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中考生物測試卷(六)(總分160分)一、選擇題(15題,每題3分,共45分)1.2025年3月,科研團隊在廣西發現了一個植物新物種——彎管石山苣苔,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為1至6月。彎管石山苣苔屬于( )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C.蕨類植物 D.被子植物2.東魁楊梅因果大、肉細、味甜而負盛名。,下列有關楊梅果實的說法正確的是( )A.果實屬于組織這一結構層次B.利用果實中的種子繁殖屬于無性繁殖C.楊梅果實是由胚珠發育而來D.楊梅果實肉細味甜等性狀由基因決定3.生物體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以下關于鳥類的結構適應飛翔生活的敘述,錯誤的是( )A.身體呈流線型,飛行時可減小空氣阻力 B.直腸短,“隨吃隨排”利于減輕體重C.胸肌特別發達,為飛行提供足夠的動力 D.骨骼輕、薄、中空,利于肌肉附著4.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實際上是通過下列哪種物質形成親緣關系的( )A.淀粉 B.蛋白質 C.脂肪 D.DNA5.灘涂上的“跳跳魚”,學名為彈涂魚。雄魚在繁殖期會鼓起鰓,弓起背,支起尾鰭,扭動身軀來吸引雌魚。以下對跳跳魚的描述錯誤的是( )A.有脊椎骨 B.體外受精 C.體溫恒定 D.卵生6.下列對維持人體正常的體溫說法合理的是( )A.皮膚分泌汗液,增加散熱 B.骨骼肌戰栗,減少產熱C.體溫調節中樞位于大腦皮層 D.寒冷時皮膚血管舒張7.模型能簡化復雜的事物,方便理解和研究。下列模型能表示植物細胞的是( )A B C D8.進入盛夏后氣溫不斷上升,躲在樹蔭下讓人感受到絲絲涼意,與此現象相關的植物生理活動是( )A.光合作用 B.蒸騰作用 C.呼吸作用 D.擴散作用9.寧溪豆腐是臺州特色美食之一,富含蛋白質。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藝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豆腐被食用后在胃中消化成氨基酸 B.大豆的營養物質主要貯藏在胚乳中C.“磨漿”的過程主要發生化學變化 D.加壓“去水”的操作與過濾相類似10.海鮮粽是玉環特色民間小食,以糯米為主料,搭配蝦干、鰻魚干等海鮮干貨,有時加入五花肉、花生仁等餡料制成,選料講究、口感鮮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主要在口腔中消化 B.蝦干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膳食纖維C.五花肉中的脂肪主要在胃中消化 D.海鮮粽的營養物質主要在小腸中被吸收11.玉環文旦果大形美,香氣濃郁;肉嫩多汁,酸甜適口。圖中能形成“酸甜”感覺的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第11題圖 第12題圖12.小明同學進行洋蔥表皮臨時裝片制作,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在視野中看到如圖甲情況,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制作臨時裝片時應滴加一滴清水,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B.光線過暗時可通過調節顯微鏡的結構①,以增加視野亮度C.換高倍物鏡之前,需要將裝片往右下方移動D.換用高倍鏡后物像變模糊需調節③來觀察物像1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K2CO3),是一種農家肥,可以促進植物莖稈強壯。從肥料的分類來看,碳酸鉀屬于( )A.氮肥 B.鉀肥 C.磷肥 D.復合肥14.Deepseek引發AI熱潮。當我們在deekseek軟件中輸入關鍵詞后,它會分析數據并做出回復。人體反射弧中具有類似“分析數據”功能的結構是(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效應器 D.神經中樞15.穩定與變化是跨學科概念,它表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又時刻變化著。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給靜止的杠桿一個新的作用力,杠桿可能保持靜止B.