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學科素養評價項目一 制作一個生態瓶(本題共11小題,第10小題6分,其余每小題2分,共26分)學習了生物與環境單元后,小科對于生態瓶的制作特別感興趣,雖然學校里已經做了一個,但是小科想自己在家里動手做一個更大的“生態瓶”。1.下列生態瓶制作的過程,科學合理的是( )。A.準備一個無蓋容器→裝沙子、加水→放入動物→放入植物B.準備一個無蓋容器→放入植物→放入動物C.準備一個無蓋容器→放入植物→裝沙子、加水→放入動物D.準備一個無蓋容器→裝沙子、加水→放入植物→放入動物參考答案 D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能否正確制作生態瓶以及對于各步驟作用的理解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生態瓶制作的步驟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2.小科要往生態瓶內加入水,下列水最適合放入生態瓶內的是( )。A.池塘水 B.自來水 C.涼白開 D.純凈水參考答案 A命題意圖 生態瓶要盡可能還原自然的狀態,減少人為干預,因此需選用大自然中的水,本題考查學生能否正確制作生態瓶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生態瓶的制作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3.小科往生態瓶中放入了螺螄、小魚、小蝦、水草、浮萍、沙子、水,它們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個整體稱為( )。A.生態組織 B.生態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態種群參考答案 C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生態系統的理解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生態系統的定義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4.關于生態瓶中的生物,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水草、浮萍是消費者,它們需要汲取土壤中的養分B.小魚、小蝦、螺螄是消費者,它們以其他生物為食C.生態瓶中的生物都是消費者D.生物之間只有食物關系參考答案 B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生產者、消費者的區分以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生產者、消費者的定義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5.小科制作的生態瓶中有許多生物,它們之間構成了食物鏈,請你寫出其中一條。題號 5參考答案 水草→小蝦→小魚評分標準 食物鏈從植物開始,到動物結束,箭頭指示方向正確即可得分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食物鏈的理解,能否正確分析生物之間的食物鏈關系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食物鏈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6.制作生態瓶時,如果將瓶口封住,那么里面的動植物會( )。A.植物大量繁殖 B.動物大量繁殖C.動植物很快死亡 D.沒有任何變化參考答案 C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動植物生存所需條件的理解,動植物生存需要充足的氧氣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相互依存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7.小科最初放了10條小魚到瓶中,但他覺得小魚太少了,于是他又放了10條小魚到瓶中,接下去小科最有可能看到的現象是( )。A. 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減少 B. 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增加C. 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不變 D.都有可能參考答案 B命題意圖 通過改變生態瓶里的生物數量,考查學生對生態瓶中生物生存環境變化產生的影響的分析能力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生物的生存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8.生態瓶中的小魚在瓶中游來游去,它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源于( )。A.光 B.水 C.食物 D.空氣參考答案 C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能量來源的理解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動物所需的能量在食物鏈上的生物之間依次傳遞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9.