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廣西南寧市第三中學初中畢業班5月份質量評估測試化學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下列古代生產工藝中主要體現物理變化的是A.紡紗織布 B.燒制瓷器 C.糧食釀酒 D.冶煉生鐵2.下列食物中,富含糖類的是A.米飯 B.奶油 C.豆腐 D.雞蛋3.在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鋁 B.鎂 C.硅 D.鐵4.2025年我國環境日主題是“美麗中國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該主題的是A.倡導綠色出行 B.分類回收生活垃圾C.可以通過加高工廠煙囪排放廢氣 D.工業廢水處理后排放5.實驗室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鐵銹,部分操作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A.量取濃硫酸 B.稀釋濃硫酸 C.裝生銹鐵釘 D.傾倒稀硫酸 6.2025年哈爾濱亞冬會期間,我國健兒在滑雪、滑冰等多個項目上都獲得了多枚金牌。從微觀角度分析,雨、雪和冰的區別在于A.分子的種類 B.分子的間隔 C.分子的質量 D.分子的大小7.據報道,“第三代”瓷珠圓珠筆問世。該圓珠筆的球珠由氧化鋯陶瓷材料制成,這種材料的應用使球珠的耐腐蝕、耐磨性得到了提高,從而填補了國內空白。氧化鋯的化學式為ZrO2,在氧化鋯中鋯元素的化合價為A.+2 B.+3 C.+4 D.+58.某學校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開展了下列實驗活動:每隔十分鐘取剛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樣,用pH計(測pH的儀器)測定其pH,所得數據如下表所示:時刻 5:05 5:15 5:25 5:35pH 4.95 4.94 4.86 4.85其中水樣酸性最強的時刻是A.5:05 B.5:15 C.5:25 D.5:359.“群眾利益無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不會導致食品對人體有害的是A.用干冰保藏易腐敗食品B.用清洗過的霉變大豆做豆漿C.用氫氧化鈉作食品干燥劑D.用含有亞硝酸鈉的工業用鹽腌制泡菜10.將金屬和銅片投入稀鹽酸中,金屬和稀鹽酸反應有氣泡產生,銅片無明顯現象;將鎂條插入的鹽溶液中,如果有析出,則、、的金屬活潑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A.、、 B.、、 C.、、 D.、、11.如圖是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鐠元素的元素符號是Pr B.鐠元素是非金屬元素C.鐠原子的核內中子數為59 D.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下列跨學科實踐活動涉及的化學知識不正確的是選項 跨學科項目 化學知識A 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用氫氧化鈣改良酸性土壤B 微型空氣監測站的組裝和使用 屬于空氣污染物C 高原用供氧器的設計與制作 所用原材料須含有氧元素D 用橡皮泥制作二氧化碳分子模型 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分子和碳原子構成A.A B.B C.C D.D13.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赤壁,改變了三國的格局。從燃燒與滅火的角度分析這場戰役,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曹軍的戰船是主要的可燃物B.東風為燃燒提供了充足的氧氣C.士兵用水滅火可以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D.士兵身上著火時,就地打滾是有效的滅火方法之一14.下列有關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A.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紅色固體 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C.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無明顯現象 D.硝酸銨溶于水時會放出大量的熱15.下列圖示可表示一定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為置換反應B.反應前后原子種類發生改變C.生成物中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D.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甲16.控制變量法是實驗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A.驗證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B.探究鐵的銹蝕是否需要水蒸氣C.探究氧氣含量對燃燒劇烈程度的影響D.比較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CO2的效果17.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展現了化學課程對學生發展的重要價值。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化學觀念:堿溶液中都含有OH ,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B.科學思維:Al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所以Fe也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C.科學探究與實踐:將等質量的高錳酸鉀分別加入10ml水和汽油中,探究高錳酸鉀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D.