人體不斷地產熱與散熱,使體溫始終維持在一定的范圍C.燃料的燃燒不斷消耗氧氣,大氣中氧氣的含量卻保持穩定D.降低飽和硝酸鉀溶液的溫度,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保持不變二、填空題(每空2分,20空,共40分)16.(2025溫嶺二模)某同學在體檢時被告知肥胖,醫生建議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控制體重。圖1(1)下表是該同學日常營養攝入情況。①糖類中的淀粉在圖1中的 (填字母)內徹底消化,最終被分解為葡萄糖。②根據數據可知,該同學對營養物質中 的實際攝入量超出了推薦攝入量,使能量供給大于消耗,因此導致肥胖。醫生推薦該同學按照圖2所示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調整飲食結構。請你據此在圖3中為該同學選擇最合理的一餐 。圖2 圖317.下面是植物液泡發現的部分科學史:(1)某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分別為10倍和40倍,則物像的放大倍數為 倍。(2)上圖為該同學繪制的植物細胞結構圖,其中代表液泡的是 (填序號)。(3)番茄的果肉酸甜多汁,富含糖類、維生素等,該同學猜測這些汁液主要來自液泡。以上材料中,支持該同學猜想的是材料 。(填“A”“B”“C”或“D”)18.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儀器的選擇和合適的選材有助于實驗的成功。(1)取一粒浸漲的菜豆種子,剝去種皮,掰開子葉,用 (選填“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菜豆種子的胚。(2)研究光合作用的條件時,選擇銀邊天竺葵是為了驗證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19.2025年2月,中國社科院在臺州的下湯遺址中發現了距今4至2.7萬年的野生稻,為研究水稻起源提供了重要材料。圖1 圖2圖1表示水稻的部分發育過程,a過程表示細胞 。水稻的果皮與種皮緊貼難以分離,與玉米相似,稱為顆果。水稻在圖2檢索表中的位置是_(填字母)。20.紅葉石楠嫩葉火紅,老葉亮綠,在園林綠化中應用廣泛。(1)嫩葉顯紅色可抵御蟲害,老葉變綠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這種特性是環境對生物長期的結果。但是光照過強時,葉片會延緩由紅轉綠,說明環境能 生物。(2)紅葉石楠能用扦插繁殖。處理插穗時要剪去適量的葉,這是為了減弱 ,從而減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21.關于葉綠體的起源問題近年來又引起廣泛討論。有科學家提出原核生物藍藻曾生活在植物細胞體內,和植物細胞形成互利共生關系,后藍藻逐漸演化成葉綠體。圖甲是藍藻細胞結構模式圖,圖乙是葉綠體結構模式圖。(1)由圖甲可知,藍藻的遺傳物質是 。(2)下列事實支持“葉綠體起源于藍藻”這一假說的有 。A.藍藻含有葉綠素 B.葉綠體含有DNA C.藍藻和葉綠體外都有雙層結構包被第21題圖 第22題圖22.如圖是小明在復習整理泌尿系統相關知識時繪制的腎單位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某成年人進行尿檢,檢測出尿液中含有較高的葡萄糖,醫生判斷可能除了圖中④發生病變,還與 分泌不足有關。(2)請你寫出①中的葡萄糖暫時離開血液又回歸血液的途徑:①→ →毛細血管(用圖中的序號和箭頭表示)。(3)毛細血管壁、腎小囊內壁等結構的共同特點是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物質交換。這充分體現出 的生物學觀點。23.肺炎是由細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肺部感染,主要癥狀有發燒、咳嗽,甚至呼吸困難。(1)天氣轉涼,小柯不幸患上肺炎,醫生建議使用布洛芬。服藥一段時間后身體出汗量增加,體溫下降,此時他體內血管口徑處于如圖所示中的 (填字母)狀態。(2)引發肺炎的細菌、病毒可以通過空氣、飛沫等砼徑傳插。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預防感染,這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環節。三、實驗探究題(5題,每空2分,共40分)24.(8分)某科研人員研究了睡前長時間使用手機對睡眠質量的影響。