小科在觀察生態瓶中的情況時,發現瓶中的動物產生了一些排泄物,小科的正確做法應該是( )。A.給生態瓶換水 B.小心翼翼地將這些排泄物撈出C.等排泄物多些再處理 D.不人為進行干涉參考答案 D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生態瓶的正確管理、觀察。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生態瓶的管理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10.小科想讓生態瓶變得觀賞性更強些,于是他打算在生態瓶里放一些睡蓮,他準備了些睡蓮種子進行種植。小科將睡蓮種子平均分成四份,分別放到四個塑料盒子里,然后放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培養。盒子光線情況 有光 有光 無光 無光溫度 室溫 室溫 室溫 低溫水分 充足 無 充足 充足(1)小科培養的這四盒種子,你認為能夠發芽的是 (填序號)。參考答案 ③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種子發芽所需條件的理解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土壤和陽光不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2)如果想要探究“睡蓮種子發芽是否需要水分”,小科應該選擇 號和 號。參考答案 ②命題意圖 給學生四組實驗,考查學生對于對比實驗的理解,對比實驗只能改變要探究的因素,其他條件都要保持相同,強化學生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對比實驗的設計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3)幾天后,小科發現有一個盒中,其余種子都發芽了,只有一顆沒有發芽,你認為出現這種現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題號 10(3)參考答案 這顆未發芽的種子沒有活性評分標準 只要答到是種子自身的原因即可得分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種子發芽所需具備的條件的理解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種植種子時要挑選飽滿的、健康的種子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11.如果要對小科的生態瓶進行評價,那么評價標準應該是( )。A.生態瓶美觀程度 B.生態瓶中生物種類的數量C.生態瓶維持平衡的時間長短 D.生態瓶的大小程度參考答案 C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制作生態瓶的標準的理解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生態瓶的制作標準要求 教材單元 第一單元項目二 制作一艘小船(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位于湘湖的跨湖橋博物館里靜靜地躺著一艘跨越了8000年歷史的獨木舟,這艘獨木舟殘長5.6米,最寬處53厘米,平均厚度為2~3厘米,由馬尾松制成。據考古學家們推測,古跨湖橋人是用火焦法制作獨木舟的。小科和同學們在參觀跨湖橋博物館后,對獨木舟有了一些思考,他們也計劃制作一艘小船。1.從遠古的獨木舟發展到現在的運輸船舶,根據動力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時代,下列動力發展順序正確的是( )。A.人力→風力→蒸汽→柴油 B.風力→人力→蒸汽→柴油C.人力→風力→柴油→蒸汽 D.人力→蒸汽→柴油→風力參考答案 A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船的發展歷程的了解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船的動力發展史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2.如果想讓馬尾松沉到水底,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直接將馬尾松放入水中 B.把幾根馬尾松捆綁在一起C.將馬尾松和石塊綁在一起 D.將馬尾松鋸成小段參考答案 C命題意圖 馬尾松作為一種木頭是浮的材料,浮的材料增加或減少質量都不能改變其浮的特性,考查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理解。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浮的材料特點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3.當用馬尾松制作而成的獨木舟浮在水面上時,獨木舟受到的浮力( )。A.大于重力 B.等于重力 C.小于重力 D.不能確定參考答案 B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難度 高 來源 原創知識點 漂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4.