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03(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選擇題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2025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4年中國人口繼續負增長,但出生人口自2017年迎來8年來首次正增長,同比2023年增加52萬人,如圖是2000~2024年中國總人口年度變化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根據圖文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12年我國人口達到頂峰 B.2022年以來我國人口持續減少C.人口老齡化顯著緩解 D.我國環境人口容量將不斷減小2.2024年我國出生人口迎來8年來首次正增長的原因可能是( )A.生育觀念的轉變 B.國家政策的推動C.龍年文化的影響 D.經濟水平的提高【答案】1.B 2.C2025年1月14日,科考隊在四川涼山西昌市瀘山附近進行地理考察時,發現了大約44個恐龍足跡化石,推測它們生活的時代距今1.45億~1.25億年。這些足跡長度范圍為15cm至27cm,步幅均勻,形態清晰,初步判斷可能屬于獸腳類恐龍。結合下面的地質年代表(如圖),完成下面小題。3.該獸腳類恐龍最可能生活在( )A.三疊紀 B.侏羅紀 C.白堊紀 D.二疊紀4.該獸腳類恐龍所在的地質年代( )A.裸子植物極度興盛 B.脊椎動物開始出現C.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D.哺乳動物快速發展【答案】3.C 4.A北京時間2025年1月19日,執行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大洋隊在阿蒙森海成功回收中國首套極地深水生態潛標。這套潛標于2024年初布放在水深約3000m處,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光學和聲學方式對上層海洋磷蝦進行長周期探測。成功回收后,考察隊員對收集到的參數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南極主要生物種群狀態及氣候變化的潛在影響。下圖示意阿蒙森海位置及南極周邊海域磷蝦密集區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推測此次我國極地深水生態潛標放置于阿蒙森海的原因有( )①受暖流影響,海水溫度較高②非磷蝦密集區,探測數據更科學③海冰融化較快,對氣候變化敏感④海域面積廣闊,受風浪影響較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我國極地深水生態的研究,將有利于( )①增強中國在南極科學研究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②填補極地深海觀測的空白,推動了中國在極地觀測技術和裝備研發方面的進步③促進南極地區漁業資源的大規模商業化開發④揭示極地深海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規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5.C 6.B2025年春運40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90.2億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長7.1%,創歷史新紀錄。近年來“反向春運”的比例逐漸提升(“反向春運”指年輕人選擇將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來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在春節后再返回老家),廣州、深圳等城市是“反向春運”的熱門城市。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我國春節假期前后跨區域人員的流動方向主要是( )A.先由南向北,后由北向南 B.先由北向南,后由南向北C.先由西向東,后由東向西 D.先由東向西,后由西向東8.“反向春運”對廣州、深圳等熱門城市帶來的影響有( )①減輕春運期間對外交通壓力 ②緩解勞動力緊張狀況③帶動春節旅游和消費市場 ④加大城市環境壓力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7.D 8.A趕海是灘涂上撿拾海洋生物的活動,2025年3月19日(農歷二月二十)某漁民利用軟件查詢杭州灣某地潮汐漲落信息(下圖)安排趕海時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下列有利于漁民趕海的時間段是( )A.2:40-4:40 B.7:30-11:00C.11:50-15:00 D.16:00-18:0010.不考慮天氣情況,該日兩個高潮位時間點( )A.第一個高潮觀測不到月球,第二個高潮可觀測到月球B.都能觀測到月球C.第一個高潮可觀測到月球,第二個高潮觀測不到月球D.都觀測不到月球【答案】9.B 10.C2025年4月4日,科研人員在遼寧省葫蘆島市某觀測站進行海陸風觀測,并繪制出該日逐小時風向、風速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1.據圖推測,該觀測站大致位于海洋的( )A.東北方 B.東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12.