驗過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將先向右移動,等試管冷卻后裝置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活塞再向左移動;實驗中待到“合適時間”指得是裝置冷卻至室溫;(2)注射器內氧氣的減少了(40mL+10mL)×(21%﹣7%)=7mL,最終活塞應停留在10mL﹣7mL=3mL刻度線處;(3)根據圖乙結果,若要測定空氣里氧氣的體積分數,因為食品脫氧劑能耗盡密閉容器內的氧氣且不需要點燃(合理即可)。32.【答案】1;防止噴灑的浸出液的濃度稀釋;煙草浸出液度越大對黃豆種子發和幼苗生長抑制作用越明顯;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有抑制作用;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有抑制作用【知識點】吸煙危害健康【解析】【分析】該實驗探究了不同濃度煙草浸出液(等量的煙絲中加入不同量的蒸餾水,其浸出液的濃度不同;蒸餾水越多,煙草浸出液的濃度越低)中的黃豆種子和幼苗的生長,目的是驗證煙草浸出液對對黃豆種子和幼苗的生長的影響。【解答】(1)正常情況下,種子的萌發的水中無煙草浸出液,因此1號為對照組。(2)實驗中是以煙草浸出液的濃度為變量,如果棉花預先濕潤,棉花里的水會稀釋煙草浸出液的濃度,影響實驗結果。因此,步驟Ⅱ中的棉花不預先濕潤的原因是防止噴灑的浸出液的濃度稀釋。(3)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煙草浸出液的濃度越高,棉花種子的萌發率越低,芽長越短,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煙草浸出液濃度越大對黃豆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抑制作用越明顯,或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有抑制作用;或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有抑制作用。點睛:解答探究實驗的關鍵是找到變量,該實驗的變量是煙草浸出液的濃度,因變量是種子的萌發率和芽長,根據二者的關系,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33.【答案】4.6g;135g【知識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據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恒溫蒸發10g水,析出氯化鈉固體的質量為=3.6g,再結合第一份蒸發前為不飽和溶液來分析解答;根據由第一份和第三份溶液實驗求出第一份溶液析出固體后溶液的質量和溶質質量,再結合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與溶解度的關系來分析解答。【解答】(1)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由第一份可知,蒸發10克水溶液由不飽和達到飽和且析出固體為1g,則繼續蒸發10克水,析出3.6克固體,則x=4.6g;(2)蒸干水分,析出10克固體,則析出10-4.6=5.4克固體時需蒸發水分質量為,則每份溶液質量為15+20+10=45g,m=45g×3=135g。34.【答案】(1)濁液(2)設100克茅臺酒可以配制出醬香拿鐵的質量為x,則有:100g×53%=x×0.5% x=10600g答:用100克茅臺酒可以配制出10600克的醬香拿鐵。【知識點】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及其與溶液的區別;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固體顆粒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是懸濁液;小液滴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是乳濁液。懸濁液和乳濁液久置均會分層。(2)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聯立方程進行求解。【解答】(1)醬香拿鐵的配料主要包括濃縮咖啡、茅臺酒、牛奶、冰塊,不符合“均一、穩定”的特征,所以醬香拿鐵屬于濁液(1)醬香拿鐵的配料主要包括濃縮咖啡、茅臺酒、牛奶、冰塊,不符合“均一、穩定”的特征,所以醬香拿鐵屬于濁液;(2)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見答案。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梨洲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梨洲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