古跨湖橋人利用天然材料制造了早期的船,下列屬于獨木舟缺點的是( )。A.載重量小 B.穩定性差C.沒有持續的動力 D.以上都是參考答案 D命題意圖 獨木舟作為舟伐時代的船,有許多不足之處,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獨木舟缺點的能力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獨木舟存在的不足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5.獨木舟的形狀為流線型,小科也打算將小船做成這個形狀,下列屬于這種形狀優點的是( )。A.提高獨木舟的穩定性 B.控制獨木舟的行駛方向C.使獨木舟行駛得更快 D.使獨木舟能裝載更多的貨物參考答案 C命題意圖 以古老的獨木舟入手,考查船的形狀和阻力大小的關系。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流線型船身能減小船在水中的阻力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6.小科的材料有限,用材料制作船身時要精打細算,但小科又想讓小船載重量大些,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A.船舷做得盡可能高 B.船底面積做得盡可能大C.船艙做得盡可能大 D.船身做得盡可能長參考答案 C命題意圖 在相同量的相同材料的情況下,如何讓小船載重量達到最大,考查學生對于影響船載重量大小的因素的理解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船的載重量與船型體積大小有關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7.為了能讓小船保持穩定,不容易側翻,小科在制作以及測試時需要( )。A.讓船的邊緣高度不一 B.將裝載的貨物全部堆到一邊C.讓船體兩側厚薄不均 D.將船艙內分隔成幾個艙室參考答案 D命題意圖 船的穩定性受多種因素影響,考查學生對于提高船穩定性的方法的理解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將船艙分隔開來能提高船的穩定性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8.測試過程中,小科發現自制的小船在行駛時都往左偏,這時小科最合理的做法應該是( )。A.小船右側加點重物 B.加一個向右偏的船舵C.減輕小船的重量 D.加一個向左偏的船舵參考答案 B命題意圖 船舵可以控制船的行進方向,考查學生對于船舵的功能的理解以及對于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難度 高 來源 原創知識點 船舵偏轉方向和船行駛方向一致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9.小科將墊圈逐個放入小船,在這個過程中,小船所受的浮力( )。A.逐漸增大 B.不變 C.逐漸減小 D.無法判斷參考答案 A命題意圖 墊圈放入小船的過程中,小船會往下沉一點點,考查學生對于船排開水的體積積和浮力大小之間的關系的理解。難度 高 來源 原創知識點 排開水的體積越大,浮力越大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10.測試載重量的過程中,小科看到小船正慢慢往下沉,他趕忙又放了一個墊圈到小船中,此時小科總共放了27個墊圈,那么小科的這艘小船載重量應為( )個墊圈。A.25 B.26 C.27 D.28參考答案 A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載重量取值的理解,測試載重量時,學生都有一種好勝心,想讓擺放的貨物盡可能多,因此很容易出現題中的現象,要引導學生實事求是。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測試載重量時的取值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11.小科選擇用墊圈來模擬重物測試小船的載重量,而不用彈珠,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題號 11參考答案 墊圈不易滾動,測試準確性更高評分標準 只要答到是墊圈不易滾動即可得分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影響小船穩定性的因素的分析能力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小船穩定性高不易側翻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12.在設計制作小船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讓小船行駛得更遠,可以不考慮制作成本B.制作小船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小船的美觀性C.為了方便,我們可以邊設計邊制作小船D.