選取 200名睡前習慣使用手機的健康人群,隨機均分成甲、乙兩組,甲組睡前1小時可自由使用手機,乙組睡前1小時不使用手機,30天后測得結果如圖1。(1)設置甲組的目的是 。(2)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研究發現,褪黑素是人體分泌的一種促進睡眠的激素,下圖表示暗信號條件下人體分泌褪黑素的過程。①此反射活動中的效應器是 。②結合圖2中褪黑素的分泌情況,請對青少年的入睡時間提出合理建議: 。25.(8分)反季節種植花齊、蔬菜、水果時,通常采用補光措施,不同種類的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會補不同顏色的光。為探究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習小組開展了以下實驗。資料:CO2緩沖液可維持裝置內CO2含量穩定,氫氧化鈉溶液可吸收CO2。①取3套完全相同的裝置,編號為1、2、3。在A容器(不透光且密閉)內放入一盆長勢良好、形態相近的天竺葵,燒杯內裝入適量的某種液體,如圖為其中一套裝置。將三套裝置均置于25℃的恒溫環境中。②實驗開始前緩緩打開活塞,待到U形管兩側液面相平時,關閉活塞。③分別給1、2、3號裝置內的植物照射強度相同且適宜的紅光、黃光、綠光。④8小時后,觀察并記錄實驗數據和現象,如下表所示。(1)實驗步驟①中的液體最合適的是 。A.CO2緩沖液 B.清水 C.氫氧化鈉溶液(2)實驗中觀察到裝置1、2中U形管液面均為左高右低,產生此現象是由于天竺葵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導致(填“強于”“弱于”或“等于”)。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據表分析,補充照射 光對天竺葵的生長效果最好。26.(8分)當前研究發現現代人類的平均體溫從37℃逐漸下降至約36.6℃,遠低于傳統的37℃,這一趨勢在近200年內尤為明顯。酶是生物體內的催化劑,其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顯著,體溫下降會不會影響酶的催化作用 為此某興趣小組研究淀粉酶在37℃和36℃時對淀粉的催化作用的影響。(1)興趣小組設計兩種方案,方案一:按①⑤⑥步驟順序進行;方案二:按②③④⑤⑥步驟順序進行。請選擇合理的方案 (選填“方案一”或“方案二”)。①選取甲、乙兩支試管分別都加入2mL淀粉溶液和1mL新鮮的淀粉酶溶液,甲試管置于37℃水浴中,乙試管置于36℃水浴中,5分鐘。②選取甲、乙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淀粉溶液,甲試管置于37℃水浴中,乙試管置于36℃水浴中,5分鐘。③選取丙、丁兩支試管分別加入1mL新鮮的淀粉酶溶液,丙試管置于37℃水浴中,丁試管置于36℃水浴中,5分鐘。④將丙試管中的液體加入到甲試管中,丁試管中的液體加入到乙試管中,分別混合均勻,然后甲試管置于37℃水浴中,乙試管置于36℃水浴中,10分鐘。⑤用分光光度計(對淀粉含量定量分析的儀器),每隔2分鐘檢測淀粉的含量。⑥多次重復實驗,統計并處理數據。(2)選擇正確方案后,處理數據如圖所示。興趣小組認為,溫度對酶的催化作用有影響,據圖分析其依據是 。(3)此實驗能否得出37℃就是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并說明原因 。(4)研究表明,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可能降低30%左右。下列造成人類的平均體溫下降的可能原因有 。A.體力勞動減少,代謝減緩B.恒溫環境的普及,造成身體自主產熱能力降低C.醫療水平提高,傳染病減少,導致炎癥發熱的現象減少27.(8分)酵母菌在營養物質豐富、溫度適宜的情況下進行呼吸作用,產生氣體,從而使饅頭變得松軟多孔。為了探究影響酵母菌呼吸作用強弱的因素,小科進行了下列實驗:①取4支試管,分別編號為A、B、C、D。在A、B、C試管中分別加入適量且等量的蔗糖、食鹽、小蘇打,D試管不做處理。②在燒杯中倒入100毫升約40℃的溫水,并加入2勺干酵母,用玻璃棒攪拌,制成酵母液。③將配制好的酵母液分別倒入上述4支試管,每支試管約25毫升,并在4支試管口分別套一個等大的氣球,振蕩試管。④將這4支試管同時放入裝有200毫升、40℃溫水的水槽中進行恒溫水浴10分鐘,如圖1所示。(1).D試管起 作用。(2).實驗中通過 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強弱。(3).上述實驗是為了探究 對酵母菌呼吸作用強弱的影響。