據圖判斷,該日污染物擴散最快的時段( )A.6:00—7:00 B.9:00—10:00C.12:00—13:00 D.15:00—16:00【答案】11.C 12.D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大米出口國,稻田面積占全國耕地的1/3以上,但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一熟。該國相關部門表示,在良好的季風的支持下,印度2024—2025年豐收季節的糧食產量可能達到創紀錄的1.193億噸。下圖為印度某地的氣候資料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13.我國南方早稻一般4月播種,與我國南方相比,該時段印度播種水稻的優勢為( )A.緯度更低,熱量充足 B.正值雨季,降水量多C.河流眾多,水源充沛 D.受自然災害威脅小14.印度水稻一年一熟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減少 B.全年高溫,稻田水分蒸發快C.機械化水平低,生產能力不足 D.夏季風不穩定,旱澇災害頻繁【答案】13.A 14.D2024年12月4日,“春節”申遺成功。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2025年1月28日將迎來除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春節期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公轉速度逐漸加快 B.漢中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C.北印度洋海區的洋流呈順時針方向運動 D.漢中晝短夜長且晝漸短夜漸長16.除夕過后即將迎來的第一個節氣是( )A.小寒 B.大寒 C.立春 D.驚蟄【答案】15.B 16.C安徽省某同學12月在皖南某山上拍攝了一組霜柱(地冰花)景觀,即裸露的土地上出現的一種呈束絲狀的冰晶,高度多在2-4cm左右,其頂端覆有少量泥土。完成下面小題。17.形成“霜柱”的水汽的直接來源最可能是( )A.雨水 B.土壤水 C.大氣水 D.生物水18.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霜柱”現象較為少見的原因有( )①夜晚氣溫較高,水汽無法凝結②夜晚地面溫度低,表土易凍結③降水較少,土壤水分含量較低④空氣濕度較小,缺少水汽供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7.B 18.B火星表面晝夜溫差很大,赤道地區夏季白天溫度為21℃,到了夜晚能降至-73℃。火星自轉周期與地球大體一致。研究發現,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有干涸的河床,這表明火星上存在過液態水。2021年5月,“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開展了多項科學探測任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祝融號”在火星上作業時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 )A.夜晚過長,電力不足 B.引力過大,行動困難C.溫度過高,設備易損 D.地表復雜,作業受阻20.“火星上存在過液態水”這一發現對于下列領域沒有直接影響的是( )A.火星自轉周期研究 B.外星生命搜尋行動C.人類火星移民計劃 D.火星地貌形成研究【答案】19.D 20.A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選兩個且選對得3分,每小題選一個且選對得2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2023年6月4日(農歷四月十七)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艙在距地面大約10千米時會自動打開降落傘,保障其以安全速度著陸。下圖為部分日期傍晚可見月相。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1.返回艙打開降落傘時所在的大氣層( )A.直接熱源來自太陽輻射 B.天氣現象復雜且多變C.大氣中臭氧充足 D.厚度隨緯度降低而增大22.九日后,在地球上所見月相情況為( )A.①,接近滿月 B.④,為蛾眉月C.圖中均不可見,為殘月 D.與月相②正好合成一個圓【答案】21.BD 22.CD碳中和背景下,發展海上風電成為全球共識。2021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完成下面小題。23.和風能能量來源相同的能源有( )A.核能 B.潮汐能 C.水能 D.生物能24.海上風電在我國總發電量中占比低,是因為( )A.產業發展起步晚 B.海上可利用空間小C.能源消費總量大 D.海上風能資源匱乏【答案】23.CD 24.AC25.TOD模式是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以軌道交通及公交干線站點為中心、以400~800m為半徑建立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中心廣場。下圖為TOD模式規劃示意圖。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采用TOD模式可以( )A.收縮城市的規模,增加綠地面積 B.增強城市競爭力,提升城市等級C.提高土地利用率,分擔中心城區壓力 D.