測試之后要根據測試結果對小船進行改進參考答案 D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設計制作小船的評價標準的理解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設計制作小船的評價標準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項目三 爭做環保小達人(本題共8小題,第1小題和第5小題均為6分,其余每小題2分,共24分)6月5日,是世界環境保護日,面對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現實,小科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地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園。于是小科決定爭做環保小達人,從身邊點滴做起。1.小科周末幫媽媽打掃衛生,發現了很多需要處理的垃圾,具體如下:A.可樂塑料瓶 B.雞蛋殼 C.廢電池 D.舊報紙E.破掉的日光燈管 F.啤酒瓶 G.快遞包裝袋 H.過期的護膚品I.掃出來的灰塵 J.破碎的陶瓷杯 K.魚骨 L.使用過的餐巾紙請你幫助小科將垃圾放入相應的垃圾桶內(填字母)參考答案 ADFG/CEH/BK/IJL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正確垃圾分類的能力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垃圾分類 教材單元 第三單元2.垃圾分類直接能緩解( )。A.固體廢棄物污染 B.水污染 C.富營養化污染 D.大氣污染參考答案 A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垃圾分類意義的理解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垃圾分類的作用 教材單元 第三單元3.小科打算用整理出來的舊報紙做一張再生紙,下列步驟正確的是( )。A.加水攪拌→撕碎→平鋪→擠壓吸水→通風晾干B.撕碎→加水攪拌→平鋪→擠壓吸水→通風晾干C.加水攪拌→撕碎→擠壓吸水→平鋪→通風晾干D.撕碎→加水攪拌→擠壓吸水→平鋪→通風晾干參考答案 B命題意圖 通過制作再生紙能讓學生認識到有些資源是可再生的,本題考查學生對于制作再生紙的理解以及制作再生紙的能力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再生紙的制作步驟 教材單元 第三單元4.看著這么多垃圾,小科想到垃圾對于我們家園的污染,你認為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是( )。A.減少垃圾數量 B.回收加工 C.垃圾分類 D.焚燒處理參考答案 A命題意圖 生活垃圾分類可以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其中盡可能避免產生額外垃圾,可以從源頭上減少垃圾數量,本題考查學生對垃圾減少的途經的理解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垃圾分類的優點 教材單元 第三單元5. 小科通過查閱資料,知道我們還面臨著許多環境問題,比如水資源短缺與水污染(1)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異常 B.動物增多 C.植物增加 D.人類活動參考答案 D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水污染的認識,樹立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水污染的原因 教材單元 第三單元(2)地球表面有約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水覆蓋,可仍舊有許多地方水資源短缺,小科查閱資料找到了兩幅餅狀圖。請你幫助小科分析一下地球上淡水資源短缺的原因。題號 5(2)參考答案 地球上淡水資源少,僅占總水資源量的2.5%,而可使用的淡水資源只有淡水湖與河流以及淺層地下水,占比更少。評分標準 只要答到雖然地球上總水量多,但可供使用的淡水資源量非常少即可得分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圖表的能力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水資源短缺原因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3)小科想幫媽媽澆花,下列這些水中最適合用于澆花的是( )。A.洗澡水 B.洗衣水 C.刷牙水 D.淘米水參考答案 D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節約用水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節約用水的方法 教材單元 第三單元6.周末小科在院子里燒烤,煤屬于 燃料(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燒烤碳屬于原木砍伐后再加工而成的,兩者雖然有本質的區別,但是燃燒時都會產生大量的 氣體,它是溫室效應的“元兇”。參考答案 不可再生/二氧化碳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區分,以及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的理解難度 低 來源 改編自浙點通提優卷P8第25題知識點 不可再生能源的定義;溫室效應 教材單元 第三單元7.小科家打算買一輛小汽車,從節能角度考慮,小科應該建議爸爸買( )。A.電動汽車 B.油車 C.油電混合 D.