(4).小科利用上述實驗裝置進一步探究了溫度對酵母菌呼吸作用強弱的影響,并繪制了如圖2所示的曲線,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28.(8分)為探究酒精對生物生命活動的影響,某實驗小組用斑馬魚做了如下實驗:步驟一:取5個大小相同的燒杯,依次加入等量的清水、濃度為5%、10%、15%和20%的酒精溶液。步驟二:每個燒杯放入5條斑馬魚,記錄下三十分鐘內斑馬魚出現側翻和死亡的時間。統計平均值結果如下表。步驟三:選用不同種類的魚,重復以上實驗三次,統計三次實驗的平均值。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所用的斑馬魚除了品種,還應相同的是 。(2)對各組實驗中的數據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3)通過對以上數據分析可知:酒精對斑馬魚的生命活動有影響,酒精濃度越 ,斑馬魚出現側翻和死亡的時間越短。(4)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酗酒對健康的危害: 。四、綜合題(共35分)29.(8分)某同學用透明無色彈性橡皮膜制作了一個生態球,球的體積隨內部氣壓變化而變化。球內有水、泥沙、無機鹽、水草、藻類、魚、微生物等。整個球密封后放入大水箱內,白天用光源持續照射,使生態球保持穩定。(二氧化碳緩沖液能維持球內二氧化碳含量穩定。忽略溫度及外界氣壓對整個裝置的影響。)請回答問題:(1)生態球中所有的生物構成一個 (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2)請寫出生態球中的一條食物鏈 。(3)該生態球在白天會出現上浮現象,其原因是 。(4)從物質循環的角度簡要說明該生態瓶能長時間保持穩定的原因。30.(6分)幽門螺旋桿菌是常見的胃腸道致病細菌,會引起胃潰病、萎縮性胃炎,甚至胃癌。(1)幽門螺旋桿菌與 的結構最相似。A.衣藻 B.酵母菌 C.葡萄球菌 D.流感病毒(2)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通過飲食傳播,使用公勺公筷可以阻斷其傳播。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看,使用公勺公筷屬于 。(3)為研究乳鐵蛋白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抑制作用,研究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確定在實驗范圍內抑菌效果最佳的乳鐵蛋白濃度值并簡要分析 。31.(6分)如圖是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請據圖回答:(1)該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的總和稱為 。(2)除圖中生物外,該生態系統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3)有人認為該生態系統中的鼠是有害動物,應有計劃地清除。此舉對提高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不利的,請說明原因 。32.(7分)鱗葉卷柏屬于朕類植物,它通常生長在干燥的巖石縫隙中或荒石坡上。在極端干旱時鱗葉卷柏卷曲成球狀,根須脫落,隨風滾動,形似枯草,遇水2小時后各項功能重啟,舒展如新(如下圖)。(1)鱗葉卷柏通過 (選填“孢子”或“種子”)繁殖后代。(2)以上特點體現了鱗葉卷柏對環境的 。(3)干枯的鱗葉卷柏處于“假死”狀態而不是真正的死亡,這是因為它還能緩慢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產生該渾濁現象的化學方程式是 。(4)科考隊員用蒸餾水浸泡干燥的鱗葉卷柏時,發現溶液舊從6.8升至7.5。推測細胞中可能釋放了 性物質33.(8分)含有較多NaCl、Na2SO4,的鹽潰土和含有較多Na2CO3的堿漬土,統稱為鹽堿地。其主要是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至地表,水分蒸發后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而形成的。此外,鹽堿地還具有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肥力低,易造成土壤板結等缺點。請回答:(1)生長在土壤中的植物,可以通過根從土壤溶液中吸收生長時所需的養分,根吸收的養分是_ 。