科學態度與責任:可燃性氣體或粉塵和空氣混合在一起,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加油站、面粉廠要嚴禁煙火18.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主要實驗操作A 鑒別蠶絲和羊毛線 取樣,灼燒,聞氣味B 分離粉和粉末 溶解、過濾、洗滌、烘干,蒸發結晶C 檢驗鹽酸與反應后,鹽酸是否有剩余 取樣,滴加溶液,觀察有無沉淀D 除去溶液中混有 加入過量的溶液,攪拌、過濾、洗滌,將所得固體溶于適量稀硝酸A.A B.B C.C D.D19.通過數字化儀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密閉容器內的氧氣含量和壓強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說法不正確的是A.數字化能為探究提供更為直觀的證據B.實驗后壓強恢復是因為打開了止水夾C.壓強大幅下降是因為氧氣被消耗和恢復室溫D.該實驗中紅磷量的多少,對該反應的準確性無影響20.現有碳粉、銅粉和氧化銅三種物質的混合物粉末50g,已知其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8%,將該固體粉末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固體全部變為黑色,稱量其質量為50g,則原固體混合物中單質銅的質量分數為A.25.6% B.19.2% C.12.8% D.6.4%二、填空與簡答21.用化學用語填空:(1)2個氮原子 ;(2)氨分子 ;(3)氧化亞鐵 ;(4)碳酸氫銨 ;(5)硫離子 ;(6)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22.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從①水;②氧氣;③液氮;④氯化鈉;⑤一氧化碳;⑥氖氣中選擇符合題意的物質填空。(填寫數字編號)(1)炒菜時用來做調味劑的是 ;(2)醫療上用于冷凍治療的是 ;(3)用來作燃料的是 ;(4)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5)可供給呼吸的是 ;(6)能做霓虹燈的是 。23.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豐富的實踐經驗。(1)典籍里的智慧化學①《漢書》記載“高奴縣有洧(wěi)水,可燃”,洧水中含有石油,石油屬于 資源。(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②《本草綱目》記載古法釀酒:“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白酒的主要成分為乙醇,其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③《夢溪筆談》中記載了用“苦泉水”制取銅的方法:“挹(yì,把液體盛出來)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寫出鐵與硫酸銅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文物中的魅力化學①《清明上河圖》主要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市井風貌與生活場景,市集中的鐵器、銅器交易反映了當時的冶金技術。生鐵(鐵碳合金)屬于 填選項序號)A.無機非金屬材料 B.有機高分子材料 C.金屬材料 D.復合材料②石青[主要成分為]是彩繪陶俑的一種礦物顏料,其中銅元素化合價為+2,則 。(3)科技中的多樣化學用作測定文物年代的碳-14,衰變時核內質子數發生改變,則衰變后元素種類 。(選填“改變”或“不變”)24.水和溶液在生產、生活和實驗中具有廣泛的作用。(1)探究水的組成人們研究水的分解實驗得知水的組成,裝置如圖所示。①寫出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該實驗得出的結論為:水是由 元素組成的。③該實驗加入硫酸鈉的作用是 。(2)水是重要的溶劑利用硝酸鉀、氯化銨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可以獲得許多信息。①P點含義是 。②40℃時,將15g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稀釋成10%需要加水 g。③分別將40℃時相等質量的硝酸鉀、氯化銨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0℃,則所得的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銨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5.先閱讀科技短文,再回答問題:航天飛船的空氣凈化神舟系列飛船是中國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于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空間載人飛船。飛船艙內產生的微塵、氣溶膠(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形成)和氣體等都會造成內部空氣污染,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對航天員的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目前神舟系列飛船主要有三種方式同時對船艙進行凈化:吸附、催化和過濾。①吸附:一般以高效活性炭為吸附劑吸收艙內臭氣、微量有害氣體。②催化:飛船艙內二氧化碳主要來源于航天員的呼吸代謝。飛船利用無水氫氧化鋰作為座艙的凈化劑吸收艙內水汽,生成氫氧化鋰的水化物,再利用氫氧化鋰的水合物與二氧化碳反應除去二氧化碳。氫氣、一氧化碳、甲烷、乙炔等氣體則是通過在氧氣中燃燒的方式除去,其中,一氧化碳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甲烷、乙炔的燃燒產物均為二氧化碳和水。③過濾:飛船上通風管路中加設了由超細玻璃纖維或合成纖維構成的緊密過濾紙、無紡布等過濾材料設計的特殊過濾裝置,這種裝置能過濾艙內空氣中的微塵、氣溶膠等有害微粒,避免對航天員身體造成損傷。