都可以參考答案 A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電是清潔能源的區分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節能方式 教材單元 第三單元8.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 )。A.減少垃圾的丟棄并自覺進行垃圾分類 B.工業污水處理后再排放C.開墾大量草原、森林,用來種植莊稼 D.節約能源并合理利用開發新能源參考答案 C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保護環境的有效措施的了解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保護環境的方式 教材單元 第三單元項目四 制作一個保溫杯(本題共12小題,第1小題和第8小題均為3分,其余每小題2分,共26分)冬天用家里的杯子泡奶茶喝,沒一會兒就冷掉了,于是小科想改造一下,利用家里的杯子做一個保溫杯。1.小科先燒了一壺水,并測試了水在被持續加熱過程中溫度的變化,他發現在加熱過程中,水溫上升 (填“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或“速度不變”),沸騰后繼續加熱,水溫 (填 “上升”、“下降”或“保持不變”,下同),停止加熱后,水溫 。參考答案 先快后慢/保持不變/下降命題意圖 學生回憶觀察水加熱時的溫度變化,考查學生分析水的溫度變化的能力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加熱時水溫度的變化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2.在燒水的過程中,水壺口會有白色的熱氣出現,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水凝結 B.水蒸發 C.水升華 D.水凝華參考答案 D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水三態變化的理解及分析能力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水的三態變化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3.燒水時,小科站在煤氣灶旁感覺非常熱,這種熱傳遞的方式主要是( )。A.熱輻射 B.熱對流 C.熱傳導 D.不能確定參考答案 A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的理解及分析能力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熱傳遞的方式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4.小科挑選了四個大小、形狀、厚薄均相同的杯子,分別是塑料杯、不銹鋼杯、陶瓷杯、玻璃杯,下列關于這四個杯子溫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杯的溫度最高 B.玻璃杯的溫度最低C.不銹鋼杯溫度最低 D.四個杯子溫度一樣參考答案 D命題意圖 學生前概念里可能會覺得四個杯子的溫度不同,但通過熱量傳遞的特點,可知室溫下杯子的溫度是相同的,本題考查學生用科學的知識來分析問題,而不是憑主觀臆斷。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熱傳遞的特點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5.小科同時往里倒入一樣多剛燒好的開水,你認為其中涼得最快的是 。A.塑料杯 B.不銹鋼杯 C.陶瓷杯 D.玻璃杯參考答案 B命題意圖 不同材料的保溫效果是不同的,考查學生對于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的區分。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6.保溫效果好的物品,小科聯想到了熱水瓶,他知道熱水瓶是雙層結構,且兩層之間是真空的,這主要是因為真空可以減少 和 。參考答案 熱對流/熱傳導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難度 低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熱傳遞的三種方式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7.做成真空難度太大,小科又想到從外面包裹保溫材料入手。他有甲、乙兩種保溫材料,分別用甲、乙兩種材料包裹兩只相同的杯子,在保證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用溫度計定時測量兩只杯中熱水的溫度,得到下表數據。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甲乙兩種保溫材料的性能, 。材料 開始溫度 時間(分鐘)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甲(℃) 90 78 67 57 48 40 35 31 28 26 25乙(℃) 90 75 62 51 44 38 31 27 25 25 25A.甲材料好 B.乙材料好 C.一樣好 D.