降低汽車出行率,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答案】CD非選擇題部分三、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5分)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材料一圖1和圖2分別為我國東北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略圖。材料二城郊農業是以城市為依托,利用地處城市周邊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為滿足城市市民的生活需求,提供鮮活農副產品或初級加工農產品的農業。(1)圖1中甲地農業類型為 ,乙地農業生產熟制為 ,影響該地農業生產的限制性因素是 ,丙地的農業用地類型為 。(8分)(2)結合材料二,簡述長三角地區城鎮化水平提高對城郊農業發展的有利影響。(4分)(3)從農業自然區位角度,分析乙地成為全國最好稻米產地的優勢條件。(4分)(4)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對東北平原水稻生產帶來的影響。(6分)【答案】(1)林業 一年一熟 熱量(氣候) (牧)草地(8分)(2)市場規模擴大;生產規模擴大;經營類型多樣;機械化水平提高。(4分)(3)夏季白晝時間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緯度較高,生長周期長;冬季氣候寒冷,病蟲害少;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4分)(4)有利:熱量條件變好,水稻生長期變長;耕地資源增加,生產規模擴大:不利:利于病蟲越冬和繁衍,增加病蟲害對水稻生產的威脅。(6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3分)材料一: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地形平坦,沼澤廣布,下游河道寬、河床淺,涌潮強烈。受洋流等因素影響,東南部海域成為阿根廷滑柔魚的重要產卵區和索餌區。材料二:下圖是南美洲大陸及周邊海域簡圖及亞馬孫河口鹽度分布圖。(1)亞馬孫地區的植被類型是 ,常見 現象。該地土壤有機質 (多/少),主要影響因素是 。(8分)(2)與成魚游向產卵區相比,滑柔稚魚游去索餌區時 (順/逆)洋流游動。與福克蘭寒流相比,巴西暖流密度更 ,兩者相遇后,海水發生 (水平/垂直)攪動,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為魚類提供豐富的 ,形成滑柔魚漁場。(8分)(3)據圖描述亞馬孫河口表層海水鹽度的分布特點 、 ,其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是。(4分)(4)從水循環角度,分析亞馬孫流域沼澤廣布的原因。(3分)【答案】(1)熱帶雨林 板根/莖花 少 氣候(氣溫)(8分)(2)順 小 垂直 餌料(8分)(3)自河口向外(海)凸出、自河口向外海遞增或逐漸增大 入海徑流(或地表徑流/河流/亞馬孫河)(4分)(4)(熱帶雨林氣候)降水量大;地形平坦,地表徑流流速緩慢,排水不暢;土質黏重,地表水下滲少;植被覆蓋率高,土壤水分蒸發弱。(3分)2025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卷03(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選擇題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2025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4年中國人口繼續負增長,但出生人口自2017年迎來8年來首次正增長,同比2023年增加52萬人,如圖是2000~2024年中國總人口年度變化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根據圖文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12年我國人口達到頂峰 B.2022年以來我國人口持續減少C.人口老齡化顯著緩解 D.我國環境人口容量將不斷減小2.2024年我國出生人口迎來8年來首次正增長的原因可能是( )A.生育觀念的轉變 B.國家政策的推動C.龍年文化的影響 D.經濟水平的提高2025年1月14日,科考隊在四川涼山西昌市瀘山附近進行地理考察時,發現了大約44個恐龍足跡化石,推測它們生活的時代距今1.45億~1.25億年。這些足跡長度范圍為15cm至27cm,步幅均勻,形態清晰,初步判斷可能屬于獸腳類恐龍。結合下面的地質年代表(如圖),完成下面小題。3.該獸腳類恐龍最可能生活在( )A.三疊紀 B.侏羅紀 C.白堊紀 D.二疊紀4.該獸腳類恐龍所在的地質年代( )A.裸子植物極度興盛 B.脊椎動物開始出現C.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D.哺乳動物快速發展北京時間2025年1月19日,執行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大洋隊在阿蒙森海成功回收中國首套極地深水生態潛標。這套潛標于2024年初布放在水深約3000m處,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光學和聲學方式對上層海洋磷蝦進行長周期探測。成功回收后,考察隊員對收集到的參數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南極主要生物種群狀態及氣候變化的潛在影響。