(2)①鹽堿地中過高的鹽分會導致土壤溶液濃度過高,不利于大多數植物的生長。請解釋高鹽分不利于植物生長的原因: (寫出一點即可)。②施用改良劑如石膏、硫黃、檸檬酸等,可以調節土壤pH,降低鹽分,有效改良鹽堿地。寫出用石膏(CaSO4)降低土壤堿性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改良鹽堿地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采取多種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方式,以提高其農業生產能力。請按答題示例格式,再提出一種改良鹽堿地的科學方法: 。(答題示例:“施用石膏,調節土壤pH”)參考答案選擇題1-5 D D D D C 6-10 A C B D D 11-15 C B B D D填空題16.(1)D (2)脂肪 (3)B17.(1)400 (2)⑤ (3)D18.(1)放大鏡 (2)葉綠體19.(1)分裂 (2)R20.(1)自然選擇;影響 (2)蒸騰作用21.(1)DNA (2)AB22.(1)胰島素 (2)⑤→③→④ (3)結構與功能相適應23.(1)C (2)切斷傳播途徑實驗探究題24.(1)對照(2)睡前長時間使用手機會降低睡眠質量(3)①松果體 ②晚上適當早睡(答案合理即可)25.(1)A(2)強于;光照條件下,天竺葵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二氧化碳濃度維持不變,導致U型管中左側氣壓大于右側,所以U型管液面呈現左高右低的現象(3)紅26.(1)方案二(2)相同時間內,37℃試管中的淀粉含量比36℃試管中的淀粉含量低/37℃時淀粉分解速度比36℃時分解速度更快(沒講到時間,只講量的變化不給分)(3)不能,沒有做酶在36℃~37℃及37℃以上的實驗/沒有用其他溫度進行實驗(4)A、B、C、27.(1)對照(2)氣球的大小(氣球的膨脹程度)(3)不同物質(不同營養物質、物質種類、營養物質的種類等)(4)當其它條件相同時,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先增強后減弱,在 45℃左右最強28.(1)魚的體積或魚的大小或魚的發育程度等(合理即可)(2)減小實驗誤差,提高實驗的準確性(3)高(4)酗酒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肝損傷等(合理即可)綜合題29.(1)群落(2分)(2)藻類→魚 或 水草→魚(2分)(3)生態球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是穩定的,光照條件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球內氣體增多,V排變大,此時浮力變大,浮力大于重力,生態球上浮。(2分)(4)浮游藻類光合作用為浮游動物提供氧氣和食物,為分解者提供氧氣,浮游動物和分解者產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藻類利用,浮游植物和動物的尸體和糞便被分解者利用。(2分)30.(1)C(2分)(2)切斷傳播途徑(2分)(3)0.5mg/mL。在此濃度下,48小時內菌體密度幾乎保持不變。(2分)31.(1)群落(2分)(2)分解者(2分)(3)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穩定性越高或除鼠導致生物種類減少,營養結構簡單,自動調節能力弱,穩定性差(合理即可)(2分)32.(1)孢子 (1分) (2)適應(2分)(3)Ca(OH)2+CO2=CaCO ↓+H O(2分)(4)堿(2分)33.(8分)(1)礦物質或無機鹽等(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2分)(2)①使植物難以吸收到足夠的水分和養分(或引起植物細胞脫水死亡或抑制植物根系的發育,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2分)②CaSO +Na CO =CaCO +Na SO (2分)(3)答案示例:(2分)①排水通暢,排出土壤中多余的鹽分(或修建排水系統,排出土壤中多余的鹽分)②種植物,逐步改善土壤結構③合理灌溉,減少土壤鹽分積聚(或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減少土壤鹽分積聚④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