無法判斷參考答案 A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分析表格數據的能力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降溫快的保溫性能差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8.在做保溫材料性能的實驗中,杯蓋雖然緊緊蓋著,但杯中的熱水還是在慢慢冷卻,冷卻過程中,熱量 (填“減少”、“不變”或“增加”),體積 (填“變小”、“不變”或“變大”),重量 (填“減輕”、“不變”或“增加”)參考答案 減少/不變/不變命題意圖 考查學生對于水溫度降低過程中變化的理解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水降溫過程中的變化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9.保溫材料可以保溫的原因是( )。A.保溫材料可以產熱 B.保溫材料是熱的良導體C.保溫材料是熱的不良導體 D.保溫材料能隔絕熱量傳遞參考答案 C命題意圖 很多同學會存在一個誤區,認為保溫材料可以隔絕熱量傳遞或產生熱量,本題考查學生對于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散失的理解。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散失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10.小科在制作保溫杯時,正確的步驟應該是 (填序號)。①設計 ②問題 ③測試 ④制作 ⑤完善參考答案 ① ④ ③ ⑤命題意圖 以制作保溫杯為載體,考查學生對于完成一個工程所要經歷的過程的掌握程度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工程設計的一般過程 教材單元 第二單元、第四單元11.小科從冰箱里拿出5℃的一小盒牛奶放入裝有70℃水的保溫杯中并將保溫杯蓋子蓋緊,一段時間后關于牛奶和水溫度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牛奶溫度升高,水溫度也升高B.牛奶溫度升高,水溫度不變C.牛奶和杯中水溫一致,在5℃~70℃之間D.無法判斷參考答案 C命題意圖 生活情境重現,給冰牛奶加熱,學生的直觀感受是牛奶會變熱,但很少會有同學會去思考加熱牛奶的水發生了什么變化,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溫度如何變化。難度 中 來源 原創知識點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熱通常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并趨于平衡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12.打開保溫杯,將手指伸入杯中,剛開始覺得水很燙,但過一會兒卻沒那么燙了,主要原因是 。A.手指將熱量傳遞給了水 B.熱水將熱量傳遞給了手指C.我們自己的心理在作怪 D.手指的熱量超過了熱水參考答案 B命題意圖 生活情境重現,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溫度如何變化。難度 中 來源 改編自全優好卷P42第18題知識點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熱通常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并趨于平衡 教材單元 第四單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學科素養評價(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40分鐘)題號 項目一 項目二 項目三 項目四 等級得分項目一 制作一個生態瓶學習了生物與環境單元后,小科對于生態瓶的制作特別感興趣,雖然學校里已經做了一個,但是小科想自己在家里動手做一個更大的“生態瓶”。1.下列生態瓶制作的過程,科學合理的是( )。A.準備一個無蓋容器→裝沙子、加水→放入動物→放入植物B.準備一個無蓋容器→放入植物→放入動物C.準備一個無蓋容器→放入植物→裝沙子、加水→放入動物D.準備一個無蓋容器→裝沙子、加水→放入植物→放入動物2.小科要往生態瓶內加入水,下列水最適合放入生態瓶內的是( )。A.池塘水 B.自來水 C.涼白開 D.純凈水3.小科往生態瓶中放入了螺螄、小魚、小蝦、水草、浮萍、沙子、水,它們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個整體稱為( )。A.生態組織 B.生態群落 C.生態系統 D.生態種群4.關于生態瓶中的生物,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水草、浮萍是消費者,它們需要汲取土壤中的養分B.小魚、小蝦、螺螄是消費者,它們以其他生物為食C.生態瓶中的生物都是消費者D.生物之間只有食物關系5.小科制作的生態瓶中有許多生物,它們之間構成了食物鏈,請你寫出其中一條。6.制作生態瓶時,如果將瓶口封住,那么里面的動植物會( )。A.植物大量繁殖 B.動物大量繁殖C.動植物很快死亡 D.沒有任何變化7.小科最初放了10條小魚到瓶中,但他覺得小魚太少了,于是他又放了10條小魚到瓶中,接下去小科最有可能看到的現象是( )。A.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減少 B.