下圖示意阿蒙森海位置及南極周邊海域磷蝦密集區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推測此次我國極地深水生態潛標放置于阿蒙森海的原因有( )①受暖流影響,海水溫度較高②非磷蝦密集區,探測數據更科學③海冰融化較快,對氣候變化敏感④海域面積廣闊,受風浪影響較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我國極地深水生態的研究,將有利于( )①增強中國在南極科學研究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②填補極地深海觀測的空白,推動了中國在極地觀測技術和裝備研發方面的進步③促進南極地區漁業資源的大規模商業化開發④揭示極地深海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規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25年春運40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90.2億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長7.1%,創歷史新紀錄。近年來“反向春運”的比例逐漸提升(“反向春運”指年輕人選擇將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來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在春節后再返回老家),廣州、深圳等城市是“反向春運”的熱門城市。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我國春節假期前后跨區域人員的流動方向主要是( )A.先由南向北,后由北向南 B.先由北向南,后由南向北C.先由西向東,后由東向西 D.先由東向西,后由西向東8.“反向春運”對廣州、深圳等熱門城市帶來的影響有( )①減輕春運期間對外交通壓力 ②緩解勞動力緊張狀況③帶動春節旅游和消費市場 ④加大城市環境壓力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趕海是灘涂上撿拾海洋生物的活動,2025年3月19日(農歷二月二十)某漁民利用軟件查詢杭州灣某地潮汐漲落信息(下圖)安排趕海時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下列有利于漁民趕海的時間段是( )A.2:40-4:40 B.7:30-11:00C.11:50-15:00 D.16:00-18:0010.不考慮天氣情況,該日兩個高潮位時間點( )A.第一個高潮觀測不到月球,第二個高潮可觀測到月球B.都能觀測到月球C.第一個高潮可觀測到月球,第二個高潮觀測不到月球D.都觀測不到月球2025年4月4日,科研人員在遼寧省葫蘆島市某觀測站進行海陸風觀測,并繪制出該日逐小時風向、風速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1.據圖推測,該觀測站大致位于海洋的( )A.東北方 B.東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12.據圖判斷,該日污染物擴散最快的時段( )A.6:00—7:00 B.9:00—10:00C.12:00—13:00 D.15:00—16:00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大米出口國,稻田面積占全國耕地的1/3以上,但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一熟。該國相關部門表示,在良好的季風的支持下,印度2024—2025年豐收季節的糧食產量可能達到創紀錄的1.193億噸。下圖為印度某地的氣候資料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13.我國南方早稻一般4月播種,與我國南方相比,該時段印度播種水稻的優勢為( )A.緯度更低,熱量充足 B.正值雨季,降水量多C.河流眾多,水源充沛 D.受自然災害威脅小14.印度水稻一年一熟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減少 B.全年高溫,稻田水分蒸發快C.機械化水平低,生產能力不足 D.夏季風不穩定,旱澇災害頻繁2024年12月4日,“春節”申遺成功。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2025年1月28日將迎來除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春節期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公轉速度逐漸加快 B.漢中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C.北印度洋海區的洋流呈順時針方向運動 D.漢中晝短夜長且晝漸短夜漸長16.除夕過后即將迎來的第一個節氣是( )A.小寒 B.大寒 C.立春 D.驚蟄安徽省某同學12月在皖南某山上拍攝了一組霜柱(地冰花)景觀,即裸露的土地上出現的一種呈束絲狀的冰晶,高度多在2-4cm左右,其頂端覆有少量泥土。完成下面小題。17.形成“霜柱”的水汽的直接來源最可能是( )A.雨水 B.土壤水 C.大氣水 D.生物水18.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霜柱”現象較為少見的原因有( )①夜晚氣溫較高,水汽無法凝結②夜晚地面溫度低,表土易凍結③降水較少,土壤水分含量較低④空氣濕度較小,缺少水汽供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火星表面晝夜溫差很大,赤道地區夏季白天溫度為21℃,到了夜晚能降至-73℃。