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熱愛生活,關愛動物,激發對自然科學的探索熱情。語言運用:借助連環畫課文的特點讀懂故事內容,說說故事的主要情節。思維能力:了解壁虎、魚、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審美創造:體會童話的樂趣。課前解析關注課文結構:《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識性童話,全文以生動通俗的語言,介紹了魚、牛、燕子等動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課文結構清晰,其中第3~5自然段情節反復,可作為學生仿說仿寫的范例。課文配有六幅插圖,可利用連環畫課文圖文對應的特點,讓學生帶著課后題看圖讀文,說說故事的主要情節。關注字詞:此課需要書寫的生字共7個,其中“邊”“過”注意半包圍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則。“找”是左右結構,注意與“我”的區分。關注對課文的理解:課文可以按照“為什么借—向誰借—結果如何”的教學思路展開。首先,引導學生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然后,利用課本插圖,結合故事情節,根據童話結構反復的特點,舉一反三,仿編故事;最后,回歸整體,以課件填空處內容為腳手架,串講故事,搭建語言實踐運用的平臺,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提升。教學目標1.認識“壁、借”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向、邊”等7個字。2.通過多種方法猜生字的字音、字義,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重點)3.借助連環畫課文的特點,讀懂故事內容,說說故事的主要情節。(難點)4.了解壁虎、魚、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課前準備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1.初讀課文,通過圖畫、形聲字等方法猜讀生字的讀音和意思。認識“壁、借”等12個生字和“哪”1個多音字,會寫“向、邊、行、草、趕”5個字。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著讀好帶問號的句子,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一、導入新課1.播放歌曲《小壁虎》。教師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有關壁虎的信息 預設1:壁虎是一種爬行動物,可以在墻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預設2:壁虎愛在墻角捉蚊子吃,是人類的好朋友。預設3:壁虎有一條長長的尾巴,這條尾巴有再生功能。2.教師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小壁虎借尾巴》。(板書:小壁虎借尾巴)學生齊讀課文題目。教師指名讓學生領讀,相機指導學生認讀“壁虎”。“壁”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一起來拼讀。3.教師講解多種識字方法認讀“借”。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1.初讀課文。教師提出朗讀要求。2.學習字詞。(1)出示生字。學生自由拼讀,識記生字。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2)學習多音字“哪”。(3)出示詞語。教師引導學生讀準詞語:先自己讀詞語,讀準字音,再同桌互相讀,互相糾正。3.識字方法。(1)形聲字識字:咬 趕 轉(2)借助圖片,聯系上下文識字:撥 擺 爬(3)結合語境,聯系上下文識字:咬 借 設計意圖:“識字交流會”讓學生積極地分享他們的識字經驗。學生不僅可以各抒己見,加深識字印象,還可以從其他同學口中得知更多的識字方法。三、整體感知教師引導:借助第一幅插圖讀課文第1、2自然段,說說小壁虎身上發生了什么事。預設:小壁虎的尾巴斷了,他想向別人借一條尾巴。(板書:掙斷尾巴)教師引導:借助第二、三、四幅插圖讀課文第3~5自然段,說一說:小壁虎爬到了哪里 都找誰借過尾巴 結果怎么樣 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問題,并相應出示課件講解。教師引導:最后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 借助第五、六幅插圖,讀課文第6、7自然段,找出答案吧!預設:小壁虎長出了新尾巴。四、互動課堂教師引導:讀第3~5自然段,一起來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吧!1.教師引導:小壁虎來到小河邊,向小魚借尾巴,他借到了嗎 預設:沒有。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說一說:小壁虎來到( ),向( )借尾巴,小魚要用尾巴來( )。(板書:借尾巴——小魚 不能借 撥水)教師出示課件,指導學生重讀加點詞。教師引導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小壁虎與小魚的對話。2.教師引導:小壁虎又爬到了哪里 找誰借尾巴 預設:爬到了大樹上,找老牛借尾巴。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說一說:小壁虎爬到( ),向( )借尾巴,老牛要用尾巴( )。(板書:老牛 不能借 趕蠅子)教師引導學生同桌之間讀一讀對話。3.教師引導:小壁虎最后爬到了哪里 找誰借尾巴 預設:最后爬到了房檐下,找燕子借尾巴。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說一說:小壁虎爬到( ),向( )借尾巴,燕子要用尾巴( )。(板書:燕子 不能借 掌握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男女生對讀,體現出小壁虎的懇求、有禮貌。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分角色朗讀。讀小壁虎的話時,語氣上揚,讀出他的天真活潑;讀老牛的話時,老牛的聲音要比小魚、小壁虎等的聲音低沉一些。5.借助板書,練習說話。五、學寫字教師逐一示范“向、邊、行、草、趕”,講解書寫要領。1.會寫“過、找”2個字。2.指導學生讀好對話、帶問號的句子,體會情感。發現文章反復的結構,借助圖片復述故事。3.了解魚、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仿編故事。一、復習回顧復習生字,完成小游戲。教師小結:同學們對上節課的知識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小壁虎借尾巴》。二、互動課堂,學習生字1.學習第6、7自然段。(1)教師引導:自由讀課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沒有借到尾巴,他去了哪里 預設: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媽媽。教師引導:“爬呀爬”在文中出現了幾次 找出來讀一讀。預設:4次。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語速放慢,表現出小壁虎借尾巴的艱辛。(2)教師引導:自由讀課文第7自然段,說一說:小壁虎回家后發生了什么事 預設:小壁虎長出了新尾巴。(板書:長出新尾巴)教師追問: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小壁虎這時候是什么心情 預設:高興。(3)教師引導:和同學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吧!(4)根據材料,練習說話。聽音頻,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松鼠和猴子尾巴的特點。教師提問:如果小壁虎找他們借尾巴,我們可以怎樣寫呢 學生練習說話。預設1:小猴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抓住樹干蕩秋千呢!”預設2:松鼠說:“不行不行,我的尾巴可以幫助我保持平衡,當我從高處跳下來時,尾巴就像我的降落傘。”(板書:小小尾巴作用大)2.學寫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過、找”兩個字的結構特點,逐字講解書寫要領。三、梳理結構,課文小結1.梳理結構。2.課文小結。四、拓展延伸,課堂演練1.拓展延伸。2.課堂演練。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完成了教學。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分小組針對課文第3~5自然段的內容進行朗讀、對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積累了語句,內化了語言。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想象力,也起到了積累語言的作用,為說話、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