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增加C.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不變 D.都有可能8.生態瓶中的小魚在瓶中游來游去,它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源于( )。A.光 B.水 C.食物 D.空氣9.小科在觀察生態瓶中的情況時,發現瓶中的動物產生了一些排泄物,小科的正確做法應該是( )。A.給生態瓶換水 B.小心翼翼地將這些排泄物撈出C.等排泄物多些再處理 D.不人為進行干涉10.小科想讓生態瓶變得觀賞性更強些,于是他打算在生態瓶里放一些睡蓮,他準備了些睡蓮種子進行種植。小科將睡蓮種子平均分成四份,分別放到四個塑料盒子里,然后放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培養。盒子光線情況 有光 有光 無光 無光溫度 室溫 室溫 室溫 低溫水分 充足 無 充足 充足(1)小科培養的這四盒種子,你認為能夠發芽的是 。(2)如果想要探究“睡蓮種子發芽是否需要水分”,小科應該選擇 號和 號。(3)幾天后,小科發現有一個盒中,其余種子都發芽了,只有一顆沒有發芽,你認為出現這種現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11.如果要對小科的生態瓶進行評價,那么評價標準應該是( )。A.生態瓶美觀程度 B.生態瓶中生物種類的數量C.生態瓶維持平衡的時間長短 D.生態瓶的大小程度項目二 制作一艘小船位于湘湖的跨湖橋博物館里靜靜地躺著一艘跨越了8000年歷史的獨木舟,這艘獨木舟殘長5.6米,最寬處53厘米,平均厚度為2~3厘米,由馬尾松制成。據考古學家們推測,古跨湖橋人是用火焦法制作獨木舟的。小科和同學們在參觀跨湖橋博物館后,對獨木舟有了一些思考,他們也計劃制作一艘小船。1.從遠古的獨木舟發展到現在的運輸船舶,根據動力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時代,下列動力發展順序正確的是( )。A.人力→風力→蒸汽→柴油 B.風力→人力→蒸汽→柴油C.人力→風力→柴油→蒸汽 D.人力→蒸汽→柴油→風力2.如果想讓馬尾松沉到水底,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直接將馬尾松放入水中 B.把幾根馬尾松捆綁在一起C.將馬尾松和石塊綁在一起 D.將馬尾松鋸成小段3.當用馬尾松制作而成的獨木舟浮在水面上時,獨木舟受到的浮力( )。A.大于重力 B.等于重力 C.小于重力 D.不能確定4.古跨湖橋人利用天然材料制造了早期的船,下列屬于獨木舟缺點的是( )。A.載重量小 B.穩定性差C.沒有持續的動力 D.以上都是5.獨木舟的形狀為流線型,小科也打算將小船做成這個形狀,下列屬于這種形狀優點的是( )。A.提高獨木舟的穩定性 B.控制獨木舟的行駛方向C.使獨木舟行駛得更快 D.使獨木舟能裝載更多的貨物6.小科的材料有限,用材料制作船身時要精打細算,但小科又想讓小船載重量大些,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A.船舷做得盡可能高 B.船底面積做得盡可能大C.船艙做得盡可能大 D.船身做得盡可能長7.為了能讓小船保持穩定,不容易側翻,小科在制作以及測試時需要( )。A.讓船的邊緣高度不一 B.將裝載的貨物全部堆到一邊C.讓船體兩側厚薄不均 D.將船艙內分隔成幾個艙室8.測試過程中小科發現自制的小船在行駛時都是往左偏的,這時小科最合理的做法應該是( )。A.小船右側加點重物 B.加一個向右偏的船舵C.減輕小船的重量 D.加一個向左偏的船舵9.小科將墊圈逐個放入小船,在這個過程中,小船所受的浮力( )。A.逐漸增大 B.不變 C.逐漸減小 D.無法判斷10.測試載重量的過程中,小科看到小船正慢慢往下沉,他趕忙又放了一個墊圈到小船中,此時小科總共放了27個墊圈,那么小科的這艘小船載重量應為( )個墊圈。A.25 B.26 C.27 D.2811.小科選擇用墊圈來模擬重物測試小船的載重量,而不用彈珠,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12.在設計制作小船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讓小船行駛得更遠,可以不考慮制作成本B.制作小船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小船的美觀性C.為了方便,我們可以邊設計邊制作小船D.測試之后要根據測試結果對小船進行改進項目三 爭做環保小達人6月5日,是世界環境保護日,面對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現實,小科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地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園。于是小科決定爭做環保小達人,從身邊點滴做起。1.小科周末幫媽媽打掃衛生,發現了很多需要處理的垃圾,具體如下:A.可樂塑料瓶 B.雞蛋殼 C.廢電池 D.舊報紙E.破掉的日光燈管 F.啤酒瓶 G.快遞包裝袋 H.過期的護膚品I.掃出來的灰塵 J.破碎的陶瓷杯 K.魚骨 L.使用過的餐巾紙請你幫助小科將垃圾放入相應的垃圾桶內(填字母)2.垃圾分類直接能緩解( )。A.固體廢棄物污染 B.水污染 C.富營養化污染 D.大氣污染3.小科打算用整理出來的舊報紙做一張再生紙,下列步驟正確的是( )。A.加水攪拌→撕碎→平鋪→擠壓吸水→通風晾干B.