火星自轉周期與地球大體一致。研究發現,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有干涸的河床,這表明火星上存在過液態水。2021年5月,“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開展了多項科學探測任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祝融號”在火星上作業時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 )A.夜晚過長,電力不足 B.引力過大,行動困難C.溫度過高,設備易損 D.地表復雜,作業受阻20.“火星上存在過液態水”這一發現對于下列領域沒有直接影響的是( )A.火星自轉周期研究 B.外星生命搜尋行動C.人類火星移民計劃 D.火星地貌形成研究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選兩個且選對得3分,每小題選一個且選對得2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2023年6月4日(農歷四月十七)6時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艙在距地面大約10千米時會自動打開降落傘,保障其以安全速度著陸。下圖為部分日期傍晚可見月相。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1.返回艙打開降落傘時所在的大氣層( )A.直接熱源來自太陽輻射 B.天氣現象復雜且多變C.大氣中臭氧充足 D.厚度隨緯度降低而增大22.九日后,在地球上所見月相情況為( )A.①,接近滿月 B.④,為蛾眉月C.圖中均不可見,為殘月 D.與月相②正好合成一個圓碳中和背景下,發展海上風電成為全球共識。2021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完成下面小題。23.和風能能量來源相同的能源有( )A.核能 B.潮汐能 C.水能 D.生物能24.海上風電在我國總發電量中占比低,是因為( )A.產業發展起步晚 B.海上可利用空間小C.能源消費總量大 D.海上風能資源匱乏25.TOD模式是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以軌道交通及公交干線站點為中心、以400~800m為半徑建立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中心廣場。下圖為TOD模式規劃示意圖。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采用TOD模式可以( )A.收縮城市的規模,增加綠地面積 B.增強城市競爭力,提升城市等級C.提高土地利用率,分擔中心城區壓力 D.降低汽車出行率,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非選擇題部分三、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5分)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材料一圖1和圖2分別為我國東北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略圖。材料二城郊農業是以城市為依托,利用地處城市周邊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為滿足城市市民的生活需求,提供鮮活農副產品或初級加工農產品的農業。(1)圖1中甲地農業類型為 ,乙地農業生產熟制為 ,影響該地農業生產的限制性因素是 ,丙地的農業用地類型為 。(8分)(2)結合材料二,簡述長三角地區城鎮化水平提高對城郊農業發展的有利影響。(4分)(3)從農業自然區位角度,分析乙地成為全國最好稻米產地的優勢條件。(4分)(4)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對東北平原水稻生產帶來的影響。(6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3分)材料一: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地形平坦,沼澤廣布,下游河道寬、河床淺,涌潮強烈。受洋流等因素影響,東南部海域成為阿根廷滑柔魚的重要產卵區和索餌區。材料二:下圖是南美洲大陸及周邊海域簡圖及亞馬孫河口鹽度分布圖。(1)亞馬孫地區的植被類型是 ,常見 現象。該地土壤有機質 (多/少),主要影響因素是 。(8分)(2)與成魚游向產卵區相比,滑柔稚魚游去索餌區時 (順/逆)洋流游動。與福克蘭寒流相比,巴西暖流密度更 ,兩者相遇后,海水發生 (水平/垂直)攪動,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為魚類提供豐富的 ,形成滑柔魚漁場。(8分)(3)據圖描述亞馬孫河口表層海水鹽度的分布特點 、 ,其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是。(4分)(4)從水循環角度,分析亞馬孫流域沼澤廣布的原因。(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3-2025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模擬試卷(原卷版).docx 03-2025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模擬試卷(答案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