通過閱讀分析,解決下列問題:(1)飛船艙內空氣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 。高效活性炭可以除艙內臭氣、微量有害氣體,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2)除去船艙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原理是 。(3)利用燃燒的方法除去氫氣的化學方程式 。(4)由超細玻璃纖維或合成纖維制成的過濾材料可除去的有害微粒包含 。26.鉬(Mo)是制作特種鋼的重要添加劑。工業以輝鉬礦(主要成分為及少量的)為原料制備金屬鉬的主要流程如下。回答下列問題。(1)在焙燒爐中,礦石要粉碎處理,其目的是 。爐內主要反應,的化學式為 。(2)反應器2中發生復分解反應,溶液中溶質的成分為 (填化學式)。(3)反應器3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為減少廢氣對環境的影響,可選用以下試劑_____(填字母)進行吸收。A.氯化鈉溶液 B.鹽酸 C.氫氧化鈉溶液三、實驗題27.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結合以下常用實驗裝置回答相關問題。(1)寫出儀器①的名稱 。(2)實驗室常用裝置A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為 ;試管口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從物理性質角度分析可用裝置F收集氧氣的原因 。(3)實驗室制取氣體可選用或作為氣體發生裝置,與裝置相比,裝置的優點是 。(4)實驗室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來制取氨氣,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填序號)。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實驗室用裝置收集氨氣時,氣體應從 (填“m”或“n”)端通入。四、科學探究題28.某化學興趣小組探究酸、堿、鹽的性質,并利用其性質進行碳中和的探究學習。其中碳循環和碳捕集是實現碳中和的主要途徑。(1)“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 。探究一:碳循環。利用與反應,產生有應用價值的液體有機化合物,屬于碳中和技術。(2)利用與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探究二:碳捕集。小組同學探究酸、堿、鹽的性質及的捕集。【設計與實驗】甲同學設計如下圖裝置(夾持儀器已省略),檢查裝置氣密性,裝入藥品如圖所示,關閉、、。打開,向裝滿的燒瓶中注入溶液,再關閉;打開,觀察到中部分液體進入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再關閉。【實驗結論】能與反應。【交流與討論】(3)乙同學認為甲同學得出結論的證據不足,理由是 。(4)在甲同學實驗后,乙同學取中物質進行了補充實驗,經分析判斷,證明了能與反應。則乙同學的方案是 (寫出實驗操作和現象)。(5)用溶液“捕集”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拓展】(6)打開,觀察到中稀鹽酸進入中,溶液變為無色。為確定中稀鹽酸進入中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酚酞除外),下列藥品可選用的有_____(填序號)。A.石蕊溶液 B.溶液 C.溶液 D.固體五、計算題29.某實驗小組取了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測得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加入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請完成下列分析與計算:(1)混合物中氧化銅的質量為 g。(2)計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2025年廣西南寧市第三中學初中畢業班5月份質量評估測試化學試題》參考答案1.A2.A3.A4.C5.B6.B7.C8.D9.A10.B11.A12.D13.C14.B15.A16.A17.B18.D19.D20.B21.(1)2N(2)(3)(4)(5)(6)22.(1)④(2)③(3)⑤(4)①(5)②(6)⑥23.(1) 不可再生 4:1(2) C 3(3)改變24.(1) 氫、氧/H、O 增強水的導電性(2) 20℃時,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為30g。 35 等于25.(1) 氮氣/ 吸附(2)無水氫氧化鋰吸收艙內水汽,生成氫氧化鋰的水化物,氫氧化鋰的水合物與二氧化碳反應(3)(4)微塵和氣溶膠26.(1) 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加快反應速率(2)和(3)(4)C27.(1)長頸漏斗(2)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試管底部,試管炸裂 氧氣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3)可以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4) A n28.(1)二氧化碳/(2)(3)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應,也會使中氣壓減小,中部分液體進入中,溶液能和中的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4)將中物質過濾,向得到的濾液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生成/加入少量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合理即可)(5)(6)AD29.(1)32(2)解:設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9.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