撕碎→加水攪拌→平鋪→擠壓吸水→通風晾干C.加水攪拌→撕碎→擠壓吸水→平鋪→通風晾干D.撕碎→加水攪拌→擠壓吸水→平鋪→通風晾干4.看著這么多垃圾,小科想到垃圾對于我們家園的污染,你認為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是( )。A.減少垃圾數量 B.回收加工 C.垃圾分類 D.焚燒處理.5.小科通過查閱資料,知道我們還面臨著許多環境問題,比如水資源短缺與水污染(1)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異常 B.動物增多 C.植物增加 D.人類活動(2)地球表面有約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水覆蓋,可仍舊有許多地方水資源短缺,小科查閱資料找到了兩幅餅狀圖。請你幫助小科分析一下地球上淡水資源短缺的原因。(3)小科想幫媽媽澆花,下列這些水中最適合用于澆花的是( )。A.洗澡水 B.洗衣水 C.刷牙水 D.淘米水6.周末小科在院子里燒烤,煤屬于 燃料(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燒烤碳屬于原木砍伐后再加工而成的,兩者雖然有本質的區別,但是燃燒時都會產生大量的 氣體,它是溫室效應的“元兇”。7.小科家打算買一輛小汽車,從節能角度考慮,小科應該建議爸爸買( )。A.電動汽車 B.油車 C.油電混合 D.都可以8.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 )。A.減少垃圾的丟棄并自覺進行垃圾分類 B.工業污水處理后再排放C.開墾大量草原、森林,用來種植莊稼 D.節約能源并合理利用開發新能源項目四 制作一個保溫杯冬天用家里的杯子泡奶茶喝,沒一會兒就冷掉了,于是小科想改造一下,利用家里的杯子做一個保溫杯。1.小科先燒了一壺水,并測試了水在被持續加熱過程中溫度的變化,他發現在加熱過程中,水溫上升 (填“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或“速度不變”),沸騰后繼續加熱,水溫 (填 “上升”、“下降”或“保持不變”,下同),停止加熱后,水溫 。2.在燒水的過程中,水壺口會有白色的熱氣出現,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水凝結 B.水蒸發 C.水升華 D.水凝華3.燒水時,小科站在煤氣灶旁感覺非常熱,這種熱傳遞的方式主要是( )。A.熱輻射 B.熱對流 C.熱傳導 D.不能確定4.小科挑選了四個大小、形狀、厚薄均相同的杯子,分別是塑料杯、不銹鋼杯、陶瓷杯、玻璃杯,下列關于這四個杯子溫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杯的溫度最高 B.玻璃杯的溫度最低C.不銹鋼杯溫度最低 D.四個杯子溫度一樣5.小科同時往里倒入一樣多剛燒好的開水,你認為其中涼得最快的是 。A.塑料杯 B.不銹鋼杯 C.陶瓷杯 D.玻璃杯6.保溫效果好的物品,小科聯想到了熱水瓶,他知道熱水瓶是雙層結構,且兩層之間是真空的,這主要是因為真空可以減少 和 。7.做成真空難度太大,小科又想到從外面包裹保溫材料入手。他有甲、乙兩種保溫材料,分別用甲、乙兩種材料包裹兩只相同的杯子,在保證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用溫度計定時測量兩只杯中熱水的溫度,得到下表數據。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甲乙兩種保溫材料的性能, 。材料 開始溫度 時間(分鐘)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甲(℃) 90 78 67 57 48 40 35 31 28 26 25乙(℃) 90 75 62 51 44 38 31 27 25 25 25A.甲材料好 B.乙材料好 C.一樣好 D.無法判斷8.在做保溫材料性能的實驗中,杯蓋雖然緊緊蓋著,但杯中的熱水還是在慢慢冷卻,冷卻過程中,熱量 (填“減少”、“不變”或“增加”),體積 (填“變小”、“不變”或“變大”),重量 (填“減輕”、“不變”或“增加”)9.保溫材料可以保溫的原因是( )。A.保溫材料可以產熱 B.保溫材料是熱的良導體C.保溫材料是熱的不良導體 D.保溫材料能隔絕熱量傳遞10.小科在制作保溫杯時,正確的步驟應該是 (填序號)。①設計 ②問題 ③測試 ④制作 ⑤完善11.小科從冰箱里拿出5℃的一小盒牛奶放入裝有70℃水的保溫杯中并將保溫杯蓋子蓋緊,一段時間后關于牛奶和水溫度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牛奶溫度升高,水溫度也升高 B.牛奶溫度升高,水溫度不變C.牛奶和杯中水溫一致,在5℃~70℃之間 D.無法判斷12.打開保溫杯,將手指伸入杯中,剛開始覺得水很燙,但過一會兒卻沒那么燙了,主要原因是 。A.手指將熱量傳遞給了水 B.熱水將熱量傳遞給了手指C.我們自己的心理在作怪 D.手指的熱量超過了熱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情境新趨勢】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學科素養評價(學生版).doc 【新情境新趨勢】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學科素養評價(教師版) .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